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与本地仲裁机构的交流,共同推动澳门仲裁的发展,法务局于2020年8月4日与澳门世界贸易中心仲裁中心和澳门律师公会自愿仲裁中心举行了会议。出席会议者包括法务局刘德学局长、澳门世界贸易中心仲裁中心徐伟坤主席、澳门律师公会华年达主席等。

会上,刘德学局长表示,希望透过是次会议,了解新《仲裁法》生效后两个仲裁中心的运作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共同探讨未来仲裁事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如何加强政府与业界的合作。刘局长还介绍了自新《仲裁法》生效后,法务局已不断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希望透过多元化的方式,帮助市民了解仲裁制度的知识,并研究采取措施,让社会进一步接纳和信任仲裁争议解决模式。

随后,徐伟坤主席和华年达主席分别介绍了澳门世界贸易中心仲裁中心和澳门律师公会自愿仲裁中心的基本情况,并指出在新《仲裁法》和《仲裁机构的设立与运作制度》生效后,已按照相关规定对仲裁中心的内部规章和组织架构作出调整和完善,从而在首阶段完成了使仲裁中心更适应仲裁业发展的国际化趋势和要求的工作。

另外,他们还总结了仲裁未能在澳门普及使用的多种因素,认为仲裁中心未来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推动仲裁,当中徐伟坤主席表示,除了须加强本地仲裁员培养,整体提升仲裁员队伍的专业水平外,亦有必要邀请外地知名仲裁员加入仲裁中心,提高仲裁机构的认受性和公信力。而华年达主席则表示,须多对外宣传澳门新《仲裁法》制度的优势,以吸引不同国家或地区,尤其是葡语系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争议当事人选择澳门作为仲裁地。此外,他们一致认为,两个仲裁中心必须加强合作,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亦希望政府可加大支持力度,投放更多资源,并起带头作用。

最后,刘局长感谢大家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并表示为了提升澳门仲裁业的公信力,以及逐步使澳门仲裁事业迈向国际,一方面希望两个中心在仲裁员名册中加入具多元化和国际化的仲裁员,另一方面希望仲裁中心可尽快制定未来的发展战略,吸引更多当事人委托仲裁中心办理案件。而特区政府会持续与仲裁机构加强沟通,合力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广好仲裁,培养好仲裁员,为澳门仲裁事业的发展,以及将澳门打造成爲中国与葡语国家贸易争议仲裁中心创造有利条件。

参加是次会议人员还包括澳门律师公会石立炘秘书长,澳门世界贸易中心仲裁中心高展鹏副主席和黄淑禧秘书长,以及法务局人员。

市政署密切留意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展,并持续加大抽检世界各地进口的冷链配送食品及包装等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至今合共抽取七百七十个样本,结果未见异常。为进一步加强防疫防控,除再加强各小贩区、街市及新批发市场的清洁及消毒外,早前亦已安排从事冷链配送、批发工作的近七百人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此外,因应邻近地区情况,近日亦安排街市鱼档摊贩进行核酸检测,大部份鱼贩均支持并配合,各项流程大致畅顺。

因应整体防疫抗疫部署,为严防沾有新型冠状病毒经由外地进口冷链货品及包装传入本澳,市政署自六月中起持续提升食品由入口至零售各环节的监管工作,包括审视数月来澳的冷藏产品入口情况;排查冷冻食品入口及批发商、冷冻冷藏库及配送设备;实施留置待检措施,待通过检测后才可放行;加强抽检从外地进口的冷链配送食品及其包装,包括冷冻水产及冷冻肉制品;加大巡查冻肉店铺、生鲜水产品使用量较大的餐饮服务单位频次。同时,亦对新批发市场、各市政街市内的工作枱、刀具、砧板、工作人员双手、包装物料、使用的相关设备等抽取环境样本进行检测,至今合共抽取七百七十个食品及环境样本,结果显示所有样本皆为阴性,未见异常。

