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份证明局推出网上海外求助服务—旅游途中遗失证件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驻澳门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的大力支持下,身份证明局于2021年10月27日正式推出网上海外求助服务,以迅速回应海外遗失澳门特别行政区旅行证件(后称“特区旅行证件”)的澳门居民,协助当事人顺利返回澳门。
年满18岁的澳门居民倘在国外遗失特区旅行证件,可透过“澳门公共服务一户通”手机应用程式使用“海外求助—旅游途中遗失证件”服务,如有需要,亦可同时为同行家人(包括配偶、于身份证的本次发出日期已满5岁的子女、父母或配偶父母)提出求助申请,所有求助人须进行面容识别确认身份。申请人按系统指示输入所需资料后,会即时获发24小时有效的申请编号及透过手机收取验证码短讯,相关人士凭有效的申请编号及验证码到所登记的中国驻外使领馆申办旅行证件,可获使领馆确认澳门居民身份,无需身份证明局再提供资料,从而加快发出一次性旅行证件予求助人返回澳门。
身份证明局首阶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使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大韩民国大使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巴塞罗那总领事馆推行上述服务,并会持续扩展服务至其他中国驻外使领馆。
此外,倘澳门居民出外旅游时需紧急协助,还可致电24小时海外紧急求助热线求助,详情可参阅身份证明局网页(www.dsi.gov.mo/hotline_c.html)。
有关“网上海外求助服务—旅游途中遗失证件”详情,请参阅www.dsi.gov.mo/ooas_c.jsp。
有关“澳门公共服务一户通”详情,请参阅www.gov.mo/zh-hant/services/ps-1047/。
如有查询,请致电身份证明局热线(28370777或28370888)或电邮至info@dsi.gov.mo。

澳门特区政府与最高人民法院就《仲裁程序相互协助保全的安排》展开磋商
为构建公正、高效、便捷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进一步加强与内地在民商事仲裁领域的合作、发挥仲裁在化解纠纷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澳门特区政府代表与最高人民法院代表于本月二十五日上午举行线上会议,就《仲裁程序相互协助保全的安排》(《安排》)展开磋商,使当事人可便利地获得跨境仲裁保全协助,保障仲裁裁决的顺利执行。
《安排》允许当事人分别按照澳门特别行政区或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规,在仲裁裁决作出前,在符合相关法规的情况下,向内地或澳门特别行政区法院分别申请保全。此外,《安排》对保全的范围、申请保全的程序、保全申请的性质、费用等作了详细的规定。
经过磋商,双方对《安排》文本达成了初步共识,期望能在本年年底签署《安排》。签署《安排》后,可更有效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更优质的法律服务和保障。
出席磋商会议的双方代表包括: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司艳丽、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主审法官任雪峰、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港澳办主任张鑫萌、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法律司副处长李爽等;法务局局长刘德学、终审法院院长办公室顾问陈里程、检察长办公室顾问胡家伟、许秋云、行政法务司司长办公室顾问项新等。

市政署再于新美安一期清出八吨杂物
市政署继本周一(18日)对新美安大厦一期清理垃圾及进行消毒后,于本周三(20日)在新美安一期居民顺利完成隔离返回居所后,再度派员协助住户处理大厦内环境卫生问题,经三天工作再清出约八吨废弃杂物和家居垃圾。

行政会完成讨论《修改第3/1999号法律〈法规的公布与格式〉》法律草案
行政会完成讨论《修改第3/1999号法律〈法规的公布与格式〉》法律草案,有关法案将送立法会审议。
随著互联网应用日趋普及,读者多透过互联网浏览《澳门特别行政区公报》(下称《公报》)内容,2020年电子版《公报》浏览量达五百万人次,而传统纸本《公报》的订购量则大幅减少,由回归初期每期超过600份,下降至二零二零年只有约80份。
目前不少国家和地区,包括欧盟和葡萄牙等已停止出版纸本的政府公报,改以电子版取而代之。为节省资源及推动环保,特区政府制定《修改第3/1999号法律〈法规的公布与格式〉》法案,规定《公报》由印刷方式改为以电子方式出版,此外,对于因印务局资讯系统出现故障而无法于当日出版《公报》的情况,规定可以印刷的方式出版。同时,法案废止公共实体及特许企业必须订购及传阅纸本《公报》的规定。
法案建议自二零二二年一月一日起生效。

