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政署與衛生局辦冷鏈食品應變措施講解會及培訓 提升防疫意識及應變能力
因應新冠病毒疫情變化,市政署持續加強對冷鏈食品安全檢疫及防疫消毒措施,日前更聯同衛生局為本澳食品業界舉行「冷鏈食品樣本核酸檢測呈陽性之應變措施講解會」,詳細介紹檢出陽性個案下,須採取的應變及跟進措施。另外,亦重點為須處理陽性檢測樣本之抗疫人員提供培訓,盡力降低病毒透過受污染冷鏈食品傳入本澳的風險。
目前對進口冷鏈食品、倉儲環境及接觸冷鏈食品之人員已推行病毒核酸檢測,為完善各項部署,市政署聯同衛生局按風險程度制定防控應急預案,倘一旦病毒核酸檢測發現陽性個案,將根據風險程度與疫病防控要求,採取一系列跟進及處理措施。當中包括應急措施啟動、訊息通報、倉儲地點圍封、車輛工具及環境全面清潔消毒、追蹤貨物流向、貨物封存並銷毀、對涉事產品採取入口管制、對涉事人員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及醫學觀察隔離、複查複檢、以至應急措施解除等。適時透過風險交流工作,強化持份者防疫的意識與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
為進一步加強從業人員的防疫意識及能力,落實業界共同防疫的社會責任。市政署聯同衛生局於一月六日,為過百名本澳冷鏈食品進口、批發及零售、倉儲、物流等商戶,以及澳門供應商聯合會、澳門凍肉食品業商會等業界代表,舉辦「冷鏈食品樣本核酸檢測呈陽性之應變措施講解會」。會上,市政署食品安全廳廳長張桂達、衛生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林松以及相關技術人員,先後向出席業界及行業代表詳細介紹各種檢出陽性個案情境下,須採取的應變及跟進措施,並逐一回答提問。同時,呼籲冷鏈食品業界敦促前線員工,在工作時,時刻保持穿戴好個人衛生防護器具,繼續與食品安全及衛生防疫部門充分溝通,緊密合作,配合政府防疫指導,嚴守冷凍食品防疫線。
隨著全球新冠病毒疫情變化,市政署對冷鏈食品與環境的病毒核酸抽檢量及範圍會作出相應調整,為了讓參與跟進及處理陽性個案的前線人員,具備足夠的防疫知識以及技術,熟悉步驟,執行各項嚴格的預防感染控制措施。市政署於一月七日邀請了衛生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為市政署食品安全廳、環境衛生及執照廳、化驗所,以及環境保護局、澳門垃圾焚化中心、澳門清潔專營有限公司、負責冷鏈貨物消毒的外判公司等,負責跟進陽性個案後續的消毒、檢測、協調貨品無害化銷毀工作的應變人員,提供個人衛生防護及感染控制培訓。
市政署持續加強冷鏈食品抽檢及消毒工作,自去年六月已對進口本澳的冷鏈食品、本澳批發市場及街市開展病毒核酸檢測;去年八月已啟動進口冷鏈食品、環境、人員三層防護把關,並持續因應疫情調整冷鏈食品的防疫措施,開發「冷鏈食品追溯系統」,更及時追蹤貨物流向。自去年十一月起,每天核酸檢測樣本數已增至二百三十個,同時更進一步實行「外包裝全消毒、內包裝全檢測」的冷鏈食品防疫安排。各項防疫措施,得到冷鏈食品業界及航運、碼頭業者的支持與配合,運作大致暢順,冷鏈食品入口及檢疫工作保持有序且穩定,自疫情出現以來穩定民生供應。抗疫工作進入常態化階段,業界須繼續嚴格執行各項冷鏈食品防疫安排,落實企業的社會責任,充分配合特區政府整體防疫政策。

