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新聞稿代外交部駐澳門特派員公署發佈)

為紀念新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彰顯中國對聯合國事業的貢獻,支援澳門特區參與聯合國事務,10月28日,外交部駐澳門特派員公署與澳門特區政府聯合舉辦“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澳門新機遇新作為”研討會。外交公署劉顯法特派員、特區政府行政法務司張永春司長致辭。澳門中聯辦副主任嚴植嬋、外交公署王冬副特派員、特區政府官員、高校、社團、媒體負責人等約70人出席。特區法務局局長劉德學、澳門婦聯總會會長賀定一、澳門青聯理事長蔡文政、中國國際應急醫療隊(澳門)副隊長柯量、世界旅遊經濟論壇首席運營官王碩、聯合國大學國際軟件技術研究所所長黃京波、颱風委員會秘書長喻紀新、澳門大學客座教授王禹發言。

劉顯法特派員在致辭中表示,習近平主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紀念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影響。50年來,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對聯合國事業及人類和平發展作出歷史性貢獻。新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是中國共產黨百年黨史的重要篇章,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是中國外交取得歷史性成就的根本所在。澳門在中國與聯合國合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國家總體外交做出了積極貢獻。外交公署將繼續支持澳門把背靠祖國與面向世界結合起來,把國家所需與澳門所長結合起來,把國家支持和特區努力結合起來,充分發揮特區在人文、社會、區位和對外聯繫等方面的優勢,更加積極有為開展對外交往與合作。

張永春司長在致辭中表示,新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對澳門回歸祖國及擴大對外交流具有重要意義。回歸後,澳門特區深度融入多邊條約體系,廣泛參與國際會議,對外工作取得豐碩成果。未來澳門將在國家與世界的互動中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積極研究探索新方式、新方法,善用外部資源,促進特區的經濟復蘇和長遠發展。

劉德學、賀定一、蔡文政、柯量、王碩、黃京波、喻紀新、王禹等發言嘉賓對習近平主席在紀念會議上的重要講話,新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重大意義,以及中國為聯合國事業所做歷史性貢獻給予高度讚譽,並從各自視角分享澳門在中國與聯合國合作中的作用和成功實踐,為澳門更好參與中國與聯合國合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獻計獻策。外交公署王晨參贊介紹了中國對聯合國的貢獻以及中央政府和外交公署支持特區參與聯合國事務的情況。

來賓們表示,此次研討會有助於特區各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主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紀念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面向世界、總結經驗、開創未來。特區各界有信心有責任在習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積極拓展國際視野,加強對外交流,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澳門特色“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澳門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的大力支持下,身份證明局於2021年10月27日正式推出網上海外求助服務,以迅速回應海外遺失澳門特別行政區旅行證件(後稱“特區旅行證件”)的澳門居民,協助當事人順利返回澳門。

年滿18歲的澳門居民倘在國外遺失特區旅行證件,可透過“澳門公共服務一戶通”手機應用程式使用“海外求助—旅遊途中遺失證件”服務,如有需要,亦可同時為同行家人(包括配偶、於身份證的本次發出日期已滿5歲的子女、父母或配偶父母)提出求助申請,所有求助人須進行面容識別確認身份。申請人按系統指示輸入所需資料後,會即時獲發24小時有效的申請編號及透過手機收取驗證碼短訊,相關人士憑有效的申請編號及驗證碼到所登記的中國駐外使領館申辦旅行證件,可獲使領館確認澳門居民身份,無需身份證明局再提供資料,從而加快發出一次性旅行證件予求助人返回澳門。

身份證明局首階段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大使館、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大韓民國大使館、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巴塞羅那總領事館推行上述服務,並會持續擴展服務至其他中國駐外使領館。

此外,倘澳門居民出外旅遊時需緊急協助,還可致電24小時海外緊急求助熱線求助,詳情可參閱身份證明局網頁(www.dsi.gov.mo/hotline_c.html)。

有關“網上海外求助服務—旅遊途中遺失證件”詳情,請參閱www.dsi.gov.mo/ooas_c.jsp

有關“澳門公共服務一戶通”詳情,請參閱www.gov.mo/zh-hant/services/ps-1047/

如有查詢,請致電身份證明局熱線(28370777或28370888)或電郵至info@dsi.gov.mo

 

為構建公正、高效、便捷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進一步加強與內地在民商事仲裁領域的合作、發揮仲裁在化解糾紛中的重要作用,從而營造良好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澳門特區政府代表與最高人民法院代表於本月二十五日上午舉行線上會議,就《仲裁程序相互協助保全的安排》(《安排》)展開磋商,使當事人可便利地獲得跨境仲裁保全協助,保障仲裁裁決的順利執行。

《安排》允許當事人分別按照澳門特別行政區或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規,在仲裁裁決作出前,在符合相關法規的情況下,向內地或澳門特別行政區法院分別申請保全。此外,《安排》對保全的範圍、申請保全的程序、保全申請的性質、費用等作了詳細的規定。

經過磋商,雙方對《安排》文本達成了初步共識,期望能在本年年底簽署《安排》。簽署《安排》後,可更有效地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更優質的法律服務和保障。

