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一直重視民生建設,不斷推進各項社區發展及配套項目,而為落實特區“二五”規劃中增加、優化市民休閒設施的發展策略,特區政府將於澳門市區及路環推出兩個項目,分別是利用原逸園狗場土地,建設大型市民運動公園,以及利用黑沙海灘旁閒置土地及整合周邊空間,打造大型青少年活動體驗營,並串連黑沙水庫郊野公園作整體規劃優化,完善路環環島行人系統,為市民提供豐富多元的休閒運動空間,以及接觸大自然的好去處。

七月十八日,特區政府跨部門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市民運動公園、黑沙青少年活動體驗營及周邊配套優化項目,出席者包括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主席戴祖義、公共建設局局長林煒浩、體育局局長潘永權、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副主席羅志堅等。

特區政府高度重視原逸園狗場重整優化項目,持續聽取各方意見,並由市政署、公共建設局、工務局、體育局、交通事務局組成專責小組跟進。經綜合分析,原逸園狗場及蓮峰體育中心計劃重新改建為大型市民運動公園,為人口稠密的北區居民創設集休憩、親子、運動共構的優質活動場所,此外,亦希望藉著計劃一併優化改善設施周邊的交通環境及行人通行配套。

此外,特區政府亦利用路環黑沙海灘旁閒置土地及整合周邊空間,打造大型青少年活動體驗營,成為青少年及其它年齡市民運動、鍛煉、歷奇的活動場地,並將毗連的黑沙海灘及黑沙水庫郊野公園作整體規劃優化,完善通行配套,將路環打造成適合全齡市民休閒運動,接觸大自然的後花園。

原逸園狗場及蓮峰體育中心地段總面積約40,000平方米,計劃透過整體規劃設計,改建為集運動、遊戲、親子、社區活動、休閒文化等多元複合的市民運動公園,總建築面積約74,000平方米,把運動與居民日常休閒融為一體,促進居民身心健康發展。

現時前期概念方案的市民運動公園將按功能分為三幢主體建築、一個標準田徑場,以及立體步行及休憩系統、多個城市小廣場。主體建築物分別為1號館、2號館及兒童活動中心。

1號館:1號館樓高四層,設施場館內包括滑板場、兵乓球場、排球場、攀岩場、羽毛球場等,是較集中之體育場館區;球類活動設置於場地西北角能方便與公園其他舉辧活動時能單獨運作及管理;底層為五人足球場,亦可兼作大型活動場地使用。二層及三層均設有多功能室作社區活動使用。

2號館:樓高二層,底層主要設置游泳館及觀眾席;並設有更衣室、接待處、三個籃球場及觀眾席。其中游泳館及田徑場有較獨立之出入口及人流、後勤動線,方便獨立管理。

兒童活動中心:靠近地段南側,樓高四層,集中兒童活動需求。考慮到遊玩空間的遮陽及場地空間需求,及全天侯仍能使用。兒童活動中心底層室內空間為展覽區,一樓為創意教學區,二樓為室內遊玩區,戶外以無障礙平台連接至市民運動公園—2號館的平台。三樓為閱覽區,設有室內外閱覽區,提供豐富閱讀體驗。

立體步行及休憩系統 :整個項目以連廊,天橋系統串連,形成立體漫步網絡,連接項目最北端至最南端,增加運動公園整體遊玩性及趣味性,同時散落於各處的休憩及活動空間亦能分流,提供不同人群的活動空間場所。另設有單車徑、緩跑徑及林蔭大道等,提供予市民更多元化的運動和遊玩選擇。

交通規劃上,項目將進行周邊區域的交通優化,包括與周邊社區的交通連接,考慮未來的人流量,項目將設置地下停車場(約450個車位),改善現有步行系統,如改善罅些喇提督大馬路與白朗古將軍大馬路交界的行人天橋的無障礙條件及落腳點,使行人天橋和項目實現更有機的接合;在白朗古將軍大馬路與青洲大馬路交界興建新的行人天橋,優化青洲區及筷子基區居民通往市民運動公園的步行易達性。與此同時,將對青洲大馬路及白朗古大馬路進行改善優化,而周邊的巴士站亦會重新規劃。

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頒佈三十周年之際,法務局、市政署、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和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將於本周日 (21日)合辦“我與基本法”親子普法同樂日,寓普法宣傳於遊樂,以輕鬆手法推廣《憲法》和《澳門基本法》。

活動將於2023年5月21日早上11時至下午5時於路環黑沙臨時綠化休憩區舉行,現場將設有兒童充氣遊樂設施、攤位遊戲、舞台表演、“打卡即賞”和親子手作工作坊等活動,而有獎問答遊戲環節將送出以“澳門基本法頒佈三十周年”為題的首日封連郵票,甚具收藏價值。此外,市民於活動當日可自備簡餐,於綠化休憩區的草地上享受自然,活動詳情請參閱海報,歡迎市民踴躍參與。

