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公職局持續完善及擴展“一戶通”內衛生醫療範疇的電子服務。由即日(11月8日)起,市民可透過一戶通“候診訊息"查閱各聯網醫療機構的候診情況。此外,還增加醫療人員共18張的專業卡證,相關專業人士可選擇以電子方式出示卡證,並取得相應服務。

一戶通“我的健康"使用者眾

現時,市民可透過一戶通“我的健康”,預約各衛生中心保健門診初診、非預約門診取籌、辦理仁伯爵綜合醫院專科門診轉介,以及查詢衛生中心及仁伯爵綜合醫院的門診預約記錄,同時,門診預約可於一戶通辦理改期或取消預約。市民還可在“我的健康”內查閱個人醫療記錄(包括疫苗接種記錄,藥物處方、化驗報告等)、預約接種流感疫苗、提供電子健康紀錄平台服務等。

此外,市民可通過“我的點券”功能,查詢和移轉電子醫療券餘額。“一戶通”還提供接種新冠疫苗預約服務、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預約服務。“我的健康”服務自2019年3月推出至今,超過260萬使用人次;而過去12個月,使用人次已超過150萬。

“我的資訊"增加“候診訊息"卡片

為進一步便利公眾獲取醫療服務,由即日起,一戶通“我的資訊"將增加“候診訊息"的個人化卡片,市民可按需要選擇添加“候診訊息"卡片。卡片會實時展示包括仁伯爵綜合醫院、鏡湖醫院急診區的輪候情況,以及各衛生中心非預約門診、受資助機構門診,包括工聯工人醫療所、歸僑總會轄下診所,民衆建澳聯盟民衆醫療中心及中華新青協信和醫療中心的候診情況。市民可查看相關機構的等候人數,並可檢視詳細地址、開診時間等資訊。同時,可按照個人習慣,點選“星號”收藏常用機構,於“候診訊息"卡片內展示,方便下次查閱。是項新服務需更新“一戶通”手機應用程式最新版本方可使用。

電子卡包增加醫療人員專業卡證

同時,在一戶通“專業類”電子卡包將增加合共18張醫療人員的專業卡證,包括受第18/2020號法律規範的醫療人員執照,例如醫生執照、牙科醫生執照、中醫生執照、護士執照等,以及受第84/90/M號法令規範的醫療人員准照,例如中醫師准照、針灸師准照、按摩師准照、牙科醫師准照等。同樣,有關專業類的電子卡證可用於向市民及政府部門展示其持有的醫療人員執照/准照,並可即時查閱持照人的註冊資料。聯同早前推出的專業卡證,目前共有42類專業工作的30張專業類卡證已實現數碼化。

現時一戶通已提供逾160項電子服務及功能,政府將加強部門間的溝通和協作,推動更多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服務實現數碼化,全面營造簡政惠民。關於“一戶通"資訊,請瀏覽專題網站(https://www.gov.mo/zh-hant/app/)。

為使普法工作向家庭延伸,在社會上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法務局日前舉辦“我的法寶博物館”親子互動劇場,吸引約30名親子參加。

在活動上,小朋友化身展覽設計師,與家長一同為法寶博物館製作藝術品,並與布偶公仔“小樹懶”和“馬騮仔”在博物館經歷一段奇幻旅程。在劇場的趣味性互動下,讓兒童學習日常生活所需要遵守的規矩和法律知識,從小灌輸知法守法的意識。法務局期望以簡易和生活化的方式進行普法推廣工作,增進親子們對學習法律的興趣。

法務局將繼續舉辦更多親子普法活動,有興趣參加“2022親子普法系列活動”的市民,請登入法務局網頁進行報名,各項活動詳情將在法務局微信訂閱號“DSAJ_RAEM”、Facebook專頁“普法園地”公佈,歡迎市民關注。

公務人員統一招聘的學士學位學歷程度綜合能力評估開考,報考期自本月27日起至11月8日止,為期8個工作日。

是次開展的學士學位學歷程度綜合能力評估開考,成績有效期為五年,取得“合格”成績的投考人,自上述開考成績名單公佈之日起五年內,如符合法定要件,可投考公共部門開展的高級技術員、獸醫、氣象高級技術員、翻譯員及文案職程的專業或職務能力評估開考,亦能參加學歷要求低於學士學位程度的其他職程的專業或職務能力評估開考,如技術員及技術輔導員等職程。

凡於2022年11月8日或之前具有學士學位學歷(又或不獲頒授學士學位的連讀碩士或連讀博士學位)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並符合現行法律規定的擔任公職的一般要件(即年滿18歲且未達65歲、具任職能力、身體健康及精神健全),均可報考。