出席磋商會議的雙方代表包括: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司艷麗、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主審法官任雪峰、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港澳辦主任張鑫萌、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法律司副處長李爽等;法務局局長劉德學、終審法院院長辦公室顧問陳里程、檢察長辦公室顧問胡家偉、許秋雲、行政法務司司長辦公室顧問項新等。

市政署繼本周一(18日)對新美安大廈一期清理垃圾及進行消毒後,於本周三(20日)在新美安一期居民順利完成隔離返回居所後,再度派員協助住戶處理大廈內環境衛生問題,經三天工作再清出約八噸廢棄雜物和家居垃圾。

行政會完成討論《修改第3/1999號法律〈法規的公佈與格式〉》法律草案,有關法案將送立法會審議。

隨著互聯網應用日趨普及,讀者多透過互聯網瀏覽《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報》(下稱《公報》)內容,2020年電子版《公報》瀏覽量達五百萬人次,而傳統紙本《公報》的訂購量則大幅減少,由回歸初期每期超過600份,下降至二零二零年只有約80份。

目前不少國家和地區,包括歐盟和葡萄牙等已停止出版紙本的政府公報,改以電子版取而代之。為節省資源及推動環保,特區政府制定《修改第3/1999號法律〈法規的公佈與格式〉》法案,規定《公報》由印刷方式改為以電子方式出版,此外,對於因印務局資訊系統出現故障而無法於當日出版《公報》的情況,規定可以印刷的方式出版。同時,法案廢止公共實體及特許企業必須訂購及傳閱紙本《公報》的規定。

法案建議自二零二二年一月一日起生效。

為配合澳門特區政府推行智慧政務、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建設,法務局聯同民事登記局、商業及動產登記局、物業登記局及公共公證署推出〈民事、商業、動產及物業登記證明查證平台〉和〈公證查證平台〉服務,以便利由澳門發出的民事、商業、動產及物業登記的證明與公證文件於大灣區及外地使用。

目前,澳門居民或公司於大灣區及外地進行民商事活動時,需要向當地提供由澳門特區政府的登記局或公共公證署發出的登記證明或公證文件(例如公證書、經認證或經公證認定的文件)。為方便接收文件的單位查證文件的真實性,法務局推出〈民事、商業、動產及物業登記證明查證平台〉和〈公證查證平台〉服務。

透過上述兩個查證平台,可免費及即時核實所查證文件的真偽,提高其可信性,且不受地域限制。平台操作簡單,只需在平台輸入登記證明或公證文件上獨有的編號,以及驗證碼,即可查證。如存在所輸入編號的登記證明或公證文件,平台會顯示其發出機關、簽署人姓名及簽發日期等資料。公證查證方面,平台增加了顯示有關公證行為的類型,方便使用者從界面的說明了解有關公證行為的特點,對法律的推廣普及起着積極作用。同時,為豐富相關資訊及公共服務透明化目的,平台還提供簽發登記證明及公證行為的統計資訊。

隨着平台服務的推出,澳門特區政府冀能為本地居民及公司於粵港澳大灣區生活、投資及營商提供更多便利,促進區域融合及經濟發展。

〈民事、商業、動產及物業登記證明查證平台〉的網址為:

https://eservice.dsaj.gov.mo/dsajservice9/document-check-web/registry/index.xhtml

〈公證查證平台〉的網址為:

https://eservice.dsaj.gov.mo/dsajservice9/document-check-web/notary/index.xhtml

市政署透過恆常食品抽檢,於一款魷魚零食檢出防腐劑山梨酸含量超出本澳法例允許之最大使用量。市政署已即時跟進處理,勒令涉事商戶停售有問題批次產品,並呼籲市民停止食用。

市政署於進口商「澳門咀香園餅家」抽取的一款原產地為泰國,經香港供應商提供的預包裝「風琴魷魚片」樣本中,檢出含每公斤二千七百六十毫克的防腐劑山梨酸,其含量超出本澳第7/2019號行政法規《食品中防腐劑及抗氧化劑使用標準》之規定。涉事產品每包淨重一百一十克,該批次所標示之「此日期前最佳」為2022年7月15日。市政署食品安全廳已即時採取跟進措施,勒令涉事商戶停售有關問題批次產品,並追溯產品的來源及銷售流向。同時,市政署亦已將涉事產品相關資料通報香港食安部門知悉及跟進。

為審慎起見,市政署呼籲消費者如曾購買並持有上述受影響批次的產品,應立即停止食用。業界如有相關批次之涉事產品,亦應主動下架回收並通報市政署食品安全廳;市政署將持續跟進及調查事件,以保障消費者的食用安全。

是次在食品中檢出的山梨酸是常見的食品防腐劑,按該樣本中山梨酸的含量進行風險評估,在正常食用情況下不會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呼籲市民應保持多元及均衡的飲食習慣,避免過量進食單一食品。

