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政署於南灣湖及水塘捕獲擬鱷龜 呼籲勿非法放生及棄養免破壞生態
就近日傳媒報導指在本澳人工水體中發現疑似鱷龜,經市政署人員巡查及搜索後,於南灣人工湖及新口岸大水塘成功捕撈三隻擬鱷龜(Chelydra spp.)。擬鱷龜源自於美洲,屬於偏向肉食性的外來入侵物種,體型大且攻擊性極強,更會主動追咬獵物,在本地生態系統中沒有天敵,會對原生態平衡構成威脅。市政署呼籲市民切勿非法放生及棄養,避免破壞生態環境及損害動物福利,根據《動物保護法》的規定,未依法獲當局許可而進行放生活動,可被罰款兩萬至十萬澳門元。
經市政署獸醫初步檢查,鑑定捕獲的擬鱷龜分別為一對成熟個體及一隻幼體。有關龜隻健康狀況皆欠佳,存在營養不良、體表感染、龜甲腐爛變形等不同程度的健康問題,現正接受留置隔離檢疫及進一步醫療處理。
現階段發現擬鱷龜的位置均為人工水體,並且相關物種從未被批准進口本澳。市政署呼籲,將不明來源或外來入侵物種的魚、龜、蛙、雀鳥等動物投放到不適合牠們存活的地點,動物可能最終因未能適應環境而死亡,不單止危害到動物生命,甚至會對該區域的衛生防疫、生態環境構成負面影響及破壞,恐放生變成殺生。同時,根據第4/2016號法律《動物保護法》的規定,未依法獲當局許可而進行放生活動,可被罰款兩萬至十萬澳門元。
市政署一直加強巡查,以遏止未經許可的放生行為,並持續監察生態狀況。如市民在郊野發現不明來歷的生物時,請勿擅自捕捉或打擾,可致電市民服務熱線2833 7676通知市政署人員到場處理。

市政署走訪商戶宣導進入公共場所出示健康綠碼
配合衛生局發出的防疫指引,進入由市政署發牌監管之飲食及飲料場所、髮型屋及理髮店、美容院、遊戲機中心、保齡球場、桌球室、網吧、電影院及劇院等場所時,除須遵守既有的防疫措施外,亦須出示有效的綠色「澳門健康碼」。措施實施初期,市政署加派人員走訪各區商戶宣導,截至六月十四日走訪了約二千六百間,冀市民及商戶配合有關衛生指引及防疫安排,共同保障公眾健康。
進入特定公共場所須出示綠色健康碼的防疫指引更新以來,市政署持續派員前往各區商戶進行宣導,於六月九日至十四日,走訪了約二千六百間商戶,向業界講解相關防疫指引並派發宣傳海報,以便商戶提示顧客進入營業場所時主動出示「澳門健康碼」。走訪期間,當發現有商戶未有檢查健康碼便讓顧客進入場所內,稽查人員會即時作出勸喻及教育。經現場瞭解,市民及商戶在執行措施上,整體大致暢順,大部份居民已熟悉進出公共場所申報並出示「澳門健康碼」,並且明白相關防疫措施,是為了進一步保障公眾健康,以盡量降低疫病在本地社區傳播的風險。另外,根據衛生局發出的防疫指引,對於未能用手機填寫並生成健康碼憑證,或可出示已預先列印的當天有效的紙本健康碼憑證。
市政署呼籲居民負起公民責任,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以上安排是為因應防疫的需要,希望市民理解並作出配合。市政署會持續監察發牌場所執行各項防控措施的情況,並且密切留意疫情發展,與衛生局保持密切溝通,適時調整有關措施,減少疾病在本澳社區傳播的風險。相關宣傳品及海報亦已上載至市政署網站,供業界下載使用。

