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永春:活豬供應趨穩定冀零售價回落合理水平
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今(18日)約見兩南公司、土特產公司、融合堂和九個街市豬肉攤檔檔主,就活豬供應及零售價格問題重申政府立場,並聽取業界意見。張永春表示,近日供澳活豬數量已趨穩定,隨著本月內斗門過駁站投入運作,將有助保障供應充裕,要求業界將零售價回落至合理水平,回應市民的訴求,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
張永春指出,街市是政府提供售賣肉類、蔬菜等民生必需品的公共資源,規範街市營運秩序,促進價格公平、合理、透明,是政府作為管理者的應盡之責。在盡力保障供應穩定的同時,對嚴重扭曲鮮活食品價格、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政府絶不會坐視不理。
張永春表示,由本月初起,供澳活豬持續增加,已趨穩定,過去一周日均銷售近二百頭活豬,較月初上升兩成。隨著斗門過駁站投入運作,可從廣東省以外尋求貨源,將有助穩定及增加供應,業界之前所反映的因供應不足致零售價飆升的誘因已不存在,但是目前街市豬肉的零售價依然嚴重偏高,並未回落到合理水平。
對於街市豬肉的售賣問題,政府近期已採取連串措施,不僅要求肉檔明碼實價、價格透明,而且嚴查只“拆貨”不開檔、又或以“拆貨”為主少量零售的行為。張永春透露,政府將研究修訂活豬分配制度,增加公平性及透明度,以保障廣大消費者及業界的權益。
兩南表示五月供澳活豬量持續增長,預計本周每天供澳活豬逾二百三十頭。斗門過駁站已完成基礎建設,爭取盡快投入運作。同時,已在湖南等地組織貨源。融合堂及攤販反映過去一段時間受供應影響,豬價出現不穩定,希望可以穩定供應,並表示會配合特區政府工作。
受非洲豬瘟疫影響,全國市場供應緊張,供澳活豬出現不穩定,雖然活豬批發價自今年一月十一日起維特每司馬擔澳門元三千零九十元不變,但新鮮豬肉零售價持續上升,引起社會高度關注。特區政府除要求兩南公司想盡辦法增加供應,加快斗門供澳活豬過駁站建設,穩定供應外,亦透過加強監管,在電子媒體、網頁及手機應用程式等公布當天新鮮豬肉最低及最高價格等措施,提升市場透明度。
出席會議的包括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主席戴祖義、委員吳秀虹等。

張永春昨與市諮委座談交流街市管理意見 委員認同加強監管市場秩序完善活豬
就社會高度關注的豬肉價格、街市管理等問題,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昨(五日)和全體市政諮詢委員舉行座談會,聽取意見。張永春表示,民生無小事,特區政府除力促穩定活豬供應,提升市場訊息透明度外,正加快草擬公共街市管理法律制度法案,爭取六月送交立法會審議。市諮委認同街市屬公共資源,政府有必要加強管理及執法,完善活豬分配制度,統一街市度量衡,提升價格透明度,推動傳統街市的可持續發展。
張永春在座談會上向市諮委介紹了特區政府近期在穩定活豬供應、規範街市管理的工作,強調街市是政府提供售賣肉類、蔬菜等民生必需品的公共資源,政府作為街市管理者,必須在規範街市的市場秩序、環境衛生,尤其是推動價格公開透明、公平合理等方面有所作為。張永春指出,長期以來,街市管理確實存在不少問題,公共街市管理法律制度法案在保障街市攤販合法權益的同時,更會加強規範管理,必要時對不合理的價格採取監管措施,以保障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和街市的有序運作。
張永春並表示,特區政府一直就活豬供應和兩南公司保持密切溝通並得到其配合,批發價至今維持不變。在五一勞動節期間,雖然街市肉類攤販休假停業,但供澳活豬數量如常,超市新鮮豬肉售賣點的零售價亦沒有調升。近期,市政署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嚴查只“拆貨”不開檔零售的情況,要求攤販在攤檔當眼處懸掛價格標示牌。此外每天公佈九個街市不同部位新鮮豬肉的最高及最低價,供市民參考。
與會的市諮委均認同特區政府對新鮮豬肉價格,加強街市管理所採取的短、中期措施,並踴躍提出建議和意見。
在價格監管方面,市諮委指出街市是公共資源,攤販有責任和義務向政府提供價格資料,認同政府近期採取的價格透明度措施,建議未來需要統一街市的度量衡和價格標示板,方便消費者及時掌握資訊。同時,在價格出現明顯異常情況時,政府應介入採取措施。
在活豬供應方面,市諮委關注開拓貨源、增加供應,提出修訂活豬分配制度,優化業界運作,提升透明度。
在街市管理方面,市諮委關注執法工作,要求加強監管,規範管理。攤檔必須由承租人親身經營,攤檔不應“世襲”。同時,在維護現有攤檔經營者合法權益的前提下,應建立一套完善的“准入”及“退場”機制,引入新的經營者,促進市場競爭,盤活街市的營商環境。
出席座談會的包括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主席戴祖義、副主席柯嵐、委員吳秀虹等。

