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持渠道暢通,防患未然,市政署除恆常的各區疏通、維護下水道工作外,還重點加強水浸黑點的排查、清淤、疏通。近日再發現內港通商新街一段新建半年的下水道出現油污,而台山花地瑪教會街下水道亦被泥沙堵塞,雖該渠道仍具排洪能力,但在降雨期間會對該區排洪效果造成影響。市政署再次呼籲市民、商號勿將垃圾、油脂傾倒至公共街渠,各界合力保持下水道暢通。

早前,市政署稽查人員在已疏通的台山中街下水道內放置了渠道錄像監控系統(CCTV),以進一步勘探鄰近渠網,發現緊鄰台山中街的花地瑪教會街下水道積存泥沙,經排查後發現渠道已被水泥塊堵塞。市政署將在八月上旬利用泵車疏通渠道,務求盡快恢復正常運作。

此外,市政署䅲查人員在建好才半年的通商新街下水道發現油污,現正密切監察該區的排污情況。而為清理交通繁忙的新橋區下水道,市政署特安排工作人員於週末凌晨時段疏通渠網,以減少對交通的影響。

市政署呼籲市民或商號切勿將垃圾、油脂等物料傾倒至公共街渠。食肆、建築地盤、修車場的負責人須定期清理隔油井或沉澱池,切勿把水泥漿或油污排入公共下水道。如有違規,一經發現將根據《公共地方總規章》作出處罰。

黑沙海灘木麻黃景觀讓人印象深刻,市政署積極進行該區林木的保育工作,惟區內木麻黃已衰退並構成安全隱患,故近期將進行更替工作,包括移除黑沙海灘公園主幹道兩側自然衰退的百多株木麻黃,並重植木麻黃幼樹。

木麻黃是本澳濱海防風固林的常見樹種之一,其適應性強,喜好砂質土壤,以及耐旱、耐鹽等特性,且根系深,抗風能力強。位於路環黑沙海灘的木麻黃植於上世紀六十至八十年代,對早期造林及綠化貢獻良多。數十年來,該區木麻黃因礦質養分貧瘠、颱風侵襲、病蟲害入侵等逆境因素影響,整體林相已明顯出現衰退。

市政署於二零一一年與中山大學共同開展《澳門木麻黃林評估》研究,根據研究及資料顯示,黑沙海灘超過一半的木麻黃長勢呈現衰退或不健康狀況,部份根部更被真菌入侵。衰退原因眾多,首先,木麻黃屬於生命週期較短的樹種,在原產地適生條件成熟林為十至三十五年,甚少超過五十年,而黑沙海灘木麻黃林已有四十多年樹齡,故長勢轉衰屬自然定律。其次,其林分結構單一,穩定性較差,容易受到如褐根病或白蟻的病蟲害,亦可能影響長勢。當遇上颱風天氣,皆有可能導致樹木結構不穩,發生倒塌危險,對遊人構成嚴重安全隱患。

市政署積極保留黑沙海灘木麻黃景觀,除展開研究工作,亦持續進行管護並作控高修剪以降低風險。然而,近期巡查及觀察黑沙海灘公園木麻黃時,發現多株木麻黃陸續出現衰退至死亡的情況,為避免衰弱的木麻黃突然倒塌而造成人命傷亡,市政署計劃對黑沙海灘公園木麻黃進行更替工作,包括移除主幹道兩側的木麻黃共一百六十七株、重新種植木麻黃幼樹約一百株等。該批幼樹由收集黑沙木麻黃種子培育而成,藉此保留市民對黑沙海灘景觀的回憶,並為市民和遊客提供安全的環境。

市政署透過恆常食品檢測,於雅廉訪區麗晶餅店抽取的一個奶油包樣本中,檢出沙門氏菌。市政署已即時處理,勒令涉事商戶停售問題產品。市政署將持續跟進事件,並會對涉事場所進行複查及複檢,以保障食品安全。

巿政署透過恆常食品檢測,在雅廉訪區麗晶餅店的一個奶油包樣本中檢出沙門氏菌,不符合本澳《即食食品微生物含量指引》( GL 009 DSA 2015)之規定。巿政署已即時勒令涉事餅店停止供應及生產有關產品,要求該餅店進行徹底清潔和消毒;檢視及改善生產流程。同時,敦促涉事場所安排員工修讀食品衛生督導員課程及食品安全與環境衛生基礎班,加強員工對食品及個人的衛生知識。

沙門氏菌廣泛分佈於家養和野生動物中,多見於食用動物(如禽類、豬、牛)、動物內臟及其製品等。受沙門氏菌感染患者通常是攝入受污染的食品引致,包括生的或未煮熟的雞蛋或雞蛋製品、牛奶或牛奶製品、肉類或肉類製品,以及被糞便污染的綠色蔬菜等;同時,若食品貯存溫度不當,亦容易大量繁殖及傳播。感染沙門氏菌可引致發熱及腸胃不適,例如嘔吐及腹瀉等。對於幼兒、長者及免疫系統較弱的人,可能會有較嚴重的影響並威脅生命。

