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地總面積十公頃的黑沙青少年活動體驗營將分階段興建十二個功能分區,項目設計公司按設計初稿估算費用約澳門元14億,在編製各種施工圖則後將有更準確的工程預算,市政署將聘請第三方專業機構核算工程預算是否合理,整個項目的最終造價會以公開競投判給的價格為準,市政署重申將嚴格控制不超出14億估算費用,以確保公帑的合理運用。

為善用閒置土地,市政署在2020年已啟動研究黑沙海灘旁約七公頃閒置土地的發展方案,初期按一般社區遊樂設施構思整體方案,包括兒童遊樂區、四輪車場、露營區等項目,2020年初步估算費用約澳門元2.29億。期間,市政署持續聽取社會各界意見,有不少聲音期望政府要充分利用珍貴的土地資源,更好地整合及優化周邊設施,為全澳青少年提供更多元的戶外活動空間。

有鑑於此,市政署持續綜合社會意見,不斷優化設計方案,除七公頃閒置土地外,也把開心農耕場等周邊多個休憩設施一併納入規劃範圍,總佔地面積擴至十公頃,以復育生態、生態建築等為設計概念,設12個主題功能區、逾200個“水、陸、空”遊樂歷奇項目,建設集教育科普、親子遊樂、歷奇挑戰、生態休閒、團建活動等多元合家歡體驗營地,為全齡段居民尤其是青少年及兒童提供鍛煉體魄和精神意志的場所。黑沙青少年活動體驗營項目還包括建設防洪排澇設施、停車場、活動中心、餐飲空間等一系列配套設施,期間曾就環保諮詢相關部門意見。

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於20日與訪澳的司法部部長賀榮會面,就法治服務保障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化司法法律界交流、協助澳門律師在內地提供法律服務、完善委托公證人制度等事宜進行交流。

張永春歡迎賀榮部長訪澳,感謝司法部一直以來對特區法治建設工作的指導和支持,表示特區政府將與司法部加強合作,共同做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法治保障工作,並協助特區律師業界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及“一帶一路”建設。特區也將發揮獨特優勢,為共同開展涉外法治人才培養貢獻力量。

賀榮部長表示,司法部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於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決策部署,積極為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供法治保障;促進港澳律師在大灣區內地九市執業,進一步發揮澳門律師的葡語優勢,服務國家“走出去”戰略和“一帶一路”建設,為國家涉外法治建設和“一國兩制”行穩致遠貢獻力量。

會面期間,雙方簽署了《司法部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行政法務司就進一步深化人才培養與法律服務合作的會談紀要》,主要內容包括:建立內地與澳門法治人才雙向培養工作機制,探索更多形式合作培養法治人才;優化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和澳門居民律師內地執業服務保障,探索擴大取得內地律師執業資質的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和澳門居民律師業務範圍;推動國際商事仲裁調解交流合作,加強粵港澳大灣區調解平台建設等。

賀榮部長一行還於21日參觀物業登記局、商業及動產登記局、民事登記局及第二公證署,以了解澳門特區的登記和公證制度。

出席會面和陪同參觀的特區政府代表包括行政法務司司長辦公室主任林智龍、法務局局長梁穎妍及副局長盧瑞祥等。

特區政府計劃利用包括黑沙海灘旁閒置土地及周邊開心農耕場等現有綠化休憩設施,規劃總面積合共10公頃,分階段落實建設黑沙青少年活動體驗營,同時為更好整合以及優化周邊的現有設施,將改造現有的步行系統,串聯周邊的黑沙海灘公園、黑沙公園、開心農耕場,以及黑沙水庫郊野公園等多個休憩設施及場所,透過整體規劃,構建一個集休閒度假、親子遊樂、歷奇挑戰、農耕體驗、團建活動、自然教育等多元素的大型戶外綜合活動場地。整體規劃依循因地制宜、環保生態、自然和諧的設計理念,為市民提供一個豐富多元的休閒好去處,將路環逐步打造成為澳門居民老少咸宜的後花園。

黑沙青少年活動體驗營透過趣玩、探索與挑戰三大主題的設計概念構建不同的功能分區提供休閒度假、親子遊樂、歷奇挑戰及鍛鍊身心的綜合場所。整個項目分為12個主題片區,當中包括空中滑索、歷奇塔、攀岩牆、立體網陣、兒童四輪車、成人越野單車場、滑板場、wargame場、水上競技活動,以及自然小溪和兒童親水噴泉等新穎設施,為全年齡段居民,特別是兒童、青少年打造水陸空立體歷奇體驗、鍛煉體魄和精神意志的場地。