市政署與兩南及土特產會議 冀穩定活豬供應及價格
為進一步保障供澳活豬供應穩定,市政署於今日(四月二十九日)約見兩南及土特產公司,就開拓活豬供應事宜進行商討,同時關注斗門過駁站設置進度。兩南表示將全力推進過駁站,並爭取於五月中旬投入使用,相信可保障本澳活豬供應穩定滿足市場需求,同時承諾於過駁站投運前不會考慮上調活豬批發價及其轄下零售場所的零售價。
戴祖義表示,市政署一直關注鮮活食品質量安全和供應穩定,尤其活豬供應情況與業界保持密切聯繫,冀與兩南公司共同進一步穩供應保價格。兩南表示一直配合努力穩定活豬供應及價格,在抗疫防疫的時刻,批發價一直未有調升,與市民大眾共渡時艱,同時介紹設於斗門的過駁站土建及設施建設已完成,正待相關部門驗收,爭取於五月中投入使用。現時已開展組織外省豬源的工作,隨著過駁站投運即可由湖南組織活豬供澳,屆時可保障本澳每天有約三百頭的供應量,可滿足市場的需求。同時承諾於過駁站投運前,不會上調活豬批發價及其轄下零售場所的零售價。
此外,雙方在會上亦就活豬批發調價機制進行商討,市政署表示雖然業界已有一套科學的可加可減的定價機制,希望業界能進一步優化及增加透明度,相信有利促進零售市場的競爭。
出席是次會議的包括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主席戴祖義、副主席柯嵐、委員吳秀虹、南粵公司董事長付國春、南光物流有限公司市場部總監胡岩、南光貿易有限公司部門經理趙江、澳門土特產公司經理羅沛樑等。

街市及屠場勞動節假期照常營運 保障鮮活食品供應
五月一日勞動節是澳門特區公眾假期,市政署轄下各區街市以及澳門屠場繼續保持運作,以確保鮮活食品供應穩定。
今年勞動節假期緊接周末,據澳門融合堂鮮肉行總商會通知,按傳統慣例街市豬肉攤販於五月一日及二日休息兩天。然而,為確保本澳有鮮肉供應,澳門屠宰場有限公司將保持運作提供屠宰服務。屆時,領有零售新鮮肉類准照的超市將繼續出售新鮮豬肉,供消費者選購。市政署轄下各區街市亦會按開放時間如常對外開放,保障鮮活食品供應。
澳門屠宰場有限公司負責為本澳的鮮肉攤販及領有准照的商號提供活畜的屠宰及屠體運送服務,確保市場上新鮮肉類的供應,其運作受合約嚴格規管,並不涉及中間銷售環節。而市政署一直對屠場及屠宰活動的衛生及食品安全進行嚴格把關,保障鮮肉供應的品質安全。

市政署約見攤販業界團體 促優化價格標示便民選購
市政署日前約見攤販業界團體,就明晰貨品價格標示進行交流討論,當中為進一步方便市民查閱豬肉零售價格,市政署要求各豬肉攤檔於當眼位置,以統一的模版標示主要肉品價格,便利市民選購。
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委員吳秀虹、衛生監督廳代廳長甘志威、街市事務處處長洪維雄,於四月二十七日約見市販互助會、融合堂鮮肉行總商會、鮮魚行總會代表。會上,市政署代表重申一直要求街市攤販做好各類貨品的價格標示,明碼實價,攤販普遍有標示貨品價格,惟方式及價格牌擺放位置有改善的空間。
為加強規範及便利市民查閱,市政署首先向街市豬肉攤檔提供統一模版,要求於當眼位置標示豬扒、瘦肉及排骨三種熱門肉品的售價,同時,市政署稽查人員亦會加強巡查,檢控違規情況,加強街市秩序管理,為市民及攤販營造良好的購物及營商環境。
與會的團體代表均認同須做好價格標示工作,惟提出在標示方式上應考慮不同鮮活食品的特性。市政署表示,現時先推行三種較熱門的肉類產品,及後望逐步增加品種類別及更細緻化,將與攤販及相關團體保持溝通,推動攤販優化標示模式。
市政署持續關注鮮活食品的供應穩定及質量安全,並持續透過網頁、資訊服務亭、街市內設置之液晶顯示屏等公佈本澳各個街市主要鮮活食品平均價格信息,提高市場透明度,助市民大眾參考,作出精明選購。

