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持續推進電子政務發展,積極落實在車輛服務方面推行電子化服務的施政方針。現時“一戶通”與“商社通”合共提供14項車輛集成服務,為車主及駕駛者提供更方便的體驗,亦減少市民親身前往各部門提交申請和處理事務的需要。

提供14項車輛集成服務,車輛電子服務趨多元

“一戶通”自2022年1月1日起推出“我的車輛”功能,以個人身份綁定自己的車輛後,便可直接辦理各種與車輛相關的電子服務。過去兩年來,“我的車輛”不斷增加多項的車輛電子服務和功能,結合由即日(2月1日)起同步推出機動車輛所有權登記全程電子化服務,目前,“一戶通” 與 “商社通”合共提供14項車輛集成服務,以方便車主及駕駛者經由電子方式獲取公共服務,從而提升效率和用戶體驗。

其中,“一戶通”共提供12項車輛集成服務,具體包括:汽車二手買賣、摩托車二手買賣、汽車登記證明申請及續期、查車紙、繳納行車稅、電子駕照及車保、車輛資料及驗車期、違例紀綠及繳付罰款、預約驗車、國際駕照申請、澳門駕照續期、註銷車輛。此外,“商社通”提供的2項車輛集成服務,分別為:汽車所有權首次登記、汽車登記訊息平台。

使用一戶通免費更改車主地址登記

另外,過去車主變更地址的登記,需親臨商業及動產登記局和繳付60元手續費。由即日(2 月1日)起,車主可使用“一戶通”的“登記及更改地址”服務,變更地址的登記,無需親臨部門辦理,且免除任何手續費用。

特區政府自2023年9月19日起在“一戶通”推出“登記及更改地址”服務,有效改善過往居民向政府部門更改通訊地址手續繁複,需逐一向不同部門更新資料的情況。透過提供統一途徑供居民同時向 23個涉及市民常用服務的政府部門進行登記,無需親臨部門,達致全程網辦、便捷省時的目的。截至2024年1月31日,“登記及更改地址”服務使用量近20萬次。

服務數據反映電子化服務日漸普及

截至2024年1月10日,全澳逾25萬輛機動車輛中有近18萬部,即超過七成的車輛已於“一戶通”完成綁定;同時,已超過16萬人完成綁定電子駕照,以及綁定了16萬份車保。另有38萬宗以“一戶通"繳付交通違例罰款個案,以及有2.8億澳門元行車稅款在“一戶通”完成繳納,上述數字反映市民已普遍接受使用“我的車輛”功能。

目前,“一戶通”開立帳戶人數已近57萬,提供超過350項服務。於1月9日推出的“商社通",至今亦已有超過800個實體申請帳戶,開戶實體累計近1.1萬個,提供近90項服務。隨著電子政務的不斷推進,特區政府將繼續按計劃,持續擴展“一戶通"和“商社通"的功能與應用範圍,透過跨部門共同合作,做到資訊互聯互通,增加更多車輛服務電子化的同時,向市民提供更多高頻有感的服務,以配合特區政府電子政務整體及長遠發展。

市民如欲了解更多資訊,可瀏覽“一戶通”專題網站(https://www.gov.mo/zh-hant/app/)及“商社通"專題網站(https://www.gov.mo/ab)。

在國家海關總署的大力支持下,即日屠宰即日銷售的“生鮮雞”將在2月2日首發供澳。為讓“生鮮雞”出廠後於1.5小時內運抵本澳上市,粵澳雙方協調快速通關及優先檢驗檢疫流程。為方便消費者識別,供澳“生鮮雞”須佩有標示屠宰日期的鼻環,外包裝上亦須印有產品資訊、屠宰日期及時間等。市政署已制定《零售生鮮雞的衛生指引》,和業界舉行講解會,介紹“生鮮雞”的運輸、貯存、展示及售賣等各環節食品衛生要求。

