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政署加强巡查呼吁市民遵守防疫措施
市政署加强对发牌监管场所巡查及宣导,除须遵守既有的防疫措施外,公众进入场所须出示有效的绿色“澳门健康码”,若为“红码”或“黄码”时,则不予进入场所。另外,市民在进入市政署辖下公共设施,包括公园、街市等场所时,亦必须妥善佩戴口罩、接受体温检测及出示绿色“澳门健康码”。市政署提醒公众及场所负责人遵守有关指引,合力减少疾病在本澳社区传播的风险。
市政署持续对发牌监管的饮食及饮料场所、发型屋及理发店、美容院、游戏机中心、保龄球场、桌球室、网吧、电影院及剧院等加强巡查,并对有关场所作防疫宣导工作,了解场所遵守防疫措施及执行出示绿色健康码的情况。六月至八月共巡查9,788间次,并呼吁有关场所遵照卫生局防疫指引规定。而因应近日疫情发展,亦特别加强巡查宣导工作,于九月二十五日起至今,对有关场所共巡查近500间次。
市政署呼吁居民负起公民责任,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配合特区政府防疫工作。市政署会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持续监察辖下市政设施及公共街道的卫生状况,并按卫生当局的指引进行清洁及消毒工作,确保公共设施的清洁卫生。

市政署加强冷链及鲜活食品防疫措施 暂缓不符要求商户的入口申请
因应新冠疫情发展,市政署不断强化冷链及鲜活食品进口之防控措施,近日加大巡查力度,并且严格要求冷链食品入口商登录“冷链食品追溯系统”,以及人员出入工作场所登记。同时要求批发市场商户切实执行防疫指引,保障人员健康及批市运作秩序。市政署会积极与业界密切沟通,监督和协助业界严格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及责任。如发现有不符合卫生防疫要求者,市政署会即时暂缓其入口申请。
冷链人员七日一检持“绿码”上班
特区政府一直因应疫情调整冷链食品的防疫措施,不断强化货物、环境和从业人员等三层防线。自去年八月已组织从事冷链食品配送、批发及零售的业界定期接受强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且因应疫情发展采取更为严格的防控措施,自八月二日起,所有冷链食品从业人员须强制每七天进行一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且必须持当日有效之“绿码”上班。现时本澳约有三千二百名从事冷链工作的人员,相关资料已记录在“冷链从业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预约系统”中,并由市政署与卫生局共同跟进,如从业员未有按规定定期进行核酸测试,将收到提示信息,市政署会进一步核实并追查未进行核酸检查之个案情况,如涉事者未能提供合理之解释,会即时勒令商户暂停该人员处理冷链食品之工作,若发现涉事者仍处理冷链食品,将暂缓处理商户或场所的入口申请或营运。
外包装全消毒 内包装全检测 建系统追溯库存及流向
为严防新冠病毒经进口冷链食品及包装传入本澳,特区政府自去年起已对进口本澳的冷链食品、批发市场及街市开展病毒核酸检测排查;并陆续筑起进口冷链食品、环境、人员三层防线;开发“冷链食品追溯系统”,可更及时追踪货物流向。去年十一月起更进一步实行“外包装全消毒、内包装全检测”的冷链食品防疫安排,每日平均抽取冷链食品及环境样本二百五十个,每周消毒冷冻食品外包装箱数超过七万箱。自去年七月至目前共抽检了冷链食品及环境样本约六万二千个,全部未有异常。同时,市政署将持续加强巡查各码头、冷冻库、冷链食品加工及零售场所,检查各项防疫措施的落实情况,包括检查其“冷链食品溯源系统”的执行情况,以及场所人员的出入纪录及健康纪录等。去年十一月至今已对本澳冷链食品业界完成了四个排查循环,合共巡查了五百五十多间次,整体得到冷链食品业界及航运、码头业者的支持与配合,防疫措施执行大致畅顺。
强化批市人员防疫意识 做好个人卫生防护
