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区政府多方听取各界意见 推出“商社通”电子服务平台
打造便民便商、专业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是特区政府的重要施政目标,特区政府持续推进电子政务工作,并完成构建一个专为商企和社团使用的电子公共服务平台—“商社通”。
为了能真正有效帮助用户透过电子方式处理各项与营运和管理相关的事务,让服务平台能够合乎用户需求,特区政府于2023年11月及12月合共举办了多场讲解会和意见交流会,出席的商企及社团众多,包括澳门中华总商会、澳门工会联合总会、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澳门妇女联合总会、澳门归侨总会、澳门经济民生联盟、民众建澳联盟、澳门青年联合会及澳门中华新青年协会等。
多个商企和社团都对特区政府推出“商社通”表示支持,与会期间多个来自不同行业的代表及社团人士均踊跃发言,除希望能更多了解“商社通”的服务应用及功能外,还期望“商社通”能够协助解决办理政府手续时出现的“程序繁复"、“周围跑部门”、“审批不透明"等服务难题,此外,也十分关注后续增加的新服务和新功能开发等情况。
特区政府在充分听取有关意见和进行多项测试后,“商社通”于2024年1月9日正式推出,以网站及手机并用的模式,为商企和社团提供各项涉及企业和社团设立、营运和发展所需的电子化公共服务。
特区政府走访社会各界,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对“商社通”作进一步的优化,以完善用户体验,期望向商企及社团提供更便捷、安全和稳定的电子公共服务平台。日后亦将会继续聆听各界意见,持续深化各电子政务项目,致力为居民和商企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电子服务。

雀仔园街市重整竣工一月九日复业
雀仔园街市及外围小贩区分别于2023年3月及8月起休业进行整治工程,并于去年底已按计划如期竣工。为安排街市承租人有序回迁及复市营业,市政署亦已于年底为相关经营者举办座谈会,协调重新营业安排,并详细介绍优化后摊位的配备及用电安全等一系列注意事项。近日,街市原13档摊位承租人已陆续迁回,并将于1月9日恢复对外营业。
乾湿分离布局助建舒适整洁街市形象
雀仔园街市建于1939年,历经多年使用街市内排污渠网、散热通风、采光照明等设施老旧,市政署虽多次维修,但无法解决老化状况,有必要对街市进行全面整治,优化设备设施,改善街市营商环境。
整治方案保留了雀仔园街市的建筑外观,加装空调和通风系统、改善照明系统、调整公厕位置与男女厕格比例、更新街市排污设备、增设无障碍设施。调整了街市摊档布局,现时共设有18个摊档,当中有13个摊档安置原有摊位承租人,包括7个肉档,4个鱼档,1个冻肉档和1个菜档。馀下5个摊档,已于2023年10月进行公开竞投。此外,因应摊贩工作流程及消费者习惯,重新布置街市不同分区,特别在售卖区与工作区各设独立出入口,分隔消费者购物动线和搬运货物,达至乾湿分离,配合空调和通风系统及街市日常管理,改善传统街市湿滑的环境,建立舒适整洁的街市形象,让居民有良好的购物体验。
摊贩已陆续迁回营业
另外,市政署亦藉整体优化工程,为街市外围小贩区更换了隔热面板、活动雨篷、背板和分隔铁网,同时优化供电设施,改善排水及翻新结构架等。现时,原本在上址经营的16档小贩亦已陆续迁回营业。

