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厦山市政公园内一棵细叶榕树感染褐根病,市政署树木养护人员救治后状况仍转差,根部持续腐烂,已存在倒塌危险,须于日内尽快移除以保障公众安全。施工期间市民须遵循现场工作人员指示,避免靠近施工区,以保安全。

褐根病属根部真菌病害,能直接令根部坏死致树木枯萎,并分解腐朽木材组织,令树根或树干逐渐变得脆弱易断。二零一九年,市政署树木养护人员在常规巡查时,发现望厦山市政公园一棵细叶榕叶片稀疏,经详细检查根部后,证实感染褐根病,部份树根已腐烂枯死,随即采取修剪减重、加设绳缆以稳固树体,输液施药等方法救治,同时清理旁边其他病株及病根。

至二零二零年复查时,发现受感染的地下根已坏死并扩展到地面,多处根部已长出菌丝,即时再施药,并加强监测。二零二一年又在树旁设置分隔带,施药以阻隔病菌向外扩散。但是,近日发现病情恶化,染病的根部严重腐朽,树干外观虽看似完好,但树干木材已变脆,渐失去支撑力,有倒塌危险。经评估后,市政署将尽快移除该棵细叶榕,以免危及公众安全。

进入雨季及台风季节,市政署树木护理人员将加紧日常疏剪树冠浓密的树木,同时针对健康状况差及结构有缺陷特徵的树木进行复检,如发现有潜在安全隐患,将尽快跟进处理。树木护理工作进行期间,市民须遵循现场指示,避免靠近施工区,以免发生意外,并敬请谅解及留意临时道路围封安排。另外,亦提醒市民,树木在风雨等外力影响下有折枝风险,市民应避免在风雨期间或其后数日内进入林区及树下逗留。市民若发现树木异常,请致电市政署市民服务热线2833 7676或透过“市政在线”https://app.iam.gov.mo/iamconnect反映。

针对近日本澳先后发生两宗疑似恙虫病个案,均怀疑涉及望厦山的共同活动轨迹,市政署高度关注,并随即派员联同卫生局人员到望厦山市政公园展开联合巡查,巡查结果显示公园内未发现有明显的卫生及鼠患问题,市政署亦按照卫生局意见,再度加强园内除草及卫生清洁等工作,同时呼吁市民正确使用园内公共设施,避免进入草丛位置。

市政署已即时安排于5月16日于望厦山加强喷洒除害剂,进一步预防蚊虫孳生。早于个案发生前,市政署已恒常地安排修剪草坪、清除杂草工作,且于每年三月至十一月为辖下的公园、休憩区、坟场、小贩区、街市等一百七十三个市政设施,安排每月两次的灭蚊工作,亦有定期清理公园可能存有的积水等,以减少蚊虫滋生。

此外,啮齿类动物是恙虫病立克次体的贮存宿主之一,故此市政署每年均会对全澳各区开展灭鼠计划,持续监测及控制公共街道的鼠患情况。然而由于上述公园邻近民居,偶有市民于公园周边遗留食物残渣饲料等,影响环境卫生。为更有效防治蚊虫鼠患,市政署呼吁大众从日常生活入手,注意起居环境的卫生,勤清积水杜绝蚊虫,以达至最佳的防治效果。

由于恙虫与其他在自然界中的昆虫一样是大自然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喜欢停留于草丛中并以其他动物为宿主。市政署建议喜爱户外活动人士及行山者到郊外远足及进入自然环境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穿著合适的长袖衫裤及鞋,避免进入草丛位置,在衣服及皮肤外露处涂布含DEET的驱蚊驱虫剂,同时避免触碰及打扰野生动植物及昆虫,尽量减少被蚊虫叮咬的风险。

为方便市民进行预约,“一户通”继4月推出接种新冠疫苗预约服务后,于今日(5月16日)增加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预约服务。市民透过“一户通”预约检测时,由于系统已确认本人身份,无需再输入一般个人资料,预约流程得以简化,节省时间。

市民登入“一户通”后,于“服务”页面点击“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预约系统”,即可选择采样机构并进行预约。其后亦可透过“一户通”查询或取消预约。如有需要,市民可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预约系统”添加至“一户通”首页,方便下次查找和使用。

另外,如父母(或监护人)已为未成年子女(或被监护人)开立“一户通”帐户,并选择透过“一户通”为其预约核酸检测,可先于“一户通”的“切换帐户”页面添加未成年子女的帐户,随后可按需要进行不同帐户切换,便利日常使用相关服务。

“一户通"持续整合各项医疗卫生服务。其中,市民可透过“一户通”中“我的健康”功能,使用卫生局电子门诊预约服务(包括卫生中心门诊预约、非预约门诊取筹等)、查阅个人医疗记录和疫苗接种记录,以及预约接种流感疫苗。同时,市民可通过“我的点券”功能,查询和移转电子医疗券馀额。

