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基金会行政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江海莉今(11日) 宣誓就职,仪式由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主持。

张永春致辞时感谢江海莉愿意接受挑战出任副主席一职,指出过去两年,退休基金会在基金运营及优化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是各领导主管及全体同事的努力成果,期望退休基金会上下一心,继续积极完善各项工作。

江海莉致辞时对特区政府及行政法务司司长的信任及支持表示感谢。并表示,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将凭着过往多年在退休基金会工作的经验,竭尽所能辅助行政管理委员会代主席履行退休基金会职责,继续与同事们发挥团队合作精神,积极推进各项工作,为澳门特区政府服务。

江海莉拥有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工商管理学士学历,1988年进入公职,曾担任退休基金会高级技术员、财政管理厅厅长及公积金制度厅厅长,并于2012年1月起担任退休基金会行政管理委员会全职行政管理人。

继陪同子女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合理缺勤后,行政公职局于今(3)日再向公共部门发出通知,公务人员陪同其本人或配偶年满65歳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合理缺勤一天。

为降低新冠病毒感染及传播的风险,保护长者自身及家人的身体健康,特区政府正积极鼓励和呼吁长者尽快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基于此,经徵询卫生局和社会工作局的意见后,行政公职局向公共部门发出通知,公务人员陪同其本人或配偶年满65歳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属《澳门公共行政工作人员通则》所指的“公认的公共利益”。因此,由即日起,公务人员可于陪同该等长辈接种疫苗的当天或翌日合理缺勤一天,以便观察长辈接种疫苗后的情况并加以照顾。

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和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贺荣今(25)日签署《关于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就仲裁程序相互协助保全的安排》。签署仪式于京澳两地以线上方式进行,由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万明主持。

《仲裁保全安排》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两地签署的第五项司法协助安排,是对2007年10月签署的《关于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相互认可和执行仲裁裁决的安排》的完善,将容许仲裁当事人请求另一方法院采取保全措施,防止仲裁对方故意毁灭证据或转移财产,使当事人更便利地获得跨境仲裁保全协助,保障仲裁裁决的顺利执行。

张永春表示,签署《仲裁保全安排》是落实《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的重要举措,将更有效地维护仲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强化两地在民商事仲裁领域的司法合作,服务大湾区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发展。此外,也有利于吸引更多当事人选择澳门仲裁机构开展仲裁,从而带动本澳仲裁业的发展。

贺荣表示,《仲裁保全安排》标志著两地在民商事领域实现更优化、更完善、更全面的司法合作,将为大湾区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中提供更优质、更高效、更便捷的司法服务,充分体现了“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有力推动了“一国两制”在司法领域的实践发展。

在澳门现场出席仪式的嘉宾还包括行政法务司司长办公室主任林智龙、法务局局长刘德学、终审法院院长办公室顾问陈里程、检察长办公室顾问许秋云等。

行政公职局于今(22)日向公共部门发出通知,公务人员陪同就读中小幼教育阶段未满十八周岁的子女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合理缺勤一天。

为降低新冠病毒感染及传播的风险,保护儿童及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特区政府强烈呼吁中小幼教育阶段的学生尽快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基于此,经徵询卫生局和教育及青年发展局的意见后,行政公职局向公共部门发出通知公函。

通知公函中指出,公务人员作为家长或法定监护人,陪同就读中小幼教育阶段未满十八周岁的子女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属《澳门公共行政工作人员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第三款所指的“公认的公共利益”。因此,由即日起,公务人员可于陪同子女接种疫苗的当天或翌日合理缺勤一天,以便观察子女接种疫苗后的情况并加以照顾。

截至2月9日,共有139,306人完成办理2022年度在生证明,其中115,956人透过电子方式(包括使用“一户通”及自助服务机)办理,占整体办理量83.2%。透过“一户通”网上办理有59,203人,占整体电子办理量51%,较去年同期的39,561人增加近5成。资料显示,市民已日趋习惯使用“一户通”的便民电子服务。

为配合防疫常态化措施,当局鼓励市民选用“一户通"办理在生证明,减少人群聚集,亦为身处外地的受益人提供了便捷的办理渠道,免却受益人需异地奔波或邮寄文件的不便。直至现时,居住于澳门以外地区的受益人透过“一户通”完成办理在生证明申请已超过8,000人次,占完成办理的70%。

