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署犬只准照网上服务已整合至“一户通”服务平台,准照持有人可透过“一户通”办理准照续期、更改个人资料等服务。市政署提醒,准照持有人应定时更新个人联络资料,以接收与犬只准照相关的提示资讯,保障毛孩权益。

现时,犬只准照持有人只须登入“一户通”帐户,进入“犬只准照”服务页面,便可查询其持有的准照资料、线上即时办理准照续期、更改个人资料及预约狂犬病疫苗注射等服务。其中,线上续期“犬只准照”服务必须持有有效的预防狂犬病疫苗注射证明文件。今年1月至10月,使用“一户通”办理犬只准照续期服务个案共1,843宗,更改资料个案共885宗。

为鼓励和推动宠物绝育,所有已完成绝育手术的犬只,只须经市政狗房兽医检查核实及更新资料后,便可以优惠费用办理准照登记及续期。

粤港澳大湾区调解工作委员会于11月24日以视像方式举行第三次会议,澳门特区政府法务局局长梁颖姸、广东省司法厅副厅长林楚明、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署理高级助理民事法律专员邓頴茹等出席。

会上三方就粤港澳三地各自制定的《粤港澳大湾区调解员资格资历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细则发布的时间进行详细讨论,以及对如何推进三地和解(调解)协议的相互承认和执行的工作交换了意见,并已就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委员会争取于年底将三地的实施细则及相关发布事宜送交第五次粤港澳大湾区法律部门联席会议审议及通过,以争取大湾区调解员名册尽早出台。

出席会议的三地代表还包括:澳门特区政府法务局技术辅助厅厅长赵占全、法律推广及公共关系厅厅长陈志扬、国际及区际法律事务厅厅长吴燕翔、高级技术员黄嘉慧;广东省司法厅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处处长都贵均、副处长锺继亮;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法治建设办公室署理高级政府律师林浩泰、署理高级政府律师张肇庭、政府律师林姿琳。

为持续向青少年推广法律知识,增强青少年知法和守法意识,“青年政策”跨部门跟进小组成员——法务局、市政署、经济及科技发展局、劳工事务局、警察总局、治安警察局、司法警察局、教育及青年发展局、文化局、卫生局、社会工作局及环境保护局共12个政府部门,于2023年9月至11月合办了“普法新TEEN地”青少年法律推广月。本年组织了多项普法专题活动,活动形式包括:法律讲座、线上问答游戏、亲子工作坊、法制课程、校园巡回讲座、巡回展板展览、写作奖励计划及宣传推广活动等,超过63,000人次参加有关活动,今年部份活动的参加对象已扩展至澳门高等院校在读的本科学生,以及增设社会体验活动到访横琴参观交流,覆盖层面更广泛,内容更丰富。

为展现各部门推广的活动内容,总结活动成效,以及延续推广法律普及的工作,上述部门于11月24日在科学馆会议中心举行了“普法新TEEN地”青少年法律推广月总结礼,颁发感谢状及全澳中学生法律知识网上有奖游戏的各个奖项,并设有展现活力的舞台表演节目,达致宣传相关法律推广的效果。未来,“青年政策”跨部门跟进小组将继续以丰富多元的线上及线下方式开展法律推广活动,提升青年及学生对国家及澳门法律的学习兴趣;同时,以系统教育和多元活动,让青年及学生从学习及体验中准确地理解和认识《宪法》与《澳门基本法》的关系,尊重法治精神,加深对国家和澳门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一步了解“一国两制”的方针,以及相关法律的实施对澳门社会繁荣稳定的重要作用。

教青局龚志明局长、法务局梁颖妍局长、教青局黄嘉祺副局长、文化局文化遗产厅蔡健龙厅长、法务局法律推广及公共关系厅陈志扬厅长、环境保护局环境宣传教育合作厅阮燕莲厅长、劳工事务局劳动监察厅李小娉厅长、教青局青年厅张敏辉厅长、市政署公民教育处林微笑处长、经济及科技发展局工商业稽查处严飞处长、司法警察局社区警务及公共关系处赵朱惠敏处长、卫生局健康促进处黄颖雯处长、社会工作局儿童及青少年服务处胡嘉敏代处长、警察总局王少岭警司、治安警察局公共关系处黎燕鸿副警司、法务局公共关系处马理章处长、司法警察局社区警务及公共关系处少年关注组张剑锋职务主管、青年事务委员会委员、教青局主管、各参与学校及机构代表等出席总结礼。

雀仔园街市及外围小贩区的整治工程下月将如期竣工,为安排街市承租人及小贩有序回迁及复市营业,市政署今(23)日下午邀请相关经营者举办座谈会,协调重新营业安排,并详细介绍了优化后摊位的配备及用电安全等一系列注意事项。

