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公职局于本年1月28日完成选民登记册的展示,其间并没有收到任何利害关系人提起声明异议。行政公职局于明天(2月9日)上载法人选民清单至选民登记网页www.re.gov.mo/pclista2021/供查阅。该清单内列出各界别法人选民的名称、会址、联络方式及选民登记代表的姓名。

第七届立法会选举已订于2021年举行,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只有被登录于选民登记册的有效选民才具有参与是次选举的各项选举权利。在已完成展示的法人选民登记册内,登记状况为有效的法人选民总数为813,分别为工商、金融界109、劳工界73、专业界62、社会服务界136、文化界135、教育界23及体育界275。登记状况为中止的法人共4个,此等法人不能参与2021年的选举活动。

如法人选民需更改清单资料,可透过填写专用表格,向行政公职局提出。表格可于选民登记网页www.re.gov.mo下载。

如有任何查询,请致电89871704或88668866。

市政署今(2月6日)分别收到市民及动保团体通知,于佑汉新邨后巷发现三具猫只尸体,随即联同治安警前往现场跟进了解,经解剖,初步怀疑涉及虐待动物,已交警方进行调查搜证。

经初步解剖检查发现,涉案动物分别为一只怀孕母猫及两只未成年雌性幼猫,全部均无任何外伤或骨折,排除曾经受到虐打或高空堕下的可能性,但由于尸体腐化程度不一,相信有关动物在不同时间死亡,且可能曾经被人移动弃置至同一地点。评估有关个案动物死亡原因有可疑,已被列作怀疑残酷对待动物个案,交由警方作进一步调查。

根据《动物保护法》相关规定,意图令动物受痛苦,使用残忍、暴力或折磨的手段对待动物,造成其肢体严重残缺、失去重要器官或死亡者,处最高一年徒刑或最高一百二十日罚金。

市政署呼吁公众一旦发现任何怀疑虐待动物行为或不明死因的动物尸体时,切勿自行处理尸体,应立即报警或致电市政署处理动物尸体热线2887 0120处理。

市政署早前在城市树木管护的恒常巡查中,发现氹仔湖畔花园一株阴香树感染根腐病,已对该树进行施药救治,另将对松山市政公园一株感染根腐病的古樟树采取控高及养护措施,敬请公众勿于上述措施进行期间进入工作范围。

市政署早前发现位于氹仔湖畔花园一株阴香树的枝叶出现不正常枯黄现象,经对树木根部位置作详细检查,证实感染根腐病,且影响周边的灌木,已派员对该树施药抢救及进行缩冠处理,经持续观察该树之病况未有改善。由于根腐病会让树木根部严重腐烂,可能使树木缺乏支撑而突然倒塌,目前市政署已在周边位置进行围封。市政署持续跟进相关树木之护理工作,若树木病情恶化而影响公众安全,将移除相关树木,并对该处土壤进行消毒。

另外,松山市政公园足球场附近一株古樟树,早前被确定受根腐病感染,市政署已随即进行救治及护理,惟情况持续转差。经评估现场人流较多,考虑到公共安全,市政署将于二月八日(下周一)对该树进行控高修剪并采取养护措施,希望树木能恢复生机。

上述措施进行期间,敬请市民注意切勿进入工作范围,避免发生意外。市政署呼吁市民共同守护珍贵的树木资源,如发现树木有异常情况,可透过「市政在线」或致电市民服务热线2833 7676反映。

农历新年将至,为保障市民食用安全,市政署联同消费者委员会于本澳各区食肆、超市及零售店铺等,合共抽检一百款贺年食品样本。除了早前公布的共十款中式糖果样本之二氧化硫含量超标外,其馀食品样本的检测结果未见异常。

抽检百款样本 早前已公布十款未能通过检测

该次共抽检一百款贺年食品样本,包括中式糖果、西式糖果、瓜子果仁、应节糕点(如萝卜糕和年糕)、油器(如煎堆和油角)及贺年礼盒等,分别进行微生物学与化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范围包括沙门氏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蠟样芽胞杆菌、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化学检验范围包括黄曲霉毒素B1、防腐剂(如二氧化硫、苯甲酸)及禁用色素(如橙黄II、橙黄G)。

