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门特区参加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四次审议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1月23日于日内瓦举行会议,审议由中国提交的第四次人权报告,当中包括澳门特区的部分。中国政府代表团由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代表陈旭担任团长,澳门特区政府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等担任副团长。
在审议会议开场发言环节,张永春介绍了澳门特区自2018年第三次审议以来在人权领域的一些工作进展。他表示,澳门特区持续推进人权保障工作,主要立法或措施包括:修改《司法组织纲要法》,提升司法效率,保障居民诉诸法律的权利;改组保安部队及保安部门纪律监察委员会,使其成爲外部独立监察机构,并扩大监督权力;颁布《雇员的最低工资》法律,保障本地和外地雇员的基本收入;实施双层社会保障制度,在基本社会保障基础上,引入非强制性中央公积金制度。此外,为提升人权保护意识,澳门特区向政府人员、司法官、教师等提供人权培训,并与非政府组织合作开展人权普法活动。
张永春强调,未来澳门特区将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加快推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确保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与此同时,澳门特区将继续完善人权相关的法律制度,更好落实国际人权公约,不断提升人权保障水平。
在互动对话环节,张永春回答了相关国家提出的问题。关于保护妇女、儿童、残疾人士及少数族群的权益问题,他表示,澳门持续完善本地法律,以进一步加强对上述群体的保障,包括:修订《劳动关系法》,调升产假日数;修订《特殊教育制度》,向有需要的学童提供更适切的支援;推出《残疾雇员工作收入补贴计划》,促进残疾人士就业;制订《预防及控制未成年人饮用酒精饮料制度》,保护儿童身心健康。
就如何跟进落实人权条约机构的意见或建议的问题,张永春表示,澳门特区高度重视有关的意见或建议,对当中切实可行且有利于澳门特区发展、有利于澳门居民福祉的内容作出跟进,例如,制定《打击贩卖人口犯罪》法律、颁布《预防及打击家庭暴力法》、订立“性骚扰罪”等。
关于保护移民工人权利的问题,澳门特区法律保障外地雇员不受歧视,《聘用外地雇员法》确立了不歧视原则,赋予外地雇员不低于本地雇员的权利、义务及工作条件的待遇。
审议工作组将于1月26日通过工作组报告,并适时将报告提交人权理事会全体会议核可。

澳门特区政府法务局、珠海市司法局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法律事务局签署法律事务合作备忘录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法务局梁颖姸局长、珠海市司法局李小燕局长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法务局锺頴仪局长今日(18)在横琴共同签署《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法务局 珠海市司法局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法律事务局法律事务紧密合作备忘录》。这是三方法律部门首份签订的合作备忘录,当中订立了三方在立法交流、法律援助、法治宣传、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并建立联席会议机制,进一步推动区域法律事务融合发展,促进跨境法治环境融合和涉外法律服务衔接,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
签署仪式后,三方随即举行了首次联席会议,就建立立法沟通机制、做好三方法治宣传和法律推广工作、设立业务交流和共学培训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换意见,并同时商定明年由澳门特区政府法务局主办第二次联席会议。
法务局梁颖姸局长表示,透过签署《备忘录》和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将充分利用澳门特区和珠海经济特区立法权的优势,稳步推进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促进三方法律事务的深度合作,助力深合区的法治保障,共同推动澳琴一体化、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出席上述签署仪式及联席会议的三地主要代表还包括:珠海市司法局邱东红副局长以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法律事务局和澳门特区政府法务局的相关主管。

