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署一直關注鮮豬肉市場情況,昨(25)日活豬批發價下調至每司馬擔二千四百五十元,根據今(26)日巡查及記錄顯示,主要超級市場及各街市等零售商亦有跟隨調整零售價格。綜合比較街市豬肉零售價格有8.4%至8.7%之間的降幅。

市政署加派人員巡查市面,瞭解鮮豬肉供應及銷售情況,今(26)日街市豬肉零售價格,排骨每司馬斤平均零售價為77.8元、瘦肉每司馬斤平均零售價為67.3元、豬扒每司馬斤平均零售價為65.8元(每1司馬斤等於605克),綜合比較有8.4%至8.7%之間的降幅。市政署會持續監督街市的營運狀況,要求攤販須明碼實價清晰標示貨品,便利消費者選購,一旦發現違規狀況市政署將依法作出檢控。

同時,為提高市場透明度,讓市民掌握每日的鮮活食品價格範圍,市政署持續透過網頁、資訊服務亭、街市內設置之液晶顯示屏等多元渠道,公佈本澳各個街市主要鮮活食品平均價格信息,助市民大眾參考,作出精明選購。

近年本澳外賣餐飲市場日益蓬勃,為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回應社會加強監管的訴求,市政署計劃透過設立外賣食品活動場所的登記制度,對現時未納入准照規範的經營外賣食品活動的場所實行強制登記,重點監控食品生產源頭和處理環節,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新登記制度建議要求外賣店須於開業前登記,須於實體店經營,且須展示登記證明供公眾知悉,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亦須確保使用平台的外賣店已完成登記,方可在平台上架銷售,以進一步清晰業界責任,保障公眾的食用安全。

本澳現時約有二千一百間外賣店,當中涉及食品加工處理及銷售,部分更經營生冷海鮮、壽司等較高風險食品。市政署在確保食品安全前提下,經充分考慮社會意見,兼顧本地小、微企業和特色老店的經營環境,在不影響既有准照制度的情況下,創設兼具適宜性及操作性的外賣食品活動場所的登記制度,並計劃未來向業界提供電子申請服務,以及親臨市政署各服務站交申請兩種登記途徑。

新登記制度將有助管理部門協同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更全面和系統地管理外賣食品活動場所,從而提升外賣餐飲的安全衛生水平,而消費者亦可更清晰掌握商戶資訊,在消費前作出合適選擇。

登記制度的適用對象建議為現時未領有准照,且經營涉及食品製造、加工、烹煮或調配的場所,例如小食店、外賣飯盒店、燒味/鹵味店、外賣飲料店、壽司刺身店、麵包西餅店、便利店及手信店等。然而,臨時性展銷食品的場所或攤位、公共街市攤位,以及按照其他法規須領有准照或許可的食品業場所,則按既有法規受監管,而不適用於登記制度。

建議登記要件包括:有關場所須於開業前向市政署提交申請登記,並獲發登記證明後,方可向公眾營業。而且必須設有實體店,生產經營場所不可設於實際營運條件與經營外賣食品活動明顯不符的不動產中。同時,經營者須確保符合衛生安全條件,包括具防蟲鼠設備、食物冷藏及熱存設備等,並保持有關設備及設施的良好運作。

為進一步保障消費者權益,建議當登記制度正式實施後,外賣店經營者須於店內當眼處張貼已登記的證明文件,若以互聯網或手機應用程式作為經營或傳播媒介,亦須上載相關證明,供消費者閱覽。另外,亦建議規管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須確保使用平台的食品經營者已依法登記,並將登記資料展示於平台上。

為讓食品業界對登記制度有更多認識,市政署向市政諮詢委員會以及離島區、中區、北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介紹草案內容,亦舉辦多場專為外賣業界而設的介紹會,說明登記制度細節、回應查詢及聆聽意見。有意者亦可登入食安資訊網www.foodsafety.gov.mo的「外賣食品活動場所的登記制度」專頁查閱登記制度詳情。

由中國法學會與法務局合辦、澳門法律交流協進會支持的2021年“澳門與內地青年法律交流周”活動,於6月24日上午透過網絡直播舉行開班儀式及首場授課。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鳴起、澳門特區政府法務局局長劉德學、中央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法律工作部副部長級助理黃文軍、中國法學學術交流中心副主任王偉、澳門法律交流協進會會長黃景禧,以及該會的青年法律工作者,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和澳門城市大學的法學院師生共約50人同時在北京、澳門兩地參加是次開班儀式。

