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衛生部門最新防疫要求,市政署持續加強批發市場的防疫措施,並聯同衛生部門等與場內各批發商及管理機構舉行多次工作會議,就恆常防疫工作以及防疫緊急預案聽取意見,冀業界加強員工的風險意識,嚴格執行各項防疫措施,降低疫病傳播風險,共同維護批發市場的衛生安全。

由於批發市場承擔著全澳鮮活食品的供應,由去年起,市政署對批發市場採取一系列防疫措施,除要求場內各批發商及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持“綠碼”上班外,出入還須接受體溫測量和透過反掃查驗健康碼核實身份,以便衛生部門在有需要時能及時追蹤有共同軌跡的人員。同時,對各樓層以及共用空間加密清潔消毒頻次,抽取環境樣本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至今未發現異常。目前,逾八成的批發市場工作人員已接種疫苗。

因應批發市場防疫應急預案演習,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主席戴祖義、副主席柯嵐、委員吳秀虹、衛生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林松,聯同治安警察局、司法警察局、消防局、交通事務局等部門代表,日前和批發市場管理公司、批發市場內食品入口批發商及商會的代表舉行工作會議,就完善批發市場防疫工作和應急預案交換意見。

政府代表指出因應疫情發展,有需要更嚴格保護批發市場內環境及工作人員的衛生安全,建議業界減少非必要的人員流動,尤其跨樓層流動。商戶表示會配合防疫措施,加強員工的衛生防護意識,嚴格遵守各項防疫措施,並對日常防疫工作和防疫應急預案提出意見。

配合衛生部門最新防疫措施,市政署由今(28日)起,對從南非進口的冷鏈食品實施嚴格留置待檢,一貨一檢的全數檢測措施。

根據冷鏈食品溯源追蹤系統資料顯示,一月至今,從南非入口本澳的冷鏈食品共十批次,對上一次入口紀錄為今年六月,共一百公斤魚柳,上述每批次貨品均嚴格按“外包裝全消毒,內包裝全檢測”措施,所有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均無異常,通過檢驗檢疫程序進口本澳。

市政署持續進口冷鏈食品、環境、人員三層防護把關,不斷因應疫情調整冷鏈食品的防疫措施。自去年十一月起進一步實行“外包裝全消毒、內包裝全檢測”的冷鏈食品防疫安排,每周消毒冷凍食品外包裝箱數超過七萬箱,每日平均抽取冷鏈食品及環境樣本二百五十個,一月至今,共抽樣逾五萬三千個,至今全部未有異常。今年八月起,現時本澳約三千三百名從事冷鏈工作的人員須強制每七天進行一次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且必須持當日有效之“綠碼”上班。如從業員未有按有關規定,將暫緩處理相關商戶或場所的入口申請或營運。

市政署積極推動古樹名木的保育工作,本月初更新的《古樹名木保護名錄》新增了三十二株古樹,合計古樹名木共六百一十六株。市政署將持續監測古樹的狀況並開展針對性的養護工作。

法務局副局長梁穎妍今(22日)宣誓就職。儀式由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主持,並由行政法務司司長辦公室主任林智龍見證。

張永春致辭時表示,法務局副局長的工作需要面對不同挑戰,他勉勵梁副局長和同事們繼續努力,持續學習和自我提升,同時,憑著經驗傳承,從而持續推動工作向前發展。

梁穎妍在致辭時首先感謝行政法務司司長的信任及認同,對能夠獲委任為法務局副局長,感到十分榮幸,同時亦感謝法務局領導及同仁一直以來在工作上的指導和幫助。她表示接下來法務的重點工作,將會是配合特區經濟適度多元和民生方面的立法,同時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法制創新建設亦將帶來新的挑戰,上任後將保持謙卑之心,不斷學習,在行政法務司司長的帶領下,輔助法務局局長,與團隊上下努力完成法務範疇的各項工作。

梁穎妍擁有澳門大學法學士學位和澳門理工學院中葡翻譯高等專科學位,2005年進入公職,曾擔任法務局法律範疇高級技術員、法規草擬二處處長、法制研究及立法統籌廳廳長的職位,並於2021年7月起擔任法務局代副局長。

根據行政法務司司長批示,委任梁穎妍自2021年10月26日起擔任法務局副局長,為期一年。

青年是社會未來的棟樑,青年工作任重而道遠。為更有系統及有效地統籌青年事務,特區政府成立了“青年政策”跨部門跟進小組,以期透過跨部門的協同效應,穩步推進各施政領域的青年事務,提升青年工作成效。

