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政署去年下半年完成2000多宗清渠保养 巡查逾600食肆冀社会合力保护渠网畅通
市政署去年下半年完成约二千一百多宗清渠保养工作,巡查了六百七十间食肆的隔油井,其中违规检控共一百宗。在恒常渠网清理工作中,一再发现因食肆等没有安装合适隔油井或没有按需要定期清理而令油脂凝固物阻塞下水道,曾于一段下水道清出超过二千公斤油脂垃圾。市政署将持续加强巡查,对违规食肆作出检控,并呼吁社会合力保护渠网,勿非法排污,阻碍雨水井和渠道的正常运作。
在去年下半年,市政署出动超过一万四千多人次,完成清渠保养工作约二千一百多宗,处理一千一百三十宗渠务投诉。在日常巡查及渠网清理中,经常发现有油脂凝固物及水泥砂浆等阻碍下水道运作,上月更发现黑沙环一个沙井被大量油脂硬块阻塞,须使用泵车及通渠机具疏通沙井及周边渠网,清出逾二千公斤油脂垃圾。追查成因主要涉及一些食肆或场所没有安装合适的隔油井,或没有定期清理隔油井所致。
为加强巡查,市政署在去年下半年巡查了六百七十间食肆的隔油井,违规检控一百宗,有关违例者可被罚款两千五百至三万五千澳门元,倘在期限内仍未作出纠正,有关场所有机会被实施暂时封闭。市政署将持续加强巡查,对没有安装合适或没有按须要定期清理隔油井的食肆提出检控。
为保持渠道正常运作,市政署透过恒常巡查,检视各下水道的运作状况,安排疏通清理及保养工作,亦加强对水浸黑点的渠网监察、渠道清理及巡查等,尽量减低暴雨时出现水浸的情况。市政署呼吁要维护公共渠网畅通,必须靠社会各界合力,切勿胡乱将固体垃圾及油污倾倒入下水道,阻碍雨水井和渠道的正常排放。

优化垃圾收集设施 五个压缩式垃圾桶投入使用
市政署近日分别完成于林茂塘街、土地庙里、关闸广场、马揸度博士大马路及马交石巷,设置共五个压缩式垃圾桶,并已投入使用,提升花王堂区和花地玛堂区的垃圾收集及处理能力,改善社区环境卫生。
市政署一直关注并致力改善本澳各区的环境卫生,林茂塘街及土地庙里位处内港一带,人口密集,而区内住宅楼宇大多不设垃圾房,居民主要依赖公共垃圾收集设施处理生活垃圾。为更有效处理该区垃圾,市政署将原土地庙里十一号M06垃圾房优化为压缩式垃圾桶,同时亦于林茂塘街增设压缩式垃圾桶,提升该区处理垃圾的能力,改善周边卫生情况。此外,考虑到关闸广场西侧旅游巴停车场使用率较高且人流众多,故于广场内设置压缩式垃圾桶,以取代原有的数个大型街道垃圾桶。
另外,市政署亦于黑沙环区有序地推动设置压缩式垃圾桶,首阶段已完成马揸度博士大马路六百零七号对出,以及马交石巷两个压缩式垃圾桶的设置。
上述压缩式垃圾桶相继投入使用后,市政署于二零二零年度于全澳各区共完成了八个压缩式垃圾桶优化计划,并相应取消了十一个大型街道垃圾桶,令全澳压缩式垃圾桶增加至九十七个,同时亦使街道垃圾桶总数由高峰期的超过一千六百个降至现时一百二十三个。市政署会持续推动垃圾收集设施的优化工作,同时完善现有的垃圾收集设施,提升设施的卫生及使用条件,方便市民将家居垃圾正确弃置公共垃圾收集设施内,共同维护本澳环境清洁。