市政署成功捕捉一美洲鬣蜥 呼籲勿非法放生及棄養 免破壞生態
市政署據市民通報,今(13日)中午在路環曡石塘山成功誘捕一美洲鬣蜥。由於美洲鬣蜥的繁殖速度相當驚人,且在本澳野外幾乎沒有天敵,一旦在野外擴散會對生態系統構成嚴重威脅,市政署呼籲市民切勿非法放生及棄養,避免破壞生態環境,且根據第4/2016號法律《動物保護法》的規定,未依法獲當局許可而進行放生活動,可被罰款兩萬至十萬澳門元。
經市政署獸醫初步檢查和測量,鑑定捕獲的美洲鬣蜥屬雄性,體長1.3米,重量約2.9公斤,健康狀況不良,體格偏瘦,有皮膚病、口腔潰瘍等健康問題,現正留置接受隔離檢疫。
市政署一直加強巡查,以遏止未經許可的放生行為,並持續監察生態狀況。如市民在郊野發現不明來歷的生物時,請勿擅自捕捉或打擾,可致電市民服務熱線2833 7676通知市政署人員到場處理。
根據文獻記載,美洲鬣鬣,學名:Iguana iguana,原產於中南美洲,是一種生活在樹上的日行性大型蜥蜴,無毒,成年個體頭尾全長可達2米,壽命可長達十年以上,棲息環境為溪流附近的樹林中,以蔬果植物為主食。成熟的美洲鬣蜥在野外幾乎沒有天敵,繁殖速度亦相當快,約2至3年就能達到性成熟,雌蜥平均每次可以產40到50顆卵。一旦在野外擴散會壓縮本地物種的棲息空間,在部份地區已對當地原生態系統構成嚴重威脅,甚至對居民生活造成滋擾,須以人工移除方式控制氾濫問題。
國際期刊《全球變遷生物學》曾於去年發出警告,各地外來入侵物種大幅增加可能會造成生物多樣性急劇變化,讓生態系統受到永久性破壞。市政署呼籲,將不明來源或外來入侵物種的魚、龜、蛙、雀鳥等動物投放到不適合牠們存活的地點,不單止危害到動物生命,甚至會對該區域的衛生防疫、生態環境構成負面影響及破壞,恐放生變成殺生。同時,根據第4/2016號法律《動物保護法》的規定,未依法獲當局許可而進行放生活動,可被罰款兩萬至十萬澳門元。

南灣渠道淤塞疑食肆違法排污 市政署再呼籲商號同護渠網暢通
因應近日本澳天氣不穩,市政署加緊排查全澳渠網,持續加強各區清渠工作,確保下水道疏通。其中於今(6月12日)清渠人員發現於南灣大馬路中華廣場垃圾房附近渠道溢出大量污水且嚴重淤塞,已隨即派員清理疏導,挖出大量油脂污垢,懷疑涉及附近部食肆沒有安裝合適的隔油井或沒有定期清理,將油污排入下水道,引致渠道淤塞,已即時派員巡查附近食肆隔油井運作,共巡查了周邊4間食肆,對其中3間違規場所發出實況筆錄並要求作出改善。
市政署再度呼籲社會各界合力維護公共渠網暢通,切勿胡亂將固體垃圾及油污傾倒入下水道而造成堵塞,阻礙雨水井和渠道的正常排放,引致水浸。
市政署一直加強巡查本澳食肆的隔油井運作情況,對沒有安裝合適或沒有定期清理隔油井的食肆提起檢控。有關違規行為將按照適用的第16/96/M號法令作出檢控,違例者可被罰款兩千五百至三萬五千澳門元。此外,市政署除恆常清理管護下水道設施,在風雨季節,亦加強重點區份的渠網監察、渠道清理及巡查等,盡量減低暴雨時出現水浸的情況。

