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地保供代表團來澳考察 保障農副産品安全穩定供澳
春節臨近,商務部對外貿易司李興乾司長今(1日)組織內地保障春節供澳農副産品穩定和安全代表團到訪市政署,與市政管理委員會戴祖義主席及柯嵐副主席等座談,並實地考察澳門新批發市場及沙梨頭街市,了解內地農副産品供應情況,保障節日期間對澳門農副産品穩定供應和質量安全。工作組成員包括國家商務部、海關總署和廣東省商務廳的代表。
李興乾司長表示,中央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對澳門農副産品供應工作,關心澳門市民的生活。有關部門和各省市密切配合,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的部署,始終將有效保證澳門市場的安全穩定供應和市民的消費需求放在重要位置。中央有關部門和地方指導建立了一批高標準的生産加工基地,確保讓澳門市民吃上安全放心食品。2023年以來,供澳農副産品企業充分保證了對澳門農副産品供應,內地累計供應澳門農副産品41.7萬噸,同比增長14.4%,活豬、活牛、冰鮮雞肉、蔬菜、水果、蛋品等農副産品均保持增長態勢。
在澳期間,李興乾司長一行考察澳門新批發市場、沙梨頭街市,了解相關的管理及經營情況,並與市政管理委員會主席戴祖義及副主席柯嵐等進行交流座談,了解澳門市場生鮮物資的需求和保障情況,多項措施進一步保障澳門生鮮物資穩定供應。
春節臨近,商務部已作出部署,提出强化貨源組織、保障質量安全、完善應急預案、應對突發事件、築牢安全防綫、落實主體責任、密切部門合作、强化服務意識等多項保供措施,要求全力做好保供安排,保障節日期間對澳門農副産品穩定供應和質量安全。
市政署感謝商務部及海關總署的大力支持,一直以來爲澳門提供優質的生鮮物資,供澳食品一直獲得嚴格把關,而且食品種類不斷增加,貨源充足,將與商務部及海關總署繼續保持緊密溝通合作,共同保障澳門鮮活食品穩定供應。

市政署與拱北海關聯查供澳水產企業 保障新春供應安全穩定
農曆新年將至,為確保供澳水產品的食用安全及供應穩定,市政署聯同拱北海關日前對供澳食用水生動物註冊養殖場、中轉場開展聯合巡查監管,就供澳水產企業的動物衛生防疫、設施設備管理、企業自檢自控、從業人員管理等情況進行全面檢查,並抽取筍殼魚、草魚等六個品種的水產品樣本,針對氯黴素等六十六項有毒有害物質進行檢測。
此次聯合監管是市政署及拱北海關為落實雙方於去年十一月簽署的《關於建立供澳食用水生動物“檢疫前推,合作監管”模式合作備忘錄》而開展。目前,市政署與拱北海關共同認可的企業共有十九家。檢查結果顯示,企業普遍能夠履行衛生和食用安全責任,確保供澳水產品的安全及質量。在聯合監管下,企業出口到澳門的食用水生動物將被視為低風險,受查驗比例大幅度降低,平均通關時間節省逾六成。根據有關《合作備忘錄》,雙方繼續施行各項監管合作模式,令供澳食用水生動物的品種更多元化,滿足本澳市民需要。
市政署及拱北海關提醒,春節將至,企業應結合澳門市場的需求,備好充足的貨源,並做好生產及中轉過程的食安及品質監控,繼續為澳門居民提供安全及多元的水產品消費選擇。

使用“商社通”線上辦理零售鮮活食品場所的登記
第1/2024號行政法規《零售鮮活食品場所的登記制度》於即日(2月1日)起正式生效。有關法例規定,在登記制度生效後,零售鮮活食品場所必須在開業前向市政署提出登記申請,並在獲發登記證明後,方可向公眾開放。有意經營有關場所的自然人及法人(公司及社團),可透過“商社通”或親臨市政署轄下各服務中心,提交有關零售鮮活食品場所的登記申請及取得登記證明。
