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門特區護照持有人可使用新西蘭自助通關服務
根據新西蘭海關的最新通知,今起,合資格的澳門特區護照持有人可使用新西蘭自助通關服務(eGate)入出境新西蘭,加快澳門居民於該國辦理入出境的手續。
現時,新西蘭奧克蘭、威靈頓、基督城和皇后鎮機場均設有自助過關通道。使用上述自助通關服務的澳門特區護照持有人需年滿10歲並持有有效的電子護照,入境前需事先填妥新西蘭旅客申報表(NZTD)及需持有新西蘭電子旅遊許可(NZeTA)方可進入新西蘭。
目前獲豁免簽證入境的外國旅客,均需持有新西蘭電子旅遊許可(NZeTA)方可進入該國。詳情請查閱:www.immigration.govt.nz。
有關新西蘭自助通關服務(eGate)的最新資訊,請瀏覽新西蘭政府網頁:https://www.customs.govt.nz/personal/travel-to-and-from-new-zealand/travelling-to-new-zealand/egate。
有關澳門特區護照持有人可使用自助過關通道入出境的國家名單,請瀏覽身份證明局網頁:https://www.dsi.gov.mo/download/ep_autogate_c.pdf。

澳珠琴三方法律事務緊密合作第三次聯席會議昨舉行
為深化澳珠琴三地的法律交流合作,澳門特區政府法務局與珠海市司法局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法律事務局昨(18日)在澳門舉行澳珠琴三方法律事務緊密合作第三次聯席會議。
會上,三方圍繞合作區第二階段發展的重點工作,包括三地立法交流協作、聯動普法、法律資訊共享互換機制、澳琴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等多項議題展開深入討論,並就建立澳珠琴三地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合作機制,以及三地公證事務協作等創新路徑進行深入探討。同時,將加強三地普法義工組織的互動交流,共同提升區域法治宣傳的成效。
未來,三方將充分發揮聯席會議制度優勢,持續深化澳珠琴三地法律事務全方位協作,共同探索規則銜接與機制對接的創新路徑,高質量推進澳琴一體化及粵港澳大灣區法治建設。
出席會議的三方主要代表包括:法務局局長梁穎妍、珠海市司法局局長童嫚、合作區法律事務局局長鍾頴儀、法務局副局長邱顯哲、珠海市司法局副局長邱東紅,以及三地部門的主管等。

公務員調升出生津貼與社保制度保持一致
為鼓勵生育,特區政府在今年《施政方針》中提出將社會保障制度的出生津貼,從原有的5,418澳門元提升至6,500澳門元。為使公務人員的出生津貼與社會保障制度相協調,特區政府藉修改《公共行政工作人員通則》的機會,建議同步調整公務人員的出生津貼,由原有的60個薪俸點(5640澳門元)調升至70個薪俸點(6580澳門元)。
出生津貼屬一次性補貼,在有子女出生時申請發放。按照現行法律的規定,社會保障制度與公務人員福利制度分屬兩種不同的制度,有關福利不能同時兼收,所以當公務人員有子女出生而申請出生津貼時,不得同時申請收取社會保障制度的出生津貼。

