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署风雨季前加密疏导管护下水道 首季共清出逾260吨垃圾
本澳踏入风雨季,市政署持续于各区疏通、维护下水道,重点加强水浸易发区域的排查,已完成多个低洼地区的清淤工作。今年第一季已完成57,000米下水道清理,于公共渠道清出垃圾量逾260吨,清理雨水井6,200次,完成约3,100米下水道CCTV的影像记录及分析。市政署亦持续加强巡查地盘及食肆,对违规情况作出检控,并呼吁社会合力保护渠网,保障渠道的正常运作。
持续跟进积水易发地点 建泵站渠网起防涝作用
市政根据实际状况及工作数据,总结出全澳19个积水易发地点情况;包括11个点已得到解决或缓解 、4个跟进中及4个待处理的地点。澳门地势沿海低洼,传统重力流排放口易受海潮影响;经实践证明,解决低洼区排涝的重要手段为建设泵站及优化下水道,将城市内涝及时排出海。近年完成了鸭涌河泵站、内港北泵站及箱涵渠、罗白沙街至连胜马路加建排洪雨水管道、西湾湖景大马路下水道及道路整治、雅廉访大马路雨水管道下游段扩容等工程,已有效舒缓多个地点在暴雨下的积水情况,待进行中的筷子基雨水泵站及箱涵渠工程和公建局的内港南泵房及箱涵渠完成,以及规划部门其他整治计划的落实,将逐渐形成「沿岸排涝屏障」。
加密巡查食肆及地盘 打击违规排污
在日常巡查及渠网清理中,经常发现有油脂凝固物及水泥砂浆等阻碍下水道运作,主要涉及食肆没安装合适隔油井或没定期清理,而令油脂凝固物阻塞下水道;以及地盘违规排污,将未经处理的污水或建筑废料排至公共渠网。本年第一季市政署联同相关部门巡查饮食场所隔油井共247间/次,期间发现31宗因隔油井不能发挥应有运作效能而发出实况笔录。巡查各区地盘197次,发现8宗违规排放并已发出实况笔录,主要涉及将含沙及泥浆之污水在没经过有效过滤的情况下,排放至公共街渠等。
恒常重点清淤 设暴雨应急机制
每年风雨季,市政署除预先于低洼地区排查和加密清理疏通各区下水道、市政泵站、雨水集水井、明渠等设施;当有台风或暴雨即将影响本澳,会优先巡查及疏通低洼易水浸地区。若气象局发出黄色暴雨或以上信号时,市政署会启动暴雨紧急应变小组机制,按实时海潮高低,利用远程端开动泵抽排雨水,派员巡查雨水泵房运作,按情况调控水泵加快排洪。当8号台风或暴雨讯号期间,市政署会于各主要雨水排涝泵站派员全程驻守,协助各区巡查及紧急疏通工作。
引入科技监测 提升清疏渠道成效
下水道渠网维护管理工作日益增加,市政署会加强外判服务及信息化系统(App)管理工作,以加快及加密清淤工作,持续完善渠道的巡查、清淤、追踪及记录的工作,加强抽查及监管机制。此外,持续透过引入市场先进技术,如清渠机械人清理箱涵渠,利用渠道视像监控(CCTV),主动监测渠道情况,加强每年恒常排查及清淤维修工作的效率。
市政署呼吁市民或商号切勿将垃圾、油脂等物料倾倒至公共街渠;业界须加强清洁隔油井及地盘废水过滤设备,切勿把水泥浆等建筑废料或油污排入公共下水道,合力保护渠网,避免影响雨水井和渠道的正常排放。
市政署风季树木巡查管护及风后绿化设施管理工作
进入风雨季,为保障公众安全及保护澳门绿化环境,巿政署树木养护人员持续检查各区树木,针对健康状况不佳及结构有缺陷的树木进行复检,并安排树木修剪及养护工作,现时已完成修剪超过1,600株行道树。台风期间亦会因应紧急情况派员处理塌树,协助清障,并于风后对绿化休憩设施进行巡查评估,以确保公众安全。
为应对风雨季来临,树木养护人员有序对枝条过密的树木进行疏剪,除去病枝、枯枝和结构撕裂的树枝等工作,以减轻树冠重量及受风面积,降低树木在暴风雨时倒塌的风险;同时,因应树木的结构状况,使用检测仪器辅助,以检查病危株空心及腐朽坏死程度,并结合人流、立地环境、树木健康状况、加固护理或施工安全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制订养护方案,处理受病虫害或生长不良树木;持续跟进病树的护理救治、调整及加固树木支撑架,以及优化树穴铺面及悬挂树牌。
树木修剪期间,居民切勿进入工作范围,以免发生意外。市政署亦呼吁,居民应为其物业内的树木进行定期检查及安排修剪,并留意树木生长状况,避免发生意外。
