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會完成討論《修改第23/2002號行政法規〈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身份證規章〉》行政法規草案。

現時的智能身份證由二零一三年起推出至今已十年,需適時更換智能身份證系統所需的軟硬件設備,更新加密技術及防偽特徵,並推出新一代的智能身份證。為此,特區政府早前頒佈第11/2023號法律《修改第8/2002號法律〈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身份證制度〉》。

為配合第11/2023號法律的實施,以及方便市民透過電子方式申請證件,特區政府制定本行政法規。

法規主要內容包括:

一、因應增強防偽技術而變更證件式樣

新身份證整體上沿用現時的設計,但修改了身份證防偽特徵圖案,以及採用先進的激光燒蝕及彩色印刷窗口、觸感防偽特徵及彩色紫外光印刷等技術,以加強防偽性。加入了“澳門永久性居民身份證”或“澳門非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的證件名稱,對證件式樣作修改。

二、調整卡面資料和晶片資料

為使證件外觀更加簡潔清晰,新身份證刪除身高、首次發出日期及出生地代號等次要資料,將和持證人的其他資料一併存放於晶片內,獲許可的公共或私人實體將可透過讀卡方式或依法取得資料。

三、優化服務流程

為配合政府電子政務發展,優化身份證的申請程序,調整原來須親身提交申請的規定,明確規定當事人可透過電子方式提出申請。

法規將與第11/2023法律同於二零二三年十二月十五日起生效。

行政會完成討論《修改第2/2020號法律〈電子政務〉及相關法規》法律草案,有關法案將送交立法會審議。

為推進公共行政改革及電子政務的發展,特區政府制定了本法案,以完善現行的法律規定,並為下階段的公共行政改革及電子政務發展奠定基礎。

法案主要內容包括:

一、擴展公務通訊、文件及電子證明的適用範圍,在公共部門與司法機關和公共資本企業之間實現公文往來“無紙化”。同時,完善電子文件代替紙本文件的規定,解決不少法例針對紙本文件訂定特別形式要求的問題。賦予電子公告法律效力,公共部門可透過在互聯網網站登載文件以代替在公共部門及常貼公示處張貼紙本。

二、優化數碼化接待程序,引入便捷措施,居民可以電子方式遞交法定文件。明確公共部門以數碼化方式向司法機關移送卷宗及文件,免除大量的紙張打印及複印工作。此外,優化電子通知制度,簡化接收程序,如收件人未查閱,成功送達後第三日,亦視作完成通知。

三、明晰電子文件及其他電子數據的證明力,部門可靈活使用不同的電子文件,提供便民服務;同時,修改電子登記及公證行為的適用範圍。

四、簡化電子證明文件的課稅標準。現時部門發出證明及認證繕本時,印花稅是按文件版數計費,倘課稅標準適用於電子文件,將改為按份數徵收定額的印花稅,從而簡化收費程序。

法務局與警察總局、市政署、經濟及科技發展局、文化局、社會工作局、司法警察局、治安警察局、勞工事務局及環境保護局共10個部門,將於11月1日至11月20日合辦“普法新TEEN地青少年法律推廣月活動”之全澳學生法律知識網上有獎遊戲,今年活動的參加對象由就讀本澳正規教育的中學生,擴大至本澳高等院校在讀的本科學生,合辦單位期望透過寓學習於娛樂的遊戲方式,增加青少年對《憲法》、《澳門基本法》、《刑法典》、《民防法律制度》、《預防和控制環境噪音》、《限制提供塑膠袋》、《勞動關係法》等法律法規的認識,持續提升青少年學習法律的興趣。

參加者只需進入法務局網頁(https://app.dsaj.gov.mo/jogos/)或法務局微信訂閱號的遊戲頁面,正確回答15條問題,便可參加抽獎,參加次數不限。遊戲設每日幸運兒及終極大抽獎兩部分,各得奬者將透過電腦系統隨機抽出。每日將抽出1名得獎者,將獲得超市禮券300澳門元及“澳門基本法頒佈三十周年”為題資料單張連郵票一份,所有完成遊戲的參加者均可自動參加11月21日的終極大抽獎,被抽出的5名得獎者有機會獲得智能平板電腦、無線耳機、膠囊咖啡機、按摩槍和觸屏音箱,以及“澳門基本法頒佈三十周年”為題首日封連郵票一份。得獎名單將於“全澳學生法律知識網上有獎遊戲”頁面公佈,並會以短訊作出通知。

詳情可瀏覽活動章程,如有任何查詢,歡迎致電法務局公共關係處黃小姐或魏先生(8795 7165 / 8795 7160)。

市政署與拱北海關進一步加強食品檢驗檢疫合作,雙方於十一月一日簽署《關於建立供澳食用水生動物“檢疫前推,合作監管”模式合作備忘錄》,優化源頭共同監管,進一步推動珠海跨境貿易便利化,保障供澳食用水生動物的食用安全與供應穩定。