市政諮詢委員會召開特別大會 選出主席及副主席
市政諮詢委員會召開特別大會,選出市政諮詢委員會2021至2022年度主席及副主席,經過投票,司徒民義當選為主席、鍾國榮為副主席。
政府公報早前刊登第235/2020號行政長官批示,行政長官行使《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五十條賦予的職權,並根據第9/2018號法律《設立市政署》第十四條及第十五條的規定,市政署市政諮詢委員會全體二十五名委員獲續期兩年。
市政諮詢委員會召開特別大會,根據第9/2018號法律《設立市政署》第十四條規定,自行選出市政諮詢委員會的主席及副主席,經委員投票,司徒民義為市政諮詢委員會主席、鍾國榮為副主席。
司徒民義及鍾國榮均表示十分高興各委員得到續任,同時亦感謝各委員對他們的信任與支持,在過去兩年,委員們充分團結合作建立默契,為市政署各項工作出謀獻策,未來將有更多挑戰,希望齊心協力,繼續多聽市民的聲音,積極發表意見及建議,讓市政工作做得更加好。
是次市政諮詢委員會特別大會出席投票者包括司徒民義、鍾國榮、柯清煌、胡景光、何敬麟、陳家良、梁頌衍、辜文達、何凱玲、趙蘭瑛、莫子銘、陳溥森、羅錦焜、邢榮發、梁鴻細、李煥江、盧偉樂、林宇滔、馬志興、李良汪、黃淑筠、張嘉敏及李兆祖。

公職局電腦機房防火牆故障搶修中 自助機辦理在生證明不受影響
行政公職局電腦機房防火牆今(6日)中午發生故障,政府入口網站及一戶通等網上服務受影響,暫停服務,技術團隊正進行搶修,行政公職局對事件引致市民不便表示抱歉。位於全澳40多個地點的多功能自助服務機、各政府綜合服務大樓和部門辦公地點的服務櫃枱的“在生證明”服務不受影響,如常進行。
居民可於系統恢復正常後,透過一戶通辦理在生證明,亦可選擇攜同有效的澳門居民身份證,在位於全澳40多個地點的多功能自助服務機辦理 (地點可於 http://www.dsi.gov.mo/kiosk_other_c.jsp 查詢);或親臨黑沙環新街52號政府綜合服務大樓、氹仔哥英布拉街 225 號 3樓離島政府綜合服務中心,以及社會保障基金、社會工作局和退休基金會辦公地點的服務櫃枱進行辦理。

公職局電腦機房故障已修復 政府入口網一戶通等恢復正常運作
公職局電腦機房故障已修復
政府入口網一戶通等恢復正常運作
經技術團隊進行搶修,行政公職局機房防火牆故障已於今(6日)晚上8時修復,政府入口網、一戶通等網上服務恢復正常運作,是次故障只影響電子服務運作,未有對任何數據造成安全問題。行政公職局發現是次故障涉及防火牆的硬件問題,會持續改善監察以避免同類事件發生。
目前,居民已可透過一戶通辦理在生證明,亦可選擇攜同有效的澳門居民身份證,在位於全澳40多個地點的多功能自助服務機辦理(地點可於 http://www.dsi.gov.mo/kiosk_other_c.jsp 查詢);或親臨黑沙環新街52號政府綜合服務大樓、氹仔哥英布拉街 225 號 3樓離島政府綜合服務中心,以及社會保障基金、社會工作局和退休基金會辦公地點的服務櫃枱進行辦理。

多部門聯合推廣“一戶通”網辦在生證明服務
“澳門公共服務一戶通”平台已增設網上辦理在生證明功能。市民現可透過“一戶通”手機應用程式,一次性辦理社會保障基金、社會工作局及退休基金會的在生證明手續,操作過程簡便且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
為促進市民了解和推廣網上辦理在生證明服務,行政公職局日前聯同社會保障基金、社會工作局、退休基金會和身份證明局舉辦6場系列講解會,向本澳各社服機構前線人員,以及澳門工會聯合總會、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澳門婦女聯合總會、澳門明愛、澳門公職人員協會、澳門退休、退役及領取撫恤金人士協會和澳門退休公務員聯誼會等社團人員進行講解和培訓。
講解會上,部門代表向上述前線人員詳細說明網上辦理流程,並即場進行示範。已開通“一戶通”的受益人可登入本人帳戶,點選有關服務並按指示進行面容識別,成功通過後即完成辦理在生證明。如受益人的配偶、直系親屬(父母、子女)已開通“一戶通”帳戶,亦可透過登入其帳戶,以協助受益人辦理。
部門代表強調,進行面容識別時,系統只會將使用者的面容特徵數據通過加密渠道送至身份證明局作比對,過程中不會復原成照片,全面確保資料安全性。同時,為進一步便利不同群體使用,行政公職局亦推出簡易版“一戶通”,通過增大文字及圖標、自定首頁等設定,為用戶提供更友善和簡潔清晰的操作頁面。
出席講解會的社服機構和社團人員普遍認同網上辦理在生證明具便捷性,對於長居外地和行動不便人士尤其便利。他們並根據過往工作經驗積極提出問題和建議,相關部門代表亦一一作出回應。
現時,社會保障基金養老金或殘疾金受益人、社會工作局殘疾津貼受益人、退休基金會退休金及撫卹金受領人士以及在澳門以外地區居住的敬老金受益人,每年均需辦理在生證明。
未來,行政公職局將與各公共部門緊密合作,推動更多常用服務實現電子化,並透過多元化、多渠道方式加強宣傳推廣。