当八号或以上台风信号悬挂期间,为保障公众安全,市政署辖下绿化及休憩设施暂停开放。市政署会安排人员候营,在安全情况下处理紧急情况;直至八号台风除下后,会透过分区巡查机制,迅速巡视公共地方,掌握树木受损程度,并优先处理全澳各条主干道的塌树或枝条节断事件,尽快开通道路,以减低对公众及车辆通行的影响。
为保障公众安全,八号或以上风球时,市政署管辖的绿化及休憩设施暂停开放使用,待改挂三号风球,市政署会对相关绿化及休憩设施进行巡查及评估,因应受损情况作出应急处理,期间场所仍未能对外开放,请公众遵循现场告示切勿闯入围封区域,保障自身安全。经分析及评估后,因应公园、休憩区、步行径和遛狗区等设施的损毁程度,分维持正常开放、局部开放及暂停开放三个等级,有关开放清单会于市政署网页www.iam.gov.mo及澳门自然网http://nature.iam.gov.mo公布,让公众查阅。
市政署制订台风前后垃圾清运应急预案 持续与地区团体合作推动防灾减灾工作
本澳即将进入风季,为应对台风或风暴潮可能带来的各种环境卫生状况,市政署一如以往于每年风季前作好应急预案,妥善安排台风前后的垃圾清运工作,尽量减低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同时亦与低洼地区团体联动,建立紧密沟通协调机制,合力推动防灾减灾工作。
为了在台风或风暴潮过后能迅速回复市面环境卫生,市政署制定“防灾减灾应变计划”。于八号风球悬挂前,协调澳门清洁专营有限公司,提前收集市面上的垃圾;台风过后,随即展开相关善后工作,包括检查垃圾收集设施的运作情况及评估市面受影响程度等。如情况严重,市政署将启动多项应变措施,包括于低洼地区设置临时垃圾收集点及大型环保斗,以及组织救灾支援队伍前往受影响地区协助垃圾清运工作等。
另外,市政署每年均联同澳门清洁专营有限公司及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垃圾清运应急计划”演练,并举办“灾后有关环境卫生清洁工作讲解会”,加强跨部门协作动员及应急能力。早前亦分别拜访本澳位处低洼地区的坊会及团体,向代表讲解风季期间有关环境卫生问题的各项应对措施,同时提供救灾清洁物资,以便于台风、风暴潮过后或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及时组织清理工作。
市政署期望市民配合相关措施,妥善处理家居固体废料。在八号风球悬挂前,将垃圾暂留在家中,待风球除下后才弃置,并优先处理容易腐烂的生活垃圾,待垃圾清运高峰过后,才处理非生活垃圾。同时,应确保垃圾妥善包好并弃置于合适的垃圾收集设施内,减少垃圾清运的压力,提升清运的效率。
此外,为更好地应对台风可能对公共安全构成的潜在影响,市政署稽查人员除日常巡查外,台风前后亦加强巡查全澳各区的招牌广告,提醒广告准照持有人须确保广告物或广告载体稳固安全。如发现有破损脱落情况,有可能对公众安全构成即时威胁,会即场通报消防局处理,务求尽快解除危险状态,以保障公众安全。
为提高居民及商户正确处理垃圾,以及及时处理招牌广告,市政署多年来持续推广相关讯息,并于风季期间加强宣传,透过多种媒介播放相关宣传片及声带、在各区张贴海报,以及在公共交通工具投放广告等。如欲了解相关资讯,可浏览市政署环境资讯网https://www.iam.gov.mo/macaohygiene。
红街市今起复业 整体运作畅顺
经历两年整治,红街市今(30日)复业。近120个摊贩已完成回迁,首日重新对外营业,整体运作顺畅。
红街市复业仪式于今天上午十一时举行,由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员会主席戴祖义、副主席罗志坚、柯岚、市政谘询委员会主席司徒民义、副主席锺国荣,联同鲜鱼行总会会长苏中兴、澳门融合堂鲜肉行总商会会长谢树平、常务副会长莫兆基、市贩互助会会长柯清煌、理事长卢惠妮、红街市鲜鱼褔利会以及一众行业代表等主礼。
