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街市及屠場勞動節假期照常營運 保障鮮活食品供應
五月一日勞動節是澳門特區公眾假期,市政署轄下各區街市以及澳門屠場繼續保持運作,以確保鮮活食品供應穩定。
今年勞動節假期緊接周末,據澳門融合堂鮮肉行總商會通知,按傳統慣例街市豬肉攤販於五月一日及二日休息兩天。然而,為確保本澳有鮮肉供應,澳門屠宰場有限公司將保持運作提供屠宰服務。屆時,領有零售新鮮肉類准照的超市將繼續出售新鮮豬肉,供消費者選購。市政署轄下各區街市亦會按開放時間如常對外開放,保障鮮活食品供應。
澳門屠宰場有限公司負責為本澳的鮮肉攤販及領有准照的商號提供活畜的屠宰及屠體運送服務,確保市場上新鮮肉類的供應,其運作受合約嚴格規管,並不涉及中間銷售環節。而市政署一直對屠場及屠宰活動的衛生及食品安全進行嚴格把關,保障鮮肉供應的品質安全。

市政署約見攤販業界團體 促優化價格標示便民選購
市政署日前約見攤販業界團體,就明晰貨品價格標示進行交流討論,當中為進一步方便市民查閱豬肉零售價格,市政署要求各豬肉攤檔於當眼位置,以統一的模版標示主要肉品價格,便利市民選購。
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委員吳秀虹、衛生監督廳代廳長甘志威、街市事務處處長洪維雄,於四月二十七日約見市販互助會、融合堂鮮肉行總商會、鮮魚行總會代表。會上,市政署代表重申一直要求街市攤販做好各類貨品的價格標示,明碼實價,攤販普遍有標示貨品價格,惟方式及價格牌擺放位置有改善的空間。
為加強規範及便利市民查閱,市政署首先向街市豬肉攤檔提供統一模版,要求於當眼位置標示豬扒、瘦肉及排骨三種熱門肉品的售價,同時,市政署稽查人員亦會加強巡查,檢控違規情況,加強街市秩序管理,為市民及攤販營造良好的購物及營商環境。
與會的團體代表均認同須做好價格標示工作,惟提出在標示方式上應考慮不同鮮活食品的特性。市政署表示,現時先推行三種較熱門的肉類產品,及後望逐步增加品種類別及更細緻化,將與攤販及相關團體保持溝通,推動攤販優化標示模式。
市政署持續關注鮮活食品的供應穩定及質量安全,並持續透過網頁、資訊服務亭、街市內設置之液晶顯示屏等公佈本澳各個街市主要鮮活食品平均價格信息,提高市場透明度,助市民大眾參考,作出精明選購。

公務人員公積金制度 轉換投放供款項目5月新安排
配合特區政府的電子政務發展,推動行政運作的電子化及無紙化,退休基金會繼去年7月與身份證明局合作推出「轉換易」服務先導計劃後,隨着各項配套條件基本完備,自本年5月起,公務人員公積金制度轉換投放供款項目將有新安排,轉換日由每季一天增加至每月一天,並維持每年可作四次轉換的安排,讓供款人更靈活地部署退休投資。
退休基金會提醒各供款人,退休投資屬長線,供款人應在個人狀況、距離退休年期或風險承受能力有所改變的情況下才作出適當的轉換,而不應太着眼於短期市況,尤其在市場出現大幅波動的情況下貿然改變投資策略,或會導致陷入「高買低賣」而承受不必要的損失。
退休基金會於本月全面試行「轉換易」服務,讓所有公共部門的供款人均可使用,並待電子政務法生效後,將進一步提供更多遞交轉換聲明的電子渠道。
公積金制度供款人可登入退休基金會網頁(www.fp.gov.mo;手機版:mobile.fp.gov. mo),或致電該會熱線2835 6556查詢詳情。

