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次粵港澳大灣區律師法律事務培訓今順利開班
為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律師辦理內地民商事法律事務專業能力,促進大灣區律師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共同主辦首次粵港澳大灣區律師法律事務培訓,培訓為期兩天,於今日(19日)在廣東省法官學院順利開班。
澳門特區政府法務局局長梁穎妍代表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出席開班式,並在致辭時感謝中央有關部門對澳門律師的重視和支持,為律師提供寶貴的培訓機會。藉此期望澳門律師珍惜及用好“大灣區律師”的身份,積極投身大灣區建設,充分發揮專業所長,為國家所需,為推進大灣區法律服務業高品質發展貢獻力量。
培訓課程由實務經驗豐富的人民法院、仲裁機構、商事調解機構專家及律師等,圍繞民商事訴訟、仲裁、調解等內容進行授課。
出席培訓課程開班式的嘉賓還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楊萬明、司法部副部長王振江、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廣東省司法廳廳長陳旭東、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鍾健平、司法部律師局局長田昕、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司艷麗等。

“港澳通關互用二維碼服務”明起實施,便利兩地居民跨境通關
為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深入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澳門特區政府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持續提升各口岸人員通關的便捷性。自明(19日)起,澳門特區政府與香港特區政府攜手合作推出港澳通關便利措施,兩地合資格居民可透過各自的“港澳通關二維碼”通關,無需出示實體身份證,進一步便利兩地居民跨境出行。
今天(18日),兩地政府於港珠澳大橋澳門邊檢大樓聯合舉行“港澳通關互用二維碼”發佈會,啟動儀式由香港入境事務處處長郭俊峯、澳門身份證明局局長周偉迎、澳門行政公職局局長吳惠嫻、澳門治安警察局代局長黃偉鴻、香港入境事務處副處長戴志源及香港入境事務處助理處長柯重鈺擔任主禮嘉賓。
香港入境事務處處長郭俊峯致辭時表示,港澳兩地人員往來頻繁,至今已累積近二百五十萬合資格香港居民登記使用澳門自助通道服務。新推出的「港澳通關互用二維碼」服務,會為使用自助過關服務的港澳居民帶來更好的出行體驗,增加幸福感,並進一步提升兩地出入境服務質素,以配合大灣區發展的國家重大戰略。
澳門身份證明局局長周偉迎致辭時表示,“港澳通關互用二維碼”措施可為兩地人員交流、經貿往來及澳門文旅會展等“1+4”產業發展創造便捷的通關條件,打造大灣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未來港澳兩地將持續研究優化措施,共同努力提升港澳居民的生活便利,增進兩地的民生福祉。
在介紹環節,澳門行政公職局局長吳惠嫻及香港入境事務處副處長戴志源分別就兩地居民的“港澳通關互用二維碼”產生方法、適用資格及使用方式等進行介紹。其後,柯重鈺助理處長在澳門自助過關通道現場示範香港永久性居民使用“港澳通關互用二維碼”入境澳門。
“港澳通關互用二維碼服務”
澳門特區政府2023年在“一戶通”推出“電子身份”,提供嶄新的確認身份方式。至今逾35萬人已綁定“電子身份”,於口岸通關的使用量近1100萬人次。
在港澳均已各自使用二維碼通關的基礎上,兩地政府基於對等互惠原則推出通關便利措施。港澳兩地已登記使用對方自助過關通道服務的永久性居民,可透過各自的“港澳通關二維碼”使用對方的自助通道通關,無需出示實體身份證。自明天(19日)凌晨起,近30萬已登記使用香港e-道的合資格澳門居民在更新“一戶通”手機應用程式版本後,“我的通關”二維碼會有新式樣,增加“港澳通關二維碼”功能,市民只要打開“我的通關”生成 “港澳通關二維碼”,該二維碼適用於所有香港口岸出入境管制站自助通道。
凡年滿11歲的澳門永久性居民身份證持有人,成功登記使用香港e-道服務及在“一戶通”綁定電子身份後,便可於通關時打開一戶通“我的通關”生成“港澳通關二維碼”,使用香港e-道服務入出境香港。如未成年人的“電子身份”綁定在父/母或監護人的手機上,隨行過關時,父母或監護人只須在“我的通關”二維碼介面左右滑動,便可輕鬆切換為對應人士的二維碼。
隨着港澳電子政務建設不斷推進,為進一步深化兩地政務服務合作創設了有利條件。未來,兩地政府將依托過往良好溝通基礎,持續完善出入境合作機制,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促進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有關港澳出入境便利措施詳情,請瀏覽相關專頁(www.dsi.gov.mo/e-Channel/)。如有查詢,請致電身份證明局熱線(2837-0777或2837-0888)。