“澳琴普法義工團”正式成立
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法務局與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法律事務局共同籌組的“澳琴普法義工團”於今(14日)舉行成立儀式,首批義工團團員來自澳琴兩地的13個社團,共68人。儀式上,經團員們投票選出團長高嘉仁,副團長林美芳、莫美欣、黃淑筠和盧綺嵐。
“澳琴普法義工團”旨在為合作區居住、學習、就業和營商的澳門居民,以及有意到合作區發展、居住的澳門居民宣傳兩地相關的政策和法律法規,以及澳琴兩地法律的差異。
法務局副局長邱顯哲在致辭時表示,今年正是合作區第二階段的啟動之年,隨着合作區建設全面提速,澳琴融合發展也進入新階段,“澳門+橫琴”的新定位正成為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新示範。他衷心期望“澳琴普法義工團”能夠深植澳琴社區,充分發揮義工團的作用,做好澳琴兩地之間的橋樑角色,以前瞻視野和務實創新思維推進各項普法工作,為合作區的澳門居民提供法治保障。
法律事務局局長鍾頴儀在致辭時表示,中央決定開發橫琴,目的就是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兩地法律部門推動成立“澳琴普法義工團”,就是為了發揮“澳門+橫琴”人才疊加效應,更有效推廣有助於澳資澳企澳人到合作區發展、生活的政策和法律,是推動澳琴居民「心聯通」的具體舉措。她期望普法義工們說好“澳門+橫琴”故事,共同為建設澳琴居民的美好新家園發揮力量。
成立儀式後,合作區創新發展研究院黨支部書記張旭為義工團作專題講座,深入解析合作區“四新”産業的發展佈局,並詳細講解人才引進、創業扶持等政策,讓團員全面了解合作區的發展情況。
未來,義工團將走進澳門和合作區的社區開展普法工作,通過定期舉辦面向澳琴居民的普法宣傳、專題講座、社區服務等普法活動,提升澳琴居民知法守法的意識,為澳琴融合發展作出貢獻。

黑沙青少年體驗營今啟動招標 定位及核心項目不變優化設計
黑沙青少年活動體驗營今(30日)啟動首階段招標。在過去一段時間,市政署經廣泛收集意見及深入分析後,制定黑沙青少年活動體驗營2025年建設方案,在確保安全質量、嚴格控制預算的前提下,維持體驗營的定位及核心項目、園區佈局及功能分區等不變,對建築構造及工法、專項設計等方面作出調整和優化,控制總預算在5至6億澳門元內。
黑沙青少年活動體驗營定位是建設全齡段休閒活動空間及青少年戶外鍛鍊基地,總面積十公頃,將逐步開展招標和建設工作,今日啟動首階段園區遊具設施招標,今年第三季將進行園區第一期工程公開招標。預計2026年下半年將開放四輪車場及露營區,爭取2027年第四季各期工程同步完成,並啟動試營運。
市政署經吸納各界意見後,結合園區實際條件,在確保設施安全、項目質素及工程質量等前提下,對各項施工圖則進行細化,維持體驗營的定位、園區佈局及功能分區不變,“水、陸、空”各個歷奇項目,包括歷奇塔、攀岩牆、高空滑索、空中網陣、網繩訓練關卡、低空網袋、兒童四輪車、山地自行車場、滑板場、wargame場、自然科普園、水上歷奇等均保留不變,期望體驗營落成後,為全澳兒童、青少年打造水陸空立體歷奇體驗、鍛鍊體魄和精神意志的場地,向全澳學校提供集鍛鍊、學習於一體,促進青少年德、智、體、群、美全面身心健康發展的第二課堂,向全澳居民提供一個全齡段合家歡休閒空間。
此外,鑑於園區地處區內低窪集水區,暴雨過後容易造成積水,在廣泛聽取意見,尤其專業界別團體提供的技術意見後,市政署將利用現場地勢特點,以及現有的水塘,建設兼具分擔調蓄雨水功能的小型人工湖,除具休閒親水、綠化景觀元素外,亦有助紓緩園區因暴雨所引發的水浸情況。

