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表示,行政公职局已于春节前(1月14日)向各公共部门发出指引,要求公务人员春节期间应尽量留在澳门,避免前往广东省内的中、高风险地区,以及广东省外的内地其他地区或国外,相信大部分的公务人员都有遵守指引,非必要都不会外出,留澳度岁。

行政公职局会向各公共部门了解公务人员春节期间离澳的情况,并再提醒公共部门严格遵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给机构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建议》,关注曾离澳员工的旅居史及是否有身体不适的情况。

就国家海关总署二月十日公布,从注册号为DL 370的越南水产品生产企业进口的冻巴沙鱼外包装上,检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呈阳性。市政署即时启动应急预案,对涉事企业的同类产品采取追溯、排查、复检等措施,要求本地商户即时封存来自涉事企业的货品,并再抽取样本进行复查复检,结果未见异常。同时,市政署即日起暂缓涉事企业的产品入口申请。

自二零二零年七月起,市政署曾多次抽取越南进口的水产品样本及其内外包装样本进行核酸筛查,皆未有发现新冠病毒。最近三个月,市政署亦按照防疫措施,对来自上述涉事生产企业的产品进行消毒、抽检,检疫合格方可进入本澳。

市政署依照国家海关总署的公告,对进口冷链食品采取预防及监管措施,并因应风险程度制定应急预案。当获悉某国家或地区的注册场货品检出新冠病毒,即在本澳入口层面采取一系列暂缓入口申请检疫安排。在期满恢复时,亦针对该注册场的货品进行外包装、内包装及食品的病毒核酸检测,严防新冠病毒透过冷链食品及外包装传播。如属市售供应流通层面,会透过“冷链食品追溯系统”检视过往入口该注册场货品在本澳的库存情况,并通知商户作即时封存,以及派员再次抽检作病毒核酸复检,以进一步排除风险。

市政署持续对饮食场所的隔油井及地盘排污进行巡查,去年分别巡查隔油井近1,200次、地盘排污超过700次,并对违规情况作出处罚。市政署呼吁业界加强清洁隔油井及地盘废水过滤设备,并已制作相关指引供业界参考,共同维护公共下水道畅通。

针对饮食场所在烹煮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油脂的污水,油脂污水长期未经隔油井有效过滤下排入公共下水道系统,油脂容易于渠内积聚,令下水道出现淤塞,清理工作亦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故业界应自律定期清理隔油井,保障渠道畅通。市政署于2021年共进行1,192次饮食场所隔油井的巡查工作、开立实况笔录213宗,并对数宗于复查期间仍未改善的饮食场所执行封闭场所处罚。

另外,地盘将未经有效过滤及处理的施工废水违规排放至公共下水道,大量英泥沙浆等建筑物料容易于下水道内沈积固结,阻塞渠道及对渠体造成破坏,且单靠一般清渠措施亦难以有效清除,部分淤塞情况需要进行工程整治及更换。市政署除于施工前向工程责任方提供接驳街渠及滤水设备的技术指引外,亦持续派员监察地盘外周边渠网情况;并恒常与工务部门展开联合巡查及召开技术会议,协调及跟进地盘废水排放工作。去年共巡查地盘排污701次,对地盘违规排放行为发出实况笔录或控诉书共52宗。

为提升业界对隔油井保养及地盘废水过滤的认知,市政署已制作《隔油井保养知多少》及《认识地盘废水过滤设备》资讯;分别以简明图文介绍隔油井清洁及保养注意事项、隔油井功能的检测准则等,让业界清晰对隔油井使用方面的认知;以及介绍地盘废水过滤设备的设置目的、清洁保养及相关法律等,方便业界知悉及向下线工友作宣导。

有关资讯已上载于市政署官方网站-资源库-营业场所及宣传物专栏内网址:( https://www.iam.gov.mo/c/resource/ );亦可透过扫瞄有关二维码浏览内容;文本同时设有葡萄牙语及英语版本,欢迎业界人士自行浏览,共同维护公共下水道畅通。