市政署将于黑沙水库种植千株树苗
市政署有序进行山林修复及林份改造工作,当中黑沙水库部分地区因受近年台风及其他因素影响,出现多株树木倒塌或枯死及受藤本植物危害持续衰退而死亡,故市政署将于有关林区种植约一千株树苗,前期包括清理薇甘菊和枯树、开挖树穴及进行土壤改善等工作将于一月中展开,期间可能对市民行山造成不便,敬请谅解。
澳门近年多次遭遇强台风的吹袭,各山林受到不同程度破坏,虽部分林区受损不严重且森林自然恢复力旺盛,但仍有广泛山林受到损害须持续修复改造。当中市政署人员对离岛山林进行综合评估调查后,发现黑沙水库健康径标距柱1-06-02至1-06-03范围,约有一公顷的林区出现多株树木倒塌或枯死,且受到藤本植物(夜花藤和薇甘菊等)的严重危害,大面积的覆盖让树木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持续衰弱至死亡,且林下的苗木也因无法获得阳光顺利成长,导致林区无法自然更新。为了避免该林区逐渐丧失生态功能,甚至扩大至周边健康的林区及影响园区景观,市政署计划于该区种植约一千株苗木。树苗以本澳原生的树种为主,种植适生、长寿、抗逆性强的优良乡土阔叶树种,藉以增强澳门山林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计划种植的树种包括:树型漂亮的绒毛润楠、黧蒴锥、红花荷,可提供丰富蜜源和果源的鸭脚木、铁冬青、苹婆,可欣赏红树的山乌桕、山杜英。
计划将于本年一月中旬开展前期工作,先对区内的枯树、藤本植物和薇甘菊进行清理、开辟小型林道以利运输、开挖树穴及进行土壤改善,预计至三月中旬陆续种植新苗木。为保障安全,工作期间将按实际情况可能须围封部分范围,敬请市民配合及体谅。期望届时种植之树苗能尽快适应山林,逐步恢复区内生态和优化区内自然环境。

受货运影响农历年售卖及燃放爆竹烟花活动须取消
市政署收到成功投得二○二一年售卖爆竹烟花准照持有人来函,表示负责承运爆竹烟花等物品出口之广西北海码头于今年元旦起进行整改,暂停货物运输。由于有关危险品不具备条件按内地相关要求运抵本澳,经评估,市政署决定取消本年农历年售卖及燃放爆竹烟花活动,投得本年售卖爆竹、烟花及火箭档位的准照持有人将获退回相关竞投金额及费用。
根据内地相关要求,自二○一六年起,烟花爆竹等须以水路方式运输至澳门,并须于内地具处理相关危险品能力及许可之港口起卸,以确保安全。
原于二○二一年二月十一日至十七日举办的“农历新年期间售卖及燃放爆竹、烟花及火箭活动”,在澳门半岛和氹仔区分别设八个和五个档位,并已于去年十二月四日作公开竞投,最终十三个档位全部以底价五千元成交。市政署将向成功投得档位经营准照的持有人退回竞投金额及其他相关费用。

市政署与卫生局办冷链食品应变措施讲解会及培训 提升防疫意识及应变能力
因应新冠病毒疫情变化,市政署持续加强对冷链食品安全检疫及防疫消毒措施,日前更联同卫生局为本澳食品业界举行「冷链食品样本核酸检测呈阳性之应变措施讲解会」,详细介绍检出阳性个案下,须采取的应变及跟进措施。另外,亦重点为须处理阳性检测样本之抗疫人员提供培训,尽力降低病毒透过受污染冷链食品传入本澳的风险。
目前对进口冷链食品、仓储环境及接触冷链食品之人员已推行病毒核酸检测,为完善各项部署,市政署联同卫生局按风险程度制定防控应急预案,倘一旦病毒核酸检测发现阳性个案,将根据风险程度与疫病防控要求,采取一系列跟进及处理措施。当中包括应急措施启动、讯息通报、仓储地点围封、车辆工具及环境全面清洁消毒、追踪货物流向、货物封存并销毁、对涉事产品采取入口管制、对涉事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医学观察隔离、复查复检、以至应急措施解除等。适时透过风险交流工作,强化持份者防疫的意识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为进一步加强从业人员的防疫意识及能力,落实业界共同防疫的社会责任。市政署联同卫生局于一月六日,为过百名本澳冷链食品进口、批发及零售、仓储、物流等商户,以及澳门供应商联合会、澳门冻肉食品业商会等业界代表,举办「冷链食品样本核酸检测呈阳性之应变措施讲解会」。会上,市政署食品安全厅厅长张桂达、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林松以及相关技术人员,先后向出席业界及行业代表详细介绍各种检出阳性个案情境下,须采取的应变及跟进措施,并逐一回答提问。同时,呼吁冷链食品业界敦促前线员工,在工作时,时刻保持穿戴好个人卫生防护器具,继续与食品安全及卫生防疫部门充分沟通,紧密合作,配合政府防疫指导,严守冷冻食品防疫线。
随著全球新冠病毒疫情变化,市政署对冷链食品与环境的病毒核酸抽检量及范围会作出相应调整,为了让参与跟进及处理阳性个案的前线人员,具备足够的防疫知识以及技术,熟悉步骤,执行各项严格的预防感染控制措施。市政署于一月七日邀请了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市政署食品安全厅、环境卫生及执照厅、化验所,以及环境保护局、澳门垃圾焚化中心、澳门清洁专营有限公司、负责冷链货物消毒的外判公司等,负责跟进阳性个案后续的消毒、检测、协调货品无害化销毁工作的应变人员,提供个人卫生防护及感染控制培训。
市政署持续加强冷链食品抽检及消毒工作,自去年六月已对进口本澳的冷链食品、本澳批发市场及街市开展病毒核酸检测;去年八月已启动进口冷链食品、环境、人员三层防护把关,并持续因应疫情调整冷链食品的防疫措施,开发「冷链食品追溯系统」,更及时追踪货物流向。自去年十一月起,每天核酸检测样本数已增至二百三十个,同时更进一步实行「外包装全消毒、内包装全检测」的冷链食品防疫安排。各项防疫措施,得到冷链食品业界及航运、码头业者的支持与配合,运作大致畅顺,冷链食品入口及检疫工作保持有序且稳定,自疫情出现以来稳定民生供应。抗疫工作进入常态化阶段,业界须继续严格执行各项冷链食品防疫安排,落实企业的社会责任,充分配合特区政府整体防疫政策。

