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近日天氣炎熱冷氣機使用頻率上升,市政署提醒市民,重新啟用冷氣機前應先檢查排水喉管及底盤是否安裝妥善,避免出現滴水情況。市政署將加強巡查冷氣機滴水的違規情況,並加強滅蚊工作,以維護環境衛生。

謹記“三要三不要”

冷氣機排水喉管破損、沒適當接駁,或底盤出現滲漏是引致滴水的常見起因。為免因冷氣機滴水而遭檢控,市政署呼籲市民謹記“三要三不要”:即“要妥善接駁排水喉管,不要沿牆排水或讓其懸空”、“要對冷氣機進行定期檢查,不要待遭到檢控時才跟進”、“要在發現滴水時盡快維修,不要任由水滴至公共地方”。

加強巡查冷氣機滴水 檢控違規情況

市政署將安排稽查人員加強巡查,當發現有冷氣機出現滴水情況,會向涉事住戶發出“改善冷氣機排水喉管通知”。如情況在指定期限內未有改善,市政署將按照《公共地方總規章》對有關住戶作出檢控。此外,市政署亦持續透過不同媒體平台及海報、橫額、燈箱等宣傳品,向市民傳遞“冷氣滴水確滋擾,檢查維修好重要”的訊息,提醒市民注意冷氣機滴水問題,主動作出改善。

加強滅蚊工作

冷氣機滴水亦容易孳生蚊蟲,市政署自三月起,已於轄下公園、休憩區、墳場、小販區及街市等一百七十個地點,開展每月兩次的滅蚊工作,噴灑滅蚊除害劑,亦定期於市政設施內的下水道渠口、墳場內的花瓶等容易積水的地方,放入俗稱蚊砂的生長調節劑,阻斷孑孓蛻變成蚊的過程。同時,呼籲市民做好防蚊工作,要倒置擺放家中容易積水的容器及定期清理有積水的地方,避免成為蚊患孳生源。

踏入風雨季節,市政署持續於各區疏通、維護下水道,重點加強水浸易發區域的排查,已完成多個低窪地區的清淤工作。今年1至3月於公共渠道清出垃圾量逾400噸。市政署亦持續加強巡查地盤及食肆,對違規情況作出檢控,並呼籲社會合力保護渠網,保障渠道的正常運作。

市政署負責維護及清理全澳約500公里下水道、逾4.2萬個渠井、73座市政泵站及186個排水出海口。全澳約七成半下水道目前已實現清污分流;而舊式的合流渠主要分佈在新橋區、內港區、下環等舊區。市政署優先處理水浸易發區域,今年1至3月,市政署已清理下水道57,000多米,清理雨水井5,500次,完成約7,500米下水道CCTV的影像記錄及分析;於公共渠道共清出垃圾量逾400噸,較去年同期升逾百分之八十。

凝固油脂及水泥砂漿阻塞渠

在日常巡查及渠網清理中,經常發現有油脂凝固物及水泥砂漿等阻礙下水道運作,主要涉及食肆沒安裝合適隔油井或沒定期清理,而令油脂凝固物阻塞下水道;以及地盤違規排污,將未經處理的污水或建築廢料排至公共渠網。市政署聯同相關部門持續行動,巡查飲食場所隔油井共259間/次,期間發現28宗因隔油井不能發揮應有運作效能而發出實況筆錄,並有兩場所因違規未按要求作出改善而被勒令關閉。同時,已巡查各區地盤152次,揭發12宗違規排放,如將含沙及泥漿之污水在沒經過有效過濾的情況下,排放至公共街渠等,已發出實況筆錄或控訴書。

恆常重點清淤 設暴雨應急機制

每年風雨季來臨前,市政署均預先在容易發生水浸的低窪地區排查和清理疏通各區下水道、市政泵站、雨水集水井、明渠等設施;同時,亦持續跟進去年曾出現水浸的地點,當中包括蓮花圓形地、西灣湖景大馬路、東方拱門地下行車隧道等,已聯絡相關部門處理並加密相關地點的清疏工作。