未来,“一户通"将有序推出更多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电子服务。关于“一户通"资讯,请浏览专题网站(https://www.gov.mo/zh-hant/app/)。

一批由印尼进口的急冻对虾内包装今(12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市政署随即启动应急预案,将涉事的23箱货物留置检测后封存销毁,没有流入市面。市政署亦对周边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并将曾接触过该批货物的人员资料将交卫生部门作调查跟进。由起即日起,市政署将暂缓涉事印尼加工厂产品的入口申请,为期一周。

市政署要求商号加强对进口食品外包装的清洁消毒,并呼吁市民在接触过超市等地方售卖的入口货物后要勤洗手,共同做好“外防输入”的防疫工作。

市政署已加强对进口冷链食品及水果的外包装清洁消毒,每周平均消毒的数量约10万箱;同时加大对检疫食品的抽检样本数量,一月至今已抽检了42,000个样本。此外,按照卫生局的防疫指引,冷链食品从业员每48小时需接受一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据地球物理暨气象局信息,本澳将于本周中后期持续受一道低压槽影响,出现大骤雨及狂风雷暴。为降低风雨对城市树木的影响及保障公众安全,市政署树木养护人员已加强巡查多区行道树,检查及安排修剪护理工作,并对树木进行支撑加固,同时对具有危险的树木进行移除工作,以保障市民安全。

市政署已陆续为拱形马路、孙逸仙大马路、黑沙环中街、如意广场、佑汉新村第六街、船澳街、西湾街、士多鸟拜斯大马路近塔石广场、白朗古将军大马路近何贤绅士大马路、氹仔奥林匹克大马路、东亚运街、海洋大马路休憩区等的树木,安排修剪护理工作以及移除危树。修剪树木期间敬请市民留意相关路段的临时交通安排,并注意切勿进入工作范围,避免发生意外。

市政署呼吁市民须为其物业内的树木进行定期检查及安排修剪,留意树木生长状况,避免发生意外。另外在暴雨期间,应该尽量避免走近或停留在树木及斜坡下,以免因折枝或滑坡发生危险。

据地球物理暨气象局信息,预料一道低压槽将于本周中后期持续影响广东沿岸,为本澳带来不稳定天气,会出现大骤雨及狂风雷暴,大雨天气将维持至周末。市政署已加强下水道疏通工作,加派人员检查渠网、泵房,疏通水浸易发点的渠道,确保渠道畅通,减低水浸的机会。同时,呼吁市民或商号切勿将垃圾、油脂等物料倾倒至公共街渠;建筑地盘负责人须监管处理好其地盘的排污情况,切勿把水泥浆或油污排入公共下水道,合力保护渠网,避免造成渠道堵塞及产生水浸风险。

市政署持续派员检查各区下水道和雨水井,保障公共渠网的排洪能力。针对去年曾出现水浸位置,已实施多项渠道跟进工作,包括于罗理基博士大马路地下行车隧道及莲花圆形地增建雨水集水设施、协调建设部门对妈阁西湖湾景大马路一带下水道疏通及跟进受工程影响的渠道问题。此外,市政署持续派员检查及加强疏导各水浸易发地点的下水道,自本年4月以来,已重点对草堆街至燕主教街一带内港街道、罗利老马路、渡船街、光复街、筷子基一带、地堡街、黑桥街等多个低洼位置的下水道进行清渠工作,避免渠道淤塞造成水浸。

同时,市政署亦持续监察各雨水泵站及箱涵渠运作,包括对个别排涝泵站的运作程序进行优化调整,以及加强清理泵站格栅、检查水泵机组、电动水闸、后备电源、远程监控系统的运作情况等。渠务前线人员已于风雨季期间施行24小时待命制度,于发出黄色或以上暴雨讯号期间,会派员驻守部分排涝泵站,按情况提前调控水泵运作,加快腾空箱涵渠,以创设更多空间收集暴雨下路面的积水。而遇暴雨或台风等情况,紧急清渠应变小组人员、外判清渠工作人员会到各水浸黑点清理路边雨水井冲积的垃圾,并在安全情况下打开渠盖,加快城市排涝能力。

为推广保护动物、以领养代替购买等理念,提高市民对《动物保护法》及《动物防疫法》的认识,市政署于今年一至四月共举办二十一场推广教育活动,近千人次参与。五月至十一月将陆续巡回各社区举办相关推广活动。

为鼓励市民以领养代替购买动物、协助流浪动物寻觅温暖的家,市政署于三、四月共举办四场犬猫领养讲座,以流浪动物的视角出发,让参加者了解流浪动物所面对的困境及做个尽责饲主的重要性。同时,安排参加者于活动上与待领养动物互动,藉此了解犬猫习性及体会动物为生活带来的乐趣。