為持續向青少年推廣法律知識,增強青少年知法和守法意識,由法務局、巿政署、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勞工事務局、警察總局、治安警察局、司法警察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文化局、衛生局、社會工作局及環境保護局共12個政府部門於2021年9月至11月合辦了“普法新TEEN地”青少年法律推廣月。因應疫情變化,本年各部門在活動安排上作出了相應的防疫措施及調整,組織了多項線上及線下的普法專題活動,活動形式包括法律講座、網上問答遊戲、親子工作坊、巡迴展板展覽、寫作獎勵計劃、宣傳推廣活動等,把法律知識推及青少年、學生和市民,共約110,000人次參與,覆蓋層面廣泛。

而為延續推廣法律普及的工作及總結活動成效,展現各部門推廣的活動內容及成效,上述部門於11月13日在聖保祿學校禮堂舉行了“普法新TEEN地”青少年法律推廣月總結禮,並以分段安排參與者進入和離開場地的方式,頒發了感謝狀及全澳校際網上法律知識闖關比賽各個獎項。“青年政策”跨部門跟進小組持續關注疫情防控,並將繼續以豐富多元的線上及線下方式開展,法律推廣活動,提升青年及學生對國家及澳門法律的學習興趣。同時以系統教育和多元活動,讓青年及學生從學習及體驗中準確地理解和認識《憲法》與《澳門基本法》的關係,從中透徹理解法制的精神,加深對國家和澳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進一步瞭解“一國兩制”的方針,以及相關法律的實施對澳門社會繁榮穩定的重要作用。

“普法新TEEN地”青少年法律推廣月總結禮出席嘉賓包括教育及青年發展局丁少雄副局長、法務局梁穎妍副局長、文化局梁惠敏副局長、警察總局劉中志顧問、教育及青年發展局青年廳張敏輝廳長、社會工作局防治賭毒成癮廳鄭耀達廳長、經濟及科技發展局知識產權廳鄭曉敏廳長、勞工事務局就業廳李麗琼廳長、司法警察局社區警務及公共關係處趙朱惠敏處長、治安警察局公共關係處李德輝處長、市政署公民教育處林微笑處長、環境保護局宣傳教育處黃秀娟處長、法務局公共關係處馬理章處長、司法警察局社區警務及公共關係處少年關注組張劍鋒職務主管以及各參與學校及機構代表等。

配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放寬預約接種第3劑新冠病毒疫苗的條件,行政公職局今(15)日向各公共部門發出指引,公務人員可於接種第3劑疫苗的當天或翌日合理缺勤一天。

指引強調公務人員有責任配合特區政府的防疫措施,接種2劑新型冠狀病毒疫苗,以保障自身、家人及公眾的身體健康。考慮到前2劑新冠病毒疫苗具有基本預防作用,而接種第3劑新冠病毒疫苗起着補充和加強預防的效用,並符合公共利益,應予鼓勵和推動,因此,公共行政工作人員今起接種第3劑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可於接種疫苗的當天或翌日合理缺勤一天。

有意接種第3劑疫苗的公務人員可於衛生局接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預約系統預約,但必須注意接種疫苗的前提條件。

第30/2021號行政法規《外賣食品活動場所的登記制度》於2021年11月15日起正式生效,法規明確任何現時未納入准照範圍之外賣食品經營場所(簡稱外賣店)必須依法進行登記,藉此進一步完善對外賣店的監管,強化對食品生產及處理的管控。隨著法規生效,市政署提醒外賣食品業界必須留意申請期限及申請要求等內容,而有關登記亦可透過網上辦理,便利業界依法登記經營,共同維護本澳食品安全。

外賣店不得設於住宅

隨著《外賣食品活動場所的登記制度》正式生效,任何現時未領有准照,且涉及食品處理、加工、調配的外賣場所,包括:小食店、外賣飯盒店、燒味/鹵味店、外賣飲料店、壽司刺身店、麵包西餅店、涉及烹煮或調配外賣食品的便利店及手信店等均須依法登記。而上述申請登記的外賣場所必須設有「實體店」,且不得設於與生產經營外賣食品活動有明顯不符的不動產內,例如住宅,否則將不予登記。

新開外賣店必須開業前完成登記

外賣食品業者須留意登記期限,於法規生效前已經在財政局申報開業的外賣店,須自法規生效後的六個月過渡期內,即明年五月十五日或之前完成登記並獲發登記證明;至於現時新開業的外賣店則須在獲發登記證明後方可向公眾開放,否則將可被科處澳門元兩萬元罰款。為此,食品業界有責任清楚瞭解,並按時完成登記,以免觸法。

須向公眾展示登記證明或編號

另外,為進一步保障消費者,法規同時明確規定,已完成登記的外賣店均須在店舖顯眼處張貼登記證明;若透過互聯網或手機應用程式作經營或推廣途徑則須於上述媒介上顯示店舖的登記資料,如場所登記編號,以供消費者閱覧。而網路第三方食品交易平台亦有責任,確保進駐平台經營的外賣店必須已經完成登記,並將已登記的資料顯示於平台上。

