
昔日的公厕,总是予人肮脏、潮湿、恶臭等负面印象,为了改善公厕的环境及卫生,澳门特区政府市政署持续推行优质公厕翻新计划,透过建筑师的构想和创意,为市民建造融入人性化设计,结合实用和美观的优质公厕。
有份参与是次项目的仲仁建筑设计公司,由两位80后的建筑师林立仁和杨仲达共同创立,他们分别于美国的哈佛大学及澳州的南澳州大学完成学业后,选择返回澳门发展。他们表示,希望透过留学所得,关于建筑、室内设计及城市规划的知识及经验,把具国际视野的设计融入于市政建设,为澳门的城市发展作出贡献。
公厕融入自然景色
公厕,不仅是解决生理需要的地方,亦可以是展示艺术美感和体现人文关怀的场所。曾代表澳门参加意大利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的林立仁和杨仲达,是澳门新一代年轻建筑师,今次由其公司重整设计的大潭山环山径、路环黑沙龙爪角和澳门回归公园三座公厕,分别利用了氹仔山景、路环海景、城市景观的特色,通过设计理念进行友善布局,让公厕焕然一新,为市民与旅客带来崭新的使用体验。
杨仲达表示,大潭山环山径公厕是澳门最具景观特色的公厕之一,位于大潭山郊野公园内,是市民健身、游玩必经之地。林立仁补充,为了把公厕融入四周环境和展现澳门建筑文化,在设计方面利用「竹」的概念重塑外观形态,但当中亦保留原有斜屋顶的结构造形,形成一个公园中的「竹亭」意境。竹是澳门常用的建筑材质,具有澳门文化意味;亦因它的形态优美,与周围各种植物的线条巧妙地糅合,可让建筑更融入环境。
路环黑沙龙爪角公厕坐落在海岸径上,沿途遍布奇岩异石,海岸生态丰富,拥有非常优美的海景。在构思设计时,林立仁说:「设计不但优化功能需求,我们亦计划利用公厕原有的天台,改建成一个观景台,放上数张圆凳,将被遗忘的空间创造成休憩区,让行山的市民和旅客,可以在上面尽情欣赏美丽的海景。」他指,会运用合宜的照明设计,期待渗透温暖光线的公厕,在夜晚闪烁的星光映照下,成为黑沙龙爪角的小灯台。
回归公园公厕则坐落于澳门都市,一到晚上,公厕便会被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光笼罩,昏暗的回归公园广场与周围热闹的娱乐场形成鲜明对比。杨仲达表示,由于回归公园公厕属旧设施,因此在重整时特意引入建筑灯笼的概念,在保留原结构的基础下,利用半透明的阳光板和照明设计,营造柔和的光线照亮昏暗的广场,创造出温暖和安全的环境。「我们原先的设计是希望透过光井把自然光引入室内,但考虑到维护的困难,于是改以透明天花及灯光,营造出『人工光井』的效果,光源通透,使人眼前一亮。」
公厕融入环保新概念
上述三座公厕,是澳门优质公厕的一些案例,建造环保型公厕,能有效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杨仲达表示,在选用重整公厕的瓷砖、铝材、外墙等物料时,首要考虑建筑材料的耐用性。「现时的环保概念,不仅是指采用低排放、低甲醛的环保材料,而是要讲究更深一层的建筑耐用性。当一个建筑设计的使用寿命越长,代表它在相同时间内所产生的建筑废料越少,这更能起到环保的作用。」
环保建筑,除可体现在建筑选材、供水排水、电力暖气上,亦可体现在巧妙利用自然通风和引入自然光源的设计,创造乾净明亮的环境,提升节能效果。杨仲达表示,在设计大潭山公厕时,为加强内部空气流通,特意增加了特别设计的室内斜面通风窗户,营造自然对流风的条件,同时减小维护需求。为提升节能和减低阳光热力直入建筑内部,天花采用磨砂隔热阳光板,只引入柔和光线,再利用有层次点缀的墙身,让建筑内有光影的变化,犹如置身在自然中。
林立仁补充,一个受到市民喜爱的建筑设计,更容易得到市民的爱惜,市民亦更愿意维持公共区域整洁卫生,从而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他期待,「未来的公厕能加入更多环保元素,把环保节能的效果展示给公众,带动市民环保意识。作为建筑师,把环保元素融入设计当中,为地球出一份力,亦是我们的责任。」
以人为本拓空间
公厕不仅是城市整体形象的一环,也能彰显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林立仁称:「公厕升级重整,可以感觉到城市在不断地进步优化,这不单是一项美的展示,亦是澳门迈向国际旅游城市的必要进程。」
作为优质公厕,除了提升外观的美感外,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增加更具人性的设施配置。现时不少公厕都会增设不同功能区域:亲子厕所、母婴哺乳室、无障碍厕所。林立仁指出,过往公厕没有明细的区域划分,但现在设计师和政府部门则会从多角度出发,考虑不同人群的需要,无疑是一大的进步。他补充,在原有的空间加入不同新设施,并且保障每个厕格都有充足的空间,看起来像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只要建筑师有完善的规划和创意,深入了解公厕的整体结构,在不影响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善用空间,一定能赋予原空间无限可能。
为了保障使用者的私隐,在规划整体建筑时,更要充份考虑各种因素。杨仲达举例,在设计大潭山环山径公厕时,为透入天然光源及引入自然风,一方面选择在面向悬崖一边的站厕增加通风窗,另一方面,特意把分隔站厕的墙建高,以保障使用者的安全及私隐。
正如仲仁建筑设计公司的设计理念一样,Design for People & by People,「众人」看似简单,但最重要,设身处地从使用者角度出发,才能做出最合适的设计。在每一个设计中,他们都秉承三大原则:以地为根、以绿为心、以人为本。洗手间(Restroom)不仅是如厕的空间,也是休息的空间,为市民缔造温暖、安全、舒适、休闲的环境。
集思广益优化设计
今年疫情期间,市政署加快推进优质公厕项目,留给建筑师的设计时间并不长,对于要求至善至美的建筑师来说,极具挑战。林立仁表示,由于时间紧迫,因此这次的设计方案运用很多过往的国际经验,借鉴优秀的案例,扬长避短,使每个设计更合理更合适。
为更好地了解公厕周边的环境和特点,他们多次实地考察,从空间、景观、地形规划至建筑整体结构和色彩多方面探讨。 例如龙爪角公厕赭红色喷彩的构件,灵感取于依附在岩石上的赭红色矿物质,藉此将建筑自然地融入在四周的环境中。
林立仁表示,他们就像裁缝一样,会因应每个项目制订独特的方案,并没有硬性的设计风格。「我们凭藉对澳门文化的理解和国际视野的认知,将本地元素、环境和创新构想作有机结合,希望让市民有『多于一』的感受和体验,即除了公厕基本的功能外,能更多地享受到公厕的附属性能。」
今次的设计工作,由林立仁和杨仲达共同负责,每次到现场视察后,他们都会提出各自的观点,再逐步优化设计。「我们从实况、理念、美学的角度出发,尽管出发点不同,但是目标是一致的。 我们深信把创作构思融合后,设计一定更精致,更美丽。」他们表示,澳门发展趋势是国际化,需要更多具国际视野的建筑师,希望政府能与业界携手,把澳门打造成国际都市。
文:曾海英 图:宋楚珊、市政署、仲仁建筑设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