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戶通”推出“我的借書”功能 優化個人帳戶管理功能
“一戶通”持續拓展文化康樂範疇服務,於4月28日推出“我的借書”,功能涵蓋圖書預約及續借、查詢館藏目錄、線上支付罰款等,藉此吸引市民使用圖書館資源,推動全民閱讀氛圍。與此同時,“一戶通”亦進一步完善個人帳戶管理功能,市民可線上修改已登記的手機電話號碼,以及更簡便地找回忘記了的帳戶名稱和修改帳戶密碼。
“一戶通"手機應用程式已增設“我的借書",市民可透過該項功能,查看公共圖書館的借閱記錄、圖書或影音資料預約情況、已借和逾期未還狀態等帳號資料,亦設有查找圖書與影音資料、網上預約及續借圖書館藏、線上支付逾期歸還罰款等功能,讓市民無須親臨圖書館,亦能辦理相關服務。
另外,市民於一戶通“我的卡包”綁定文化局公共圖書館讀者證後,亦可於線下使用,方便在公共圖書館內之自助借還書機及櫃枱借還圖書與影音資料。
除此以外,文化局自本年1月1日起已透過“一戶通”新增各項藝文活動報名服務,例如親子閱讀家長講座、2023年“書香伴成長”親子閱讀推廣活動、第三十三屆澳門藝術節延伸活動、文化傳播月、“文化講堂”公眾場等,相關申請步驟全程網上進行,市民可隨時登入“一戶通”,查看最新資訊、申請紀錄等,並可進行網上繳費。
“我的借書”及新增的個人帳戶管理功能,需更新“一戶通”手機應用程式最新版本方可使用。公眾如欲了解更多資訊,請瀏覽“一戶通”專題網站(https://www.gov.mo/app/),查看宣傳圖文包及教學短片。

市政署辦線上遊戲 加強宣傳防治鼠患
為加強向市民宣傳防治鼠患的方法,市政署於四月二十八日至五月七日期間舉辦“防鼠記住三個冇 冇食冇匿冇路走!”線上有獎遊戲,歡迎市民踴躍參與。
防治鼠患是一項長期工作,市民必須保持家居清潔,合力營造“冇野食”、“冇埞匿”、“冇路走”的“三冇”環境,意即斷絕老鼠的食物來源、堵塞老鼠匿藏之處,以及限制老鼠的活動範圍。
為進一步提升市民防治鼠患的知識,市政署推出“防鼠記住三個冇 冇食冇匿冇路走!”線上有獎遊戲。市民可於四月二十八日至五月七日期間,透過掃描宣傳海報或市政署環境資訊網(www.iam.gov.mo/macaohygiene)上的二維碼參加遊戲,贏取電子兌換券及參加大抽獎的機會。獲得電子兌換券的市民,可憑券前往市政署望廈山環境資訊中心(澳門望廈炮台斜坡)換領獎品,換領日期至五月二十一日下午五時三十分。領奬時須開啟手機程式並出示電子兌換券,再由工作人員輸入兌換編號確認換領。至於抽獎將於六月份舉行,得獎名單將於環境資訊網內公佈,並由專人通知領獎。
防治工作要取得成效,有賴全澳市民積極配合,群防共治,合力營造“三冇”環境。市政署會持續透過不同媒體及途徑宣傳防鼠的訊息,深化市民對預防及控制鼠患的認識,正確執行各項防鼠措施。

代理行政長官張永春會見外交部部長助理農融
代理行政長官張永春於25日在政府總部會見外交部部長助理農融,就澳門特區涉外工作交換意見。
代理行政長官感謝外交部和駐澳門特區特派員公署長期以來對澳門特區涉外工作的指導及支持。他表示,特區政府依據《基本法》的規定,不斷擴大對外交流與合作,同時積極配合國家的各項外交工作。目前共有144個國家和地區給予特區護照持有人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待遇,希望外交部繼續支持對外推廣特區護照,重點推動澳門居民出遊較多的國家給予特區護照入境便利措施。在外交部和特派員公署的支持下,澳門有多名青年公務員赴國際機構工作,有利於他們擴寬國際視野,提升工作能力,特區政府將配合做好後續工作。
農融部長助理表示,外交部會嚴格按照《基本法》辦事,不斷開創涉澳外交工作新局面,同時堅決防範和遏制外部勢力干預澳門事務;將積極落實“外交惠澳”方針,全力支持澳門擴大對外交往,支持澳門特區參與更多國際會議及組織,同時持續與特區政府合辦不同類型活動,不斷提高澳門的國際影響力,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外交部還會做好對外宣介工作,向世界展示“一國兩制”在澳門成功實踐。此外,會持續推進澳門青年公務員赴國際組織任職的工作,為特區長遠發展培養國際化人才。
出席會面的還包括外交部駐澳特派員公署特派員劉顯法、外交部港澳台司副司長林動、行政法務司司長辦公室主任林智龍、法務局代局長梁穎妍等。

