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逾2700間外賣店已登記 消費者可於食安網查閱商戶名單
《外賣食品活動場所的登記制度》生效至今,市政署共接獲約二千九百間場所提出登記申請,經逐間實地核查,已有二千七百六十八間外賣店獲發登記證明。市政署提醒,已獲發登記證明的外賣店必須向公眾展示登記資料,若違反相關規定,可被罰款五千至三萬五千澳門元。而尚未登記的業界必須盡早辦理。消費者可瀏覽食安資訊網查閱已登記外賣店名單,瞭解商戶資訊,保障自身權益。
外賣店須依法張貼登記證明
《外賣食品活動場所的登記制度》已於去年十一月十五日生效,在法規生效前已開業的外賣店,其登記過渡期將於五月十五日屆滿,市政署提醒未完成登記的業界須盡快辦理。而法規生效後新開業的外賣店,則須在開業前完成登記。登記方式簡便,可親臨市政署各市民服務中心提出申請,亦可透過“一戶通”手機應用程式於網上辦理。
完成登記並獲發證明的外賣店,須於實體店當眼處張貼登記證明;當透過互聯網或手機應用程式作經營或推廣時,亦須於該等媒介上顯示場所登記編號。同時,外賣食品網絡交易平台業者亦有責任確保進駐平台的所有外賣店,已按要求完成登記並將其登記編號顯示於平台上,以便消費者查閱及辨識。而消費者亦可瀏覽市政署食安資訊網“已領有登記證明的外賣食品活動場所”專頁,直接以外賣店登記編號、場所名稱或地址進行搜尋,助消費者更清晰瞭解商戶。
強化外賣業界食安及守法意識
《外賣食品活動場所的登記制度》設有處罰制度,違反相關規定可被科處五千至三萬五千澳門元罰款。不論外賣店的經營者或是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負責人,須瞭解登記制度的有關要求,守法經營。為此,市政署持續為外賣食品商戶及外賣車手舉辦培訓講座,內容涵蓋相關法律法規、食安標準與衛生指引、日常營運的衛生操作守則、食品配送時應注意事項等,致力提升業界的食安水平。
更多登記制度及食安資訊詳情,可瀏覽市政署食安資訊網 www.foodsafety.gov.mo 或手機應用程式內的“外賣食品活動場所的登記制度”專頁,亦可致電食安專線2833 8181查詢。

體育局轄下游泳池全面開放 市民可透過“一戶通”等渠道網上購票
體育局轄下四個露天泳池,包括孫中山泳池、氹仔中央公園泳池、黑沙公園泳池及竹灣泳池,將於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間對外開放,每日最多分為三節開放使用,各個露天泳池的具體開放時間可參閱附表。
為方便市民購買即場游泳池門票,由5月1日起,體育局增設網上購買游泳池即場門票服務,市民可於游泳池每節開放前30分鐘開始,透過新增的 “一戶通”、體育局網頁或手機應用程式三個平台購買游泳池即場門票,節省現場輪候購票時間。由於十二歲或以下小童須由年滿十八歲或以上人士一同購票及陪同游泳下方可使用泳池,故每名年滿十八歲或以上人士亦可於系統中添加最多兩名十二歲或以下小童一併購票。
另外,市民亦可使用“一戶通”網上預約體育局轄下游泳池門票。已登記成為運動易會員的市民,由5月1日起使用“一戶通”,可提前預約未來兩天的游泳池門票。市民透過“一戶通”的“體育局游泳池門票”購票時,由於系統已確認本人身份,無須再輸入任何個人資料,操作過程簡單快捷。
為了防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風險,體育局持續按照相關指引實施防疫措施,包括:市民在進場時須配戴口罩、進行體溫測量、以及提交當天的“澳門健康碼”及掃描“行程記錄場所專屬二維碼 (簡稱場所碼)”;限制體育設施的入場人數,以避免人群過度密集;加強各體育設施的清潔消毒工作:而觀眾席繼續維持有限度開放。體育局呼籲市民在使用體育設施時需加強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進場後勿過於聚集,在享用體育設施的同時共同做好防疫的工作。
有關體育局轄下體育設施的開放時間或網上游泳池門票服務詳情,可瀏覽網頁 www.sport.gov.mo 或致電熱線電話2823 6363查詢。
附件
露天泳池 |
每節容納人數 |
開放時間 |
新花園泳池 |
220人 |
逢星期一至日(4月1 日至11月30日) 第一節:07:00-11:00 (逢星期三清池 (註)) 第二節:12:00-16:00 第三節:17:00-22:30 |
孫中山泳池 |
110人 |
逢星期一至日(5月1 日至10月31日) 第一節:07:00-11:00 (逢星期一清池(註)) 第二節:12:00-16:00 第三節:17:00-20:00 |
氹仔中央公園泳池 |
230人 |
逢星期一至日(5月1 日至10月31日) 第一節:07:00-11:00 (逢星期三清池(註)) 第二節:12:00-16:00 第三節:17:00-21:00 |
黑沙公園泳池 |
230人 |
逢星期一至日(5月1 日至10月31日) 第一節:08:00-11:00 (逢星期四清池(註)) 第二節:12:00-16:00 第三節:17:00-21:00 |
竹灣泳池 |
160人 |
逢星期一至日(5月1 日至10月31日) 第一節:08:00-11:00 (逢星期一清池(註)) 第二節:12:00-16:00 第三節:17:00-21:00 |
註:清池日泳池於第一節時段暫停開放,若清池日為公眾假期,則泳池照常開放,並順延至假期後翌日第一節時段進行清池,如有特別情況,體育局將另行公佈。