南岸海滨绿廊第二期计划建亲子休闲康体空间
为回应社会对善用海滨空间的诉求,市政署计划于嘉乐庇总督大桥至融和门之间建造总面积约六万平方米的南岸海滨绿廊第二期。项目设计以亲子游乐、休闲康体、亲水景观为功能空间的三大主轴,向市民提供优质大型的海滨休闲康乐空间。项目争取于2024年年底动工,预计工期两年。
南岸海滨绿廊第二期整体设计概念遵从《澳门特别行政区城市总体规划(2020-2040)》在景观方面的指引性原则,布局划分不同功能分区,以无障碍海滨休闲步道及单车径贯穿全区主要动线,海滨休闲步道阔至少五米,单车径长约一千三百米,来回线各宽四米,一圈总长约二千六百米。为最大化使用休憩区用地,单车径部分以架高设计,同时可提供更多遮阳空间。
亲子游乐
整个片区将透过山丘起伏的微地形设计,在增加绿化及遮荫同时,融入儿童游玩空间,引入适合不同年龄层的新颖游乐设施,例如坡度攀爬区、镬形滑梯、空中天桥等为游乐区丰富层次及空间趣味性。于区内较宽阔的区域设置亲子脚踏车场,有条件提供较长的路线,全长二百五十米;车道设计将参考澳门东望洋跑道,家长小童可一同游玩人力脚踏车。亦设有幼儿训练区及幼儿挑战区的平衡车场,供较幼龄儿童使用。
休闲康体
休闲康体功能包括球场区、健身区、综合滑板场及多功能广场。多功能广场位于整个区域的主入口位置,设有亲水表演舞台、旱喷泉广场及景观栈道,广场空间可举办活动及支援美食节举行,于农历新年的特定日子亦可划为爆竹烟花燃放区用途。广场旁之综合滑板场配合功能需求,利用了山丘起伏的设计,同时单车租借室及公厕等设施等亦可隐藏在地形下;另外,亦设有五人足球场、篮球场及练习场的球场区;康体区则有大众健身区、平衡障碍区、长者及伤健共融区等,供不同需要的人士舒展身心。
亲水景观
利用休憩区沿海特点,设置不同的观水空间,包括中央广场及眺望台,上层平台可连接单车桥;下层为多用途空间/商业空间及户外亲水平台。区域东端设置餐饮空间及眺望平台,此外于合适沿岸位置设钓鱼区。让市民与海岸更接近,增加市民休闲的亲水空间并饱览澳门优美的海岸景色。
配套设施
区内将设有轻食餐饮空间、小卖亭及自动贩卖机、户外用餐桌椅以及公厕等配套设施,分布于区内合适地点。为让市民更方便到达,计划中会新增一条临时道路于休憩区的北侧,由现时观光塔街进出,连通到休憩区各主要和次要出入口,同时配备约八十个路边泊车位、适量的电单车位及大巴落客区。
市政署期望澳门南岸海滨绿廊第二期,打造澳门半岛南岸的绿色走廊,为市民提供一个多功能的海滨康乐休闲场所,同时完善城市沿岸景观。

