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应第6/2021号法律《公共街市管理制度》将于明年一月一日起生效,市政署于本年十月下旬至十二月上旬举办了十九场讲解会,让有关业界、现有街市摊位承租人,以及在公共街市及小贩大楼内的小贩准照或散档准照持有人更了解有关新法律的规定,尤其是作为摊位承租人的权利及义务,以及新法律的过渡安排。

为方便各区的街市摊贩及准照持有人,并避免影响各街市的日常运作,市政署分别安排于各街市市政综合体内的活动中心举办上述新法律讲解会,现有约九百七十摊位中,有七百三十六个摊位共七百八十七名摊位承租人或其代表出席了讲解会。会上,市政署代表向与会人士讲解有关法律的重点内容外,亦设有答问环节,即时解答与会人士的疑问。

与会人士主要关注有关“持续及亲身经营”、“过渡安排”及“聘请雇员”等问题,尤其关注新法律规定的履行“持续经营”及“亲身经营”义务的判定方式,以及指定符合法律资格人士继续承租摊位的所需要件及相关手续。市政署人员均对与会者提出的疑问进行了详细的回应及解释,以加深其对新法律的了解。

市政署将根据新法律的规定,自明年第一季开始,安排现有街市摊位承租人、在公共街市及小贩大楼内的小贩准照或散档准照持有人,以及获摊位承租人根据法律规定所指定的人士,分阶段订立有关的租赁合同。并将继续与业界、各街市摊位承租人及准照持有人作充分沟通及合作,务求能够顺利及妥善处理新法律的过渡安排工作,并持续改善街市的设施设备,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购物场所及良好的服务。

第30/2021号行政法规《外卖食品活动场所的登记制度》生效至今刚满一个月,截至12月15日,市政署接获1,617宗登记申请,占全澳约1,900间外卖店的八成半。经逐间实地核查,已有551间获发登记证明,进度理想,市政署将持续有序推进宣传和核查工作。

为方便业界登记,市政署已开发网上登记程式,商户可透过“一户通”手机应用程式、市政署网页或“食品安全资讯”网页进行网上办理,在1,617宗登记申请中,有587宗是网上申请。而市民亦可于食安资讯网查阅已领有登记证明的场所名单,保障自身权益。

新旧店同须登记 违者可科处罚款

法规生效后,未开业的外卖店必须在获发登记证明后,才可向公众开放。至于在法规生效前已在财政局申报开业的外卖店,须于六个月过渡期内,即明年5月15日或之前完成登记,并获发登记证明。为便利营商、减低开业成本,市政署在确认提交的登记申请资料(如经营者资料和场所地址等)无误后,便会向场所发出登记证明。

由于须逐间实地核对资料,市政署提醒业界预留时间并尽快登记。若未按要求完成登记,可被科处澳门元两万元罚款。

完成登记后须依法展示登记证明

为进一步保障消费者,法规规定,已完成登记的外卖店须在店铺显眼处张贴登记证明;若透过互联网或手机应用程式作经营或推广途径,则须于上述媒介上显示场所的登记编号。而网路第三方食品交易平台亦有责任,确保进驻平台的外卖店已经完成登记,并将相关资料(例如场所登记编号)显示于平台上,以供消费者识别。若违反《外卖食品活动场所的登记制度》的相关规定,可能构成行政违法,可被科处澳门元五千元至三万五千元罚款。

持续走访及宣导 促业界依法登记

市政署将持续透过巡查走访、张贴海报、派发传单等方式,向业界讲解法规要点及申请登记的相关注意事项,提醒业界依法按时登记。有关登记制度详情,可浏览食安资讯网 www.foodsafety.gov.mo 或食安资讯流动应用程式(App)的相关专页,亦可于办公时间内致电食安专线2833 8181查询。

鉴于食品外送服务日渐普及,运输及配送环节为重点食安管控工作之一,市政署已编制了一系列的卫生操作指引及指南《网络订餐配送服务的卫生指引》、《使用网上订购餐饮及提供外卖配送服务(餐饮业界篇)》,以及《外卖配送服务的食安注意事项》图文包等,简明扼要地为外卖平台业者及外卖车手点出须注意事项。为进一步提升平台业者的食安责任意识,市政署已恒常设有“外卖配送服务食安讲座”,欢迎业界组织食品配送从业员修读,共同维护本澳食品安全。

