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卫生局发出的防疫指引,进入由市政署发牌监管之饮食及饮料场所、发型屋及理发店、美容院、游戏机中心、保龄球场、桌球室、网吧、电影院及剧院等场所时,除须遵守既有的防疫措施外,亦须出示有效的绿色「澳门健康码」。措施实施初期,市政署加派人员走访各区商户宣导,截至六月十四日走访了约二千六百间,冀市民及商户配合有关卫生指引及防疫安排,共同保障公众健康。

进入特定公共场所须出示绿色健康码的防疫指引更新以来,市政署持续派员前往各区商户进行宣导,于六月九日至十四日,走访了约二千六百间商户,向业界讲解相关防疫指引并派发宣传海报,以便商户提示顾客进入营业场所时主动出示「澳门健康码」。走访期间,当发现有商户未有检查健康码便让顾客进入场所内,稽查人员会即时作出劝喻及教育。经现场了解,市民及商户在执行措施上,整体大致畅顺,大部份居民已熟悉进出公共场所申报并出示「澳门健康码」,并且明白相关防疫措施,是为了进一步保障公众健康,以尽量降低疫病在本地社区传播的风险。另外,根据卫生局发出的防疫指引,对于未能用手机填写并生成健康码凭证,或可出示已预先列印的当天有效的纸本健康码凭证。

市政署呼吁居民负起公民责任,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以上安排是为因应防疫的需要,希望市民理解并作出配合。市政署会持续监察发牌场所执行各项防控措施的情况,并且密切留意疫情发展,与卫生局保持密切沟通,适时调整有关措施,减少疾病在本澳社区传播的风险。相关宣传品及海报亦已上载至市政署网站,供业界下载使用。

市政署据市民通报,今(13日)中午在路环曡石塘山成功诱捕一美洲鬣蜥。由于美洲鬣蜥的繁殖速度相当惊人,且在本澳野外几乎没有天敌,一旦在野外扩散会对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市政署呼吁市民切勿非法放生及弃养,避免破坏生态环境,且根据第4/2016号法律《动物保护法》的规定,未依法获当局许可而进行放生活动,可被罚款两万至十万澳门元。

经市政署兽医初步检查和测量,鉴定捕获的美洲鬣蜥属雄性,体长1.3米,重量约2.9公斤,健康状况不良,体格偏瘦,有皮肤病、口腔溃疡等健康问题,现正留置接受隔离检疫。

市政署一直加强巡查,以遏止未经许可的放生行为,并持续监察生态状况。如市民在郊野发现不明来历的生物时,请勿擅自捕捉或打扰,可致电市民服务热线2833 7676通知市政署人员到场处理。

根据文献记载,美洲鬣鬣,学名:Iguana iguana,原产于中南美洲,是一种生活在树上的日行性大型蜥蜴,无毒,成年个体头尾全长可达2米,寿命可长达十年以上,栖息环境为溪流附近的树林中,以蔬果植物为主食。成熟的美洲鬣蜥在野外几乎没有天敌,繁殖速度亦相当快,约2至3年就能达到性成熟,雌蜥平均每次可以产40到50颗卵。一旦在野外扩散会压缩本地物种的栖息空间,在部份地区已对当地原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甚至对居民生活造成滋扰,须以人工移除方式控制泛滥问题。

国际期刊《全球变迁生物学》曾于去年发出警告,各地外来入侵物种大幅增加可能会造成生物多样性急剧变化,让生态系统受到永久性破坏。市政署呼吁,将不明来源或外来入侵物种的鱼、龟、蛙、雀鸟等动物投放到不适合它们存活的地点,不单止危害到动物生命,甚至会对该区域的卫生防疫、生态环境构成负面影响及破坏,恐放生变成杀生。同时,根据第4/2016号法律《动物保护法》的规定,未依法获当局许可而进行放生活动,可被罚款两万至十万澳门元。

因应近日本澳天气不稳,市政署加紧排查全澳渠网,持续加强各区清渠工作,确保下水道疏通。其中于今(6月12日)清渠人员发现于南湾大马路中华广场垃圾房附近渠道溢出大量污水且严重淤塞,已随即派员清理疏导,挖出大量油脂污垢,怀疑涉及附近部食肆没有安装合适的隔油井或没有定期清理,将油污排入下水道,引致渠道淤塞,已即时派员巡查附近食肆隔油井运作,共巡查了周边4间食肆,对其中3间违规场所发出实况笔录并要求作出改善。

市政署再度呼吁社会各界合力维护公共渠网畅通,切勿胡乱将固体垃圾及油污倾倒入下水道而造成堵塞,阻碍雨水井和渠道的正常排放,引致水浸。

市政署一直加强巡查本澳食肆的隔油井运作情况,对没有安装合适或没有定期清理隔油井的食肆提起检控。有关违规行为将按照适用的第16/96/M号法令作出检控,违例者可被罚款两千五百至三万五千澳门元。此外,市政署除恒常清理管护下水道设施,在风雨季节,亦加强重点区份的渠网监察、渠道清理及巡查等,尽量减低暴雨时出现水浸的情况。