市政署加強疏通渠道應對不穩天氣
據地球物理暨氣象局信息,預料近日將天氣不穩,市政署已加強下水道疏通工作,加派人員檢查渠網、泵房,疏通水浸黑點的渠道,確保渠道暢通,減低水浸的機會。
為保障公共渠網的排洪能力,市政署持續派員檢查各區下水道和雨水井,並調派泵車加強渠道疏道工作,本月至今已疏通位於美副將大馬路、提督馬路、沙梨頭海邊馬路、慕拉士大馬路、南灣大馬路、馬交石斜坡的渠道。踏入風季以來,市政署已加緊排查全澳渠網,其中重點檢查內港及新馬路一帶、光復街、和樂大馬路等渠道,以盡早發現淤塞的渠段,並及時進行清渠工作,減少渠道淤塞受浸。同時,市政署亦持續監察各市政雨水泵房運作,包括檢查泵房內水泵、電動水閘、後備電源、遠程監察系統及遠程控制系統的運作情況。
當氣象局發出黃色暴雨或以上信號時,市政署會即啟動暴雨緊急應變小組機制,按實時海潮高低,利用遠程端開動水泵抽排雨水,派員巡查雨水泵房運作,按情況調控水泵加快排洪。而遇暴雨或颱風等情況,緊急清渠應變小組人員、外判清渠工作人員會到各水浸黑點清理路邊雨水井,打開渠蓋,加快下水道排洪能力。
市政署亦呼籲市民或商號切勿將垃圾、油脂等物料傾倒至公共街渠;建築地盤負責人須監管處理好其地盤的排污情況,切勿把水泥漿或油污排入公共下水道,合力保護渠網,避免造成渠道堵塞及產生水浸風險。

市政署修剪路環竹灣馬路假菩提古樹及移除龍環葡韻褐根病樹
市政署一直對本澳古樹進行巡查及管護,其中持續跟進的一株位於路環竹灣馬路假菩提古樹日漸衰弱,為安全起見,計劃於本月中下旬為古樹修剪枯枝。另一株位於龍環葡韻的假菩提樹因感染褐根病,經救治後樹幹基部及根部木材仍霉爛,證實已完全枯萎,亦將於上述期間移除。
位於路環竹灣馬路的假菩提古樹,於二零一九年十月,經廣州市林業和園林科學研究院古樹專家評估為木質部裸露及已感染根腐病,當採用TRU樹木雷達根系檢測,結果也顯示該樹之東南側地下極少深根分佈,故為古樹加設支撐架,並進行持續監察。今年四月,樹木管護人員發現古樹生長勢突然下降,樹冠葉片數量及面積較正常稀少,葉色較淡,健康明顯不良。雖然近期已進行施藥搶救,惟其中一主幹已明顯枯萎,考慮到枯枝位於人流位置及接近行車道,故計劃於本月中下旬作出修剪,降低意外風險。
此外,位於龍環葡韻一株假菩提樹,於二零一八年七月被發現感染褐根病,經多次修剪、施肥等護理救治,惟枝幹及樹根不斷枯萎,樹幹基部及根部木材漸被褐根病菌分解腐朽,變得愈來愈疏鬆。該樹於去年十二月落葉後,今年春季再無萌芽長葉,樹皮剝落,枝幹上出現大量天牛蛀孔,樹幹基部及根部木材霉爛,形成碎木片,證實已完全枯萎,有較高倒塌風險,故將於本月中下旬移除。
市政署會持續跟進樹木的狀況,並呼籲市民切勿踐踏古樹的樹池及樹根,以免損傷古樹。市民如發現本澳樹木有異常情況,可致電市民服務熱線2833 7676反映。

2021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6月10日起網上報名
根據《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實施辦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公告》(第4號)的規定,2021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客觀題考試網上報名時間為6月10日0時至6月24日18時,考試時間為9月11日、9月12日;主觀題考試網上報名時間為9月23日至27日,考試時間為10月17日。報名人員在報考前,請先詳閱有關《辦法》及《公告》內容,並須遵守司法部所訂立的有關規定。澳門考區2021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報考事宜可查閱法務局網站(網址:www.dsaj.gov.mo ) 。
如有疑問,可於辦公時間內致電法務局8987 2333查詢,同時也可登陸下列網站獲取相關資訊:
- 司法部網站(網址:www.moj.gov.cn)
- 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網站(網址:www.cscse.edu.cn)