同時,體驗園亦設有露營場地、自然科普園、多功能活動大草坪、燒烤場、貫通全園區的單車徑及緩跑慢行步道等,豐富玩樂體驗,滿足朋輩、家庭及親子等不同層面對休閒設施的需求。此外,將興建不少於200個車位的多層停車場、活動中心、多用途場地、手工作坊、餐飲空間等不同類型的配套設施。為方便市民前往,日後亦將研究於週末或節假日安排接駁專線巴士來往石排灣至及體驗營,同時配合延伸路環環島人行道系統,鼓勵市民步行及公交出行。

該項目亦會串聯新搬遷的開心農耕場及樹木苗圃,打造成為自然科普教育基地。而毗連的黑沙水庫郊野公園設施歷經三十年使用,多處地方已出現老化損壞,鋼索吊橋、水壩棧道、步道扶手階級等設施均需整修以保障遊人安全。園內亦有不少設施長期閒置而未能有效利用。因此,在堅持對山體及綠化最小影響原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現有的設施,包括優化郊野公園入口廣場,增加樹蔭綠化及美化景觀,翻新水壩棧道及吊橋,活化水庫旁閒置的圓形迷宮平台,改造成觀景眺望台及設置觀音藝術雕塑,閒置的水上活動中心亦會改造成配套設施方便市民。

為改善行人過路安全,亦將利用郊野公園入口旁現有地下涵箱渠,改造成行人隧道,以便居民更安全的穿過黑沙馬路,直接前往黑沙海灘。

特區政府一直重視民生建設,不斷推進各項社區發展及配套項目,而為落實特區“二五”規劃中增加、優化市民休閒設施的發展策略,特區政府將於澳門市區及路環推出兩個項目,分別是利用原逸園狗場土地,建設大型市民運動公園,以及利用黑沙海灘旁閒置土地及整合周邊空間,打造大型青少年活動體驗營,並串連黑沙水庫郊野公園作整體規劃優化,完善路環環島行人系統,為市民提供豐富多元的休閒運動空間,以及接觸大自然的好去處。

七月十八日,特區政府跨部門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市民運動公園、黑沙青少年活動體驗營及周邊配套優化項目,出席者包括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主席戴祖義、公共建設局局長林煒浩、體育局局長潘永權、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副主席羅志堅等。

特區政府高度重視原逸園狗場重整優化項目,持續聽取各方意見,並由市政署、公共建設局、工務局、體育局、交通事務局組成專責小組跟進。經綜合分析,原逸園狗場及蓮峰體育中心計劃重新改建為大型市民運動公園,為人口稠密的北區居民創設集休憩、親子、運動共構的優質活動場所,此外,亦希望藉著計劃一併優化改善設施周邊的交通環境及行人通行配套。

此外,特區政府亦利用路環黑沙海灘旁閒置土地及整合周邊空間,打造大型青少年活動體驗營,成為青少年及其它年齡市民運動、鍛煉、歷奇的活動場地,並將毗連的黑沙海灘及黑沙水庫郊野公園作整體規劃優化,完善通行配套,將路環打造成適合全齡市民休閒運動,接觸大自然的後花園。

原逸園狗場及蓮峰體育中心地段總面積約40,000平方米,計劃透過整體規劃設計,改建為集運動、遊戲、親子、社區活動、休閒文化等多元複合的市民運動公園,總建築面積約74,000平方米,把運動與居民日常休閒融為一體,促進居民身心健康發展。

現時前期概念方案的市民運動公園將按功能分為三幢主體建築、一個標準田徑場,以及立體步行及休憩系統、多個城市小廣場。主體建築物分別為1號館、2號館及兒童活動中心。

1號館:1號館樓高四層,設施場館內包括滑板場、兵乓球場、排球場、攀岩場、羽毛球場等,是較集中之體育場館區;球類活動設置於場地西北角能方便與公園其他舉辧活動時能單獨運作及管理;底層為五人足球場,亦可兼作大型活動場地使用。二層及三層均設有多功能室作社區活動使用。

2號館:樓高二層,底層主要設置游泳館及觀眾席;並設有更衣室、接待處、三個籃球場及觀眾席。其中游泳館及田徑場有較獨立之出入口及人流、後勤動線,方便獨立管理。

兒童活動中心:靠近地段南側,樓高四層,集中兒童活動需求。考慮到遊玩空間的遮陽及場地空間需求,及全天侯仍能使用。兒童活動中心底層室內空間為展覽區,一樓為創意教學區,二樓為室內遊玩區,戶外以無障礙平台連接至市民運動公園—2號館的平台。三樓為閱覽區,設有室內外閱覽區,提供豐富閱讀體驗。