市政谘询委员会召开特别大会 选出主席及副主席
市政谘询委员会召开特别大会,选出市政谘询委员会2021至2022年度主席及副主席,经过投票,司徒民义当选为主席、锺国荣为副主席。
政府公报早前刊登第235/2020号行政长官批示,行政长官行使《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五十条赋予的职权,并根据第9/2018号法律《设立市政署》第十四条及第十五条的规定,市政署市政谘询委员会全体二十五名委员获续期两年。
市政谘询委员会召开特别大会,根据第9/2018号法律《设立市政署》第十四条规定,自行选出市政谘询委员会的主席及副主席,经委员投票,司徒民义为市政谘询委员会主席、锺国荣为副主席。
司徒民义及锺国荣均表示十分高兴各委员得到续任,同时亦感谢各委员对他们的信任与支持,在过去两年,委员们充分团结合作建立默契,为市政署各项工作出谋献策,未来将有更多挑战,希望齐心协力,继续多听市民的声音,积极发表意见及建议,让市政工作做得更加好。
是次市政谘询委员会特别大会出席投票者包括司徒民义、锺国荣、柯清煌、胡景光、何敬麟、陈家良、梁颂衍、辜文达、何凯玲、赵兰瑛、莫子铭、陈溥森、罗锦焜、邢荣发、梁鸿细、李焕江、卢伟乐、林宇滔、马志兴、李良汪、黄淑筠、张嘉敏及李兆祖。

公职局电脑机房防火墙故障抢修中 自助机办理在生证明不受影响
行政公职局电脑机房防火墙今(6日)中午发生故障,政府入口网站及一户通等网上服务受影响,暂停服务,技术团队正进行抢修,行政公职局对事件引致市民不便表示抱歉。位于全澳40多个地点的多功能自助服务机、各政府综合服务大楼和部门办公地点的服务柜枱的“在生证明”服务不受影响,如常进行。
居民可于系统恢复正常后,透过一户通办理在生证明,亦可选择携同有效的澳门居民身份证,在位于全澳40多个地点的多功能自助服务机办理 (地点可于 http://www.dsi.gov.mo/kiosk_other_c.jsp 查询);或亲临黑沙环新街52号政府综合服务大楼、氹仔哥英布拉街 225 号 3楼离岛政府综合服务中心,以及社会保障基金、社会工作局和退休基金会办公地点的服务柜枱进行办理。

公职局电脑机房故障已修复 政府入口网一户通等恢复正常运作
公职局电脑机房故障已修复
政府入口网一户通等恢复正常运作
经技术团队进行抢修,行政公职局机房防火墙故障已于今(6日)晚上8时修复,政府入口网、一户通等网上服务恢复正常运作,是次故障只影响电子服务运作,未有对任何数据造成安全问题。行政公职局发现是次故障涉及防火墙的硬件问题,会持续改善监察以避免同类事件发生。
目前,居民已可透过一户通办理在生证明,亦可选择携同有效的澳门居民身份证,在位于全澳40多个地点的多功能自助服务机办理(地点可于 http://www.dsi.gov.mo/kiosk_other_c.jsp 查询);或亲临黑沙环新街52号政府综合服务大楼、氹仔哥英布拉街 225 号 3楼离岛政府综合服务中心,以及社会保障基金、社会工作局和退休基金会办公地点的服务柜枱进行办理。