此外,由于每日有大量鲜活食品在批发市场内交收流转,且每天平均约有一千三百人次在场内工作,市政署已要求所有进入批发市场的工作人员须进行测温。除了须出示当日有效之“绿码”上班外,自今年二月起更以反扫查验方式进行电子登记,更有效地识别进入批发市场的人员身份,以便一旦出现状况时权限部门可及时追踪有共同轨迹的工作人员。同时,亦已把卫生部门制订的防疫指引派发至批发市场内各商户,要求商户负责人严格监督员工遵守指引,切实执行卫生防护及清洁工作,监管人员亦会每日作现场巡查,检视场内秩序及指引执行情况。
新冠疫情发展至今,本澳日常民生食品供应稳定且充足。市政署及卫生部门亦已联合制定各紧急预案,并一直与食品业界保持密切沟通,助业界严格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及责任,共同严守食品入口防疫线。

市政署加强巡查呼吁市民遵守防疫措施
市政署加强对发牌监管场所巡查及宣导,除须遵守既有的防疫措施外,公众进入场所须出示有效的绿色“澳门健康码”,若为“红码”或“黄码”时,则不予进入场所。另外,市民在进入市政署辖下公共设施,包括公园、街市等场所时,亦必须妥善佩戴口罩、接受体温检测及出示绿色“澳门健康码”。市政署提醒公众及场所负责人遵守有关指引,合力减少疾病在本澳社区传播的风险。
市政署持续对发牌监管的饮食及饮料场所、发型屋及理发店、美容院、游戏机中心、保龄球场、桌球室、网吧、电影院及剧院等加强巡查,并对有关场所作防疫宣导工作,了解场所遵守防疫措施及执行出示绿色健康码的情况。六月至八月共巡查9,788间次,并呼吁有关场所遵照卫生局防疫指引规定。而因应近日疫情发展,亦特别加强巡查宣导工作,于九月二十五日起至今,对有关场所共巡查近500间次。
市政署呼吁居民负起公民责任,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配合特区政府防疫工作。市政署会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持续监察辖下市政设施及公共街道的卫生状况,并按卫生当局的指引进行清洁及消毒工作,确保公共设施的清洁卫生。

市政署对围封大厦开展住户调查 预备供应膳食物资
特区政府因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最新情况,对巴素打尔古街329、333、337、343号;十月初五日街 / 泗𠵼街16-16A号金利大厦、18-18A号信鸿大厦、20-20A号利柏楼;十月初五日街 / 泗𠵼街22号及工匠巷1A-1C号锦龙大厦实施精准防控措施。市政署联同治安警察局及社会工作局组成维生及支援小组,开展住户调查工作,以协助卫生局有序地分批安排围封大厦每名居民接受病毒核酸筛查采样。
穿著防护装备的工作人员会记录每户人数、联络电话、长者及特殊需要人士数目等资料,同时向住户说明围封期间各措施工作安排及紧急联系方式。为使登记工作更流畅,呼吁住户及早备妥健康码及登记所需资料,而是次收集所得资料仅用作安排居民接受病毒核酸筛查及供餐。
在接受病毒核酸筛查及等待结果期间,考虑到居民用膳需要,市政署会为围封内每名居民提供应急食物包,稍后亦会按状况及时间安排供应热食饭盒。
早前,市政署已完成上址大厦公用空间之大型清洁及消毒工作,并于防控区内设立临时核酸采样站及前线协调站,以便卫生当局开展核酸筛查及后续工作。如对防疫措施有任何查询,可致电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查询热线28700800。

市政署对确诊病例居所大厦加强清洁消毒
因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最新情况并配合防控工作,市政署即时协调清洁专营公司及外判清洁加派人手,于九月二十八日对第68例确诊病例居所周边街道、大厦公用部份等区域进行大型清洁及消毒工作,尽力减低传染病传播的条件。

市政署:供澳鲜活食品供应稳定充足
供澳各鲜活食品今(25日)如常经关闸口岸送抵本澳并接受检验检疫,再供应到市场。市政署强调,防控工作并不影响本澳的鲜活食品供应,货源稳定充足,呼吁市民无需恐慌抢购食品。目前,每天供澳蔬菜约有248吨、水果约166吨、蛋品约60万只、冰鲜肉类约46吨、活猪约250只,供澳鲜活食品数量正常,不受疫情影响。
市政署持续与本澳食品入口供应商协调并保持密切沟通,保障蔬菜、肉类等农副产品及鲜活食品的品质安全和稳定供应,亦已与「两南」联系,保证供澳鲜活食品运输不受影响,数量供应稳定充足,保持澳门居民生活平稳。

电子卡包便民易用 28常用卡证实现数码化
