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份证明局推出网上更改联络地址及电邮服务
为方便市民“足不出户”便可更新居民身份档案内的联络地址,自2021年6月30日起,身份证明局推出网上更改联络资料服务,并增加提供电邮的项目,让市民透过部门网站便可更新本人及其未成年子女的联络地址及电邮资料,同时亦可一次性向其他政府部门作相关资料更新。
市民经身份证明局网页(www.dsi.gov.mo)使用上述服务时,须以“澳门公共服务一户通”帐户登入系统,并透过其居民身份档案内登载的流动电话号码接收验证码,获确认后便可更新联络地址及电邮。如需更改未成年子女的联络地址及电邮,只须输入他们的身份证号码便可同时更新资料。成功提交申请后,身份证明局将于申请翌日起计三个工作天内作出处理,且完成处理后,身份证明局会发出短讯通知。
此外,市民在更新居民身份档案的联络地址时,还可一次性向其他政府部门更新地址资料,包括社会保障基金、退休基金会、海事及水务局、文化局、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卫生局和邮电局。
另须留意,基于安全理由,网上服务不适用于更改居民身份档案内的联络电话,如需更新,市民可透过分布全澳49个地点的多功能自助服务机,或亲临身份证明局服务点(包括南湾身份证明局、黑沙环政府综合服务大楼及离岛政府综合服务中心)办理相关手续。有关自助服务机的功能及地点,可浏览身份证明局网页(www.dsi.gov.mo/kiosk_c.jsp)。
如有查询,请致电身份证明局热线(2837-0777或2837-0888)或电邮至info@dsi.gov.mo。

市政署助食品业界做好风雨季食安防护工作
本澳正处于风雨季节,为提升食品业界在风雨季期间的食品安全防御能力,市政署展开系列防灾善后食安宣导工作,包括向业界发出食安管理提示,并走访低洼地区的食肆及商户,讲解台风及突发情况下的食安应对措施,务求降低食品安全与公共卫生风险。
受台风吹袭期间,本澳部分区域可能出现水浸、停水、停电的情况,若食品受污水淹浸,或因雪柜停电而长时间处于危险温度带之中,将令食品安全面临巨大风险。为协助业界做好风季食安防护工作,市政署于五月中旬起向本澳超市、零售商户及餐饮场所发出食安管理提示,提醒业界于风雨季期间须注意的食安防护事项;并于六月起持续派员走访低洼地区食肆及商户,派发“防灾善后食水及食品安全”指南等宣传单张,并进行口头宣导及解说。
市政署提醒业界,若食品、餐具或店铺设备受水浸及停电影响而被污染或损坏,须按规定妥善安排清运,切勿弃置于公共地方,防止他人捡拾及加重垃圾清运工作的负担。而台风过后,市政署及相关部门将派员加强巡查店铺,打击扰乱食品安全及秩序之不法行为。任何人士如继续加工、供应及出售废弃、腐败或变质的食品予他人食用,可因触犯《食品安全法》而被检控:若构成行政违法,可被罚款五万至六十万澳门元;若触犯“生产经营有害食品罪”,可被判处最高五年监禁或最高六百日罚金。市政署亦呼吁市民切勿接收或购买受污染的食品,如发现可疑情况可致电市政署食安专线2833 8181举报。
此外,市政署已于食品安全资讯网 www.foodsafety.gov.mo 及食品安全资讯手机应用程式开设“停电或水浸后食安须知”专页,并上载防灾善后食水及食品安全手册及指南,以及一系列教育视频短片,透过多元途径教导食品业界及市民尽力完善自主食安卫生管理,欢迎业界及市民查阅。

