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个政府部门合办2023“普法新TEEN地”青少年法律推广月活动
为配合特区政府《澳门青年政策(2021-2030)》的推行,持续加强向青少年普法的工作,法务局、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市政署、经济及科技发展局、劳工事务局、警察总局、治安警察局、司法警察局、文化局、卫生局、社会工作局及环境保护局,合共12个部门于本年9至11月期间合办2023“普法新TEEN地”青少年法律推广月,透过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方式共同举办超过20项活动,今年部分活动的参加对象更将扩至本澳高等院校在读的本科学生,以系统教育和多元活动,加强青年对国家和澳门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推进普法工作。
线下校园讲座 增强守法意识
各个部门将于推广期间内合办校园巡回讲座,邀请法律专家学者联同部门代表到本澳高等院校及中小学作不同主题的法律讲座,当中包括《宪法》、《澳门基本法》、《国旗、国徽及国歌的使用及保护》、《维护国家安全法》、《动物保护法》、《民防法律制度》、《限制提供塑胶袋》、《道路交通法》、《著作权及有关权利之制度》及《工业产权法律制度》以及将于本年11月5日起正式生效的第6/2023号法律《预防及控制未成年人饮用酒精饮料制度》等。同时,讲座将加入案例分析及互动分享方式环节,让青年学生进一步了解各种犯罪类型、劳动关系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和注意事项。
线上问答游戏 寓学习于娱乐
为提高青年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活动期间将举办“2023全澳学生法律知识网上有奖游戏”、“毛孩预备班”领养专页─随堂小测有奖问题游戏、“eLearning识权益”等线上活动,期望透过寓学习于娱乐的游戏方式,加深青年学生对不同领域法律的认识。
多元普法活动 丰富体验项目
推广期间还将举办《文化遗产保护法》推广嘉年华2023、“升旗仪式演示”活动、“迷毒知返青少年支援计划”、校园写作奖励计划、巡回展板和社会体验等活动,让青年学生走进社区,以身体力行的形式学习《宪法》及《澳门基本法》以及相关法例的内涵及价值。
想了解更多各项活动的详情,请扫瞄海报中的二维码,浏览2023“普法新TEEN地”青少年法律推广月专题网页,以及请留意各合办部门公布的活动资讯。

行政公职局副局长陈子健就职
行政公职局副局长陈子健于9月18日宣誓就职。仪式由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主持,并由行政法务司司长办公室主任林智龙见证。
张永春致辞时表示,担任行政公职局副局长一职需要面对不同挑战,他勉励陈副局长与全体同事继续努力,团结一致,迎难而上,同时与特区政府各公共部门通力合作,携手并进,共同做好深化电子政务建设的各项工作,为市民提供更多高效便捷的电子服务,并以此为切入点推动公共行政改革向前发展。
陈子健在致辞时,首先感谢特区政府和行政法务司司长的信任及支持,并表示将与团队共同努力,上下一心,竭尽所能辅助行政公职局局长落实各项施政任务,尤其继续以电子政务作为着力点,稳步推进公共部门管理和服务流程的优化,并且逐步完善公共部门架构和人员设置。
陈子健拥有澳门大学软件工程学士及香港理工大学软件科技理学硕士学历。2001年进入公职,曾先后担任行政公职局电信息通信系统及服务处处长和电子政务规划及基础建设处处长,2020年7月起担任电子政务厅代厅长,2021年7月起担任电子政务厅厅长。
根据行政法务司司长批示,委任陈子健自2023年9月18日起担任行政公职局副局长,为期一年。

