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区政府代表团赴广州出席 《第二届数字政府建设峰会暨“数字湾区”发展论坛》
以“创新驱动数字湾区建设 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数字政府建设峰会暨“数字湾区"发展论坛》日前(12月8日至10日)于广州举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行政法务司司长办公室主任林智龙率领多个部门代表出席。同时,峰会期间举办主题成果博览会,澳门特区政府在博览会中展示了电子政务发展的成果。
参与开幕仪式 出席高峰论坛
林智龙主任代表特区政府参与了论坛的开幕式,随后出席了高峰论坛。在论坛上林智龙主任表示,澳门特区政府积极发展“一户通”、“商社通”和“公务通”三个电子政务服务平台,透过电子化服务流程优化再造的方法向不同群体提供贴心便捷的政务服务,并且把握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出台的时机,带动各部门摒除以往行政主导的观念,转向以使用者为中心,提升行政效率,增加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决策速度。林主任并表示,澳门特区政府将继续努力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积极探索更多创新的技术应用,以提供更好的电子服务体验。同时亦会加强与其他省市政府和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介绍澳门特区政府电子政务发展
行政公职局局长吴惠娴代表澳门特区政府出席“政务服务”专题论坛,以《澳门特区电子政务的改革与实践》为题,介绍澳门特区政府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发展。
吴惠娴局长主要介绍澳门特区政府建设电子政府的理念、目标及整体部署,她表示电子政务作为推动公共行政改革切入点,将持续发展以民生服务为主的“一户通”,联同明年初推出的“商社通"及“公务通"两个专题平台,共同落实电子政务的建设,达致便民利商的目标。她提到“一户通”主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目的是将“电子政务”打造成每个澳门居民的“我的电子服务”。同时,她以“电子身份"、“我的健康"、“粤澳合作"、无障碍、适老化等多个应用作为案例,向与会者阐述了“一户通”如何体现“流程再造、数据赋能、服务创新"作为核心策略,贯彻于服务功能的开发中。此外,亦介绍了预计明年推出的一件事集成服务,包括出生一件事及结婚一件事,展现特区政府跨范畴多部门共同合作的建设成果。
参展“数字湾区”成果博览会
是次活动的另一亮点是第二届数字政府建设与“数字湾区”发展成果博览会,让全国各地政府、行业机构和企业进行数字化成果展示和交流洽商。而澳门特区政府在博览会上以“数字澳门新篇章"为主题,展示特区政府在政务服务“一户通”、推进智慧政务改革等方面的成果和未来发展愿景。此外,澳门展区还设有具澳门特色的打卡位,让参观者拍照留念。
《第二届数字政府建设峰会暨“数字湾区"发展论坛》由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香港及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主办,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行政公职局等单位承办。出席论坛活动的澳门代表团成员还包括法务局、身份证明局、市政署、卫生局、教育及青年发展局、社会保障基金、社会工作局、财政局、治安警察局及交通事务局十多名部门领导及主管。

澳门特区护照持有人可免签证进入吉尔吉斯斯坦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接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驻澳门特区特派员公署转来吉尔吉斯斯坦外交部的通知,澳门特别行政区护照持有人可免签证进入吉尔吉斯斯坦,逗留期为最多30天。
直至目前为止,共有145个国家或地区同意给予澳门特别行政区护照持有人免签证或落地签证待遇;共有26个国家确认澳门特别行政区护照持有人可以电子签证或网上申请签证方式前往该国。详情可浏览身份证明局网页:www.dsi.gov.mo/download/visa_free_list_c.pdf 及 www.dsi.gov.mo/download/E_visa_c.pdf。