戴祖义致词时表示,红街市整治工程如期完工,有赖红街市一众摊贩配合。整治后的红街市在环境及设施上均全面优化,勉励摊贩继续用心经营,和市政署同心协力塑造新的街市形象,向广大市民提供舒适乾净的购物体验。
迁回红街市继续营业的近120个摊档中,包括海鲜、鲜猪牛肉、冰鲜货品、蔬菜豆腐及杂货等。市政署将持续关注红街市复业后的运作情况,与摊贩保持密切沟通,适时作协调跟进。
随著红街市重开复业,外围小贩亦已恢复“面向红街市”的经营方向且于原位置经营。市政署会持续进行街区的清洁卫生管理,务求为区内商户及居民提供更舒适整洁的购物环境。
红街市于2022年5月启动整治工程,在平衡保育与优化街市的前提下,重新配置了各摊档内的设施设备,增加电源位置、防水插苏、防水照明、同时亦增大了排水系统及鱼档售卖枱前设置强化玻璃挡水板,避免摊位水溅湿公共空间等,以提升街市的卫生整洁形象。
整治工程亦重建了部份结构柱及楼板,以增加大楼耐用性和承载力。同时,全面更换墙身及地面磁砖、翻新天花、重建排水渠网、优化各出入口及通道、改善摊档的空间布局及软硬件,并增设空调、无障碍升降机、卸货平台、优化照明系统,增加公厕空间及男女厕格比例等,让红街市以全新面貌以及优化的设备设施,为市民提供更舒适的购物环境。
珠琴澳三方法律事务紧密合作第二次联席会议昨举行
为深化珠琴澳三地的法律交流合作,澳门特区政府法务局与珠海市司法局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法律事务局昨(29日)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举行珠琴澳三方法律事务紧密合作第二次联席会议。
会上,三方就“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宪法与基本法教育实践基地”和珠琴澳普法数字平台的宣传推广工作进行讨论和交换意见。同时,三方亦期望透过加强三地法律服务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提高法律人员的专业素养,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法律事务合作。
三方将继续以联席会议为平台,加强珠琴澳三地法律事务的深度交流合作,共同稳步推进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法治建设。
出席会议的三方主要代表包括:法务局局长梁颖妍、司法局局长李小燕、法律事务局局长锺頴仪、法务局副局长邱显哲、司法局副局长邱东红,以及三地部门的主管等。
《动物诊疗及商业业务法》生效 社区普法加深业界认知
第4/2023号法律《动物诊疗及商业业务法》已于今年4月1日生效,在本澳从事兽医工作的人士,必须进行“兽医专业资格认可登记”及取得注册证,而动物诊疗、繁殖、售卖、寄养场所须持有场所准照方可营业。市政署持续加强社区普法,联同相关部门向业界讲解动物用药监管要求,并派员走访相关场所,推动业界依法落实法律。
多方宣导 促守法经营
为协助业界掌握法律内容并依法落实执行,市政署早前联同药物监督管理局举办两场讲解会,向本澳药物业商号及动物诊疗活动场所代表详细介绍动物用药物监管要求,并就相关政策、监管流程及注意事项作出说明。此外,市政署亦派员走访动物诊疗及商业业务场所,现场讲解场所的间隔、设施及设备要求,提醒业界可透过前期谘询服务,更好地了解准照申请须递交的资料、流程等相关事宜。
两年期临时准照 助过渡新法
《动物诊疗及商业业务法》设过渡制度,让业界有充足时间适应并配合新法执行。现时从事兽医工作的人士,须于2024年4月1日至6月29日期间,向兽医专业委员会申请“兽医专业资格认可登记”,成功办理登记后,可于2024年9月27日前向市政署申请注册执业。另外,对于符合法律过渡制度规定的现有动物诊疗及商业业务场所,可于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1月25日期间,向市政署申请爲期两年的临时准照。现阶段市政署已陆续收到首批办理“兽医专业资格认可登记”及场所准照程序前谘询服务的申请,市政署及兽医专业委员会将著手跟进,协助业界适应新法各项规定,分阶段有序完成过渡。