南岸海滨绿廊第二期计划建亲子休闲康体空间
为回应社会对善用海滨空间的诉求,市政署计划于嘉乐庇总督大桥至融和门之间建造总面积约六万平方米的南岸海滨绿廊第二期。项目设计以亲子游乐、休闲康体、亲水景观为功能空间的三大主轴,向市民提供优质大型的海滨休闲康乐空间。项目争取于2024年年底动工,预计工期两年。
南岸海滨绿廊第二期整体设计概念遵从《澳门特别行政区城市总体规划(2020-2040)》在景观方面的指引性原则,布局划分不同功能分区,以无障碍海滨休闲步道及单车径贯穿全区主要动线,海滨休闲步道阔至少五米,单车径长约一千三百米,来回线各宽四米,一圈总长约二千六百米。为最大化使用休憩区用地,单车径部分以架高设计,同时可提供更多遮阳空间。
亲子游乐
整个片区将透过山丘起伏的微地形设计,在增加绿化及遮荫同时,融入儿童游玩空间,引入适合不同年龄层的新颖游乐设施,例如坡度攀爬区、镬形滑梯、空中天桥等为游乐区丰富层次及空间趣味性。于区内较宽阔的区域设置亲子脚踏车场,有条件提供较长的路线,全长二百五十米;车道设计将参考澳门东望洋跑道,家长小童可一同游玩人力脚踏车。亦设有幼儿训练区及幼儿挑战区的平衡车场,供较幼龄儿童使用。
休闲康体
休闲康体功能包括球场区、健身区、综合滑板场及多功能广场。多功能广场位于整个区域的主入口位置,设有亲水表演舞台、旱喷泉广场及景观栈道,广场空间可举办活动及支援美食节举行,于农历新年的特定日子亦可划为爆竹烟花燃放区用途。广场旁之综合滑板场配合功能需求,利用了山丘起伏的设计,同时单车租借室及公厕等设施等亦可隐藏在地形下;另外,亦设有五人足球场、篮球场及练习场的球场区;康体区则有大众健身区、平衡障碍区、长者及伤健共融区等,供不同需要的人士舒展身心。
亲水景观
利用休憩区沿海特点,设置不同的观水空间,包括中央广场及眺望台,上层平台可连接单车桥;下层为多用途空间/商业空间及户外亲水平台。区域东端设置餐饮空间及眺望平台,此外于合适沿岸位置设钓鱼区。让市民与海岸更接近,增加市民休闲的亲水空间并饱览澳门优美的海岸景色。
配套设施
区内将设有轻食餐饮空间、小卖亭及自动贩卖机、户外用餐桌椅以及公厕等配套设施,分布于区内合适地点。为让市民更方便到达,计划中会新增一条临时道路于休憩区的北侧,由现时观光塔街进出,连通到休憩区各主要和次要出入口,同时配备约八十个路边泊车位、适量的电单车位及大巴落客区。
市政署期望澳门南岸海滨绿廊第二期,打造澳门半岛南岸的绿色走廊,为市民提供一个多功能的海滨康乐休闲场所,同时完善城市沿岸景观。

举办机动车辆所有权登记全程电子化讲解会
《汽车登记制度》法案日前获立法会细则性通过,并将于2024年2月1日起生效。为让与机动车辆相关的业界认识修法内容,法务局联同交通事务局和行政公职局于2024年1月15日举办讲解会,本澳汽车及摩托车的相关商会、协会和保险业界共58名代表出席。
会上,局方代表分别就“一户通”、“商社通”、我的车辆功能、《汽车登记制度》的修法重点、汽车所有权首次登记和移转登记的网上服务,以及摩托车所有权转移的网上服务等内容进行介绍。
同时,局方代表亦演示了透过“商社通”和“一户通”分别办理汽车所有权的首次登记和移转登记,以及透过“一户通”办理摩托车所有权转移的操作流程,有关服务全程均以线上方式完成所有权的转移申请,毋须亲临办理,而摩托车所有权经转移后,新车主收到领证通知便可前往已选地点领取新的登记摺。
出席是次讲解会的部门代表包括法务局卢瑞祥副局长、商业及动产登记局黄泫滢登记官、行政公职局陈子健副局长、交通事务局吴乐乐处长和罗家明处长等。

法务局保安高校合办宪法与基本法专题系列活动
法务局与澳门保安部队高等学校于1月11日合办本年首场“高等院校《宪法》与《基本法》专题系列活动”,邀请了澳门大学宪法与基本法研究中心主任蒋朝阳教授担任主讲,共89名澳门海关保安学员参与。
适逢今年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蒋朝阳教授于讲座上为学员们介绍澳门的历史发展以及“一国两制”在澳门成功实践的情况,并讲解《宪法》和《基本法》,以及第20/2023号法律《修改〈行政长官选举法〉》的重点内容。讲座后接续举行“国是茶聊”小型讨论会,蒋教授与学员们以轻松、互动的方式,就讲座内容以及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交流。
为持续向本澳各界深入推广《宪法》与《基本法》,自2015年起,法务局分别与多所高等院校合办《宪法》与《基本法》专题系列活动,让学生可全面和准确地理解《宪法》和《基本法》,成效显著。未来,法务局将继续举办不同类型的普法活动,加深市民对《宪法》、《基本法》,以及其他澳门法律法规的认识。