為讓本澳青年學生深入了解和認識祖國的法制建設,以及最新的發展機遇,推動青年融入國家發展,中國法學會與法務局自2008年開辦“澳門與內地青年法律交流周”,成功組織了超過300名本澳法律專業學生和青年律師學習和交流。為配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要求,今年我們繼續聚首雲端,開展交流周活動。在開班儀式上,張鳴起副會長致辭時表示,中國法學會一直高度重視內地與澳門的青年法律交流,今年交流周繼續組織知名法學專家就《基本法》、“一國兩制”和粵港澳大灣區相關內容,通過線上的方式給澳門法律青年進行授課解讀,讓大家全面準確理解基本法和“一國兩制”,充分認識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重大創舉,是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有力舉措,青年朋友應更好知法學法用法,更好參與國家法治建設,更好融入祖國發展。他亦特別在致辭中對澳門青年提出三點期望:一、青年法律人要做《憲法》和《基本法》的堅定維護者;二、青年法律人要做中華文化和法治文化的有力傳播者;三、青年法律人要做澳門與內地融合發展的積極參與者。

劉德學局長在致辭中表示,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持續開展《憲法》、《基本法》等憲制法律的教育,培養青少年愛國愛澳的情懷,深刻認識“一國”是實行“兩制”的前提和基礎,讓國家觀念深深植根於青少年心中,讓愛國愛澳的優良傳統薪火相傳,是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的重要舉措,是始終秉持“一國兩制”事業的初心使命、推動“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的重要保障。他還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的大變局,國家也進入了新發展階段,十四五規劃也為我們制定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希望青年人勇當時代先鋒、積極探索創新,積極為特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及大灣區的發展建設建言獻策,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黃景禧會長發言時表示澳門的法律青年人才必須充分利用自身法律專業優勢,堅定愛國愛澳成為全社會的核心價值、努力牢固樹立《憲法》和《基本法》權威、努力保護國家安全、努力貫徹愛國者治澳精神、努力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及增強社會凝聚力,從而充分證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及捍衛下,“一國兩制”是完全行得通、辦得到、得人心的。

最後由學生代表澳門大學學生唐御雯發言,她表示 “澳門與內地青年法律交流周”對澳門法律學生意義深遠,希望透過是次交流能加深澳門法律學生對中國法律制度的認識,讓他們未來能夠在法律發展的進程中,添磚加瓦。

開班儀式結束後,由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李林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題,向澳門法律青年開講第一課,並在課後與出席的青年進行線上互動交流,現場氣氛熱烈。

是次交流周活動從6月24日開始至28日結束,邀請了多位憲法、港澳基本法等多個領域的權威專家學者,以網上專題講座形式授課,內容包括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與港澳發展、“一國兩制”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及特別行政區國安立法的架構與成效等。法務局由6月24日起(共五天),每天會將網上授課的鏈接上載至法務局社交媒體平台(Facebook、Instagram及Wechat),有關鏈接為期一個月有效,歡迎有興趣市民閱覽。

近期內地活豬供應量漸趨穩定,且批發價及零售價有調整的空間,市政署先後約見兩南公司、本澳主要超市、各街市肉販和融合堂代表,促請對鮮豬肉價格作相應下調,得到業界積極回應。兩南公司自本周五(25日)起將活豬批發價降至每司馬擔二千四百五十元,而超市及街市的零售價亦會跟隨下調。

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分別會見本澳活豬批發商及零售商時表示,早前受非洲豬瘟及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活豬供應量及價格持續波動。特區政府採取了一系列保供應穩價格的措施,並得到了活豬批發商和零售商的配合,確保了澳門豬肉供應和價格的相對穩定。隨著近月內地活豬供應量增加,活豬批發價存有下調空間,為此,市政署要求兩南公司在穩定供應的前提下,相應下調活豬批發價格。

兩南公司積極配合,將於本周五起將活豬批發價由每司馬擔二千七百八十元降至每司馬擔二千四百五十元,降幅近百分之十二。此外,本澳主要超級市場、各街市肉販和融合堂代表在同市政署的會晤中表示,將會配合活豬批發價的降幅,對零售價格作出相應調整,惠及廣大消費者。

二零一九年底受豬瘟等因素影響,活豬供應緊張,價格大幅飆升。而近月因活豬的出欄數量不斷增加,導致豬肉價格一路走低。為應對活豬養殖及供應的週期性波動,市政署將會同業界探討因應市場的變化,建立一套合理的活豬批發價格的定價及調整機制,以保障豬肉供應的穩定。