设网站提供守则及资讯
此外,配合法律实施,多份相关补充性文件已先后出台,包括《动物诊疗及商业业务法施行细则》、《兽医专业资格认可准则》、《兽医专业工作守则》、《核准兽医处方药物及只供动物诊疗活动场所使用的药物清单》、《订定动物诊疗活动场所及动物商业业务场所的间隔、设施及设备的要求》等。如欲了解相关行政手续详情及办理服务地点资讯,欢迎浏览兽医专业委员会网页(www.cpmv.gov.mo)或动物卫生监督网(www.iam.gov.mo/canil)。
身份证明局参展“第十二届澳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 及合办“平安澳游”—澳门居民出国游领事保护与协助全民篇宣介活动
“庆祝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25周年第十二届澳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下称“旅博会”), 于2024年4月26日至28日假澳门威尼斯人金光会展展馆举行。
在外交公署的指导下,身份证明局每年均参展“旅博会”,积极向居民推广领事保护,今年除了设置特色展位,更首次与外交公署及旅游局合办“平安澳游”—澳门居民出国游领事保护与协助全民篇宣介活动。外交公署副特派员孙向阳致辞时表示高度重视澳门同胞在海外旅行期间的各项安全,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积极践行“外交为民”理念。身份证明局局长周伟迎及旅游局局长文绮华均表示冀宣介活动让居民加深认识领事保护,提前了解海外求助资讯,提高外游安全意识。
讲座上,外交公署领事部主任林如海参赞及身份证明局旅行证件厅吴云岭厅长介绍了领事保护基本原则、常见旅行安全风险及注意事项,以及网上海外求助服务,藉此提高澳门居民到外地旅游的安全意识。宣介活动气氛热烈,不少参与者踊跃提问,与主讲者进行互动交流,活动吸引逾250人参与。
此外,特色展位设有“近年中国领事保护工作”图片展览及有奖问答游戏,吸引逾1600人次参与,成效显著。未来,身份证明局将继续与外交公署保持紧密合作,透过多种渠道向澳门居民宣传领事保护与协助。
行政会完成讨论《修改〈民事诉讼法典〉的勒迁之诉制度》法律草案
行政会完成讨论《修改〈民事诉讼法典〉的勒迁之诉制度》法律草案,有关法案将送交立法会审议。
“租霸”问题一直深受社会关注,现时有个别承租人为了回避缴付租金而刻意不合作,导致出租人难以收回拖欠租金,亦由于现行勒迁之诉的程序需时,导致出租人无法在合理时间内收回出租单位。
为此,有必要针对现行勒迁之诉进行检讨,经参考葡萄牙的勒迁制度并听取业界的意见后,特区政府制定《修改〈民事诉讼法典〉的勒迁之诉制度》法案。
为专门解决长期拖欠租金的情况,法案建议增加较简便的勒迁之诉程序,只要承租人迟交任一期租金达五个月,租金以银行转帐方式支付,以及出租人已将欠租情况向承租人作出书面通知,便可适用新程序进行勒迁。
法案建议简化传唤制度,明确规定司法人员在无须法官事先批示下,先以租赁合同内承租人的联络地址作出邮递传唤,如没有联络地址,则以租赁房地产的地址作出邮递传唤,如仍未能成功传唤被告,则立即进行公示传唤,而无须再向相关部门或实体取得承租人的其他联络地址。
考虑到新程序较为简单,尤其因事实及证据较为清晰,而且不受理反诉,不牵涉复杂的法律问题,故建议在第一审程序中无须强制委托律师。
为减省审判听证工作,法案建议于提交诉辩书状的阶段结束后,只要卷宗已具备充分资料,法官可立即审理案件实体问题,无须进行听证。如须进行审判听证,亦建议减少审判听证的时间,以及减少各方当事人可提供的证人数目,而且不得因证人不到场而押后或中止听证。
为加快执行勒迁程序,法案建议在经过法官于判决中指定的期间后,如被告仍未迁出租赁房地产,原告无须再声请勒迁命令状,即可要求执行勒迁。此外,就勒迁的判决向中级法院提起的平常上诉仅具移审效力。