在國家海關總署的支持下,澳門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主席戴祖義率代表團於十一月一日赴珠海,與拱北海關關長詹少彤簽署《關於建立供澳食用水生動物“檢疫前推,合作監管”模式合作備忘錄》。新監管模式推前對已認可備案企業進行前期評估及監管,再通過聯合檢查、對養殖及運輸環節抽樣檢測、互通源頭及澳門市場銷售環節的監測結果等,在共同監管的基礎上全面提升各環節的效率,既提高水產品的食用安全及質量,亦爲口岸通關便利創造了條件,實現口岸快速驗放,進一步推動珠澳跨境貿易便利化。

市政署感謝國家海關總署及拱北海關一直以來對澳門食品安全和進口檢疫工作的支持與幫助,於今年八月份已與拱北海關簽署了《關於供澳門冰鮮水產品檢驗檢疫監管的合作安排》,今次的合作備忘錄進一步加強供澳水產品的檢驗檢疫合作,未來將繼續創新,優化跨區域監管工作。

出席簽署儀式的市政署代表團成員還包括市政管理委員會副主席羅志堅、柯嵐、委員吳秀虹、杜淑儀、食品安全廳廳長張桂達、園林綠化廳廳長趙慧明等。

市政署持續開展《動物診療及商業業務法》普法工作,於日常巡查期間,加強向相關業界說明獸醫專業資格認可要求,以及法律所規範的四類動物場所設立的准入及監管制度,以便業界在2024年4月1日法律生效前作好過渡安排。

為了讓本澳從事動物診療、商業業務場所負責人及動保團體對《動物診療及商業業務法》有更多瞭解,市政署除恆常巡查外,亦聯同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展開行動,走訪相關業界講解並派發宣傳品等,讓業界掌握法律對診療、繁殖、售賣、寄養四類動物場所的規範要求,以及《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物種之動物進口、繁殖和轉移的現行法律規範,打擊非法進口動物買賣。

市政署在今年第二季先後向市政諮詢委員會、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診療及商業業界、動保團體及依法成立的獸醫專業委員會,解說新法內容及過渡安排,並就補充性法規收集意見。有關補充性行政法規包括:獸醫專業資格認可準則、獸醫專業工作守則、獸醫藥物清單、各類場所設置的技術要件,以及發牌機制等,將於年內陸續出台。市政署將有序開展相關行政法規的宣導及普法工作,以便業界全面掌握細節,並依法落實執行。

此外,市政署亦透過“毛孩預備班”Facebook領養專頁推出針對《動物診療及商業業務法》的每月“隨堂小測”有獎問題遊戲,深入淺出推廣新法律資訊,歡迎市民踴躍參加,贏取超市購物券。有關法律詳情,歡迎瀏覽“澳門動物衛生監督網” https://www.iam.gov.mo/canil 首頁《動物診療及商業業務法》欄目。

公務人員統一招聘的學士學位學歷程度綜合能力評估開考,報考期自本月26日起至11月7日止,為期8個工作日。

是次開展的學士學位學歷程度綜合能力評估開考,成績有效期為五年,取得“合格”成績的投考人,自上述開考成績名單公佈之日起五年內,如符合法定要件,可投考公共部門開展的高級技術員、獸醫、氣象高級技術員、翻譯員及文案職程的專業或職務能力評估開考,亦能參加學歷要求低於學士學位程度的其他職程的專業或職務能力評估開考,如技術員及技術輔導員等職程。

凡於2023年11月7日或之前取得學士學位學歷(又或不頒授學士學位的連讀碩士或連讀博士學位)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並符合現行法律規定的擔任公職的一般要件(即年滿18歲且未達65歲、具任職能力、身體健康及精神健全),均可報考。

有意報考人士於報考期限內,可選擇使用統一電子平台或親送任一方式進行報考,遞交經填妥並簽署的《綜合能力評估開考報名表》、有效的身份證明文件副本、學士學位證書副本(又或清晰指明屬連讀課程的碩士/博士學位證書副本),並支付報考費澳門元300元。如屬經濟困難狀況者,獲豁免支付報考費。

另外,有關人士於報考前必須詳閱公職開考網頁內所載的 “開考通告”及 “報考須知”, 以瞭解報考文件要求以及預計公佈各類名單及舉行考試日期等資訊,以便投考人考慮是否符合報考條件後才決定報考。