透過“商社通”提交登記申請及取得登記證明
申請人可透過“商社通”提交有關零售鮮活食品場所的登記申請,無需親臨櫃檯辦理,市政署會由文件齊備之日起計三十個工作日內發出登記證明。
在“商社通”取得有關電子版登記證明後,商戶可自行下載及使用 A4 白紙列印,按規定將登記證明張貼於經營場所顯眼處,如利用互聯網或社交平台進行宣傳,亦須將登記的資料上載於各網絡平台上,讓消費者在選購鮮活食品時掌握更清晰資訊,保障自身權益。
申請人可隨時登入“商社通”查詢申請進度,掌握狀況。此外,如需更改場所名稱、食品種類或類別,亦可透過“商社通”提交有關申請。
提升行政效率,推動便民便商
《零售鮮活食品場所的登記制度》優化了有關發牌模式的行政程序,做到便利業界,同時規範了場所須符合的營運條件,引入行政違法的處罰條文,進一步保障消費者的食品安全。另外,引入服務電子化手段,提升行政效率之餘,落實推動便民便商,扶持中小企業。特區政府將會按社會需求持續推出更多電子化措施,提升行政效率和為市民提供優質服務。
前期技術諮詢服務,助業界提高申辦效率
另外,為助有意開設零售鮮活食品場所的人士明晰瞭解從籌備開業到獲取登記證明須辦理的事項及營運要求,市政署亦提供“前期技術諮詢服務”,就其經營方案提供技術意見。同時,亦可協助申請人利用“商社通”進行登記。有關“前期技術諮詢服務”以及《零售鮮活食品場所的登記制度》的詳細內容,可登入市政署食品安全資訊網www.foodsafety.gov.mo《零售鮮活食品場所的登記制度》專頁查閱。
商社服務持續發展,支援全程線上開戶
“商社通"現時有近1.1萬個實體帳戶,自1月9日推出以來,已有超過800個實體申請帳戶,目前合共提供近90項服務。“商社通”採用全線上開戶模式,無論是自然人企業主、社團及公司,只需簡單幾個步驟,即可線上開立實體帳戶,無須親臨政府部門。
有關“商社通"的服務詳情,請瀏覽專題網站(https://www.gov.mo/ab)。

政府整合推出十四項集成化車輛電子服務
特區政府持續推進電子政務發展,積極落實在車輛服務方面推行電子化服務的施政方針。現時“一戶通”與“商社通”合共提供14項車輛集成服務,為車主及駕駛者提供更方便的體驗,亦減少市民親身前往各部門提交申請和處理事務的需要。
提供14項車輛集成服務,車輛電子服務趨多元
“一戶通”自2022年1月1日起推出“我的車輛”功能,以個人身份綁定自己的車輛後,便可直接辦理各種與車輛相關的電子服務。過去兩年來,“我的車輛”不斷增加多項的車輛電子服務和功能,結合由即日(2月1日)起同步推出機動車輛所有權登記全程電子化服務,目前,“一戶通” 與 “商社通”合共提供14項車輛集成服務,以方便車主及駕駛者經由電子方式獲取公共服務,從而提升效率和用戶體驗。
其中,“一戶通”共提供12項車輛集成服務,具體包括:汽車二手買賣、摩托車二手買賣、汽車登記證明申請及續期、查車紙、繳納行車稅、電子駕照及車保、車輛資料及驗車期、違例紀綠及繳付罰款、預約驗車、國際駕照申請、澳門駕照續期、註銷車輛。此外,“商社通”提供的2項車輛集成服務,分別為:汽車所有權首次登記、汽車登記訊息平台。
使用“一戶通”免費更改車主地址登記
另外,過去車主變更地址的登記,需親臨商業及動產登記局和繳付60元手續費。由即日(2 月1日)起,車主可使用“一戶通”的“登記及更改地址”服務,變更地址的登記,無需親臨部門辦理,且免除任何手續費用。
