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政署加強中秋國慶假期的環境衛生工作
適逢中秋及國慶黃金周,預料長假期間來澳遊客將有所增加。為保持城市整潔和衛生,市政署將加強各區的清潔力度、於人流暢旺區及旅遊景點增設垃圾桶、加強管理及清潔公廁等,致力為市民及遊客提供美潔衛生的環境。
加強各區清潔力度及公廁管理
市政署將加派人員到各區巡查,並協調及監督外判清潔公司落實執行各項清潔工作,包括於旅遊景點增加垃圾桶、加派人手清潔街區、加密清理垃圾及清洗公共街道的頻次等。同時,亦會加強管理及清潔人流集中區域的公廁,適時補充清潔消耗品和檢查衛生設備,及時跟進不同突發情況。
同時,市政署亦在巴士、遊客常到的地方播放宣傳教育短片,並於關閘廣場、大三巴牌坊、媽閣、官也街等旅遊區設置宣傳橫額和流動告示牌等,呼籲市民及遊客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妥善處理垃圾,保持環境衛生。
設公廁導航服務 多元宣傳籲保持環境衛生
為方便市民及遊客尋找就近的公廁,市政署已於全澳各區增設公廁指示柱逾200支,並在指示柱上加裝公廁導航二維碼,只要用手機簡單掃瞄二維碼,便可透過導航功能前往最近的公廁。遊客亦可拍照保存有關二維碼,方便下次使用。
配合“福隆新街步行區計劃”試行 提前部署當區環衛工作
特區政府於9月29日起試行“福隆新街步行區計劃”。配合計劃的推進,早前市政署已與地區團體召開工作會議,提前部署當區的環衛工作。於計劃試行期間,市政署將增派清潔人員到當區巡查,並透過團體與區內商戶協商調整垃圾收集時間及地點,減少垃圾堆積的情況。

緩解新橋區水浸渠道優化工程完成 周五下午恢復通車
市政署於7月開展緩解新橋區水浸渠道優化計劃最後一期工程,分階段在連勝馬路及光復街一帶低窪區域加建雨水管道並接通現有箱涵渠,增加排雨水能力。工程期間遇颱風及暴雨,在積極協調監督下,工程按計劃如期完成,並將於9月29日下午4時恢復正常行車。
工程第一階段在羅白沙街至光復街之間及渡船街與光復街交界進行,已於9月開學前相繼完工並恢復通車。第二階段則於連勝馬路至渡船街的一段光復街進行,目前正作道路開通前準備,計劃於9月29日下午4時全區恢復正常行車。光復街私家車及電單車泊車位與上落客貨區亦會恢復正常使用;受影響巴士路線均恢復正常運作。
為盡量降低是次工程對交通的影響,前期經協調工程與同一路段的私人駁渠工程聯合同步進行,亦於三個路口(關鍵節點)位置加快施工和完成開通,大幅縮短道路封閉時間,是次協調及監管經驗,可作為日後同類工程的參考。此外,工程期間亦加強對周邊的清潔,減輕對環境的影響。
是次工程於區內加建雨水管道並接通現有箱涵渠,增加排雨水能力。同時,拆除原有合流管道,新建清污分流雨水及污水管,達致清污分流作用。緩解新橋區水浸渠道優化計劃的第一及第二期已分別於2021年及2023年5月按計劃完成,三期工程完成後,將有效分流,優化區內公共渠網,以有效舒緩區內水浸壓力。

市政署持續修剪公園樹木保障公眾安全
為維持公園環境和保障公眾安全,市政署將於十月中旬到各區公園開展樹木修剪工作,涉及澳門區以及氹仔區九個花園,敬請市民留意,於施工期間須遵循現場指示,以免發生意外。
工作人員將有序地疏剪枝條過密且有結構缺陷的樹木,去除病枝、枯枝和結構撕裂的樹枝等,以減輕樹冠重量及受風面積,降低樹木在暴風雨時倒塌的機會。預計修剪樹木共242株,包括二龍喉公園16株、水塘公園7株、白鴿巢公園28株、黑沙環海濱公園49株、螺絲山公園12株、宋玉生公園51株、望廈山市政公園33株、龍環葡韻及氹仔市政花園46株。
市政署提醒公眾,施工期間須遵循現場指示,留意臨時圍封安排,避免靠近以免發生意外。樹木在風雨等外力影響下有折枝風險,應避免在風雨期間或其後數日進入林區及在樹下逗留。市民若發現樹木異常,請致電市政署市民服務熱線2833 7676或透過“市政在線”https://app.iam.gov.mo/iamconnect反映。