现时雀仔园街市及外围小贩区优化工程已进入最后阶段,预计下月竣工,并将安排街市承租人及小贩有序回迁,恢复对外营业。市政署积极与相关持分者协商重新开业安排。在听取承租人及小贩意见后,预计十二月初小贩区部份成衣杂货类摊档已具条件对外试营运,十二月中下旬小贩区将正式恢复对外营业。而雀仔园街市将于十二月中旬有序安排承租人回迁,做好复市的前期准备,而街市正式复市的日期将与相关摊位承租人商议,并视乎实际搬迁进度。会上,市政署代表亦提醒相关承租人及小贩把握时间添置营运器具,并且向自来水及电力公司申请水表及电表,以便可于开业前完成安装。

雀仔园街市及外围小贩区分别于今年三月及八月起休业进行整治工程。市政署在制定雀仔园街市整治工程方案时,已连同外围小贩区作一并规划,整体工程包括保留雀仔园街市的建筑外观,加装空调和通风系统、改善照明系统、调整公厕位置与男女厕格比例、更新街市排污设备、增设无障碍设施。并且重新布置街市不同分区,分隔消费者购物动线和搬运货物,达至乾湿分离,配合空调和通风系统及街市日常管理,改善传统街市湿滑的环境。此外,更换了小贩区的隔热面板、活动雨篷、背板和分隔铁网,改善排水设施及翻新结构架等。藉优化设施改善营商环境,为市民及游客提供更佳的消费体验。

两街市共十五个摊位的公开竞投今(16)日下午五时截止投标,市政署共收到393份标书,稍后将根据竞投者的营运策略、经验及资格、货品种类的多元性等五项评审标准进行审核,挑选出合适的经营者,为街市注入新活力。

开放公开竞投的分别是雀仔园街市的五个摊位及沙梨头美食广场的十个摊位,可供经营十三类商品或菜式。有别于过去空置街市摊位以登记抽签分配的形式,是次根据《公共街市管理制度》相关规定,以公开竞投方式招揽摊位承租人,期望提升街市经营积极性和服务品质,为居民提供更多元的购物选择。

评审委员会将逐一审核投标者提交的竞投文件,根据营运策略、经验及资格、摊位每日经营时间、货品种类的多元性、支付工具的便利性等五项主要标准评审,按照甄选条件编制及公布分配摊位优先次序排名名单,争取在确定名单公布后三个月内完成所有摊位的分配程序并签立合同。

法务局副局长冯炳杰今(15日)宣誓就职。仪式由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主持,并由行政法务司司长办公室主任林智龙见证。

张永春致辞时指出,法务局工作面对著不同的挑战,在立法统筹、法律草拟、登记公证、法律推广等方面近年完成大量工作,有赖法务局全体同事的努力,他勉励冯副局长和同事们要继续团结一致,共同做好法务范畴的各项工作。

冯炳杰表示上任后定会竭尽所能,在行政法务司司长和法务局局长的带领下,与团队切实执行各项工作,竭力为特区法务工作作出贡献。

冯炳杰拥有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硕士和澳门大学法学士学位,1991年进入公职,曾担任法务局法规草拟二处处长、法律草拟厅厅长的职位,并于2023年5月起担任法务局代副局长。

根据行政法务司司长批示,委任冯炳杰自2023年11月15日起担任法务局副局长,为期一年。

市政署正就雀仔园街市及沙梨头美食广场共十五个摊位进行公开竞投。日前邀请了澳门青年联合会、澳门中华新青年协会、澳门中华学生联合总会逾六十名青年代表举办说明会,介绍摊位公开竞投的手续及概况,希望吸引更多具创意及新经营理念的青年投身街市行业,助街市可持续发展。

市政署特意邀请青年团举办街市摊位公开竞投说明会,希望争取更多有意经营或创业的青年人投身街市行业,借助青年人的创意与视野,以新经营理念结合时下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引入更多元化的货品和服务,为传统街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会上,市政署代表详细介绍了是次公开竞投十五个摊位的空间布局及基础配套,同时亦安排参与者到沙梨头美食广场进行实地了解。两街市共十五个摊位,可供经营十三类商品或菜式,而每名竞投者只可竞投一个街市内一种业务类别的摊位。当中,沙梨头美食广场共十一个摊位,除一档原已有承租人外,其馀十档均公开予居民竞投。分别有蒸煮食品、小炒、甜品、中国地方菜式、东南亚菜式、日韩熟食、西式食品等不同菜系和特色熟食。此外,重整后的雀仔园街市除新增空调系统外,以乾湿分离为原则重新布置各功能分区,除原有贩卖水产、蔬菜、肉类等摊位外,将引入预包装轻食及熟食、预包装的急冻及冰鲜水产、环球杂货及香料等不同类型商品,为区内消费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