当中已公布的十款中式糖果样本之二氧化硫含量超标外,其馀九十款食品样本皆能通过检测,未见异常。十款不合格样本的二氧化硫含量,超出本澳第7/2019号行政法规《食品中防腐剂及抗氧化剂使用标准》之规定,市政署已于较早前跟进处理,包括即时勒令涉事商户停售及回收问题产品、追查相关产品的来源与分销情况,以及发布新闻稿呼吁市民停止食用等。 

吁业界谨遵食安原则 保存来货与销售纪录

为预防及减低食品安全风险,政府提醒业界应向可靠的供应商选取货源,拒绝购买来历不明的食材;制作食品前须确保原材料之品质符合食用卫生,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标准,避免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应妥善保护避免污染,并于合适的温度及环境下存放及展示;保存来货及销售纪录,以便在有需要时追查货源;如对食品的卫生安全存疑,则不应购买及出售。

吁消费者谨慎选购、保存及加热贺年食品

同时,政府提醒市民应向信誉良好及卫生的店铺选购贺年食品;仔细阅读包装上的标签,并留意其贮存方法及保存限期。购买散装食品时,应注意盛载食品容器是否清洁及店铺员工的个人卫生情况;选购时留意食品色泽,避免选购色泽过于鲜艳或亮白的食品。购买贺年糕点后应尽快进食,如非立即食用,应放置于摄氏五度以下的雪柜内,并紧记「上熟下生」的存放原则。进食前应将糕点彻底加热,并不应翻热糕点超过一次;如发觉食品变坏、发出异味或发霉,便应弃掉。

网购及代购食品同受监管

此外,近年网购盛行,市政署特别提醒业界,不论以何种形式进行食品的生产经营,均受《食品安全法》监管及约束。本地从事网购、代购食品经营活动属市政署恒常监察范围,故业者应配合相关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督工作。消费者网购食品前必须清楚当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尤其是一些预制即食贺年食品如年糕等,制作、贮存及运送条件稍为不慎,容易孳生细菌,存在较高的食安风险。消费者单靠图片难以掌握食品实物品质,故应格外小心,倘对食品品质、贮存条件等存疑,则不应购买。另外,使用第三方网上订餐及送餐服务时,同样要清楚了解食品的配送及贮存条件等情况,收货时必须谨慎查看食品包装及温度,若对食品质量存疑,应立刻向配送员或商户反映,拒绝收货。

更多贺年食品安全资讯,欢迎浏览食品安全资讯网www.foodsafety.gov.mo的「贺年食安资讯」专页。

为有助本澳生产的食品符合内地通关便利的要求,市政署邀请本澳约六十名食品企业代表,出席二月四日下午举办的《关于输内地澳门制造食品安全监管合作安排》说明会,由市政署及拱北海关代表讲解在《合作安排》框架下将产品输入内地之申请流程、准入条件、食品进口内地之要求以及合作安排等内容,并解说申请过程中须遵守的卫生要求,辅助本澳企业了解有关安排细则,协助业界把握拓展内地市场的机遇,提升企业及产品的食品安全及质素。

会上,市政署代表向业界介绍《合作安排》主要内容、合资格的食品生产类别、食品安全管理系统、签发卫生证书的要求及申请手续等;拱北海关代表林志涵则介绍内地对进口食品安全监管要求、两地开展食品安全监管的合作情况及《合作安排》框架下相关的便利措施。

出席的约六十名食品企业代表关注《合作安排》框架下的便利措施与执行细节,亦就申请食品类别、相关手续及时效性等议题进行提问,现场反应热烈。透过互动交流,有助市政署了解目前本澳食品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藉提供技术支援与协助,提升本澳企业之食品安全及生产质量。

现时本澳食品企业透过一般贸易方式进入内地,在通关环节可能涉及抽样留置等过程,需时较长。随著去年九月本澳与内地海关总署签署《关于输内地澳门制造食品安全监管合作安排》生效,双方对输往内地的澳门制造食品开展共同监管合作,优化澳门制造的食品可获口岸优先查验、加快检测时间、降低查验比例,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同时,让本澳食品生产企业及时掌握食安标准及规定,减少产品因不符合要求而引起的损失;回应本澳食品生产企业的诉求,对输内地澳门制造食品优先开展动植物源性食品风险分析,实现食品安全源头防控、口岸便利通关的目标。