市政署办说明会向业界讲解“生鲜鸡”零售注意事项
本澳即将引入“生鲜鸡”,为确保市售“生鲜鸡”的食用安全及产品质量,市政署于一月三十一日举办说明会,向业界介绍“生鲜鸡”的技术要求、粤澳两地快速通关检疫、零售“生鲜鸡”的食安及卫生注意事项等内容。市政署鼓励更多本澳食品商引入“生鲜鸡”经营,积极开拓并组织货源,为本澳市民提供更安全、丰富的肉品消费选择。
说明会于沙梨头活动中心举行,邀请本澳从事鲜活食品供应的商户、餐饮业者及行业协会代表等出席。会上,市政署提醒业界,“生鲜鸡”是即日屠宰即日销售的鲜活食品,鼓励业界做好评估,积极开拓并组织货源;在销售过程中,应保留“生鲜鸡”的原有包装,且须贮存及展示于摄氏0至4度的冷藏设备内,以便消费者识别及选购。
此外,市政署亦已制定《零售生鲜鸡的卫生指引》,列明“生鲜鸡”在运输、贮存、展示及售卖等各环节的食品卫生与注意事项,并将持续对零售鲜活食品场所进行不定期卫生巡查及抽样监察,以保障本澳鲜活食品安全。
特区政府一直关注供澳鲜活食品品质安全及货源稳定,在国家海关总署的大力支持下,首批“生鲜鸡”将在2月2日供澳。“生鲜鸡”在内地完成屠宰后会立即以冷链运输车运载,经快速通关送抵澳门出售,以回应本澳居民食鲜鸡的饮食习惯。市政署将持续与内地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关注多元鲜活食品输澳,同时鼓励本澳业界积极开拓货源,持续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稳定的鲜活食品。

约八成市民使用“一户通”办理2024年度在生证明
2024年度在生证明已于1月1日开始接受办理。截至今(2)日上午九点,已有约2.1万人完成办理。当中约八成人士透过“一户通”手机应用程式完成办理,另外约两成人士透过自助服务机完成办理。
市民可透过“一户通”手机应用程式,一次办妥社会保障基金、社会工作局及退休基金会的2024年度在生证明,免除亲临柜枱排队轮候。市民可浏览 “一户通”专题网站(https://www.gov.mo/app/),查看有关线上办理在生证明的宣传图文包及教学短片。
市民亦可使用自助服务机办理在生证明,身份证明局于2023年年底推出覆盖澳路氹的七个政府24小时自助服务中心,包括南湾中华广场、黑沙环政府综合服务大楼、士多鸟拜斯大马路〈二龙喉公园附近〉、筷子基社屋快达楼、离岛政府综合服务中心、氹仔湖畔大厦以及石排湾社区综合大楼。除此之外,全澳还有40个地点设有多功能自助服务机,市民可到身份证明局网页(https://www.dsi.gov.mo/eservice/zh/muti-kiosk-service.jsp)查阅自助服务机的详细设置地点和服务时间。

修改《行政长官选举法》法律明生效
第20/2023号法律《修改〈行政长官选举法〉》于12月27日公布,并于明日(2024年1月1日)生效,有关法律的生效标志著澳门特区从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上进一步落实“爱国者治澳"原则。
第20/2023号法律主要从三方面优化行政长官选举的管理及流程,包括:完善行政长官选举的被提名人及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委员选举参选人的资格要求规定;设置确保资格审查程序顺畅运作的机制;加强遏止违规行为及优化选举流程。
在完善行政长官选举的被提名人及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委员选举参选人的资格要求规定方面,上述法律新增拥护《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作为参选和出任选委会委员的资格条件,规定行政长官选举的被提名人及选委会委员选举的参选人不得为外国议会或政府的成员,并规定上述人士在参选时须就拥护和效忠事宜作真诚声明,须签署并提交声明书,拒绝签署声明书者不得参选。
此外,法律设置确保资格审查程序顺畅运作的机制,将资格审查的标准法定化,列举相关判断标准,订明由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就被提名人及参选人是否拥护和效忠事宜进行审查,并就不符合条件者向行政长官选举管理委员会发出具约束力的审查意见书;对于管委会根据上述审查意见书作出的决定,不得提起声明异议或司法上诉。
上述法律亦规定,如被提名人及参选人在报名当年或之前的五个历年内曾依法被判断为不拥护《基本法》或不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或澳门特别行政区,其报名将不被接纳。此外,将管委会改为常设机构,以便持续跟进选委会委员在任期内是否符合法定资格,并及时作出丧失委员资格的决定。
同时,法律加强遏止违规行为及优化选举流程,订明公然煽动不投票或投空白票、废票行为,将构成刑事犯罪;订明《行政长官选举法》适用于在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外作出的部分犯罪行为,包括使用胁迫及欺诈手段影响选举、公然煽动不投票或投空白票、废票,以及贿选等;将违规公布民意调查结果的处罚对象由现时仅限于社会传播、广告或民意测验机构或企业,扩展至任何个人及实体;订明法人及其他等同实体的刑事责任。
法律并规定娱乐场幸运博彩的承批公司及在娱乐场内执行职务的工作人员须在选举中遵守中立义务,以及取消投票时须使用投票权证明书的规定,并将行政公职局的部分职权交由管委会行使。
为加强市民对该法律的认识,法务局已开通专题网页(https://www.dsaj.gov.mo/Other/LeiElectionCE/),并透过“澳门法务局”或“DSAJRAEM”微信订阅号以及Facebook专页“普法园地”发布系列普法图文包、短视频及文章,欢迎居民关注。