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出席外交部驻澳门特派员公署举办的习近平外交思想研讨会

市政署办讲解会 加深业界认识饮食及饮料场所发牌制度
市政署日前举办“饮食及饮料场所发牌制度、消防及燃料要求、隔油井规格与保养须知”讲解会,向牌照申请人及代理人介绍相关场所的发牌程序、要求营运须知等,并解答业界疑问及聆听意见。让申请人及代理人认识发牌程序及注意事项,有助加快发牌进度,减低场所开业成本。
讲解会于6月23日在下环活动中心举行,约70名申请人、代理人、相关业界及团体的人士出席。市政署及消防局代表于会上介绍一站式发牌程序、申请“前置式”临时牌照注意事项、电子化服务,以及对消防系统、燃料安全、隔油井安装的要求等,并就巡查中常见的问题进行说明。本澳已踏入风雨季,市政署特别加强巡查及检控场所的隔油井问题,呼吁业界必须保持隔油井有效运作,定期检查、清理及保养,以免因隔油井使用不善而导致油脂污水直接排入公共渠网,阻塞渠道及构成水浸隐患。
另外,市政署亦提到会持续优化各项牌照的申请手续,加强一站式发牌程序的便捷性,扶持饮食业发展。其中,“前置式”临时牌照令符合条件的场所可尽早经营,在不影响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及环境保护等公共利益前提下,有助减低中小企的开业成本。有意申请者须按核准方案要求完成场所装修,并递交所需的声明文件,在通过审批及缴付保证金后,便有条件获发有效期为四个月的临时牌照。
会上,与会者踊跃提问,查询“前置式”临时牌照审批时间、电磁炉煮食、不同场所的隔油井设置要求、站立式饮食场所发牌条件、厨房装设防火金属门细节等问题,有关部门代表一一作出回应。
发牌效率的提升,有赖申请人、代办人与政府的充分协调及合作。申请人可浏览“饮食及饮料场所一站式发牌服务”专题网页https://www.iam.gov.mo/onestop-fnb ,在提出申请前预早了解相关申请流程与要求。如存在较复杂的技术问题时,申请人可向一站式服务机构提出问题并要求召开“技术会议”,向专责部门寻求针对性的技术意见及指引。

市政署为大熊猫健健康康庆祝五岁生日
市政署于六月二十六日为大熊猫“健健”及 “康康”庆祝五岁生日,炎炎夏日,饲养员因应一对大熊猫的喜好特意制作了消暑的冰蛋糕,为它们送上祝福。
冰蛋糕伴以水果和鲜嫩的竹笋,不但美味,更令怕热的大熊猫暑气全消,一对大熊猫时而紧抱着冰蛋糕大快朵颐,时而将冰蛋糕往脸和身上擦,可爱之馀又表露出它们淘气捣蛋的一面。
“健健”及“康康”现时五岁,体重分别约一百二十六公斤和一百零七公斤,生长发育情况理想,正处于亚成年步入成年的阶段。随著竹笋产季的到来,大熊猫饲养团队由三月中旬起在大熊猫的膳食中加入营养丰富、鲜嫩多汁的竹笋,为它们的生长发育补充充足营养,饲养员以少量多次的方式将竹笋投放在活动场内,藉此增加大熊猫的活动量,有利大熊猫的肢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市民想多认识大熊猫“开心家族”的各位成员,可亲临大熊猫馆探访,亦可浏览澳门大熊猫网页 https://macaupanda.iam.gov.mo/ 了解它们的最新动态,并学习大熊猫保育知识。

市政署持续监察市面新鲜猪肉销售状况
市政署一直关注鲜猪肉市场情况,昨(25)日活猪批发价下调至每司马担二千四百五十元,根据今(26)日巡查及记录显示,主要超级市场及各街市等零售商亦有跟随调整零售价格。综合比较街市猪肉零售价格有8.4%至8.7%之间的降幅。
市政署加派人员巡查市面,了解鲜猪肉供应及销售情况,今(26)日街市猪肉零售价格,排骨每司马斤平均零售价为77.8元、瘦肉每司马斤平均零售价为67.3元、猪扒每司马斤平均零售价为65.8元(每1司马斤等于605克),综合比较有8.4%至8.7%之间的降幅。市政署会持续监督街市的营运状况,要求摊贩须明码实价清晰标示货品,便利消费者选购,一旦发现违规状况市政署将依法作出检控。
同时,为提高市场透明度,让市民掌握每日的鲜活食品价格范围,市政署持续透过网页、资讯服务亭、街市内设置之液晶显示屏等多元渠道,公布本澳各个街市主要鲜活食品平均价格信息,助市民大众参考,作出精明选购。