特区政府持续深化电子政务建设,推动涉及13个公共部门的28张卡证实现数码化。由即日(9月21日)起,“一户通”用户可通过手机应用程式,将已持有的相关卡证绑定于“一户通”电子卡包。电子卡证的效力等同实体卡证,市民外出时无需再携带众多实体卡证亦可取得相应服务,未成年人士也同样受惠。
电子卡证覆盖面广
可供绑定于“一户通”电子卡包的卡证涉及医疗、教育、长者、职安、文康、环保等民生领域,使用人数众多,总发卡量逾150万张。当中包括:文化局公共图书馆读者证,卫生局的挂号卡(金卡)、公职人员或公职人员家属所属部门的卫生护理证(绿卡)、特殊病患卫生护理证(蓝卡)、医疗援助卫生护理证(黄卡),体育局运动易会员卡,教育及青年发展局的教学人员证、教育机构职员证、学生证,社会工作局颐老卡,澳门大学的学生校园证、校外人士图书证、体育设施使用卡、健身室使用卡、游泳馆使用卡,澳门理工学院的学生证、阅览证、借书证,澳门旅游学院的学生证和校友证,劳工事务局的建筑业职安卡、酒店及饮食业职安卡、建筑安全特定训练证明、职业技能证明卡,环境保护局环保Fun卡,市政署“市政之友”会员卡,退休基金会退休及抚恤制度会员证,以及行政公职局公职补充福利制度受益人证。
一键绑卡操作简便
“一户通”用户可通过“一键绑卡”或“手动加卡”的功能,绑定已持有的多张卡证,操作过程简易,不同社群均可轻松使用。另外,为确保持卡人资料的真确性,电子卡证页面会显示实时跳动时间,以证明不是卡证的截图或照片。
切换帐户助未成年子女使用
与此同时,已开立“一户通”帐户的未成年人可自行使用电子卡包,或者由父母(或监护人)通过添加和切换帐户功能,协助其绑定、查看和展示电子卡证,充分兼顾不同群体的使用需求。为此,行政公职局已提前部署,自本年6月起,“一户通”已提供由父母(或监护人)为未成年人网上开户服务。
举例来说,文化局电子读者证的使用范围及功能等同于现时实体读者证、“我家图书馆”流动应用程式的电子读者证,可在文化局辖下公共图书馆使用各项图书馆资源及服务。由于“一户通”已具备身份认证及核实亲属关系功能,因此可支援父母通过切换帐户,协助未成年子女借书而无需子女本人在场。
使用电子卡免却更新补发
又如,现时逾93万人已登记开立卫生局的挂号卡,去年逾50万人次申请更新补发,显示服务需求频繁。如市民使用电子卡后,便无需到卫生中心或医院补发,而且更可用该卡将使用“自家健康-自家管理”自助设备录得的个人健康数据,记录入“我的健康”数据库,更好地进行自我健康监测。
跨部门合作项目
“一户通”电子卡包的推出,代表著跨范畴十多个部门共同合作的成果,目的为进一步强化特区政府统一电子平台的建设,有效提高公共服务的便捷性。
目前,“一户通”已提供逾90项公共服务,用户量亦稳步增长,开户人数已接近23万。未来,特区政府将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和协作,推动更多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实现数码化。

法治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重要保障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提出,深合区的民商事规则衔接澳门、接轨国际,营造趋同澳门及国际的宜居宜业法律制度环境,提升对澳门居民及国际人才的吸引力。为配合深合区建设,特区政府需要在部分领域制定或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现正展开深入研究。此外,还将加强粤澳司法交流协作,建立完善的国际商事审判、仲裁、调解等多元化商事纠纷解决机制。
《总体方案》在法律方面的规定针对性强,符合深合区建设的实际需要。特区将与广东方面同心协力,从法治完善方面推进深合区的建设。
立法方面,《总体方案》提出研究制定深合区条例,为深合区长远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允许珠海立足深合区改革创新实践需要,根据授权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此外,深合区可向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国务院申请授权,根据需要调整现行法律或行政法规,以实施有关改革开放政策措施。上述法律层面的“顶层设计”,将为深合区改革创新提供充足的法律手段。为配合深合区的建设,特区政府需要在部分领域制定或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正在进行深入研究。