深化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助生鮮雞應市

為保障供澳鮮活食品品質安全及貨源穩定,一直以來,國家海關總署予以大力支持,持續深化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機制,而供澳禽肉產品須來源於受內地海關嚴格監管的禽鳥養殖場及屠宰加工企業,且每批須獲發衛生檢疫證明書,保障食用安全。為讓“生鮮雞”出廠後能夠儘快運抵本澳市場,回應本澳居民食鮮雞的飲食習慣,粵澳雙方協調相關的快速通關及優先檢驗檢疫流程,確保由出廠至到達澳門口岸並完成檢疫通關時間控制在1.5小時內,以保障生鮮雞的品質和衛生。

“生鮮雞”即日屠宰即日銷售

“生鮮雞”是即日屠宰即日銷售的鮮活食品,在內地完成屠宰後立即以冷鏈運輸車運載,由出廠至上市銷售全程冷鏈配送,以確保安全衛生。為方便本澳消費者識別,“生鮮雞”上須打上印有屠宰日期的鼻環,外包裝上亦須印有產品資訊、生產日期及時間等,且須貯存及展示於冷藏櫃內。零售時必須保留生鮮雞的原包裝,並根據食用安全及衛生要求銷售,以保障消費者的食用安全。市政署提醒消費者應光顧持有零售鮮活食品場所登記證明的商戶或街市攤檔,購買前先檢查包裝是否完整及留意生產日期及時間。

市政署已制定《零售生鮮雞的衛生指引》,要求運輸、貯存、展示及售賣生鮮雞的食品衛生與注意事項,並和業界舉行講解會,呼籲業界做好預先評估,市政署持續對零售鮮活食品場所進行不定期衛生巡查及抽樣監察,以保障本澳鮮活食品安全。

基於公共衛生考慮和禽流感防疫需要,本澳自2017年起有效實施“人禽分隔”措施,並以冰鮮禽取代活禽供應。市政署積極與內地相關部門加强合作,關注多元鮮活食品輸澳,亦鼓勵本澳業界積極開拓貨源,持續為消費者提供安全穩定的鮮活食品及食用農產品。

市政署公佈2023年度公共街市攤位公開競投程序之最後結果,當中包括雀仔園街市及沙梨頭街市二樓美食廣場合共十五個攤位,甄選排序名單已張貼於本澳各公共街市及刊載於市政署網頁,並將在2月2日上午舉行講解會,獲通知的競投者請按時出席。

本次公開競投之申請者可前往各公共街市或網頁查閱有關名單,市政署將按最後結果核准名單的優先次序排名,通知獲甄選的首名(倘有關業務類型有兩個攤位,則為首名及第二名)競投者選擇擬承租的攤位和訂立有關攤位的租賃合同。為使中標者能更清楚了解承租街市攤位的注意事項、訂立攤位租賃合同手續,以及後續的進場開業安排等事宜,市政署將於2024年2月2日上午11時,於澳門雅廉訪大馬路幸運閣市政署衛生監督廳會議室舉行講解會,敬請獲通知的競投者按時出席。

最後,根據第48/2021號行政法規《公共街市攤位分配及租賃的補充規定》第七條第四款的規定,上述獲核准名單的有效期在公佈後三個月或在攤位分配完畢後終止。若有任何查詢,可致電2848 3933與市政署聯絡。

市政署按計劃推進紅街市整治工程,持續與攤販、行業組織保持密切溝通,有序啟動一系列攤販回遷準備工作,今(29日)完成攤位重新分配的抽籤程序。

市政署早前邀請市販互助會、紅街市鮮魚福利會及融合堂商會等行業代表舉行工作會議,商討紅街市原有攤販的回遷工作。在會上,市政署向攤販及行業代表講解街市的工程進度,就原有攤販回遷的前期準備工作、攤位重新分配的抽籤安排及方式等進行了討論、溝通。