紀念澳門基本法頒佈三十周年展逾二萬人次參觀 社區巡展23日起啟動於澳路氹社區巡迴展出
由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法務局、市政署和教育及青年發展局主辦,新聞局、澳門日報、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頒佈三十周年展”自開幕以來已吸引超過2萬人次參觀,主辦單位期望將展覽中的精華圖片帶進澳路氹各個社區,加大宣傳推廣《澳門基本法》的覆蓋面,由今(23日)起至6月17日,一連八個星期在澳路氹不同地點舉辦“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頒佈三十周年展”社區巡展,首展地點為議事亭前地(噴水池)。此外,巡展期間逢周日,澳門律師公會會派員在巡展現場為居民提供免費法律諮詢服務,共同提升普法成效。
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副理事長李沛霖、法務局代局長梁穎妍、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委員林紹源、教育及青年發展局代局長丁少雄、澳門律師公會理事曾新智主持社區巡展開幕式,澳門律師公會隨即開展首日的免費法律諮詢服務。
有關巡展及免費法律諮詢服務的安排,請瀏覽憲法與基本法專題網站https://www.basiclaw.gov.mo/Activities/activity30_tc.aspx。

行政會完成討論《印務局的組織及運作》行政法規草案
行政會完成討論《印務局的組織及運作》行政法規草案。
為配合特區政府的行政改革、電子政務發展及《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報》無紙化工作,特區政府制定新的印務局組織法以取代原有已生效二十五年的法令,重組印務局的職能及架構。
新的印務局組織法明確訂明該局的監督實體為行政法務司司長。部門職責方面,新的組織法除了規定印務局負責以電子方式出版《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報》及印刷政府印刷品的工作外,尚規定印務局負責構建及管理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網上法律查詢系統。最後,因應職責的改變及工作流程的現代化,特區政府重整及精簡了印務局的架構,由現時的三處一組九科調整為一廳三處,新設的“統籌及規劃廳"將負責推動智慧印務及技術更新的工作。
法規自公佈翌月之首日起生效。

市政署制訂颱風前後垃圾清運應急預案
氣象局早前預測今年風季將於六月中旬或之前開始,預料全年約有五至八個颱風襲澳。為應對颱風及風暴潮可能引發的環境衛生問題,市政署一如以往於每年風季前作好應急預案,妥善安排颱風前後的垃圾清運工作,盡量減低對市民生活的影響。
八號風球來臨前,市政署會協調澳門清潔專營有限公司檢查和加固垃圾收集設施,並提前收集垃圾。颱風過後,市政署人員會即時巡查各區環境衛生情況,而澳門清潔專營有限公司則會增派人手和車隊,加快清運垃圾。若災情嚴重,市政署會在全澳六十個地點設置臨時垃圾收集站,方便市民棄置垃圾。此外,若前線工作已超出負荷時,市政署會按照“市政署防災減災應變計劃”,調配內部人員組成救災支援梯隊,協助低窪地區的清理善後工作。
另外,市政署每年均聯同澳門清潔專營有限公司及其他相關部門,進行“垃圾清運應急計劃”演練,並舉辦“災後有關環境衛生清潔工作講解會”,加強跨部門協作動員及應急能力。為提高居民及商戶妥善處理垃圾的意識,市政署亦持續加強宣傳工作,包括於電視、電台、互聯網和宣傳屏幕播放有關短片、聲帶,在各區張貼海報,在巴士車身設置廣告等,並派員到低窪地區進行宣導,向居民和商戶派發宣傳品。同時,與低窪地區的坊會建立溝通交流機制,於風季前舉行會議,及早應對處理環境衛生問題。
市政署呼籲市民留意並配合颱風期間的垃圾清運安排,先把非生活垃圾暫存在家中,待颱風過後,優先棄置容易腐爛的生活垃圾。不應把垃圾棄置於公共街道或垃圾收集設施旁,應放入封閉式垃圾房或壓縮式垃圾桶等收集設施內,做到“垃圾不落地”,避免進一步加大垃圾清運壓力。臨時垃圾收集點位置及更多相關資訊,可瀏覽市政署環境資訊網(www.iam.gov.mo/macaohygiene)。