响应世界动物日 市政署办多场科普教育活动
十月四日为“世界动物日”,市政署将于十月份举行多场科普教育活动,让市民有更多了解自然生态的机会,加强本澳的科普教育发展。
“世界动物日”是由一群生态学家于1931年时提出,最初目的是希望唤起世人对濒危生物的关注,其后慢慢发展为关怀所有动物。为配合“世界动物日”,市政署将于十月份举行以下两项科普教育活动,有兴趣的居民可于九月十八日至二十五日透过“一户通”或亲临市政署综合服务中心或各市民服务中心及其分站报名,先报先得,额满即止。
“探索湿地生物及外来种移除活动”将于十月四日及七日,上午九时三十分至十一时三十分在龙环葡韵举行,对象为八岁至六十岁澳门居民(十二岁以下儿童须有一名成人陪同),每场十五组(每组最多两人),费用全免。活动透过科普解说、观察湿地间的生物,学习生态观察、湿地生态系统及部分湿地生物等的相关知识,同时透过体验移除外来入侵物种的工作,认识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造成的影响及辨别有关生物的技巧。
“探索澳门动物标本展示馆”将于十月七日及八日,下午三时至四时在澳门动物标本展示馆举行,对象为五岁至八十岁澳门居民(十二岁以下儿童须有一名成人陪同),每场二十五人,费用全免。澳门动物标本展示馆是以科普教育为原意所打造的设施,亦是澳门首间针对动物及自然生态的展示馆,展出约一百四十件展品,介绍动物及生态等知识,当中包括本澳已绝迹的穿山甲,以及澳门特有物种—澳门南海溪蟹等,满足民众对大自然的好奇,是认识各类动物及其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科普教育场所。
为响应环保,建议参加者自备饮用水,并穿著浅色长袖衫裤及运动鞋。若参加人数不足或活动当天遇上恶劣天气,主办单位有权取消活动或延期举行,参加者须保留收据以便另作安排。详情可浏览市政署网页www.iam.gov.mo、澳门自然网https://nature.iam.gov.mo或致电2833 7676及2888 0087查询。

居民今起可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申领澳门特区证件
为便利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深合区)学习、就业、创业及生活的澳门居民,身份证明局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商事服务局合作,自今(11日)起在深合区政务服务中心推出“澳证易”自助服务机,提供身份证明范畴的自助办理旅行证件及证明书服务,并提供领证服务,进一步促进琴澳之间的民生融合和发展。
深合区政务服务中心位于横琴港澳大道868号(2号楼), “澳证易”自助服务机设于该中心24小时自助服务区内,供澳门居民24小时自助办理澳门特别行政区护照、澳门特别行政区旅行证、澳门居民往来香港特别行政区旅游证、刑事纪录证明书、亲属关系证明书及个人资料证明书,便利居民无需返回澳门办理有关事务。
居民在深合区使用“澳证易”自助服务机办理旅行证件及证明书时,可选择在深合区政务服务中心的澳门办事专窗或在澳门身份证明局办事处领取证件。政务服务中心的澳门办事专窗服务时间为星期一至五(法定节假日除外),上午9:00-12:00,下午2:00-6:00。
身份证明局将持续以市民需要为导向,与深合区共同研究推出更多便民服务,为澳门居民在横琴生活和发展提供更多便利。

助力民生融合加速度 共建宜居宜业新家园 ——第二期澳珠琴公务人员交流研讨班在澳门大学开班
9月4日上午,由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行政事务局会同澳门特区政府行政公职局、珠海市委组织部、广东省政府横琴办综合处联合主办的第二期澳珠琴公务人员交流研讨班在澳门大学开班。研讨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澳合作开发横琴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助力民生融合加速度,共建宜居宜业新家园”为主题,旨在加强澳门、珠海、横琴公务人员交流,协调跨部门合作,推动民生服务和社会保障对接融合。
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人事部部长艾一平出席开班式并致辞,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行委员会副主任吴子健,澳门行政公职局局长吴惠娴,珠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谈静,广东省委横琴工委委员、省政府横琴办副主任魏以军作开班讲话。
吴子健在讲话中表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成立以来,全力推动人心相融、规则相通、制度相联,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规则衔接取得新突破、民生事业焕发新气象,粤澳融合持续向纵深推进。举办交流研讨班,是促进三方相互学习、加强交流的具体举措,也是创建沟通机制、理顺工作衔接的有益探索。期盼借此平台,达成更大共识、分享更多经验,让横琴真正成为澳门居民的新家园,一起创造粤澳合作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吴惠娴在讲话中表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关乎澳门未来,澳珠琴公务人员在合作区建设中担当著重要角色。研讨班为澳珠琴公务人员搭建起学习、沟通、交流的桥梁,有益于提高三方合作水平,健全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新体制。希望学员们相互借鉴启迪,产生新思维新创意,共同为推进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落实出谋献策。
谈静在讲话中表示,珠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全力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强化民生联通,为澳门居民创造更好环境。澳珠琴公务人员交流研讨班丰富了澳珠琴融合互动发展新方式,是“一国两制”实践下内地和澳门公务人员培训工作的探索创新。希望今后三方有更多交流合作,取得更大突破,携手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魏以军在讲话中表示,粤澳深度合作正迈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研讨班是凝聚共识、锚定目标、促进融合的好机会。一直以来,省政府横琴办不断提升对接澳门公共服务水平、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促进群众沟通交流,让澳门居民在横琴安居乐业。希望大家在研讨交流中增进理解、碰撞火花、启发思维,同心同向,激发合作区高品质发展新动能。
据悉,这次研讨班的37名学员,均是来自澳门、珠海、横琴与民生领域相关的部门。研讨班为期5天,将邀请澳门特区政府、广东省、珠海市、横琴相关部门领导及相关领域专家授课,分别在澳门、珠海、横琴进行专题讲座、现场教学和集中研讨,共同探索“打造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空间”更多更广阔的路径。
澳门大学、珠海市委组织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行政事务局有关领导参加开班式并与学员合影留念。