除了澳门大学横琴校区和横琴口岸澳门管辖区外,深合区均受内地法律管辖,相关法律规则与澳门及国际有不少差异,澳门居民及国际人才到深合区生活、就业、创业,可能遇到规则制度不适应的问题。就此,《总体方案》提出,深合区的民商事法律规则要衔接澳门、接轨国际,以营造趋同澳门及国际的宜居宜业制度环境,提升对澳门居民及国际人才的吸引力。
随着深合区建设的推进,粤澳两地的经济和人员交流将更加频繁,亦可能会产生愈来愈多的各类纠纷,有需要提供适切的纠纷解决机制。因此,《总体方案》要求加强粤澳司法交流协作,建立完善国际商事审判、仲裁、调解等多元化商事纠纷解决机制。《总体方案》还提出,要强化横琴新区法院的职能和作用,为深合区建设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行政长官:勉励各部门人员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深合区总体方案
行政长官贺一诚今(18)日早上10时于中葡综合体主持“学习贯彻落实《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会议”。
行政长官表示,9月5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的正式发布,进一步明确了粤澳合作的新高地,赋予了澳门在国家发展和“一国两制”深化实践的新任务,澳门要如何做好深合区这篇“大文章”,需与广东省一起努力,也需要澳门特区政府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总体方案》将引领澳门的发展踏上新台阶,特区各公共部门人员要认真学习丶准确把握和贯彻落实《总体方案》,各司其职、积极投入,执行好《总体方案》的各项工作。
自《总体方案》的出台,特区政府高度重视,行政长官及各主要官员连日来举办多场发布会,让社会各界了解设立深合区的重要意义和长远目标。这次行政长官再次召集各主要官员、局级领导及深合区一众先遣人员,进一步深刻学习《总体方案》,在提升人员的主动参与、积极合作方面具有重要性。
在会议上,行政长官还表示,随着《总体方案》的公布和深合区管理机构的揭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已全面启动。澳门特区政府已选拔了一批公务员到执委会参与工作,故昨日在揭牌仪式后特意到横琴工作人员的办公地点视察,勉励他们珍惜人生中难得的机遇,不辞劳苦的履行好新使命;而特区政府未来也会在各地广纳贤才,招聘有意投身深合区发展的高端人才,激发市场活力。
行政长官指出,特区政府在深合区管理机构揭牌的翌日举行是次会议,是要激励各公共部门领导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和抓紧落实《总体方案》,方案共29条是属于框架性和原则性的条文,随着各项工作的推动,未来需要其他配套的法律法规,因此,各部门领导应首先熟悉和掌握好《总体方案》的内容,并传达给各部门人员,以共同务实推进深合区建设,按期实现各个阶段性目标。
行政长官详细地向与会者介绍了《总体方案》的发展蓝图,勉励大家要牢记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初心,紧紧围绕“一条主线”、“四大定位”、“三个阶段性目标”、“四大任务”等各项政策措施。他强调,深合区建设无先例可循,并非普通的开发区,深合区率先在重要领域及关键环节大胆创新,以期为澳门广大居民打造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未来,各部门要做好工作对接、明确重点工作计划和任务、制订配套政策和法规,确保深合区建设的顺利推进。
行政长官也藉此机会感谢全体公共行政工作人员在这两年的不懈努力,也感谢参与深合区建设的工作人员积极投入工作,鼓励人员应不负中央厚望,不负社会期待,抱着互相尊重和学习的精神,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积极务实推动深合区建设,为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注入新动能作出贡献。