市政署辦輻射污染與食品安全講座 強化公眾科學認知
因應日本排放核污水入海洋,市政署日前舉辦“輻射污染與食品安全”市民專場講座,透過闡釋輻射污染與食品安全的關係,加強公眾的風險認知,並且詳細介紹雙重食安防線等把關措施,讓公眾更全面地理解本澳所採取的一系列食安監管措施,講座吸引近百名市民參加。
講座上,市政署代表介紹輻射污染與食品安全的關係,以及一旦進食受輻射污染食品對身體的影響,並提醒市民在日常生活中科學理性地看待食安風險議題。活動現場反應踴躍,市政署期望透過輕鬆互動方式讓市民學習食安科普知識,並融於日常生活中,以加強自主把關意識,共同保障食品安全及個人健康。
因應日本福島核污水排放入海洋,根據第134/2023號行政長官批示,本澳自2023年8月24日起,禁止進口源自福島縣等十個都縣區的鮮活食品、動物源性食品、海鹽及海藻。故此,市政署持續在入口檢疫和市場銷售層面監察食品中的輻射水平,透過嚴格的雙重把關措施,以確保從日本進口本澳食品的食用安全。本年度截至9月25日,市政署已抽檢了31,877個日本進口食品樣本進行核輻射水平檢測,暫未發現異常。
為加強社會大眾對輻射污染及食品安全的認知,市政署已於食安資訊網 www.foodsafety.gov.mo 設置“輻射污染與食品安全”專頁,提供有關的法律法規及科普知識,同時每日更新本澳對日本進口食品的檢測數據,歡迎社會大眾登入專頁,以瞭解及掌握最詳盡的食安資訊。

法律改革諮詢委員會舉行第三十五次全體會議
法律改革諮詢委員會今(26日)舉行第三十五次全體會議,就制定特區政府2024年度立法規劃項目,持續完善特區各領域法律制度等工作聽取委員的意見和建議。
委員會主席張永春表示,本屆政府着力完善立法統籌機制,科學制定年度立法規劃並嚴加落實,確保各項目均於規劃年內送立法會審議,以配合社會經濟發展需要。2024年度的立法規劃將繼續依循科學為本和務實的原則,根據特區政府的施政重點作出相應的部署安排,針對重點領域和本澳社會關注的項目進行立法,尤其跟進完善維護國家安全領域的配套制度,以及優先處理和訂定有關經濟、民生方面的法律。
委員們認同透過制定立法規劃確定重點立法項目,加強特區法制建設,並對擬制定的立法項目提供了專業的意見和建議,包括相關項目可行的制定方向、在特區法律體系中的協調性、對社會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及實務操作上須考慮的問題等。
張永春在總結時感謝各委員提出的寶貴意見,特區政府會認真分析和考量,確保條件成熟的立法項目及時納入立法規劃,而特區政府亦將一如既往按規劃落實好各項立法工作,為推進特區各領域事務的發展提供堅實的法律保障。

第一屆粵港澳大灣區法律部門人員培訓課程順利舉辦
“第一屆粵港澳大灣區法律部門人員培訓課程”於9月20日至22日順利在澳門舉辦。來自國務院港澳辦、廣東省司法廳及各市司法局、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以及澳門特區政府行政法務司轄下部門的41位法律人員參與了培訓課程。
為更好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廣東省司法廳、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及澳門特區政府行政法務司於去年舉行的粵港澳大灣區法律部門第四次聯席會議上通過了由澳方提出的舉辦粵港澳大灣區法律部門人員培訓課程的方案。三方並達成共識,由澳門特區政府舉辦第一屆培訓課程,廣東省司法廳以及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派員來澳參與。培訓課程內容包括澳門基本法律體制、民商事、刑事、行政、訴訟制度以及登記和公證法律制度的專題講座,亦就訴訟外爭議解決機制的法律制度及實務經驗進行了分享。此外,學員實地參訪了澳門特區檢察院和登記公證機關,進一步促進學員的相互交流對話及對實務工作的了解。
透過舉辦是次培訓課程,加深了學員對澳門特區法制的認識,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培養更好的法治建設團隊,並進一步加強三地法律部門的交流和合作,讓三地之間“軟聯通”工作更為順暢,有利推進三地的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進一步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根據粵港澳大灣區法律部門聯席會議的共識,粵港澳大灣區法律部門人員培訓課程將持續舉辦,廣東省司法廳將於明年主辦第二屆培訓課程。