市政署於六月二十二日接獲衛生局通報一宗懷疑集體胃腸炎不適事件,涉及十四個群組共二十四人。市政署已即時派員到涉事場所跟進調查,期間抽取食品及環境樣本進行化驗,並勒令涉事場所停售懷疑涉事食品及進行衛生整頓。市政署將持續跟進事件。

根據衛生局通報,到目前為止,是次集體胃腸炎事件涉及二十四名患者,分別來自十四個用膳群組,於六月二十日晚上起先後在位於澳門馬濟時總督大馬路的漁兵衛用餐,期間進食了蟹肉丼飯、魚生飯等食品。相關患者於六月二十一日上午起陸續出現腹痛、腹瀉、嘔吐及發熱等症狀。經衛生局流行病學調查,根據進食紀錄、潛伏期和症狀,事件較大可能由細菌性病原體引起。

市政署接報後已即時派員前往懷疑涉事場所進行環境衛生調查,抽取食品及環境樣本作檢驗。現場所見,該場所食品貯存條件不理想,部分雪櫃溫度不足;食品處理人員的個人衛生意識薄弱,容易造成交叉污染。市政署已勒令場所由即日起暫停供應懷疑涉事食品,並督促場所進行衛生整頓。同時,要求場所負責人安排員工修讀「食品衛生督導員課程」及「食品安全與環境衛生基礎班」,以加強人員對食品及個人的衛生意識。

市政署將持續調查及跟進事件,如發現違反《食品安全法》將作出檢控;若屬行政違法行為,可被科處五萬至六十萬澳門元的罰款,情節若觸犯「生產經營有害食品罪」,可被判處最高監禁五年或最高六百日罰金。

市政署提醒食品業界,生鮮即食食品屬於高風險食品,製作、貯存稍為不慎,很容易引發食品安全及衛生問題,故必須嚴格遵從市政署發出的「壽司和刺身專賣店或同類場所的一般衛生指引」進行操作,向衛生可靠的供應商購買食物;入貨前應瞭解清楚食材的產地來源等資料,確保可供食用;食物應保存於適當的温度和環境下,生熟食品應妥善處理,避免交叉污染。市政署亦提醒市民,應選擇有良好衛生環境及具信譽的食肆;如對食品衛生狀況及質量有疑慮,應停止食用;而高風險人士如長者、幼童、孕婦和免疫力較弱的人士,應盡量避免進食未經煮熟的食品,如刺身、生蠔等。

市政署持續對城市樹木進行恆常管護及巡查,早前發現五株路樹狀況衰弱,且有潛在危險須進行修剪管護,經監測其中兩株因樹根及樹幹組織腐爛,且施救無效,為保障公眾安全,須移除處理。

市政署對五株狀況衰弱的路樹進行持續監測救治。分別位於南灣大馬路及西灣街的兩株細葉榕,其主幹木材腐爛,樹冠葉量漸轉稀疏,枝葉僅靠氣根維持供應。而位於美副將大馬路的大葉合歡,樹木的枝葉萎縮,主枝幹舊切口位置的樹皮表面孳生腐木菌及有剝離現象。三株路樹須降低樹高及縮減樹冠措施,管護人員已進行施救,將持續監測樹木的狀況並再作修剪。

另外,兩株情況嚴重的路樹,分別位於慕拉士大馬路的木棉及區華利前地的細葉榕,木棉樹木根頸中央處樹皮出現異常捲摺,檢查樹基周邊泥土後,發現樹皮組織腐爛,並有大量白蟻蛀食根部;另一棵位於區華利前地的細葉榕,其樹冠葉色轉黃,樹皮皺裂且主幹滿佈天牛蛀孔,主枝的癒傷組織薄弱,顯示樹木結構和生長勢銳減,經管護人員施救,樹木狀況仍未有改善,且對公眾構成危險,須移除以保障安全。

上述工作將於六月二十三日起陸續進行,市政署提醒市民,當護樹人員修樹或移除樹木期間,切勿進入工作範圍,以免發生意外。同時,呼籲市民共同守護珍貴的樹木資源,如發現樹木有異常情況,可透過「市政在線」或致電市民服務熱線2833 7676反映。

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今(22)日表示,本澳整體渠網已非常老舊且承載力不足夠,渠網在不能承受強降雨量的情況下,低窪地區便會出現水浸。政府將在內港南、林茂等傳統低窪地區增建箱涵渠和雨水泵站,以解決水浸問題。