經聽取攤販及行業代表意見,攤位重新分配的抽籤程序於今日進行。在市販互助會會長柯清煌見證下,對部份因受空間重整影響的攤位進行抽籤分配,其餘攤位則按就近原則或原位安排遷入。市政署持續與攤販保持密切溝通,妥善協調及安排回遷的各項後續工作。

投入使用逾八十年的紅街市於二零二二年五月開展整治工程。整治工程在優化設備設施,改善街市營商環境的同時,須兼顧對紅街市的保育,全面整修老化的建築,延續建築物壽命,更好地服務社會。整治後紅街市共有一百四十九個攤位,其中,魚類攤位八十七個,鮮豬牛肉及凍肉攤位共二十六個。

行政公職局於本年1月25日完成選民登記冊的展示,其間並沒有收到任何利害關係人提起聲明異議。公職局於明天(1月30日)上載法人選民清單至選民登記網頁www.re.gov.mo/pclista2024/供查閱。該清單內列出各界別法人選民的名稱、會址、聯絡方式及選民登記代表的姓名。

在已完成展示的法人選民登記冊內,登記狀況為有效的法人選民總數為777個,分別為工商、金融界107、勞工界68、專業界62、社會服務界136、文化界133、教育界22及體育界249。登記狀況為註銷的共55個。

按照《選民登記法》,已登記法人選民因未依法提交年度總結報告,會被中止登記效力,而法人選民因處於中止狀態再次欠交報告、未能依法續期、又或修改章程未獲保留確認效力等,會被註銷登記。處於中止或註銷狀態的法人選民不得參與選舉活動。

如法人選民需更改清單資料,可透過填寫專用表格,向行政公職局提出。表格可於選民登記網頁www.re.gov.mo下載。查詢電話:89871704、88668866。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國別人權審議工作組於1月26日在日內瓦舉行會議,一致通過中國(包括澳門特區)參加第四輪國別人權審議報告,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代表陳旭大使、澳門特區政府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等出席會議。

工作組報告記錄了審議期間各方提出的意見及建議,陳旭大使在審議報告通過後表示,中國將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不斷提升人權保障水平,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中國願同國際社會一道,堅定不移地促進和保護人權,積極參與全球人權治理,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此前,中國政府代表團於1月23日出席了審議會議,以開放坦誠的態度與各國代表進行建設性對話。120多個國家積極評價中國人權事業進展,充分肯定中國在促進和保護人權方面作出的不懈努力。

關於審議報告提出的涉及澳門的幾項建議,特區政府對當中基於澳門的客觀事實、有建設性的內容,將會認真研究並作出適當跟進,並在之後人權理事會核可報告時反饋意見。

澳門特區將根據《基本法》及適澳國際公約的規定,持續優化保障人權的相關措施,不斷增進民生福祉,維護特區繁榮穩定。

市政署計劃於嘉樂庇總督大橋至融和門之間建造總面積約六萬平方米的南岸海濱綠廊第二期,為市民提供優質大型的海濱休閒康樂空間。早前分別向市政署市政諮詢委員會、三區社諮會、多個社團及相關專業界別介紹有關計劃方案並聽取意見,與會者普遍認同計劃,認為功能分區豐富,為市民提供更多優質的休憩遊樂空間。

市政署早前就南岸海濱綠廊第二期計劃方案,已分別向市政諮詢委員會、三區社諮會、街總、工聯、婦聯、民眾建澳、經民聯、新青協、青聯、建築師協會及工程師學會等舉行座談介紹,普遍歡迎及認同方案內容,認為能為市民提供更多元的休憩空間和遊樂設施,亦美化了海岸線與城市景觀,打造特色的康樂休閒與親子活動的新地標。與會者亦重點關注功能佈局、整個南岸休憩區計劃的連通以及交通配套等,並提議把碳中和、綠色與節能等可持續發展元素納入日後的建造方案之中,部分與會者亦期望,可考慮劃出更多留白空間,如廣大的草坪,供市民自由活動,舒展身心。另外,有與會者就未來的設施管理及安全、遮陽環衛設施安排、微地形融入綠化等方面提出建議。