第五屆公務人員領導力培訓班開課
由行政公職局和澳門大學合辦的第五屆公務人員領導力培訓班今(25) 日舉行開課典禮。
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在開課典禮上致詞時表示,推動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需要持續不斷的人才培養,而公共行政改革亦離不開具有責任擔當、服務意識和兼具專業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公務員團隊。澳門大學公共行政培訓中心將一如既往秉持“培訓與培養相結合”的理念,全力支援特區政府梯隊人才培養規劃的落實,致力擔當好特區人才培養“蓄水池”的角色。
行政公職局局長吳惠嫻指出,特區政府近年來持續優化公務人員培訓工作,一方面加強引導公務人員深入了解新形勢下的國家發展大局,尤其提升對粵港澳大灣區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認識;另一方面著重加強公務人員特別是年輕公務人員的專業能力和管理水平,做好領導和主管的人才儲備。她亦寄語學員認真學習、提升自我,將來回到工作崗位上能學以致用、發揮所長,為澳門、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
公務人員領導力培訓班是特區政府在本地舉辦的、以脫產形式進行的集中培訓,旨在培養專業能力與管理能力兼備的人才,優化特區公務員的人才管理體制。
特區政府在聽取多方反饋意見後,對本次培訓安排進行了深化與調整。今屆課程採用更多元化的培訓模式,重構課程框架,增加實務活動,務求通過專題座談、共同研討、情景模擬、小組答辯、參訪實踐以及與政府官員面對面交流等形式,提升學員的行動力、領導力和跨部門合作意識。本次領導力培訓班為期三個月,來自不同範疇的25名學員經所屬部門及監督實體推薦,均具豐富的工作經驗和良好的工作表現。

多個政府部門合辦2023“普法新TEEN地”青少年法律推廣月活動
為配合特區政府《澳門青年政策(2021-2030)》的推行,持續加強向青少年普法的工作,法務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市政署、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勞工事務局、警察總局、治安警察局、司法警察局、文化局、衛生局、社會工作局及環境保護局,合共12個部門於本年9至11月期間合辦2023“普法新TEEN地”青少年法律推廣月,透過線上線下雙軌並行的方式共同舉辦超過20項活動,今年部分活動的參加對象更將擴至本澳高等院校在讀的本科學生,以系統教育和多元活動,加強青年對國家和澳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推進普法工作。
線下校園講座 增強守法意識
各個部門將於推廣期間內合辦校園巡迴講座,邀請法律專家學者聯同部門代表到本澳高等院校及中小學作不同主題的法律講座,當中包括《憲法》、《澳門基本法》、《國旗、國徽及國歌的使用及保護》、《維護國家安全法》、《動物保護法》、《民防法律制度》、《限制提供塑膠袋》、《道路交通法》、《著作權及有關權利之制度》及《工業產權法律制度》以及將於本年11月5日起正式生效的第6/2023號法律《預防及控制未成年人飲用酒精飲料制度》等。同時,講座將加入案例分析及互動分享方式環節,讓青年學生進一步了解各種犯罪類型、勞動關係等方面的法律知識和注意事項。
線上問答遊戲 寓學習於娛樂
為提高青年學生學習法律的興趣,活動期間將舉辦“2023全澳學生法律知識網上有獎遊戲”、“毛孩預備班”領養專頁─隨堂小測有獎問題遊戲、“eLearning識權益”等線上活動,期望透過寓學習於娛樂的遊戲方式,加深青年學生對不同領域法律的認識。
多元普法活動 豐富體驗項目
推廣期間還將舉辦《文化遺產保護法》推廣嘉年華2023、“升旗儀式演示”活動、“迷毒知返青少年支援計劃”、校園寫作獎勵計劃、巡迴展板和社會體驗等活動,讓青年學生走進社區,以身體力行的形式學習《憲法》及《澳門基本法》以及相關法例的內涵及價值。
想了解更多各項活動的詳情,請掃瞄海報中的二維碼,瀏覽2023“普法新TEEN地”青少年法律推廣月專題網頁,以及請留意各合辦部門公佈的活動資訊。

