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包】 第30/2021号行政法规《外卖食品活动场所的登记制度》将于2021年11月15日起生效
市政署透过立法方式对未纳入特区政府准照规范的经营外卖食品活动的场所设立登记制度,希望进一步完善外卖店的监管工作,强化生产和处理食品的管控,保障公众食用安全。
粤港澳大湾区调解工作委员会今举行成立揭牌仪式
粤港澳大湾区调解工作委员会今(26日)以视像形式举行成立揭牌仪式,澳门特区政府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司长郑若骅、广东省司法厅厅长陈旭东等出席,委员会并随即举行了首次会议。
张永春致词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调解工作委员会的成立,是三方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将使三方透过机制性平台,协调解决调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大湾区调解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调解程序在大湾区的运用,服务大湾区的建设和发展。张永春并对调解工作委员会的下一步工作提出若干建议,包括:积极推动设立统一的粤港澳大湾区调解员名册、积极向三地的调解机构推广统一的调解规则和准则,促进“软联通”;积极探讨在大湾区内相互认可与执行调解协议。
郑若骅表示,希望调解工作委员会尽快敲定粤港澳大湾区《调解员资格资历评审标准》及《调解员专业操守最佳准则》,并提交至粤港澳大湾区法律部门联席会议审议,供大湾区调解机构及调解员在处理大湾区争议时参照执行。
陈旭东就发挥好调解工作委员会职能作用提出四点希望:一要多谋划,努力把粤港澳大湾区建成东亚区域性调解高地;二要多争取,加强粤港澳三地法律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强与法院、贸促会等其他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三要多交流,举办多种形式的交流、研讨活动;四要多宣传,打造大湾区调解品牌。
揭牌仪式后,粤港澳大湾区调解工作委员会随即举行首次会议,通过了《粤港澳大湾区调解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并就粤港澳大湾区《调解员资格资历评审标准》、《调解员专业操守最佳准则》及《跨境争议调解规则》达成原则共识。
出席的三地代表包括:澳门特区政府行政法务司司长办公室主任林智龙、法务局局长刘德学;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普惠避免及解决争议办公室主任丁国荣、副民事法律专员戴思劲;广东省司法厅副厅长梁震、副厅长林楚明、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锺健平、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祝永辉、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东省委员会副会长邱招贤等。
公共行政大楼已完成清洁消毒
配合防控工作,市政署今日(八月十二日)协调外判清洁人员,于确诊者曾前往之公共行政大楼,进行全面清洁消毒。
清洁人员穿上防护衣,分别对公共行政大楼之对外服务点,包括大堂、服务柜位、升降机、手扶电梯及相关办公室等进行全面清洁消毒,有关工作已于今日上午完成。同时亦已对公共街道及巴士站等公共区域加强清洁及消毒工作,尽力减低传染病传播的条件。
市政署为隔离医学观察者所饲养犬猫提供支援服务
因应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特区政府采取多项防疫措施,当中有市民因要到指定地点接受隔离医学观察,故未能照顾家中的宠物。市政署因应有关特殊情况作出调配,提供宠物暂托安置支援服务,保障动物得到妥善照顾。