有意報考人士於報考期限內,可選擇使用統一電子平台或紙張(親送)任一方式進行報考,遞交經填妥並簽署的《綜合能力評估開考報名表》、有效的身份證明文件副本、學士學位證書副本(又或清晰指明屬連讀課程的碩士/博士學位證書副本),並支付報考費澳門元300元。如屬經濟困難狀況者,獲豁免支付報考費。

倘不頒授學士學位的連讀碩士或連讀博士學位的學歷證明上沒有清晰指明屬連讀課程,則須提交其他文件,以茲證明。

在遞交學位證書或學歷證明文件副本時,須注意證書上的姓名及其他個人資料,必須與身份證明文件相符,倘不符則需一併提交曾更改相關資料的證明副本(由具權限提供相關證明的機構發出)或其他任何能證明有關學歷證明屬投考人的證明文件副本。

另外,所提交的學歷證明文件須以中文、葡文或英文表述。若為其他語文,須由專業人員翻譯成中文或葡文,並由本澳公證署證明該譯本具有相等於原文的效力;此外,也可提交經由當地外交部或領事館驗證之英文譯本,以助審查准考資格。

因應疫情關係,為避免報考地點人群聚集,建議有意投考人士使用電子平台報考。未持有“一戶通”的市民,現只需下載“一戶通”手機應用程式,按指示操作,便可遙距開戶。開通後,可通過其帳戶登入電子平台或“一戶通”手機應用程式,於報考期限內進行報考、上載相關文件及支付報考費。

投考人可透過電子或紙張方式報考

(一) 電子方式報考

已開立“一戶通”的人士,可使用帳戶登入平台進行報考。需注意,必須以取得平台所發出的收據編號方為完成整個電子報考手續,建議有意投考者,及早登入平台完成電子報考手續,避免出現未能及時完成報考的狀況。

(二) 紙張方式(親送方式)報考

由投考人或他人(毋須提交授權書)前往水坑尾街162號公共行政大樓地庫一樓辦理報考手續。辦公時間為星期一至星期四(上午9:00至下午5:45,中午照常辦公);星期五(上午9:00至下午5:30,中午照常辦公);公眾假期不辦公。投考人可透過公職開考網頁(http://concurso-uni.safp.gov.mo/)在網上預約親身報考時間,便可按選取的預約時間前來辦理報考手續。

市民如欲獲取更多資訊及查詢,歡迎閱覽公職開考網頁(http://concurso-uni.safp.gov.mo/)或致電服務熱線:8866 8866。

行政公職局和澳門大學合辦的第四屆公務人員領導力培訓班今(17日)舉行開課禮,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寄語學員充分利用三個月學習機會,擴闊知識領域,為特區公共行政改革建言獻策,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貢獻力量。

張永春在開課禮上致詞時表示,特區政府對於公務人員領導力培訓班寄予厚望,經總結過往三屆課程的經驗和聽取學員意見,持續調整培訓課程,力求培養更多符合社會發展所需求的人才。並勉勵學員把握機遇,儲備知識,尤其深入了解新形勢下的國家發展大局,提升對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認識,日後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所長、應用所學,為澳門、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

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致詞時指出,隨着當前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全面推進,特區政府急需兼具專業能力、管理水準和創新精神的施政人才。澳門大學公共行政培訓中心將一如既往秉持“培訓與培養相結合”的理念,致力發揮好提升公務人員質素的綜合平台作用,全力支援特區政府梯隊人才培養規劃的落實,助力澳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所需要的施政人才之培養。

自2020年9月起,已舉辦三屆公務人員領導力培訓班,約有90名學員修畢課程,收到良好成效,實現預期目標。本次領導力培訓班為期三個月,來自22個公共部門的27名學員由所屬部門及監督實體推薦。

公務人員領導力培訓班採脫產形式,課程設計以問題為導向、以行動為導向,圍繞“電子政務”和“跨部門合作”兩大主題,並結合“琴澳深度合作”開展培訓,通過課堂研討、小組調研和考察交流等多元化和體系化的教學內容,全面提升學員的執行力、領導力和跨部門合作意識。

出席開課典禮的嘉賓還包括行政公職局局長高炳坤、副局長羅健儀,澳門大學副校長許敬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胡偉星、公共行政培訓中心主任稅兵等。

作為“2022普法新TEEN地青少年法律推廣月活動”之一,法務局聯同警察總局、司法警察局、治安警察局、市政署、經濟及科技發展局、文化局、勞工事務局、衛生局及環境保護局,一共10個部門於10月13日至11月11日合辦“全澳中學生法律知識網上有獎遊戲”,透過寓學習於娛樂的遊戲方式,增加青少年對《憲法》、《基本法》和澳門法律法規的認識,從而提高青少年學習法律的興趣,就讀本澳的中學生均可參加。