市政署与动保团体合办多场活动 共同推动提升动物福利
市政署与动保团体持续多方位合作,透过制作宠物卫教短片,合办多场动物医疗及校园讲座,向饲主及动物照护人员讲解犬猫日常护理及保健技巧,尤其提升饲主及早认知并积极预防犬只遗传疾病,共同守护动物健康、提升动物福利。
办卫生医疗讲座 助饲主了解品种犬健康
在兽医的的临床诊断及健康护理上,发现不少品种犬潜藏著一些遗传健康问题。有见及此,市政署于今年七月至十二月期间,与动保团体合办六场卫生医疗讲座,以贵妇犬、法国斗牛犬、哥基犬、八哥犬、雪橇犬、金毛寻回犬等几类较常见的品种犬为题,讲解相关品种犬的习性、常见疾病、临床症状及治疗方式等,让饲主及早建立预防保健意识,以延缓宠物发病机率及更好控制病情。饲主更可带同宠物犬一同参与,与市政署兽医团队现场交流互动。
教育短片为新手饲主提供指引
市政署兽医团队持续与动保团体合作,为动物照护人员举办交流会,解说犬猫医疗护理知识。同时,亦制作逾七十个主题的教育短片,于市政署领养专页“毛孩预备班”、人人流浪狗澳门义工团及公共交通等多媒体社交平台播放,介绍动物照护的日常注意事项,卫生护理常识等,为有意领养犬猫人士及新手饲主提供指导。
走进校园社区推动保理念
此外,为提倡爱护动物、领养代替购买的理念,市政署持续与动保团体携手走进校园及社区,今年首八个月已合办二十多场“做个尽责宠物主人”讲座,逾3,600名学生及长者参与。倘有意参与上述讲座或其他与《动物保护法》或《动物防疫法》主题相关的讲座活动,欢迎学校或社团电邮至civicedu@iam.gov.mo或传真至8394 8827报名。

行政公职局局长吴惠娴就职
行政公职局局长吴惠娴于9月1日宣誓就职。仪式由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主持,并由行政法务司司长办公室主任林智龙见证。
张永春致辞时表示,行政公职局在深化电子政务发展和优化行政程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他勉励吴惠娴和全体同事继续努力,上下一心,发挥团队精神,在过往的工作基础上继续做好公共行政改革、完善公职法律制度、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优化公务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工作,以更好地回应社会和市民的诉求。
吴惠娴致辞时表示,感谢上级的信任及支持,未来将与团队共同努力,以“务实创新、振作有为”的态度迎接各项挑战,并配合特区政府的施政方向,做好深化公共行政改革的各项工作,促进公共行政朝着便捷、高效的方向稳步发展。
吴惠娴拥有广州中山大学法学学士及刑法学硕士学历。1999年进入公职,于劳工事务局担任高级技术员职务,2013年至2016年先后担任研究及资讯厅研究处处长、劳动监察厅劳资权益处处长及劳动监察厅厅长,2016年11月起担任代副局长,2017年6月就任劳工事务局副局长,2020年6月起担任行政公职局副局长,具备专业能力及丰富工作经验。
根据行政法务司司长批示,委任吴惠娴自2023年9月1日起担任行政公职局局长,为期一年。