市政署為外賣車手辦食安講座 助外賣平台完善食安管理
因應近年居民對外賣餐飲配送服務的需求,相關業務在本澳正逐步發展,為進一步保障外賣食品安全,市政署日前舉辦三場“外賣配送服務食安講座”,為食品外賣平台代表及從事外賣配送的車手,講解一系列食品安全實務操作知識及相關規範。市政署將恆常提供同類食安培訓,鼓勵業界積極配合,安排員工及車手參與。
三場講座於祐漢小販大樓禮堂舉行,來自本澳四家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的管理及配送服務部門約一百二十名員工,分批參與培訓。講座由市政署食安人員作講解,內容以實際案例為切入點,涵蓋《食品安全法》及《外賣食品活動場所的登記制度》、網絡食品配送平台的義務及責任、取貨驗收注意事項、外賣配送的溫度與時間控制,以及清潔與維護的方法等。培訓講座有助平台完善企業內部食安管理,尤其是本澳多處於高溫、多雨且潮濕的天氣,加強管控食品配送時間及溫度,有助提升配送員的食品衛生操守,所有完成課程的配送員均獲發出席證明書。
鑒於食品外送服務日漸普及,運輸及配送環節為重點食安管控工作之一,市政署已編製了一系列的衛生操作指引及指南,包括《網絡訂餐配送服務的衛生指引》、《使用網上訂購餐飲及提供外賣配送服務(餐飲業界篇)》,以及《外賣配送服務的食安注意事項》圖文包等,簡明扼要地為業者點出須注意事項。此外,為進一步提升平台業者的食安責任意識,市政署早前與外賣食品網絡交易平台業者舉行工作會議,雙方同意持續為餐飲食品配送員及外賣平台車手提供食安培訓,鼓勵業界積極配合安排員工參與,共同維護本澳食品安全。
市政署持續與外賣食品活動場所登記制度的相關持份者加強食安工作交流,確保登記制度順利過渡及持續有效落實。更多外賣配送講座及登記制度的詳情,可瀏覽市政署食安資訊網 www.foodsafety.gov.mo 的“外賣配送服務食安講座”及“外賣食品活動場所的登記制度”專頁,亦可致電食安專線2833 8181查詢。