市政署代表感謝各與會者的寶貴意見並就計劃內容進行交流,當中表示澳門半島南岸海濱綠廊計劃分階段進行設計,須配合整體城市規劃,綜合所有權限部門意見後,認為現時“南岸二期”範圍為最有條件進行的區域。而待有關外港區-2一帶的土地規劃詳細資料完善後,市政署將按職能配合開展工作;目前已開展“孫逸仙大馬路行人道優化工程”的工作,其中包括對孫逸仙大馬路行人道進行擴闊及重鋪路面,以便市民通行。交通配套方面,計劃中包括新增一條臨時道路於休憩區的北側,由現時觀光塔街進出,連通到休憩區各主要和次要出入口,同時配備約八十個路邊泊車位、適量的電單車位及大巴落客區,亦會密切與交通及工務部門協調,逐步完善交通配套,讓市民更方便到達。

市政署將繼續透過不同渠道,如各區社區座談會等聽取社會及市民意見,按實際情況及可行性深化計劃,爭取於2024年底開展工程,期望打造澳門半島南岸的綠色走廊,為市民提供一個多功能的海濱康樂休閒場所,同時完善城市沿岸景觀。

市政署早前為《飲食及飲料場所一站式發牌制度》革新舉辦兩場業界交流會,向業界介紹於1月25日生效的發牌程序革新情況,包括申請流程全面電子化,審批與動工可同步進行,納入消防驗收程序等,有助提高發牌成效,創造更有利的營商環境。同時,即場解答業界疑問及聆聽意見。

兩場交流會共約一百名牌照申請人、代理人、相關業界及團體代表出席。與會者普遍支持革新發牌制度,期望加快發牌效率,為投資者於本澳開業打下強心針,真正做到“打破壁壘,便商利企”。市政署、行政公職局、土地工務局及消防局代表於會上介紹制度革新背景和理念、新制度下的牌照申請流程及要求,以及涉及工程和消防的注意事項等。同時,亦播放演示短片,講解平台操作細節,協助業界提前掌握牌照申請的各項流程。

會上提到,自飲食及飲料場所一站式發牌程序推出以來,特區政府持續與持份者交流,總結實踐經驗,不斷優化行政審批流程。是次制度革新回應了業界優化發牌流程的需求及意見,於“商社通”設專屬電子平台,實現申請流程全面電子化,申請者可隨時隨地於線上提交申請、查詢進度及接收通知。同時,創設工程預先准照制度,讓審批、動工可同步進行,符合條件者最快在交齊資料後翌日便可開展裝修工程。此外,亦納入過往須另行申請的消防驗收程序,申請者可自助預約檢查及驗收時間,明確驗收標準,壓縮審批時間。

業界代表於會上踴躍提問,查詢有關新發牌制度的相關問題,部門代表一一作出回應。

《零售鮮活食品場所的登記制度》將於2月1日起正式生效。為推動法規有效落實,市政署先後舉辦五場介紹會,向逾350名市民、業界代表等講解登記制度的制訂目的、規範內容、申辦手續,並聽取意見及解答查詢,加強相關持份者對“登記制度”的認識及瞭解。

強化食安監管 簡化行政手續

市政署根據市場情況、業界發展和市民消費模式的轉變,與時並進持續優化行政程序、提升行政效率。《零售鮮活食品場所的登記制度》較過去發牌模式能夠縮短和減少行政程序,做到便利業界,扶持中小企業,配合社會的經濟發展,同時亦規範了場所須符合的營運條件,引入行政違法的處罰條文,進一步保障消費者的食品安全。五場介紹會均設有互動交流環節,市政署代表同與會者就申辦手續、營運條件、變更經營業務及更新資料、若涉及消防安全及工務方面要求等問題進行交流及查詢。