重陽節將至,因應本澳新冠疫情的發展,市政署呼籲市民錯峰掃墓,減低因人流聚集而引起的社區傳播風險。另外,由於颱風「獅子山」及「圓規」相繼吹襲,路環市政墳場及路環華人墳場部分位置出現山泥傾瀉,巿政署已即時對現場作出適當圍封,敬請拜祭人士祭祀期間注意個人安全,並聽從在場工作人員指示。

市政署轄下市政墳場於十月十四日、十六日及十七日延長開放時間,由早上八時至晚上七時正。同時,為讓市民了解各市政墳場正門等候的具體情況,達致更好分流,市政署在上述日期將於市政署網站(http://www.iam.gov.mo)推出「市政墳場正門等候人數頁面」,發佈各市政墳場正門等待的人數資訊,方便有需要拜祭的市民靈活安排掃墓時間,錯峰掃墓。

市政署將依循衛生當局的指引,以減低病毒傳播的風險。市民進入市政墳場前須測量體溫並出示有效的綠色「澳門健康碼」,如有發熱或咳嗽等症狀,或持有黃色或紅色的「澳門健康碼」人士將不准進入。為配合相關防疫工作,市政墳場部份出入口將關閉,並因應情況實施人流管制,以控制場內人數處於合理水平。市民在拜祭期間必須佩戴口罩,與他人保持適當社交距離,相同家族的不同家團成員應避免在同一時間拜祭,而拜祭時間應盡可能縮短至三十分鐘內完成。祭祀完畢後善用場內的洗手設施清潔雙手,保持個人衛生。市政署呼籲掃墓人士配合各項防疫要求,共同抗疫。

重陽節前,市政署於各市政墳場進行滅蚊及除草工作,並在部份墳場增設流動廁所,滿足市民需要。重陽節期間,將加派工作人員即時處理祭品及垃圾,以免祭品及垃圾留置太久而產生衛生問題。市政墳場現場亦會播放宣傳聲帶,提醒市民拜祭時小心香火,冥鏹須以放在墳場設置的化寶盆內燃燒,切勿將尚未完全熄滅的冥鏹倒入垃圾桶內,為免積水孳生蚊患,引起登革熱,建議拜祭人士應放置假花或鮮花拜祭,避免以水樽盛載,如有積水亦須完全傾倒後離開。此外,市政署於市政墳場增設洗手設施,並會密切監察市政墳場內公用設施的衛生狀況,加強對公用設施的清潔,包括用稀釋的漂白水清潔公廁內的門柄、水龍頭及沖水設備,做好各項清潔消毒工作,確保環境衛生。

自黑沙環新美安大廈被列為封控區後,市政署每日定時派員上門收集區內住戶棄置的垃圾逾百袋。市政署呼籲封控區內住戶配合防疫工作,嚴格遵守衛生指引處理生活垃圾,以便工作人員進行收集及清潔消毒,切勿隨處棄置於大廈公共部份,破壞環境衛生。

維生及支援小組於區域圍封當天已向新美安大廈居民派發指引,要求住戶將生活垃圾妥善包紮以確保不滲漏,於每晚六時至八時前放置於單位門前。市政署每晚派出至少七名衛生人員於九時後上門收集生活垃圾,並對梯間走廊進行清潔,平均每晚清理超過一百袋大垃圾袋,可裝滿十個一千一百公升的大型垃圾桶,平均需要至少五小時。惟近日發現有部份住戶不按指引依時棄置垃圾,亦於大廈天井平台等公共部份棄置垃圾及雜物,當中包括大型廢舊家具、床舖、煮食爐具、裝修廢棄物以及未有妥善包好的廚餘及口罩等,嚴重損害環境衛生,加重清運負擔。

市政署呼籲封控區居民,必須嚴格遵守相關指引,妥善處理生活垃圾,垃圾須妥善包紮好,確保不滲漏;於每晚六時至八時把生活垃圾放置在住宅門前,以便工作人員執行清理工作,期望與居民共同保持環境衛生,做好防疫工作。

因應應變協調中心早前公佈新冠肺炎確診個案的活動軌跡,市政署在得悉後,已按照衛生指引即時對涉事的祐漢街市進行大型全面清潔和消毒。以熱水壓力機清洗街市內部以及門前地方、升降機、樓梯間,以及扶手等公共設施,盡力減低傳染病在社區傳播的條件。

為確保各街市及其周邊的環境衛生,市政署恆常對上述公共場所進行清潔消毒。自疫情發生以來,市政署亦已加強各區公共地方及街道的衛生防疫措施。現時,於每日下午及晚上休市時段,均對各街市及出入口周邊街道進行噴洗清潔,並且加密了街市及熟食中心內的公廁的清潔頻次,並以稀釋漂白水清抹市民較常接觸到的按鈕、門把、扶手、水龍頭、沖廁設備、皂液瓶等。同時,市政署亦有定期安排清洗各小販區及其附近街道,以保障環境衛生。

市政署會密切關注疫情發展,持續監察轄下市政設施及公共街道的衛生狀況,並按衛生當局的指引進行清潔及消毒。同時,亦要求所有街市從業員及小販,在工作期間必須嚴格遵守衛生防疫指引,做好個人衛生防護措施,保障自身以及消費者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