行政会完成讨论《修改第4/1999号法律〈就职宣誓法〉》法律草案
行政会完成讨论《修改第4/1999号法律〈就职宣誓法〉》法律草案,有关法案将送交立法会审议。
为配合和落实第8/2023号法律《修改第2/2009号法律〈维护国家安全法〉》关于就任公共职务时须声明或宣誓拥护《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规定,切实履行澳门特区的宪制责任,并进一步落实“爱国者治澳”的原则,特区政府经分析和参考邻近地区的有关规定,并充分考虑本澳的实际情况后,制定本法案。
法案新增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委员作为宣誓主体,并增订相应誓词。同时,规定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委员以签署声明方式宣誓。
完善宣誓行为的要求及监誓制度,规定如宣誓人故意宣读与法定誓词不一致的内容或签署经篡改相关誓词的声明书,又或以任何不真诚、不庄重的方式宣誓,将视为拒绝宣誓;此外,亦建议由监誓人确保宣誓符合法定要求。

行政会完成讨论《零售鲜活食品场所的登记制度》行政法规草案
行政会完成讨论《零售鲜活食品场所的登记制度》行政法规草案。
目前,零售鲜活食品场所须持有由市政署依法发出的准照才可对外营业。经详细分析居民的消费模式和市场的经营现况后,在兼顾食品卫生及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特区政府制定本法规,以登记制度取代准照制度,贯彻“便民便商"的施政理念。
法规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凡向公众零售蔬菜、肉类或渔获的场所,无须再向市政署申领准照,只须在开业前向市政署办理登记并取得证明后便可经营。
二、为保障食品安全及环境卫生,经营者须确保场所符合各项营运条件,包括将登记证明张贴在场所显眼处及使用合规设备进行售卖,市政署对场所是否符合条件进行监察。
三、未经登记而经营零售鲜活食品场所或没有遵守法定营运条件者,均构成行政违法行为,可被科处罚款。
四、在过渡安排方面,于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持有市政署发出的有效准照的场所,视为已完成登记,无需重新登记。此外,法规生效前已向市政署申请开业准照的待决个案,将按新法规定办理登记。
法规自二零二四年二月一日起生效。