為方便市民前往黑沙臨時綠化休憩區,活動當日設有兩條免費接駁巴士,分別由南灣國際銀行、氹仔中央公園往返黑沙海灘,首班穿梭巴士發車時間為早上10時30分,並會因應不同時段每30或60分鐘開出一班。如當天受惡劣天氣影響,活動將取消或延期,屆時主辦單位將另行公佈,敬請留意。

為緩解筷子基區及林茂區因暴雨引起的水浸情況,市政署將分階段興建筷子基北灣泵站及箱涵渠,加大區內整體排雨水能力,並藉工程擴展俾若翰街沿岸空間,增設總面積達二千多平方米的海濱休憩區,為市民提供多元休閒空間。而為減少對交通的影響,工程前期將先擴闊俾若翰街的行車空間,以創造條件增設行車道,使工程期間亦可保持通車,敬請市民留意有關路段將實施之臨時交通安排。

新增筷子基北灣泵站有助在暴雨時將雨水經箱涵渠收集後強排出海,泵站亦設截污功能,以改善筷子基北灣沿岸的水污染問題。新建的兩段箱涵渠,能分流雨水至新建泵站排放,緩解林茂集水區排水系統的壓力,並連通林茂海邊馬路的雨水箱涵渠,協同周邊管網發揮互補作用,大大減低水浸的機會;同時藉此工程,同步增建海濱休憩區,整體優化筷子基北灣的休憩設施。

工程將分為三期,第一期工程:在俾若翰街沿岸建造一段170米的箱涵渠,以改善整體渠網。同時,擴闊現有步行空間,建造總面積約2,166平方米的海濱休憩區,設置健身區、兒童互動區、觀景平台等多功能休閒區,連接目前筷子基北灣休憩區,為區內居民提供優質戶外活動空間;透過花槽樹木,建設分隔休憩區和行車道路的綠色屏障;工程亦配合工務部門的防洪牆設計要求。此外,為爭取在施工期間俾若翰街一段保持雙向行車,交通事務局與市政署協調,工程前期先於俾若翰街開闢臨時行車道,爭取於施工期間維持雙向行車,以減少對交通影響。

第二期工程:於船澳街路段建造總長268米箱涵渠,連接林茂海邊大馬路雨水箱涵渠及第一期俾若翰街新建箱涵渠,分流林茂海邊大馬路的雨水至箱涵渠,並將筷子基周邊範圍雨水截流至第三期工程興建的雨水泵站。

第三期工程:主要建造佔地約920平方米的筷子基北灣泵站,除排雨水外,兼具截污功能。泵站備除臭系統,並覆蓋綠色屏障以美化外觀。

為減少工程期間對交通的影響及理順日後車流,交通事務局經與市政署協調後,工程前期先擴闊介乎沙梨頭北街與船澳街之間的一段俾若翰街,並增設一條車道,使建造泵站箱涵渠工程期間亦可保持雙向通車。

第一期工程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俾若翰街保持有限度通車;第二階段俾若翰街與船澳街交界將被工程佔用,車輛不能經俾若翰街往來綠揚花園及快盈大廈,期間將臨時開放快盈大廈與政府船塢之間的一段筷子基街供車輛行駛,以保持區內交通循環;第二及第三期工程的臨時交通安排,亦會以有限度通車為原則執行,確保交通的通達性。

巴士方面,前期擴闊路面期間巴士服務不受影響,而隨工程推進,會分階段臨時停用部份巴士站點,當局會因應實際施工情況調整部份巴士路線及考慮增設臨時站等措施,回應公眾的出行需要,有關調整安排亦會適時公佈。

首期工程將於5月19日動工,爭取2024年下半年完成建造箱涵渠,而泵站土建部份則於2025年完成,隨後進入調試期,以達致最佳運行效果。由於工程位置在人口稠密區域,且靠近堤岸,受潮汐變化影響大,施工具一定難度,市政署將制定預案,透過各種措施,與交通事務局做好協調工作,控制工程進度,盡可能降低對交通的影響,並因應區內複雜的地下管線設施,協調各專營公司的工程,避免重複開挖。

工程開展前,市政署已分別向市政署市政諮詢委員會、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及區內團體介紹有關工程,並將於區內派發宣傳單張及張貼宣傳海報,讓居民及商戶了解工程的內容。由於上述工程範圍涉交通要道,亦較接近商戶及民居,難免對出行構成不便,敬請公眾諒解有關工程的必要性。市政署將嚴格監督工程進度,爭取儘快完成工程,同時提醒市民留意並配合臨時交通安排,遵守現場指示。市政署及交通事務局將密切留意施工情況,著力做好協調工作,盡量減少工程對交通和道路使用者的影響。

