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政府互免簽證協定》的簽署儀式於4月9日在澳門特區舉行,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及哈薩克斯坦駐華大使沙赫拉特·努雷舍夫(Mr. Shakhrat Nuryshev)分別代表雙方簽署協定。

出席簽署儀式的還包括外交部駐澳門特區特派員公署領事部主任林如海、行政法務司司長辦公室主任林智龍、身份證明局局長周偉迎、治安警察局代局長梁慶康等;哈方的出席代表還包括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駐香港總領事Mr. Almas Seitakynov等。

在上述協定生效後,持有效澳門特別行政區護照的澳門居民可免簽證進入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逗留最多14日,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有效護照持有人亦可免簽證進入澳門特區,逗留最多14日。屆時,將有146個國家或地區同意給予澳門特別行政區護照持有人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待遇。

位於沙梨頭街市二樓的美食廣場今(8)日起正式對外營業,共設十一個熟食攤位,供應中國地方菜系、東南亞菜系、日韓熟食、西式熟食、日式刺身、壽司、中式小炒、蒸煮、飲料及甜品等不同菜系和特色美食,開放時間為早上七時至晚上十時,設二百多個座位,市民及遊客可透過“街市通”查閱菜單。市政署冀藉沙梨頭美食廣場塑造環境舒適、服務優質、價格親民、誠實經營,全新的街市美食廣場形象。

開幕儀式早上舉行

沙梨頭美食廣場開幕儀式今天早上十一時舉行,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主席戴祖義,副主席羅志堅、柯嵐,市政諮詢委員會主席司徒民義、副主席鍾國榮,以及攤位承租人代表等任主禮嘉賓。一眾嘉賓於儀式後參觀美食廣場,與攤位承租人進行交流,並品嚐不同種類的美食。

十攤位公開競投

沙梨頭美食廣場十一個熟食攤位中,除一檔原已有承租人外,其餘十檔早前公開予居民競投。有別於過去空置街市攤位以登記抽籤分配的形式,是次根據《公共街市管理制度》相關規定,以公開競投方式招攬攤位承租人。評審委員會根據競投者的營運策略、經驗及資格、攤位每日經營時間、貨品種類的多元性、支付工具的便利性等五項主要標準評審選出中標者,期望引入積極經營者,促進街市貨品多元性,為街市可持續發展注入新活力。

上月底試運 整體運作暢順

為協助承租人順利進場經營,市政署共召開多次講解會,向承租人講解租賃街市攤位的相關事宜,並為進場準備工作提供諮詢服務,解釋各項申請手續及提供攤位裝修方面的技術意見等支援。美食廣場開業期間,市政署亦安排了外判綜合管理服務協助用餐區域的整潔及日常衛生工作,為市民帶來更優質的用餐體驗,沙梨頭美食廣場自三月二十八日起試營運,整體運作暢順。

市民及遊客可透過連結https://app.iam.gov.mo/marketinfo或掃瞄二維碼進入“街市通”,查閱包括沙梨頭美食廣場在內的市政署轄下各熟食中心的菜單、開放時間等資訊。

受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法律事務局邀請,市政署於3月28日組織澳門企業代表出席在橫琴合作區市民服務中心舉辦的“食品安全創新監管措施宣講活動”,藉以加強業界對有關政策的瞭解,鼓勵結合自身特點用好政策,充分利用橫琴合作區各項優勢,拓展業務。

是次宣講會面向琴澳業界開展,共吸引了70家單位和企業約120人參加,其中包括52家澳門企業代表。市政署代表於會上向業界詳細介紹了2020年正式生效的《關於輸內地澳門製造食品安全監管合作安排》,並指出國家海關總署與市政署將聯合制定澳門製造食品的監管品種清單,對符合內地食品法律法規及標準要求的輸內地澳門製造食品予以通關便利,規定由市政署對合作項目下的食品企業及產品進行監管,對符合內地有關食品法律法規及標準的澳門製造食品發出官方衛生證書,從而降低了食品因不符通關要求而報廢的風險,有助本澳企業降低出口成本。