是次说明会之简报内容及相关资讯已上载至食品安全资讯网www.foodsafety.gov.mo及食安资讯流动应用程式(App)之《关于输内地澳门制造食品安全监管合作安排》说明会专页,供本澳食品企业查阅。

为防控新冠病毒透过外地进口冷链食品及外包装传播,市政署联同卫生局因应不同风险程度的突发状况,编制了「冷链食品核酸检测阳性的应急预案」,并于日前举行防疫模拟测试,检视一旦启动应变机制时,各单位就事件通报、职责分工、溯源追踪、环境消毒、货品销毁、人员调动、流行病学调查等项目的协作和联动能力,藉此完善冷链食品防疫应急预案,提升前线人员应变力、合作力,最大限度减低疫病传播风险。

测试是模拟市政署对冷冻仓库作恒常监测时,环境样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随即启动应急机制,包括讯息通报、围封涉事现场、安排消毒环境及派员复查复检、追踪货物流向、提供接触者资料予卫生部门作调查跟进。同时,为了更深入验证应急预案流程的可操作性,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是次测试更模拟复检后,发现有货品的外包装核酸检测呈阳性,即时采取一系列应急处理措施,包括利用「冷链食品系统」追查下游零售点及对接触者作进一步排查、安排现场再进行彻底消毒、即时对涉事货物作无害化处理,并对相关货品采取入口管制措施,且及时公布信息等。

模拟检测前,市政署及卫生局为参与人员及食品业界举行了应变措施讲解会,并向负责处理冷链食品销毁流程的人员提供感染控制及卫生防护培训。

按照「应急预案」,一旦发现样本的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市政署会对涉事冷冻仓库及冷链货物进行排查、消毒、复检、以至无害化处理等一系列应急跟进措施。透过「冷链食品追溯系统」进行入口溯源及追踪货物流向,与业界沟通并协同处理,以减低受污染食品流入市面的风险。在人员防控方面,透过「冷链食品从业员登记系统」查找人员资料,及时通报卫生局,以缩短人员流行病学调查的准备工作,争取更快追踪且确认有感染风险人士,对其作进一步有需要的防疫措施,阻截病毒传播的风险。

参与模拟测试的单位包括:市政署食品安全厅、环境卫生及执照厅、化验处,以及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保护局、澳门垃圾焚化中心、澳门清洁专营有限公司、澳门供应商联合会、澳门冻肉食品业商会、码头及冷冻仓储业界、食品入口及零售商、负责冷链货物消毒的外判公司等。

市政署持续跟进本澳树木褐根病情况,近日于白鸽巢公园、纪念孙中山市政公园、加思栏花园、中央公园及石排湾郊野公园等进行树木褐根病防控工作,期间部分位置须作适度围封以保障安全,敬请公众留意。

褐根病广泛存在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也是澳门树木的主要病害,能使染病树木枯萎或因根系坏死腐烂而倒塌。病根上的病源菌丝与健康根接触感染是褐根病最主要的传染方式,菌丝能在地下根内存活多年且具感染能力。树木感染褐根病初期较难发现,到出现病徵时,树根往往已超过百分之七十受到感染。各地学者研究多年均没有发现具显著效果的防治药物及安全的拮抗菌,现时主要靠及早发现、移除病株、清除病源及阻隔传播进行防控。

市政署一直密切关注并先后整治了多个褐根病区,移除病株、清除树头病根、换土、淋杀菌药消毒及挖掘阻根带阻断传染途径,以控制褐根病扩散,并重植树木绿化。

市政署呼吁市民共同守护珍贵的树木资源,如发现树木有异常情况或查询,可致电市政署市民服务热线2833 7676。

白鸽巢公园儿童游乐场内一株阴香树及附近一株假柿木姜子古树,因同时受褐根病为害,经市政署树木护理人员详细评估及连日跟进,判断有倒塌危险,为确保公众安全,须即日(一月二十九日)起暂时围封部分游乐区范围及外围一段道路,以进行树木维护及移除工作,敬请市民留意。

市政署持续开展树木巡查,评估城市树木折损风险及跟进树木健康状况,早前发现位于白鸽巢儿童游乐区内的一株阴香受褐根病影响,情况不太理想。褐根病属根部真菌病害,能直接令根部坏死致树木枯萎死亡,同时能分解腐朽木材组织,令树根或树干逐渐变得脆弱易断,护树人员虽已进行救治及护理,惟情况持续转差,并已全株枯萎,有倒塌危险,须要尽快移除。