特區政府代表出席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核可中國參加第四輪國別人權審議工作組報告的全體會議
當地時間7月4日下午,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於瑞士日內瓦舉行全體會議,核可中國(包括澳門特區)參加第四輪國別人權審議的工作組報告。中國政府派代表團參加會議,由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陳旭大使擔任團長,澳門特區法務局局長梁穎妍等擔任副團長。
關於工作組報告中涉澳的建議,梁穎妍局長在介紹性發言中作出了回應,強調特區政府一直堅持以人為本,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教育、醫療、住房、社會保障等方面投入大量資源,務求提升居民的生活質量;重申澳門特區將繼續嚴格落實“一國兩制”方針,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加強與國際社會溝通合作,積極實施適澳的國際人權公約,努力為居民創造更好的生活和發展環境,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工作組於2024年1月23日審議了中國提交的第四次報告(包括澳門特區),並於1月26日通過了工作組報告。這是中國繼2009年、2013年和2018年之後,第四次參加人權理事會國別人權審議。

《修改〈民事登記法典〉》今生效 私人公證員可主持結婚
第11/2024號法律《修改〈民事登記法典〉》於今(1日)生效,新增賦權私人公證員主持結婚;民事登記局與公共部門及本地醫院間的資料互聯互通,以實現出生和死亡登記及結婚申請的全程電子化等。
由即日起,居民在結婚申請獲批後,除在民事登記局辦理結婚登記外,亦可由私人公證員在民事登記局以外地方主持結婚;取消出生簡報(俗稱“白咭”)及死亡簡報(俗稱“落葬紙”),民事登記局向申請人免費發出首份證明。同時,隨著法律生效,民事登記局亦與本地醫院建立數據互聯,居民無需前往該局辦理死亡登記。
特區政府將於今年內,在“一戶通”推出“結婚一件事”、 “出生一件事”, 實現出生登記、結婚申請全程電子化,屆時符合條件的居民可於線上辦理結婚申請、訂立婚前協定、申請結婚津貼等多項公共服務;符合條件的父母可於線上全程辦理初生嬰兒的出生登記、出生津貼,以及預約辦理身份證和回鄉證等多項公共服務。
為讓市民了解第11/2024號法律《修改〈民事登記法典〉》的內容,法務局已開通“民事登記專頁網站”(https://online-service.rn.dsaj.gov.mo/civil/civil-info/home),並透過“澳門法務局”、“DSAJRAEM”微信訂閱號及Facebook專頁“普法園地”發佈圖文包,歡迎市民關注。

澳門特區護照持有人可免簽證進入格魯吉亞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接獲格魯吉亞駐華大使館的通知,澳門特別行政區護照持有人可免簽證進入格魯吉亞,逗留期為最多30天。
直至目前為止,共有146個國家或地區同意給予澳門特別行政區護照持有人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待遇;共有25個國家確認澳門特別行政區護照持有人可以電子簽證或網上申請簽證方式前往該國。詳情可瀏覽身份證明局網頁:www.dsi.gov.mo/download/visa_free_list_c.pdf 及 www.dsi.gov.mo/download/E_visa_c.pdf。

澳門特區護照持有人可免簽證進入格魯吉亞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接獲格魯吉亞駐華大使館的通知,澳門特別行政區護照持有人可免簽證進入格魯吉亞,逗留期為最多30天。
直至目前為止,共有146個國家或地區同意給予澳門特別行政區護照持有人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待遇;共有25個國家確認澳門特別行政區護照持有人可以電子簽證或網上申請簽證方式前往該國。詳情可瀏覽身份證明局網頁:www.dsi.gov.mo/download/visa_free_list_c.pdf 及 www.dsi.gov.mo/download/E_visa_c.pdf。

