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逾1700家外卖店已领登记证明
《外卖食品活动场所的登记制度》已于去年11月15日生效,至今市政署共接获逾1,900间场所提出登记申请,经逐间实地核查,已有1,786间外卖店获发登记证明。市政署提醒,外卖食品店必须严格按照登记制度进行生产经营,尤其已获发登记证明的外卖店必须向公众展示登记资料,若违返相关规定,可被科处五千至三万五千澳门元罚款。
新开业前必须完成登记
随著法规生效至今,市政署共接获逾1,900宗登记申请,其中透过“一户通”手机应用程式、市政署网页或“食品安全资讯网”进行网上办理的占615宗。经市政署对场所资料逐间实地核查,已有1,786间外卖店获发登记证明。市政署提醒,外卖食品业界务必依法进行登记,尤其正计划开业的外卖店,必须在开业前提出登记申请并在获发登记证明之后,才可向公众开放;至于法规生效前已在财政局申报开业的外卖店经营者,倘仍未为场所进行登记,务必于法规生效后的六个月过渡期内,即今年5月15日前,向市政署提出登记申请并获发登记证明;若未按要求完成登记,可被科处二万澳门元罚款。
须向公众展示登记资料
按规定,已完成并获发登记证明的外卖店必须于“实体店”当眼处张贴登记证明;透过互联网或手机应用程式作经营或推广途径,亦须于上述媒介上显示场所登记编号。此外,网路第三方食品交易平台亦有责任,确保进驻平台的外卖店已经完成登记,且将场所登记编号等资料显示于平台上,以供消费者识别,否则可被科处五千澳门元罚款。
确保场所符合营运条件要求
除须向公众展示登记资料,登记场所还须符合有关的营运条件要求,包括须具备通风、照明、垃圾收集等设备;亦须确保场所之设施设备符合食安生产要求。若场所兼营食品以外的业务,则须具有与其他业务分开的独立作业区域。市政署将持续对登记场所进行巡查,若违返登记制度及相关规定,可被科处五千至三万五千澳门元罚款。
如对外卖登记制度有任何疑问,可登入市政署食安资讯网www.foodsafety.gov.mo或手机应用程式内的“外卖食品活动场所的登记制度”专页了解详情,或可致电食安专线2833 8181查询。

治安警、海关及市政署进行打击非法烟花爆竹联合行动
为打击非法入口、贮存及贩卖烟花、爆竹,于1月24日及25日,治安警察局、澳门海关及市政署进行联合稽查行动,巡查本澳多间售卖贺年用品或香烛的店铺。行动中,三个部门合共派出70人次,巡查了76间店铺,期间没有发现有关烟花、爆竹的违法情况;当中发现6间店铺占用公共地方摆卖货品,市政署人员已对相关店铺作出票控,另外,2间店铺未能出示营业税登记,治安警察局已缮立报告转交相关部门跟进。
治安警察局呼吁市民及旅客,切勿违例燃放烟花或爆竹,违者最高可被处罚20,000澳门元,此外,若有关行为造成他人受伤或财物损毁,更须负上刑事责任;同时亦呼吁各商业场所负责人切勿违规进口任何可引致燃爆效果之物品,违者将负上相关法律责任。

市政署:宠物店仓鼠核酸抽检结果均为阴性
就香港一宠物店多个仓鼠样本验出新冠病毒事件,市政署昨(18日)加派人员巡查本澳有售卖仓鼠的宠物店,今(19日)对店内仓鼠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抽检,结果均为阴性。根据入口记录,去年至今,本澳宠物零售场所并没有进口仓鼠。
市政署将密切留意事态发展,联同卫生部门进行风险动态评估,因应疫情发展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此外,市政署呼吁宠物饲主做好个人及宠物的清洁消毒防护措施,切勿因误信谣言而遗弃宠物。

