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财政年度施政方针
2018年,行政法务范畴将继续以公共行政和法律制度改革为主轴,以促进民生为核心,创新完善机制,加强政策协调,本著积极进取、勇于尝试、敢于承担的精神,脚踏实地、携手合作,坚定不移地推进廉洁高效政府的建设,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海滨宜居城市,为特区的整体福祉与繁荣稳定而努力。
推进职能架构重整
- 在启动为期3年的第二阶段职能重整规划基础上,2018年将按照规划及施政需要,有序跟进经济财政、运输工务及保安等范畴部门的重整或合并。
- 进一步整合、优化谘询组织体系,重点跟进包括消费者保护及民政民生等谘询组织的重组。
- 结合设立非政权性市政机构公开谘询所收集到的社会意见,制定设立非政权性市政机构的方案,并开展相关立法程序。
积极发展电子政务
- 在完成首阶段45项中馀下的27项涉及酒店、娱乐场所、卫生护理等范围的行政准照/牌照的跨部门服务流程的基础上,选取10项与经济民生相关的跨部门程序进行优化,推动一站式服务的深化发展,以及增加至少15项的公共服务实现全程电子化。
- 在电子政务网络基建方面,2017年已完成“政府数据中心”网络基建的扩建工作,并制订了云端基建服务的管理标准; 2018年将继续第二个“政府数据中心”的构建,有效扩大目前的“云端基建服务”能力。
- 优化自助服务机的网络架构,逐步在多功能自助服务机增设电子支付功能,为各政府部门推出需要缴费的自助服务提供条件。
持续完善公职制度
- 持续实施统一管理开考,并逐步形成恒常的开考模式。
- 完善公务人员评核制度、晋升制度,并启动对《公务人员职程制度》的第二阶段修订工作。
- 就“分级调薪”制度的初步建议向公务人员进行谘询后,提出薪酬调整机制的方案及执行时间表。
- 开展《澳门公共行政工作人员通则》第二阶段的修订工作,对有关报酬及补助等规定进行修订。
加强人员能力培养
- 重点强化从管理层至基层公务人员全面掌握公共行政运作所需的基础法律知识的能力。
- 为中高级公务人员举办有关“一带一路”的培训活动,让相关人员深入认识“一带一路”的意义和价值,以及澳门参与的重要性。
- 开展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培训,提升公务人员在突发事件指挥和应变统筹能力,以预防、控制和减轻突发事件所引起的后果。
重视人员关爱支援
- 计划筹设公务人员活动中心,为公务人员提供更多展示才能、参与活动的场地,并支援有需要的公务员团体开展会务工作,进一步加强公务人员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实施定期绩效评审
- 定期由第三方学术机构,持续对部门的公共服务素质进行评估,落实特区政府建立绩效治理的目标。
推动政府数据开放
- 按照制订的特区政府数据开放发展策略及整体规划,构建“数据公开服务平台”。配合特区推进大数据应用及智慧城市的建设,开展建设云计算中心及政府数据整合的工作。
优化各项选举事务
- 全面检视《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选举法》,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作为完善未来选举工作的参考。
持续完善统筹立法
- 继续严格执行集中统筹立法机制,确保年度立法计划得以落实,并研究建立立法后评估跟进机制,关注法规实施后的情况,以完善澳门特区的法律体系。
大力推动法制建设
- 持续跟进《检讨行政条件制度》、《广告活动》、《民事诉讼法典》法律草案和其他配套立法文件,以及《刑法典》中有关法人犯罪和信用卡犯罪的规定的修法工作。
- 完成设立非政权性市政机构及《船舶登记法》的内部立法程序。
- 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将《国歌法》纳入《基本法》附件三,特区政府将就《国歌法》适澳启动立法程序。
- 就《确定一九八八年至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九日公布的若干法律及法令不生效》法案提上立法程序。
- 预计于2018年完成仲裁制度及调解制度法案的内部立法程序。
多元宣传法律推广
- 为进一步做好法律宣传工作,尤其是《宪法》与《基本法》的宣传,特区政府制定了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的长期宣传推广计划,重点面向青少年。2018年是《基本法》颁布25周年,特区政府将联同更多民间社团和青年社团,以更活泼、新颖的方式组织纪念活动。
有序加强司法培训
- 继续与国内外的相关培训机构合作,为在职司法官举办不同的持续培训活动。
- 在司法文员的入职培训方面,将根据相关入学试的结果,开办第四届司法文员任职资格课程。
积极参与国际交流
- 特区政府将根据中央政府核准的四个协定范本,积极开展与其他国家的司法合作磋商。在区际司法合作方面,已与香港特区政府就《民商事案件相互委托送达司法文书的安排》达成协议,将持续跟进上述协定的签署及商谈工作。