市政署優化招標落實以工代賑 建築業界認同措施冀共渡時艱
為落實特區政府“以工代賑”政策,支援本地中小企和保障本地工人就業,市政署優化現有招標制度,讓更多本地中小企業參與投標,並透過評標措施鼓勵承建商聘用本地工人。市政署日前與多個本澳建築業團體舉行講解會,介紹有關調整方案及市政工程項目,與業界交流意見。
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副主席羅志堅、委員麥儉明與相關部門主管及勞工事務局代表於本月七日及九日,分別到澳門建築置業商會、澳門建造商會及澳門建築機械工程商會舉行講解會。
羅志堅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除對本澳各行業均造成衝擊,因應特區政府以工代賑的政策,市政署將推動百多個市政工程,包括美化行人道、修建保養下水道、社區衛生設施、休憩空間、重鋪路面、單車徑、公園及街市設施優化等中小型項目,讓本地建築業界有更多機會參與,並透過優化招標制度,在扶助本地中小企的同時優先保障本地工人就業。
羅志堅指出,市政署一直重視本地工人就業,目前工程邀請標制度已要求承建商在投標時須作出“優先聘用本地工人”的書面承諾書,為強化保障本地建築工人就業,市政署增設“聘用本地工人比率”作為評標考慮元素,比重約佔百分之十至二十。並訂立監管和懲罰機制,確保落實優先保障本地工人就業政策。另外,亦適度調整制度中每組別可承攬之工程金額,增加中小型承建商競投機會,進一步扶持本地中小企業。羅志堅期望業界積極參與。
參與講解會的業界團體均歡迎特區政府以工代賑扶持中小企的政策,肯定市政署於短期推出工程項目對業界所起的幫助。有與會代表認同調整招標制度,指出聘用本地工人比率列為其中一項評標內容,有助進一步保障本地工人就業,建議應視乎不同工種設定不同比率,並由承建商定時提供工人比例報表,配合巡查監察以更客觀反映實際情況。會上,業界亦就承建商組別升降級制度、監管機制及市政工程內容等與市政署進行交流。

市政署關注活豬供應量波動 督促業界須保供應穩價格
受去年內地非洲豬瘟疫情影響,豬隻配種及飼養進度有所延緩,致近日內地供澳活豬數量下降。市政署一直高度重視本澳鮮活食品的質量安全和供應穩定,已即時向供澳鮮活商品的主要供應商了解供應以及銷售情況。活豬供應量短時間內將有一定波動,並促請商戶穩定供應及價格,在本澳全體社會抗疫防疫的關鍵時刻,與市民大眾共渡時艱。
南光和南粵集團表示,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自去年起內地對供澳活豬養殖場採取更嚴格的檢疫監管措施,以保障豬隻的健康衛生,令種豬配種及仔豬飼養進度有所延緩,以致近期肉豬上市及供應量出現緊張。近日供澳活豬數量維持約一百多頭;兩南集團表示,已積極安排於各供澳豬場調度採購,並且作出補貼,本澳活豬批發價由一月中至今一直保持每司馬擔三千零九十澳門元。同時,在內地工人陸續復工的前提下,已加緊推進在斗門設置供澳活豬中轉場,爭取今年五月投入運作,屆時將有助拓展活豬貨源,進一步保障供應。按目前情況,短期內供應量仍難免出現波動。
市政署強調在澳門抗疫期間,民生物資供應是居民生活及社會平穩有序的基礎,促請業界積極開拓貨源,盡力保持活豬供應穩定及零售價格平穩。另外,目前本澳的冰鮮及急凍豬肉庫存量及供應量充足,相信可以作暫代以應付市民的需求。