市政署拟设外卖场所登记制度 明晰业界责任保障食品安全
近年本澳外卖餐饮市场日益蓬勃,为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回应社会加强监管的诉求,市政署计划透过设立外卖食品活动场所的登记制度,对现时未纳入准照规范的经营外卖食品活动的场所实行强制登记,重点监控食品生产源头和处理环节,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新登记制度建议要求外卖店须于开业前登记,须于实体店经营,且须展示登记证明供公众知悉,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亦须确保使用平台的外卖店已完成登记,方可在平台上架销售,以进一步清晰业界责任,保障公众的食用安全。
本澳现时约有二千一百间外卖店,当中涉及食品加工处理及销售,部分更经营生冷海鲜、寿司等较高风险食品。市政署在确保食品安全前提下,经充分考虑社会意见,兼顾本地小、微企业和特色老店的经营环境,在不影响既有准照制度的情况下,创设兼具适宜性及操作性的外卖食品活动场所的登记制度,并计划未来向业界提供电子申请服务,以及亲临市政署各服务站交申请两种登记途径。
新登记制度将有助管理部门协同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更全面和系统地管理外卖食品活动场所,从而提升外卖餐饮的安全卫生水平,而消费者亦可更清晰掌握商户资讯,在消费前作出合适选择。
登记制度的适用对象建议为现时未领有准照,且经营涉及食品制造、加工、烹煮或调配的场所,例如小食店、外卖饭盒店、烧味/卤味店、外卖饮料店、寿司刺身店、面包西饼店、便利店及手信店等。然而,临时性展销食品的场所或摊位、公共街市摊位,以及按照其他法规须领有准照或许可的食品业场所,则按既有法规受监管,而不适用于登记制度。
建议登记要件包括:有关场所须于开业前向市政署提交申请登记,并获发登记证明后,方可向公众营业。而且必须设有实体店,生产经营场所不可设于实际营运条件与经营外卖食品活动明显不符的不动产中。同时,经营者须确保符合卫生安全条件,包括具防虫鼠设备、食物冷藏及热存设备等,并保持有关设备及设施的良好运作。
为进一步保障消费者权益,建议当登记制度正式实施后,外卖店经营者须于店内当眼处张贴已登记的证明文件,若以互联网或手机应用程式作为经营或传播媒介,亦须上载相关证明,供消费者阅览。另外,亦建议规管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须确保使用平台的食品经营者已依法登记,并将登记资料展示于平台上。
为让食品业界对登记制度有更多认识,市政署向市政谘询委员会以及离岛区、中区、北区社区服务谘询委员会介绍草案内容,亦举办多场专为外卖业界而设的介绍会,说明登记制度细节、回应查询及聆听意见。有意者亦可登入食安资讯网www.foodsafety.gov.mo的「外卖食品活动场所的登记制度」专页查阅登记制度详情。

2021年澳门与内地青年法律交流周线上举办
由中国法学会与法务局合办、澳门法律交流协进会支持的2021年“澳门与内地青年法律交流周”活动,于6月24日上午透过网络直播举行开班仪式及首场授课。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鸣起、澳门特区政府法务局局长刘德学、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法律工作部副部长级助理黄文军、中国法学学术交流中心副主任王伟、澳门法律交流协进会会长黄景禧,以及该会的青年法律工作者,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和澳门城市大学的法学院师生共约50人同时在北京、澳门两地参加是次开班仪式。
为让本澳青年学生深入了解和认识祖国的法制建设,以及最新的发展机遇,推动青年融入国家发展,中国法学会与法务局自2008年开办“澳门与内地青年法律交流周”,成功组织了超过300名本澳法律专业学生和青年律师学习和交流。为配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今年我们继续聚首云端,开展交流周活动。在开班仪式上,张鸣起副会长致辞时表示,中国法学会一直高度重视内地与澳门的青年法律交流,今年交流周继续组织知名法学专家就《基本法》、“一国两制”和粤港澳大湾区相关内容,通过线上的方式给澳门法律青年进行授课解读,让大家全面准确理解基本法和“一国两制”,充分认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重大创举,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有力举措,青年朋友应更好知法学法用法,更好参与国家法治建设,更好融入祖国发展。他亦特别在致辞中对澳门青年提出三点期望:一、青年法律人要做《宪法》和《基本法》的坚定维护者;二、青年法律人要做中华文化和法治文化的有力传播者;三、青年法律人要做澳门与内地融合发展的积极参与者。
刘德学局长在致辞中表示,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持续开展《宪法》、《基本法》等宪制法律的教育,培养青少年爱国爱澳的情怀,深刻认识“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让国家观念深深植根于青少年心中,让爱国爱澳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是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的重要举措,是始终秉持“一国两制”事业的初心使命、推动“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他还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国家也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十四五规划也为我们制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希望青年人勇当时代先锋、积极探索创新,积极为特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及大湾区的发展建设建言献策,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黄景禧会长发言时表示澳门的法律青年人才必须充分利用自身法律专业优势,坚定爱国爱澳成为全社会的核心价值、努力牢固树立《宪法》和《基本法》权威、努力保护国家安全、努力贯彻爱国者治澳精神、努力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及增强社会凝聚力,从而充分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捍卫下,“一国两制”是完全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
最后由学生代表澳门大学学生唐御雯发言,她表示 “澳门与内地青年法律交流周”对澳门法律学生意义深远,希望透过是次交流能加深澳门法律学生对中国法律制度的认识,让他们未来能够在法律发展的进程中,添砖加瓦。
开班仪式结束后,由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林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题,向澳门法律青年开讲第一课,并在课后与出席的青年进行线上互动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是次交流周活动从6月24日开始至28日结束,邀请了多位宪法、港澳基本法等多个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以网上专题讲座形式授课,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与港澳发展、“一国两制”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特别行政区国安立法的架构与成效等。法务局由6月24日起(共五天),每天会将网上授课的链接上载至法务局社交媒体平台(Facebook、Instagram及Wechat),有关链接为期一个月有效,欢迎有兴趣市民阅览。