特区政府正式推出“商社通” 构建商事社团服务平台
为回应企业和社团的电子化服务诉求,特区政府于今天(1月9日)推出“商社通”服务平台,以“汇商聚社、一应通办”为理念,为企业和社团提供从设立、营运到发展所需的电子化公共服务。特区政府将不断推进和提升电子政务平台的功能和服务,透过优化行政流程,联通部门数据,满足企业和社团营运的多元要求。
特区政府正式推出“商社通”
特区政府1月9日于澳门科学馆举行“商社通”发布会,由行政公职局局长吴惠娴、身份证明局局长周伟迎、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员会主席戴祖义、社会保障基金副主席袁凯清、财政局资讯系统厅厅长张子健、土地工务局准照处处长区炳坚、消防局副消防总长吴家伟、澳门中华总商会理事长马志毅、澳门工会聯合总会理事长李从正、澳门街坊会聯合总会会长吴小麗、澳门妇女聯合总会会长劉金玲担任启动仪式的主礼嘉宾,其他出席发布会嘉宾还包括各政府部门及各界商社代表。
发布会上,行政公职局局长吴惠娴致辞时表示电子政务是本届特区政府的重点施政工作。新推出的“商社通"是推进“电子政务"发展中关键平台之一。“商社通"将复杂的商社服务,透过跨部门的数据互联互通,针对服务流程作出重大的改革和优化,克服不少困难和作出突破。她提到“商社通"的推出,是继“一户通”后,再次体现出跨部门协作的努力成果;同时,在平台开发的过程中,得到商界和社团的大力支持,与广大社团共商共建,听取各界意见不断完善平台功能,期望“商社通"能够真正做到便商利企。同时,她表示“一户通”和“商社通”的相互配合使用,将惠及不同群体,体现特区政府以电子政务作为公共行政改革的决心。未来会继续以用户为导向,继续聆听社会意见,持续扩展平台功能,为市民、商企和社团提供更多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
“商社通”重点功能介绍及演示
其后,吴局长介绍了“商社通”的设计理念及功能,她表示特区政府建立一个面向商企及社团的商社平台,是由于商社服务与自然人服务的对象、业务、手续及性质都不相同,因此特区政府研究设立专门的商社平台,以“便商利社"为定位,“流程再造、资料赋能、服务创新”为理念,梳理复杂的服务手续,简化跨部门手续,引入创新思维,将跨部门服务关联起来,结合线上线下渠道,依循一次办妥模式提供服务,让申请者便捷地取得政务服务。另外,她表示考虑到商企服务的实际应用场景,故商事平台将主打WEB端和APP端并用,现阶段商社通提供的服务共78项,涉及27个公共部门,并设有四大专区:“社团专区”、“准照续期服务”、“一站式”、“一件事”,方便企业和社团办理综合政务。
身份证明局局长周伟迎就“商社通”的社团专区业务功能作出介绍,他表示目前澳门有超过一万个注册社团,社团在澳门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便利社团运作,“商社通”特设“社团专区”,将多项与社团相关的服务集中整合,包括社团架构成员的管理和查阅、申请及领取各种证明书,以及部分社团资助申请、政府场地租借和活动报名等,各项服务均可全程网办。周局长并表示,日后将增加更多社团运作流程所需用到的服务,以及增加更多资助项目的电子申请。
另外,在发布会上由行政公职局电子政务厅厅长鲍志伟即场介绍及演示了“商社通”主要功能。即场亦设有体验区透过直播和让在场的与会者深入了解“商社通”的实际操作。
打造“联合审批平台” 实现“一站式”发牌
除了上述的功能外,特区政府还梳理及优化了饮食及饮料场所牌照的发牌程序,在“一站式”专区内打造全新的“联合申请及审批平台”,并将于1月底全面上线。该平台能够让涉及发牌程序的多个部门及公司以标准化、规范化模式进行同步处理及审批,增加程序透明度,提升行政效率。同时亦设有线上评估、三维模拟(VR)场景展厅及常见问题汇总等工具,帮助投资者预估成本及营运管理。使用“商社通”中的“一站式”服务,申请人可随时随地线上提交服务申请、查看个案的申请进度、接收通知等,毋须市民到不同部门办理服务。
促进政务服务电子化全面发展
“商社通”的推出是澳门特区电子政务建设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特区政府跨范畴跨部门的合作成果。特区政府将会以“商社通”为抓手,持续推动公共部门简化行政程序,实现更多跨部门合作,并逐步增加服务项目,促进政务服务电子化全面发展。特区政府将持续与商界和社团沟通,欢迎各商企和社团积极使用“商社通”和提出反馈意见。
有关“商社通"的详情,请浏览专题网站(https://www.gov.mo/ab)。

雀仔园街市今重新营业运作畅顺
超过八十年历史的雀仔园街市于2023年底完成整治及设施优化后,今(9)日起正式对外重开。现时雀仔园街市共设有十八个摊位,原有十三个肉档、鱼档、冻肉档及菜档同日恢复营业,整体运作畅顺。另外,馀下五个摊档亦已于去年十月进行公开竞投,并已进入审标阶段。
是次整治方案保留雀仔园街市的建筑外观,加装空调和通风系统、改善照明系统、更新街市排污设备、增设无障碍公厕及设施、调整男女厕格比例等。同时藉整治工程调整了街市布局,特别在售卖区与工作区各设独立出入口,分隔消费者购物和摊贩搬运货物动线,消费者可由柯高街两个出入口进出,其中一个出入口已改为无障碍斜坡,方便市民使用;而货物则经由马大臣街后勤区进入街市,达至乾湿分离;配合空调和通风系统及街市日常管理,改善传统街市湿滑的环境。
雀仔园街市内外的整治及优化工程得到了街市档贩及外围小贩的全力配合,已于去年底按计划如期竣工。市政署将持续优化街市综合管理,建立舒适整洁的街市形象,让居民有良好的购物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