立體步行及休憩系統 :整個項目以連廊,天橋系統串連,形成立體漫步網絡,連接項目最北端至最南端,增加運動公園整體遊玩性及趣味性,同時散落於各處的休憩及活動空間亦能分流,提供不同人群的活動空間場所。另設有單車徑、緩跑徑及林蔭大道等,提供予市民更多元化的運動和遊玩選擇。

交通規劃上,項目將進行周邊區域的交通優化,包括與周邊社區的交通連接,考慮未來的人流量,項目將設置地下停車場(約450個車位),改善現有步行系統,如改善罅些喇提督大馬路與白朗古將軍大馬路交界的行人天橋的無障礙條件及落腳點,使行人天橋和項目實現更有機的接合;在白朗古將軍大馬路與青洲大馬路交界興建新的行人天橋,優化青洲區及筷子基區居民通往市民運動公園的步行易達性。與此同時,將對青洲大馬路及白朗古大馬路進行改善優化,而周邊的巴士站亦會重新規劃。

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頒佈三十周年之際,法務局、市政署、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和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將於本周日 (21日)合辦“我與基本法”親子普法同樂日,寓普法宣傳於遊樂,以輕鬆手法推廣《憲法》和《澳門基本法》。

活動將於2023年5月21日早上11時至下午5時於路環黑沙臨時綠化休憩區舉行,現場將設有兒童充氣遊樂設施、攤位遊戲、舞台表演、“打卡即賞”和親子手作工作坊等活動,而有獎問答遊戲環節將送出以“澳門基本法頒佈三十周年”為題的首日封連郵票,甚具收藏價值。此外,市民於活動當日可自備簡餐,於綠化休憩區的草地上享受自然,活動詳情請參閱海報,歡迎市民踴躍參與。

為方便市民前往黑沙臨時綠化休憩區,活動當日設有兩條免費接駁巴士,分別由南灣國際銀行、氹仔中央公園往返黑沙海灘,首班穿梭巴士發車時間為早上10時30分,並會因應不同時段每30或60分鐘開出一班。如當天受惡劣天氣影響,活動將取消或延期,屆時主辦單位將另行公佈,敬請留意。

為緩解筷子基區及林茂區因暴雨引起的水浸情況,市政署將分階段興建筷子基北灣泵站及箱涵渠,加大區內整體排雨水能力,並藉工程擴展俾若翰街沿岸空間,增設總面積達二千多平方米的海濱休憩區,為市民提供多元休閒空間。而為減少對交通的影響,工程前期將先擴闊俾若翰街的行車空間,以創造條件增設行車道,使工程期間亦可保持通車,敬請市民留意有關路段將實施之臨時交通安排。

新增筷子基北灣泵站有助在暴雨時將雨水經箱涵渠收集後強排出海,泵站亦設截污功能,以改善筷子基北灣沿岸的水污染問題。新建的兩段箱涵渠,能分流雨水至新建泵站排放,緩解林茂集水區排水系統的壓力,並連通林茂海邊馬路的雨水箱涵渠,協同周邊管網發揮互補作用,大大減低水浸的機會;同時藉此工程,同步增建海濱休憩區,整體優化筷子基北灣的休憩設施。

工程將分為三期,第一期工程:在俾若翰街沿岸建造一段170米的箱涵渠,以改善整體渠網。同時,擴闊現有步行空間,建造總面積約2,166平方米的海濱休憩區,設置健身區、兒童互動區、觀景平台等多功能休閒區,連接目前筷子基北灣休憩區,為區內居民提供優質戶外活動空間;透過花槽樹木,建設分隔休憩區和行車道路的綠色屏障;工程亦配合工務部門的防洪牆設計要求。此外,為爭取在施工期間俾若翰街一段保持雙向行車,交通事務局與市政署協調,工程前期先於俾若翰街開闢臨時行車道,爭取於施工期間維持雙向行車,以減少對交通影響。

第二期工程:於船澳街路段建造總長268米箱涵渠,連接林茂海邊大馬路雨水箱涵渠及第一期俾若翰街新建箱涵渠,分流林茂海邊大馬路的雨水至箱涵渠,並將筷子基周邊範圍雨水截流至第三期工程興建的雨水泵站。