市政署提醒,在登記制度生效後零售鮮活食品場所必須在開業前向市政署提出登記申請,並在獲發登記證明後,方可向公眾開放。由文件齊備之日起市政署於三十個工作日內發出登記證明。商戶在領有登記證明後,須將登記證明張貼於場所顯眼處;如利用互聯網或社交平台進行宣傳,亦須將登記的資料上載於各網絡平台上。讓消費者在選購鮮活食品時掌握更清晰資訊,保障自身權益。

原持牌商戶下月首周領登

過渡期方面,若持有效的2023年度零售蔬菜、肉類或漁獲准照的場所,視為已按登記制度作出登記,准照持有人無須向市政署提出2024年度准照續期申請。此外,行政法規生效前處於審批程序中的准照申請,亦視為登記申請。市政署已向有關商戶發出公函及短訊,通知其於2月1日至7日辦公時間內到市政署食品安全廳領取登記證明。

設開業前期技術諮詢服務

食安資訊網 www.foodsafety.gov.mo 現已設立“零售鮮活食品場所的登記制度”專頁,提供有關行政法規詳情、申請手續及流程等內容,歡迎登入查閱。此外,市政署亦提供“前期技術諮詢服務”。申請人可在具初步計劃或申請登記前,就申請流程、申請文件、營運模式、場所的設施設備、環境衛生及食品衛生等方面進行諮詢,市政署將對初步方案提供技術意見。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1月23日於日內瓦舉行會議,審議由中國提交的第四次人權報告,當中包括澳門特區的部分。中國政府代表團由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代表陳旭擔任團長,澳門特區政府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等擔任副團長。

在審議會議開場發言環節,張永春介紹了澳門特區自2018年第三次審議以來在人權領域的一些工作進展。他表示,澳門特區持續推進人權保障工作,主要立法或措施包括:修改《司法組織綱要法》,提升司法效率,保障居民訴諸法律的權利;改組保安部隊及保安部門紀律監察委員會,使其成爲外部獨立監察機構,並擴大監督權力;頒佈《僱員的最低工資》法律,保障本地和外地僱員的基本收入;實施雙層社會保障制度,在基本社會保障基礎上,引入非強制性中央公積金制度。此外,為提升人權保護意識,澳門特區向政府人員、司法官、教師等提供人權培訓,並與非政府組織合作開展人權普法活動。

張永春強調,未來澳門特區將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全面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加快推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確保澳門長期繁榮穩定。與此同時,澳門特區將繼續完善人權相關的法律制度,更好落實國際人權公約,不斷提升人權保障水平。

在互動對話環節,張永春回答了相關國家提出的問題。關於保護婦女、兒童、殘疾人士及少數族群的權益問題,他表示,澳門持續完善本地法律,以進一步加強對上述群體的保障,包括:修訂《勞動關係法》,調升產假日數;修訂《特殊教育制度》,向有需要的學童提供更適切的支援;推出《殘疾僱員工作收入補貼計劃》,促進殘疾人士就業;制訂《預防及控制未成年人飲用酒精飲料制度》,保護兒童身心健康。

就如何跟進落實人權條約機構的意見或建議的問題,張永春表示,澳門特區高度重視有關的意見或建議,對當中切實可行且有利於澳門特區發展、有利於澳門居民福祉的內容作出跟進,例如,制定《打擊販賣人口犯罪》法律、頒佈《預防及打擊家庭暴力法》、訂立“性騷擾罪”等。

關於保護移民工人權利的問題,澳門特區法律保障外地僱員不受歧視,《聘用外地僱員法》確立了不歧視原則,賦予外地僱員不低於本地僱員的權利、義務及工作條件的待遇。

審議工作組將於1月26日通過工作組報告,並適時將報告提交人權理事會全體會議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