同時,市政署代表亦介紹最新投入使用的“進口澳門製造食品一碼通關溯源應用”系統,有關系統由市政署、拱北海關,以及澳門食品生產企業共同參與開發,應用有關系統」的澳門企業,通關時透過產品包裝上的追溯二維碼,可實現產品生產、運輸、通關信息的全程追溯,而內地海關亦可快速關聯相關衛生證書及產品資訊,實施優先查檢,提高企業通關時間,實現快速放行,大大提升對輸往內地澳門製造食品的產品溯源資訊之監管及通關效率。

另外,近年內地海關與澳門持續深化輸內地澳門製造食品的安全監管合作,便利更多的澳門製造食品進入內地,創新監管措施。其中,“進境暫存中轉澳門食品倉儲監管合作”模式,有關措施緩解了澳門相關民生物資倉儲資源緊張、成本高昂等問題。而該措施自2019年底實施以來,已有2,612噸食品進境橫琴暫存後分批供應澳門市場。

市政署期望透過是次宣講會,讓企業全面瞭解對澳門食品輸內地的相關政策及便利措施,為拓展內地市場奠定基礎。同時亦助力政府與本澳食品生產企業溝通交流,為業界提供具針對性的技術支援與協助,持續深化與内地海關的合作,協助更多澳門製造食品企業將產品輸往内地,拓展業務。

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頒佈三十一周年,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法務局、市政署和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將合辦研討會、嘉年華、圖片展、親子普法活動、演講比賽等系列活動,以持續逾九個月的多元跨媒體普法宣傳,加深社會各界對《澳門基本法》的了解,準確認識“一國兩制”方針,提升國家認同感。

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頒佈三十一周年學術研討會將以“澳門回歸25年:變革與創新”為題,於3月28日假澳門科學館會議廳舉行。研討會邀請內地及澳門的相關專家學者參加,透過總結澳門實施“一國兩制”的經驗,探討變革創新的方向和策略。

此外,主辦單位將於4月6日下午2時至5時於塔石廣場舉辦“普法同慶嘉年華”,以“普法同樂,與眾共慶”為主題,透過遊樂設施、普法攤位遊戲、圖片展覽、舞台節目及親子工作坊等多種元素,讓市民在歡慶的氣氛下認識《澳門基本法》。

其餘系列活動還包括:基本法培訓課程、“我與基本法”社區巡展、與法成長─青年家庭親子手作坊、我與《憲法》和《基本法》演講比賽、網上問答遊戲、《憲法》與《基本法》校園推廣計劃比賽。活動詳情可瀏覽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與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專題網站https://www.basiclaw.gov.mo/Activities/activity31_tc.aspx

第4/2023號法律《動物診療及商業業務法》將於今年4月1日生效,對獸醫的專業資格認可及註冊制度作出規範,並對動物診療、繁殖、售賣、寄養場所制定准入及監管制度。市政署持續進行宣導,日前亦聯同多個政府部門舉辦四場講解會,介紹法律的施行細則及過渡安排,讓有關從業人員及企業實體更好掌握法律細節,並依法落實執行,共同推進行業有序健康發展。

配合《動物診療及商業業務法》的實施,獸醫專業委員會、審議計劃及檢查委員會已依法組成,按法律賦予的職權依法執行工作。為讓業界詳細瞭解法律內容,市政署、藥物監督管理局聯同上述兩個委員會於早前舉行四場《動物診療及商業業務法》施行細則講解會,就《獸醫專業資格認可準則》、《獸醫專業工作守則》、動物診療及商業業務指引等,逐一解答與會者提問,近二百業界代表出席。現時有關法律的補充性文件已先後出台,而受業界關注的場所間隔設施設備、藥物清單內容亦將於近日公佈。