法務局與城大法學院合辦憲法與基本法專題系列活動
為了進一步加深高等院校學生對《憲法》與《基本法》的認識,法務局與澳門城市大學法學院於4月27日合辦“高等院校《憲法》與《基本法》專題系列活動”,邀請了城大法學院李洪江課程主任擔任主講嘉賓,約有50名學生參與。
李洪江主任在講座中圍繞《憲法》與《基本法》進行深入講解,指出《憲法》與《基本法》共同構成澳門特區的憲制基礎,為實施“一國兩制"提供了最高的法律依據和保障,並透過闡述兩法的內容剖析中央與特別行政區的關係。講座後接續舉行“國是茶聊”小型討論會,李洪江主任與學生們以輕鬆、互動的方式,就講座內容以及相關法律問題進行交流。
為持續向本澳各界深入推廣《憲法》與《基本法》,自2015年起,法務局分別與多所高等院校合辦《憲法》與《基本法》專題系列活動,讓學生能正確認識《憲法》與《基本法》共同構成的澳門特區憲制基礎,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未來,法務局繼續舉辦不同類型的普法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在課堂外學習法律知識的途徑,從而加深他們對《憲法》、《基本法》,以及其他澳門法律法規的認識。

2020年度醫療券使用期月底屆滿 市民可透過“一戶通”查詢餘額及移轉
2020年度電子醫療券使用期將於2022年4月30日屆滿。市民可使用新版本“一戶通”手機應用程式查詢餘額和使用紀錄,以及直接將餘額移轉給直系親屬(父、母、子、女和配偶),操作過程簡便。
衛生局提醒,市民可按自身的實際需要,於使用期屆滿前,持有有效或可續期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到加入計劃的醫療人員駐診場所,使用電子醫療券繳付診金。
受益人可於各區自助服務機查詢及移轉電子醫療券,亦可透過“一戶通”手機應用程式“我的點券”進行查詢及移轉。市民可使用傳統版“一戶通”,於“我的”頁面直接查看醫療券可使用餘額。如需移轉,可點擊“醫療券”在“移轉”欄位中輸入新受益人的身份證編號和移轉金額,即可進行醫療券移轉。如使用簡易版“一戶通”,則需於首頁點擊“更多服務”,搜尋“醫療券”後進入服務頁面。
全新版本的“一戶通”已於4月11日正式上線,新增“我的點券”等多項便捷功能。除醫療券外,市民亦可透過“一戶通”查閱持續進修發展計劃個人帳戶餘額和使用情況。
有關醫療補貼計劃詳情,可瀏覽專題網頁 https://www.vs.gov.mo。關於“一戶通"資訊,請瀏覽https://www.gov.mo/zh-hant/app/。

法務局推出“網上說法”普法節目
為有效利用新媒體、新技術拓展更多普法渠道,持續擴大普法成效,法務局推出“網上說法”普法節目,該節目將邀請不同的青年及專業團體代表,就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問題,例如遺產繼承、追討債務、存款保障等進行解說。
首集“網上說法”邀請了澳門法律交流協進會黃偉境理事長,就澳門繼承法的相關規定進行介紹,該集視頻已上載至“法務局網上說法平台”YouTube頻道,其後將在每週五更新一集。市民只需在YouTube中搜尋“法務局網上說法平台”或掃瞄二維碼,即可收看。
法務局會持續將各類普法視頻上載於各多媒體平台,包括“法務局網上說法平台”YouTube頻道、“法務局微信訂閱號及影音號”、抖音號“蓮動普法”、Facebook專頁“普法園地”,讓市民可以更方便快捷透過不同渠道取得普法資訊。

特區政府推出新法律查詢系統
為配合特區政府持續發展電子政務的工作方針,自2022年4月21日起,在印務局的網站將推出全新法律查詢系統――“搜法易”,新系統將以更便捷方式為廣大巿民提供更全面的法律資訊服務。
目前特區政府透過印務局的法律搜尋系統、行政公職局的“澳門法例資料查詢系統”(LegisMac)和法務局的“澳門法律網”(MacaoLaw)提供法律搜尋服務,而這三個系統的使用方法各異,用戶群亦不盡相同。經過對該等系統進行分析重整,並綜合市民和法律工作者的意見和建議,現將三者整合成“搜法易”平台,不僅保留了原有系統的功能和資料庫的優點,還增加了識別簡體字、俗稱、別稱的功能,並提供不同的搜尋方法及分類項目,方便使用者篩選所需的法律資訊。
歡迎市民登入印務局網站的“搜法易” https://search.io.gov.mo/ 或掃瞄下方的二維碼,體驗更精準、更容易、更簡潔的法律搜尋服務。

