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在生證明已於1月1日開始接受辦理。截至今(2)日上午九點,已有約2.1萬人完成辦理。當中約八成人士透過“一戶通”手機應用程式完成辦理,另外約兩成人士透過自助服務機完成辦理。

市民可透過“一戶通”手機應用程式,一次辦妥社會保障基金、社會工作局及退休基金會的2024年度在生證明,免除親臨櫃枱排隊輪候。市民可瀏覽 “一戶通”專題網站(https://www.gov.mo/app/),查看有關線上辦理在生證明的宣傳圖文包及教學短片。

市民亦可使用自助服務機辦理在生證明,身份證明局於2023年年底推出覆蓋澳路氹的七個政府24小時自助服務中心,包括南灣中華廣場、黑沙環政府綜合服務大樓、士多鳥拜斯大馬路〈二龍喉公園附近〉、筷子基社屋快達樓、離島政府綜合服務中心、氹仔湖畔大廈以及石排灣社區綜合大樓。除此之外,全澳還有40個地點設有多功能自助服務機,市民可到身份證明局網頁(https://www.dsi.gov.mo/eservice/zh/muti-kiosk-service.jsp)查閱自助服務機的詳細設置地點和服務時間。

第20/2023號法律《修改〈行政長官選舉法〉》於12月27日公佈,並於明日(2024年1月1日)生效,有關法律的生效標誌著澳門特區從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上進一步落實“愛國者治澳"原則。

第20/2023號法律主要從三方面優化行政長官選舉的管理及流程,包括:完善行政長官選舉的被提名人及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委員選舉參選人的資格要求規定;設置確保資格審查程序順暢運作的機制;加強遏止違規行為及優化選舉流程。

在完善行政長官選舉的被提名人及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委員選舉參選人的資格要求規定方面,上述法律新增擁護《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作為參選和出任選委會委員的資格條件,規定行政長官選舉的被提名人及選委會委員選舉的參選人不得為外國議會或政府的成員,並規定上述人士在參選時須就擁護和效忠事宜作真誠聲明,須簽署並提交聲明書,拒絕簽署聲明書者不得參選。

此外,法律設置確保資格審查程序順暢運作的機制,將資格審查的標準法定化,列舉相關判斷標準,訂明由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負責就被提名人及參選人是否擁護和效忠事宜進行審查,並就不符合條件者向行政長官選舉管理委員會發出具約束力的審查意見書;對於管委會根據上述審查意見書作出的決定,不得提起聲明異議或司法上訴。

上述法律亦規定,如被提名人及參選人在報名當年或之前的五個曆年內曾依法被判斷為不擁護《基本法》或不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或澳門特別行政區,其報名將不被接納。此外,將管委會改為常設機構,以便持續跟進選委會委員在任期內是否符合法定資格,並及時作出喪失委員資格的決定。

同時,法律加強遏止違規行為及優化選舉流程,訂明公然煽動不投票或投空白票、廢票行為,將構成刑事犯罪;訂明《行政長官選舉法》適用於在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外作出的部分犯罪行為,包括使用脅迫及欺詐手段影響選舉、公然煽動不投票或投空白票、廢票,以及賄選等;將違規公佈民意調查結果的處罰對象由現時僅限於社會傳播、廣告或民意測驗機構或企業,擴展至任何個人及實體;訂明法人及其他等同實體的刑事責任。

法律並規定娛樂場幸運博彩的承批公司及在娛樂場內執行職務的工作人員須在選舉中遵守中立義務,以及取消投票時須使用投票權證明書的規定,並將行政公職局的部分職權交由管委會行使。

為加強市民對該法律的認識,法務局已開通專題網頁(https://www.dsaj.gov.mo/Other/LeiElectionCE/),並透過“澳門法務局”或“DSAJRAEM”微信訂閱號以及Facebook專頁“普法園地”發佈系列普法圖文包、短視頻及文章,歡迎居民關注。

公園及步行徑是居民假日放鬆的好去處,市政署持續推廣愛護大自然及生態的科普資訊,近年有序地開展科普知識資訊牌優化工作,2023年於多條步行徑和公園新增及優化科普知識資訊牌約100個,並於第四季舉辦逾10場山林修復宣教活動。