而儿童游乐区旁的假柿木姜子古树较早前亦检测到树干基部,已有十厘米以上厚的木材腐朽变软,经连日救治,情况仍未见明显好转,评估其地下根已基本坏死,现正持续进行救治,但为减低倒塌机会,亦要作控高修剪处理。

上述树木维护及移除工作从即日起至二月十日进行,期间须围封部分儿童游乐区位置及外围一段道路,呼吁市民配合勿进入工作范围以保障安全;不便之处敬请谅解。预计围封范围将于二月十一日重开。

市政署将持续密切留意各区树木情况,市民如发现树木有异常或查询,请致电市政署市民服务热线2833 7676。

农历新年将至,为方便市民岁晚于内地购买个人自用年花回澳布置家居,市政署将于2月9日至11日(农历年廿八至年三十)一连三天在关闸口岸旅客入境通道设置临时景观植物检疫站,免费提供植物检疫服务。市政署呼吁市民未经许可切勿携带濒危野生植物入境。

临时景观植物检疫站只设于关闸口岸,运作时间由2月9日至11日,每日上午9时至晚上10时,市民如携带年花回澳,要注意所携带入境的植物谨供个人自用;切花、切叶、草、苔藓及超过免检数量的景观植物(带根)务必于关闸口岸接受现场检疫,若每名入境人士携带的景观植物(带根)每次不超过一公斤,每日携带总重量不超过五公斤时,则不用接受检疫。凡须依法接受植物检疫而没有检疫之进口景观植物,将由具监察职权的主管当局扣押并处理,而具权限当局亦会依法对违法者追究法律责任。

市政署呼吁,市民如未领有经济局发出的濒危物种证明书及准照,切勿携带兰花、瓶子草、捕蝇草、猪笼草、仙人掌、苏铁、芦荟等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之物种入境。如有任何疑问,欢迎致电市民服务热线2833 7676查询。

市政署于二○二○年第四季在本澳市面共抽取了四百七十个食品样本进行检验,所有样本的检测结果均未见异常。总结去年全年,市政署共抽取了二千五百七十五个食品样本进行检测,整体合格率达百分之九十九以上。

为保障消费者的食用安全,市政署持续透过恒常食品监测机制,评估市售食品的风险,依据流通市场的食品种类和特点,制定各类型的食品抽检计划。抽检范围包括本澳各区外卖店、饮食场所、超级市场、杂货店、百货公司及网上商店等,抽取各类即食食品、饮品、粮油食品、零食等。市政署在二○二○年第四季共抽取四百七十个样本进行化学、微生物学及辐射水平等检验,所有样本的检测结果均未见异常。

市政署于二○二○年度在市面上合共抽取了二千五百七十五个食品样本,有四个样本未能通过检测,整体合格率达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四个不合格样本包括:一件辣味芝麻炭烧金针鱼与一件风琴鱿鱼样本检出防腐剂山梨酸含量超出标准;一个瓶装苏打水样本检出溴酸盐含量超出标准;一件奶油包样本检出沙门氏菌。市政署已对上述四个不合格样本作即时跟进处理,通报食品生产来源地的食安部门;要求涉事商户停售及销毁有问题产品,协助追查来源;亦即时发出新闻稿公布有关情况,阻截风险蔓延。有关二○二○年恒常食品市场检测结果已上载至食品安全资讯网www.foodsafety.gov.mo及食安资讯手机应用程式,欢迎公众登入浏览详情。

市政署提醒业界有责任预防及减低食品风险,应向可靠的供应商采购食材,保留来货及销售纪录,以便在有需要时协助追查来源;制作食品时,按工艺需要在合理的范围内适当地使用食品添加剂;如对食品的卫生安全存疑,则不应购买及出售。市政署会持续进行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打击食品生产经营中的违规行为,防控食安风险。

同时,市民应到可靠及卫生的店铺选购食品;并特别呼吁消费者,经网上选购或代购境外食品时须清楚当中潜在的风险,详细了解产品的安全资讯,如产地来源、食用期限、配制成份、卫生证明文件、运送条件、单据及售后联络方式等。如对食品的安全及卫生状况存有疑虑,则不应购买及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