三只流浪狗昨(15日)破坏路环石排湾郊野公园火烈鸟饲养区的围网,闯入饲养区攻击火烈鸟,导致六死一重伤。由于公园和山体相连范围是开放式,不时出现山上流浪狗走入公园,日常工作人员已加密巡查,事件发生后,市政署即加派人手除恒常巡查外,再加强检查公园内各项保护设施和巡查频率,防范再发生同类事件。

昨日早上约七时半,市政署保安人员恒常巡查石排湾郊野公园火烈鸟饲养区时,发现三只流浪狗闯入饲养区并攻击火烈鸟,保安人员即驱赶,三只流浪狗逃去无踪,饲养人员闻讯赶到现场,发现七只火烈鸟被攻击受伤,其中五只即场死亡,另外两只的背及翼部被咬,深及骨骼,伤势严重,经兽医抢救,一只延至今日早上不治,另一只目前情况仍然危殆,饲养区内其馀十一只火烈鸟则没有受伤。

经对现场检查,发现围网有一处缺口,由于流浪猫狗有攻击其他动物的习性,估计流浪狗由此缺口进入饲养区后攻击火烈鸟,导致发生今次事件。市政署已即时安排人员除恒常巡查外,再加强检查公园内各项保护设施,加大保安人员巡查频率,防范再发生同类事件。

由于石排湾郊野公园和山体相连范围是开放式,不时出现山上流浪狗走入公园。市政署呼吁市民做个尽责主人,不要弃养或喂饲流浪猫狗,尽早为动物绝育,从源头减少流浪动物的产生,同时亦减低其他动物遭伤害的机会。

行政会完成讨论《公共街市摊位分配及租赁的补充规定》行政法规草案。

因应第6/2021号法律《公共街市管理制度》将于二零二二年一月一日起正式生效,特区政府透过《公共街市摊位分配及租赁的补充规定》行政法规草案,制定关于街市摊位分配程序、订立租赁合同、提供保证金以及协助人或雇员登记的补充规定。

行政法规规定市政署开展街市摊位公开竞投程序时,应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公报》、相关公共街市常贴告示处及在市政署网页上发布公开竞投公告,列明参与公开竞投者须递交的文件及缴付临时保证金的金额。

另外,行政法规亦订明会由市政署人员组成的公开竞投评审委员会,按既定的评审标准及加权值对符合资格的参与公开竞投者进行评分及编制评审结果名单。市政署会按上述名单的排名优先次序,通知获甄选的竞投者于市政署指定的期间选择拟承租的摊位、缴付确定保证金及签署租赁合同。

最后,行政法规规定如承租人安排雇员及协助人协助经营,则须至少提前一个工作日到市政署办理登记手续;如于《公共街市管理制度》生效之日前承租人已为相关人士在市政署办理登记,则豁免再次办理。

本行政法规将与《公共街市管理制度》一同自二零二二年一月一日起生效。

应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商事服务局邀请,法务局副局长卢瑞祥、国际及区际法律事务厅厅长吴燕翔和登记及公证事务厅厅长刘芷莹,于12月9日出席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揭牌暨联合珠海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聘任港澳籍仲裁员仪式。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揭牌仪式于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举行,并聘任了6位港澳籍专业领域人士为首批港澳籍仲裁员。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委会副主任苏昆致辞时表示,随著越来越多澳门企业和澳门居民进驻合作区,合作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未来要进一步研究探索,推动合作区劳动仲裁调解处理机制与澳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融合发展。

揭牌仪式后,法务局代表前往深合区综合服务中心参观,并与深合区商事服务局举行交流会议,了解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在线商事登记电子化的情况,从而对本澳现有商事法律制度进行检讨,以期进一步提升相关服务的便利化和电子化程度,促进与深合区的共融及大湾区商事业务的合作。