為減低食品安全風險,市政署呼籲業界必須遵守食品衛生及安全之要求,在製作過程中將食品徹底煮熟;注意環境及個人衛生,確保食材和食品的儲存及製作過程安全。此外,市民應注意食品安全風險,長者、嬰兒和孕婦應避免進食生或未經徹底煮熟的食品,尤其生蛋及含生蛋之製品;注意個人衛生清潔,處理食品前後要徹底洗淨雙手;選擇良好衛生環境及具信譽的店舖,如對食品衛生狀況及質量有疑慮,應停止購買或食用。

由中國法學會與法務局合辦,澳門法律交流協進會支持協辦的第十三屆“澳門與內地青年法律交流周”活動,於7月20日上午透過網絡直播舉行開班儀式及首場授課。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鳴起、澳門特區政府法務局局長劉德學、中央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法律部副部長王恆、中國法學學術交流中心副主任王偉、澳門法律交流協進會會長黃景禧,以及澳門法律交流協進會的青年法律工作者、澳門大學和澳門科技大學的法學院師生共約50人同時在北京、澳門兩地參加是次開班儀式。

“澳門與內地青年法律交流周”活動自2008年開辦以來,過去已成功舉辦了十二屆,組織了超過200名本澳法律專業的學生和青年律師到內地參觀、學習和交流。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本次活動首次以線上方式進行。在開班儀式上,張鳴起副會長、劉德學局長、黃景禧會長以及學生代表、往屆交流周團員代表分別致辭和發言。

張鳴起副會長在致辭中表示,中國法學會一直高度重視內地與澳門青年的法律交流。活動創設以來始終堅持守正創新,為發展壯大愛國愛澳力量,推動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作出了積極貢獻。今年交流周活動緊扣法律熱點,創新活動形式,圍繞基本法和新頒佈的民法典,組織多位知名法學專家通過線上方式給澳門法律青年授課,讓大家更好知法學法用法,更好參與國家法治建設,更好融入祖國發展。他表示澳門青年是澳門的希望,也是國家的希望,關係到澳門和祖國的未來,並寄望澳門青年法律人要做憲法和基本法的堅定維護者,做澳門與內地融合發展的積極參與者。

劉德學局長在致辭中表示,特區政府一貫致力向本澳青年開展《憲法》、《基本法》等憲制法律教育,讓青年人認識憲制法律在社會治理法治化中所發揮的重大作用。今年更將推廣《維護國家安全法》視為重點工作,使青年人明白國家安全是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關鍵所在。他勉勵澳門青年法律人好好把握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開拓視野;同時亦相信這次交流活動以線上方式舉辦,是推動各方更緊密合作的一個契機,日後將善用網絡科技,合作開展更多元化的普法交流活動。

黃景禧會長表示,在歷年參加“澳門與內地青年法律交流周”活動的學員中,有些人已成為大律師,有些在政府部門擔任公證員、登記官和法律顧問。2019年,學員中的骨幹成立了澳門法律交流協進會,致力為澳門青年法律工作者擴大灣區朋友圈,並促進與社會各界建立交流平台。他認為學員們要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以人為本、包容共濟,團結一致突破難關,必能獲得成長及取得成功。

開班儀式上,法律學生代表梁嘉慧以及2014年交流周學員黃偉境亦應邀發言,他們均表示有幸再次參與交流周活動,認為澳門與內地青年法律交流意義重大,希望透過是次活動能進一步增進澳門青年對中國發展的認知與認同,拓展青年的眼界和胸懷。

開班儀式結束後,由張鳴起副會長為澳門法律青年們開授第一課“關於民法典編纂的幾個問題”,並在課後與澳門會場在座青年進行線上互動交流,現場氣氛熱烈。

是次交流周活動從7月20日開始至25日結束,邀請了多位內地憲法、基本法和民法等領域的權威專家學者,以網上專題講座形式開班授課,內容包括民法典的物權編、婚姻編、合同編、侵權編,以及“一國兩制”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法務局由7月21日起(共五天),每晚7時將授課錄像的鏈結上載至法務局社交媒體平台(Facebook、Instagram、Wechat及Youtube),有關鏈接為期一個月有效,歡迎大家持續閱覽。

市政署透過恆常食品風險監察系統,獲悉有羅馬尼亞宰雞場多名員工感染新冠病毒。根據入口記錄,今年本澳未曾入口羅馬尼亞禽肉產品。

為配合整體防疫工作,市政署除恆常食品入口檢驗檢疫工作外,已同時加大抽檢來自世界各地進口的冷鏈配送食品及其包裝,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至今共抽檢三百多個樣本,結果顯示所有樣本皆為陰性,未見異常。