居民今起可於“一戶通”統一登記通訊地址
為方便居民更省時便捷地登記通訊地址,身份證明局聯同行政公職局及多個公共部門共同努力研究,打破部門間的數據壁壘,實現數據互通,自今(19日)起,特區政府在“一戶通”上全新推出“登記及更改地址”服務,有效改善過往居民向政府部門更改通訊地址手續繁複,需逐一向不同部門更新資料的情況,透過提供統一途徑供居民同時向 23個涉及市民常用服務的政府部門進行登記,無需親臨部門辦理手續,達致全程網辦、便捷省時的目的。
一鍵全選23個部門 操作簡便
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身份證持有人均可透過“一戶通”使用“登記及更改地址”服務自願進行登記,該地址將會統一用作政府部門與居民通訊聯絡的用途。登記時,居民可選擇“一鍵全選”23個部門或僅向指定部門提供地址資料,還可同時登記未成年子女的地址,省時便捷。完成登記後,有關資料一般於登記翌日起計3個工作天內完成處理。
隨時查閱和更新地址
新服務還設有查詢功能,方便居民隨時查閱最新登記地址及已登記的部門名單,居民亦可隨時登入系統更新地址,以及更改所選擇的政府部門,不但保障居民通訊資料的可用性及準確性,亦有助政府部門提升行政效率及改善服務質素。
特區政府將繼續以便利民生為工作目標,以市民需要為服務導向,持續推出更多便民、有感的電子服務及便民措施。
有關“登記及更改地址”服務資訊,請瀏覽“一戶通”專題網頁https://www.gov.mo/app/。

“一戶通”擴展預約取籌服務至橫琴 全澳預約取籌服務增至逾600項
特區政府持續完善“一戶通”各項功能和服務,由即日(9月19日)起,預約櫃枱服務拓展至本澳28個公共部門,共涵蓋超過600項服務,其中7 項屬橫琴政務服務。澳門居民可隨時隨地透過“一戶通”預約取籌,節省現場排隊輪候時間。
跨部門合作打破數據壁壘 可預約櫃枱服務倍增
為優化服務流程,提高服務素質,“一戶通”持續整合本澳各部門的電子服務。其中,預約櫃枱服務由過往提供9個部門的預約,大幅擴展至現時28個部門,新增服務逾600項,涉及稅務、就業、社福、身份、市政、政務、公證、工務、交通、出入境等範疇。
“一戶通”預約櫃枱服務的優化升級和功能擴展,體現出跨範疇多部門共同合作的成果。透過部門之間的協作,將分散在不同網頁及應用程式的預約功能集中於同一平台,減省各自重複建設和維護系統的資源和成本,促使櫃枱服務與電子政務接軌。
另外,由於“一戶通”已確認用戶身份,市民在預約取籌時已無須輸入任何個人資料。完成後,市民亦可選擇將預約事項錄入“我的備忘”,系統會於預約時間到期前發送提醒訊息,避免市民遺忘。
推動公共服務實現跨境通辦 增七項橫琴櫃枱預約服務
本次是“一戶通”服務首次延伸至深合區,為便利澳門居民辦理橫琴政務事務,“一戶通”增設橫琴政務服務中心7項常用業務的櫃枱預約,包括商事登記、社保、公證、不動產登記、飲食場所許可、藥品零售許可,以及商標註冊等業務。市民透過“一戶通”成功預約橫琴辦理櫃枱服務,可在約定時間段內到達橫琴政務服務中心服務台現場出示預約二維碼進行取籌,並在指定的業務櫃枱辦理事務。
琴澳兩地政府部門鼎力合作,充分發揮規則銜接優勢,在政策和技術層面均具有重要意義,亦為下一階段工作累積了經驗。未來,特區政府將陸續把更多便民電子服務拓展到深合區,促進琴澳民生融合加速發展。例如,已於橫琴設置“澳證易”自助服務機提供身份證明範疇服務,以及開展研究引進“遙距服務櫃枱”,以視像方式達至跨境辦事等。
公眾如欲了解更多資訊,請瀏覽“一戶通”專題網站(https://www.gov.mo/app/),查看宣傳圖文包及教學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