市政署推广科普教育 公园及步行径增资讯牌
公园及步行径是居民假日放松的好去处,市政署持续推广爱护大自然及生态的科普资讯,近年有序地开展科普知识资讯牌优化工作,2023年于多条步行径和公园新增及优化科普知识资讯牌约100个,并于第四季举办逾10场山林修复宣教活动。
本年新增及优化的科普知识资讯牌约百个,涉及7条步行径及19个公园,地点包括黑沙水库家乐径、黑沙水库健康径、黑沙龙爪角海岸径、黑沙龙爪角家乐径、小潭山2000环山径、氹仔中央公园及花城公园等。资讯牌内容包含公园及步行径地图、动植物知识、山林修复资讯及行山小贴士等,让居民及旅客在使用设施时,更好地了解本澳绿化状况及提升使用体验。
此外,市政署于本年第四季共举办超过10场山林修复宣教活动,包括举办专场讲座,向社团及公众介绍山林修复工作及成果;举办山林修复导赏之旅,带领市民游览步行径,让市民亲身体验山林修复之成果及了解相关科普资讯;举办社区巡展,于本澳各区共8个公园及休憩区设置有关古树保育及山林修复的立体资讯装置,向市民进行宣传教育及推广。
市政署以“填空白、提品质”提升城市绿化水准,于2022年至2024年持续推进城市绿化增量提质工作,落实三年绿化优化计划,同时在绿化设施设置生态科普资讯牌,强化科普教育。明年计划新增及优化的科普知识资讯牌约100个,涉及多条步行径及多个公园,如路环步行径、盧廉若公园、大炮台公园、得胜花园等。

市政署与内地兽医专家互访促行业专业发展
《动物诊疗及商业业务法》将于2024年4月1日生效,市政署积极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就兽医专业资格认可、兽医培训、学历评估等参考外地经验,从而制定能与国际接轨的本澳兽医专业资格认可机制。日前,市政署赴广州拜访内地兽医学院专家组,并邀请专家团队访澳与兽医专业委员会成员交流,促进相互了解及探讨行业发展情况。
《动物诊疗及商业业务法》对本澳兽医专业资格认可及动物诊疗、繁殖、售卖、寄养场所设立准入及监管制度,并设过渡措施。为配合有关法律落实执行,市政署已进行相关调研评估,并依法于今年7月成立兽医专业委员会,委员会将依职权跟进系列工作,包括制定及核准外地兽医范畴学历及外地兽医执业资格的认可条件,评审和议决专业资格认可登记申请,发出兽医专业资格认可证明书,制定及核准《兽医专业工作守则》,提起纪律程序等,以推动本澳动物诊疗及商业业界发展,保护动物及维护社区公共卫生。
为更好推进兽医专业委员会工作,借鉴外地的实践经验,日前,市政署协调并组织本澳兽医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专家组进行互访交流,共同探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的兽医教育核心课程指南、兽医服务体系效能与教育之关系、不同地区兽医专业能力评估及执业资格认证制度、内地兽医专业学位教育改革创新及人才培养现状等,加深本澳业界对不同地区兽医专业发展趋势及学历评估的了解,有助制定本澳兽医专业资格认可条件且与国际接轨。
此外,本澳拜访团先后参观中国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教学动物医院、兽医诊断中心以及教学实验室;内地专家团队访澳期间参观了市政狗房设施,了解本澳的动物救治及收容工作,并到访本澳私人动物诊疗场所。各方深入交流兽医业界的营运模式,并为本澳兽医业界发展建言献策。
出席活动人士包括: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副院长孙永学、教授郭宵峰、教授熊惠军、副教授陈奡蕾、教学动物医院副院长陈义洲、学院党政办公室主任薛晓丽;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员会委员吴秀虹、动物检疫监管理处处长蔡淑仪;兽医专业委员会主席胡秀凤、委员邓柏林、黄惠芳、麦吴炳、梁淑敏、罗健成及秘书李海涛。

