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政署:自今年三月未再入口厄瓜多爾的急凍蝦
市政署一直高度關注內地在來自厄瓜多爾的急凍蝦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事宜,根據入口記錄,本澳自今年三月十七日曾入口一批來自厄瓜多爾的急凍蝦,經核查,上述入口產品與現時內地有發現外包裝檢出新冠肺炎病毒的註冊場編號不同,及後亦未有再來自該地方的入口申請。
為配合整體防疫工作,市政署除恆常食品入口檢驗檢疫工作外,已同時加大抽檢來自世界各地進口的冷鏈配送食品及其包裝,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至今共抽檢近三百樣本,結果顯示所有樣本皆為陰性,未見異常。市政署將持續對進口冷鏈配送的食品進行核酸檢測及風險監察,包括實施留置待檢措施;排查冷凍食品入口及批發商、冷凍冷藏庫及配送設備;要求新批發市場、各街市及冷凍食品商等,嚴格執行每日清潔消毒工作。

市政署向食肆宣傳防疫指引 呼籲加強衛生管理配合防疫
因應新的出入境安排及整體防疫部署,往返粵澳的人流將有所增加,市政署持續向本澳食肆派發由衛生局制定的《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給食肆的管理建議》,呼籲餐飲場所加強人員及環境衛生管理,以降低病毒散播的風險。
人群聚集和面對面接觸是促使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重要因素,為此,市政署持續配合特區政府防疫措施,向本澳餐飲場所派發由衛生局制定的《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給食肆的管理建議》,並向食肆負責人及員工講解防疫指引的重點,提醒人員在工作期間應全程佩戴口罩、食肆應加強並加密場所內設備及物品的清潔消毒,於每次用餐完畢,以稀釋漂白水消毒,尤其桌面、座位、衛生間及手容易接觸的地方等,呼籲飲食場所配合,防患於未然,與政府同心協力做好各項防控工作。
市政署於食品安全資訊網www.foodsafety.gov.mo設有「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的飲食安全注意事項」專頁,提供一系列指引及宣教內容,包括針對食品業界發出的《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食品安全衛生指引》、《清潔和消毒餐飲用具的衛生指引》等。市政署呼籲食肆場所加強對員工、顧客以及環境衛生的管理,以降低病毒在食肆內散播的風險。

市政署與團體合辦大廈清潔及防治鼠患活動 6月共巡查771幢大廈
為進一步配合特區政府新型冠狀病毒的防控工作,市政署於6月起聯同多個團體組織專門衛生巡查隊伍,分階段向各區大廈屋苑進行環境衛生宣導及衛生隱患排查工作,推動住戶及大廈管理實體重視大廈環境衛生,6月份共巡查771幢大廈。
市政署一直關注公共地方的環境衛生狀況,持續加強公共設施的清潔及消毒工作,減低傳染病傳播條件。為有效防範疫情,呼籲公眾配合特區政府的防疫工作,時刻保持個人、家居、大廈屋苑和社區的環境衛生,並加強大廈屋苑及私人地方的管理及清潔工作。市政署於6月1日開始,與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澳門工會聯合總會、民眾建澳聯盟合作開展“社區清潔‧齊參與‧同抗疫”之“大廈屋苑清潔活動”及“大廈屋苑防治鼠患活動”計劃,三個團體各自組織專門衛生巡查隊伍,分階段對全澳各區大廈屋苑以及“三無”大廈進行環境衛生宣導及衛生隱患排查工作。
目前,已對中區丶下環區丶台山及祐漢區等,包括154幢高層大廈及617幢低層大廈,合共771幢大廈進行環境衛生宣導及衛生隱患排查工作,巡查工作主要包括:向住戶及大廈管理實體進行口頭宣導工作,呼籲保持良好個人及家居衛生習慣;於大廈內張貼有關環境衛生及家居防治鼠患的宣傳海報;向居民派發相關宣傳單張;勸喻及協調住戶及大廈管理實體清理大廈公共部分的雜物及垃圾;協助清理“三無”大廈公共地方之垃圾、以及清抹大廈門口及扶手梯;當發現大廈屋苑有鼠患時,即時提供防鼠意見,教導相關人士從環境防治著手,並提供適切協助,做好大廈和家居的清潔和防鼠措施工作,提升居民及大廈管理實體的環境衛生意識。
市政署將持續優化及做好監管各項環境衛生的工作,加強政府、團體及居民的合作,鼓勵公眾多參與社區清潔事務,維護好私人地方及大廈屋苑的環境衛生,改善社區的衛生狀況,共同構建一個清潔健康的生活環境。