粤港澳大湾区法律部门第五次联席会议今举行
澳门特区政府行政法务司、广东省司法厅及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今(7)日举行粤港澳大湾区法律部门第五次联席会议,由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主持。会议上三方汇报了各自制定的《粤港澳大湾区调解员资格资历评审细则》,通过了联席会议认可的调解员课程,并就《评审细则》的实施安排达成共识。同时,也就三地和解(调解)协议的相互承认和执行、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仲裁员推荐名册、大湾区律师试点工作以及共同开展法律培训等议题进行深入讨论。
张永春表示,三方已就制定大湾区调解员评审细则相关问题达成原则共识,期望尽快完成评审细则的制定,并开展调解员资格资历评审工作,共同促成大湾区统一的调解员名册早日出台。此外,希望仲裁工作联络小组继续保持沟通,深入研究仲裁员推荐名册的各项推荐条件、使用方法及监管规则等细节等,积极稳步推进有关工作。张永春还介绍了澳门特区在推进大湾区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法制建设方面的情况。
三地将继续以联席会议为平台,加强在仲裁、调解、律师等公共法律服务和法律培训等领域的合作,在尊重三地法律制度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机制对接和规则衔接,为大湾区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三方商定第六次联席会议将由广东省司法厅主办。
出席会议的三地主要代表还包括:广东省司法厅厅长陈旭东、副厅长林楚明;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副司长张国钧;澳门特区政府法务局局长梁颖姸等。

市政署走访美副将大马路周边住户商铺介绍道路重铺工程
美副将大马路重铺工程将于下周一(12月11日)动工,为让区内居民及商户了解工程,市政署今(7日)派员走访美副将大马路一带,向商户及住户派发宣传单张,简介有关施工安排及配套措施,并请市民谅解重铺工程造成之不便。早前市政署亦已分别向市政谘询委员会、社区服务谘询委员会及区内坊会社团作出介绍及听取意见。
工程路段为交通主干道且靠近民居,为让商户及居民更了解工程及措施安排,市政署派员到区内派发宣传单张,介绍工程将从12月11日至12月28日分三阶段进行,期间回归日及冬至将暂停,并采取晚间施工,即刨即铺,日间通车的方式,施工安排于晚间8时至早上6时进行,较大噪音的刨刮路面工序于晚上8至12时;较低噪音的重铺沥青工序则在深夜时段进行,以尽量减少对市民及交通影响。预计工期共15个工作夜。若受天气或路基问题等特殊情况影响,工期可能稍有延长。
路面重铺工程难免对市民及交通造成一定影响,但由于美副将大马路已多年未有大范围重铺,路面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损毁,道路起伏不平,曾多次进行小范围修补,但效果不理想,必须对有关路面重铺优化,以保障行车安全。期望市民理解工程的必要性,对造成之不便,敬请谅解。市政署将严格监督工程进度,争取尽快完成工程,同时提醒市民留意并配合临时交通安排,遵从警方现场指挥。市政署及交通事务局将密切留意施工情况,著力做好协调工作,尽量减少工程对交通和道路使用者的影响。

涉澳外交条约法律工作年度磋商在澳举行
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于12月5日与外交部条法司司长马新民在澳门特区举行涉澳外交条法工作年度磋商。双方回顾了自上次磋商会议以来涉澳外交条法工作的整体情况和最新进展,探讨和分析了当前工作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就下一步工作进行交流。
张永春表示,感谢外交部及外交部驻澳门特派员公署一直以来对特区涉外条法工作的支持,包括为特区对外开展各类合作搭建桥梁,为特区参与国际事务拓展空间,以及利用外交资源助力特区培养涉外人才等。澳门特区将在中央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筹划并落实好下一阶段涉外条法工作,包括推动与经济、人员往来国家商签司法协助协定,举办涉外国际法律会议等,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和宣介,服务澳门经济持续复苏和适度多元化发展。
马新民表示,外交部将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在涉外层面不断健全《澳门基本法》实施的制度和机制,全力支持澳门特区开展对外交往,协助特区更好发挥“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作用,以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明年可结合澳门回归25周年,通过国际国内平台总结和展示特区对外法律合作成果,宣传澳门“一国两制”成功实践。
双方就多个议题交换了意见,包括澳门回归25周年涉外法律活动筹备、司法互助、人权公约履约、国家豁免、多边国际公约的适澳问题、国际法律人才培养等。
出席会议的还包括外交部驻澳特派员公署孙向阳副特派员、外交部条法司一处处长杨帆、公署综合业务部副主任徐峰等。特区政府的与会代表包括行政法务司司长办公室主任林智龙、法务局局长梁颖姸等。