張永春下午出席公共行政事務跟進委員會會議後接受記者訪問表示,已對內港北泵站在6月1日的運行情況作出事後評估,泵站對該區水浸起到相當大的緩解作用。同時,泵站和箱涵渠可以令到低窪地區的水浸高度減低、縮短水浸時間,以及當降雨量減少時加快排放雨水的速度。政府認為這些設施是治水的可行方案,因此工務部門已落實興建內港南箱涵渠和雨水泵站,以及在林茂北灣加建造新泵站,並將在今年做好相關規劃,希望明年可以招標開展相關工程。

張永春又表示,市區內的渠網老化,容量不足,加上非法排污、地盤泥砂的非法排放,導致渠網的排水能力下降。市政署將加強執法,針對非法排污情況,檢討現行法律法規,考慮制定相關行政法規來規範非法排污,以及對違規情況加大處罰力度、加快處罰程序。此外,市政署會向商舖、地盤承建商加強宣傳和溝通。

張永春指出,市政署與外判公司會在雨季和水浸黑點加密清渠工作的頻率。他認為,疏導街渠治標不治本,應該從城市基建方面想辦法,下決心開展渠網改建改造工程。由於工程涉及開挖路面,期間將影響交通,交通和工務部門會做好協調工作,減少工程為市民帶來的不便。

【新聞局】爭取內港南和林茂北灣泵站明年招標

自2021年6月21日起,行政公職局推出由父母或監護人為未成年人網上開立“一戶通”帳戶服務。

為未成年人辦理“一戶通”網上開戶時,需要輸入父親/母親/監護人的資料並由其進行面容識別。進行上述步驟時,如系統提示“未能確認申請人與父母或監護人的關係,請檢查父母或監護人資料是否正確”,則需另行確認未成年人的澳門居民身份檔案內是否已存有未成年人與父親/母親/監護人的關係資料。身份證明局早前已推出網上核實親屬關係服務,有需要的父母可透過“一戶通”手機應用程式登入帳戶辦理申請。申請時只須輸入未成年子女的澳門特區居民身份證編號。成功提交申請後,申請人將於五個工作天內收到核實結果,如有需要,身份證明局會通知申請人提供補充文件,被核實的關係資料將會存入申請人及相關人士的澳門居民身份檔案內。

此外,身份證明局提示,如未成年人的親權發生變動,行使親權的一方須盡快通知身份證明局,聲明行使親權及提交相關證明文件,以便將資料存入當事人的居民身份檔案內。

有關“澳門公共服務一戶通”詳情,請參閱www.gov.mo/zh-hant/services/ps-1047/

有關核實親屬關係服務詳情,請參閱身份證明局網頁www.dsi.gov.mo/QAndA_c.jsp

如有查詢,請致電身份證明局熱線(2837-0777或2837-0888)或電郵至info@dsi.gov.mo

為使“一戶通”惠及更多群體,由即日(6月21日)起,行政公職局進一步簡化現有網上開戶的步驟,並推出由父母或監護人為未成年子女網上開戶服務。居民可經“一戶通”辦理與未成年人相關的服務,例如透過“一戶通”內的“我的健康”,隨時隨地查閱個人醫療記錄、疫苗接種記錄,以及預約接種流感疫苗等,並進行健康管理。

在積極聆聽用戶和各界意見後,行政公職局對“一戶通”網上開戶流程作出簡化和優化。即日起,18歲或以上澳門居民的開戶,在下載“一戶通”手機應用程式後,無需再填寫姓名,只需驗證手機號碼和輸入申請人資料(身份證編號、性別、出生日期),再進行面容識別即完成開戶。而18歲以下居民則須由父母或監護人協助開戶,驗證手機號碼後,分別輸入申請人和父/母/監護人的資料,並由該名父/母/監護人進行面容識別,便可成功開戶。

網上開通“一戶通”所應用的面容識別技術,只會將使用者的面容特徵數據通過單向加密形式送至身份證明局作比對,不會復原成照片,充分保障用戶的個資安全。

與此同時,“一戶通”亦增設了“添加(+)”和“切換”帳戶功能,方便父母或監護人管理未成年子女的帳戶。相關用戶可於帳戶介面內,添加未成年子女的帳戶及按需要進行不同帳戶切換。當子女年滿18歲或更改密碼時,有關管理未成年子女帳戶功能將自動解除。

現時,“一戶通”已提供包括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創業及營商、公證及登記等逾70項公共服務,用戶量亦穩步增長,現已達到19.3萬人。隨着“一戶通”支援未成年人士在線開戶,將進一步便利有關群體使用電子服務,尤其是更便利公眾獲取醫療服務,減省現場輪候時間。未來,行政公職局將持續優化“一戶通”用戶體驗,並有序推出各項使用率高且方便通過手機辦理的電子化公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