特區政府自2023年9月19日起在“一戶通”推出“登記及更改地址”服務,有效改善過往居民向政府部門更改通訊地址手續繁複,需逐一向不同部門更新資料的情況。透過提供統一途徑供居民同時向 23個涉及市民常用服務的政府部門進行登記,無需親臨部門,達致全程網辦、便捷省時的目的。截至2024年1月31日,“登記及更改地址”服務使用量近20萬次。
服務數據反映電子化服務日漸普及
截至2024年1月10日,全澳逾25萬輛機動車輛中有近18萬部,即超過七成的車輛已於“一戶通”完成綁定;同時,已超過16萬人完成綁定電子駕照,以及綁定了16萬份車保。另有38萬宗以“一戶通"繳付交通違例罰款個案,以及有2.8億澳門元行車稅款在“一戶通”完成繳納,上述數字反映市民已普遍接受使用“我的車輛”功能。
目前,“一戶通”開立帳戶人數已近57萬,提供超過350項服務。於1月9日推出的“商社通",至今亦已有超過800個實體申請帳戶,開戶實體累計近1.1萬個,提供近90項服務。隨著電子政務的不斷推進,特區政府將繼續按計劃,持續擴展“一戶通"和“商社通"的功能與應用範圍,透過跨部門共同合作,做到資訊互聯互通,增加更多車輛服務電子化的同時,向市民提供更多高頻有感的服務,以配合特區政府電子政務整體及長遠發展。
市民如欲了解更多資訊,可瀏覽“一戶通”專題網站(https://www.gov.mo/zh-hant/app/)及“商社通"專題網站(https://www.gov.mo/ab)。

市署與內地海關優化通關檢疫流程 首批“生鮮雞”將於2月2日供澳
在國家海關總署的大力支持下,即日屠宰即日銷售的“生鮮雞”將在2月2日首發供澳。為讓“生鮮雞”出廠後於1.5小時內運抵本澳上市,粵澳雙方協調快速通關及優先檢驗檢疫流程。為方便消費者識別,供澳“生鮮雞”須佩有標示屠宰日期的鼻環,外包裝上亦須印有產品資訊、屠宰日期及時間等。市政署已制定《零售生鮮雞的衛生指引》,和業界舉行講解會,介紹“生鮮雞”的運輸、貯存、展示及售賣等各環節食品衛生要求。
深化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助生鮮雞應市
為保障供澳鮮活食品品質安全及貨源穩定,一直以來,國家海關總署予以大力支持,持續深化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機制,而供澳禽肉產品須來源於受內地海關嚴格監管的禽鳥養殖場及屠宰加工企業,且每批須獲發衛生檢疫證明書,保障食用安全。為讓“生鮮雞”出廠後能夠儘快運抵本澳市場,回應本澳居民食鮮雞的飲食習慣,粵澳雙方協調相關的快速通關及優先檢驗檢疫流程,確保由出廠至到達澳門口岸並完成檢疫通關時間控制在1.5小時內,以保障生鮮雞的品質和衛生。
“生鮮雞”即日屠宰即日銷售
“生鮮雞”是即日屠宰即日銷售的鮮活食品,在內地完成屠宰後立即以冷鏈運輸車運載,由出廠至上市銷售全程冷鏈配送,以確保安全衛生。為方便本澳消費者識別,“生鮮雞”上須打上印有屠宰日期的鼻環,外包裝上亦須印有產品資訊、生產日期及時間等,且須貯存及展示於冷藏櫃內。零售時必須保留生鮮雞的原包裝,並根據食用安全及衛生要求銷售,以保障消費者的食用安全。市政署提醒消費者應光顧持有零售鮮活食品場所登記證明的商戶或街市攤檔,購買前先檢查包裝是否完整及留意生產日期及時間。
市政署已制定《零售生鮮雞的衛生指引》,要求運輸、貯存、展示及售賣生鮮雞的食品衛生與注意事項,並和業界舉行講解會,呼籲業界做好預先評估,市政署持續對零售鮮活食品場所進行不定期衛生巡查及抽樣監察,以保障本澳鮮活食品安全。
基於公共衛生考慮和禽流感防疫需要,本澳自2017年起有效實施“人禽分隔”措施,並以冰鮮禽取代活禽供應。市政署積極與內地相關部門加强合作,關注多元鮮活食品輸澳,亦鼓勵本澳業界積極開拓貨源,持續為消費者提供安全穩定的鮮活食品及食用農產品。

