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署市政諮詢委員會城市建設專題小組日前在市政署大樓禮堂舉行會議,聽取市政管理委員會及有關部門代表介紹澳門南岸海濱綠廊第一期建設計劃、二零二零年第二季市政設施優化工程,與會委員踴躍發表意見,討論熱烈。 與會委員均支持澳門南岸海濱綠廊計劃,認為項目有效回應市民增加運動和休憩空間的訴求,豐富市政設施內涵,落實以工代賑。不少委員贊同休憩區設施引入親子及共融元素,有助實現老中青少共融共樂,滿足不同群體康體活動需要。除關注設施的多元化和耐用性外,有委員建議當局因應使用需求,提升部份設施功能轉換的靈活性,以提高公共設施使用效益。 此外,有委員關注海濱綠廊的佈局及同區配套規劃,倡與毗鄰的宋玉生公園、未來輕軌站點的規劃銜接,加強與相關部門溝通,完善該區的總體規劃,並建議預留空間予日後規劃使用。另有委員提出工程判給須切實惠及本澳中小企和本地工人、加快推進第二期工程規劃、加入單車徑和多元設施等意見。 羅志堅回應時表示,澳門南岸海濱綠廊將是澳門半島最大的康體休憩區,市政署將分階段推進海濱綠廊建設,今年完成首期觀音像海濱休憩區,切實提升居民生活質素。他感謝委員們的寶貴意見,未來將廣納民意,深化第二期海濱綠廊規劃,共繪藍圖。 會議由市政諮詢委員會城市建設專題小組協調員何敬麟主持,出席者有副協調員梁頌衍,成員余健楚、梁鴻細、林宇滔、馬志興。列席者包括: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副主席羅志堅、委員麥儉明、市政諮詢委員會委員趙蘭瑛、李煥江、盧偉樂、李良汪、黃淑筠、張嘉敏。

身份證明局局長黃寶瑩及副局長周偉迎昨(18日)宣誓就職。儀式由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主持,並由行政法務司司長辦公室主任吳子健見證。

張永春致辭時表示,身份證明局服務全澳每一位居民,在行政管理、部門運作及對外服務上均向公共部門作了很好的示範,希望履新的領導們日後延續身份證明局的優良傳統和服務精神,與部門主管和同事們共同迎接挑戰、解決困難,為市民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

黃寶瑩及周偉迎在就職儀式上表示,上任後定會竭盡所能,與同事上下一心,延續身份證明局“以人為本、廉潔公正、誠信有禮、高效優質”的服務精神,為市民提供更優質、更方便的公共服務。

黃寶瑩擁有澳門大學翻譯(中葡文)學士學位、中山大學管理學碩士學位及澳門科技大學法學碩士學位,於1998年進入身份證明局,曾擔任刑事紀錄處處長及居民身份資料廳廳長,並自2018年3月起擔任副局長職務,對身份證明局業務具豐富知識及經驗。

周偉迎擁有臺灣大學工學(機械工程學系)學士學位及澳門大學法學學士學位,於2003年進入廉政公署,曾擔任調查主任、高級調查主任及調查二廳代廳長,並自2019年12月20日起擔任行政法務司司長辦公室顧問職務。

公共衛生是抗疫防疫的重要基石,為此,市政署一如既往持續優化公共衛生設施,今年將開展優化市政公廁計劃,透過和民間專業團體合作,分階段重整、翻新全澳公廁,引入環保、自然通風、室內綠化等元素,提升公廁規格,改善社區衛生環境,政社合力共建健康城市。同時,計劃將有助落實特區政府以工代賑,扶助本澳中小企,保障本地工人就業的政策,估算可提供約一千二百個職位。

市政管理委員會主席戴祖義、副主席羅志堅、委員麥儉明,澳門建築師協會會員大會主席梁頌衍等今(10日)出席新聞發佈會,介紹市政公廁優化計劃。戴祖義表示,計劃有助落實政府“以工代賑”政策,支援本地中小企和本地工人,市政公廁優化計劃預計今年內完成。

市政署早前已陸續完成多個公廁優化工作,如金蓮花廣場、塔石廣場、路環黑沙海灘公廁等,為市民及旅客提供更優質的公廁環境。經對現時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及防控考慮,優化公共衛生設施的工作有需要加快推進。

市政署將對全澳公廁引入優化元素,包括:改善公廁內部設計,重新設計空間佈局,增加廁格及調整男女廁格比例,以符合實際需求,增設親子廁間,方便家長攜幼使用。引入環保元素,增加自然通風、採光及室內綠化,利用更優質的建材及潔具,提升視覺效果。此外,增設自動感應設備,如自動皂液器、感應式水龍頭、感應式沖水便器以及自動式提供衛生紙機等,減少手部接觸的機會,並於廁格內增設扶手,照顧長者的需要,裝設消毒淨味機,改善氣味問題。

為配合防疫抗疫工作,市政署將加快推進優質公廁計劃,對六十個公廁進行重整,並將和澳門建築師協會合作,由本地建築師設計重整的公廁,另對二十三個公廁進行翻新。預計今年內完成全澳八十三個公廁優化工程,期間市政署會加強監督,保障工程質量。

行政法務司長張永春今(5)日上午出席立法會小組會議後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特區政府是經過各相關部門的密切溝通及綜合評估後,才具體落實以包機方式接回在湖北的澳門居民。

張永春表示,特區政府一直有就相關問題草擬預案,不過在落實執行上,牽涉到需派出飛機前往當地機場,在較早前當地疫情尚未穩定時,包機前往武漢和湖北並非易事,必須檢視一切可能並做好充份準備。他強調,特區政府需要從多方面考慮作出評估,同時亦需與當地有關部門保持溝通。他亦指出,目前香港特區政府從武漢接回香港居民的經驗,對澳門亦有不少幫助,具參考價值。