为让市民有更多机会亲近大自然以及体验农耕种植,市政署持续举办“农耕体验”活动,今年第一期活动的报名日期为2月11至14日,欢迎家长与子女一同报名参加,促进亲子关系,一同体会珍爱大自然。

农耕体验活动于黑沙开心农耕场举行,由今年3月6日至7月3日为期约4个月,名额140组,参加者1至6人,每组费用为澳门元250元。3岁至80岁有兴趣体验农耕且适宜进行户外体力劳动的澳门居民,可于2月11至14日期间透过市政署活动报名系统 https://app.iam.gov.mo/ActivityWeb ,或于办公时间亲临市政署各区服务中心或其分站报名,报名时须提交完整的组员名单及资料。报名后不设修改及增减,如报名组别超过限额,将采用电脑抽签方式,中签名单可于2月17日或之后登入活动报名系统查询。

市政署将以手机短讯通知录取者有关缴费事宜,录取者须于指定日期内登入活动报名系统办理网上缴费,或于办公时间前往市政署各区服务中心或其分站办理缴费,逾期未缴费用者由后补者补上,最终确定名单可于2月24日或之后登入活动报名系统查询。另会以短讯方式,通知各确定组别相关缴费及活动开耕日事宜。详情可查阅网上的〈开心农耕场“农耕体验”活动报名须知〉,或致电市民服务热线2833 7676查询。

市政署新增名为“市政署食品安全资讯”微信订阅帐号,公众可透过食安微信号接收更全面、及时的食安风险提示、科普知识等内容,提升市民的食安风险防范意识,切实掌握正确的食安操作技巧,共同守护食安。

提供多元化食安资讯

食安微信号主要划分三大类别资讯,包括“最新公布”、“食安资讯”、“课程活动”。最新公布包括:市政署最新发布的食品安全新闻资讯,比如食品抽检结果、最新食安措施,以及因应季节性食安风险,发出相关的食安提示等内容;食安资讯类别包括:向业界发出的食品预警、食安常识及科普资讯文章,以及一系列图文并茂的图文包及影片资讯;至于课程活动,则提供业界培训讲座、公众展馆导赏及讲座两类食安课程的报读资讯,包括适合业界报读的“食品安全与卫生”培训课程、“食品卫生督导员鼓励计划”,以及供学校、社团等机构预约组织参与的二十六个主题食品安全讲座、公众食安展馆导赏服务等都可以透过食安微信号查找,让有意报读课程人士更便捷掌握培训及讲座的开办时间、课程内容,以及报名预约方式等内容。

传递正确食安观念

市政署亦会留意本澳餐饮市场消费趋势、市民季节性饮食习惯,以及社会关注的食安议题等,持续透过市政署食安微信号发布相关具实用及趣味的科普资讯,同时就网络热议的食安传闻进行解惑,藉此传递正确的食安观念。

追踪最新食安动态

“市政署食品安全资讯”微信订阅号现已开通,市民只需在微信平台内搜寻“市政署食品安全资讯”,或者扫瞄二维码,即可关注,追踪最新本澳食安动态及资讯,学习正确的食安技巧及科普知识,强化食安风险防范力,同为自己的食安把好关。

《外卖食品活动场所的登记制度》已于去年11月15日生效,至今市政署共接获逾1,900间场所提出登记申请,经逐间实地核查,已有1,786间外卖店获发登记证明。市政署提醒,外卖食品店必须严格按照登记制度进行生产经营,尤其已获发登记证明的外卖店必须向公众展示登记资料,若违返相关规定,可被科处五千至三万五千澳门元罚款。

新开业前必须完成登记

随著法规生效至今,市政署共接获逾1,900宗登记申请,其中透过“一户通”手机应用程式、市政署网页或“食品安全资讯网”进行网上办理的占615宗。经市政署对场所资料逐间实地核查,已有1,786间外卖店获发登记证明。市政署提醒,外卖食品业界务必依法进行登记,尤其正计划开业的外卖店,必须在开业前提出登记申请并在获发登记证明之后,才可向公众开放;至于法规生效前已在财政局申报开业的外卖店经营者,倘仍未为场所进行登记,务必于法规生效后的六个月过渡期内,即今年5月15日前,向市政署提出登记申请并获发登记证明;若未按要求完成登记,可被科处二万澳门元罚款。