最后,法案建议修改《民法典》有关不动产租赁的按金制度,规定在合同无明确约定的情况下,按金可作为履行支付租金的担保。
雀仔园街市五公开竞投摊位已开业 提供多元新颖的商品
雀仔园街市早前公开予居民竞投的五个摊档已正式营业,引入了更多元化的货品和新的经营者,提升经营积极性和服务品质,于雀仔园这旧社区及旧建筑活化的文化氛围下,为区内居民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及良好的购物体验。
新进驻的五个摊档售买产品多元,更引入环保元素,有摊贩以无包装“裸买”的方式,让消费者自备容器购买来自不同国家及地区的天然或有机粮油杂货,减少即弃塑胶包装,提倡环保绿色生活;亦有摊贩售买轻食及素食,如手撕鸡、沙律及饮品等餐点,提供更多元化选择,街市中庭亦设置了高身吧枱,方便消费者驻足享用小食;此外,亦有售卖急冻水产、冻肉产品及香料杂货等摊档。
超过八十年历史的雀仔园街市于去年底完成整治及设施优化后,今年一月已重新开放,整治工程除保留了雀仔园街市原有的建筑外观,更加装了空调和通风系统、改善照明系统、增设无障碍公厕及设施、调整男女厕格比例等;同时调整了街市布局,继原有十三个肉档、鱼档、冻肉档及菜档恢复营业后,馀下五个摊档经过试运后亦已正式营业。
市政署将持续优化各街市的设施及管理,改善摊贩的营商环境,建立舒适整洁的街市形象,让居民有更良好的购物体验。
普法同庆嘉年华塔石举行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颁布三十一周年和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澳门基本法推广协会、法务局、市政署和教育及青年发展局于今(6)日假塔石广场合办 “普法同庆嘉年华”,活动吸引逾5000名市民参加。
嘉年华开幕式于下午三时举行,由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黄柳权、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澳门基本法推广协会理事长崔世昌、副会长贺定一、法务局局长梁颖妍、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员会主席戴祖义和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局长龚志明主礼。
崔世昌于致辞时表示,澳门特区成立二十五年以来的实践证明,“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仅是解决澳门历史遗留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澳门回归祖国后保持长治久安的最佳制度安排。社会各界要继续坚定不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严格按照国家宪法和基本法办事,爱国爱澳,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深合区的发展工作,澳门特区才可持续发展,繁荣稳定,澳门居民才能安居乐业。
嘉年华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颁布三十一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以“普法同乐,与众共庆”为主题,活动丰富多元,包括普法摊位、嘉年华游戏、图片展览、舞台节目及亲子工作坊等,寓普法于游乐,以轻松手法推广《宪法》和《澳门基本法》。合办单位于本年4月至12月将持续举办其他系列活动,如欲了解更多详情,可浏览法务局宪法与基本法专题网站(https://www.basiclaw.gov.mo/Activities/activity31_tc.asp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