市政署跟進涉非法食品加工場案 三家下游食店被勒令停業整頓
市政署持續跟進日前氹仔懷疑非法食品加工場案,對懷疑使用該非法場所製品之下游食肆抽取食品樣本化驗,展開深入衛生調查,已勒令涉案的三家下游食店停業整頓,並要求網上外賣平台將涉事商戶下架處理,以阻截風險漫延。
日前,市政署接獲治安警察局通報,於氹仔一住宅單位發現懷疑非法魚肉加工場所,已即時對涉事場所展開衛生調查,抽取現場所製作的魚肉及魚肉醃製品樣本進行檢驗,扣押現場食材,開立卷宗。同時,市政署根據警方提供的懷疑下游食店資料,作進一步搜證及調查,包括派員檢查有關懷疑涉事場所的食品處理及衛生操作情況,以及抽取食品樣本進行檢驗,約談場所人員以進一步了解場所的運作及食品的來源、處理程序及供應情況等。市政署根據前期調查結果,並結合治安警察局提供的資料,已明確有關的涉事下游場所是「匠人胡包子舖」及於網上外賣平台「澳覓」上,名稱為「魚婆婆可以喝湯的酸菜魚」、「魚小妹烤魚&蛙蛙」之涉事商戶。
為確保食品安全,市政署已根據第5/2013號《食品安全法》第九條,對上述涉事食肆場所採取預防及控制措施,勒令各場所暫停營運,直至證實不再存有食安風險。同時,要求網上外賣平台「澳覓」將涉事商戶下架處理,以阻截風險漫延。
市政署提醒食品業界,食品的生產經營必須符合《食品安全法》及相關食安標準進行,確保食品衛生及品質安全,違反《食品安全法》及相關法規,將可被檢控,若構成行政違法,可被罰款五萬至六十萬澳門元;若觸犯「生產經營有害食品罪」,一經定罪可被判處最高監禁五年或最高六百日罰金。故此,食品業界務必向可靠及具信譽、衛生良好的供應商採購食材食品,明晰貨源及食材品質;同時保留食材的來貨單據以便有需要時供相關部門追溯貨品來源。市民若發現有場所涉嫌出售有問題的食品食材,可致電食安專線2833 8181舉報。

市政署加大抽檢入口冷鏈配送食品 降低病毒傳播風險配合整體部署
因應新的出入境安排,未來市面可能出現人流及食品消費增加的情況,市政署今(15)日起,除恆常食品入口檢驗檢疫工作外,再加大抽檢來自世界各地進口的冷鏈配送食品及其包裝,每日平均增加抽取三十個樣本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同時,市政署亦加強對參與食品抽檢專責人員的內部培訓工作,強化應變應急機制,本周將和入口商、供應商、零售商等上下游業界舉行座談會,提醒業界注意食品安全。
在過去一個月,市政署已擴大對來自世界各地進口的冷鏈配送食品包括水產和禽畜肉;新批發市場與九個市政街市內的工作枱、刀具、砧板、工作人員雙手、包裝物料、使用的相關設備等,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截至昨日共抽約二百五十個冷鏈配送食品及環境樣本,結果顯示所有樣本皆為陰性,通過測試,未見異常。
市政署將持續對進口冷鏈配送的食品進行核酸檢測及風險監察,包括實施留置待檢措施;排查冷凍食品入口及批發商、冷凍冷藏庫及配送設備;要求新批發市場、各街市及冷凍食品商等,嚴格執行每日清潔消毒工作。另外,在零售及餐飲層面,加大巡查凍肉店舖、生鮮水產品使用量較大的餐飲服務單位頻次,要求相關員工時刻保持個人及環境衛生,注意日常的清潔消毒工作。同時,市政署亦為參與食品抽檢專責人員提供加強培訓,注意抽檢步驟的標準化無菌操作流程,做好個人衛生防護措施,防止病毒因接觸而傳播。
市政署呼籲食品生產經營者有責任留意員工的身體狀況,確保食品安全、個人及環境衛生。做好加工生鮮食品場所或工作間的清潔消毒;工作人員在處理食物的過程中須全程佩戴口罩、處理生食及熟食之間須清潔雙手。而市民在進食肉類、家禽、水產品和蛋類前,確保食物經高溫烹調且徹底煮熟,盡量避免食用生的或半生的動物性食品。