市政署3重防线严防新冠病毒经进口冷链食品及包装传入本澳
鉴于外地一再在水果及冷链食品的外包装发现核酸检测阳性个案,市政署严格执行“外包装全消毒、内包装全检测”措施。每周平均消毒冷冻食品外包装箱数逾七万箱,2021年共抽检了六万五千个环境、进口冷链食品及水果等样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全部未有异常。同时,持续加强巡查机场、码头、冷冻库、冷链食品加工及零售场所、果栏及水果商户等,和业界共同严守冷链食品防疫线。
外包装全消毒 内包装全检测 暂缓问题产品入口
由2020年起,市政署恒常对进口本澳的冷链食品、水果,以及批发市场、街市等开展病毒核酸检测排查,每日平均抽取冷链食品及环境样本近三百个,涵盖冷藏、冷冻、冰鲜等进口检疫食品及水果,按风险评估抽取一定比例的样本作留置待检,检测结果无异常才可向下游销售。
同时,市政署依照国家海关总署的公告对进口冷链食品采取预防及监管措施,因应风险程度制定应急预案。当获悉某国家或地区的注册场货品检出新冠病毒,即在本澳入口层面采取一系列暂缓入口申请检疫安排。在期满恢复时,亦针对该注册场的货品进行外包装、内包装及食品的病毒核酸检测,严防新冠病毒透过冷链食品及外包装传播。
环境消毒和场所出入管控 建系统追溯库存及流向
为加强对进口水果的溯源追踪,目前,除冷链食品须于追溯系统作规范化申报,记录每天出货及退货的下游公司、货品数量外,业界也须对进口水果作规范化记录,以便市政署溯源追查货物流向。
市政署与卫生部门合作,协助业界三千多名冷链从业员接种新冠疫苗、安排每七日进行一次核酸检测,持绿码上班,落实工作人员及外来访客进出冷链食品场所的登记管理,以便一旦出现突发状况时权限当局可及时追踪共同轨迹及风险人群。

政府抽检贺年食品 7件中式糖果样本二氧化硫含量超标
市政署联同消费者委员会抽检市面上的贺年食品,发现七件散装及预包装中式糖果样本之二氧化硫含量超标。市政署已即时要求有关零售商及批发商停售问题产品,并将持续跟进事件。
市政署透过时令节日食品抽检监察,于各零售点抽取贺年食品样本进行微生物及化学检测,当中中式糖果样本检测已有结果,其馀贺年食品样本检测正在进行。首阶段检测结果显示,有七件散装及预包装中式糖果样本,包括糖金笋、糖椰角、糖冬瓜、糖姜片等,检出二氧化硫含量由百万分之四百三十九至百万分之一千零九十之间,含量超出本澳第7/2019号行政法规《食品中防腐剂及抗氧化剂使用标准》之规定。该七款未能通过检测的样本包括:
- 预包装“Nam Cheong”糖金笋,采样自德信中药房(地址:澳门佑汉新村第六街55-57号地下及阁楼),该批次有效日期:2022年12月20日,检出含百万分之一千零九十的二氧化硫。
- 预包装“Nam Cheong”糖姜片,采样自中记参茸行(地址:澳门市场街丽华新邨第一座42号地下P铺),该批次有效日期:2022年12月20日,检出含百万分之一千零九十的二氧化硫。
- 预包装“Nam Cheong”糖椰角,采样自中记参茸行(地址:澳门市场街丽华新邨第一座42号地下P铺),该批次有效日期:2022年12月20日,检出含百万分之八百八十六的二氧化硫。
- 散装糖冬瓜,采样自合兴发参茸海味(地址:澳门看台街382号乐富花园地下),该批次有效日期:2022年12月30日,检出含百万分之一千零六十的二氧化硫。
- 散装糖冬瓜,采样自友记中药房(地址:澳门佑汉新村第二街29号),检出含百万分之九百五十三的二氧化硫。
- 散装糖金笋,采样自南昌杂货(地址:澳门快艇头街47-49号地下),检出含百万分之四百三十九的二氧化硫。
- 散装糖椰角,采样自南昌杂货(地址:澳门快艇头街47-49号地下),检出含百万分之七百六十二的二氧化硫。
市政署已即时采取跟进措施,勒令涉事商户停售及回收有关问题产品,并追溯产品的来源及销售流向。其馀贺年食品抽检监察项目仍在进行中,并会适时发布最新检测结果,以确保食品安全。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和防腐作用,故常被广泛添加于蜜饯及乾果等食品中。根据检测结果,在正常食用情况下,一般不会对市民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然而,二氧化硫可能会对个别有气喘体质或过敏人士造成健康风险,如诱发气喘、头痛、恶心或呕吐等不适症状。
市政署提醒业界,应向可靠的供应商采购食品,选购时要了解食品的材料和制成品的卫生质量,如对食品的卫生安全存疑,则不应购买及出售。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的生产经营须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及使用原则,违法者最高可被判处五年徒刑或被科处最高六百日罚金;如属行政违法行为,将可被科处五万至六十万澳门元的罚款。同时,市政署提醒消费者,应于信誉良好及卫生可靠的店铺选购贺年食品,选购时要留意食用期限,并注意食品色泽应以自然为要,避免选购色泽过于鲜艳或亮白的食品。