据地球物理暨气象局信息,预料近日将天气不稳,市政署已加强下水道疏通工作,加派人员检查渠网、泵房,疏通水浸黑点的渠道,确保渠道畅通,减低水浸的机会。

为保障公共渠网的排洪能力,市政署持续派员检查各区下水道和雨水井,并调派泵车加强渠道疏道工作,本月至今已疏通位于美副将大马路、提督马路、沙梨头海边马路、慕拉士大马路、南湾大马路、马交石斜坡的渠道。踏入风季以来,市政署已加紧排查全澳渠网,其中重点检查内港及新马路一带、光复街、和乐大马路等渠道,以尽早发现淤塞的渠段,并及时进行清渠工作,减少渠道淤塞受浸。同时,市政署亦持续监察各市政雨水泵房运作,包括检查泵房内水泵、电动水闸、后备电源、远程监察系统及远程控制系统的运作情况。

当气象局发出黄色暴雨或以上信号时,市政署会即启动暴雨紧急应变小组机制,按实时海潮高低,利用远程端开动水泵抽排雨水,派员巡查雨水泵房运作,按情况调控水泵加快排洪。而遇暴雨或台风等情况,紧急清渠应变小组人员、外判清渠工作人员会到各水浸黑点清理路边雨水井,打开渠盖,加快下水道排洪能力。

市政署亦呼吁市民或商号切勿将垃圾、油脂等物料倾倒至公共街渠;建筑地盘负责人须监管处理好其地盘的排污情况,切勿把水泥浆或油污排入公共下水道,合力保护渠网,避免造成渠道堵塞及产生水浸风险。

市政署一直对本澳古树进行巡查及管护,其中持续跟进的一株位于路环竹湾马路假菩提古树日渐衰弱,为安全起见,计划于本月中下旬为古树修剪枯枝。另一株位于龙环葡韵的假菩提树因感染褐根病,经救治后树干基部及根部木材仍霉烂,证实已完全枯萎,亦将于上述期间移除。

位于路环竹湾马路的假菩提古树,于二零一九年十月,经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古树专家评估为木质部裸露及已感染根腐病,当采用TRU树木雷达根系检测,结果也显示该树之东南侧地下极少深根分布,故为古树加设支撑架,并进行持续监察。今年四月,树木管护人员发现古树生长势突然下降,树冠叶片数量及面积较正常稀少,叶色较淡,健康明显不良。虽然近期已进行施药抢救,惟其中一主干已明显枯萎,考虑到枯枝位于人流位置及接近行车道,故计划于本月中下旬作出修剪,降低意外风险。

此外,位于龙环葡韵一株假菩提树,于二零一八年七月被发现感染褐根病,经多次修剪、施肥等护理救治,惟枝干及树根不断枯萎,树干基部及根部木材渐被褐根病菌分解腐朽,变得愈来愈疏松。该树于去年十二月落叶后,今年春季再无萌芽长叶,树皮剥落,枝干上出现大量天牛蛀孔,树干基部及根部木材霉烂,形成碎木片,证实已完全枯萎,有较高倒塌风险,故将于本月中下旬移除。

市政署会持续跟进树木的状况,并呼吁市民切勿践踏古树的树池及树根,以免损伤古树。市民如发现本澳树木有异常情况,可致电市民服务热线2833 7676反映。

端午节将至,糉子为传统应节食品,为保障市民食用安全,市政署联同消费者委员会日前于本澳餐厅食肆、面包饼店、零售店及外卖店等抽取糉子样本进行检验,所有样本的检测结果均未见异常。

本次抽检的糉子样本共三十个,包括含蛋黄糉、无蛋黄糉及梘水糉,所有样本均进行了微生物检测及化学检测。其中,微生物检测范围包括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蠟样芽孢杆菌,而化学检测范围则包括硼酸和苏丹红(仅限含蛋黄糉的样本)。化验结果显示,所有样本均未见异常。

市政署提醒业界应向可靠的供应商入货,拒绝购买来历不明的食材;保存食品销售纪录和来货单据,以便在有需要时追查货源;制作食品前须确保原材料之品质安全卫生,并严格按照食安标准及工艺需求在合理范围内适当地使用食品添加剂,以确保符合本澳《食品安全法》及《食品中禁用物质清单》等的规范;已制备的食品应妥善保护,使其免受污染,并应置于合适的温度及环境下存放及展示,确保食品品质无异常方可出售。