上述遊戲將圍繞憲法、基本法、刑法典、民防法律制度、常見青少年犯罪、預防和控制環境噪音、勞動關係法、傳染病防治法、動物保護法、動物防疫法、文化遺產保護法、知識產權等法律主題進行。參加者只需進入法務局網頁(https://app.dsaj.gov.mo/jogos/)或法務局微信訂閱號的遊戲頁面,正確回答20條問題,便可參加抽獎,參加次數不限。遊戲設每日幸運兒及終極大抽獎兩部分,各得奬者將透過電腦系統隨機抽出。每日將抽出3名得獎者,可各得超市禮券100元,所有完成遊戲的參加者均可自動參加終極大抽獎,終極大抽獎將抽出5名得獎者,可各得超市禮券1,000元。得獎名單將於“全澳中學生法律知識網上有獎遊戲”頁面公佈,並以短訊作出通知。

詳情可瀏覽法務局網頁,如有任何查詢,歡迎致電法務局公共關係處黃小姐或魏先生(8795 7165 / 8795 7160)。

第6/2022號法律《以電子方式出示駕駛車輛所需文件》將於2022年10月15日生效。屆時,駕駛者在行車時可選擇透過“一戶通”,以電子方式出示駕駛執照和民事責任保險證明文件(車保),效力等同實體駕照及紙本車保。同時,駕駛者將可免除攜帶車輛識別文件(登記摺)、所有權登記憑證(車契)、車輛通過定期或特別檢驗的證明文件。為配合上述法律的生效,由即日起,駕駛者可透過“一戶通”綁定有效的澳門駕駛執照和特別駕駛許可證。

車主及其他駕駛者均可綁定車保

至於車輛保險文件,目前有8家保險公司在新發出的保單文件中印有車保二維碼。車主可透過“一戶通”掃碼綁定該車保,車主亦可由即日起透過“一戶通”向保險公司申請索取車保二維碼,以綁定8月15日前已發出的車保。對於之前已掃碼綁定車保的駕駛者,車保資料已自動於“我的車輛”中顯示,無需再次進行掃碼綁定。

除此以外,其他駕駛者亦可透過“一戶通”掃碼綁定車保。駕駛者如需要駕駛他人名下車輛,只需向車主索取有關車保二維碼,即可將該車輛的保險資料綁定於駕駛者本人的“一戶通”內。需注意的是,車保二維碼含個人資料,故車主應審慎與他人分享。

上述參與提供車保二維碼的8家保險公司分別為:中國太平保險(澳門)股份有限公司、亞洲保險有限公司、聯豐亨保險有限公司、澳門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三井住友海上火災保險(香港)有限公司、忠誠澳門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美亞保險香港有限公司和閩信保險有限公司,合共佔整體本澳汽車保險市場份額達99%。

實體駕照及紙本車保並存使用

特別提醒駕駛者,特區政府並無取消任何紙本文件。駕駛者可按個人意願,以紙本或電子方式出示駕照、車保。倘以電子方式出示,必須透過統一電子平台(即“一戶通”)作展示,只出示電子影像(如手機截圖、相片等)並不符合法律要求。

近13萬機動車輛已於“一戶通”綁定

配合電子政務發展,特區政府今年已陸續於“一戶通”的“我的車輛"中增加多項服務和功能,包括繳納車輛使用牌照稅(行車稅)、查詢交通違例紀錄和繳付罰款、查看車輛資訊(如驗車期)等,為廣大駕駛者提供便利。目前,“一戶通”開立帳戶人數已逾41萬,而全澳逾24萬輛機動車輛中有近13萬部,即超過五成的車輛已於“一戶通”完成綁定。

為便利使用相關的車輛電子化服務,特區政府呼籲駕駛者可選擇先行綁定自己持有的車輛。市民如欲了解“我的車輛”資訊,可瀏覽“一戶通”專題網站(https://www.gov.mo/zh-hant/app/),查看宣傳圖文包及教學短片。

作為“2022親子普法系列活動”,法務局成立首支親子普法義工團,共招募了30對親子,參與不同類型的普法活動和培訓,期望以親子共學的模式,培養兒童識法和守法的意識。

親子普法義工團於五月進行招募,反應熱烈,吸引近300對親子報名,經電腦抽籤後,抽出了30對親子參加。早前,法務局為親子普法義工團舉行了開學說明會和法律培訓工作坊,並在嚴格遵守防疫指引下,讓親子們分批參與。在活動上,法務局以生動有趣的教學模式向親子們傳達《憲法》和《基本法》的基本知識,加強兒童的國家觀念、從小樹立法治理念,同時亦安排親子們共同製作月球燈,加強親子間的溝通和合作,推動家庭教育。稍後,法務局將繼續為親子普法義工團舉辦各類培訓和普法實踐體驗活動,包括社區關愛探訪活動、兒童領袖培訓工作坊,以及參觀不同政府部門等,以多元化的活動,把普法工作向家庭延伸。