另外,随着第19/2021号法律〈修改八月十二日第16/96/M号法律《车辆使用牌照税》〉的公布生效,自2022年1月1日起,车辆使用牌照税的标志(俗称“行车税圈”)已正式取消,车主无须领取及张贴税圈。而为进一步便利市民缴纳2022年度车辆使用牌照税(俗称“行车税”),于2022年1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市民除可透过原有方式缴纳外,“一户通"亦已推出“我的车辆"和“行车税缴纳服务",局方鼓励车主可透过“一户通”中“我的车辆”功能,以个人身份绑定自己的车辆,之后无须再输入任何资料,便可用“一户通”直接为车辆缴纳行车税,操作过程简易快捷。如有意为他人名下车辆缴税,亦可透过“一户通”即时办妥。与此同时,车主可随时查看缴税纪录及验车期等实时资讯。

截至2月9日,共有57,058辆车经“一户通”绑定,而透过“一户通”完成缴纳行车税的车辆则有33,681辆,占已缴纳行车税车辆数的53.2%。

“一户通"开户人数现已逾30万,行政公职局将与各部门协调和合作,推出更多与市民息息相关的电子化服务。有关“一户通"详情,请浏览政府入口网站(https://www.gov.mo/zh-hant/),如有查询请致电政府资讯中心热线(88668866)。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表示,行政公职局已于春节前(1月14日)向各公共部门发出指引,要求公务人员春节期间应尽量留在澳门,避免前往广东省内的中、高风险地区,以及广东省外的内地其他地区或国外,相信大部分的公务人员都有遵守指引,非必要都不会外出,留澳度岁。

行政公职局会向各公共部门了解公务人员春节期间离澳的情况,并再提醒公共部门严格遵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给机构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建议》,关注曾离澳员工的旅居史及是否有身体不适的情况。

就国家海关总署二月十日公布,从注册号为DL 370的越南水产品生产企业进口的冻巴沙鱼外包装上,检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呈阳性。市政署即时启动应急预案,对涉事企业的同类产品采取追溯、排查、复检等措施,要求本地商户即时封存来自涉事企业的货品,并再抽取样本进行复查复检,结果未见异常。同时,市政署即日起暂缓涉事企业的产品入口申请。

自二零二零年七月起,市政署曾多次抽取越南进口的水产品样本及其内外包装样本进行核酸筛查,皆未有发现新冠病毒。最近三个月,市政署亦按照防疫措施,对来自上述涉事生产企业的产品进行消毒、抽检,检疫合格方可进入本澳。

市政署依照国家海关总署的公告,对进口冷链食品采取预防及监管措施,并因应风险程度制定应急预案。当获悉某国家或地区的注册场货品检出新冠病毒,即在本澳入口层面采取一系列暂缓入口申请检疫安排。在期满恢复时,亦针对该注册场的货品进行外包装、内包装及食品的病毒核酸检测,严防新冠病毒透过冷链食品及外包装传播。如属市售供应流通层面,会透过“冷链食品追溯系统”检视过往入口该注册场货品在本澳的库存情况,并通知商户作即时封存,以及派员再次抽检作病毒核酸复检,以进一步排除风险。

市政署持续对饮食场所的隔油井及地盘排污进行巡查,去年分别巡查隔油井近1,200次、地盘排污超过700次,并对违规情况作出处罚。市政署呼吁业界加强清洁隔油井及地盘废水过滤设备,并已制作相关指引供业界参考,共同维护公共下水道畅通。

针对饮食场所在烹煮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油脂的污水,油脂污水长期未经隔油井有效过滤下排入公共下水道系统,油脂容易于渠内积聚,令下水道出现淤塞,清理工作亦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故业界应自律定期清理隔油井,保障渠道畅通。市政署于2021年共进行1,192次饮食场所隔油井的巡查工作、开立实况笔录213宗,并对数宗于复查期间仍未改善的饮食场所执行封闭场所处罚。