须向公众展示登记资料

按规定,已完成并获发登记证明的外卖店必须于“实体店”当眼处张贴登记证明;透过互联网或手机应用程式作经营或推广途径,亦须于上述媒介上显示场所登记编号。此外,网路第三方食品交易平台亦有责任,确保进驻平台的外卖店已经完成登记,且将场所登记编号等资料显示于平台上,以供消费者识别,否则可被科处五千澳门元罚款。

确保场所符合营运条件要求

除须向公众展示登记资料,登记场所还须符合有关的营运条件要求,包括须具备通风、照明、垃圾收集等设备;亦须确保场所之设施设备符合食安生产要求。若场所兼营食品以外的业务,则须具有与其他业务分开的独立作业区域。市政署将持续对登记场所进行巡查,若违返登记制度及相关规定,可被科处五千至三万五千澳门元罚款。

如对外卖登记制度有任何疑问,可登入市政署食安资讯网www.foodsafety.gov.mo或手机应用程式内的“外卖食品活动场所的登记制度”专页了解详情,或可致电食安专线2833 8181查询。

为打击非法入口、贮存及贩卖烟花、爆竹,于1月24日及25日,治安警察局、澳门海关及市政署进行联合稽查行动,巡查本澳多间售卖贺年用品或香烛的店铺。行动中,三个部门合共派出70人次,巡查了76间店铺,期间没有发现有关烟花、爆竹的违法情况;当中发现6间店铺占用公共地方摆卖货品,市政署人员已对相关店铺作出票控,另外,2间店铺未能出示营业税登记,治安警察局已缮立报告转交相关部门跟进。

治安警察局呼吁市民及旅客,切勿违例燃放烟花或爆竹,违者最高可被处罚20,000澳门元,此外,若有关行为造成他人受伤或财物损毁,更须负上刑事责任;同时亦呼吁各商业场所负责人切勿违规进口任何可引致燃爆效果之物品,违者将负上相关法律责任。

就香港一宠物店多个仓鼠样本验出新冠病毒事件,市政署昨(18日)加派人员巡查本澳有售卖仓鼠的宠物店,今(19日)对店内仓鼠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抽检,结果均为阴性。根据入口记录,去年至今,本澳宠物零售场所并没有进口仓鼠。

市政署将密切留意事态发展,联同卫生部门进行风险动态评估,因应疫情发展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此外,市政署呼吁宠物饲主做好个人及宠物的清洁消毒防护措施,切勿因误信谣言而遗弃宠物。

鉴于外地一再在水果及冷链食品的外包装发现核酸检测阳性个案,市政署严格执行“外包装全消毒、内包装全检测”措施。每周平均消毒冷冻食品外包装箱数逾七万箱,2021年共抽检了六万五千个环境、进口冷链食品及水果等样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全部未有异常。同时,持续加强巡查机场、码头、冷冻库、冷链食品加工及零售场所、果栏及水果商户等,和业界共同严守冷链食品防疫线。

外包装全消毒 内包装全检测 缓问题产品入

由2020年起,市政署恒常对进口本澳的冷链食品、水果,以及批发市场、街市等开展病毒核酸检测排查,每日平均抽取冷链食品及环境样本近三百个,涵盖冷藏、冷冻、冰鲜等进口检疫食品及水果,按风险评估抽取一定比例的样本作留置待检,检测结果无异常才可向下游销售。

同时,市政署依照国家海关总署的公告对进口冷链食品采取预防及监管措施,因应风险程度制定应急预案。当获悉某国家或地区的注册场货品检出新冠病毒,即在本澳入口层面采取一系列暂缓入口申请检疫安排。在期满恢复时,亦针对该注册场的货品进行外包装、内包装及食品的病毒核酸检测,严防新冠病毒透过冷链食品及外包装传播。