除義工團培訓活動外,“2022親子普法系列活動”還包括親子互動劇場、迷你烘焙工作坊、參觀政府部門等,有興趣參加者請持續關注法務局的微信訂閱號(“澳門法務局”或“DSAJRAEM”)和Facebook專頁“普法園地”,以了解活動的舉辦時間和報名資訊。

 

退休基金會將自2022年10月6日起遷往澳門新口岸填海區6K地段公共辦公大樓地下至3樓繼續運作,原址同日停止運作。

本會會員及供款人接待處設於辦公大樓地下大堂,而文書收發處位於辦公大樓2樓。

親臨辦理服務前,請先透過本會網頁、一戶通或電話預約,以減省輪候時間。所有聯絡資料及辦公時間維持不變。

經諮詢街市攤販、區內社團及建築、規劃專業人士等各方面意見,市政署製定雀仔園街市整治方案,保留街市建築立面,重整街市內佈局,更新設施設備,增設無障礙設施,改善雀仔園街市的營商環境,讓居民有良好的購物體驗。

市政署計劃今年第四季啟動雀仔園街市整治工程的招標工作,明年首季啟動工程,預計工期約九個月。街市攤販選擇於施工期間全數休業,工程可以全面展開。

建於1939年的雀仔園街市,八十多年來一直是區內市民購買鮮活食品的重要場所,街市內排污渠網、散熱通風、採光照明等設施已老舊,儘管市政署近年多次進行維修,但治標不治本,街市攤販、區內居民及社團多年來均要求對雀仔園街市進行整體優化。為聽取街市攤販、建築保育等專業人士以及區內社團對整治雀仔園街市的意見,市政署先後舉行工作坊和講解會,集思廣益,擬定雀仔園街市整治方案。

整治方案將保留雀仔園街市的建築外觀,加裝空調和通風系統、改善照明系統、調整公廁位置與男女廁格比例、更新街市排污設備,增設無障礙設施。同時,因應攤販工作流程以及消費者習慣,重新佈署街市不同分區,特別在售賣區與工作區各設獨立出入口,分隔消費者購物動線和搬運貨物,達至乾濕分離,配合空調和通風系統及街市日常管理,改善傳統街市濕淋淋的環境,建立舒適整潔的街市形象。

防疫有序進入常態化階段,為鞏固抗疫成果,市政署聯同衛生部門以及多個社團舉行社區防疫清潔大行動,於八月初重點加強公共街區及設施清潔消毒、針對衛生排查曾被防疫封控的紅碼大廈並進行防範性清潔消毒;九月起將組織社團及居民清潔大廈及宣導維護公共衛生等一系列工作,推動全澳市民關心社區清潔,愛護公共衛生,共同築牢防疫陣線。

以“疫情防控不鬆懈,社區清潔齊動手”為口號的社區防疫清潔大行動為期五個月,首階段特別針對數個曾被防疫封控為紅碼區,且人口密度高及大廈內一直存有衛生狀況的北區樓群進行衛生排查,考慮到對社區公共衛生,尤其防疫的影響,市政署配合衛生局人員執行公共衛生及防疫措施,派員到大廈公共空間噴灑消毒噴霧、清抹樓梯及扶手等設施,清理垃圾,進行防範性清潔消毒工作,兩次較大行動期間,共清出超過5噸垃圾。

市政署重申,住戶應顧及自身居住環境的公共衛生與安全,有責任維護大廈內共有空間的環境整潔,遵守防疫指引及衛生局所發出的改善通知,切勿亂拋垃圾,合力維護環境衛生,保持防疫意識。

第二階段工作由九月至十二月期間進行,透過政府、社團與市民三方聯動。市政署將與多個社團合作,並對參與的相關社團人員進行簡單的衛生及安全培訓,組成專門隊伍,於本澳各區開展社區防疫清潔活動,組織居民對區內公共設施或低層樓宇公共部分進行清抹、清掃等;對高層樓宇則透過社團網絡,向大廈管理機關進行宣導工作,於大廈合適位置張貼海報、派發宣傳單張等。

市政署期望透過社區防疫清潔大行動,凝聚社團及居民的力量,進一步提高大眾防疫及公共衛生意識,鼓勵居民從自身出發,關心社區衛生,主動清潔居住大廈環境,持續維護公共衛生,防疫不鬆懈,共同築牢防疫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