另外,地盘将未经有效过滤及处理的施工废水违规排放至公共下水道,大量英泥沙浆等建筑物料容易于下水道内沈积固结,阻塞渠道及对渠体造成破坏,且单靠一般清渠措施亦难以有效清除,部分淤塞情况需要进行工程整治及更换。市政署除于施工前向工程责任方提供接驳街渠及滤水设备的技术指引外,亦持续派员监察地盘外周边渠网情况;并恒常与工务部门展开联合巡查及召开技术会议,协调及跟进地盘废水排放工作。去年共巡查地盘排污701次,对地盘违规排放行为发出实况笔录或控诉书共52宗。

为提升业界对隔油井保养及地盘废水过滤的认知,市政署已制作《隔油井保养知多少》及《认识地盘废水过滤设备》资讯;分别以简明图文介绍隔油井清洁及保养注意事项、隔油井功能的检测准则等,让业界清晰对隔油井使用方面的认知;以及介绍地盘废水过滤设备的设置目的、清洁保养及相关法律等,方便业界知悉及向下线工友作宣导。

有关资讯已上载于市政署官方网站-资源库-营业场所及宣传物专栏内网址:( https://www.iam.gov.mo/c/resource/ );亦可透过扫瞄有关二维码浏览内容;文本同时设有葡萄牙语及英语版本,欢迎业界人士自行浏览,共同维护公共下水道畅通。

为让市民有更多机会亲近大自然以及体验农耕种植,市政署持续举办“农耕体验”活动,今年第一期活动的报名日期为2月11至14日,欢迎家长与子女一同报名参加,促进亲子关系,一同体会珍爱大自然。

农耕体验活动于黑沙开心农耕场举行,由今年3月6日至7月3日为期约4个月,名额140组,参加者1至6人,每组费用为澳门元250元。3岁至80岁有兴趣体验农耕且适宜进行户外体力劳动的澳门居民,可于2月11至14日期间透过市政署活动报名系统 https://app.iam.gov.mo/ActivityWeb ,或于办公时间亲临市政署各区服务中心或其分站报名,报名时须提交完整的组员名单及资料。报名后不设修改及增减,如报名组别超过限额,将采用电脑抽签方式,中签名单可于2月17日或之后登入活动报名系统查询。

市政署将以手机短讯通知录取者有关缴费事宜,录取者须于指定日期内登入活动报名系统办理网上缴费,或于办公时间前往市政署各区服务中心或其分站办理缴费,逾期未缴费用者由后补者补上,最终确定名单可于2月24日或之后登入活动报名系统查询。另会以短讯方式,通知各确定组别相关缴费及活动开耕日事宜。详情可查阅网上的〈开心农耕场“农耕体验”活动报名须知〉,或致电市民服务热线2833 7676查询。

市政署新增名为“市政署食品安全资讯”微信订阅帐号,公众可透过食安微信号接收更全面、及时的食安风险提示、科普知识等内容,提升市民的食安风险防范意识,切实掌握正确的食安操作技巧,共同守护食安。

提供多元化食安资讯

食安微信号主要划分三大类别资讯,包括“最新公布”、“食安资讯”、“课程活动”。最新公布包括:市政署最新发布的食品安全新闻资讯,比如食品抽检结果、最新食安措施,以及因应季节性食安风险,发出相关的食安提示等内容;食安资讯类别包括:向业界发出的食品预警、食安常识及科普资讯文章,以及一系列图文并茂的图文包及影片资讯;至于课程活动,则提供业界培训讲座、公众展馆导赏及讲座两类食安课程的报读资讯,包括适合业界报读的“食品安全与卫生”培训课程、“食品卫生督导员鼓励计划”,以及供学校、社团等机构预约组织参与的二十六个主题食品安全讲座、公众食安展馆导赏服务等都可以透过食安微信号查找,让有意报读课程人士更便捷掌握培训及讲座的开办时间、课程内容,以及报名预约方式等内容。

传递正确食安观念

市政署亦会留意本澳餐饮市场消费趋势、市民季节性饮食习惯,以及社会关注的食安议题等,持续透过市政署食安微信号发布相关具实用及趣味的科普资讯,同时就网络热议的食安传闻进行解惑,藉此传递正确的食安观念。

追踪最新食安动态

“市政署食品安全资讯”微信订阅号现已开通,市民只需在微信平台内搜寻“市政署食品安全资讯”,或者扫瞄二维码,即可关注,追踪最新本澳食安动态及资讯,学习正确的食安技巧及科普知识,强化食安风险防范力,同为自己的食安把好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