法律及司法培训中心主任高炳坤今就职
法律及司法培训中心主任高炳坤今(1日)宣誓就职。仪式由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主持,并由行政法务司司长办公室主任林智龙见证。
培训中心主任高炳坤在致辞时,首先感谢行政法务司司长的信任,并表示将与团队共同努力,团结一致,在过往良好的工作基础上继续做好司法及法律领域的专业培训工作。
高炳坤拥有暨南大学企业管理学士、中山大学经济法学硕士及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博士学位。1991年进入公职,在前行政暨公职司曾分别担任公共行政培训中心高级技术员、培训处助理、培训处处长,以及行政暨公职局行政现代化厅厅长的职位;于2011年获委任为行政公职局副局长;2015年正式出任行政公职局局长一职。根据行政法务司司长批示,委任高炳坤自2023年9月1日起担任法律及司法培训中心主任,为期一年。

法务局组织普法义工赴深合区和广州学习交流
由法务局主办,澳门法律交流协进会、澳门金融法律学会和澳门青年法学会协办的“2023普法义工粤港澳大湾区考察交流团”于8月22日至8月25日前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和广州进行考察交流,交流团由澳门青年法律工作者、“普法动力”青年义工团、澳门妇女普法义工团、澳门社区普法义工团和工青普法义工团,合共50人组成。
交流团首日前往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参观合作区规划展示厅、横琴大桥“二綫”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澳门新街坊”项目以及琴澳国际法务集聚区等,深入了解合作区的发展情况,同时亦参加了“我爲琴澳规则衔接献一策”专题调研及綫下沙龙活动,深合区法律事务局锺頴仪局长与团员们进行座谈,并听取大家就通关便利、跨境执业、社区配套等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8月23日至25日交流团于广州继续行程,期间前往了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学习交流,中山大学法学院郭天武教授和暨南大学法学院李健男教授分别以“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合作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和“粤港澳大湾区民商事规则衔接之解释”为主题向团员们进行授课。
此外,交流团亦前往了中山纪念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和中国共産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等地点参观,让团员们对我国历史有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是次参与交流团的成员还包括:法务局法律推广及公共关系厅陈志扬厅长,法务局公共关系处马理章处长、澳门法律交流协进会黄景禧会长、澳门青年法学会周笑银会长、澳门金融法律学会崔天立理事长、澳门社区义工联合总会梁洁环副理事长、澳门妇女联合总会关艳娟理事等。

9月起“电子身份”可在《持续进修发展计划》应用
为配合电子政务发展,特区政府于2023年6月30日推出“电子身份”,至今约25万人在“一户通”进行绑定。为进一步扩展“电子身份”的应用场景,自9月1日起,“电子身份”可于全澳超过300间教育机构报读《持续进修发展计划》课程时,以及在签到和签退时使用,方便居民无需出示实体居民身份证便可办理相关手续。
在教育机构报读课程时,居民只需使用“电子身份”的“扫码提供资料”功能,透过扫描教育机构的二维码,同意提供指定资料及通过面容识别确认身份后,便会生成专属二维码供教育机构扫码取得当事人资料,方便在课程报名时核实身份及减少输入相关资料的需要。出席课程时,居民出示“电子身份”二维码供教育机构查验便完成签到及签退,同时亦可在“一户通”上查看《持续进修发展计划》的可用馀额,为居民及教育机构提供更多便利。
此外,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就2023-2026年度《持续进修发展计划》已向参与机构进行讲解会,当中介绍使用“电子身份”报读课程及签到的操作流程,并就机构使用“电子身份”及设置所需设备已进行协调及指引。
有关《持续进修发展计划》详情,请参阅相关专题网页(https://www.dsedj.gov.mo/pdac/)。更多“电子身份”资讯,请浏览专题网页(https://www.dsi.gov.mo/eid/index.html)。如有查询,请致电身份证明局热线(2837-0777或2837-0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