本年新增及優化的科普知識資訊牌約百個,涉及7條步行徑及19個公園,地點包括黑沙水庫家樂徑、黑沙水庫健康徑、黑沙龍爪角海岸徑、黑沙龍爪角家樂徑、小潭山2000環山徑、氹仔中央公園及花城公園等。資訊牌內容包含公園及步行徑地圖、動植物知識、山林修復資訊及行山小貼士等,讓居民及旅客在使用設施時,更好地了解本澳綠化狀況及提升使用體驗。

此外,市政署於本年第四季共舉辦超過10場山林修復宣教活動,包括舉辦專場講座,向社團及公眾介紹山林修復工作及成果;舉辦山林修復導賞之旅,帶領市民遊覽步行徑,讓市民親身體驗山林修復之成果及了解相關科普資訊;舉辦社區巡展,於本澳各區共8個公園及休憩區設置有關古樹保育及山林修復的立體資訊裝置,向市民進行宣傳教育及推廣。

市政署以“填空白、提品質”提升城市綠化水準,於2022年至2024年持續推進城市綠化增量提質工作,落實三年綠化優化計劃,同時在綠化設施設置生態科普資訊牌,強化科普教育。明年計劃新增及優化的科普知識資訊牌約100個,涉及多條步行徑及多個公園,如路環步行徑、盧廉若公園、大炮台公園、得勝花園等。

公園及步行徑是居民假日放鬆的好去處,市政署持續推廣愛護大自然及生態的科普資訊,近年有序地開展科普知識資訊牌優化工作,2023年於多條步行徑和公園新增及優化科普知識資訊牌約100個,並於第四季舉辦逾10場山林修復宣教活動。

本年新增及優化的科普知識資訊牌約百個,涉及7條步行徑及19個公園,地點包括黑沙水庫家樂徑、黑沙水庫健康徑、黑沙龍爪角海岸徑、黑沙龍爪角家樂徑、小潭山2000環山徑、氹仔中央公園及花城公園等。資訊牌內容包含公園及步行徑地圖、動植物知識、山林修復資訊及行山小貼士等,讓居民及旅客在使用設施時,更好地了解本澳綠化狀況及提升使用體驗。

此外,市政署於本年第四季共舉辦超過10場山林修復宣教活動,包括舉辦專場講座,向社團及公眾介紹山林修復工作及成果;舉辦山林修復導賞之旅,帶領市民遊覽步行徑,讓市民親身體驗山林修復之成果及了解相關科普資訊;舉辦社區巡展,於本澳各區共8個公園及休憩區設置有關古樹保育及山林修復的立體資訊裝置,向市民進行宣傳教育及推廣。

市政署以“填空白、提品質”提升城市綠化水準,於2022年至2024年持續推進城市綠化增量提質工作,落實三年綠化優化計劃,同時在綠化設施設置生態科普資訊牌,強化科普教育。明年計劃新增及優化的科普知識資訊牌約100個,涉及多條步行徑及多個公園,如路環步行徑、盧廉若公園、大炮台公園、得勝花園等。

《動物診療及商業業務法》將於2024年4月1日生效,市政署積極開展前期準備工作,就獸醫專業資格認可、獸醫培訓、學歷評估等參考外地經驗,從而制定能與國際接軌的本澳獸醫專業資格認可機制。日前,市政署赴廣州拜訪內地獸醫學院專家組,並邀請專家團隊訪澳與獸醫專業委員會成員交流,促進相互瞭解及探討行業發展情況。

《動物診療及商業業務法》對本澳獸醫專業資格認可及動物診療、繁殖、售賣、寄養場所設立准入及監管制度,並設過渡措施。為配合有關法律落實執行,市政署已進行相關調研評估,並依法於今年7月成立獸醫專業委員會,委員會將依職權跟進系列工作,包括制定及核准外地獸醫範疇學歷及外地獸醫執業資格的認可條件,評審和議決專業資格認可登記申請,發出獸醫專業資格認可證明書,制定及核准《獸醫專業工作守則》,提起紀律程序等,以推動本澳動物診療及商業業界發展,保護動物及維護社區公共衛生。

為更好推進獸醫專業委員會工作,借鑒外地的實踐經驗,日前,市政署協調並組織本澳獸醫專業委員會,與中國華南農業大學獸醫學院專家組進行互訪交流,共同探討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的獸醫教育核心課程指南、獸醫服務體系效能與教育之關係、不同地區獸醫專業能力評估及執業資格認證制度、內地獸醫專業學位教育改革創新及人才培養現狀等,加深本澳業界對不同地區獸醫專業發展趨勢及學歷評估的瞭解,有助制定本澳獸醫專業資格認可條件且與國際接軌。