在法律生效後,所有有意在本澳從事獸醫工作的人士,均須進行“獸醫專業資格認可登記”及取得註冊證後方可執業,而相關四類場所亦須持有場所准照方可營業。此外,法律設有過渡性規定,讓業界有足夠時間適應新法實施後的行業生態轉變。

《動物診療及商業業務法》的有效落實,有助加強保護動物及維護公共衛生,進一步提升本澳動物衛生水平及整體獸醫服務質素,而飼主應光顧具場所准照的獸醫診所、寵物店等,保障自身消費權益。法律生效後,市民如發現獸醫涉嫌違反職業義務,可向獸醫專業委員會作出舉報;如懷疑有關場所存在違法情況,可向市政署反映;涉及消費爭議或索償等事宜,則可向消費者委員會反映或透過民事訴訟追討損害賠償。更多法律資訊,歡迎市民瀏覽市政署動物衛生監督網(www.iam.gov.mo/canil)或獸醫專業委員會專題網頁(www.cpmv.gov.mo)的《動物診療及商業業務法》欄目。

《飲食及飲料場所一站式發牌程序》革新制度自今年一月二十五日起生效,申請者可透過“商社通”服務平台全程電子化申辦牌照,提高發牌成效,減省開業成本。為讓業界進一步掌握申辦流程及注意事項,市政署與澳門工程師學會合辦工程界電子申辦飲食牌照講座,逾百名工程業界代表出席。

講座於三月十九日在下環活動中心舉行,市政署、行政公職局、土地工務局、消防局及澳門工程師學會代表出席。市政署環境衛生及執照廳廳長馮惠星表示,在多個部門的共同參與和努力下,飲食及飲料場所一站式發牌制度實現革新,期望創造更有利的營商環境,回應業界反映“動工難、審批難、開業難”的訴求。澳門工程師學會會長胡祖杰認為,電子政務的發展提升了飲食牌照申請和文件審批的效率,令申請者及工程師能更有效地準備申辦所需的文件,流程更便利、省時。

各政府部門代表於講座上詳細介紹《飲食及飲料場所一站式發牌程序》革新內容,包括申請流程全面電子化、創設工程預先准照制度及整合消防驗收程序等,並講解開立實體帳戶、指派工作人員辦理、變更帳戶管理員、簽署電子文件等平台操作細節。同時,就提交文件、圖則審批、消防驗收等申辦流程中常見的問題進行說明。參加者於會上主要關注審則時間、電子文件時效性、消防驗收申請流程、提交防火安全計劃等問題,部門代表一一作出回應。

配合特區政府電子政務發展,市政署將持續檢視《飲食及飲料場所一站式發牌程序》的落實情況,不斷聆聽意見,提升發牌成效。如有查詢,可致電市民服務熱線2833 7676。

“一戶通與您”普及工作坊反應熱烈,今年將持續開辦,向公眾講解電子政務的簡捷及使用,方便市民辦理公共服務。有興趣的市民請瀏覽一戶通活動,查詢最新工作坊的舉辦日期,報名參加。

行政公職局與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自去年合辦該工作坊,反應熱烈,市民踴躍參加,今年繼續舉辦,首期工作坊已於上月在生產力中心轄下數碼匯點舉行。導師透過影片介紹及演示片,簡單清楚地向參加者講解“一戶通”的基本功能及常用服務,包括我的通關、我的卡包(電子身份)、我的健康、在生證明、活動報名、生活繳費、預約櫃枱、登記及更改地址,以及回鄉證預約辦理服務等。參加者積極發問,導師熱心解答交流,氣氛熱烈。

為讓市民對公共電子服務更為熟悉,“一戶通與您”普及工作坊將持續舉辦,有興趣參加的市民可瀏覽“一戶通”活動報名,查詢最新工作坊的舉辦日期,報名參加。

 

為方便居民快捷更換身份證,繼推出七個政府24小時自助服務中心可自助辦證及領證後,身份證明局今(15日)起於“一戶通”推出網上辦理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續期服務,實現居民“只行一次、辦妥證件”的目標。

