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24号法律《汽车登记制度》于今 (1日)生效,机动车辆所有权登记实现全程电子化,居民可以透过“一户通”或“商社通”办理有关服务,达至简政便民的施政目标。

法务局联同交通事务局和行政公职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部门代表分别就“一户通”、“商社通”、我的车辆功能、《汽车登记制度》的修法重点、汽车所有权首次登记和移转登记的网上服务,以及摩托车所有权转移的网上服务等内容进行介绍。

法务局副局长卢瑞祥表示,有关法律的生效实现了机动车辆所有权登记全程电子化,由即日起,按原有程序于交通事务局申请EX试验车牌及完成新车注册后,可透过“商社通”办理汽车所有权的首次登记;市民亦可透过“一户通”办理汽车和摩托车所有权的移转登记、变更汽车登记的车主居所地址等服务,毋须再亲临政府部门办理,达到简政便民的目的。

此外,《汽车登记制度》亦免除了“变更汽车注册号码的登记”(俗称“套牌”)和“对已取消车辆注册连续五年且没有负担登记(例如:抵押或查封等)的汽车,注销其所有权的登记”的申请手续,改由商业及动产登记局依职权作出登记,进一步减少市民到政府部门办理手续的需要。

卢瑞祥亦表示,为配合上述法律的生效,商业及动产登记局将不再发出或补发汽车所有权登记凭证(俗称“车契”),而已发出的车契则维持有效,直至其所载的资料发生变更为止,市民可透过法务局的汽车登记讯息平台(https://online-service.rn.dsaj.gov.mo/vehicle/vehicle-platform/info),查阅汽车是否具有有效的车契,以加强汽车买卖的安全性。

此外,交通事务局处长吴乐乐补充,原车主与新车主于“一户通”完成办理摩托车所有权转移后,所有权已即时转移,新车主于网上可获取电子收据及代替登记摺之凭证,待收到领证通知后,便可前往已选地点领取新的登记摺。

为让市民了解更多《汽车登记制度》的内容,以及在线上办理汽车登记手续,法务局已开通“汽车登记专题网站”(https://online-service.rn.dsaj.gov.mo/vehicle/vehicle-info),并透过“澳门法务局”或“DSAJRAEM”微信订阅号以及Facebook专页“普法园地”发布图文包及演示视频;关于摩托车所有权转移的线上申请流程及注意事项,交通事务局亦已开通相关专题网页(https://www.dsat.gov.mo/dsat/events_detail.aspx?a_id=51F3D9AF6AEAC11623590C043B452BD8),欢迎市民关注。

春节临近,商务部对外贸易司李兴乾司长今(1日)组织内地保障春节供澳农副産品稳定和安全代表团到访市政署,与市政管理委员会戴祖义主席及柯岚副主席等座谈,并实地考察澳门新批发市场及沙梨头街市,了解内地农副産品供应情况,保障节日期间对澳门农副産品稳定供应和质量安全。工作组成员包括国家商务部、海关总署和广东省商务厅的代表。

李兴乾司长表示,中央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对澳门农副産品供应工作,关心澳门市民的生活。有关部门和各省市密切配合,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始终将有效保证澳门市场的安全稳定供应和市民的消费需求放在重要位置。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指导建立了一批高标准的生産加工基地,确保让澳门市民吃上安全放心食品。2023年以来,供澳农副産品企业充分保证了对澳门农副産品供应,内地累计供应澳门农副産品41.7万吨,同比增长14.4%,活猪、活牛、冰鲜鸡肉、蔬菜、水果、蛋品等农副産品均保持增长态势。

在澳期间,李兴乾司长一行考察澳门新批发市场、沙梨头街市,了解相关的管理及经营情况,并与市政管理委员会主席戴祖义及副主席柯岚等进行交流座谈,了解澳门市场生鲜物资的需求和保障情况,多项措施进一步保障澳门生鲜物资稳定供应。

春节临近,商务部已作出部署,提出强化货源组织、保障质量安全、完善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筑牢安全防綫、落实主体责任、密切部门合作、强化服务意识等多项保供措施,要求全力做好保供安排,保障节日期间对澳门农副産品稳定供应和质量安全。