为加深澳门特区公务人员对《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的了解,准确把握深合区建设的重要原则,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社会工作部与特区政府行政公职局昨(9日)合办《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宣讲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肖渭明作专题主讲,各政府部门领导及主管等约200人出席宣讲会。

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在宣讲会上致辞时表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的出台,体现了中央支持澳门发展的良苦用心和对澳门市民的亲切关怀。《总体方案》是深合区建设的蓝图,特区政府和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准确把握深合区建设的政策方向和原则精神,做好各项跟进落实工作。

肖渭明以深刻认识建设深合区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建设深合区面临的新形势、紧紧围绕初心领会《总体方案》的总体要求,牢牢抓住深合区建设的几个着力点等四方面展开宣讲,并从贸易、投资、资金流动的自由化,人员进出、数据流动、运输往来的自由便利,以及粤澳共商共建管理体制机制等落实方案的著力点上作了深入讲解,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是推进大湾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深合区建设的最终目标。

澳门特区政府行政法务司、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及广东省司法厅于今(10)日以视像方式举行粤港澳大湾区法律部门第三次联席会议,由广东省司法厅主持。会议通过了《粤港澳大湾区调解员资格资历评审标准》及《粤港澳大湾区调解员专业操守最佳准则》,并就加强大湾区的调解、仲裁合作以及共同开展法律培训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在会上表示,随著《评审标准》的通过,大湾区调解员资格资历将得到统一,这为设立大湾区调解员名册奠定了基础。希望三地继续加强协调,共同促成大湾区调解员名册顺利出台。同时,三地政府宜积极向业界推广《最佳准则》,推动三地的调解机构广泛采用上述准则。

张永春还介绍了澳门特区在推进大湾区,包括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法律建设方面的工作,例如:推动制定《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条例》;修改《印花税规章》,促使当事人更多选择以仲裁方式解决不动产租赁合同争议;推出商业登记讯息平台以及民事、商业、动产及物业登记证明查证平台和公证查证平台,为在大湾区营商提供便利和保障。

三地同意,将继续以联席会议为平台,加强在仲裁、调解、律师等法律服务和法律培训等领域的合作,促进大湾区的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三方商定第四次联席会议将由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主办。

出席会议的三地主要代表还包括:广东省司法厅长陈旭东,副厅长梁震、林楚明;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司长郑若骅、普惠避免及解决争议办公室主任丁国荣;澳门特区政府法务局长刘德学等。

自11月28日至今,市政署接获多宗于纪念孙中山市政公园一带发现猫只尸体个案,市政署派员跟进,分别于公园的草丛、变电站、渠道等共发现八具猫尸,大部份尸体发现地点较隐蔽,部份尸体发现时已腐烂,相信已死去一段时间。尸体均没有明显外伤,据客观环境分析及检验,初步排除虐待或毒杀可能,不排除有关猫只因染病死亡,暂列作动物尸体发现案处理。市政署已于相关区域进行消毒,并将加强监察该区的流浪猫族群情况。

市政署呼吁公众避免喂饲及接触流浪动物,若发现不明死因的动物尸体时,切勿自行处理,应立即报警或致电市政署处理动物尸体热线28870120处理。同时,提醒宠物饲主注意定期为动物接种疫苗,妥善照顾动物,降低疫病传播风险。

继九个政府部门日前举行批发市场防疫演习,市政署再联同治安警察局、街市摊贩作后续保供演习,模拟批发市场围封后,即时启动街市防疫保供预案,以佑汉街市卸货场为临时蔬菜集散点,将货物分发到其他公共街市,确保本澳鲜活食品供应顺畅稳定。

演习模拟卫生局通报批发市场出现确诊新冠病例,围封批发市场后,市政署即时启动“街市防疫保供预案”,保供协调小组采取行动,佑汉街市卸货场改作临时蔬菜集散点,由交通警员指挥货车进入卸货场,各街市摊贩代表按指示提货并搬上物流车辆,分送至各公共街市。

演习过程顺利,透过部门及业界参与,有助提升各方的应变力及联动协作,确保一旦发生突发疫情,即使批发市场须紧急关闭,鲜活食品供应不受影响,争取保持货品上架时间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