会议中,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经济财政司司长李伟农、保安司司长黄少泽、社会文化司司长欧阳瑜、运输工务司司长罗立文逐一发言,传递和解读《总体方案》的核心讯息。
有关深合区管理体系建设方面,《总体方案》提出健全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概念,特区政府将就方案中关于管理体制、法律体制进行梳理,利用好澳门本身的立法权,创造有利条件推动深合区的短中长期发展。
《总体方案》中人才配套、税收、分线管理、关税优惠等政策,体现国家对深合区的大力支持。特区政府将根据深合区未来发展方向定好工作计划,促进产业适度多元,大力推动四个主要产业的发展,以及把澳门品牌、澳门制造、文旅产品延伸至深合区,转成链条产业,使之变得更多元化。
而在社会民生方面,让市民宜居宜学宜业是特区政府的主要工作目标,因此,未来将逐步在深合区实现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跨境对接,引进更多高质量的教育、医疗等民生资源,为澳门居民拓展优质的生活空间,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营造趋同澳门的宜居宜业生活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是发展的重要一环,澳门与横琴的跨境建设项目有澳门轻轨延伸横琴线和澳大连接横琴口岸通道桥项目,其中正积极推进澳门轻轨延伸横琴线项目的建设进度。对于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特区政府一定会与深合区管委会及执委会配合做好各项工作。
深合区未来的发展关系到每位公务员及市民的切身利益,落实《总体方案》是每个公务员的责任,要有目标、有步骤、有方法去进行。行政长官及各位司长特别强调,共同推进工作需要部门间充分合作,更好发挥团队精神。
出席会议的还包括:特区政府全体主要官员、行政长官办公室及各主要官员办公室主任和顾问,各部门局级领导,以及特区政府派驻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工作人员等约270人。

市政署持续护理病树并采取措施保障公共安全
市政署持续对公共街道树木作巡查及养护,以维护树木的健康及公众安全。近日发现南湾大马路一株细叶榕及议事亭前地两株阴香感染根腐病,已随即进行杀菌及施肥。另外,一株位于奥林匹克大马路的凤凰木树根腐烂,以及位于俾利喇街与飞能便度街交界的一株南洋楹大树有大范围的树皮环圈坏死。两株树木经持续治疗及监察,生长势依然未见好转,且有倒塌风险,为保障公众安全,于九月中旬移除,敬请公众留意。
南湾大马路近政府总部前的一株细叶榕长势明显衰弱,经检查后,怀疑感染根腐病,已即时进行杀菌及施肥工作,将于十月上旬为该区树木进行修剪。此外,议事亭前地的两株阴香,分别发现有白蚁蛀蚀及长有根腐病真菌,于九月下旬进行灭虫及杀菌,树木养护人员会持续监察树木的生长情况,并作出适切的治疗与养护。
一株位于奥林匹克大马路的凤凰木基部长出腐木真菌,经检查后树根已腐烂,有倒塌危险。另外,一株位于俾利喇街与飞能便度街交界的南洋楹大树自去年年中已发现该树树冠的粗枝枯萎量增多,故对树冠进行降高处理,其后持续监察树木的生长变化。近日复查时发现树干由地面至离地三米高的范围内,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树皮环圈范围坏死,伤口的愈伤组织未有增厚,同时树基的表根有多处呈现乾枯迹象,树木的活力急速下降。基于公众安全考虑,市政署安排于九月中旬移除上述两株危树,敬请市民留意现场情况及交通安排。
在树木维护及施工进行期间,敬请市民切勿进入工作范围,以免发生意外。同时呼吁市民共同守护珍贵的树木资源,如发现树木有异常情况,可透过「市政在线」或致电市民服务热线2833 7676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