當有颱風或暴雨即將影響本澳,會優先巡查及疏通低窪易水浸地區。若氣象局發出黃色暴雨或以上信號時,市政署會啟動暴雨緊急應變小組機制,按實時海潮高低,利用遠程端開動泵抽排雨水,派員巡查雨水泵房運作,按情況調控水泵加快排洪。當8號颱風或暴雨訊號期間,市政署會於各主要雨水排澇泵站派員全程駐守,外判緊急清渠人員亦增至8隊共24人,協助於全澳各區進行巡查及緊急疏通工作;另外,市政署亦已去函各工程牌照監管部門,協調要求大型工程地盤於風雨季期間派員駐守,以應對突發排水情況。

引入科監測 巡查執法

下水道渠網維護管理工作日益增加,面對前線清渠人員老化問題,市政署會加強外判服務及信息化系統(App)管理工作,以加快及加密清淤工作,持續完善渠道的巡查、清淤、追蹤及紀錄的工作,加強抽查及監管機制。此外,持續透過引入市場先進技術,如清渠機械人清理箱涵渠,利用渠道視像監控(CCTV),主動監測渠道情況,加強每年恆常排查及清淤維修工作的效率。

市政署持續優化巡查機制,包括加強、加密巡查工作並與相關部門採取聯合行動;對違規行為進行持續跟進、複檢、指導改善和處罰。市政署呼籲市民或商號切勿將垃圾、油脂等物料傾倒至公共街渠;業界須加強清潔隔油井及地盤廢水過濾設備,切勿把水泥漿等建築廢料或油污排入公共下水道。市政署亦已制作相關指引供業界參考,有關資訊已上載於市政署網站https://www.iam.gov.mo/c/resource/歡迎業界瀏覽,合力保護渠網,避免影響雨水井和渠道的正常排放。

《外賣食品活動場所的登記制度》生效至今,市政署共接獲約二千九百間場所提出登記申請,經逐間實地核查,已有二千七百六十八間外賣店獲發登記證明。市政署提醒,已獲發登記證明的外賣店必須向公眾展示登記資料,若違反相關規定,可被罰款五千至三萬五千澳門元。而尚未登記的業界必須盡早辦理。消費者可瀏覽食安資訊網查閱已登記外賣店名單,瞭解商戶資訊,保障自身權益。

外賣店須依法張貼登記證明

《外賣食品活動場所的登記制度》已於去年十一月十五日生效,在法規生效前已開業的外賣店,其登記過渡期將於五月十五日屆滿,市政署提醒未完成登記的業界須盡快辦理。而法規生效後新開業的外賣店,則須在開業前完成登記。登記方式簡便,可親臨市政署各市民服務中心提出申請,亦可透過“一戶通”手機應用程式於網上辦理。

完成登記並獲發證明的外賣店,須於實體店當眼處張貼登記證明;當透過互聯網或手機應用程式作經營或推廣時,亦須於該等媒介上顯示場所登記編號。同時,外賣食品網絡交易平台業者亦有責任確保進駐平台的所有外賣店,已按要求完成登記並將其登記編號顯示於平台上,以便消費者查閱及辨識。而消費者亦可瀏覽市政署食安資訊網“已領有登記證明的外賣食品活動場所”專頁,直接以外賣店登記編號、場所名稱或地址進行搜尋,助消費者更清晰瞭解商戶。

強化外賣業界食安及守法意

《外賣食品活動場所的登記制度》設有處罰制度,違反相關規定可被科處五千至三萬五千澳門元罰款。不論外賣店的經營者或是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負責人,須瞭解登記制度的有關要求,守法經營。為此,市政署持續為外賣食品商戶及外賣車手舉辦培訓講座,內容涵蓋相關法律法規、食安標準與衛生指引、日常營運的衛生操作守則、食品配送時應注意事項等,致力提升業界的食安水平。

更多登記制度及食安資訊詳情,可瀏覽市政署食安資訊網 www.foodsafety.gov.mo 或手機應用程式內的“外賣食品活動場所的登記制度”專頁,亦可致電食安專線2833 8181查詢。

體育局轄下四個露天泳池,包括孫中山泳池、氹仔中央公園泳池、黑沙公園泳池及竹灣泳池,將於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間對外開放,每日最多分為三節開放使用,各個露天泳池的具體開放時間可參閱附表。