第三期工程:主要建造佔地約920平方米的筷子基北灣泵站,除排雨水外,兼具截污功能。泵站備除臭系統,並覆蓋綠色屏障以美化外觀。

為減少工程期間對交通的影響及理順日後車流,交通事務局經與市政署協調後,工程前期先擴闊介乎沙梨頭北街與船澳街之間的一段俾若翰街,並增設一條車道,使建造泵站箱涵渠工程期間亦可保持雙向通車。

第一期工程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俾若翰街保持有限度通車;第二階段俾若翰街與船澳街交界將被工程佔用,車輛不能經俾若翰街往來綠揚花園及快盈大廈,期間將臨時開放快盈大廈與政府船塢之間的一段筷子基街供車輛行駛,以保持區內交通循環;第二及第三期工程的臨時交通安排,亦會以有限度通車為原則執行,確保交通的通達性。

巴士方面,前期擴闊路面期間巴士服務不受影響,而隨工程推進,會分階段臨時停用部份巴士站點,當局會因應實際施工情況調整部份巴士路線及考慮增設臨時站等措施,回應公眾的出行需要,有關調整安排亦會適時公佈。

首期工程將於5月19日動工,爭取2024年下半年完成建造箱涵渠,而泵站土建部份則於2025年完成,隨後進入調試期,以達致最佳運行效果。由於工程位置在人口稠密區域,且靠近堤岸,受潮汐變化影響大,施工具一定難度,市政署將制定預案,透過各種措施,與交通事務局做好協調工作,控制工程進度,盡可能降低對交通的影響,並因應區內複雜的地下管線設施,協調各專營公司的工程,避免重複開挖。

工程開展前,市政署已分別向市政署市政諮詢委員會、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及區內團體介紹有關工程,並將於區內派發宣傳單張及張貼宣傳海報,讓居民及商戶了解工程的內容。由於上述工程範圍涉交通要道,亦較接近商戶及民居,難免對出行構成不便,敬請公眾諒解有關工程的必要性。市政署將嚴格監督工程進度,爭取儘快完成工程,同時提醒市民留意並配合臨時交通安排,遵守現場指示。市政署及交通事務局將密切留意施工情況,著力做好協調工作,盡量減少工程對交通和道路使用者的影響。

5月12日,澳門特區政府代表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在日內瓦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實施《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的第九次定期報告(包括澳門特區的第三次定期報告),接受了聯合國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的審議。

我國代表團由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黃曉薇擔任團長,出席是次審議會議的澳門特區政府代表團成員包括社會工作局局長韓衛和法務局代表等。

在審議會議的開場發言中,韓衛向委員會簡要介紹了澳門特區自2014年接受審議以來的婦女權益保障情況,以及在推動性別平等方面所取得的進展。代表團隨後與委員會就涉及《公約》的相關問題,包括婦女獲得司法保護的權利、打擊淫媒及販賣人口犯罪等問題進行交流並表達了特區政府的立場。

特區政府相信,是次審議有助委員會更好地了解澳門特區在實施《公約》方面所作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效。特區政府將持續推行保障婦女權益的各項措施,落實《公約》規定,統籌兼顧婦女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各方面的發展利益,促進婦女事業全面發展。

為方便市民及遊客使用公共廁所,市政署推出“EasyGo公廁導航”服務,於各區公廁指示牌上增設二維碼,只需使用手機掃瞄二維碼便可使用導航功能,指引使用者前往距離最近的公廁。市政署將逐步增加公廁指示牌數量,並優化公廁外觀及設施,提供更優質的公廁環境。

市政署正逐步於全澳各區的公廁指示牌上,增設“EasyGo公廁導航”二維碼。市民或遊客只需用手機掃瞄相關二維碼,便可進入“EasyGo公厠導航”頁面,允許獲取位置就可使用導航功能前往最近的公廁。同時,亦可獲取該公廁的開放時間、具體地址、是否具有無障礙設施等資訊。使用者亦可以儲存二維碼圖片,便可於有需要時使用該功能。市政署將於具條件的地點,逐步增加公廁指示牌及二維碼數量,方便市民及遊客獲取公廁資訊。

近年,市政署持續推進“優化市政公廁計劃”,重新設計和美化公廁環境,同時提升公廁規格,完善內部佈局及各項設施配套,包括增加女廁廁格比例、優化自然通風和採光、進行室內綠化、引入消毒淨味設備等。而水龍頭、洗手液、衛生紙、沖水設備等,則引入自動感應式裝置,令公廁更潔淨衛生。在空間條件許可下,部分公廁更會加設無障礙廁所、親子廁所、母乳餵哺室等,方便有需要的人士使用。市政署將持續優化公廁設施,強化公廁管理,為市民及旅客提供更優質的環境,共建健康美潔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