环境消毒和场所出入管控 统追溯库存及流向

为加强对进口水果的溯源追踪,目前,除冷链食品须于追溯系统作规范化申报,记录每天出货及退货的下游公司、货品数量外,业界也须对进口水果作规范化记录,以便市政署溯源追查货物流向。

市政署与卫生部门合作,协助业界三千多名冷链从业员接种新冠疫苗、安排每七日进行一次核酸检测,持绿码上班,落实工作人员及外来访客进出冷链食品场所的登记管理,以便一旦出现突发状况时权限当局可及时追踪共同轨迹及风险人群。

市政署联同消费者委员会抽检市面上的贺年食品,发现七件散装及预包装中式糖果样本之二氧化硫含量超标。市政署已即时要求有关零售商及批发商停售问题产品,并将持续跟进事件。

市政署透过时令节日食品抽检监察,于各零售点抽取贺年食品样本进行微生物及化学检测,当中中式糖果样本检测已有结果,其馀贺年食品样本检测正在进行。首阶段检测结果显示,有七件散装及预包装中式糖果样本,包括糖金笋、糖椰角、糖冬瓜、糖姜片等,检出二氧化硫含量由百万分之四百三十九至百万分之一千零九十之间,含量超出本澳第7/2019号行政法规《食品中防腐剂及抗氧化剂使用标准》之规定。该七款未能通过检测的样本包括:

  1. 预包装“Nam Cheong”糖金笋,采样自德信中药房(地址:澳门佑汉新村第六街55-57号地下及阁楼),该批次有效日期:2022年12月20日,检出含百万分之一千零九十的二氧化硫。
  2. 预包装“Nam Cheong”糖姜片,采样自中记参茸行(地址:澳门市场街丽华新邨第一座42号地下P铺),该批次有效日期:2022年12月20日,检出含百万分之一千零九十的二氧化硫。
  3. 预包装“Nam Cheong”糖椰角,采样自中记参茸行(地址:澳门市场街丽华新邨第一座42号地下P铺),该批次有效日期:2022年12月20日,检出含百万分之八百八十六的二氧化硫。
  4. 散装糖冬瓜,采样自合兴发参茸海味(地址:澳门看台街382号乐富花园地下),该批次有效日期:2022年12月30日,检出含百万分之一千零六十的二氧化硫。
  5. 散装糖冬瓜,采样自友记中药房(地址:澳门佑汉新村第二街29号),检出含百万分之九百五十三的二氧化硫。
  6. 散装糖金笋,采样自南昌杂货(地址:澳门快艇头街47-49号地下),检出含百万分之四百三十九的二氧化硫。
  7. 散装糖椰角,采样自南昌杂货(地址:澳门快艇头街47-49号地下),检出含百万分之七百六十二的二氧化硫。

市政署已即时采取跟进措施,勒令涉事商户停售及回收有关问题产品,并追溯产品的来源及销售流向。其馀贺年食品抽检监察项目仍在进行中,并会适时发布最新检测结果,以确保食品安全。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和防腐作用,故常被广泛添加于蜜饯及乾果等食品中。根据检测结果,在正常食用情况下,一般不会对市民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然而,二氧化硫可能会对个别有气喘体质或过敏人士造成健康风险,如诱发气喘、头痛、恶心或呕吐等不适症状。

市政署提醒业界,应向可靠的供应商采购食品,选购时要了解食品的材料和制成品的卫生质量,如对食品的卫生安全存疑,则不应购买及出售。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的生产经营须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及使用原则,违法者最高可被判处五年徒刑或被科处最高六百日罚金;如属行政违法行为,将可被科处五万至六十万澳门元的罚款。同时,市政署提醒消费者,应于信誉良好及卫生可靠的店铺选购贺年食品,选购时要留意食用期限,并注意食品色泽应以自然为要,避免选购色泽过于鲜艳或亮白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