外賣食品業界須主動瞭解法規

為確保法規的順利及有效執行,市政署早於法規生效前已開展一系列的宣導工作,並持續派員進行上門式推廣,派發登記制度海報等。市政署提醒外賣食品業界,須清晰法規中各項申請要求及細則規定,依法進行登記,以履行自身經營責任。若違反《外賣食品活動場所的登記制度》的相關規定,均可能構成行政違法,可被科處澳門元五千元至三萬五千元罰款。

申請者可親臨或於網上辦理

符合登記資格的申請者可於即日起親臨市政署各市民服務中心進行申請,或可透過「一戶通」手機應用程式(App)、市政署網頁或「食品安全資訊」網頁內之相關登記連結進行網上辦理﹝網上辦理者須持有「一戶通」帳號﹞。有關詳情歡迎登入市政署食安資訊網 www.foodsafety.gov.mo 或食安資訊流動應用程式(App)的「外賣食品活動場所的登記制度」專頁查閱。

《外賣食品活動場所的登記制度》簡介(1分鐘)

因應第2/2021號法律《修改第14/2009號法律〈公務人員職程制度〉》的實施,以及為了讓各公共部門及公務人員團體對行政技術助理員、普查暨調查員、攝影師及視聽器材操作員、照相排版員及郵務文員職程(俗稱195)的人員轉入技術輔導員職程(俗稱260)所須參加的“轉入開考”以及轉入新職程的程序有更清晰了解,行政公職局於本月10日(星期三)下午在公共行政大樓演講廳舉行講解會,超過100名來自四十多個部門的行政、人事附屬單位的主管及人員,以及公務人員團體代表出席。

會議由行政公職局副局長馮若儀主持,會上公職局代表向與會者介紹 “轉入開考” 的規定、考試範圍及方式、預計開考的時間、為 “轉入開考” 而設的培訓安排、人員轉入新職程的程序等,並解答與會者的提問。

為了協助人員應試,公職局將於本年12月至明年1月期間舉行“法律知識課程”,另外,亦會提供線上電腦課程,方便擬報考人士隨時進行自學及練習。“轉入開考” 將於明年第一季尾或最遲第二季初開展,相關人員將有充足時間備試。

為了讓195職程人員能掌握轉入技術輔導員職程的相關資訊,行政公職局將於本月內為上述人員開設網上的“轉入開考及程序”專區,以提供一切有關“轉入開考”的資訊及備試材料,以便人員能作出更好的準備。

市政署積極推動古樹名木的保育工作,持續更新《古樹名木保護名錄》,本次名錄新增的古樹有三十二株,主要位於青洲山及益隆炮竹廠,與上一批已公佈名錄合計古樹名木共六百一十六株。

是次新增的三十二株古樹共有七個品種,包括海南蒲桃、假柿木薑子、假菩提樹、榕樹、樟樹、龍眼及翻白葉樹等;樹齡介乎於一百一十至二百六十年之間,根據全國綠化委員會規定均屬三級古樹,其中樹齡最大為位於益隆炮竹廠國有土地部分的古樟樹,樹齡逹二百六十年。上述古樹的生長情況大致正常,只有一株待觀察。市政署將根據各古樹健康情況制定巡查機制,監測古樹的整體生長勢、病菌蟲害和立地條件等情況。

市政署一直關注和致力古樹名木的保育工作,自去年十一月公佈更新《古樹名木保護名錄》後,積極關注其他私人地方的古樹狀況,並聯同文化局跨部門合作,與青洲山的古樹擁有人或權利人不斷溝通,宣導推廣古樹保育的重要性。相關工作現已取得進展,將青洲山上三十株古樹及益隆炮竹廠國有土地部分的兩株古樹,合共三十二株古樹納入《古樹名木保護名錄》,使更多古樹獲得法律保障。

按第11/2013號法律《文化遺產保護法》相關規定,私人地方的古樹屬持有人管護,持有人或業權人代表應定期檢查及跟進古樹的情況。市政署亦已制定《澳門古樹名木養護指引》,供私人地方古樹持有人或業權人代表參考。如欲了解更多的古樹名木資訊,可瀏覽澳門古樹名木專題網頁https://nature.iam.gov.mo/OldTreesOnline;倘市民發現古樹有異常情況,歡迎致電市政署市民服務熱線2833 7676,冀全民齊心護樹,共同維護澳門綠色資源。

行政公職局將於11月6日(星期六)凌晨零時至早上九時為雲計算中心及政府數據中心的網絡系統進行恆常維護,期間政府入口網站、一戶通手機應用程式、巴士報站應用程式、山頂醫院大堂的醫療大屏、旅遊局的“智能行程規劃”及“旅遊景點客流預測”服務、以及部份政府部門網站和電子服務將出現間歇無法登入的情況。

本次維護工作完成後,有關電子服務隨即會恢復正常運作。敬請市民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