5月12日,澳門特區政府代表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在日內瓦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實施《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的第九次定期報告(包括澳門特區的第三次定期報告),接受了聯合國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的審議。

我國代表團由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黃曉薇擔任團長,出席是次審議會議的澳門特區政府代表團成員包括社會工作局局長韓衛和法務局代表等。

在審議會議的開場發言中,韓衛向委員會簡要介紹了澳門特區自2014年接受審議以來的婦女權益保障情況,以及在推動性別平等方面所取得的進展。代表團隨後與委員會就涉及《公約》的相關問題,包括婦女獲得司法保護的權利、打擊淫媒及販賣人口犯罪等問題進行交流並表達了特區政府的立場。

特區政府相信,是次審議有助委員會更好地了解澳門特區在實施《公約》方面所作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效。特區政府將持續推行保障婦女權益的各項措施,落實《公約》規定,統籌兼顧婦女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各方面的發展利益,促進婦女事業全面發展。

為方便市民及遊客使用公共廁所,市政署推出“EasyGo公廁導航”服務,於各區公廁指示牌上增設二維碼,只需使用手機掃瞄二維碼便可使用導航功能,指引使用者前往距離最近的公廁。市政署將逐步增加公廁指示牌數量,並優化公廁外觀及設施,提供更優質的公廁環境。

市政署正逐步於全澳各區的公廁指示牌上,增設“EasyGo公廁導航”二維碼。市民或遊客只需用手機掃瞄相關二維碼,便可進入“EasyGo公厠導航”頁面,允許獲取位置就可使用導航功能前往最近的公廁。同時,亦可獲取該公廁的開放時間、具體地址、是否具有無障礙設施等資訊。使用者亦可以儲存二維碼圖片,便可於有需要時使用該功能。市政署將於具條件的地點,逐步增加公廁指示牌及二維碼數量,方便市民及遊客獲取公廁資訊。

近年,市政署持續推進“優化市政公廁計劃”,重新設計和美化公廁環境,同時提升公廁規格,完善內部佈局及各項設施配套,包括增加女廁廁格比例、優化自然通風和採光、進行室內綠化、引入消毒淨味設備等。而水龍頭、洗手液、衛生紙、沖水設備等,則引入自動感應式裝置,令公廁更潔淨衛生。在空間條件許可下,部分公廁更會加設無障礙廁所、親子廁所、母乳餵哺室等,方便有需要的人士使用。市政署將持續優化公廁設施,強化公廁管理,為市民及旅客提供更優質的環境,共建健康美潔城市。

為推動本澳動物診療及商業業務發展、加強保護動物及維護公共衛生,特區政府制定第4/2023號法律《動物診療及商業業務法》,對獸醫專業資格認可及動物診療、繁殖、售賣、寄養場所設立准入及監管制度,並將於2024年4月1日生效。市政署將於本年5月中旬舉辦兩場講解會,分別向公眾及業界講解法律內容,歡迎有興趣人士報名參加。

講解會講解法律細則  並就補充性法規收集意見

講解會設公眾專場,以及動物診療及商業業務界別專場,將分別於5月15日及16日下午3時假沙梨頭街市市政綜合大樓九樓禮堂舉辦。會上將講解《動物診療及商業業務法》的內容及過渡安排。此外,配合法律的實施,相關補充性行政法規將陸續出台,包括規範獸醫專業委員會的運作、獸醫註冊及場所准照的申請及續期程序、場所設置的技術要件,以及法律相關的一切費用等。講解會將收集持份者對相關補充性行政法規的建議。活動以粵語進行,現場設即時葡文翻譯,歡迎有興趣人士登入市政署“活動報名系統”報名參加,或致電市民服務熱線2833 7676查詢詳情。

獸醫註冊及場所准照制度  助力專發展

《動物診療及商業業務法》訂定獸醫專業資格認可登記及註冊制度。只有取得由獸醫專業委員會發出的“專業資格認可證明書”,並向市政署申請辦理註冊的人士,或擔任獸醫範疇職務的公務人員,方可使用“獸醫”專業職銜。已辦理註冊者須履行法定義務,有關註冊的有效期為兩年。

法律亦訂定“動物診療活動場所”及“動物商業業務場所”兩類行政准照及監察制度,並規範發出場所准照的要件、設施設備的要求、准照持有人的義務等。私人動物診療活動場所、以營利且非供人類食用為目的的繁殖、售賣、寄養動物的場所(魚類及競賽活動動物除外),均須持有場所准照並須每年續期。