全新政府24小时自助服务中心今启用
特区政府持续推进电子政务发展,构建现代化服务型政府。今(5日)推出覆盖澳路氹的七个政府24小时自助服务中心,设有58台新款自助办证机、新推出的自助领证机、提供不同范畴的多功能自助服务机,为全澳居民带来自助申领身份证及旅行证件等的便捷体验。
身份证明局局长周伟迎、身份证明局研究开发及档案管理厅厅长曹伟健、市政署综合服务及质量监察厅厅长何菁华、财政局资讯系统厅厅长张子健,以及治安警察局居留及逗留事务厅代厅长黄超文等跨部门代表今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4小时自助服务中心。
政府24小时自助服务中心分别位于南湾中华广场、黑沙环政府综合服务大楼、士多鸟拜斯大马路(二龙喉公园附近)、筷子基社屋快达楼、离岛政府综合服务中心、氹仔湖畔大厦,以及石排湾社区综合大楼等七个地点。
为进一步优化自助办理证件服务,新款自助办证机的软硬件均作了升级,增加量度身高及采集指纹的功能,同时优化操作流程及程式介面,扩阔自助办证机的受众范围,提升操作简易度。同时,居民无论在服务柜台或自助办证机办证后,均可自行选择任一服务中心自助取证,不受时间限制,达致“证件通办、通取”的目标。
中心还设有不同部门的自助服务机供市民使用。治安警察局自助服务机供市民办理「雇员身份的逗留许可」续期及领取外地学生「逗留特别许可」申请结果等自助服务;财政局自助服务机提供有关职业税资料、银行帐户登记纪录及个人欠特区的债务状况等税务相关申请服务。
此外,中心亦设有多功能自助服务机,提供有关身份证明、社会福利、税务查询、市政服务、选民登记、交通出行及出入境共7个类别,涉及11个部门的38项自助服务。
所有政府24小时自助服务中心均设置导览机及播放教学片,详细说明各款自助服务机的服务资讯,以及设置应急查询电话供有需要的市民使用。此外,各中心有驻场工作人员指引市民自助办证及领证。
政府24小时自助服务中心详情,可参阅专题网页www.dsi.gov.mo/eservice/。

法务局举办“国家宪法日”法律推广系列活动
适逢今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法务局举办“国家宪法日”法律推广系列活动,透过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方式举办活动,加深市民对宪法的认识,弘扬宪法精神,传承“爱国爱澳”的核心价值。
线下方面,法务局在今日起于本澳中学和高等院校举办“国家宪法与我”校园讲座,当中邀请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澳门基本法委员会委员、澳门大学法学院宪法与基本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禹教授担任主讲。
为加大普法覆盖面,法务局已于花城公园及侧之空地、纪念孙中山市政公园休憩区和华士古达嘉马花园休憩区,以及澳门工会联合总会、澳门妇女联合总会、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澳门中华新青年协会和澳门中华学生联合总会的服务点举办“认识《宪法》与《澳门基本法》社区展览”,向市民介绍两法的重点内容,展期分别至12月8日(公园休憩区)和12月10日(社团服务点),欢迎市民参观。
线上方面,法务局由即日起至12月17日举办“国家宪法日”法律知识网上问答游戏,透过寓学习于娱乐的游戏方式,加深市民对宪法的认识,参加者只需进入法务局网页(https://app.dsaj.gov.mo/jogos)或法务局微信订阅号的游戏页面,正确回答10条宪法法律知识的问题,便可参加抽奖,参加次数不限。游戏设每日幸运儿及终极大抽奖两部分,各得奬者将透过电脑系统随机抽出。每日将抽出3名得奖者,将各得超市礼券100澳门元,所有完成游戏的参加者均可自动参加12月18日的终极大抽奖,被抽出的5名得奖者将各获得超市礼券1000澳门元,得奖名单将于游戏页面公布,并会以短讯作出通知,活动章程可浏览法务局网页。