市政署跟進氹仔懷疑非法食品工場
市政署接獲治安警通報,於氹仔奧林匹克大馬路一單位發現懷疑非法食品工場,已派員到有關場所進行衛生調查,現場情況顯示,場所內有大量處理中的魚肉及魚肉醃製品,已抽取樣本進行化驗,扣押現場食材,並開立卷宗進跟。另外,有關涉案產品的流向仍偵查中,市政署將與治安當局繼續跟進。
根據《食品安全法》,如屬行政違法行為,將可被科處澳門幣五萬元至六十萬元的罰款,若情節觸犯「生產經營有害食品罪」而被檢控,可被判處最高監禁五年或最高六百日罰金。

市政署發現一款預包裝魷魚零食發霉 呼籲停止食用
市政署透過恆常食品監察,於一款預包裝魷魚零食中發現有發霉情況。市政署已即時跟進處理,勒令涉事商戶停售有問題批次產品;並即時向食品業界發出食品預警;同時呼籲若持有涉事批次產品的業界及市民,應立即停止銷售及食用。
市政署恆常對本澳各零售點的食品抽檢工作中,發現一款名稱為“魚光鐵板燒魷魚乾YCY Snacks Premium”的預包裝零食有明顯發霉的情況。涉事產品的產地為泰國,淨重四十克,批次為LOT NO. JBD003;生產日期為18/09/2019;保質期為18/09/2020。市政署食品安全廳已即時採取跟進措施,勒令涉事商戶停售有關問題批次產品,並追溯產品的來源及銷售流向;同時,向本地食品供應及零售商發出食品預警;由於涉事產品經香港供應商所提供,市政署亦已通報香港食安部門知悉及跟進事件。
為審慎起見,市政署呼籲消費者如曾購買並持有上述受影響批次的產品,應立即停止食用。業界如有相關批次之涉事產品,亦應主動下架回收並通報市政署食品安全廳;市政署將持續跟進及調查事件,以保障消費者的食用安全。同時呼籲市民,如對所購的食物衛生狀況及質量有疑慮應停止食用,以防止食源性疾病的發生。