持續宣導、聽取意見  推動法律有效落實

為推動《動物診療及商業業務法》有效落實,市政署早前已向市政諮詢委員會成員講解法律內容;未來亦會向社區諮詢委員會介紹,並持續向相關持份者宣導新法,進一步提升本澳動物衛生水平及整體獸醫服務質素、推進行業健康發展。

松山是褐根病的高發區,受早年風災影響造成大量樹木受損,使得藤本植物更具條件瘋長危害,令該區樹木持續衰弱,林區無法自然更新;市政署去年起將松山周邊的5.5公頃範圍規劃為生態修復專區,清理藤蔓和枯樹、開挖樹穴及進行土壤改善等工作,種植新苗木約3,100株,以提高生物多樣性,逐步恢復松山的自然生態環境。

松山近年表面看似一片綠油油,主要受藤本植物瘋長為害,大面積覆蓋山林,令樹木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而持續衰弱,甚至死亡,且林下苗木也因無法獲得足夠陽光正常成長,令林區無法自然更新。故市政署於二零二二年九月起的第四期山林修復計劃中,有序推進松山生態重建。

長期以來,松山是褐根病的高發區,且屬山坡地易出現水土流失。而去年九月開展的山林修復計劃,依松山現狀及地理特徵把周邊5.5公頃規劃為生態修復專區。除保留原有健康的樹木,清理藤本植物(如薇甘菊、葛藤等外來入侵植物)和枯樹、開挖樹穴及進行土壤改善等一般性工序外,為防坡地出現水土流失,更首次採用特殊工法,採取反坡向的整地作業並加設攔根板。而在褐根病病區的種植穴中,將可能受病菌感染的植株幼根和其周邊土壤全部清除,回填健康的種植土,共客土約480立方米,以減少新植樹苗的根系與病菌的接觸機會,降低染病率。

根據澳門的氣候和環境特點,結合山林立地條件以及珠三角地區近年來的生態修復經驗,是次松山山林修復計劃主要選用秋楓(Bischofia javanica)、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幌傘楓(Heteropanax fragrans)、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紅錐(Castanopsis hystrix)、楊梅(Myrica rubra)、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黧蒴錐(Castanopsis fissa)等23個樹種,為野生動物創造棲息條件及食物來源,提高生物的多樣性,打造草本─灌木─喬木層次分明的健康森林。

今年首季,市政署已修復地厘古工程師馬路(俗稱33彎)下方約5.5公頃的陡坡,完成種植新苗木約3,100株,期望種植之樹苗能盡快適應山林,逐步恢復松山的自然生態環境。

澳門近年分別經歷天鴿、山竹、海高斯等超強颱風吹襲,山林受損嚴重,超過50多萬株樹木受到不同程度損害。為盡快恢復本澳山林生態環境,市政署由二零一八年起逐步開展各項修復計劃,爭取於二零二四年完成修復至少120公頃山林。截至今年四月,已完成40公頃的應急修復及完善提升整體生態面積50公頃。

“一戶通”持續拓展文化康樂範疇服務,於4月28日推出“我的借書”,功能涵蓋圖書預約及續借、查詢館藏目錄、線上支付罰款等,藉此吸引市民使用圖書館資源,推動全民閱讀氛圍。與此同時,“一戶通”亦進一步完善個人帳戶管理功能,市民可線上修改已登記的手機電話號碼,以及更簡便地找回忘記了的帳戶名稱和修改帳戶密碼。

“一戶通"手機應用程式已增設“我的借書",市民可透過該項功能,查看公共圖書館的借閱記錄、圖書或影音資料預約情況、已借和逾期未還狀態等帳號資料,亦設有查找圖書與影音資料、網上預約及續借圖書館藏、線上支付逾期歸還罰款等功能,讓市民無須親臨圖書館,亦能辦理相關服務。

另外,市民於一戶通“我的卡包”綁定文化局公共圖書館讀者證後,亦可於線下使用,方便在公共圖書館內之自助借還書機及櫃枱借還圖書與影音資料。

除此以外,文化局自本年1月1日起已透過“一戶通”新增各項藝文活動報名服務,例如親子閱讀家長講座、2023年“書香伴成長”親子閱讀推廣活動、第三十三屆澳門藝術節延伸活動、文化傳播月、“文化講堂”公眾場等,相關申請步驟全程網上進行,市民可隨時登入“一戶通”,查看最新資訊、申請紀錄等,並可進行網上繳費。

“我的借書”及新增的個人帳戶管理功能,需更新“一戶通”手機應用程式最新版本方可使用。公眾如欲了解更多資訊,請瀏覽“一戶通”專題網站(https://www.gov.mo/app/),查看宣傳圖文包及教學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