当接获通报,市政署会派出动物医疗及管护人员前往涉事单位提供援助,将有关动物送到路环市政狗房特设的动物隔离检疫区,接受基本的生活照顾、健康检查及医学观察,并定时为宠物生活区及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宠物得到妥善照顾,保障安全卫生,让饲主能安心接受隔离或治疗;去年至今,市政署共为四个家庭,包括一只狗及六只猫提供有关支援服务,相关宠物健康状况良好,未有出现任何不适或怀疑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症状。目前仍有四只猫等待饲主完成医学观察后领回。
目前,路环市政狗房设有可用作疫情支援备用的特定动物隔离检疫区,市政署亦为接触及处理相关个案的人员配备适当防护装备,以及依照卫生局的防疫指引及步骤对环境、设备及个人采取相应的清洁消毒措施,以防病毒污染其他区域及传播。
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的资料,目前尚无证据显示动物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再回传给人类的情形,市民毋须过度担忧宠物染病问题。市政署呼吁,宠物饲主务必做好个人及宠物的清洁消毒防护措施,严守防疫最高原则,减少外出;切勿因误信谣言而遗弃宠物。此外,饲主可与亲友提前沟通,为宠物准备后援安置地点,并让宠物由熟悉的人接手照护与陪伴,以减少饲主不在身边的恐慌与分离焦虑;一旦饲主因确诊住院或被隔离时,请勿独留宠物在家,务必主动通报当局,以便适时提供支援,保障动物福利。
本澳部份娱乐场所明起暂时关闭 市政署将持续巡查辖下监管场所
按行政长官批示,为防止新型冠状病毒在澳门的传播,自二零二一年八月五日零时起,多个营业场所须要关闭,包括由市政署发出准照或许可的场所:电影院、剧院、室内游乐场、游戏机及电子游戏室、网吧、桌球室、保龄球场、美容院。市政署将持续巡查该等场所,要求配合特区政府的防疫工作。
此外,市民进入各街市及由市政署发牌监管的饮食及饮料等场所,必须出示有效的“澳门健康码”,若“澳门健康码”为“红码”或“黄码”时,则不予进入,今(4日)巡查显示,市民普遍配合防疫措施。同时,市政署会为进入街市的市民测量体温及查阅健康码,并派员协助有需要的市民填报健康码。
市政署亦会继续派员走访各区食肆加强宣导有关指引及安排,要求商户提示顾客进入营业场所时主动出示“澳门健康码”,亦得到商户积极配合。根据卫生局发出的防疫指引,对于未能用手机应用程式填写并生成健康码凭证,可出示已预先列印,当天有效的纸本健康码凭证。
市政署呼吁市民负起公民责任,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配合特区政府防疫工作。市政署亦会持续加强各公共地方、街道及出入境口岸的清洁消毒工作,密切留意疫情的发展,并与卫生局保持密切沟通,适时调整有关措施,减少疾病在本澳社区传播的风险。
对确诊病例居所及工作场所周边加强清洁消毒
因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最新情况并配合防控工作,市政署今日(八月三日)即时协调清洁专营公司及外判清洁加派人手,于确诊病例居所周边街道、大厦公用部份,同时亦对确诊病例工作场所及其周边公共区域进行大型清洁及消毒工作,尽力减低传染病传播的条件。
此外,市政署将进一步对义字五街小贩区,红街市及其外围小贩区作全面清洁消毒,而今日(八月三日)凌晨时分,市政署亦已对上述小贩区完成了恒常的清洗工作。
市政署对围封大厦开展住户调查 预备供应膳食物资
特区政府因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最新情况,对澳门连胜街美连大厦实施精准防控核酸排查围封措施。市政署联同治安警察局及社会工作局对围封大厦开展住户调查工作,了解实际居民数量及基本需要,以便开展病毒核酸筛查及供应生活物资。
穿著防护装备的工作人员会以小队形式,上门为住户逐一扫描健康码,并记录每户人数、联络电话、长者及特殊需要人士数目等资料,同时向住户派发围封期间各措施工作安排之资料及紧急联击方式。为使登记工作更流畅,呼吁住户及早备妥健康码及登记所需资料,而是次收集所得资料仅用作安排居民接受病毒核酸筛查及供餐。