為方便市民購買即場游泳池門票,由5月1日起,體育局增設網上購買游泳池即場門票服務,市民可於游泳池每節開放前30分鐘開始,透過新增的 “一戶通”、體育局網頁或手機應用程式三個平台購買游泳池即場門票,節省現場輪候購票時間。由於十二歲或以下小童須由年滿十八歲或以上人士一同購票及陪同游泳下方可使用泳池,故每名年滿十八歲或以上人士亦可於系統中添加最多兩名十二歲或以下小童一併購票。

另外,市民亦可使用“一戶通”網上預約體育局轄下游泳池門票。已登記成為運動易會員的市民,由5月1日起使用“一戶通”,可提前預約未來兩天的游泳池門票。市民透過“一戶通”的“體育局游泳池門票”購票時,由於系統已確認本人身份,無須再輸入任何個人資料,操作過程簡單快捷。

為了防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風險,體育局持續按照相關指引實施防疫措施,包括:市民在進場時須配戴口罩、進行體溫測量、以及提交當天的“澳門健康碼”及掃描“行程記錄場所專屬二維碼 (簡稱場所碼)”;限制體育設施的入場人數,以避免人群過度密集;加強各體育設施的清潔消毒工作:而觀眾席繼續維持有限度開放。體育局呼籲市民在使用體育設施時需加強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進場後勿過於聚集,在享用體育設施的同時共同做好防疫的工作。

有關體育局轄下體育設施的開放時間或網上游泳池門票服務詳情,可瀏覽網頁 www.sport.gov.mo 或致電熱線電話2823 6363查詢。

附件

露天泳池

每節容納人數

開放時間

新花園泳池

220人

逢星期一至日(4月1 日至11月30日)

第一節:07:00-11:00 (逢星期三清池 (註))

第二節:12:00-16:00

第三節:17:00-22:30

孫中山泳池

110人

逢星期一至日(5月1 日至10月31日)

第一節:07:00-11:00 (逢星期一清池(註))

第二節:12:00-16:00

第三節:17:00-20:00

氹仔中央公園泳池

230人

逢星期一至日(5月1 日至10月31日)

第一節:07:00-11:00 (逢星期三清池(註))

第二節:12:00-16:00

第三節:17:00-21:00

黑沙公園泳池

230人

逢星期一至日(5月1 日至10月31日)

第一節:08:00-11:00 (逢星期四清池(註))

第二節:12:00-16:00

第三節:17:00-21:00

竹灣泳池

160人

逢星期一至日(5月1 日至10月31日)

第一節:08:00-11:00 (逢星期一清池(註))

第二節:12:00-16:00

第三節:17:00-21:00

註:清池日泳池於第一節時段暫停開放,若清池日為公眾假期,則泳池照常開放,並順延至假期後翌日第一節時段進行清池,如有特別情況,體育局將另行公佈。

因應近年居民對外賣餐飲配送服務的需求,相關業務在本澳正逐步發展,為進一步保障外賣食品安全,市政署日前舉辦三場“外賣配送服務食安講座”,為食品外賣平台代表及從事外賣配送的車手,講解一系列食品安全實務操作知識及相關規範。市政署將恆常提供同類食安培訓,鼓勵業界積極配合,安排員工及車手參與。

三場講座於祐漢小販大樓禮堂舉行,來自本澳四家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的管理及配送服務部門約一百二十名員工,分批參與培訓。講座由市政署食安人員作講解,內容以實際案例為切入點,涵蓋《食品安全法》及《外賣食品活動場所的登記制度》、網絡食品配送平台的義務及責任、取貨驗收注意事項、外賣配送的溫度與時間控制,以及清潔與維護的方法等。培訓講座有助平台完善企業內部食安管理,尤其是本澳多處於高溫、多雨且潮濕的天氣,加強管控食品配送時間及溫度,有助提升配送員的食品衛生操守,所有完成課程的配送員均獲發出席證明書。