飲食牌照申請全面電子化 市政署辦講解會助業界掌握申辦流程
《飲食及飲料場所一站式發牌程序》革新制度自今年一月二十五日起生效,申請者可透過“商社通”服務平台全程電子化申辦牌照,提高發牌成效,減省開業成本。市政署透過不同途徑持續與業界保持溝通,讓業界進一步瞭解革新後的發牌制度、掌握申辦流程及注意事項,市政署日前舉辦電子申辦飲食牌照講座,近六十名業界代表出席。
講座於六月二十六日在下環活動中心舉行,約六十名牌照申請人、代理人、相關業界及團體代表出席。市政署、行政公職局、土地工務局及消防局代表於講座上詳細介紹《飲食及飲料場所一站式發牌程序》革新內容,並講解開立商社通帳戶、工程文件及授權書簽署服務,以及涉及工程及消防的系統操作細節等。同時,就審批及巡查過程中常見的問題進行說明。
《飲食及飲料場所一站式發牌程序》革新制度回應了業界優化發牌流程的需求及意見,於“商社通”設專屬電子平台,實現申請流程全面電子化,申請者可隨時隨地於線上提交申請、查詢進度及接收通知。同時,創設工程預先准照制度,讓審批、動工可同步進行,符合條件者最快在交齊資料後翌日便可開展裝修工程。此外,亦納入過往須另行申請的消防驗收程序,申請者可自助預約檢查及驗收時間,明確驗收標準,壓縮審批時間。
參加者於講座上踴躍提問,各部門代表一一作出回應。配合特區政府電子政務發展,市政署將持續檢視《飲食及飲料場所一站式發牌程序》的落實情況,不斷聆聽意見,提升發牌成效。如有查詢,可致電市民服務熱線2833 7676。

“智取易”智能文件櫃投入使用 方便市民24小時自助取件
為進一步提升市民、商企和社團辦理政府服務的便利度,帶來電子政務自助服務新體驗,特區政府自今日(6月20日)起於六個政府24小時自助服務中心增設“智取易”智能文件櫃。公眾在申請指定公共服務後,可選擇於就近的“智取易”自助領取文件,無需於辦公時間親臨部門取件。
“智取易”設置地點覆蓋澳路氹
隨著電子政務發展,現時有不少公共服務已能通過線上完成辦理,但考慮到部分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對實體證明文件仍有一定程度的需要,現推出“智取易” 智能文件櫃服務,以提升公眾取件的便捷度。“智取易”服務首階段適用於身份證明局所有身份證明範疇的證明書,法務局經櫃枱申請登記服務證明,市政署多種牌照准照、行政許可和食品場所登記服務,以及行政公職局翻譯公司名稱服務,涵蓋市民、商企和社團線上線下的服務事項。
“智取易” 智能文件櫃設於六個政府24小時自助服務中心,分別位於南灣、黑沙環、筷子基、氹仔中心、湖畔以及石排灣。
透過“一戶通”或“商社通”掃碼取件
市民線上或線下申請有關服務時,可根據需要選擇前往櫃枱取件或自助取件。若選擇自助取件,工作人員會在文件辦妥後將其放置於指定的“智取易”智能文件櫃,並透過短訊以及“一戶通”或“商社通”作出通知。市民可視乎個人時間安排,在到期日前憑“一戶通”或“商社通”的取件碼到指定的政府24小時自助服務中心“智取易”取件。相關操作流程簡易,只需掃碼確認即可完成。
同時,為配合“智取易”的推出,“一戶通"和“商社通”手機應用程式已增設“智取易”智能文件櫃服務。市民如需要使用“取件”快捷應用功能,請將“一戶通”或“商社通”手機應用程式更新至最新版本。
“智取易”的推出,為公眾提供全天候隨時領取政府文件的嶄新體驗,打破過往需於辦公時間親臨櫃枱排隊取件的限制。未來,特區政府將持續擴展“智取易”的適用範圍,有序納入不同部門的申請項目,推動更多服務實現“高效辦理,隨時取件”。關於“智取易” 詳情和適用服務清單,請瀏覽政府24小時自助服務中心專題網頁(www.dsi.gov.mo/eservice/)。