續辦“新修訂的《禁止非法提供住宿》法律網上普法講座”
為進一步完善禁止非法提供住宿的法律制度,以更有效應對非法旅館的問題,新頒佈的第3/2022號法律《修改第3/2010號法律〈禁止非法提供住宿〉》已於2022年4月1日生效。
為持續讓社會大眾了解法律修訂的內容,旅遊局、房屋局及法務局將於2022年4月22日及29日晚上7時至8時續辦“新修訂的《禁止非法提供住宿》法律網上普法講座”,具體介紹修法的重點內容。講座將以廣東話進行,市民屆時只須透過掃瞄以下二維碼便可收看網上講座,無需提前報名。如對網上講座的參加辦法有任何疑問,請致電法務局黃小姐87957166查詢。
有關新修訂的《禁止非法提供住宿》法律的相關法規、修法重點、普法文章、常見問題等內容,可瀏覽相關專題網頁:https://www.dsaj.gov.mo/other/ppia/。

續辦“認識《憲法》與《澳門基本法》網上問答遊戲”
為紀念《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頒佈29周年,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法務局、市政署和教育及青年發展局於4月16至30日期間續辦“認識《憲法》與《澳門基本法》網上問答遊戲”,歡迎市民參加。
參加網上問答遊戲的市民,只須透過關注法務局的微信訂閱號,選取“法律知識闖關遊戲”進入遊戲,點選“認識《憲法》與《澳門基本法》網上問答遊戲”,即可參加,遊戲系統將自動按參加者每次正確回答問題的數量及回答時間進行計分和排名。
遊戲設優異獎及幸運獎兩部分,活動結束後,排行前5名的參加者將獲得澳門元1,000元超市現金禮券。另外,法務局將於2022年5月3日在所有答對50題以上的參加者中抽出10名幸運兒,每名得奬者可獲澳門元300元超市現金禮券,抽奬結果將於翌日公佈。詳情可關注法務局的微信訂閱號,或瀏覽“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專題網頁”內的遊戲章程( https://www.basiclaw.gov.mo/Activities/activity29_tc.aspx )。

市政署持續清淤嚴查大型酒店地盤違規排污
市政署持續巡查各區渠網,對常發生水浸區域加強監測和清淤工作。本年一至三月於離島區共清理出約50噸淤泥、垃圾,當中路氹城一帶大型酒店地盤周邊的公共渠網清出大量建築廢料,嚴重影響渠道排澇成效。市政署除加派人員疏通渠道,亦重點對路氹城區大型酒店地盤進行巡查,截至本年第一季,共進行147次地盤排水巡查行動,其中重點針對路氹城區大型酒店地盤的巡查逾20次,對發現的違規排放行為發出3宗實況筆錄
因應去年路氹城區個別地點出現水浸情況,市政署通過持續使用下水道CCTV內窺鏡技術檢測渠道運作,分析水浸區域的渠網資料,期間發現公共渠道內有大量建築廢料淤積,當中尤以大型酒店地盤周邊的公共渠網淤塞較嚴重,影響渠道排澇能力。市政署即時加派人員緊急疏通渠道,重點清疏位置包括東亞運大馬路、蓮花海濱大馬路、新城大馬路等及周邊渠網,在公共渠網清理出大量水泥板等建築廢料。
此外,市政署亦加強巡查及執罰工作,嚴查地盤違規排污。並聯同土地工務局、環境保護局對多個大型旅遊項目地盤展開聯合巡查,經部門實地抽取排放之水體化驗,當中部分水質樣本被檢出的成份超過法定限值,已對有關違規行為依法採取相應的處罰,要求承建商清理受影響渠道及提供清渠證明。
保持渠道暢通是防治水浸的關鍵,地盤責任方須於施工計劃展開前,充分評估工程排水對現有公共渠網的影響,並擬定應對措施及獲市政署發出坑道開挖准照,方可將符合《澳門供排水規章》要求之施工廢水排放到指定下水道。同時,在風雨季期間採取必要措施,防止地盤集水範圍內的積水在未經有效處理下排放至公共渠道或任由其流到公共地方。如欲進一步瞭解地盤廢水過濾設備的運作及相關資料,歡迎瀏覽www.iam.gov.mo/c/resource/內之《認識地盤廢水過濾設備》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