多區設“一戶通”臨時服務點便利市民
為更好地協助市民在線開設“澳門公共服務一戶通”帳戶,行政公職局聯同多個公共部門和社團,於本澳不同地點設立“一戶通”臨時服務點。自1月1日起,“一戶通”新增網上辦理在生證明服務,市民反應積極,4日內已有約1.7萬人透過“一戶通”手機應用程式,成功辦理在生證明。
除臨時服務點外,由明(5日)起,將一連3日舉辦教學專場,以協助市民在線開立“一戶通”及推廣網上辦理在生證明。時間為上午9時30分、10時30分、11時30分,下午3時、4時、5時;地點包括黑沙環政府綜合服務大樓、市政署綜合服務中心(中華廣場)、離島政府綜合服務中心。
“一戶通”臨時服務點分佈本澳各區,包括:
3個公共部門(行政公職局、市政署、勞工事務局)的指定服務點(其中勞工事務局站點僅限辦公時間內運作);
- 水坑尾公共行政大樓;
- 黑沙環政府綜合服務大樓;
- 離島政府綜合服務中心;
- 市政署轄下各市民服務中心及其分站;
- 勞工事務局總辦事處;
- 勞工事務局龍成辦事處;
- 勞工事務局職業培訓中心。
3個社團(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澳門工會聯合總會、澳門婦女聯合總會)的指定服務點;
- 街總屬下各區社區中心及青年中心;
- 工聯屬下老人中心及各區社區中心;
- 婦聯屬下的綜合服務大樓、家庭服務中心及長者日間中心。
行政公職局提醒,經由“一戶通”,受益人可一次性辦理社會保障基金、社會工作局及退休基金會的在生證明手續,而除了由受益人登入本人帳戶辦理外,亦可透過其配偶、直系親屬(父母、子女)的帳戶進行辦理。此外,行政公職局已於1月1日起支援外地手機號碼接收驗證碼,以便利長居外地的澳門居民完成網上開戶手續。
市民在使用“一戶通”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可致電政府資訊中心熱線8866 8866查詢,或瀏覽行政公職局網頁了解詳情。

一戶通用戶突破10萬 網辦在生證明反響佳
截至昨(2日),“澳門公共服務一戶通” 用戶已突破10萬。同時,“一戶通”自新增網上辦理在生證明服務以來,市民反應踴躍,2日內已有8千多人經由“一戶通”手機應用程式,成功辦理在生證明。
自1月1日起,市民可透過“一戶通”一次性辦理社會保障基金、社會工作局及退休基金會的在生證明手續,全程無需親臨櫃枱,即使身處外地亦同樣適用。2日內共有8千多人經由“一戶通”成功辦理,其中約1千人透過其配偶、直系親屬的帳戶進行辦理。另有約7,500名市民使用自助服務機完成在生證明手續。
為了便利長居外地的澳門居民使用“一戶通”各項便捷服務,行政公職局已於1月1日起支援外地手機號碼接收驗證碼,以完成網上開通手續。過去2日,逾1,300名來自內地、美國、法國、澳洲、葡國、新加坡以及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本澳居民以海外手機開戶。
隨着電子政務法律及施行細則在去年9月27日生效,行政公職局簡化了“一戶通”開戶手續,增設網上遙距開戶功能,用戶量亦隨之穩步增長。並推出“一戶通”簡易版手機應用程式,提供更簡潔、清晰的操作頁面予市民使用。目前,多個部門的公共服務已陸續進駐“一戶通”,範圍覆蓋廣泛,包括社會保障、教育、醫療、創業及營商、公證及登記等。隨著“一戶通”用戶數逐漸規模化,行政公職局將有序推動更多常用服務落實電子化,全面營造簡政惠民、便商利企的環境。