市政署持续做好食品进口检测及市场流通监察等环节,亦加强各小贩区、街市及新批发市场的清洁及消毒,早前亦已安排从事冷链配送、批发工作的近七百人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同时,因应邻近地区有多个鱼贩确诊个案,为审慎起见,市政署亦与卫生部门协调,安排各街市鱼档摊贩分批接受核酸检测,有关检测安排亦与鲜鱼行总会密切沟通,大部份鱼贩均支持并配合,各项流程大致畅顺。

防控工作不容松懈,在有序地恢复日常生活的同时,业界及市民亦应配合政府防控工作,时刻保持个人及环境卫生,注意日常的清洁消毒工作,同心抗疫。市政署于食品安全资讯网 www.foodsafety.gov.mo 设有「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饮食安全注意事项」专页,提供一系列指引及宣教内容,包括针对食品业界发出的《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食品安全卫生指引》等,助大众掌握准确资讯。

 

为缓解内港低洼地区暴雨期间的水浸情况,改善天文潮对内港一带的影响,市政署开展了“内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建造工程”,现时工程进度理想,预计可于明年雨季前竣工投入运作,而待工务部门完成内港南的治水工程后,可提升内港整体的防涝效果。

内港一带位处低洼,部份区域较易受天文大潮影响导致水浸,若同时出现暴雨或风暴潮,在叠加效应下,水浸会对区域一带产生较大的影响。为缓解内港内涝问题,市政署开展内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建造工程,包括于内港25号与26号码头之间水域建造雨水泵站、沿爹美刁施拿地大马路建造箱涵渠、铺设排水渠道、封闭沿岸九个旧有出水口及抬升路面等工作。

为尽量减低对周边居民影响,工程分四阶段进行,第一及二阶段有关美基街、燕主教街、通商新街及巴素打尔古街的下水道及管线铺设工程已完成,现正进行第三及四阶段,施工主要于爹美刁施拿地大马路进行箱涵渠、下水道、泵站及出水口结构等工作。

目前第三阶段工作已完成迷你桩基础施工,正进行箱涵渠结构施工,而第四阶段正进行雨水泵站及出水口部份的结构施工。工程施工虽受天气、疫情等因素影响,惟市政署一直密切监测工程情况,及时与承建商制定合适方案,并按实际情况作出调整,现时整体工程进度理想,预计可如期竣工,于明年雨季前投入运作。而待工务部门完成内港南的治水工程后,有助纾缓内港天文大潮和海水倒灌所产生的水浸情况,提升内港整体的防涝效果。

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今(2日)和来自逾三十个公务人员团体的近七十名代表举行座谈会,就公务员所关心的职程重整、人员培训、内部晋升等议题进行交流,听取意见。

张永春在座谈上表示,公务员是确保澳门特区繁荣发展的中坚力量,在逾半年的抗疫工作中,三万多名公务员上下一心,坚守岗位,特别是前线公务员的无私奉献,获得社会高度赞赏。目前,在抗疫工作常态化的同时,冀公务员同全体市民共同努力,推动澳门的经济尽早恢复发展。

与会的公务员团体代表就公务员的职程制度、公积金制度、专业资格认证、内部横向流动、人员培训、国情教育以及电子政务等议题发表了意见和建议。

张永春强调,特区政府十分重视促进公务员队伍的稳定,在澳门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情况下,推出预算紧缩措施,但不会减少社会福利开支,也不会影响公务员的薪酬和应有福利。特区政府将会稳步推进公共行政改革,提升整体服务意识和素质,透过优化人员管理和职程制度,订定人员内部晋升制度,推动人员横向流动,构建具针对性的培训机制,建立一支高效为民、廉洁尽责的公务员团队。

就公务员团体十分关注的职程、福利等议题,张永春在回应时重申,特区政府在推行职程制度的改革或修改人员的福利,必须全面审视,上下兼顾,从公务员队伍的团结和社会的整体利益作思考,强调目前澳门正面临新冠肺炎带来的重大经济影响,希望全体公务员继续尽忠职守、做好服务,和市民一起共渡时艰。