市政署聯同消委會檢測市售糉子 結果未見異常
端午節將至,糉子為傳統應節食品,為保障市民食用安全,市政署聯同消費者委員會日前於本澳餐廳食肆、麵包餅店、零售店及外賣店等抽取糉子樣本進行檢驗,所有樣本的檢測結果均未見異常。
本次抽檢的糉子樣本共三十個,包括含蛋黃糉、無蛋黃糉及梘水糉,所有樣本均進行了微生物檢測及化學檢測。其中,微生物檢測範圍包括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蠟樣芽孢桿菌,而化學檢測範圍則包括硼酸和蘇丹紅(僅限含蛋黃糉的樣本)。化驗結果顯示,所有樣本均未見異常。
市政署提醒業界應向可靠的供應商入貨,拒絕購買來歷不明的食材;保存食品銷售紀錄和來貨單據,以便在有需要時追查貨源;製作食品前須確保原材料之品質安全衛生,並嚴格按照食安標準及工藝需求在合理範圍內適當地使用食品添加劑,以確保符合本澳《食品安全法》及《食品中禁用物質清單》等的規範;已製備的食品應妥善保護,使其免受污染,並應置於合適的溫度及環境下存放及展示,確保食品品質無異常方可出售。
另外,消費者應向信譽良好及衛生的店舖選購糉子;購買時應留意店舖的環境衛生情況;如購買預先包裝的糉子,須仔細閱讀包裝上的標籤,並注意其保存限期、貯存方法及生產商等資料;切勿購買來歷不明、過期、發出異味、包裹不當或外觀異常的糉子;購買糉子後應盡快進食,如非立即食用,應將糉子放置於攝氏五度以下的雪櫃內,並謹記“上熟下生”的存放原則;進食前應將糉子徹底加熱至中心溫度達攝氏七十五度或以上,並不應翻熱糉子超過一次;如糉子變壞、發出異味或發霉,便應棄掉。
由於糉子的熱量和脂肪含量都偏高,市民應保持均衡飲食,不宜過量食用。如欲瞭解更多本澳食安標準及相關資訊,可瀏覽食品安全資訊網 www.foodsafety.gov.mo。

市政署走訪食肆宣導堂食用餐亮綠碼
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最新變化,配合落實衛生防疫指引,進入飲食及飲料場所人士應出示有效的綠色「澳門健康碼」。措施執行首日,市政署繼續派員走訪各區食肆加強宣導有關指引及安排,並瞭解社會配合情況。
為減低病毒散播風險,市政署提醒公眾自六月九日起,進入由市政署發牌監管之第四組及第五組飲食及飲料場所時,除須遵守既有的防疫措施外,亦須出示有效的綠色「澳門健康碼」。市政署加派人員前往各區食肆進行宣導,向樓面侍應等前線員工講解相關防疫指引,以便商戶提示顧客進入營業場所時主動出示「澳門健康碼」。同時,相關宣傳品亦已上載至「飲食及飲料場所一站式發牌服務」網站 「宣傳資訊>宣傳刊物」欄位中 https://www.iam.gov.mo/onestop-fnb/c/publication/list.aspx可供業界下載使用。
經初步瞭解措施執行首日的情況,得到商戶及消費者的配合,整體大致暢順。由於過去一段時間以來,大部份居民已熟悉申報並出示「澳門健康碼」進出公共場所,是次更新指引,擴大使用範圍致餐飲場所,以配合疫情防控需要,進一步保障公眾健康。根據衛生局發出的防疫指引,對於未能手機應用程式填寫並生成健康碼憑證,或可出示已預先列印的當天有效的紙本健康碼憑證。
市政署呼籲居民負起公民責任,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配合特區政府防疫工作。以上安排是因應防疫的需要,希望市民理解並作出配合。市政署會密切留意疫情的發展,並與衛生局保持密切溝通,適時調整有關措施,減少疾病在本澳社區傳播的風險。

明起進入由市政署發牌之飲料飲食場所須出示健康綠碼
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展,市政署適時調整相關防疫措施。自明(九日)起,進入由市政署發牌監管之第四組及第五組飲食及飲料場所時,除須遵守既有的防疫措施外,亦必須出示有效的綠色「澳門健康碼」,若「澳門健康碼」為「紅碼」或「黃碼」時,則不予進入場所。市政署今透過短訊及派發海報等方式,向場所持牌人及消費者告知有關措施。
市政署呼籲居民負起公民責任,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配合特區政府防疫工作。市政署亦會持續監察轄下市政設施的衛生狀況,做好各項防控措施,共同減低病毒散播。
以上安排是因應防疫的需要,希望市民理解並作出配合。市政署會密切留意疫情的發展,並與衛生局保持密切溝通,適時調整有關措施,減少疾病在本澳社區傳播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