市政署晤活猪批发商及零售商促下调价格
近期内地活猪供应量渐趋稳定,且批发价及零售价有调整的空间,市政署先后约见两南公司、本澳主要超市、各街市肉贩和融合堂代表,促请对鲜猪肉价格作相应下调,得到业界积极回应。两南公司自本周五(25日)起将活猪批发价降至每司马担二千四百五十元,而超市及街市的零售价亦会跟随下调。
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员会分别会见本澳活猪批发商及零售商时表示,早前受非洲猪瘟及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活猪供应量及价格持续波动。特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供应稳价格的措施,并得到了活猪批发商和零售商的配合,确保了澳门猪肉供应和价格的相对稳定。随著近月内地活猪供应量增加,活猪批发价存有下调空间,为此,市政署要求两南公司在稳定供应的前提下,相应下调活猪批发价格。
两南公司积极配合,将于本周五起将活猪批发价由每司马担二千七百八十元降至每司马担二千四百五十元,降幅近百分之十二。此外,本澳主要超级市场、各街市肉贩和融合堂代表在同市政署的会晤中表示,将会配合活猪批发价的降幅,对零售价格作出相应调整,惠及广大消费者。
二零一九年底受猪瘟等因素影响,活猪供应紧张,价格大幅飙升。而近月因活猪的出栏数量不断增加,导致猪肉价格一路走低。为应对活猪养殖及供应的周期性波动,市政署将会同业界探讨因应市场的变化,建立一套合理的活猪批发价格的定价及调整机制,以保障猪肉供应的稳定。

市政署跟进一宗怀疑集体胃肠炎不适事件
市政署于六月二十二日接获卫生局通报一宗怀疑集体胃肠炎不适事件,涉及十四个群组共二十四人。市政署已即时派员到涉事场所跟进调查,期间抽取食品及环境样本进行化验,并勒令涉事场所停售怀疑涉事食品及进行卫生整顿。市政署将持续跟进事件。
根据卫生局通报,到目前为止,是次集体胃肠炎事件涉及二十四名患者,分别来自十四个用膳群组,于六月二十日晚上起先后在位于澳门马济时总督大马路的渔兵卫用餐,期间进食了蟹肉丼饭、鱼生饭等食品。相关患者于六月二十一日上午起陆续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及发热等症状。经卫生局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进食纪录、潜伏期和症状,事件较大可能由细菌性病原体引起。
市政署接报后已即时派员前往怀疑涉事场所进行环境卫生调查,抽取食品及环境样本作检验。现场所见,该场所食品贮存条件不理想,部分雪柜温度不足;食品处理人员的个人卫生意识薄弱,容易造成交叉污染。市政署已勒令场所由即日起暂停供应怀疑涉事食品,并督促场所进行卫生整顿。同时,要求场所负责人安排员工修读「食品卫生督导员课程」及「食品安全与环境卫生基础班」,以加强人员对食品及个人的卫生意识。
市政署将持续调查及跟进事件,如发现违反《食品安全法》将作出检控;若属行政违法行为,可被科处五万至六十万澳门元的罚款,情节若触犯「生产经营有害食品罪」,可被判处最高监禁五年或最高六百日罚金。
市政署提醒食品业界,生鲜即食食品属于高风险食品,制作、贮存稍为不慎,很容易引发食品安全及卫生问题,故必须严格遵从市政署发出的「寿司和刺身专卖店或同类场所的一般卫生指引」进行操作,向卫生可靠的供应商购买食物;入货前应了解清楚食材的产地来源等资料,确保可供食用;食物应保存于适当的温度和环境下,生熟食品应妥善处理,避免交叉污染。市政署亦提醒市民,应选择有良好卫生环境及具信誉的食肆;如对食品卫生状况及质量有疑虑,应停止食用;而高风险人士如长者、幼童、孕妇和免疫力较弱的人士,应尽量避免进食未经煮熟的食品,如刺身、生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