第十二届内地与港澳法律研讨会在澳举行
由中国法学会、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澳门特区政府法务局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内地与港澳法律研讨会”于今日在澳举行,就“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出席研讨会开幕式的嘉宾包括澳门特区政府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黄柳权、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王其江、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司长林定国、澳门特区政府相关部门代表,以及内地及港澳特区的专家学者、社团、律所和法学院校代表等约300人。
张永春致辞时表示,是次研讨会对于强化“一带一路”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法治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法律界需要重点在“一带一路”争端预防和解决方面作出更多理论和实践探索,一方面要携手各方开展“一带一路”法律交流,预防和减少法律风险;另一方面要引导参与主体依法化解争端,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为公正高效便捷地解决争端提供制度保障。推进大湾区建设优势明显,但也存在不少挑战,粤港澳三方须在中央政府的协调下推动机制对接和规则衔接,不断破解其中的制约因素。未来澳门特区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为“一带一路”和大湾区建设作出更多贡献。
是次研讨会共分为三个议题,分别为“充分发挥香港普通法和澳门大陆法系的制度特色,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好法治保障”、“加强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法治建设,推动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及“用足用好港澳法律服务优势,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由澳门大学法学院院长唐晓晴、澳门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邱庭彪,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澳门基本法委员会委员李焕江分别担任主持人,来自内地、香港及澳门的十多位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发言。

扩大输内地食品原材料新安排今生效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与国家海关总署副署长吕伟红今(30日)签署新修订的《关于澳门输内地肉制品检验检疫和兽医卫生要求备忘录》,进一步扩大输内地食品的原材料来源范围,有助本澳企业以优质且多元性的产品拓展内地市场,推动产业适度多元发展。
新修订《关于澳门输内地肉制品检验检疫和兽医卫生要求备忘录》于签署即日生效,允许使用以国家海关总署批准的“准入国家(地区)、准入产品、注册企业”,且经检验检疫合格的产品为原料生产的肉制品输往内地,澳门输内地肉制品获允许使用内地以外来源地的合格肉类原材料。
今年五月,国家海关总署与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法务司签署备忘录后,由本澳食品生产企业制造的“鸡肉肠”率先于五月获国家海关总署批准及取得注册编号,首批货品于八月经港珠澳大桥口岸输往内地,成为“港澳台地区”首家准入的肉制品企业。
市政署将与国家海关总署保持紧密合作,持续因应本澳食品及原料市场供应特点,企业营运情况,优化及更新有关政策及措施,助力本澳食品企业优化产品的安全及质量,提升竞争力。

法务局组织亲子们参观地球物理暨气象局
法务局日前举办一场以气象资讯为主题的亲子普法活动,组织40名亲子普法义工团成员参观地球物理暨气象局,藉此让亲子们了解更多与气象相关的资讯和法律法规。
活动期间,气象局导赏员向亲子们讲解了恶劣天气警告的类型、暴雨警告信号悬挂时的注意事项等内容,亲子们亦透过参观气象监察中心,了解天气预报员的日常工作,以及对天气预报、提示和警告的发布工作。在互动环节,亲子们学习了翻斗式雨量计、温度和湿度记录仪等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亲身体验了模拟悬挂热带气旋信号的工作,探索气象科学的乐趣。
未来,法务局将持续开展多元化的普法工作,举办面向各年龄阶层的普法教育活动,特别由儿童启蒙开始做起,从小加强儿童的法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