次季市政設施工程提供逾六百職位 市政署優化招標制度保障本地工人
為優化社區環境及市政設施,建設健康城市,市政署在今年第二季持續推動多項優化行人道、休憩空間、社區衛生設施及排水管網的工程,預計提供逾六百個就業職位。同時,市政署將優化招標制度,扶助本地中小企業,優先保障本地工人就業,以落實特區政府以工代賑政策。 社會高度關注政府落實以工代賑的具體措施,市政署將優化工程招標制度,加強對本地中小企業的扶助,引入“聘用本地工人比率”作評標準則之一,鼓勵投標公司僱用本地工人,並要求承建商須作優先聘用本地工人的書面承諾,申報工人資料,透過不定時抽查,於承攬規則中列明違反聘用本地工人比率的懲罰措施,若屢犯不改有可能被取消判給等監管措施,保障本地工人就業。市政署稍後將為業界舉行“支持本地工人及中小企講解會”,介紹相關機制。 市政署在今年第二季啟動多項市政設施優化工程,包括:重鋪西灣湖及畢仕達大馬路的行人道,改善望德堂區無障礙設施,修建路環陸軍路步道和石排灣植物園入口。工程主要是優化行人道,改善路面不平情況,建設無障礙環境設施,為市民提供舒適便捷的出行環境。 另外,計劃在七個現時垃圾桶放置點改設壓縮式垃圾桶站,以增加區內垃圾處理量,改善社區環境衛生。為提升排洪能力,市政署將於台山中街、羅若翰神父街及連勝台開展雨水管更換及建設工程,優化下水道管網,保障排水系統暢通。 市政署將持續優化康體休憩設施,包括優化氹仔蓮花單車徑,延長單車徑長度及增設康體設施。

市署分階段建澳門南岸海濱綠廊 今年完成首期觀音像海濱休憩區
回應社會一直以來對優化新口岸海濱,增建休憩空間的訴求,市政署將在今年四月起,分階段建設串連科學館、觀音像,伸延至媽閣的澳門半島南岸海濱綠廊,為全澳市民提供大型多元海濱休憩空間,建設健康城市。工程並落實特區政府以工代賑政策,扶助本地中小企業,優先保障本地工人就業。 澳門半島南岸海濱綠廊第一期工程觀音像海濱休憩區總面積約一點五萬平方米,由科學館至觀音像的一段海濱沿岸,將設兒童遊樂區、步行徑、茶座、多功能球場、健身康樂區、門球場、滾軸溜冰場等休閒康樂空間,並預留空間接駁第二期休憩區的單車徑,預計今年年底前完成建設,開放予市民使用。市政署將於今年內開展觀音像至媽閣的第二期澳門半島南岸海濱綠廊規劃設計。 觀音像海濱休憩區設有長約400米海濱步行徑,同時,透過保留現有大樹,調整目前綠化帶佈置,增植樹木及綠化植物,配合行人道飾面,為市民提供休閒、舒適的林蔭大道。 兒童遊樂區總面積約2,700平方米,將劃分不同年齡區域,引入新穎的共融式遊樂設施,建成後將成為澳門半島最完善的親子休閒區。茶座區設有新穎遮陽造型的茶座、小賣亭,引入親子廁所及哺乳室,以友善設計讓不同年齡層使用者共享海濱休憩區。 考慮到市民對康體設施的需求,觀音像海濱休憩區內多功能廣場將設置日常較受市民歡迎的戶外活動設施。健身康樂區則提供不同強度的健身設施,鼓勵市民多做運動,強身健體,增強免疫力。按國際標準設計的門球場、滾軸溜冰場、可作籃球場或足球場的多功能球場,則為市民、特別是青少年提供多元的運動選擇。

市諮委聽取海濱綠廊規劃介紹 支持有序建設倡落實以工代賑
市政署市政諮詢委員會城市建設專題小組日前在市政署大樓禮堂舉行會議,聽取市政管理委員會及有關部門代表介紹澳門南岸海濱綠廊第一期建設計劃、二零二零年第二季市政設施優化工程,與會委員踴躍發表意見,討論熱烈。 與會委員均支持澳門南岸海濱綠廊計劃,認為項目有效回應市民增加運動和休憩空間的訴求,豐富市政設施內涵,落實以工代賑。不少委員贊同休憩區設施引入親子及共融元素,有助實現老中青少共融共樂,滿足不同群體康體活動需要。除關注設施的多元化和耐用性外,有委員建議當局因應使用需求,提升部份設施功能轉換的靈活性,以提高公共設施使用效益。 此外,有委員關注海濱綠廊的佈局及同區配套規劃,倡與毗鄰的宋玉生公園、未來輕軌站點的規劃銜接,加強與相關部門溝通,完善該區的總體規劃,並建議預留空間予日後規劃使用。另有委員提出工程判給須切實惠及本澳中小企和本地工人、加快推進第二期工程規劃、加入單車徑和多元設施等意見。 羅志堅回應時表示,澳門南岸海濱綠廊將是澳門半島最大的康體休憩區,市政署將分階段推進海濱綠廊建設,今年完成首期觀音像海濱休憩區,切實提升居民生活質素。他感謝委員們的寶貴意見,未來將廣納民意,深化第二期海濱綠廊規劃,共繪藍圖。 會議由市政諮詢委員會城市建設專題小組協調員何敬麟主持,出席者有副協調員梁頌衍,成員余健楚、梁鴻細、林宇滔、馬志興。列席者包括: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副主席羅志堅、委員麥儉明、市政諮詢委員會委員趙蘭瑛、李煥江、盧偉樂、李良汪、黃淑筠、張嘉敏。