行政会完成讨论《物业、商业登记及公证的电子化》法律草案,有关法案将送立法会审议。

现行《物业登记法典》、《商业登记法典》及《公证法典》生效至今已超过二十年,部分规定已不合时宜,且未能配合电子化发展所需。为推动登记及公证范畴的电子化及优化服务,特区政府制定本法案。

法案主要内容包括:

一、推动物业登记的电子化

1.当事人或其代表律师可以透过“一户通”提交“取得登记(俗称转名登记)”及“抵押登记”的申请、支付费用、接收通知及登记副本,全程无需亲临物业登记局办理手续。

2.修改放弃抵押权声明的形式要求,以便实现“取消抵押登记(俗称按揭销号)”的全程电子化,抵押权人(尤其是本澳信用机构)可透过电子方式签署放弃抵押权的声明书及办理取消抵押登记的手续。

3.赋予公证员所提交的数码化文件具有特定的证明力,使更多类型的物业登记(例如“查封登记”)可透过电子方式提交申请。

二、推动商业登记的电子化

法案为“公司设立登记的全程电子化”及“以电子方式作出决议”提供法律基础,股东及其他利害关系人可透过指定的文件模版制作“设立登记”及“转股及修章的登记”等文件,并以电子方式提交文件,全程无须亲身前往商业及动产登记局办理相关手续。

三、推动公证的电子化

推动公共公证署及私人公证员使用资讯科技,如透过指定的电子平台接收申请、允许特定公证行为以签名板收集所需的签名等。

四、完善现行制度以优化服务

法案赋权特定工作人员作出部分登记行为,赋权公共部门的工作人员对文件的签署情况及副本进行核实,增加登记证明的种类,以及规定由商业及动产登记局依职权宣告长期不使用的商业名称失效。

市政署早前率领粤澳食品安全合作专责小组澳方代表及相关技术人员,到广东东莞参与粤澳食品安全监管交流会,就两地食品生产技术要求、食品安全标准规定、新兴食品行业监管重点等进行讨论,进一步强化两地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澳方代表团一行共二十七人,于十月三十日至十一月一日到广东东莞参与粤澳食品安全监管交流会,交流会设培训课程及实地参观等环节。其中,培训课程由广东省食品检验所承办,重点讲解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安防控要点,涵盖生产技术要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食品溯源系统、食安事故处置等。近年,预制菜行业发展迅速,课上亦讲解了现时广东在预制菜原料控制、产业标准等多方面的最新技术要求。此外,代表团亦参观了位于东莞市的饼食及调味品生产厂房,实地了解企业在食品安全管理上的具体操作流程,并与企业代表就品质监控、安全检测项目等交换技术意见。

在《粤澳食品安全工作交流与合作框架协议》下,市政署与广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持续加强交流与合作,并建立人员培训计划,为食安领域的不同人员开办专题培训课程,如食材鉴定培训课程、食源性疾病调研交流学习课程等。双方透过长期有效的沟通机制,持续深化两地在食品安全讯息通报、食品检测项目等方面的合作。未来,两地相关部门将不断拓展合作,共同提升食安监管与执法能力。

参与是次交流会的粤澳食品安全合作专责小组澳方成员部门,包括市政署、澳门海关、经济及科技发展局、旅游局、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和消费者委员会。

行政会完成讨论《修改〈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选举法〉》法律草案,有关法案将送交立法会审议。

为进一步在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上落实“爱国者治澳"原则,完善和优化立法会选举的管理流程,特区政府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并充分考虑本澳的实际情况后,制定本法案。

法案主要内容包括:

一、设置确保资格审查程序顺畅运作的机制

1.将资格审查的标准法定化,订明由澳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下称“国安委”)负责审查立法会议员候选人是否拥护《基本法》和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并就不符合条件者向立法会选举管理委员会发出具约束力的审查意见书。

2.对于立法会选举管理委员会根据国安委的审查意见书作出的决定,不得向立法会选举管理委员会提出声明异议或向法院提起司法上诉。

3.法案建议立法会议员候选人在被提名当年或之前的五个历年内曾依法被判断为不拥护《基本法》或不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其提名将不被接纳。

二、加强遏止违规行为及优化选举流程

1.明确每名选民只可签名组成一个提名委员会,而且当出现重复签名组成多个提名委员会时,其签名均属无效。

2.订明公然煽动不投票或投空白票、废票行为,将构成刑事犯罪。

3.完善违规公布民意调查结果的罚则,将处罚对象由现时仅限于社会传播、广告或民意测验机构或企业,扩展至任何个人及实体。

4.完善透过商业广告的宣传工具进行宣传的罚则,将处罚对象扩展至委托社会传播或广告企业进行竞选宣传的人士,并将禁止商业宣传及禁止竞选宣传的期间保持一致。

5.将禁止宣传期间的起点提前,禁止宣传期的起点修改为自提交候选名单的期间届满日翌日。

6.取消投票时须使用投票权证明书的规定,将法人选民提交投票人名单及后续程序的期间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