公務人員公積金制度 轉換投放供款項目5月新安排
配合特區政府的電子政務發展,推動行政運作的電子化及無紙化,退休基金會繼去年7月與身份證明局合作推出「轉換易」服務先導計劃後,隨着各項配套條件基本完備,自本年5月起,公務人員公積金制度轉換投放供款項目將有新安排,轉換日由每季一天增加至每月一天,並維持每年可作四次轉換的安排,讓供款人更靈活地部署退休投資。
退休基金會提醒各供款人,退休投資屬長線,供款人應在個人狀況、距離退休年期或風險承受能力有所改變的情況下才作出適當的轉換,而不應太着眼於短期市況,尤其在市場出現大幅波動的情況下貿然改變投資策略,或會導致陷入「高買低賣」而承受不必要的損失。
退休基金會於本月全面試行「轉換易」服務,讓所有公共部門的供款人均可使用,並待電子政務法生效後,將進一步提供更多遞交轉換聲明的電子渠道。
公積金制度供款人可登入退休基金會網頁(www.fp.gov.mo;手機版:mobile.fp.gov. mo),或致電該會熱線2835 6556查詢詳情。

市政署優化招標落實以工代賑 建築業界認同措施冀共渡時艱
為落實特區政府“以工代賑”政策,支援本地中小企和保障本地工人就業,市政署優化現有招標制度,讓更多本地中小企業參與投標,並透過評標措施鼓勵承建商聘用本地工人。市政署日前與多個本澳建築業團體舉行講解會,介紹有關調整方案及市政工程項目,與業界交流意見。
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副主席羅志堅、委員麥儉明與相關部門主管及勞工事務局代表於本月七日及九日,分別到澳門建築置業商會、澳門建造商會及澳門建築機械工程商會舉行講解會。
羅志堅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除對本澳各行業均造成衝擊,因應特區政府以工代賑的政策,市政署將推動百多個市政工程,包括美化行人道、修建保養下水道、社區衛生設施、休憩空間、重鋪路面、單車徑、公園及街市設施優化等中小型項目,讓本地建築業界有更多機會參與,並透過優化招標制度,在扶助本地中小企的同時優先保障本地工人就業。
羅志堅指出,市政署一直重視本地工人就業,目前工程邀請標制度已要求承建商在投標時須作出“優先聘用本地工人”的書面承諾書,為強化保障本地建築工人就業,市政署增設“聘用本地工人比率”作為評標考慮元素,比重約佔百分之十至二十。並訂立監管和懲罰機制,確保落實優先保障本地工人就業政策。另外,亦適度調整制度中每組別可承攬之工程金額,增加中小型承建商競投機會,進一步扶持本地中小企業。羅志堅期望業界積極參與。
參與講解會的業界團體均歡迎特區政府以工代賑扶持中小企的政策,肯定市政署於短期推出工程項目對業界所起的幫助。有與會代表認同調整招標制度,指出聘用本地工人比率列為其中一項評標內容,有助進一步保障本地工人就業,建議應視乎不同工種設定不同比率,並由承建商定時提供工人比例報表,配合巡查監察以更客觀反映實際情況。會上,業界亦就承建商組別升降級制度、監管機制及市政工程內容等與市政署進行交流。