市政署吁业界做好岁晚及新春食安管理
农历新年将至,因应市场对食品消费需求增加,市政署加强巡查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并抽检时令节庆食品,以保障市民食用安全。同时,市政署提醒食品业界在制作贺年食品时,须严格遵守安全标准与卫生要求,降低食源性疾病爆发的风险。
吁业界谨遵食安指引 保障贺年食品安全
年近岁晚,市民著手添购贺年食品,为预防及降低食安风险,市政署加强监管食品生产经营场所,除抽检时令食品及恒常巡查外,亦联同相关部门打撃违规行为。市政署呼吁业界严格遵照各项食品安全指引,做好食品的采购、贮存及处理等各项工作,拒绝购买来历不明的食材及原材料,切勿使用未经检疫的肉类及其制品等。违者最高可被判处五年徒刑或被科处最高六百日罚金;如属行政违法行为,将可被科处澳门元五万元至六十万元的罚款。
新春期间加强巡查 排查食安隐患
新春期间,餐饮食肆可能须于短时间内处理大量订单,容易造成疏忽,引致卫生、食品处理不当等问题。市政署将于新春期间加强巡查各区餐厅、食肆,若发现存在食安隐患,将根据《食品安全法》采取预防及控制措施,包括勒令场所进行彻底清洁消毒、销毁有问题或怀疑受污染的食品和食材,甚至暂停场所运作,直至符合安全要求及通过卫生复查。同时亦呼吁餐饮业界留意疫情变化,配合卫生当局的防疫措施。
设贺年食安资讯专页
此外,一些贺年菜肴如盆菜,由于食材多样且多为预先制作备用,制作及贮存时间较长,工序上稍有疏忽便会存在较高的食安风险。为此,市政署特别编制“安心享用盆菜”宣导小册子,列出制作盆菜时须遵守的食安要点及卫生操作,例如在贮存食物时,应遵守“生熟分开”原则、切勿过量囤积备用食材等,辅导业界做好相关工作。
市政署亦已于食品安全资讯网 www.foodsafety.gov.mo 及食安资讯手机应用程式开设“贺年食安资讯”专页,欢迎业界及市民查阅相关食安操作指引及资讯。

进入政府服务场所须扫场所码 市政署加派人手协助有需要市民
按卫生局的防疫要求及措施,市政署辖下各对外服务场所已张贴“场所二维码”,由即日起市民进入有关场所须扫瞄“场所二维码”以便自行记录行程。市政署亦已于较多人办理公共服务的场所加派人手及提供反扫功能设备,协助有需要人士。呼吁市民积极配合措施,合力做好防疫工作。
现时,市政署辖下所有对外服务场所已张贴所属场所二维码,让市民自行扫瞄记录行程,以便当出现疫情时,特区政府可更快及精准实施防控工作。而为方便有需要的市民,于较多人到场办理公共服务的黑沙环政府综合服务大楼、离岛政府综合服务中心、各区市民服务中心等场所亦已安排反扫码设备,市民可提供健康码作反扫。同时,已加派人手协助进入场所的市民扫码、反扫码或下载卫生局的“澳门健康码”手机应用程式。
有关措施实施初期可能会对市民造成不便,市政署已于现场加派人员提供协助,并呼吁市民理解及积极配合特区政府的防疫工作,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共同合力减少疾病在本澳社区传播的风险。