法务局推出登记证明查证平台及公证查证平台服务
为配合澳门特区政府推行智慧政务、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建设,法务局联同民事登记局、商业及动产登记局、物业登记局及公共公证署推出〈民事、商业、动产及物业登记证明查证平台〉和〈公证查证平台〉服务,以便利由澳门发出的民事、商业、动产及物业登记的证明与公证文件于大湾区及外地使用。
目前,澳门居民或公司于大湾区及外地进行民商事活动时,需要向当地提供由澳门特区政府的登记局或公共公证署发出的登记证明或公证文件(例如公证书、经认证或经公证认定的文件)。为方便接收文件的单位查证文件的真实性,法务局推出〈民事、商业、动产及物业登记证明查证平台〉和〈公证查证平台〉服务。
透过上述两个查证平台,可免费及即时核实所查证文件的真伪,提高其可信性,且不受地域限制。平台操作简单,只需在平台输入登记证明或公证文件上独有的编号,以及验证码,即可查证。如存在所输入编号的登记证明或公证文件,平台会显示其发出机关、签署人姓名及签发日期等资料。公证查证方面,平台增加了显示有关公证行为的类型,方便使用者从界面的说明了解有关公证行为的特点,对法律的推广普及起着积极作用。同时,为丰富相关资讯及公共服务透明化目的,平台还提供签发登记证明及公证行为的统计资讯。
随着平台服务的推出,澳门特区政府冀能为本地居民及公司于粤港澳大湾区生活、投资及营商提供更多便利,促进区域融合及经济发展。
〈民事、商业、动产及物业登记证明查证平台〉的网址为:
https://eservice.dsaj.gov.mo/dsajservice9/document-check-web/registry/index.xhtml
〈公证查证平台〉的网址为:
https://eservice.dsaj.gov.mo/dsajservice9/document-check-web/notary/index.xhtml

市政署检出一款鱿鱼零食中含过量防腐剂 呼吁停止食用
市政署透过恒常食品抽检,于一款鱿鱼零食检出防腐剂山梨酸含量超出本澳法例允许之最大使用量。市政署已即时跟进处理,勒令涉事商户停售有问题批次产品,并呼吁市民停止食用。
市政署于进口商「澳门咀香园饼家」抽取的一款原产地为泰国,经香港供应商提供的预包装「风琴鱿鱼片」样本中,检出含每公斤二千七百六十毫克的防腐剂山梨酸,其含量超出本澳第7/2019号行政法规《食品中防腐剂及抗氧化剂使用标准》之规定。涉事产品每包净重一百一十克,该批次所标示之「此日期前最佳」为2022年7月15日。市政署食品安全厅已即时采取跟进措施,勒令涉事商户停售有关问题批次产品,并追溯产品的来源及销售流向。同时,市政署亦已将涉事产品相关资料通报香港食安部门知悉及跟进。
为审慎起见,市政署呼吁消费者如曾购买并持有上述受影响批次的产品,应立即停止食用。业界如有相关批次之涉事产品,亦应主动下架回收并通报市政署食品安全厅;市政署将持续跟进及调查事件,以保障消费者的食用安全。
是次在食品中检出的山梨酸是常见的食品防腐剂,按该样本中山梨酸的含量进行风险评估,在正常食用情况下不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呼吁市民应保持多元及均衡的饮食习惯,避免过量进食单一食品。