市政署開展黑沙燒烤區第二期優化工程
因應冬季黑沙海灘公園人流較少,且經評估燒烤設施的使用需求較早前緩和,市政署正計劃開展黑沙海灘公園燒烤區的第二期優化及改善工作,鋪設燒烤場行人路路面,加種植物等,同時巡查發現場內燒烤設施部份出現鬆脫的問題亦將一併處理。配合工程,黑沙海灘部份燒烤區域今(2日)起暫停對外開放,而須預約使用的五十五套燒烤爐將不受影響,維持開放使用。
為滿足公眾對戶外休憩場所的需求,早前開放位於黑沙海灘公園內之新建燒烤場,試營運期間,市政署經聽取了使用者意見及作實地評估,將於下周起開展黑沙公園燒烤區的第二階段優化及改善工作,當中包括為現時砂礫地面鋪設地磚路面、加種植物提高綠化面積,並包括巡查發現燒烤設施部份出現鬆脫的情況將一併處理,優化場所設施,提升大眾的使用感受。
有關各燒烤區的使用情況,大眾可登入市政署網頁www.iam.gov.mo查閱,並可按實際情況以預約或先到先得兩種不同方式安排活動。對需要網上預約的設施,市民可透過市政署網頁活動報名系統http://app.iam.gov.mo/ActivityWeb預約登記。
配合衛生局發出的防疫指引,凡進入燒烤區之人士須出示當天有效之澳門健康碼及接受現場測量體溫,並要戴上口罩及應保持至少一米之社交距離,如遇發熱或呼吸道症狀的人士,謝絶進入。市政署呼籲公眾使用有關場地時須遵守相關防疫指引及措施,並配合現場工作人員。

一戶通今起支援外地手機號網上開戶
為便利長居外地的澳門居民使用“一戶通”電子化服務,行政公職局進一步完善現有遙距開戶功能,由今日(1月1日)起支援外地手機號碼接收驗證碼,以在線開通帳戶。
在外地居住的澳門居民進行網上開戶時,只需下載“一戶通”手機應用程式,選擇適用的電話區號(如中國內地為“+86”、香港地區為“+852”)並輸入手機號碼,獲取驗證碼和填寫個人資料,再按指令進行面容識別、同意協議及設定用戶名及密碼,便可在線確立電子身份識別,成功開通“一戶通”帳戶。帳戶持有人即可登入“一戶通”,隨時隨地使用特區政府各項電子化服務。
倘身處外地的居民具備澳門手機號碼並有使用短訊漫遊服務,而電信服務供應商的漫遊服務能夠覆蓋所處國家或地區,亦可透過有關號碼來接收驗證碼。市民如有疑問,可先向電信服務供應商查詢。
網上開通“一戶通”所應用的面容識別技術,只會將使用者的面容特徵數據,通過單向加密形式送至身份證明局作比對,過程中,行政公職局或其他部門均不會保存相關面容特徵資料,高度保障用戶的個資安全。
行政公職局積極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和建議,有序擴展“一戶通”使用範圍,並且逐步優化用戶體驗,為廣大市民提供更便捷、安全和穩定的電子化服務。

總結2020年城市植樹工作
市政署致力改善澳門綠化景觀,持續加大城市綠化的密度及提升綠化質素,打造「健康城市」,為市民營造更優質的生活空間。市政署於本年重點加強城市主幹道及圓形地,以及輕軌沿線的綠化,種植綠化效果顯著、抗風力強、或具賞花性喬木。
本年市政署於全澳各區共種植二千餘株樹木,當中主要幹道有一千八百三十六株,公園種植二百三十三株。地點包括:馬度博士大馬路、四月二十五日前地、馬場北大馬路至友誼橋大馬路、孫逸仙大馬路及休憩區、氹仔輕軌沿線、北安大馬路至偉龍馬路、望德聖母灣大馬路、霍英東博士大馬路,體育館大馬路、廣東大馬路、機場大馬路、體育館大馬路、蓮花海濱大馬路、黑沙馬路、賈梅士大馬路及石排灣公屋群周邊道路等。
於本澳市區種植樹木受颱風及地下管線等因素制約,且考慮生態及優化城市景觀,植樹時會考慮選擇抗風、遮陰效果佳及景觀效果良好的樹種,並優先選擇鄉土樹,包括大葉紫薇、大腹木棉,假蘋婆、樹頭菜、錦葉欖仁及秋楓等抗風力強又具美化城市、淨化空氣、降低環境噪音及減少熱島效應的功能,讓社區增添色彩,為市民提供舒適及優質生活環境,打造可持續發展之優質健康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