行政法务司司长办公室主任林智龙,行政公职局局长高炳坤出席座谈会。

本澳受热带气旋影响,天气不稳定,市政署于气象局悬挂三号风球后,随即启动应对机制,加派人员检查下水道、泵房,并进行清理,调派泵车加强疏通水浸黑点的渠道,确保渠道畅通,避免街道水浸。

为保障公共渠网的排洪能力,市政署持续派员检查各区下水道和雨水井。在台风袭澳期间,针对低洼地区及水浸黑点,即调派泵车加强渠道疏道工作,已清理花地玛教会街、光复街、罗利老马路、俾利喇街、海边马路等水浸易发地点的下水道,对渠道作出防范性清理,避免淤塞。

同时,市政署亦持续监察各市政雨水泵房运作,包括检查泵房内水泵、电动水闸、后备电源、远程监察系统及远程控制系统的运作情况。市政署呼吁市民不要将垃圾、油脂等物料倾倒于公共路面上的雨水井,以免造成渠道堵塞及产生水浸风险。

应对风雨季,市政署亦检查及修剪构成安全隐患的树木或断枝,避免对途人或驾驶造成危险或伤亡。连日来已修剪民国大马路、波尔图街、和谐大马路、北安码头马路、氹仔海滨休憩区,路环高顶马路等道路的行道树。市政署呼吁大雨及台风天气下,市民应避免到树下逗留,以免树木枝条因受水负重增加出现折断而发生意外。

另外,市政署亦预先协调清洁专营公司加快市面的垃圾清运,减低风后垃圾量增加的压力及卫生问题。

市政署因应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展不断提升食品安全防疫工作,近两个月针对世界各地进口冷链配送食品实施留置待检措施,加大巡查频次,扩大抽检范围及数量,至今已超过六百五十个食品及环境样本完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样本未见异常。防控工作不容松懈,呼吁食品业界继续同心协力为疫情防控把关;而公众在有序地恢复日常生活的同时,且能科学、理性地助力防疫抗疫常态化发展。

为严防沾有新型冠状病毒经由外地进口冷链货品及包装传入本澳,市政署自六月中配合防疫考虑已持续提升食品由入口至零售各环节的监管工作,包括审视数月来澳的冷藏产品入口情况;排查冷冻食品入口及批发商、冷冻冷藏库及配送设备;实施留置待检措施,待通过检测后才可放行;加强抽检从外地进口的冷链配送食品及其包装,包括冷冻水产及冷冻肉制品;加大巡查冻肉店铺、生鲜水产品使用量较大的餐饮服务单位频次;要求新批发市场、各街市及冷冻食品商等,严格执行每日清洁消毒工作;亦为参与食品抽检专责人员提供加强培训,注意抽检步骤的标准化无菌操作流程,做好个人卫生防护措施,防止病毒因接触而传播。

因应出入境安排及整体防疫部署,市政署再加大抽检至每日平均约三十个样本。至今已检验超过六百个来自世界各地包括巴西、美国、西班牙、阿根廷、匈牙利、印度、纽西兰、波兰、意大利、法国、澳洲、德国、加拿大、新西兰、墨西哥、斯里兰卡、日本、泰国、越南、缅甸、菲律宾、马来西亚及台湾地区等的冷链配送食品样本,包括猪肉类、鸡肉类、鱼肉类、牛肉类、羊肉类、海产及贝壳类等;以及五十多个来自新批发市场、各市政街市内的工作枱、刀具、砧板、工作人员双手、包装物料、使用的相关设备等环境样本。结果显示所有样本皆为阴性,通过测试,未见异常。

市政署会持续关注各地官方公布的防疫讯息及食安资讯,在审批进口申请及检验检疫过程中对有关货物生产资讯作分析,积极调整本地的食安防疫措施,在进口及市售环节作监察及控制。为提高本澳冷链食品业界的防疫意识,市政署发出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消毒冷链设备和货物的卫生指引》、《运送肉类的卫生指引》及《食品回收指引》等食品安全与卫生防疫指引,要求相关业界留意货源卫生,时刻保持个人及环境卫生,且有责任对冷链食品外包装以及在贮存运输环节采取预防性消毒措施,减低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污染食品及其包装的机会。早前亦邀请了入口、供应、零售等上下游业界及商会代表举行专题防疫讲解会说明相关指引及防疫措施,并持续向食肆派发指引及宣传防疫重点,多方面提醒食品生产经营者加强对食品、员工、顾客以及环境卫生的管理,降低病毒散播的风险。