市政署與衛生局為街市及批發市場商販提供防疫衛教
為配合新型冠狀病毒防疫措施,市政署與衛生局在食品安全與公共衛生環節採取聯防聯控,早前市政署安排本澳各街市、新批發市場內的攤販、從業人員及稽查等,參與衛生局《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題講座,提升人員衛生防護意識。此外,市政署自六月中旬起,持續對進口的冷凍水產及肉類,以及於新批發市場與各區街市,合共抽取了約二百個食品及環境樣本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截至目前所有樣本未見異常。防控工作不容鬆懈,市政署會持續做好食品進口檢測及市場流通監察等環節,亦同時推動食品安全與衛生防護教育,助公眾在日常生活中同心抗疫。
由於街市及批發市場每逢貨物交收及開業時間人流較多,傳播疾病的風險較高。故此,市政署於七月三、六及七日組織並安排本澳各街市、新批發市場約一百五十名攤販、從業人員及稽查,參與衛生局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的《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題講座。講座教導與會者認識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及其傳播途徑;剖析街市及批發市場的風險因素;正確佩戴口罩、徹底清潔雙手的方法;做好工作器具及環境清潔消毒等知識。此外,自年初起市政署已加強各小販區、街市及新批發市場的清潔及消毒,並要求新批發市場管理公司落實人流控制,降低非經營商戶及遊人於新批發市場內聚集等一系列風險管理措施,以減低疾病因人群緊密接觸而傳播的風險。
二百食品及環境樣本通過核酸檢測
因應整體防疫抗疫部署,做好凍肉和冷凍食品的進口及檢測環節等工作,市政署自六月十五日起,擴大對來自世界各地進口的冷鏈配送食品包括水產和禽畜肉;新批發市場與九個市政街市內的工作枱、刀具、砧板、工作人員雙手、包裝物料、使用的相關設備等,共抽取約一百五十個食品樣本及五十一個環境樣本,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結果顯示所有樣本皆為陰性,通過測試,未見異常。同時,市政署持續對進口冷鏈配送的食品進行核酸檢測及風險監察,包括實施留置待檢措施;排查冷凍食品入口及批發商、冷凍冷藏庫及配送設備;要求新批發市場、各街市及冷凍食品商等,嚴格執行每日清潔消毒工作。另外,在零售及餐飲層面,加大巡查凍肉店舖、生鮮水產品使用量較大的餐飲服務單位頻次,要求相關員工時刻保持個人及環境衛生,注意日常的清潔消毒工作。
設專題網頁提供指引及闢謠解說
基於食品安全及衛生防護,市政署於食品安全資訊網 www.foodsafety.gov.mo 設有「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的飲食安全注意事項」專頁,提供一系列指引及宣教內容,包括針對食品業界發出的《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食品安全衛生指引》等,更就一些新型冠狀病毒與食品安全的謠言與謬誤,作出闢謠和詳細解說。更為社服團體及教育機構提供「有關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飲食安全注意事項」主題講座,助市民正確認識及解讀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食品安全風險,避免誤信謠言而引起恐慌。公眾可登入食安網或下載「食安資訊」手機應用程式,掌握準確資訊,在有序地恢復日常生活的同時,能科學且理性地助力防疫抗疫常態化發展。

市政署呼籲停止食用一款懷疑受重金屬汞污染的魚鬆產品
市政署獲悉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公佈,於一款源自台灣的罐裝魚鬆產品中檢出重金屬汞含量,超出當地標準。市政署高度關注事件,已即時向本澳食品業界發出食品預警;同時派員於市面進行巡查,暫未發現有同批次產品於本澳出售。市政署將持續跟進事件,並呼籲若持有涉事批次產品的零售商及市民,應立即停止銷售及食用。
市政署透過恆常食品事故監察系統,獲悉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公佈,於一款來源地為台灣的罐裝魚鬆樣本中驗出含百萬分之零點八一的重金屬汞。根據本澳第23/2018號行政法規《食品中重金屬污染物最高殘留限量》,是次涉事產品的汞含量,亦超出本澳食安標準最高限量值百萬分之零點五之規定。該涉事產品名稱為「新東陽」魚鬆,來源地為台灣,香港分銷商為B&S Company,每罐淨重為二百克,此日期前最佳:二○二一年四月十日。
汞是一種天然存在於環境中的重金屬,在自然界中體型較大或捕獵性魚類的汞含量可能較高(例如吞拿魚、金目鯛、鯊魚、劍魚、旗魚、橘棘鯛和大王馬鮫魚等)。因此,較容易受汞影響的人士,包括孕婦、計劃懷孕的婦女和幼童等,在選擇魚類時應首選體型較小的魚類,避免進食上述汞含量可能較高的魚類。
市政署獲悉事件後已即時跟進,向本澳食品業界發出食品預警;並派員到市面巡查,暫未發現有關同批次問題產品於本澳市面有售。市政署呼籲市民及業界,如持有上述涉事批次產品應立即停止食用及供應,食品零售業界如有相關批次之涉事產品,亦應主動進行下架回收並通報市政署食品安全廳,以保障消費者的食用安全。市政署將會持續跟進及調查事件,並繼續留意相關涉事產品可有在市面流通。

