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行政長官張永春於25日在政府總部會見外交部部長助理農融,就澳門特區涉外工作交換意見。

代理行政長官感謝外交部和駐澳門特區特派員公署長期以來對澳門特區涉外工作的指導及支持。他表示,特區政府依據《基本法》的規定,不斷擴大對外交流與合作,同時積極配合國家的各項外交工作。目前共有144個國家和地區給予特區護照持有人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待遇,希望外交部繼續支持對外推廣特區護照,重點推動澳門居民出遊較多的國家給予特區護照入境便利措施。在外交部和特派員公署的支持下,澳門有多名青年公務員赴國際機構工作,有利於他們擴寬國際視野,提升工作能力,特區政府將配合做好後續工作。

農融部長助理表示,外交部會嚴格按照《基本法》辦事,不斷開創涉澳外交工作新局面,同時堅決防範和遏制外部勢力干預澳門事務;將積極落實“外交惠澳”方針,全力支持澳門擴大對外交往,支持澳門特區參與更多國際會議及組織,同時持續與特區政府合辦不同類型活動,不斷提高澳門的國際影響力,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外交部還會做好對外宣介工作,向世界展示“一國兩制”在澳門成功實踐。此外,會持續推進澳門青年公務員赴國際組織任職的工作,為特區長遠發展培養國際化人才。

出席會面的還包括外交部駐澳特派員公署特派員劉顯法、外交部港澳台司副司長林動、行政法務司司長辦公室主任林智龍、法務局代局長梁穎妍等。

行政會完成討論《印務局的組織及運作》行政法規草案。

為配合特區政府的行政改革、電子政務發展及《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報》無紙化工作,特區政府制定新的印務局組織法以取代原有已生效二十五年的法令,重組印務局的職能及架構。

新的印務局組織法明確訂明該局的監督實體為行政法務司司長。部門職責方面,新的組織法除了規定印務局負責以電子方式出版《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報》及印刷政府印刷品的工作外,尚規定印務局負責構建及管理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網上法律查詢系統。最後,因應職責的改變及工作流程的現代化,特區政府重整及精簡了印務局的架構,由現時的三處一組九科調整為一廳三處,新設的“統籌及規劃廳"將負責推動智慧印務及技術更新的工作。

法規自公佈翌月之首日起生效。

氣象局早前預測今年風季將於六月中旬或之前開始,預料全年約有五至八個颱風襲澳。為應對颱風及風暴潮可能引發的環境衛生問題,市政署一如以往於每年風季前作好應急預案,妥善安排颱風前後的垃圾清運工作,盡量減低對市民生活的影響。

八號風球來臨前,市政署會協調澳門清潔專營有限公司檢查和加固垃圾收集設施,並提前收集垃圾。颱風過後,市政署人員會即時巡查各區環境衛生情況,而澳門清潔專營有限公司則會增派人手和車隊,加快清運垃圾。若災情嚴重,市政署會在全澳六十個地點設置臨時垃圾收集站,方便市民棄置垃圾。此外,若前線工作已超出負荷時,市政署會按照“市政署防災減災應變計劃”,調配內部人員組成救災支援梯隊,協助低窪地區的清理善後工作。

另外,市政署每年均聯同澳門清潔專營有限公司及其他相關部門,進行“垃圾清運應急計劃”演練,並舉辦“災後有關環境衛生清潔工作講解會”,加強跨部門協作動員及應急能力。為提高居民及商戶妥善處理垃圾的意識,市政署亦持續加強宣傳工作,包括於電視、電台、互聯網和宣傳屏幕播放有關短片、聲帶,在各區張貼海報,在巴士車身設置廣告等,並派員到低窪地區進行宣導,向居民和商戶派發宣傳品。同時,與低窪地區的坊會建立溝通交流機制,於風季前舉行會議,及早應對處理環境衛生問題。

市政署呼籲市民留意並配合颱風期間的垃圾清運安排,先把非生活垃圾暫存在家中,待颱風過後,優先棄置容易腐爛的生活垃圾。不應把垃圾棄置於公共街道或垃圾收集設施旁,應放入封閉式垃圾房或壓縮式垃圾桶等收集設施內,做到“垃圾不落地”,避免進一步加大垃圾清運壓力。臨時垃圾收集點位置及更多相關資訊,可瀏覽市政署環境資訊網(www.iam.gov.mo/macaohygiene)。

春暖花開,天氣宜人,是郊遊的好時節,同時萬物復甦,春天至初冬亦是蛇類活動最頻繁的季節。市政署提醒市民在行山郊遊時一旦遇見蛇,應保持鎮定,避免驅趕或接觸,與野生動物和諧共存。

一般蛇類遇到威脅時,會先做出虛張聲勢的防禦姿態,但極少會主動攻擊,因此,市民於野外遇見蛇的時候,應保持鎮定,避免突然移動或作出驅趕行為,更不要將蛇打死或打傷,應安靜離開。另外,蛇喜歡在樹枝、灌木密集處、紅樹林區、石頭罅隙、洞內、黑陰潮濕的地方如引水道和水渠邊等地點出沒,因此市民應避免進入草叢,不應把手或腳伸入罅隙或洞內,如必須行經,可使用行山杖探索懷疑有蛇出沒的地方。

