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方便市民及游客使用公共厕所,市政署推出“EasyGo公厕导航”服务,于各区公厕指示牌上增设二维码,只需使用手机扫瞄二维码便可使用导航功能,指引使用者前往距离最近的公厕。市政署将逐步增加公厕指示牌数量,并优化公厕外观及设施,提供更优质的公厕环境。

市政署正逐步于全澳各区的公厕指示牌上,增设“EasyGo公厕导航”二维码。市民或游客只需用手机扫瞄相关二维码,便可进入“EasyGo公厠导航”页面,允许获取位置就可使用导航功能前往最近的公厕。同时,亦可获取该公厕的开放时间、具体地址、是否具有无障碍设施等资讯。使用者亦可以储存二维码图片,便可于有需要时使用该功能。市政署将于具条件的地点,逐步增加公厕指示牌及二维码数量,方便市民及游客获取公厕资讯。

近年,市政署持续推进“优化市政公厕计划”,重新设计和美化公厕环境,同时提升公厕规格,完善内部布局及各项设施配套,包括增加女厕厕格比例、优化自然通风和采光、进行室内绿化、引入消毒净味设备等。而水龙头、洗手液、卫生纸、冲水设备等,则引入自动感应式装置,令公厕更洁净卫生。在空间条件许可下,部分公厕更会加设无障碍厕所、亲子厕所、母乳喂哺室等,方便有需要的人士使用。市政署将持续优化公厕设施,强化公厕管理,为市民及旅客提供更优质的环境,共建健康美洁城市。

为推动本澳动物诊疗及商业业务发展、加强保护动物及维护公共卫生,特区政府制定第4/2023号法律《动物诊疗及商业业务法》,对兽医专业资格认可及动物诊疗、繁殖、售卖、寄养场所设立准入及监管制度,并将于2024年4月1日生效。市政署将于本年5月中旬举办两场讲解会,分别向公众及业界讲解法律内容,欢迎有兴趣人士报名参加。

讲解会讲解法律细则  并就补充性法规收集意见

讲解会设公众专场,以及动物诊疗及商业业务界别专场,将分别于5月15日及16日下午3时假沙梨头街市市政综合大楼九楼礼堂举办。会上将讲解《动物诊疗及商业业务法》的内容及过渡安排。此外,配合法律的实施,相关补充性行政法规将陆续出台,包括规范兽医专业委员会的运作、兽医注册及场所准照的申请及续期程序、场所设置的技术要件,以及法律相关的一切费用等。讲解会将收集持份者对相关补充性行政法规的建议。活动以粤语进行,现场设即时葡文翻译,欢迎有兴趣人士登入市政署“活动报名系统”报名参加,或致电市民服务热线2833 7676查询详情。

兽医注册及场所准照制度  助力专发展

《动物诊疗及商业业务法》订定兽医专业资格认可登记及注册制度。只有取得由兽医专业委员会发出的“专业资格认可证明书”,并向市政署申请办理注册的人士,或担任兽医范畴职务的公务人员,方可使用“兽医”专业职衔。已办理注册者须履行法定义务,有关注册的有效期为两年。

法律亦订定“动物诊疗活动场所”及“动物商业业务场所”两类行政准照及监察制度,并规范发出场所准照的要件、设施设备的要求、准照持有人的义务等。私人动物诊疗活动场所、以营利且非供人类食用为目的的繁殖、售卖、寄养动物的场所(鱼类及竞赛活动动物除外),均须持有场所准照并须每年续期。

持续宣导、听取意见  推动法律有效落实

为推动《动物诊疗及商业业务法》有效落实,市政署早前已向市政谘询委员会成员讲解法律内容;未来亦会向社区谘询委员会介绍,并持续向相关持份者宣导新法,进一步提升本澳动物卫生水平及整体兽医服务质素、推进行业健康发展。

松山是褐根病的高发区,受早年风灾影响造成大量树木受损,使得藤本植物更具条件疯长危害,令该区树木持续衰弱,林区无法自然更新;市政署去年起将松山周边的5.5公顷范围规划为生态修复专区,清理藤蔓和枯树、开挖树穴及进行土壤改善等工作,种植新苗木约3,100株,以提高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松山的自然生态环境。

松山近年表面看似一片绿油油,主要受藤本植物疯长为害,大面积覆盖山林,令树木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持续衰弱,甚至死亡,且林下苗木也因无法获得足够阳光正常成长,令林区无法自然更新。故市政署于二零二二年九月起的第四期山林修复计划中,有序推进松山生态重建。