此外,本澳拜訪團先後參觀中國華南農業大學獸醫學院教學動物醫院、獸醫診斷中心以及教學實驗室;內地專家團隊訪澳期間參觀了市政狗房設施,瞭解本澳的動物救治及收容工作,並到訪本澳私人動物診療場所。各方深入交流獸醫業界的營運模式,並為本澳獸醫業界發展建言獻策。

出席活動人士包括:華南農業大學獸醫學院副院長孫永學、教授郭宵峰、教授熊惠軍、副教授陳奡蕾、教學動物醫院副院長陳義洲、學院黨政辦公室主任薛曉麗;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委員吳秀虹、動物檢疫監管理處處長蔡淑儀;獸醫專業委員會主席胡秀鳳、委員鄧柏林、黃惠芳、麥吳炳、梁淑敏、羅健成及秘書李海濤。

為讓年輕一代更好地認識並參與公共街市的發展,巿政署以“凝聚社區、活化創新”為主題,舉辦“2023全澳大專院校街市營商創新方案競賽”,並於十二月十四日至三十一日展出比賽的獲獎作品,與公眾一起探討公共街巿發展的多元性及可持續性。

“2023全澳大專院校街市營商創新方案競賽”由市政署主辦、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協辦,透過工作坊、實地參觀、作品徵集、路演等環節,讓年輕一代走進街市,並發揮創意,為公共街市的多元及可持續發展出謀獻策。活動共收到三十七份來自本地六所大專院校提交的參賽計劃書,設冠軍、亞軍、季軍、優異奬、最佳創意概念奬、最佳實用功能奬,以及最佳路演奬多個奬項。

頒奬儀式早前於巿政署大樓舉行,由巿政署巿政管理委員會主席戴祖義、副主席柯嵐、委員吳秀虹,以及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代表蘇小恩教授任頒奬嘉賓。獲奬名單如下:冠軍為澳門科技大學“Re-munity”、亞軍為澳門科技大學“明日TAIPA”(同時獲得最佳創意概念獎及最佳實用功能獎)、季軍為澳門科技大學“回味市井”,而優異奬分別由澳門理工大學“樂事隊”、澳門科技大學“MUST3A級街市改造商”及“翻鬥幼兒園”(同時獲得最佳路演獎)獲得。

上述獲奬作品由即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於澳門大學橫琴校區E4劉少榮樓大堂作公開展出,歡迎公眾到場參觀了解,共同探討街巿發展的多元性及可持續性。

身份證明局今(15日)起以自然換證方式發出新一代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身份證,首天(至下午5時)經服務櫃檯及自助辦證機已接收逾1千4百宗身份證申請,當中政府24小時自助服務中心處理的自助申請量佔總體申請量近七成。身份證明局三個辦事處及七個政府24小時自助服務中心運作暢順,市民秩序良好。

現已投入使用的七個政府24小時自助服務中心分別位於南灣中華廣場、黑沙環政府綜合服務大樓、士多鳥拜斯大馬路(二龍喉公園附近)、筷子基社屋快達樓、離島政府綜合服務中心、氹仔湖畔大廈,以及石排灣社區綜合大樓七個地點,供市民自助辦理多項身份證明文件及自助領證。七個政府24小時自助服務中心自12月5日啟用至今(15日),自助辦證機使用量約3千5百人次,自助領證機使用量約2千5百人次,總服務量達6千人次,平均每日有約6百人次使用,達到預期分流及便利市民的成效。

身份證明局重申居民毋需急於換證,居民最早可於證件到期前六個月提出換證申請,現時約九成居民已合資格使用自助辦證機辦理換證手續,居民應優先使用自助辦證機辦理申請。

另外,為保障不合資格以電子方式辦證的特定人群,包括首次申請身份證、於身份證發證日未滿5歲人士的身份證續期、非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續期、非永久性居民身份轉變為永久性居民身份、遺失證件,以及於身份證發證日未滿5歲人士的旅行證件申請,他們可使用“保障籌"優先預約到櫃檯辦證。而60歲或以上長者的各項申請服務,亦屬“保障籌"涵蓋的範圍。居民可於“一戶通”內的“預約櫃檯服務”或身份證明局網頁www.dsi.gov.mo進行預約。