身份證明局局長黃寶瑩、副局長周偉迎昨履新
身份證明局局長黃寶瑩及副局長周偉迎昨(18日)宣誓就職。儀式由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主持,並由行政法務司司長辦公室主任吳子健見證。
張永春致辭時表示,身份證明局服務全澳每一位居民,在行政管理、部門運作及對外服務上均向公共部門作了很好的示範,希望履新的領導們日後延續身份證明局的優良傳統和服務精神,與部門主管和同事們共同迎接挑戰、解決困難,為市民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
黃寶瑩及周偉迎在就職儀式上表示,上任後定會竭盡所能,與同事上下一心,延續身份證明局“以人為本、廉潔公正、誠信有禮、高效優質”的服務精神,為市民提供更優質、更方便的公共服務。
黃寶瑩擁有澳門大學翻譯(中葡文)學士學位、中山大學管理學碩士學位及澳門科技大學法學碩士學位,於1998年進入身份證明局,曾擔任刑事紀錄處處長及居民身份資料廳廳長,並自2018年3月起擔任副局長職務,對身份證明局業務具豐富知識及經驗。
周偉迎擁有臺灣大學工學(機械工程學系)學士學位及澳門大學法學學士學位,於2003年進入廉政公署,曾擔任調查主任、高級調查主任及調查二廳代廳長,並自2019年12月20日起擔任行政法務司司長辦公室顧問職務。

今年完成全澳公廁優化計劃 以工代賑政社共建健康城市
公共衛生是抗疫防疫的重要基石,為此,市政署一如既往持續優化公共衛生設施,今年將開展優化市政公廁計劃,透過和民間專業團體合作,分階段重整、翻新全澳公廁,引入環保、自然通風、室內綠化等元素,提升公廁規格,改善社區衛生環境,政社合力共建健康城市。同時,計劃將有助落實特區政府以工代賑,扶助本澳中小企,保障本地工人就業的政策,估算可提供約一千二百個職位。
市政管理委員會主席戴祖義、副主席羅志堅、委員麥儉明,澳門建築師協會會員大會主席梁頌衍等今(10日)出席新聞發佈會,介紹市政公廁優化計劃。戴祖義表示,計劃有助落實政府“以工代賑”政策,支援本地中小企和本地工人,市政公廁優化計劃預計今年內完成。
市政署早前已陸續完成多個公廁優化工作,如金蓮花廣場、塔石廣場、路環黑沙海灘公廁等,為市民及旅客提供更優質的公廁環境。經對現時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及防控考慮,優化公共衛生設施的工作有需要加快推進。
市政署將對全澳公廁引入優化元素,包括:改善公廁內部設計,重新設計空間佈局,增加廁格及調整男女廁格比例,以符合實際需求,增設親子廁間,方便家長攜幼使用。引入環保元素,增加自然通風、採光及室內綠化,利用更優質的建材及潔具,提升視覺效果。此外,增設自動感應設備,如自動皂液器、感應式水龍頭、感應式沖水便器以及自動式提供衛生紙機等,減少手部接觸的機會,並於廁格內增設扶手,照顧長者的需要,裝設消毒淨味機,改善氣味問題。
為配合防疫抗疫工作,市政署將加快推進優質公廁計劃,對六十個公廁進行重整,並將和澳門建築師協會合作,由本地建築師設計重整的公廁,另對二十三個公廁進行翻新。預計今年內完成全澳八十三個公廁優化工程,期間市政署會加強監督,保障工程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