市政署办街市营商创新比赛作品展
为让年轻一代更好地认识并参与公共街市的发展,巿政署以“凝聚社区、活化创新”为主题,举办“2023全澳大专院校街市营商创新方案竞赛”,并于十二月十四日至三十一日展出比赛的获奖作品,与公众一起探讨公共街巿发展的多元性及可持续性。
“2023全澳大专院校街市营商创新方案竞赛”由市政署主办、澳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协办,透过工作坊、实地参观、作品徵集、路演等环节,让年轻一代走进街市,并发挥创意,为公共街市的多元及可持续发展出谋献策。活动共收到三十七份来自本地六所大专院校提交的参赛计划书,设冠军、亚军、季军、优异奬、最佳创意概念奬、最佳实用功能奬,以及最佳路演奬多个奬项。
颁奬仪式早前于巿政署大楼举行,由巿政署巿政管理委员会主席戴祖义、副主席柯岚、委员吴秀虹,以及澳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代表苏小恩教授任颁奬嘉宾。获奬名单如下:冠军为澳门科技大学“Re-munity”、亚军为澳门科技大学“明日TAIPA”(同时获得最佳创意概念奖及最佳实用功能奖)、季军为澳门科技大学“回味市井”,而优异奬分别由澳门理工大学“乐事队”、澳门科技大学“MUST3A级街市改造商”及“翻斗幼儿园”(同时获得最佳路演奖)获得。
上述获奬作品由即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于澳门大学横琴校区E4刘少荣楼大堂作公开展出,欢迎公众到场参观了解,共同探讨街巿发展的多元性及可持续性。

新澳门居民身份证明起发出 采自然换证居民毋需急申请
身份证明局明(15日)起以自然换证方式有序发出新一代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身份证,居民毋需急于换证,最早可于证件到期前6个月提出更换申请,而持有永久有效的居民身份证持证人则无需换证。办证手续及费用维持不变。
为方便居民办证,身份证明局提供柜台办理、自助办理等多种换领身份证渠道,明年第一季还将推出网上办理永久性居民身份证续期。而已投入使用的七个政府24小时自助服务中心配备新款自助办证机及自助领证机,方便合资格的居民全天候自助办证领证。此外,身份证明局于明年第二季透过学校和团体为幼童、长者等特定人群提供上门集体办证服务。
因应推出新居民身份证,身份证明局需要对相关系统进行升级,将于明日(15日)至2024年1月12日期间,暂停接受居民身份证的特别加快申请,居民如有紧急需要或查询,请致电2837-0777/2837-0888或电邮至info@dsi.gov.mo。有关办证详情,请查阅身份证明局网页(www.dsi.gov.mo)。

今日起可透过“一户通”预约办理回乡证
今 (12)日起,本澳居民可透过“一户通” 预约办理回乡证,在居民的同意下,透过数据互联,在预约时可免除填写大部分个人资料,免填写内容达七成,更方便快捷地完成预约办证服务。
为更方便居民预约办理回乡证,特区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局委托的证件受理机构澳门中国旅行社合作,在“一户通”推出回乡证预约办理服务。居民只需于“一户通”主题分类内选取“回乡证预约办理”服务,通过面容识别,同意转送有关个人资料作为办理回乡证之用,便可按指示进行及选取日期预约。由于“一户通”与相关部门已达成数据联通,居民在预约时可减省资料的输入程序,从而大幅节省市民的宝贵时间,更便捷和人性化地完成预约办证服务,做到贴心便捷。
特区政府将持续优化一户通的用户体验和陆续推出更多便民服务,令电子政务稳步向前推进。
如有查询,请致电身份证明局热线(2837-0777或2837-0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