完成登记后,将有序地分批安排每名居民接受病毒核酸筛查采样,而市政署会为每名居民提供两日份量的应急食物包,同时亦将安排主餐供应热食饭盒,满足居民基本需要。
早前,市政署已完成上址大厦公用空间之大型清洁及消毒工作,并于防控区内搭建临时核酸采样站及前线协调站,以便卫生当局开展核酸筛查及后续工作。如对防疫措施有任何查询,可致电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查询热线28700800。
市政署抽检市售预包装素食制品 结果未见异常
为了解本澳预包装素食制品的食用安全情况,市政署于市面抽检共六十个预包装素食制品样本,进行重金属、真菌毒素、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色素检测,所有样本的检测结果均未见异常。
近年全球素食风潮逐渐兴起,食品加工制造商亦积极推出更多样化的素肉产品,开拓市场。在本澳市售素食制品当中,多以大豆、谷物等农作物为主要原料,而这些植物原材料可能在种植过程中因环境或贮存不当而受到重金属或真菌毒素污染;若在生产过程中不当使用食品添加剂或非食用级别的色素,亦可能影响食用者健康。市政署食品安全厅在是次专项食品调查中,抽检本澳百货公司、超级市场、素食制品专卖店等出售的共六十款预包装素食制品,包括素餐肉、素丸、素包、素食酱料等,并进行重金属、真菌毒素、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色素检测。检测项目包括总砷、铅、黄曲霉毒素B1、山梨酸、苯甲酸、二氧化硫、二甲基黄及二乙基黄,所有样本的检测结果均未见异常。
市政署提醒市民在选购预包装食品时,留意食品的品质,以及是否包装完整和贮存于适当的温度下;购买冷藏或冷冻食品时,应尽量于付款前才拿取,购买后尽快适当贮存于雪柜;食品开封后,应使用清洁的保鲜袋或容器密封好,并尽快食用。另外,建议市民保持均衡和多元化的饮食,尽量多吃蔬菜、水果等新鲜食材。
业界亦应谨慎选择可靠的货源及供应商,不应供应来历不明的食品;常温贮存的食材应存放于阴凉通风处,易腐坏的食材应妥善贮存于雪柜内,并定期检查雪柜温度;如对食品的来源、卫生状况及质量存疑,则不应购买、出售或供应。此外,业界有义务保存食品进出货纪录或相关单据,以便有需要时追踪食品来源和流向,保障自身利益。
市政署将持续关注市面流通食品的食用风险和卫生状况,致力维护本澳食品安全。是次专项食品调查结果已上载至食品安全资讯网www.foodsafety.gov.mo及食安资讯手机应用程式(App),欢迎市民登入浏览详情。
公务人员公积金制度试行网上“转换易”服务
退休基金会自7月16日起试行网上“转换易”服务,公务人员公积金制度供款人可透过退休基金会网页或“一户通”手机应用程式,足不出户便能递交转换投放供款项目声明。
供款人可于指定转换期间,透过退休基金会网页(www.fp.gov.mo)或“一户通”手机应用程式进入“转换易”服务,经“一户通”帐户登入并通过“面容识别及一次性密码(短讯)”验证后,便能递交转换声明,完成递交后,将收到确认短讯,同时亦可下载详列转换记录的收据,操作简单,快捷方便。
除上述两种网上方式外,供款人仍可选择透过自助服务机或向所属部门递交转换声明。详情可浏览“转换易”服务专题网页(www.fp.gov.mo/eswitching),或于办公时间致电退休基金会热线28356556查询。
文化局与印务局合作推出自助售书服务
文化局与印务局于即日起合作推出自助售书服务,目前在下环图书馆、氹仔图书馆及石排湾图书馆增设共3台由印务局开发的自助售卖机,方便市民购买和索取文化局及印务局出版的书刊及印刷品,藉此推动阅读风气,日后亦会适时增加政府施政报告及谘询文本等,供市民索阅。
首阶段自助售卖机将主要售卖文化局出版的有关历史、文学、艺术、澳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题材的书刊,以及印务局出版的法律书刊和政府表格等,市民只需于售卖机选定所需印刷品,再通过电子方式支付即可购买。此外,亦可透过网页https://apps.io.gov.mo/bims_mobile/ 随时查询各区自助售卖机的位置、印刷品的种类及数量,以便前往购买或索取,欢迎市民多加使用有关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