廣聽民意 整合建議 落實黑沙青少年活動體驗營建設方案
就建設黑沙青少年活動體驗營,市政署在過去一段時間先後透過舉行面向不同界別人士的19場座談會,走訪32間中小學及大專院校,和超過6,400名師生面對面介紹和聽取意見,同時,通過問卷調查的近5,500份有效問卷,量化分析各類意見。經結合意見和深入分析,市政署對園區設計及建設進行調整和優化,最終制定黑沙青少年活動體驗營2025年建設方案。
為廣泛聽取社會各界、兒童青少年學生對戶外鍛鍊場所、合家歡休閒空間的需求,建設符合社會所需,屬於全澳居民的全齡段休閒活動空間及青少年戶外鍛鍊基地,市政署先後舉行19場座談會,與立法會議員、不同諮詢組織,來自工程建築、社服康體、青年等不同界別和年齡層的團體,就黑沙青少年活動體驗營的建設進行深入交流和討論,當中逾九成與會發言者均認同體驗營深化方案,關注項目何時落成提供予居民使用。
此外,市政署亦走訪了本澳32間大專院校和中小學,面對面聽取逾6,400名師生的意見,並委託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向本澳中小學生進行意見調查,收回有效問卷5,487份,近三成受訪者認為目前本澳青少年鍛鍊的設施“較不足夠”或“非常不足夠”,三成五受訪者認為設施充足程度“一般”,八成受訪者表示在園區落成後有意願前往體驗。
在座談會和學校所收集的意見普遍支持興建黑沙青少年活動體驗營,關注日後營區管理、設施配套、交通安排等問題,有意見期望在保持設施及不降低工程質量的前提下,確保公帑的合理運用,盡量壓縮預算;亦有專業界別代表關注園區處於低位,提醒須做好應對暴雨等惡劣天氣的準備。另外,青少年、教育及專業界別代表均支持充分利用珍貴的土地資源,更好地整合及優化黑沙周邊設施,提升片區的生態綠化品質,為全澳青少年建設更多元且切合未來發展需要的戶外活動空間。

身份證明局參展第十三屆澳門國際旅遊(產業)博覽會 及合辦“平安澳遊”—領事保護與協助宣介活動
第十三屆澳門國際旅遊(產業)博覽會(下稱旅博會)於2025年4月25日至27日假澳門威尼斯人金光會展展館舉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澳門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的指導下,身份證明局每年均參展旅博會向居民推廣領事保護,今年除了擴大展位規模,更再度與外交公署、旅遊局合作,聯同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合辦“平安澳遊”—領事保護與協助宣介活動,獲多個政府部門、旅遊業界單位、院校及團體等支持,活動吸引逾400人參與。
外交公署副特派員孫向陽致辭時強調涉澳領事保護工作的重要意義,介紹公署近年來深入開展工作,以實際行動維護海外澳門同胞權益的主要情況。身份證明局代局長羅翩卿、旅遊局局長文綺華及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副局長丁少雄均表示冀未來透過更多合作,持續擴展、創新及深化宣介活動,讓更多居民認識領事保護,預先了解在外求助資訊,提高外遊安全意識,更好地保障自身安全。
宣介活動還首播由外交公署和身份證明局聯合製作的領事保護宣傳短片。分享環節上,外交公署領事部林如海參贊闡釋領事保護工作的基本內涵及主要原則,並介紹近年中國領事保護工作情況;旅遊局副局長程衛東及身份證明局旅行證件廳廳長吳雲嶺分別介紹旅遊安全須知和在外求助方式,以及澳門特別行政區護照的旅遊便利和網上海外求助服務等與居民息息相關的資訊。活動氣氛熱烈,令參與者倍感興趣及踴躍發言,與主講者進行深入的互動交流。
此外,旅博會期間,身份證明局與外交公署合辦的展位設於會場B 區,編號 B8,今年展位擴大規模,特設特色打卡裝置、現場播放有關“近年中國領事保護工作”的短片、“平安出行海外求助”領事保護宣傳短片以及圖片展覽,今年還新增線上參加有獎問答遊戲,獎品豐富,歡迎市民蒞臨參與。未來,身份證明局將繼續與外交公署保持緊密合作,透過多元方式向澳門居民宣傳領事保護資訊。

張永春:築牢法律和制度保障,全力維護國家安全
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在香港特別行政區2025年“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開幕典禮上以視頻方式發表主旨講話,從歷史和現實出發,深入論述了維護國家安全的重大意義,要求特區政府築牢維護國家安全的屏障,呼籲社會各界積極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共同守護美好家園。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表示,上述講話發人深省,對於澳門做好維護國家安全工作同樣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張永春表示,外部形勢正加速演變,尤其是美國對我國打壓遏制不斷升級,並在全球範圍內濫施關稅,使澳門面臨的各類安全風險和挑戰更加突出。澳門特區必須把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作為踐行“一國兩制”方針的最高原則,以高水平安全護航國家和特區的高質量發展。行政法務範疇將與有關部門通力合作,繼續檢視相關法律法規,不斷健全完善維護國家安全的制度體系和執行機制;將全力保障第八屆立法會選舉,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落實“愛國者治澳”原則;將有序開展各級現職和新入職公務人員的宣誓工作,確保公務人員擁護基本法和效忠澳門特別行政區;將優化對公務人員的國家安全培訓課程,同時強化對社會各界的國家安全法律宣傳推廣,不斷提升公務人員和社會各界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