市政署感谢商务部及海关总署的大力支持,一直以来爲澳门提供优质的生鲜物资,供澳食品一直获得严格把关,而且食品种类不断增加,货源充足,将与商务部及海关总署继续保持紧密沟通合作,共同保障澳门鲜活食品稳定供应。

农历新年将至,为确保供澳水产品的食用安全及供应稳定,市政署联同拱北海关日前对供澳食用水生动物注册养殖场、中转场开展联合巡查监管,就供澳水产企业的动物卫生防疫、设施设备管理、企业自检自控、从业人员管理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抽取笋壳鱼、草鱼等六个品种的水产品样本,针对氯霉素等六十六项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检测。

此次联合监管是市政署及拱北海关为落实双方于去年十一月签署的《关于建立供澳食用水生动物“检疫前推,合作监管”模式合作备忘录》而开展。目前,市政署与拱北海关共同认可的企业共有十九家。检查结果显示,企业普遍能够履行卫生和食用安全责任,确保供澳水产品的安全及质量。在联合监管下,企业出口到澳门的食用水生动物将被视为低风险,受查验比例大幅度降低,平均通关时间节省逾六成。根据有关《合作备忘录》,双方继续施行各项监管合作模式,令供澳食用水生动物的品种更多元化,满足本澳市民需要。

市政署及拱北海关提醒,春节将至,企业应结合澳门市场的需求,备好充足的货源,并做好生产及中转过程的食安及品质监控,继续为澳门居民提供安全及多元的水产品消费选择。

在国家海关总署的大力支持下,即日屠宰即日销售的“生鲜鸡”将在2月2日首发供澳。为让“生鲜鸡”出厂后于1.5小时内运抵本澳上市,粤澳双方协调快速通关及优先检验检疫流程。为方便消费者识别,供澳“生鲜鸡”须佩有标示屠宰日期的鼻环,外包装上亦须印有产品资讯、屠宰日期及时间等。市政署已制定《零售生鲜鸡的卫生指引》,和业界举行讲解会,介绍“生鲜鸡”的运输、贮存、展示及售卖等各环节食品卫生要求。

深化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助生鲜鸡应市

为保障供澳鲜活食品品质安全及货源稳定,一直以来,国家海关总署予以大力支持,持续深化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机制,而供澳禽肉产品须来源于受内地海关严格监管的禽鸟养殖场及屠宰加工企业,且每批须获发卫生检疫证明书,保障食用安全。为让“生鲜鸡”出厂后能够尽快运抵本澳市场,回应本澳居民食鲜鸡的饮食习惯,粤澳双方协调相关的快速通关及优先检验检疫流程,确保由出厂至到达澳门口岸并完成检疫通关时间控制在1.5小时内,以保障生鲜鸡的品质和卫生。

“生鲜鸡”即日屠宰即日销售

“生鲜鸡”是即日屠宰即日销售的鲜活食品,在内地完成屠宰后立即以冷链运输车运载,由出厂至上市销售全程冷链配送,以确保安全卫生。为方便本澳消费者识别,“生鲜鸡”上须打上印有屠宰日期的鼻环,外包装上亦须印有产品资讯、生产日期及时间等,且须贮存及展示于冷藏柜内。零售时必须保留生鲜鸡的原包装,并根据食用安全及卫生要求销售,以保障消费者的食用安全。市政署提醒消费者应光顾持有零售鲜活食品场所登记证明的商户或街市摊档,购买前先检查包装是否完整及留意生产日期及时间。

市政署已制定《零售生鲜鸡的卫生指引》,要求运输、贮存、展示及售卖生鲜鸡的食品卫生与注意事项,并和业界举行讲解会,呼吁业界做好预先评估,市政署持续对零售鲜活食品场所进行不定期卫生巡查及抽样监察,以保障本澳鲜活食品安全。

基于公共卫生考虑和禽流感防疫需要,本澳自2017年起有效实施“人禽分隔”措施,并以冰鲜禽取代活禽供应。市政署积极与内地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关注多元鲜活食品输澳,亦鼓励本澳业界积极开拓货源,持续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稳定的鲜活食品及食用农产品。