政府24小時自助服務中心引進新設備 打造電子政務便捷新體驗
為構建便民便商、專業高效的公共服務體系,特區政府以自助服務新思維,將線上線下服務流程融合,拓展政府服務的辦理模式,滿足市民、商企和社團多樣化的服務需求。目前全澳各區共有七個政府24小時自助服務中心,中心內設有自助辦證機、自助領證機、提供不同範疇的多功能自助服務機,自去年12月啓用至今使用量已達到14萬人次。為優化服務,中心自今日(6月20日)起增設“智取易”智能文件櫃、身份證明局新款自助服務機和印務局政府出版物售賣機,為公眾帶來電子政務自助服務新體驗。
“智取易”方便市民24小時自助取件
新推出的“智取易”智能文件櫃提供“7x24小時”無間斷服務,方便公眾在申請指定公共服務後,可選擇於六個政府24小時自助服務中心的文件櫃自助領取文件,不再受政府辦公時間限制。有關中心分別位於南灣、黑沙環、筷子基、氹仔中心、湖畔以及石排灣。
“智取易”推出首階段,適用於身份證明局所有身份證明範疇的證明書,法務局經櫃枱申請登記服務證明,市政署多種牌照准照、行政許可和食品場所登記服務,以及行政公職局翻譯公司名稱服務,覆蓋市民、商企和社團線上線下的服務事項。特區政府將持續擴展“智取易”的適用範圍,有序納入不同部門的申請項目。
身份證明局自助服務機全面升級
身份證明局多功能自助服務機自2013年推出至今,使用量已逾519萬人次。為提升用戶體驗,該局於七個政府24小時自助服務中心推出新款服務機,並在軟硬件上作出多方面升級,以支援更多部門服務及滿足不同技術要求。其中包括增設二維碼閱讀器讀取“電子身份”、“一戶通”我的照片及其他電子證明;加大顯示屏幕;更新相機鏡頭和指模掃描器等,以提升人臉識別技術,以及更準確和快速辨識身份;程式介面及操作流程亦作出簡化,並特設關愛模式供有需要人士使用。
因應新年度的現金分享將於7月發放,市民可透過自助服務機及“一戶通”查詢支票發放狀況。此外,為優化用戶體驗,預先登記使用香港e-道服務改為在七個政府24小時自助服務中心的自助辦證機提供。
透過跨部門持續合作,現時全澳逾40個地點共設置逾70台新款多功能自助服務機,提供有關身份證明、社會福利、稅務查詢、市政服務、選民登記、交通出行及出入境共7個類別,涉及11個部門接近40項自助服務。
自助書刊及表格售賣服務用量漸增
為了方便市民及企業購買政府出版的印刷品(如書刊、表格),印務局於五個政府24小時自助服務中心設置政府出版物售賣機,有關中心分別位於南灣、黑沙環、筷子基、湖畔以及石排灣。本次推出的售賣機為全新型號,其屏幕更大,可展示更多產品訊息,同時採取全密封設計,以更好保護印刷品不易被光線損壞。市民在選購書刊時,可用手機掃描二維碼以查閱該書刊的目錄,此外亦可透過印務局網上書店網頁(https://publication.io.gov.mo),隨時查詢各區售賣機位置和售賣產品款式。
自助書刊及表格售賣服務使用量不斷增長,其中書刊銷售比例從2023年佔一成三,到2024年首5個月升至兩成六,而表格銷售比例亦有所上升。
特區政府將繼續以“數據賦能、服務創新”為策略,不斷創建和優化政務自助服務,向市民提供全時段、多領域的便捷服務。關於上述服務與政府24小時自助服務中心詳情,市民可瀏覽專題網頁(www.dsi.gov.mo/eservice/)。

行政會完成討論《小販管理制度》法律草案
行政會完成討論《小販管理制度》法律草案,有關法案將送交立法會審議。
現時規管小販的法例制定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有關規定已不合時宜,因此,特區政府經充分聽取社會意見及參考鄰近地區的小販管理制度,並結合本澳的實際需要制訂本法律草案。
法案規定巿政署負責管理小販業務,除公共部門或實體舉辦及管理的活動,以及私人實體進行屬臨時性的零售或提供服務的活動外,於公共地方進行零售或提供服務的活動者,須事先取得市政署發出的准照。同時,法案引入“公開競投”的發牌機制,巿政署按評審標準對競投者進行評分,甄選合適的經營者。
此外,為加強對小販業務的管理,法案訂明經營者須遵守的義務,並適當調升對違反義務者所科處的罰款金額,巿政署可註銷嚴重違規者的准照。
法案訂定過渡措施,讓現有小販准照持有人有序過渡並適應新的《小販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