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长官将于十一月中发表“二○一七财政年度施政报告”,意味着第四届特区政府快将进入第三个年头。回顾近两年的任内工作,行政法务司司长陈海帆形容“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步一脚印改革,今年大部分行政法务范畴工作如期完成,要“磨利把刀”建立统筹立法制度,并计划修订行政牌照发出法律。
两法案或不交立会
陈海帆日前接受本报专访,她提到,今年的施政进入第十一个月,如职能架构重组、谘询架构重整、人员控制、设立非政权性市政机构、落实特区电子政务五年规划、完善问责制度及立法会“选举法”等,行政法务范畴大部分按进度完成。而在立法方面,她相信今年可交《刑法典》性犯罪条文修订案予立会,“消保法”及“的士规章”则仍要推敲细节,考虑到立法会正审议的法案量,今届或不送交此两修订案。
现时一些法案的立法进度未如理想,法务局统筹立法会否令进度更慢?她表示,今年下半年开展了立法统筹工作,尤其针对一些重大法案,在草拟前有关政策已作决定,在有目标的情况下,某些法案加上法务局的协调,相信可加强立法技术。亦与立法会共同起草了立法技术指引,日后起草的文件到达立法会时,便不需做技术调整,节省了立法时间。“磨刀不误砍柴工,我哋要磨利啲把刀,慢慢做统筹过程。”立法思维从草拟初期贯通至最后,避免法案文本已近完成时,才发现有问题而要重新草拟。
加强培训法律人才
在法律人员配合方面,陈司承认确要面对缺乏双语法律人才、法律翻译的问题,法务局会不断壮大自身队伍,以旧带新,多办培训课程。形容统筹立法是“Teamwork”,法务局担任协调角色,其他政策部门并非袖手旁观。也会因应人手配置,选择较急切、与民生关系较大的重大法案进行统筹立法,而其他一些法案则未必由法务局统筹。
对于行政准照申请手续苦煞中小企创业者,陈海帆透露,法务局正统筹就行政牌照发出的法律作修法谘询,相信今年可向相关业界及公众谘询意见。有见许多地方的趋势均为“零牌照”,会检视一些牌照是否真的需要发出,若有需要,则探讨如何在程序上令投资者更加方便、快捷。根据今年的施政报告,政府亦改善了十八项跨部门服务流程,包括中小企开业准照、中介人准照等。希望通过电子化提供更多更准确的讯息,让市民通过互联网知悉申请牌照的手续,免却反覆到政府部门查询之苦。另外,市民亦可通过网上的个人帐户查询申请进度。
简化程序提升效能
至于跨部门程序缓慢的原因,她指出,最根本是法律是否仍适时,有没有需要修订,又有见修法需时,公职局会牵头检视制度程序的简化及电子化。有了清晰的指南及流程,相信前线同事可向申请者提供更清晰的讯息,减少不必要环节。另外,亦要加强跨部门合作,将申请流程电子化,清晰各部门职责、每一流程进度、部门操作剩馀时间。强调公务员培训亦相当重要,否则,若人员不认识自身工作或带出不正确讯息,也会拖慢程序,故需要多方面一同优化。
本报记者 岑慧琪 黄炜熊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