市政署公佈十五個街市攤位公開競投結果
市政署公佈2023年度公共街市攤位公開競投程序之最後結果,當中包括雀仔園街市及沙梨頭街市二樓美食廣場合共十五個攤位,甄選排序名單已張貼於本澳各公共街市及刊載於市政署網頁,並將在2月2日上午舉行講解會,獲通知的競投者請按時出席。
本次公開競投之申請者可前往各公共街市或網頁查閱有關名單,市政署將按最後結果核准名單的優先次序排名,通知獲甄選的首名(倘有關業務類型有兩個攤位,則為首名及第二名)競投者選擇擬承租的攤位和訂立有關攤位的租賃合同。為使中標者能更清楚了解承租街市攤位的注意事項、訂立攤位租賃合同手續,以及後續的進場開業安排等事宜,市政署將於2024年2月2日上午11時,於澳門雅廉訪大馬路幸運閣市政署衛生監督廳會議室舉行講解會,敬請獲通知的競投者按時出席。
最後,根據第48/2021號行政法規《公共街市攤位分配及租賃的補充規定》第七條第四款的規定,上述獲核准名單的有效期在公佈後三個月或在攤位分配完畢後終止。若有任何查詢,可致電2848 3933與市政署聯絡。

市政署:啟動紅街市攤販回遷準備 完成攤位重新分配抽籤
市政署按計劃推進紅街市整治工程,持續與攤販、行業組織保持密切溝通,有序啟動一系列攤販回遷準備工作,今(29日)完成攤位重新分配的抽籤程序。
市政署早前邀請市販互助會、紅街市鮮魚福利會及融合堂商會等行業代表舉行工作會議,商討紅街市原有攤販的回遷工作。在會上,市政署向攤販及行業代表講解街市的工程進度,就原有攤販回遷的前期準備工作、攤位重新分配的抽籤安排及方式等進行了討論、溝通。
經聽取攤販及行業代表意見,攤位重新分配的抽籤程序於今日進行。在市販互助會會長柯清煌見證下,對部份因受空間重整影響的攤位進行抽籤分配,其餘攤位則按就近原則或原位安排遷入。市政署持續與攤販保持密切溝通,妥善協調及安排回遷的各項後續工作。
投入使用逾八十年的紅街市於二零二二年五月開展整治工程。整治工程在優化設備設施,改善街市營商環境的同時,須兼顧對紅街市的保育,全面整修老化的建築,延續建築物壽命,更好地服務社會。整治後紅街市共有一百四十九個攤位,其中,魚類攤位八十七個,鮮豬牛肉及凍肉攤位共二十六個。

行政公職局更新法人選民清單
行政公職局於本年1月25日完成選民登記冊的展示,其間並沒有收到任何利害關係人提起聲明異議。公職局於明天(1月30日)上載法人選民清單至選民登記網頁www.re.gov.mo/pclista2024/供查閱。該清單內列出各界別法人選民的名稱、會址、聯絡方式及選民登記代表的姓名。
在已完成展示的法人選民登記冊內,登記狀況為有效的法人選民總數為777個,分別為工商、金融界107、勞工界68、專業界62、社會服務界136、文化界133、教育界22及體育界249。登記狀況為註銷的共55個。
按照《選民登記法》,已登記法人選民因未依法提交年度總結報告,會被中止登記效力,而法人選民因處於中止狀態再次欠交報告、未能依法續期、又或修改章程未獲保留確認效力等,會被註銷登記。處於中止或註銷狀態的法人選民不得參與選舉活動。
如法人選民需更改清單資料,可透過填寫專用表格,向行政公職局提出。表格可於選民登記網頁www.re.gov.mo下載。查詢電話:89871704、88668866。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工作組通過對中國的第四輪人權審議報告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國別人權審議工作組於1月26日在日內瓦舉行會議,一致通過中國(包括澳門特區)參加第四輪國別人權審議報告,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代表陳旭大使、澳門特區政府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等出席會議。