市政署持續疏導保養下水道 呼籲社會合力保護渠網暢通
踏入颱風季節,市政署持續於各區疏通、維護下水道,重點加強水浸黑點的排查,已完成內港、下環、新橋及台青區等地勢低窪,人口稠密區份的排查清淤工作。並採用渠道視像監控系統,提升排查監察效力,結合整治工程,以緩解水浸情況。鑑於非法排污情況嚴重,市政署呼籲社會合力保護渠網,勿非法排污,堵塞下水道,阻礙雨水井和渠道的正常排放。今年一月至五月,市政署渠務人員出動近一萬人次,完成清渠保養工作約一千四百多宗,處理九百五十八宗渠務投訴。
在日常巡查及渠網清理中,市政署經常發現因油脂凝固物及水泥砂漿等阻礙下水道運作,近期工作人員在排查中更發現兩條清水渠幾乎被水泥砂漿完全堵封,須緊急清理,在長約七百米渠道中,清出逾一百二十立方米的水泥塊及垃圾。不論住宅或商舖非法接駁渠道,還是食肆沒有安裝合適的隔油井或沒有定期清理、地盤非法排放水泥砂漿及黃泥水等,都嚴重影響渠道排洪能力,加劇水浸惡化。市政署呼籲社會各界合力保護渠網,勿胡亂將固體垃圾及油污傾倒入下水道以免造成堵塞,阻礙雨水井和渠道的正常排放。截至五月,市政署人員共巡查食肆和建築地盤共一千八百二十七次,發出通告通知清理隔油井及實況筆錄一百六十七次。
為保持渠道正常運作,市政署透過恆常巡查檢視各街道的砂井、雨水井及下水道狀況,安排泵車、水壓機等通渠機械進行疏通清理及保養工作。在颱雨季節前,亦加強重點區分的渠網監察,已完成內港、下環、新橋及台青區的水浸黑點排查清淤工作。並按各區情況採取相應措施,如連勝巷先鋒廟一帶地勢較鄰近地區低近一米,已建造獨立渠道以加速排積水能力;內港北一帶加裝臨時抽排水泵;羅理基博士大馬路地下行車道地勢低,已加強渠道清理及巡查工作等,盡量減低暴雨時出現水浸的情況。
此外,當氣象局發出二十毫米戒備或以上信號時,市政署會即啟動暴雨緊急應變小組機制,按實時海潮高低,利用遠程端開動泵抽排雨水,派員巡查雨水泵房運作,按情況調控水泵加快排洪。而緊急清渠應變小組人員、外判清渠工作人員會到各水浸黑點清理路邊雨水井,打開渠蓋,加快下水道排洪能力。
市政署亦開展渠道改善及擴容工程,正按序推進內港北水泵站箱涵渠建造工程,爭取明年雨季前竣工,緩解潮水不漫堤時,低窪地區暴雨期間的水浸情況,改善天文潮對內港一帶的影響,而待工務部門完成內港南水泵站箱涵渠建造工程後,可提升內港整體的防澇效果。此外,市政署將開展提督大馬路加建雨水管道工程,以分流新橋光復街及渡船街一帶的雨量。亦計劃於雅廉訪大馬路開展管道擴容,路環九澳高頂馬路雨水截流,以及研究筷子基雨水泵房,提升各區的排水能力。
下水道渠網縱橫交錯,維護工作日益增加,面對前線清渠人員老化問題,市政署將加強外判服務,以加快及加密清淤工作,持續完善渠道的巡查、清淤、追蹤及紀錄的工作,加強抽查及監管機制。此外,將利用渠道視像監控系統(CCTV),主動監測渠道情況,加強每年恆常排查,提升渠道、雨水井的清淤、渠道維修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