多部门联合推广“一户通”网办在生证明服务
“澳门公共服务一户通”平台已增设网上办理在生证明功能。市民现可透过“一户通”手机应用程式,一次性办理社会保障基金、社会工作局及退休基金会的在生证明手续,操作过程简便且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
为促进市民了解和推广网上办理在生证明服务,行政公职局日前联同社会保障基金、社会工作局、退休基金会和身份证明局举办6场系列讲解会,向本澳各社服机构前线人员,以及澳门工会联合总会、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澳门妇女联合总会、澳门明爱、澳门公职人员协会、澳门退休、退役及领取抚恤金人士协会和澳门退休公务员联谊会等社团人员进行讲解和培训。
讲解会上,部门代表向上述前线人员详细说明网上办理流程,并即场进行示范。已开通“一户通”的受益人可登入本人帐户,点选有关服务并按指示进行面容识别,成功通过后即完成办理在生证明。如受益人的配偶、直系亲属(父母、子女)已开通“一户通”帐户,亦可透过登入其帐户,以协助受益人办理。
部门代表强调,进行面容识别时,系统只会将使用者的面容特徵数据通过加密渠道送至身份证明局作比对,过程中不会复原成照片,全面确保资料安全性。同时,为进一步便利不同群体使用,行政公职局亦推出简易版“一户通”,通过增大文字及图标、自定首页等设定,为用户提供更友善和简洁清晰的操作页面。
出席讲解会的社服机构和社团人员普遍认同网上办理在生证明具便捷性,对于长居外地和行动不便人士尤其便利。他们并根据过往工作经验积极提出问题和建议,相关部门代表亦一一作出回应。
现时,社会保障基金养老金或残疾金受益人、社会工作局残疾津贴受益人、退休基金会退休金及抚恤金受领人士以及在澳门以外地区居住的敬老金受益人,每年均需办理在生证明。
未来,行政公职局将与各公共部门紧密合作,推动更多常用服务实现电子化,并透过多元化、多渠道方式加强宣传推广。

多部门联合推广“一户通”网办在生证明服务
“澳门公共服务一户通”平台已增设网上办理在生证明功能。市民现可透过“一户通”手机应用程式,一次性办理社会保障基金、社会工作局及退休基金会的在生证明手续,操作过程简便且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
为促进市民了解和推广网上办理在生证明服务,行政公职局日前联同社会保障基金、社会工作局、退休基金会和身份证明局举办6场系列讲解会,向本澳各社服机构前线人员,以及澳门工会联合总会、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澳门妇女联合总会、澳门明爱、澳门公职人员协会、澳门退休、退役及领取抚恤金人士协会和澳门退休公务员联谊会等社团人员进行讲解和培训。
讲解会上,部门代表向上述前线人员详细说明网上办理流程,并即场进行示范。已开通“一户通”的受益人可登入本人帐户,点选有关服务并按指示进行面容识别,成功通过后即完成办理在生证明。如受益人的配偶、直系亲属(父母、子女)已开通“一户通”帐户,亦可透过登入其帐户,以协助受益人办理。
部门代表强调,进行面容识别时,系统只会将使用者的面容特徵数据通过加密渠道送至身份证明局作比对,过程中不会复原成照片,全面确保资料安全性。同时,为进一步便利不同群体使用,行政公职局亦推出简易版“一户通”,通过增大文字及图标、自定首页等设定,为用户提供更友善和简洁清晰的操作页面。
出席讲解会的社服机构和社团人员普遍认同网上办理在生证明具便捷性,对于长居外地和行动不便人士尤其便利。他们并根据过往工作经验积极提出问题和建议,相关部门代表亦一一作出回应。
现时,社会保障基金养老金或残疾金受益人、社会工作局残疾津贴受益人、退休基金会退休金及抚恤金受领人士以及在澳门以外地区居住的敬老金受益人,每年均需办理在生证明。
未来,行政公职局将与各公共部门紧密合作,推动更多常用服务实现电子化,并透过多元化、多渠道方式加强宣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