同時,市政署持續對進口冷鏈配送的食品進行核酸檢測及風險監察,包括實施留置待檢措施;排查冷凍食品入口及批發商、冷凍冷藏庫及配送設備;要求新批發市場、各街市及冷凍食品商等,嚴格執行每日清潔消毒工作。早前,亦同冷鏈食品業界及商會代表會面,提醒業界加強警惕,嚴防沾有新型冠狀病毒經由外地進口冷鏈貨品及包裝傳入本澳,積極配合有效落實衛生防疫措施。

《政府公報》今(20日)刊登《電子政務施行細則》行政法規,將於本年9月27日與第2/2020號法律(《電子政務》法律)同日生效。

為配合《電子政務施行細則》行政法規的生效,行政公職局創造更多條件,提供便民便商的電子化服務。

為鼓勵市民和商戶使用政府的電子化服務,行政公職局提供更多條件方便市民開立一戶通帳戶,以更便捷方式獲取政府電子化服務。

在行政法規生效後,市民可下載一戶通手機應用程式,透過手提電話獲取驗證碼,填寫個人資料,再根據手提電話的指令進行面容識別,選取同意協議及設定用戶名/密碼,即可在線確立電子身份識別開通一戶通帳戶並以電子身份登入 “澳門公共服務一戶通平台”,瀏覽服務清單,選取服務項目。

以申請物業登記證明為例,市民或中介公司只需在“澳門公共服務一戶通平台”上,填寫有關申請物業登記證明數碼化接待服務的資料,完成線上支付,便可收到服務結果通知,在指定時間內取得電子證明,整個流程非常便捷。

電子證明讓市民更方便核實其有效性,減少遞交紙本文件的次數。同時,以電子通知代替紙本通知,節省紙本及直接送達。市民在取得電子證明後可保存於個人檔案,方便管理及隨時使用。

《電子政務施行細則》進一步從公共部門的文件、電子證明、數碼證照、數碼化接待流程及電子通知等方面就服務電子化作出規範。同時,法規亦特別強調對個人資料的保護。

市政署一直高度關注內地在來自厄瓜多爾的急凍蝦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事宜,根據入口記錄,本澳自今年三月十七日曾入口一批來自厄瓜多爾的急凍蝦,經核查,上述入口產品與現時內地有發現外包裝檢出新冠肺炎病毒的註冊場編號不同,及後亦未有再來自該地方的入口申請。

為配合整體防疫工作,市政署除恆常食品入口檢驗檢疫工作外,已同時加大抽檢來自世界各地進口的冷鏈配送食品及其包裝,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至今共抽檢近三百樣本,結果顯示所有樣本皆為陰性,未見異常。市政署將持續對進口冷鏈配送的食品進行核酸檢測及風險監察,包括實施留置待檢措施;排查冷凍食品入口及批發商、冷凍冷藏庫及配送設備;要求新批發市場、各街市及冷凍食品商等,嚴格執行每日清潔消毒工作。

為進一步配合特區政府新型冠狀病毒的防控工作,市政署於6月起聯同多個團體組織專門衛生巡查隊伍,分階段向各區大廈屋苑進行環境衛生宣導及衛生隱患排查工作,推動住戶及大廈管理實體重視大廈環境衛生,6月份共巡查771幢大廈。

市政署一直關注公共地方的環境衛生狀況,持續加強公共設施的清潔及消毒工作,減低傳染病傳播條件。為有效防範疫情,呼籲公眾配合特區政府的防疫工作,時刻保持個人、家居、大廈屋苑和社區的環境衛生,並加強大廈屋苑及私人地方的管理及清潔工作。市政署於6月1日開始,與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澳門工會聯合總會、民眾建澳聯盟合作開展“社區清潔‧齊參與‧同抗疫”之“大廈屋苑清潔活動”及“大廈屋苑防治鼠患活動”計劃,三個團體各自組織專門衛生巡查隊伍,分階段對全澳各區大廈屋苑以及“三無”大廈進行環境衛生宣導及衛生隱患排查工作。

目前,已對中區丶下環區丶台山及祐漢區等,包括154幢高層大廈及617幢低層大廈,合共771幢大廈進行環境衛生宣導及衛生隱患排查工作,巡查工作主要包括:向住戶及大廈管理實體進行口頭宣導工作,呼籲保持良好個人及家居衛生習慣;於大廈內張貼有關環境衛生及家居防治鼠患的宣傳海報;向居民派發相關宣傳單張;勸喻及協調住戶及大廈管理實體清理大廈公共部分的雜物及垃圾;協助清理“三無”大廈公共地方之垃圾、以及清抹大廈門口及扶手梯;當發現大廈屋苑有鼠患時,即時提供防鼠意見,教導相關人士從環境防治著手,並提供適切協助,做好大廈和家居的清潔和防鼠措施工作,提升居民及大廈管理實體的環境衛生意識。

市政署將持續優化及做好監管各項環境衛生的工作,加強政府、團體及居民的合作,鼓勵公眾多參與社區清潔事務,維護好私人地方及大廈屋苑的環境衛生,改善社區的衛生狀況,共同構建一個清潔健康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