如有查詢,可致電身份證明局熱線(2837-0777或2837-0888)或電郵至info@dsi.gov.mo

今 (12)日起,本澳居民可透過“一戶通” 預約辦理回鄉證,在居民的同意下,透過數據互聯,在預約時可免除填寫大部分個人資料,免填寫內容達七成,更方便快捷地完成預約辦證服務。

為更方便居民預約辦理回鄉證,特區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管理局委託的證件受理機構澳門中國旅行社合作,在“一戶通”推出回鄉證預約辦理服務。居民只需於“一戶通”主題分類內選取“回鄉證預約辦理”服務,通過面容識別,同意轉送有關個人資料作為辦理回鄉證之用,便可按指示進行及選取日期預約。由於“一戶通”與相關部門已達成數據聯通,居民在預約時可減省資料的輸入程序,從而大幅節省市民的寶貴時間,更便捷和人性化地完成預約辦證服務,做到貼心便捷。

特區政府將持續優化一戶通的用戶體驗和陸續推出更多便民服務,令電子政務穩步向前推進。

如有查詢,請致電身份證明局熱線(2837-0777或2837-0888)。

以“創新驅動數字灣區建設 數據賦能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第二屆數字政府建設峰會暨“數字灣區"發展論壇》日前(12月8日至10日)於廣州舉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行政法務司司長辦公室主任林智龍率領多個部門代表出席。同時,峰會期間舉辦主題成果博覽會,澳門特區政府在博覽會中展示了電子政務發展的成果。

參與開幕儀式 出席高峰論壇

林智龍主任代表特區政府參與了論壇的開幕式,隨後出席了高峰論壇。在論壇上林智龍主任表示,澳門特區政府積極發展“一戶通”、“商社通”和“公務通”三個電子政務服務平台,透過電子化服務流程優化再造的方法向不同群體提供貼心便捷的政務服務,並且把握電子政務法律法規出台的時機,帶動各部門摒除以往行政主導的觀念,轉向以使用者為中心,提升行政效率,增加政府工作透明度和決策速度。林主任並表示,澳門特區政府將繼續努力推進電子政務的發展,積極探索更多創新的技術應用,以提供更好的電子服務體驗。同時亦會加强與其他省市政府和機構的合作,共同推進數字政府建設。

介紹澳門特區政府電子政務發展

行政公職局局長吳惠嫻代表澳門特區政府出席“政務服務”專題論壇,以《澳門特區電子政務的改革與實踐》為題,介紹澳門特區政府電子政務的建設與發展。

吳惠嫻局長主要介紹澳門特區政府建設電子政府的理念、目標及整體部署,她表示電子政務作為推動公共行政改革切入點,將持續發展以民生服務為主的“一戶通”,聯同明年初推出的“商社通"及“公務通"兩個專題平台,共同落實電子政務的建設,達致便民利商的目標。她提到“一戶通”主要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目的是將“電子政務”打造成每個澳門居民的“我的電子服務”。同時,她以“電子身份"、“我的健康"、“粵澳合作"、無障礙、適老化等多個應用作為案例,向與會者闡述了“一戶通”如何體現“流程再造、數據賦能、服務創新"作為核心策略,貫徹於服務功能的開發中。此外,亦介紹了預計明年推出的一件事集成服務,包括出生一件事及結婚一件事,展現特區政府跨範疇多部門共同合作的建設成果。

參展“數字灣區”成果博覽會

是次活動的另一亮點是第二屆數字政府建設與“數字灣區”發展成果博覽會,讓全國各地政府、行業機構和企業進行數字化成果展示和交流洽商。而澳門特區政府在博覽會上以“數字澳門新篇章"為主題,展示特區政府在政務服務“一戶通”、推進智慧政務改革等方面的成果和未來發展願景。此外,澳門展區還設有具澳門特色的打卡位,讓參觀者拍照留念。

《第二屆數字政府建設峰會暨“數字灣區"發展論壇》由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香港及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主辦,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行政公職局等單位承辦。出席論壇活動的澳門代表團成員還包括法務局、身份證明局、市政署、衛生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社會保障基金、社會工作局、財政局、治安警察局及交通事務局十多名部門領導及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