就居住於內地的公務人員,張永春表示,雖然部分公務人員在珠海擁有居所,但相信當中大部分只是於週末才返回內地居住,只有小量公務員長居於珠海。他指出,全澳居民,包括公務人員均應盡力配合減少出入境。當局亦會發出內部公函,加強勸籲公務人員如非必要,應避免出入境。

張永春表示,公共部門自本周一開始回復正常上班及對外公共服務以來,各項運作正常,基本上沒有出現排隊人潮。他認為,公共部門在2月中下旬維持了約兩星期的基本服務,各項具緊急性及迫切性的公共對外服務在部門回復正常上班及對外公共服務前已大致處理完成,有效疏導了部門在回復正常上班後的人流量。

另外,就本澳都市更新的工作進度,張永春稱,當局於去年底已完成《澳門都市更新法律制度》公開諮詢,法務局正在整理和研究諮詢過程中所收集的意見。運輸工務司轄下的都市更新委員會亦已委託顧問公司開展都市更新研究。他估計,由顧問公司開展的有關研究現已接近完成,特區政府將就兩份研究內容進行分析,其後將在現有法律框架下綜合擬定都市更新計劃。

張永春重申,都市更新是現屆政府其中一項的重要工作,認為無法在今年內得出方案。都市更新是一項複雜的社會工程,涉及技術範疇和平衡不同利益訴求,當局必定會盡力處理。

行政法務司長張永春今(28)日上午出席立法會小組會議後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根據本澳以及周邊地區的疫情最新情況,特區政府認為政府公共部門具備條件由下星期一開始回復正常上班及對外公共服務,但市民防疫工作不能鬆懈。

所有公共部門於3月2日(下周一)起,恢復正常辦公及對外服務;同時,為了持續降低病毒傳播風險,各部門仍須遵守各項防疫指引,全力做好防控工作。敬請前往辦理手續的市民,要配合和支持各部門的防疫措施!

考慮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最新發展以及市民對公共服務的需要,特區政府決定由3月2日(下周一)起,所有公共部門恢復正常辦公及對外服務。

為了降低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風險,各公共部門須遵守衛生局和行政公職局發出的防疫指引,特別是《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給公共機構的建議》及《公共部門抗疫期間應採取措施的指引》。

市民如往公共部門辦理手續,需提交個人健康聲明書,證明沒有咳嗽或發燒等症狀,否則可能會被拒絕進入,同時須測量體溫和配戴口罩。

市政署、身份證明局、法務局等行政法務範疇七個部門今(24日)起繼續向市民提供基本服務,前往辦理手續的市民人流較上周有所回落,不少均透過網上或電話預約,整體秩序良好。

為配合防疫需要,各部門均在大門入口處安排工作人員為市民測量體溫、查看個人健康聲明,並作了分流措施。而在上午九時前,約有二、三十名市民在公共行政大樓門外等候,工作人員提前派發籌號及開門讓市民進入等候,以疏導人流。

由上周起,身份證明局增設嬰兒輪候辦證專區,提供快速辦證通道,盡可能減少嬰兒在公共場所逗留時間,今周會繼續維持嬰兒輪候辦證專區服務。此外,各部門對外接待服務櫃台均安裝透明膠板,以保護市民和工作人員,加強防疫。

特區政府呼籲市民推遲辦理非必要或非緊急的事務,如有必須辦理的,則應盡量透過電話預約或網上申請,減少前往公共部門。

石排灣郊野公園7歲川金絲猴“十一”在情人節當天(2月14日)順利誕下雄性小金絲猴,是川金絲猴“三黑”和川金絲猴“十一”首個愛情結晶。小金絲猴現由母親悉心照料,市政署動物飼養及醫護團隊正密切監測小金絲猴的健康狀況,以提供適切照顧。

現時石排灣郊野公園飼養的一對成年川金絲猴是2017年10月25日秦皇島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借予市政署於澳門展出,為期五年。牠們現已7歲,屬適育年齡,在這個充滿愛與浪漫的節日下誕下新生命。為免驚動川金絲猴媽媽及其寶寶,現時市政署動物飼養及醫護團隊暫僅作遠距離觀察,小金絲猴正由其母親悉心照料,寸步不離。按目前觀察,母猴和幼猴的情況穩定,飼養團隊將持續密切監測,待評估可行時再作進一步詳細的健康檢查。

川金絲猴是中國獨有物種,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多棲息於高山密林中。牠們全身披著金黃色的毛皮,長着一張淡藍色的臉,還有那標誌性的翹鼻子。剛出生小金絲猴寶寶全身被毛為灰色,四肢、尾部及背部會開始出現淺黃色,兩個月齡左右漸漸轉為淺金黃色,到三個月齡時才會全身金黃色,接近成年毛色;在食物餵飼方面,0至6個月齡為生理性哺乳期,7至11個月齡為過渡性哺乳期,11個月齡後屬心理性哺乳期,故小金絲猴寶寶現由其母親以母乳餵飼。平日擁有敏捷身手的牠們愛在樹上跳來跳去,摘樹葉為食,那曾想到當成了母親後的川金絲猴時刻守在幼猴身邊,無微不至地照顧這小生命,讓我們也一起見證這份母愛的溫暖。

(呆萌):石排灣有隻小金絲猴

小金絲猴的健康情況仍待管護人員作檢查,在條件許可後,市政署擬安排小金絲猴與市民見面,屆時會再對外公布相關消息。根據與借展方的合作協議,小金絲猴滿24個月齡後須送返秦皇島野生動物救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