市政署公布2023年度公共街市摊位公开竞投程序之最后结果,当中包括雀仔园街市及沙梨头街市二楼美食广场合共十五个摊位,甄选排序名单已张贴于本澳各公共街市及刊载于市政署网页,并将在2月2日上午举行讲解会,获通知的竞投者请按时出席。

本次公开竞投之申请者可前往各公共街市或网页查阅有关名单,市政署将按最后结果核准名单的优先次序排名,通知获甄选的首名(倘有关业务类型有两个摊位,则为首名及第二名)竞投者选择拟承租的摊位和订立有关摊位的租赁合同。为使中标者能更清楚了解承租街市摊位的注意事项、订立摊位租赁合同手续,以及后续的进场开业安排等事宜,市政署将于2024年2月2日上午11时,于澳门雅廉访大马路幸运阁市政署卫生监督厅会议室举行讲解会,敬请获通知的竞投者按时出席。

最后,根据第48/2021号行政法规《公共街市摊位分配及租赁的补充规定》第七条第四款的规定,上述获核准名单的有效期在公布后三个月或在摊位分配完毕后终止。若有任何查询,可致电2848 3933与市政署联络。

市政署按计划推进红街市整治工程,持续与摊贩、行业组织保持密切沟通,有序启动一系列摊贩回迁准备工作,今(29日)完成摊位重新分配的抽签程序。

市政署早前邀请市贩互助会、红街市鲜鱼福利会及融合堂商会等行业代表举行工作会议,商讨红街市原有摊贩的回迁工作。在会上,市政署向摊贩及行业代表讲解街市的工程进度,就原有摊贩回迁的前期准备工作、摊位重新分配的抽签安排及方式等进行了讨论、沟通。

经听取摊贩及行业代表意见,摊位重新分配的抽签程序于今日进行。在市贩互助会会长柯清煌见证下,对部份因受空间重整影响的摊位进行抽签分配,其馀摊位则按就近原则或原位安排迁入。市政署持续与摊贩保持密切沟通,妥善协调及安排回迁的各项后续工作。

投入使用逾八十年的红街市于二零二二年五月开展整治工程。整治工程在优化设备设施,改善街市营商环境的同时,须兼顾对红街市的保育,全面整修老化的建筑,延续建筑物寿命,更好地服务社会。整治后红街市共有一百四十九个摊位,其中,鱼类摊位八十七个,鲜猪牛肉及冻肉摊位共二十六个。

行政公职局于本年1月25日完成选民登记册的展示,其间并没有收到任何利害关系人提起声明异议。公职局于明天(1月30日)上载法人选民清单至选民登记网页www.re.gov.mo/pclista2024/供查阅。该清单内列出各界别法人选民的名称、会址、联络方式及选民登记代表的姓名。

在已完成展示的法人选民登记册内,登记状况为有效的法人选民总数为777个,分别为工商、金融界107、劳工界68、专业界62、社会服务界136、文化界133、教育界22及体育界249。登记状况为注销的共55个。

按照《选民登记法》,已登记法人选民因未依法提交年度总结报告,会被中止登记效力,而法人选民因处于中止状态再次欠交报告、未能依法续期、又或修改章程未获保留确认效力等,会被注销登记。处于中止或注销状态的法人选民不得参与选举活动。

如法人选民需更改清单资料,可透过填写专用表格,向行政公职局提出。表格可于选民登记网页www.re.gov.mo下载。查询电话:89871704、88668866。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国别人权审议工作组于1月26日在日内瓦举行会议,一致通过中国(包括澳门特区)参加第四轮国别人权审议报告,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代表陈旭大使、澳门特区政府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等出席会议。

工作组报告记录了审议期间各方提出的意见及建议,陈旭大使在审议报告通过后表示,中国将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提升人权保障水平,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坚定不移地促进和保护人权,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此前,中国政府代表团于1月23日出席了审议会议,以开放坦诚的态度与各国代表进行建设性对话。120多个国家积极评价中国人权事业进展,充分肯定中国在促进和保护人权方面作出的不懈努力。