下周一起进入公共部门须作行程记录
行政公职局于昨(14)日向公共部门发出指引,下周一起市民和公务人员进入政府服务场所或办公场所,应作行程记录。
行政公职局根据卫生局的《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要求进入公共场所须作行程记录的措施》发出指引,要求自2022年1月17日起,所有市民及公务人员进入政府服务场所或办公场所,应扫瞄“行程记录二维码”或透过“反扫系统”扫瞄入场人士的澳门健康码作行程记录,否则不可进入场所。
各公共部门应协助有需要的市民下载“澳门健康码应用程式”,以便扫瞄“行程记录二维码”。一旦澳门健康码系统发生故障,可利用“反扫系统”扫瞄入场人士已预先截图的澳门健康码,或由工作人员填写“入场人士记录表”作出处理。

市政署农历新年前于各区设大体积垃圾收集站
农历新年将至,市政署将联同外判清洁公司于一月十八至三十一日,在本澳各区设置一百三十多个大体积垃圾收集站,方便市民弃置大扫除垃圾及大体积家具。市政署呼吁市民配合垃圾收集安排,切勿随意弃置。
按传统习俗,市民会于农历新年前夕进行大扫除或更换大型家具,垃圾量预计会相应增加。为保持社区环境卫生,市政署将联同外判清洁公司于一月十八日至三十一日(年十六至廿九),在各区设置一百三十四个大体积垃圾收集站,其中澳门半岛设一百零九个、氹仔设十六个、路环设九个。市民可于上述期间的晚上八时至十一时,将大体积垃圾弃置于收集站内,收集站旁会设置指示牌,方便市民识别。
市政署呼吁市民配合上述日期及时段,正确弃置大体积垃圾,切勿随意弃置于公共街道上。同时,须注意摆放位置及确保摆放稳固,以免影响行人及交通安全。
因应垃圾量增加,市政署将加强巡视,并协调外判清洁公司加派人员及车辆清运垃圾,避免垃圾堆积。有关各大体积垃圾收集站的详细位置及资讯,可于市政署环境资讯网 www.iam.gov.mo/macaohygiene 查阅。

市政署加大进口水果核酸检测 冀业界做好溯源管理加强防疫
鉴于近期外地一再发现进口水果新冠核酸检测呈阳性的个案,市政署除加强原有冷链食品货物、环境和从业人员三层防疫措施外,亦扩大进口水果的抽检范围及数量。昨(13日)与本澳从事外国水果进口、批发及销售的商户举行防疫交流会,要求业界严格落实防疫措施,尤其是做好水果溯源管理,共同严守食品防疫线。
2021年,市政署共抽检了六万五千个冷链食品、进口水果及环境等样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全部未有异常,每周消毒冷冻食品及水果外包装箱数超过七万箱。目前,严格执行“外包装全消毒、内包装全检测”,落实冷链食品追溯系统的相关工作。
农历新年临近,市场对进口水果需求增加,为严防新冠病毒经进口冷链食品、水果传入本澳,市政署昨与六十间从事外国水果进口、批发及销售的商户举行防疫工作交流会,要求业界加强卫生防疫意识,须为每次进口的水果作规范化记录,以便市政署溯源追查货物流向,强化食安抗疫工作。
此外,市政署亦加强巡查各码头、冷冻库、冷链食品加工及零售场所、果栏及水果商户等,检查各项防疫措施的落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