饲养动物是一生一世的责任与承诺,为普及《动物保护法》、《动物防疫法》等法律知识,市政署亦持续于全澳各区举办“宠爱一生─尽责饲主面面观”宣传推广流动站,透过摊位游戏、宣传展板等,推动社会共同关爱动物。四月的“宠爱一生─尽责饲主面面观”宣传推广流动站已于路环石排湾顺利举办,五至十一月的活动将分别于氹仔中央公园、东方明珠街休憩区、二龙喉公园及佑汉街市公园等社区巡回举办。

此外,市政署亦长期与各坊会及动物福利团体合作举办社区及校园讲座,按不同年龄及对象,设定“动物防疫与个人卫生”、“生活中常见的动物疫病”、“动保法齐认知”、“做个尽责宠物主人”、“小晶片大用途─澳门动物准照制度”五大主题内容,藉体验及互动游戏,加深公众关注动物福利和健康。

如欲预约举办讲座或查询其他活动详情,可浏览市政署微信帐号及网站,或致电市政署市民服务热线28337676查询。

市政署正对皇朝区一带行人道及行车道进行优化工程,增加无障碍设施,优化行人通行环境,并大幅增加行人道的绿化面积,提升步行舒适感。同时,为回应市民需求及避免重覆开挖,交通事务局建议将一并拉直及扩阔孙逸仙大马路至仙德丽街一段原弯曲的行车道及调整斑马线位置,以进一步理顺行人及行车动线,优化区内交通环境,提升交通安全。早前市政署与交通事务局已向市政谘询委员会、该区坊会及商会介绍有关优化方案,而工程将分阶段施工,以减低对市民的影响。

新口岸皇朝区部分行人道路面因沉降而出现开裂及损坏,同时亦收到市民反映有关路段饰面于雨天较湿滑等情况。市政署开展优化工程,对孙逸仙大马路至仙德丽街一段路面进行重整,优化步行环境及无障碍设施,同时增加绿化元素。同时因应交通事务局建议,透过是次优化工程,将一并整治与理顺行车动线,将原弯曲的行车道重新划设三条直线车道,调整斑马线位置;故市政署配合交通整治调整设计,将分阶段重铺六段行人道,铺设防滑透水砖,增加防滑性、增设无障碍斜道,缓降斑马线过路口、设置危险警示砖,增加导盲砖引路,完善区内无障碍步行系统。行人道重整后,骑楼及无上盖之行人路阔度共有6米。

另外,亦对绿化空间提质增量,行人道绿化面积由现时128平方米增加至860平方米,增加逾六倍,绿化带阔度比过去增1米至2.5米,提升人车分隔效果。同时,优化后植物品种由9种增加至17种,包括大王椰子、大叶紫薇、黄花风铃木、彩叶朱蕉、星点变叶木、雪花木、花叶假连翘等,提高观赏性。而现有123株树木,绝大部分均留在原地或原区移植,而21株受工程影响,将移植到苗场等地方养护。

优化工程将分阶段施工,尽量减低对市民出行的影响,并已协调各专营公司进行相关路段之管线工程,减少日后重复开挖的机会,工程预计今年第四季完工。工程期间,交通事务局将有临时交通措施,提醒市民留意路况并配合现场安排。

本澳近日天气炎热冷气机使用频率上升,市政署提醒市民,重新启用冷气机前应先检查排水喉管及底盘是否安装妥善,避免出现滴水情况。市政署将加强巡查冷气机滴水的违规情况,并加强灭蚊工作,以维护环境卫生。

谨记“三要三不要”

冷气机排水喉管破损、没适当接驳,或底盘出现渗漏是引致滴水的常见起因。为免因冷气机滴水而遭检控,市政署呼吁市民谨记“三要三不要”:即“要妥善接驳排水喉管,不要沿墙排水或让其悬空”、“要对冷气机进行定期检查,不要待遭到检控时才跟进”、“要在发现滴水时尽快维修,不要任由水滴至公共地方”。

加强巡查冷气机滴水 检控违规情况

市政署将安排稽查人员加强巡查,当发现有冷气机出现滴水情况,会向涉事住户发出“改善冷气机排水喉管通知”。如情况在指定期限内未有改善,市政署将按照《公共地方总规章》对有关住户作出检控。此外,市政署亦持续透过不同媒体平台及海报、横额、灯箱等宣传品,向市民传递“冷气滴水确滋扰,检查维修好重要”的讯息,提醒市民注意冷气机滴水问题,主动作出改善。

加强灭蚊工作

冷气机滴水亦容易孳生蚊虫,市政署自三月起,已于辖下公园、休憩区、坟场、小贩区及街市等一百七十个地点,开展每月两次的灭蚊工作,喷洒灭蚊除害剂,亦定期于市政设施内的下水道渠口、坟场内的花瓶等容易积水的地方,放入俗称蚊砂的生长调节剂,阻断孑孓蜕变成蚊的过程。同时,呼吁市民做好防蚊工作,要倒置摆放家中容易积水的容器及定期清理有积水的地方,避免成为蚊患孳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