另外,消费者应向信誉良好及卫生的店铺选购糉子;购买时应留意店铺的环境卫生情况;如购买预先包装的糉子,须仔细阅读包装上的标签,并注意其保存限期、贮存方法及生产商等资料;切勿购买来历不明、过期、发出异味、包裹不当或外观异常的糉子;购买糉子后应尽快进食,如非立即食用,应将糉子放置于摄氏五度以下的雪柜内,并谨记“上熟下生”的存放原则;进食前应将糉子彻底加热至中心温度达摄氏七十五度或以上,并不应翻热糉子超过一次;如糉子变坏、发出异味或发霉,便应弃掉。

由于糉子的热量和脂肪含量都偏高,市民应保持均衡饮食,不宜过量食用。如欲了解更多本澳食安标准及相关资讯,可浏览食品安全资讯网 www.foodsafety.gov.mo

因应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最新变化,配合落实卫生防疫指引,进入饮食及饮料场所人士应出示有效的绿色「澳门健康码」。措施执行首日,市政署继续派员走访各区食肆加强宣导有关指引及安排,并了解社会配合情况。

为减低病毒散播风险,市政署提醒公众自六月九日起,进入由市政署发牌监管之第四组及第五组饮食及饮料场所时,除须遵守既有的防疫措施外,亦须出示有效的绿色「澳门健康码」。市政署加派人员前往各区食肆进行宣导,向楼面侍应等前线员工讲解相关防疫指引,以便商户提示顾客进入营业场所时主动出示「澳门健康码」。同时,相关宣传品亦已上载至「饮食及饮料场所一站式发牌服务」网站 「宣传资讯>宣传刊物」栏位中 https://www.iam.gov.mo/onestop-fnb/c/publication/list.aspx可供业界下载使用。

经初步了解措施执行首日的情况,得到商户及消费者的配合,整体大致畅顺。由于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大部份居民已熟悉申报并出示「澳门健康码」进出公共场所,是次更新指引,扩大使用范围致餐饮场所,以配合疫情防控需要,进一步保障公众健康。根据卫生局发出的防疫指引,对于未能手机应用程式填写并生成健康码凭证,或可出示已预先列印的当天有效的纸本健康码凭证。

市政署呼吁居民负起公民责任,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配合特区政府防疫工作。以上安排是因应防疫的需要,希望市民理解并作出配合。市政署会密切留意疫情的发展,并与卫生局保持密切沟通,适时调整有关措施,减少疾病在本澳社区传播的风险。

因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展,市政署适时调整相关防疫措施。自明(九日)起,进入由市政署发牌监管之第四组及第五组饮食及饮料场所时,除须遵守既有的防疫措施外,亦必须出示有效的绿色「澳门健康码」,若「澳门健康码」为「红码」或「黄码」时,则不予进入场所。市政署今透过短讯及派发海报等方式,向场所持牌人及消费者告知有关措施。

市政署呼吁居民负起公民责任,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配合特区政府防疫工作。市政署亦会持续监察辖下市政设施的卫生状况,做好各项防控措施,共同减低病毒散播。

以上安排是因应防疫的需要,希望市民理解并作出配合。市政署会密切留意疫情的发展,并与卫生局保持密切沟通,适时调整有关措施,减少疾病在本澳社区传播的风险。

因应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最新变化,配合落实卫生防疫指引,市政署加强对进入饮食及饮料场所人士的卫生防疫要求。就此,市政管理委员会及相关部门主管分别约见本澳食品业界,呼吁配合特区政府防疫工作,善尽社会责任。

市政管理委员会及相关部门主管于今日(六月八日)分别约见澳门饮食业商会、澳门市贩互助会、澳门融合堂鲜肉行总商会及澳门鲜鱼行总会等相关行业代表,呼吁餐饮业界落实卫生防疫指引,检查进入营业场所人士的「澳门健康码」,以降低在场内的其他人士受感染的风险。同时,食品生产经营者及相关从业人员亦应加强个人及环境卫生,配合整体疫情防控安排。

会上,市政署肯定在过去一年来业界高度配合特区政府的防疫工作,市政署除加大对冷链食品的检测及监管外,亦安排在工作中接触及处理冷冻食品的餐饮及零售从业员、街市渔贩等定期接受病毒核酸检测,以保护人员健康。

业界代表表示,将一如既往支持特区政府的防疫工作,积极通知会员商户,调整日常营运操作配合相关措施,加强员工个人及环境卫生意识,确保工作用具及设备的妥善清洁消毒,时刻留意卫生防疫及食品安全。

市政署会密切留意疫情的发展,并与卫生局保持密切沟通,适时调整有关措施,减少疾病在本澳社区传播的风险。同时,基于食品安全及卫生防护,市政署于食品安全资讯网 www.foodsafety.gov.mo 设有「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饮食安全注意事项」专页,提供一系列指引及宣教内容,包括针对食品业界发出的《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食品安全卫生指引》等,助大众掌握准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