為預防被蛇咬傷,市民應注意個人衣著,如穿着淺色長袖衣服、長褲或具有防護功能的戶外裝備,以及避免穿着涼鞋等。如不幸被蛇咬傷,應保持冷靜,並與蛇保持一定距離以防再次被咬,記錄被咬時間以及蛇的特徵,避免劇烈活動並放慢動作以減低心跳頻率及血液流動,而同行人士盡快協助求救和致電999求助就醫。市民可用清水和皂液簡單清洗傷口,但切勿用口從傷處吸吮毒液、擠壓傷處或在傷處噴灑酒精,更不要捕捉或打死施襲的蛇。

基於蛇本怕人類,咬人屬自衛反應,市政署呼籲市民應尊重自然和保育,給予野生動物生存空間。

為加強街道小販和街市攤販的防火安全意識,市政署聯同消防局於四月十二日繼續舉辦“消防安全知識講座”,邀請了台山街市攤販、周邊街道小販、澳門市販互助會代表、外判工作人員、街市及小販區稽查人員等近百人參加。

繼首場講座於三月在祐漢街市舉行後,第二場講座於四月十二日在青洲坊活動中心舉行。消防局代表於講座上介紹多項防火應急安全知識,如離開時應關閉所有用電設備、保持周邊疏散通道暢通、切勿儲放易燃物等,提醒人員應正確使用電器,定期保養維護用電設備等。

市政署將與消防局保持合作,繼續舉辦同類講座及宣導工作,向攤販及相關從業員推廣防火應急及用電安全資訊,務求提升防火安全意識,減低火災發生的機會。

為協助澳門製造食品符合內地通關便利要求,市政署日前舉辦《關於申請澳門製造食品輸內地事宜》說明會,向本澳食品業界講解在《關於輸內地澳門製造食品安全監管合作安排》框架下,澳門製造食品輸入內地的申請流程、准入條件及製品等要求。說明會亦邀請業界代表作經驗分享和技術交流,協助業界拓展內地市場,進一步保障食品安全及質量。

說明會於沙梨頭街市市政綜合大樓舉行,四十多名本澳食品生產企業及行業商會代表出席。會上,市政署人員向與會者簡介現時本澳生產製造食品輸入內地的情況、《關於輸內地澳門製造食品安全監管合作安排》主要內容、合資格的食品生產類別、簽發衛生證書的要求及申請手續等。本澳食品生產企業代表亦於會上分享申請過程中面對的問題和技術要求。與會各方就有關合作安排框架下的執行細節、申請食品類別、企業申請註冊編號等議題進行交流。是次說明會有助市政署瞭解本澳食品生產的實際情況,從而為業界提供具針對性的技術支援與協助。

現時本澳食品企業透過一般貿易方式進入内地,在通關環節可能涉及抽樣留置等過程,需時較長。隨著二零二零年本澳與內地海關總署簽署《關於輸內地澳門製造食品安全監管合作安排》,雙方對輸往內地的澳門製造食品開展共同監管合作,符合要求的澳門製造食品可獲口岸優先查驗、加快檢測時間、降低查驗比例,進一步提高通關效率;有助本澳食品生產企業及時掌握食安標準及規定,減少產品因不符合要求而引起的損失;亦回應了業界期望對輸內地澳門製造食品優先開展動植物源性食品風險分析的訴求,實現食品安全源頭防控、口岸便利通關的目標。

市政署將持續向本澳食品業界提供各項技術支援服務,並協助有意參加《合作安排》的企業完善內部食品安全管理系統。更多《合作安排》詳情,可於辦公時間致電2852 6943查詢或瀏覽市政署食品安全資訊網 www.foodsafety.gov.mo 的相關專頁。

為配合特區電子政務發展,行政公職局和相關部門鼓勵市民透過電子方式繳交行車稅和辦理在生證明,無需親臨服務櫃枱排隊。

截至3月31日,共有22.5萬輛之機動車輛已繳納行車稅,當中透過電子方式繳交(“一戶通”、交通事務局網站、自助服務機)的有超過17.6萬輛,約佔整體80%。而透過“一戶通”繳交的逾15萬輛,佔電子方式繳納量85%,較去年同期使用“一戶通”的繳交量10.3萬輛大幅增加46%。

與此同時,11.5萬用戶透過一戶通“我的車輛”綁定16.3萬輛車,另有逾11.2萬張駕照已被綁定。

另外,截至3月31日,已辦理該年度在生證明的逾16.3萬人中,有逾13.7萬人以電子方式(“一戶通”和自助服務機)完成辦理,佔整體辦理量84%。其中,超過9.2萬人使用“一戶通”網上辦理,佔本年整體電子辦理量67%,較去年同期使用“一戶通”辦理的6.5萬人大增42%。

上述數據顯示,使用“一戶通”繳交行車稅和辦理在生證明已基本落實普及化,“一戶通”亦逐漸成為市民使用電子服務的重要平台。

“一戶通”開戶人數已近47萬,提供逾190項服務及功能,涵蓋社會福利、求職就業、交通出行、醫療衛生等多個領域。市民如欲了解更多資訊,請瀏覽“一戶通”專題網站(https://www.gov.mo/app/),查看宣傳圖文包及教學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