长期以来,松山是褐根病的高发区,且属山坡地易出现水土流失。而去年九月开展的山林修复计划,依松山现状及地理特徵把周边5.5公顷规划为生态修复专区。除保留原有健康的树木,清理藤本植物(如薇甘菊、葛藤等外来入侵植物)和枯树、开挖树穴及进行土壤改善等一般性工序外,为防坡地出现水土流失,更首次采用特殊工法,采取反坡向的整地作业并加设拦根板。而在褐根病病区的种植穴中,将可能受病菌感染的植株幼根和其周边土壤全部清除,回填健康的种植土,共客土约480立方米,以减少新植树苗的根系与病菌的接触机会,降低染病率。

根据澳门的气候和环境特点,结合山林立地条件以及珠三角地区近年来的生态修复经验,是次松山山林修复计划主要选用秋枫(Bischofia javanica)、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幌伞枫(Heteropanax fragrans)、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杨梅(Myrica rubra)、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黧蒴锥(Castanopsis fissa)等23个树种,为野生动物创造栖息条件及食物来源,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打造草本─灌木─乔木层次分明的健康森林。

今年首季,市政署已修复地厘古工程师马路(俗称33弯)下方约5.5公顷的陡坡,完成种植新苗木约3,100株,期望种植之树苗能尽快适应山林,逐步恢复松山的自然生态环境。

澳门近年分别经历天鸽、山竹、海高斯等超强台风吹袭,山林受损严重,超过50多万株树木受到不同程度损害。为尽快恢复本澳山林生态环境,市政署由二零一八年起逐步开展各项修复计划,争取于二零二四年完成修复至少120公顷山林。截至今年四月,已完成40公顷的应急修复及完善提升整体生态面积50公顷。

“一户通”持续拓展文化康乐范畴服务,于4月28日推出“我的借书”,功能涵盖图书预约及续借、查询馆藏目录、线上支付罚款等,藉此吸引市民使用图书馆资源,推动全民阅读氛围。与此同时,“一户通”亦进一步完善个人帐户管理功能,市民可线上修改已登记的手机电话号码,以及更简便地找回忘记了的帐户名称和修改帐户密码。

“一户通"手机应用程式已增设“我的借书",市民可透过该项功能,查看公共图书馆的借阅记录、图书或影音资料预约情况、已借和逾期未还状态等帐号资料,亦设有查找图书与影音资料、网上预约及续借图书馆藏、线上支付逾期归还罚款等功能,让市民无须亲临图书馆,亦能办理相关服务。

另外,市民于一户通“我的卡包”绑定文化局公共图书馆读者证后,亦可于线下使用,方便在公共图书馆内之自助借还书机及柜枱借还图书与影音资料。

除此以外,文化局自本年1月1日起已透过“一户通”新增各项艺文活动报名服务,例如亲子阅读家长讲座、2023年“书香伴成长”亲子阅读推广活动、第三十三届澳门艺术节延伸活动、文化传播月、“文化讲堂”公众场等,相关申请步骤全程网上进行,市民可随时登入“一户通”,查看最新资讯、申请纪录等,并可进行网上缴费。

“我的借书”及新增的个人帐户管理功能,需更新“一户通”手机应用程式最新版本方可使用。公众如欲了解更多资讯,请浏览“一户通”专题网站(https://www.gov.mo/app/),查看宣传图文包及教学短片。

代理行政长官张永春于25日在政府总部会见外交部部长助理农融,就澳门特区涉外工作交换意见。

代理行政长官感谢外交部和驻澳门特区特派员公署长期以来对澳门特区涉外工作的指导及支持。他表示,特区政府依据《基本法》的规定,不断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同时积极配合国家的各项外交工作。目前共有144个国家和地区给予特区护照持有人免签证或落地签证待遇,希望外交部继续支持对外推广特区护照,重点推动澳门居民出游较多的国家给予特区护照入境便利措施。在外交部和特派员公署的支持下,澳门有多名青年公务员赴国际机构工作,有利于他们扩宽国际视野,提升工作能力,特区政府将配合做好后续工作。

农融部长助理表示,外交部会严格按照《基本法》办事,不断开创涉澳外交工作新局面,同时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澳门事务;将积极落实“外交惠澳”方针,全力支持澳门扩大对外交往,支持澳门特区参与更多国际会议及组织,同时持续与特区政府合办不同类型活动,不断提高澳门的国际影响力,助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外交部还会做好对外宣介工作,向世界展示“一国两制”在澳门成功实践。此外,会持续推进澳门青年公务员赴国际组织任职的工作,为特区长远发展培养国际化人才。