凡於身份證上的本次發證日已年滿18歲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身份證持有人,可在身份證有效期屆滿前6個月內或逾期後,透過“一戶通”辦理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的續期申請。

市民登入“一戶通”後,便可在“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續期”服務辦理續期申請,申請時須使用“一戶通”內“我的照片”中一年內拍攝的“證件照”,作為辦理身份證續期時提交的相片,並在透過面容識別核實身份後,直接於線上支付便可完成申請手續。完成證件製作後,申請人於辦公時間親臨身份證明局領取證件時,只需辦理餘下手續即可,包括現場拍攝照片、採集指模、量度身高(只針對身份證上本次發證日未滿25歲的申請人)。

自發出新一代居民身份證至今,身份證明局已處理逾4萬宗身份證申請,約6成居民使用自助服務機辦理。身份證明局呼籲合資格人士優先使用電子方式辦證,有關服務詳情可瀏覽身份證明局網頁(www.dsi.gov.mo)。若不符合電子方式辦證資格的特定人群及60歲或以上長者,均可使用“保障籌"優先預約到櫃檯辦證。如有查詢,可致電身份證明局熱線(2837-0777或2837-0888)或電郵至info@dsi.gov.mo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法務局局長梁穎妍與深圳巿司法局局長蔣小文於今(14日)簽署《深圳市司法局 澳門特區政府法務局法律合作備忘錄》,這既是深圳市人民政府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於2019年簽署的《法律合作安排》的延續,亦是兩局首次簽署的法律合作備忘錄。

內容包括雙方可就重大法律事務相互通報和徵求意見、提供法律資料、交流培訓、促進澳門法律界人士融入大灣區法律服務、共建法律研究平台等方面。透過簽署《備忘錄》,將促進深澳兩地政府法律事務及相關法律配套建設的合作和交流,穩步推進跨境法律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共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簽署儀式後,雙方隨即舉行了座談會,就法治宣傳工作、跨境法律規則銜接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和交換意見。

出席是次簽署儀式及座談會的代表還包括:澳門特區政府法務局副局長邱顯哲、深圳巿司法局辦公室主任曾龍生,以及深圳市司法局和澳門特區政府法務局的相關主管。

 

公務人員統一招聘的副學士文憑及高等專科學位學歷程度綜合能力評估開考,報考期自本月14日起至25日止,為期8個工作日。

是次開展的副學士文憑及高等專科學位學歷程度綜合能力評估開考,成績有效期為五年,取得“合格”成績的投考人,自上述開考成績名單公佈之日起五年內,如符合法定要件,可投考公共部門開展的技術員、翻譯員(僅第一職等)、文案(僅第一及第二職等)及督察職程的專業或職務能力評估開考,亦能參加低於上指學歷要求的其他職程的專業或職務能力評估開考,如技術輔導員等職程。

凡於2024年3月25日或之前取得副學士文憑或同等學歷、或高等專科學位學歷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並符合現行法律規定的擔任公職的一般要件(即年滿18歲且未達65歲、具任職能力、身體健康及精神健全),均可報考。

有意報考人士於報考期限內,可選擇使用統一電子平台或親送任一方式進行報考,遞交經填妥並簽署的《綜合能力評估開考報名表》、有效的身份證明文件副本、副學士文憑或高等專科學位證書副本,並支付報考費澳門元300元。如屬經濟困難狀況者,獲豁免支付報考費。

另外,有關人士於報考前必須詳閱公職開考網頁內所載的 “開考通告”及 “報考須知”,以瞭解報考文件要求以及預計公佈各類名單及舉行考試日期等資訊,以便投考人考慮是否符合報考條件後才決定報考。

市民如欲獲取更多資訊,可閱覽公職開考網頁(http://concurso-uni.safp.gov.mo/)或致電服務熱線:88668866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