- 与欧盟开展法律范畴合作项目,并向欧盟提交合作项目的中期报告。
紧密开展区际合作
- 特区政府将配合“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开展协调与融合粤港澳三地在行政管理体制、法律制度和司法合作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 促进与广东省在公证领域的交流互访并建立恒常沟通机制,就建立两地公证文书查核机制持续进行沟通。
- 加强与内地有关仲裁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透过互访学习推进和落实仲裁和调解方面的合作,并探讨建立人员培训计划和长期沟通机制的可行性。
完善民政服务系统
- 将于氹仔筹建“离岛政府综合服务中心”,将北区“政府综合服务大楼”具可行性之服务延伸至该中心,有序落实红街市、雀仔园街市、氹仔街市和佑汉街市的扩建改善计划。
- 跟进《公共街市管理制度法》、《小贩管理制度法》及《动物防疫及兽医法》的立法工作。
- 引入了电子监察系统,有效掌握及跟进所有道路工程个案,提升监管的成效。
- 为强化城市内部排水系统,抗御灾害,2018年,将具体落实在内港建设雨水截流渠及雨水泵站,开展下水道优化工程,并计划新建雨水下水道。
全面保障食品安全
- 继续紧守流通市场的监察防线,提高对外卖店及网购的监管力度和途径。
- 推动“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的落实,提高通关及货物往来便利化,简化内地进口本澳食品的检验措施,拓展食品贸易进口范围。
推动绿色生活模式
- 持续进行多项街道美化及建设项目。
- 因“天鸽”台风后大量树木受损,将透过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方式,与广东省林业厅及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机构共同开展澳门离岛山林植被的复育方案。
- 继续于休憩区及公共场所规划及建造绿化荫棚点,并于公园、绿化带、休憩区新增50个香花及赏花植物点。同时,举办各种大型花卉展览及相关活动,进一步拉近人与自然的关系。
行政法务范畴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一国两制”基本方针,配合特区政府建设“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发展定位,积极对接国家“十三五”规划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契机,持续以公共行政和法律制度改革为主轴,以促进民生为核心,推进廉洁高效政府的建设,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海滨宜居城市。
公共行政
- 继续落实第二阶段职能架构重整,制定设立非政权性市政机构的方案,并开展相关立法程序,逐步优化谘询体系;
- 全力推进电子政务的整体发展,优化服务流程,完善电子政务管理系统及相关基础建设,提升公共行政运作效率;
- 推进公职制度的逐步完善,加强公务人员的法治意识、国情认知,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支持特区政府各项施政规划和目标有效落实;
- 实施定期绩效评审,由第三方学术机构持续对部门的公共服务素质进行评估;
- 有序推进政府信息公开,配合大数据应用及智慧城市建设,强化政府数据中心的营运能力;
- 跟进2017年立法会选举后续的各项工作,研究优化选民登记系统,结合多渠道的宣传,让市民更好地认识及参与特区选举事务。
法务领域
- 严格执行集中统筹立法机制,全面监督年度立法计划的进展状况,跟进法规实施情况,确保各立法项目顺利推进;
- 推进包括设立非政权性市政机构等立法项目及修订五大法典,继续法律清理及适应化的立法工作;
- 加强与民间社团合作,以创新和丰富的形式,稳步推进法律宣传推广,加深市民对“一国两制”、《宪法》与《基本法》的认识;
- 深化与葡语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司法互助合作,按照中央政府制定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开展协调与融合粤港澳三地在行政管理体制、法律制度和司法合作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民生事务
- 强化食品监督机制,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及指引,推动食安风险教育,促进区域食安合作,多方位保障食品安全及市民的饮食健康;
- 制定短、中及长期绿化恢复计划,持续改善城市排水系统,落实在内港建设雨水截流渠及雨水泵站;
- 持续优化社区服务功能布局,推动智慧市政建设,完善市政设施,拓展民生服务,构建和乐共融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