关于审议报告提出的涉及澳门的几项建议,特区政府对当中基于澳门的客观事实、有建设性的内容,将会认真研究并作出适当跟进,并在之后人权理事会核可报告时反馈意见。

澳门特区将根据《基本法》及适澳国际公约的规定,持续优化保障人权的相关措施,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特区繁荣稳定。

市政署计划于嘉乐庇总督大桥至融和门之间建造总面积约六万平方米的南岸海滨绿廊第二期,为市民提供优质大型的海滨休闲康乐空间。早前分别向市政署市政谘询委员会、三区社谘会、多个社团及相关专业界别介绍有关计划方案并听取意见,与会者普遍认同计划,认为功能分区丰富,为市民提供更多优质的休憩游乐空间。

市政署早前就南岸海滨绿廊第二期计划方案,已分别向市政谘询委员会、三区社谘会、街总、工联、妇联、民众建澳、经民联、新青协、青联、建筑师协会及工程师学会等举行座谈介绍,普遍欢迎及认同方案内容,认为能为市民提供更多元的休憩空间和游乐设施,亦美化了海岸线与城市景观,打造特色的康乐休闲与亲子活动的新地标。与会者亦重点关注功能布局、整个南岸休憩区计划的连通以及交通配套等,并提议把碳中和、绿色与节能等可持续发展元素纳入日后的建造方案之中,部分与会者亦期望,可考虑划出更多留白空间,如广大的草坪,供市民自由活动,舒展身心。另外,有与会者就未来的设施管理及安全、遮阳环卫设施安排、微地形融入绿化等方面提出建议。

市政署代表感谢各与会者的宝贵意见并就计划内容进行交流,当中表示澳门半岛南岸海滨绿廊计划分阶段进行设计,须配合整体城市规划,综合所有权限部门意见后,认为现时“南岸二期”范围为最有条件进行的区域。而待有关外港区-2一带的土地规划详细资料完善后,市政署将按职能配合开展工作;目前已开展“孙逸仙大马路行人道优化工程”的工作,其中包括对孙逸仙大马路行人道进行扩阔及重铺路面,以便市民通行。交通配套方面,计划中包括新增一条临时道路于休憩区的北侧,由现时观光塔街进出,连通到休憩区各主要和次要出入口,同时配备约八十个路边泊车位、适量的电单车位及大巴落客区,亦会密切与交通及工务部门协调,逐步完善交通配套,让市民更方便到达。

市政署将继续透过不同渠道,如各区社区座谈会等听取社会及市民意见,按实际情况及可行性深化计划,争取于2024年底开展工程,期望打造澳门半岛南岸的绿色走廊,为市民提供一个多功能的海滨康乐休闲场所,同时完善城市沿岸景观。

市政署早前为《饮食及饮料场所一站式发牌制度》革新举办两场业界交流会,向业界介绍于1月25日生效的发牌程序革新情况,包括申请流程全面电子化,审批与动工可同步进行,纳入消防验收程序等,有助提高发牌成效,创造更有利的营商环境。同时,即场解答业界疑问及聆听意见。

两场交流会共约一百名牌照申请人、代理人、相关业界及团体代表出席。与会者普遍支持革新发牌制度,期望加快发牌效率,为投资者于本澳开业打下强心针,真正做到“打破壁垒,便商利企”。市政署、行政公职局、土地工务局及消防局代表于会上介绍制度革新背景和理念、新制度下的牌照申请流程及要求,以及涉及工程和消防的注意事项等。同时,亦播放演示短片,讲解平台操作细节,协助业界提前掌握牌照申请的各项流程。

会上提到,自饮食及饮料场所一站式发牌程序推出以来,特区政府持续与持份者交流,总结实践经验,不断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是次制度革新回应了业界优化发牌流程的需求及意见,于“商社通”设专属电子平台,实现申请流程全面电子化,申请者可随时随地于线上提交申请、查询进度及接收通知。同时,创设工程预先准照制度,让审批、动工可同步进行,符合条件者最快在交齐资料后翌日便可开展装修工程。此外,亦纳入过往须另行申请的消防验收程序,申请者可自助预约检查及验收时间,明确验收标准,压缩审批时间。

业界代表于会上踊跃提问,查询有关新发牌制度的相关问题,部门代表一一作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