現職為高級技術員者,無須報考學士學位程度綜合能力評估開考

根據法規規定,現職屬高級技術員職程者或入職學歷要求為學士學位的其他職程者,如符合法定要件,可直接報考公共部門開展的專業或職務能力評估開考,無須報考學士學位程度綜合能力評估開考。

市民如欲獲取更多資訊,可閱覽公職開考網頁(http://concurso-uni.safp.gov.mo/)或致電服務熱線:88668866查詢。

 

為推動生態科普教育,巿政署自去年十月起舉辦《認識大自然》系列校園講座,將生態和動物保育的科普知識帶入校園。講座推出至今吸引了多所學校報名參與,並獲得師生們的好評。市政署現正接受明年度的講座預約,歡迎有興趣的學校提出申請。

《認識大自然》系列校園講座目前有兩個主題,分別是《齊來認識大熊貓保育工作》及《濕地放大鏡》。《齊來認識大熊貓保育工作》的對象為幼稚園及小學學生,內容圍繞大熊貓幼年及成年時期的衣、食、住、行,介紹大熊貓的生活現況,配以仿真的大熊貓幼崽、成年大熊貓牙齒模型及竹子模型,又讓學生近距離接觸大熊貓的糞便、指甲、毛髮等標本,藉此推廣保護野生動物和生物多樣性的概念。

《濕地放大鏡》的對象是小學高年級學生,主要介紹「地球之腎」—濕地的生態系統及澳門的濕地概況,讓學生認識到濕地除了是重要的自然環境外,當中更蘊藏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是一本天然的教科書。講座展示濕地常見的植物和動物標本及模型,讓學生觸摸這些展品,透過貼近感官的趣味學習,協助學生從小建立對環境的關注,培養同理心和保護大自然的態度。

由於校園講座反應熱烈,二零二三年度的講座已額滿,如學校有興趣參與二零二四年度的講座,請以電郵depn@iam.gov.mo 或致電 2888 0087查詢有關報名事宜。

市政署近年積極有序地優化各區街市,提升配套設施,優化整體管理,改善街市營商環境,為居民提供良好的購物體驗,當中雀仔園街市及沙梨頭街市二樓熟食中心的整治優化工程預計將於年內完工,配合整治優化,市政署根據《公共街市管理制度》相關規定,開放兩街市十五個攤位以公開競投方式招攬攤位承租人,可供經營十三類商品或菜式,而每名競投者只可競投一個街市內一種業務類別的攤位。

沙梨頭街市熟食中心共十一個熟食攤位,除一檔原已有承租人外,其餘十檔均公開予居民競投。分別有蒸煮食品、小炒、甜品、中國地方菜式、東南亞菜式、日韓熟食、西式食品等不同菜系和特色熟食。當中,最大面積為31.5平方米的6號攤位,每月租金為5,670澳門元,可供經營日式刺身及壽司類食品;而最細面積是12.2平方米的7號攤位,每月租金為2,196澳門元,可出售咖啡及茶類飲品。

重整後的雀仔園街市除新增空調系統外,以乾濕分離為原則,重新佈置各功能分區,除原有販賣水產、蔬菜、肉類等攤位外,經綜合分析區內居民及附近上班族的生活模式和消費習慣,希望透過今次公開競投的五個攤位,引入預包裝輕食及熟食、預包裝的急凍及冰鮮水產、環球雜貨及香料等不同類型商品,為區內消費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選擇。

為引入更多元化的經營貨品和不同的經營者,提升經營積極性和服務品質,每名競投者只可競投一個街市內一種業務類別的攤位,而提交的競投文件須包括價格或促銷策略、渠道或市場推廣策略、攤位設計與貨品陳列等營運策略,以及每日經營時間、支付工具的便利性、貨品種類的多元性、競投者的經驗及資格等內容,甄選委員會將依據五項評審標準進行審核,挑選出合適的經營者。

第9/2023號法律《樓宇滲漏水爭議的必要仲裁制度》已於9月1日起正式生效,為進一步讓居民了解有關制度的重點內容,法務局由即日起至2024年3月24日在祐漢街市公園、台山平民新村休憩區、塔石廣場、氹仔花城公園及中央公園等12個地點舉辦《樓宇滲漏水爭議的必要仲裁制度》社區巡展,每一地點展出時間為期兩星期,歡迎市民到場參觀。

巡展的內容包括法律的適用範圍、解決滲漏水爭議的途徑、滲漏水檢測報告的作用和簽發實體、申請必要仲裁的程序及費用等。此外,法務局亦印制了相關宣傳海報及小冊子,並將透過社團和普法義工到本澳各區的大廈張貼和派發。

如欲了解《樓宇滲漏水爭議的必要仲裁制度》的更多資訊,歡迎掃瞄QR Code瀏覽專題網頁,或致電法務局法律查詢熱線8987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