市政署呼吁市民重阳节错峰扫墓并注意安全
重阳节将至,因应本澳新冠疫情的发展,市政署呼吁市民错峰扫墓,减低因人流聚集而引起的社区传播风险。另外,由于台风「狮子山」及「圆规」相继吹袭,路环市政坟场及路环华人坟场部分位置出现山泥倾泻,巿政署已即时对现场作出适当围封,敬请拜祭人士祭祀期间注意个人安全,并听从在场工作人员指示。
市政署辖下市政坟场于十月十四日、十六日及十七日延长开放时间,由早上八时至晚上七时正。同时,为让市民了解各市政坟场正门等候的具体情况,达致更好分流,市政署在上述日期将于市政署网站(http://www.iam.gov.mo)推出「市政坟场正门等候人数页面」,发布各市政坟场正门等待的人数资讯,方便有需要拜祭的市民灵活安排扫墓时间,错峰扫墓。
市政署将依循卫生当局的指引,以减低病毒传播的风险。市民进入市政坟场前须测量体温并出示有效的绿色「澳门健康码」,如有发热或咳嗽等症状,或持有黄色或红色的「澳门健康码」人士将不准进入。为配合相关防疫工作,市政坟场部份出入口将关闭,并因应情况实施人流管制,以控制场内人数处于合理水平。市民在拜祭期间必须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适当社交距离,相同家族的不同家团成员应避免在同一时间拜祭,而拜祭时间应尽可能缩短至三十分钟内完成。祭祀完毕后善用场内的洗手设施清洁双手,保持个人卫生。市政署呼吁扫墓人士配合各项防疫要求,共同抗疫。
重阳节前,市政署于各市政坟场进行灭蚊及除草工作,并在部份坟场增设流动厕所,满足市民需要。重阳节期间,将加派工作人员即时处理祭品及垃圾,以免祭品及垃圾留置太久而产生卫生问题。市政坟场现场亦会播放宣传声带,提醒市民拜祭时小心香火,冥镪须以放在坟场设置的化宝盆内燃烧,切勿将尚未完全熄灭的冥镪倒入垃圾桶内,为免积水孳生蚊患,引起登革热,建议拜祭人士应放置假花或鲜花拜祭,避免以水樽盛载,如有积水亦须完全倾倒后离开。此外,市政署于市政坟场增设洗手设施,并会密切监察市政坟场内公用设施的卫生状况,加强对公用设施的清洁,包括用稀释的漂白水清洁公厕内的门柄、水龙头及冲水设备,做好各项清洁消毒工作,确保环境卫生。

市政署每日定时收集新美安大厦垃圾 呼吁封控区住户按指引弃置垃圾
自黑沙环新美安大厦被列为封控区后,市政署每日定时派员上门收集区内住户弃置的垃圾逾百袋。市政署呼吁封控区内住户配合防疫工作,严格遵守卫生指引处理生活垃圾,以便工作人员进行收集及清洁消毒,切勿随处弃置于大厦公共部份,破坏环境卫生。
维生及支援小组于区域围封当天已向新美安大厦居民派发指引,要求住户将生活垃圾妥善包扎以确保不渗漏,于每晚六时至八时前放置于单位门前。市政署每晚派出至少七名卫生人员于九时后上门收集生活垃圾,并对梯间走廊进行清洁,平均每晚清理超过一百袋大垃圾袋,可装满十个一千一百公升的大型垃圾桶,平均需要至少五小时。惟近日发现有部份住户不按指引依时弃置垃圾,亦于大厦天井平台等公共部份弃置垃圾及杂物,当中包括大型废旧家具、床铺、煮食炉具、装修废弃物以及未有妥善包好的厨馀及口罩等,严重损害环境卫生,加重清运负担。
市政署呼吁封控区居民,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指引,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垃圾须妥善包扎好,确保不渗漏;于每晚六时至八时把生活垃圾放置在住宅门前,以便工作人员执行清理工作,期望与居民共同保持环境卫生,做好防疫工作。

巿政署对佑汉街市作全面清洁消毒
因应应变协调中心早前公布新冠肺炎确诊个案的活动轨迹,市政署在得悉后,已按照卫生指引即时对涉事的佑汉街市进行大型全面清洁和消毒。以热水压力机清洗街市内部以及门前地方、升降机、楼梯间,以及扶手等公共设施,尽力减低传染病在社区传播的条件。
为确保各街市及其周边的环境卫生,市政署恒常对上述公共场所进行清洁消毒。自疫情发生以来,市政署亦已加强各区公共地方及街道的卫生防疫措施。现时,于每日下午及晚上休市时段,均对各街市及出入口周边街道进行喷洗清洁,并且加密了街市及熟食中心内的公厕的清洁频次,并以稀释漂白水清抹市民较常接触到的按钮、门把、扶手、水龙头、冲厕设备、皂液瓶等。同时,市政署亦有定期安排清洗各小贩区及其附近街道,以保障环境卫生。
市政署会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持续监察辖下市政设施及公共街道的卫生状况,并按卫生当局的指引进行清洁及消毒。同时,亦要求所有街市从业员及小贩,在工作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卫生防疫指引,做好个人卫生防护措施,保障自身以及消费者健康。

公务人员于10月5日至7日免除上班
行政公职局于今(5)日向公共部门发出指引,根据行政长官发出的第110/CE/2021号批示,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展,为减少疾病扩散的风险,免除公共行政工作人员于2021年10月5日至7日期间上班,但同时指出,公共部门的领导应采取适当措施,确保因本身的性质而应经常对公众提供服务的正常运作。
指引亦强调,是次免除上班是为了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获免除上班的工作人员,如非紧急或必要的情况,必须留在家中避免外出,以履行公务人员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