鑒於食品外送服務日漸普及,運輸及配送環節為重點食安管控工作之一,市政署已編製了一系列的衛生操作指引及指南,包括《網絡訂餐配送服務的衛生指引》、《使用網上訂購餐飲及提供外賣配送服務(餐飲業界篇)》,以及《外賣配送服務的食安注意事項》圖文包等,簡明扼要地為業者點出須注意事項。此外,為進一步提升平台業者的食安責任意識,市政署早前與外賣食品網絡交易平台業者舉行工作會議,雙方同意持續為餐飲食品配送員及外賣平台車手提供食安培訓,鼓勵業界積極配合安排員工參與,共同維護本澳食品安全。

市政署持續與外賣食品活動場所登記制度的相關持份者加強食安工作交流,確保登記制度順利過渡及持續有效落實。更多外賣配送講座及登記制度的詳情,可瀏覽市政署食安資訊網 www.foodsafety.gov.mo 的“外賣配送服務食安講座”及“外賣食品活動場所的登記制度”專頁,亦可致電食安專線2833 8181查詢。

為了進一步加深高等院校學生對《憲法》與《基本法》的認識,法務局與澳門城市大學法學院於4月27日合辦“高等院校《憲法》與《基本法》專題系列活動”,邀請了城大法學院李洪江課程主任擔任主講嘉賓,約有50名學生參與。

李洪江主任在講座中圍繞《憲法》與《基本法》進行深入講解,指出《憲法》與《基本法》共同構成澳門特區的憲制基礎,為實施“一國兩制"提供了最高的法律依據和保障,並透過闡述兩法的內容剖析中央與特別行政區的關係。講座後接續舉行“國是茶聊”小型討論會,李洪江主任與學生們以輕鬆、互動的方式,就講座內容以及相關法律問題進行交流。

為持續向本澳各界深入推廣《憲法》與《基本法》,自2015年起,法務局分別與多所高等院校合辦《憲法》與《基本法》專題系列活動,讓學生能正確認識《憲法》與《基本法》共同構成的澳門特區憲制基礎,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未來,法務局繼續舉辦不同類型的普法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在課堂外學習法律知識的途徑,從而加深他們對《憲法》、《基本法》,以及其他澳門法律法規的認識。

2020年度電子醫療券使用期將於2022年4月30日屆滿。市民可使用新版本“一戶通”手機應用程式查詢餘額和使用紀錄,以及直接將餘額移轉給直系親屬(父、母、子、女和配偶),操作過程簡便。

衛生局提醒,市民可按自身的實際需要,於使用期屆滿前,持有有效或可續期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到加入計劃的醫療人員駐診場所,使用電子醫療券繳付診金。

受益人可於各區自助服務機查詢及移轉電子醫療券,亦可透過“一戶通”手機應用程式“我的點券”進行查詢及移轉。市民可使用傳統版“一戶通”,於“我的”頁面直接查看醫療券可使用餘額。如需移轉,可點擊“醫療券”在“移轉”欄位中輸入新受益人的身份證編號和移轉金額,即可進行醫療券移轉。如使用簡易版“一戶通”,則需於首頁點擊“更多服務”,搜尋“醫療券”後進入服務頁面。

全新版本的“一戶通”已於4月11日正式上線,新增“我的點券”等多項便捷功能。除醫療券外,市民亦可透過“一戶通”查閱持續進修發展計劃個人帳戶餘額和使用情況。

有關醫療補貼計劃詳情,可瀏覽專題網頁 https://www.vs.gov.mo。關於“一戶通"資訊,請瀏覽https://www.gov.mo/zh-hant/app/

為有效利用新媒體、新技術拓展更多普法渠道,持續擴大普法成效,法務局推出“網上說法”普法節目,該節目將邀請不同的青年及專業團體代表,就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問題,例如遺產繼承、追討債務、存款保障等進行解說。

首集“網上說法”邀請了澳門法律交流協進會黃偉境理事長,就澳門繼承法的相關規定進行介紹,該集視頻已上載至“法務局網上說法平台”YouTube頻道,其後將在每週五更新一集。市民只需在YouTube中搜尋“法務局網上說法平台”或掃瞄二維碼,即可收看。

法務局會持續將各類普法視頻上載於各多媒體平台,包括“法務局網上說法平台”YouTube頻道、“法務局微信訂閱號及影音號”、抖音號“蓮動普法”、Facebook專頁“普法園地”,讓市民可以更方便快捷透過不同渠道取得普法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