出席会面的还包括外交部驻澳特派员公署特派员刘显法、外交部港澳台司副司长林动、行政法务司司长办公室主任林智龙、法务局代局长梁颖妍等。

行政会完成讨论《印务局的组织及运作》行政法规草案。

为配合特区政府的行政改革、电子政务发展及《澳门特别行政区公报》无纸化工作,特区政府制定新的印务局组织法以取代原有已生效二十五年的法令,重组印务局的职能及架构。

新的印务局组织法明确订明该局的监督实体为行政法务司司长。部门职责方面,新的组织法除了规定印务局负责以电子方式出版《澳门特别行政区公报》及印刷政府印刷品的工作外,尚规定印务局负责构建及管理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网上法律查询系统。最后,因应职责的改变及工作流程的现代化,特区政府重整及精简了印务局的架构,由现时的三处一组九科调整为一厅三处,新设的“统筹及规划厅"将负责推动智慧印务及技术更新的工作。

法规自公布翌月之首日起生效。

气象局早前预测今年风季将于六月中旬或之前开始,预料全年约有五至八个台风袭澳。为应对台风及风暴潮可能引发的环境卫生问题,市政署一如以往于每年风季前作好应急预案,妥善安排台风前后的垃圾清运工作,尽量减低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八号风球来临前,市政署会协调澳门清洁专营有限公司检查和加固垃圾收集设施,并提前收集垃圾。台风过后,市政署人员会即时巡查各区环境卫生情况,而澳门清洁专营有限公司则会增派人手和车队,加快清运垃圾。若灾情严重,市政署会在全澳六十个地点设置临时垃圾收集站,方便市民弃置垃圾。此外,若前线工作已超出负荷时,市政署会按照“市政署防灾减灾应变计划”,调配内部人员组成救灾支援梯队,协助低洼地区的清理善后工作。

另外,市政署每年均联同澳门清洁专营有限公司及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垃圾清运应急计划”演练,并举办“灾后有关环境卫生清洁工作讲解会”,加强跨部门协作动员及应急能力。为提高居民及商户妥善处理垃圾的意识,市政署亦持续加强宣传工作,包括于电视、电台、互联网和宣传屏幕播放有关短片、声带,在各区张贴海报,在巴士车身设置广告等,并派员到低洼地区进行宣导,向居民和商户派发宣传品。同时,与低洼地区的坊会建立沟通交流机制,于风季前举行会议,及早应对处理环境卫生问题。

市政署呼吁市民留意并配合台风期间的垃圾清运安排,先把非生活垃圾暂存在家中,待台风过后,优先弃置容易腐烂的生活垃圾。不应把垃圾弃置于公共街道或垃圾收集设施旁,应放入封闭式垃圾房或压缩式垃圾桶等收集设施内,做到“垃圾不落地”,避免进一步加大垃圾清运压力。临时垃圾收集点位置及更多相关资讯,可浏览市政署环境资讯网(www.iam.gov.mo/macaohygiene)。

春暖花开,天气宜人,是郊游的好时节,同时万物复苏,春天至初冬亦是蛇类活动最频繁的季节。市政署提醒市民在行山郊游时一旦遇见蛇,应保持镇定,避免驱赶或接触,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存。

一般蛇类遇到威胁时,会先做出虚张声势的防御姿态,但极少会主动攻击,因此,市民于野外遇见蛇的时候,应保持镇定,避免突然移动或作出驱赶行为,更不要将蛇打死或打伤,应安静离开。另外,蛇喜欢在树枝、灌木密集处、红树林区、石头罅隙、洞内、黑阴潮湿的地方如引水道和水渠边等地点出没,因此市民应避免进入草丛,不应把手或脚伸入罅隙或洞内,如必须行经,可使用行山杖探索怀疑有蛇出没的地方。

为预防被蛇咬伤,市民应注意个人衣著,如穿着浅色长袖衣服、长裤或具有防护功能的户外装备,以及避免穿着凉鞋等。如不幸被蛇咬伤,应保持冷静,并与蛇保持一定距离以防再次被咬,记录被咬时间以及蛇的特徵,避免剧烈活动并放慢动作以减低心跳频率及血液流动,而同行人士尽快协助求救和致电999求助就医。市民可用清水和皂液简单清洗伤口,但切勿用口从伤处吸吮毒液、挤压伤处或在伤处喷洒酒精,更不要捕捉或打死施袭的蛇。

基于蛇本怕人类,咬人属自卫反应,市政署呼吁市民应尊重自然和保育,给予野生动物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