預防蛇咬有辦法 市政署呼籲尊重自然保育
春暖花開,天氣宜人,是郊遊的好時節,同時萬物復甦,春天至初冬亦是蛇類活動最頻繁的季節。市政署提醒市民在行山郊遊時一旦遇見蛇,應保持鎮定,避免驅趕或接觸,與野生動物和諧共存。
一般蛇類遇到威脅時,會先做出虛張聲勢的防禦姿態,但極少會主動攻擊,因此,市民於野外遇見蛇的時候,應保持鎮定,避免突然移動或作出驅趕行為,更不要將蛇打死或打傷,應安靜離開。另外,蛇喜歡在樹枝、灌木密集處、紅樹林區、石頭罅隙、洞內、黑陰潮濕的地方如引水道和水渠邊等地點出沒,因此市民應避免進入草叢,不應把手或腳伸入罅隙或洞內,如必須行經,可使用行山杖探索懷疑有蛇出沒的地方。
為預防被蛇咬傷,市民應注意個人衣著,如穿着淺色長袖衣服、長褲或具有防護功能的戶外裝備,以及避免穿着涼鞋等。如不幸被蛇咬傷,應保持冷靜,並與蛇保持一定距離以防再次被咬,記錄被咬時間以及蛇的特徵,避免劇烈活動並放慢動作以減低心跳頻率及血液流動,而同行人士盡快協助求救和致電999求助就醫。市民可用清水和皂液簡單清洗傷口,但切勿用口從傷處吸吮毒液、擠壓傷處或在傷處噴灑酒精,更不要捕捉或打死施襲的蛇。
基於蛇本怕人類,咬人屬自衛反應,市政署呼籲市民應尊重自然和保育,給予野生動物生存空間。

擴展自助辦理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續期服務的適用對象
身份證明局持續優化自助辦理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續期的服務,自今(13日)起,為方便未成年人辦理身份證,市民可於三個辦事處(南灣身份證明局、黑沙環政府綜合服務大樓或離島政府綜合服務中心)透過自助服務機為合資格的未成年子女辦理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續期申請。
凡於身份證上的本次發證日已年滿5歲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身份證持有人,可在其身份證有效期屆滿前6個月內或逾期後,於辦公時間內由其父母任一方或監護人透過自助服務機辦理身份證續期手續。提出申請時,未成年人及其父母任一方或監護人須同時在場,且必須持有澳門居民身份證,並按系統指示操作及完成所需步驟。此外,父母任一方或監護人可授權他人代領未成年人的證件。
身份證明局再次呼籲合資格人士優先使用自助服務機電子辦證,有關服務詳情,可瀏覽身份證明局網頁(www.dsi.gov.mo)。如有查詢,可致電身份證明局熱線(2837-0777或2837-0888)或電郵至info@dsi.gov.mo。

市政署與消防局續為攤販舉辦消防安全講座
為加強街道小販和街市攤販的防火安全意識,市政署聯同消防局於四月十二日繼續舉辦“消防安全知識講座”,邀請了台山街市攤販、周邊街道小販、澳門市販互助會代表、外判工作人員、街市及小販區稽查人員等近百人參加。
繼首場講座於三月在祐漢街市舉行後,第二場講座於四月十二日在青洲坊活動中心舉行。消防局代表於講座上介紹多項防火應急安全知識,如離開時應關閉所有用電設備、保持周邊疏散通道暢通、切勿儲放易燃物等,提醒人員應正確使用電器,定期保養維護用電設備等。
市政署將與消防局保持合作,繼續舉辦同類講座及宣導工作,向攤販及相關從業員推廣防火應急及用電安全資訊,務求提升防火安全意識,減低火災發生的機會。

市政署辦說明會講解澳門製造食品便利入內地事宜
為協助澳門製造食品符合內地通關便利要求,市政署日前舉辦《關於申請澳門製造食品輸內地事宜》說明會,向本澳食品業界講解在《關於輸內地澳門製造食品安全監管合作安排》框架下,澳門製造食品輸入內地的申請流程、准入條件及製品等要求。說明會亦邀請業界代表作經驗分享和技術交流,協助業界拓展內地市場,進一步保障食品安全及質量。
說明會於沙梨頭街市市政綜合大樓舉行,四十多名本澳食品生產企業及行業商會代表出席。會上,市政署人員向與會者簡介現時本澳生產製造食品輸入內地的情況、《關於輸內地澳門製造食品安全監管合作安排》主要內容、合資格的食品生產類別、簽發衛生證書的要求及申請手續等。本澳食品生產企業代表亦於會上分享申請過程中面對的問題和技術要求。與會各方就有關合作安排框架下的執行細節、申請食品類別、企業申請註冊編號等議題進行交流。是次說明會有助市政署瞭解本澳食品生產的實際情況,從而為業界提供具針對性的技術支援與協助。
現時本澳食品企業透過一般貿易方式進入内地,在通關環節可能涉及抽樣留置等過程,需時較長。隨著二零二零年本澳與內地海關總署簽署《關於輸內地澳門製造食品安全監管合作安排》,雙方對輸往內地的澳門製造食品開展共同監管合作,符合要求的澳門製造食品可獲口岸優先查驗、加快檢測時間、降低查驗比例,進一步提高通關效率;有助本澳食品生產企業及時掌握食安標準及規定,減少產品因不符合要求而引起的損失;亦回應了業界期望對輸內地澳門製造食品優先開展動植物源性食品風險分析的訴求,實現食品安全源頭防控、口岸便利通關的目標。
市政署將持續向本澳食品業界提供各項技術支援服務,並協助有意參加《合作安排》的企業完善內部食品安全管理系統。更多《合作安排》詳情,可於辦公時間致電2852 6943查詢或瀏覽市政署食品安全資訊網 www.foodsafety.gov.mo 的相關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