電子繳交行車稅和辦理在生證明均接近九成
特區政府鼓勵市民透過“一戶通”等電子方式辦理在生證明及繳納行車稅,過程簡易便捷,無需親臨櫃枱排隊輪候。
2025年度行車稅徵收期已於3月31日結束,截至當日共22萬6千輛機動車輛已繳納行車稅,當中透過電子方式繳交(“一戶通”、交通事務局網站、自助服務機)的有19萬5千輛,約佔整體87%。其中,18萬2千輛透過“一戶通”繳交,佔電子方式繳納量超過93%,較去年同期使用“一戶通”的繳交量17萬1千輛增加超過6%。為進一步推動電子政務,“一戶通”增設逾期行車稅的網上繳納渠道,尚未繳納稅款之車主可在綁定“我的車輛”後繳納。
另外,截至3月31日,已辦理本年度在生證明的18萬4千人中,有16萬1千人以電子方式(“一戶通”和自助服務機)完成辦理,約佔整體辦理量88%。其中,11萬2千人透過“一戶通”網上辦理,佔整體電子辦理量近70%,較去年同期使用“一戶通”辦理的10萬人增加超過12%。
數據顯示,市民已逐漸習慣使用“一戶通”辦理在生證明和繳交行車稅。目前“一戶通”用戶已超過64萬人,其中近12萬4千人為65歲以上長者。另有近20萬人已綁定駕照,以及有超過20萬部車輛已於“一戶通”綁定。特區政府將持續深化電子政務建設,有序推出更多便民服務和優化用戶體驗。市民如欲了解更多資訊,請瀏覽“一戶通”專題網站(https://www.gov.mo/app/)。

市政署簽發逾80個動物診療及商業業務場所臨時准照
為協助動物診療及商業業界依法經營,《動物診療及商業業務法》中設有相關業務場所的過渡制度,過渡期已於3月31日結束。自4月1日起,本澳所有從事動物診療、繁殖、售賣、寄養的場所均必須具備准照方可經營,否則將被視為無牌營業。市政署早前已向所有符合過渡規定要件,且有意繼續經營的業界發出為期兩年的臨時准照,並於網頁公告動物診療及商業業務場所清單,便利公眾查閱。
過渡期結束 逾80場所獲發臨時准照
根據《動物診療及商業業務法》的過渡規定,舊有場所不論是否獲發臨時准照,均可運作至2025年3月31日。凡有意在過渡期後繼續經營的場所負責人,已先後按法律規定向市政署提交臨時准照申請。
市政署早前已完成所有申請個案的審批,合共發出25個動物診療活動場所臨時准照及59個動物商業業務場所臨時准照,臨時准照有效期為兩年(自2025年4月1日起至2027年3月31日止)。另外,有2宗動物商業業務場所臨時准照申請分別因未交齊法定文件及不符合過渡規定要件,未能取得相關牌照。市政署已要求有關場所必須確保場所內的動物得到妥善的安置及照顧,市政署亦會派員跟進情況。
須遵守業務指引及履行義務
法律除規定上述四類場所須具備准照並張貼於場所顯眼處外,場所准照持有人亦須遵守由市政署發出旨在保護動物、保障公共衛生及安全而採取的業務指引,以及依法履行自身義務。
市政署將持續透過日常巡查監管及推廣宣導,推動業界依法經營及行業有序健康發展。如市民發現場所無牌經營或其他違法情況,可向市政署反映。有關上述四類場所的准照清單可於澳門動物衛生監督網(www.iam.gov.mo/canil)之“相關法律法規-動物診療及商業業務法”欄目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