市政署關注活豬供應量波動 督促業界須保供應穩價格
受去年內地非洲豬瘟疫情影響,豬隻配種及飼養進度有所延緩,致近日內地供澳活豬數量下降。市政署一直高度重視本澳鮮活食品的質量安全和供應穩定,已即時向供澳鮮活商品的主要供應商了解供應以及銷售情況。活豬供應量短時間內將有一定波動,並促請商戶穩定供應及價格,在本澳全體社會抗疫防疫的關鍵時刻,與市民大眾共渡時艱。
南光和南粵集團表示,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自去年起內地對供澳活豬養殖場採取更嚴格的檢疫監管措施,以保障豬隻的健康衛生,令種豬配種及仔豬飼養進度有所延緩,以致近期肉豬上市及供應量出現緊張。近日供澳活豬數量維持約一百多頭;兩南集團表示,已積極安排於各供澳豬場調度採購,並且作出補貼,本澳活豬批發價由一月中至今一直保持每司馬擔三千零九十澳門元。同時,在內地工人陸續復工的前提下,已加緊推進在斗門設置供澳活豬中轉場,爭取今年五月投入運作,屆時將有助拓展活豬貨源,進一步保障供應。按目前情況,短期內供應量仍難免出現波動。
市政署強調在澳門抗疫期間,民生物資供應是居民生活及社會平穩有序的基礎,促請業界積極開拓貨源,盡力保持活豬供應穩定及零售價格平穩。另外,目前本澳的冰鮮及急凍豬肉庫存量及供應量充足,相信可以作暫代以應付市民的需求。

次季市政設施工程提供逾六百職位 市政署優化招標制度保障本地工人
為優化社區環境及市政設施,建設健康城市,市政署在今年第二季持續推動多項優化行人道、休憩空間、社區衛生設施及排水管網的工程,預計提供逾六百個就業職位。同時,市政署將優化招標制度,扶助本地中小企業,優先保障本地工人就業,以落實特區政府以工代賑政策。 社會高度關注政府落實以工代賑的具體措施,市政署將優化工程招標制度,加強對本地中小企業的扶助,引入“聘用本地工人比率”作評標準則之一,鼓勵投標公司僱用本地工人,並要求承建商須作優先聘用本地工人的書面承諾,申報工人資料,透過不定時抽查,於承攬規則中列明違反聘用本地工人比率的懲罰措施,若屢犯不改有可能被取消判給等監管措施,保障本地工人就業。市政署稍後將為業界舉行“支持本地工人及中小企講解會”,介紹相關機制。 市政署在今年第二季啟動多項市政設施優化工程,包括:重鋪西灣湖及畢仕達大馬路的行人道,改善望德堂區無障礙設施,修建路環陸軍路步道和石排灣植物園入口。工程主要是優化行人道,改善路面不平情況,建設無障礙環境設施,為市民提供舒適便捷的出行環境。 另外,計劃在七個現時垃圾桶放置點改設壓縮式垃圾桶站,以增加區內垃圾處理量,改善社區環境衛生。為提升排洪能力,市政署將於台山中街、羅若翰神父街及連勝台開展雨水管更換及建設工程,優化下水道管網,保障排水系統暢通。 市政署將持續優化康體休憩設施,包括優化氹仔蓮花單車徑,延長單車徑長度及增設康體設施。

市署分階段建澳門南岸海濱綠廊 今年完成首期觀音像海濱休憩區
回應社會一直以來對優化新口岸海濱,增建休憩空間的訴求,市政署將在今年四月起,分階段建設串連科學館、觀音像,伸延至媽閣的澳門半島南岸海濱綠廊,為全澳市民提供大型多元海濱休憩空間,建設健康城市。工程並落實特區政府以工代賑政策,扶助本地中小企業,優先保障本地工人就業。 澳門半島南岸海濱綠廊第一期工程觀音像海濱休憩區總面積約一點五萬平方米,由科學館至觀音像的一段海濱沿岸,將設兒童遊樂區、步行徑、茶座、多功能球場、健身康樂區、門球場、滾軸溜冰場等休閒康樂空間,並預留空間接駁第二期休憩區的單車徑,預計今年年底前完成建設,開放予市民使用。市政署將於今年內開展觀音像至媽閣的第二期澳門半島南岸海濱綠廊規劃設計。 觀音像海濱休憩區設有長約400米海濱步行徑,同時,透過保留現有大樹,調整目前綠化帶佈置,增植樹木及綠化植物,配合行人道飾面,為市民提供休閒、舒適的林蔭大道。 兒童遊樂區總面積約2,700平方米,將劃分不同年齡區域,引入新穎的共融式遊樂設施,建成後將成為澳門半島最完善的親子休閒區。茶座區設有新穎遮陽造型的茶座、小賣亭,引入親子廁所及哺乳室,以友善設計讓不同年齡層使用者共享海濱休憩區。 考慮到市民對康體設施的需求,觀音像海濱休憩區內多功能廣場將設置日常較受市民歡迎的戶外活動設施。健身康樂區則提供不同強度的健身設施,鼓勵市民多做運動,強身健體,增強免疫力。按國際標準設計的門球場、滾軸溜冰場、可作籃球場或足球場的多功能球場,則為市民、特別是青少年提供多元的運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