工作組報告記錄了審議期間各方提出的意見及建議,陳旭大使在審議報告通過後表示,中國將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不斷提升人權保障水平,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中國願同國際社會一道,堅定不移地促進和保護人權,積極參與全球人權治理,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此前,中國政府代表團於1月23日出席了審議會議,以開放坦誠的態度與各國代表進行建設性對話。120多個國家積極評價中國人權事業進展,充分肯定中國在促進和保護人權方面作出的不懈努力。
關於審議報告提出的涉及澳門的幾項建議,特區政府對當中基於澳門的客觀事實、有建設性的內容,將會認真研究並作出適當跟進,並在之後人權理事會核可報告時反饋意見。
澳門特區將根據《基本法》及適澳國際公約的規定,持續優化保障人權的相關措施,不斷增進民生福祉,維護特區繁榮穩定。

市政署向團體介紹南岸第二期 持續收集意見深化設計
市政署計劃於嘉樂庇總督大橋至融和門之間建造總面積約六萬平方米的南岸海濱綠廊第二期,為市民提供優質大型的海濱休閒康樂空間。早前分別向市政署市政諮詢委員會、三區社諮會、多個社團及相關專業界別介紹有關計劃方案並聽取意見,與會者普遍認同計劃,認為功能分區豐富,為市民提供更多優質的休憩遊樂空間。
市政署早前就南岸海濱綠廊第二期計劃方案,已分別向市政諮詢委員會、三區社諮會、街總、工聯、婦聯、民眾建澳、經民聯、新青協、青聯、建築師協會及工程師學會等舉行座談介紹,普遍歡迎及認同方案內容,認為能為市民提供更多元的休憩空間和遊樂設施,亦美化了海岸線與城市景觀,打造特色的康樂休閒與親子活動的新地標。與會者亦重點關注功能佈局、整個南岸休憩區計劃的連通以及交通配套等,並提議把碳中和、綠色與節能等可持續發展元素納入日後的建造方案之中,部分與會者亦期望,可考慮劃出更多留白空間,如廣大的草坪,供市民自由活動,舒展身心。另外,有與會者就未來的設施管理及安全、遮陽環衛設施安排、微地形融入綠化等方面提出建議。
市政署代表感謝各與會者的寶貴意見並就計劃內容進行交流,當中表示澳門半島南岸海濱綠廊計劃分階段進行設計,須配合整體城市規劃,綜合所有權限部門意見後,認為現時“南岸二期”範圍為最有條件進行的區域。而待有關外港區-2一帶的土地規劃詳細資料完善後,市政署將按職能配合開展工作;目前已開展“孫逸仙大馬路行人道優化工程”的工作,其中包括對孫逸仙大馬路行人道進行擴闊及重鋪路面,以便市民通行。交通配套方面,計劃中包括新增一條臨時道路於休憩區的北側,由現時觀光塔街進出,連通到休憩區各主要和次要出入口,同時配備約八十個路邊泊車位、適量的電單車位及大巴落客區,亦會密切與交通及工務部門協調,逐步完善交通配套,讓市民更方便到達。
市政署將繼續透過不同渠道,如各區社區座談會等聽取社會及市民意見,按實際情況及可行性深化計劃,爭取於2024年底開展工程,期望打造澳門半島南岸的綠色走廊,為市民提供一個多功能的海濱康樂休閒場所,同時完善城市沿岸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