基于食品安全及卫生防护,市政署于食品安全资讯网 www.foodsafety.gov.mo 设有「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饮食安全注意事项」专页,提供一系列指引及宣教内容,包括针对食品业界发出的《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食品安全卫生指引》等,更就一些新型冠状病毒与食品安全的谣言与谬误,作出辟谣和详细解说。更为社服团体及教育机构提供「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饮食安全注意事项」主题讲座,助市民正确认识及解读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食品安全风险,避免误信谣言而引起恐慌。公众可登入食安网或下载「食安资讯」手机应用程式,掌握准确资讯,在有序地恢复日常生活的同时,能科学且理性地助力防疫抗疫常态化发展。

为持续向社会各界推广《宪法》和《基本法》的知识,澳门基本法推广协会、法务局、市政署及教育暨青年局于8月1日至31日期间继续举办“认识《宪法》与《基本法》网上问答游戏”(第五期),欢迎13岁或以上的澳门居民参加。

由今期开始,游戏新增了“法务局微信订阅号”入口,市民只需在微信平台搜寻“澳门法务局订阅号”或者“DSAJ_RAEM”,又或者扫瞄专页二维码,在点击关注后在“查资讯”栏目中进入游戏介面,正确答对全部问题,就可参加抽奖。

游戏设欢乐奖及终极大抽奖两部分,法务局将在每期游戏结束后抽出20名欢乐奖,每名得奖者可获奖金300澳门元,游戏参加次数不限,但同一期只可得奖一次,得奖结果将于9月1日在法务局微信订阅号和网页公布。另外,法务局将于12月4日在所有完成游戏的参加者中抽出3名终极大奖幸运儿,每名得奖者可获奖金3,000澳门元。

法务局将不断通过多渠道及全方位的形式,推出更多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普法项目,务求让市民能随时随地取得所需的法律资讯。欢迎市民透过法务局的“微信订阅号”、Facebook专页-“普法园地”、Instagram帐号“dsajmacau”和YouTube频道-“澳门普法园地”了解更多普法资讯。

配合《动物保护法》的全面实施,提高本澳动物卫生水平,澳门特区政府制订了第7/2020号法律《动物防疫法》,对预防及应对动物疫病传播风险的管制措施作出法律规范,法律将于本年九月一日生效。

动物疫病与人的关系越趋密切,动物疫病能早期发现及通报,将可更有效地应对突发的动物公共卫生事件。《动物防疫法》规定公共或私人动物诊疗活动场所负责人或兽医,在执行职务中知悉或怀疑发生动物疫病时,须在二十四小时内向相关权限实体市政署或治安警察局作出具名申报,未依法作出申报可被罚款五千至二万澳门元。而市政署目前正制订本澳的《动物疫病名录》及申报表格,稍后将透过行政长官批示公布及上载至网站,以便业界了解须作强制性申报之疫病,有需要时填写申报。

市政署收到动物疫病申报通知后,会派员到场进行流行病学的调查,在确认动物疫情后,会通报卫生局。同时,市政署亦可基于怀疑或存在动物疫病等因素,命令采取防控措施,包括:限制使用存有传播动物疫病风险的设施、改善设施或运作模式、暂时关闭场所及地方、强制隔离动物等,以有效控制动物疫情对公共卫生的影响。而不遵守上述命令者须负刑事责任,构成普通违令罪。

此外,如出现动物疫病或怀疑属动物疫病的疾病正大规模发生或传播,或面临相关风险时,行政长官可宣告全澳或部分地区为疫区,尚可命令采取特别措施,包括:禁止动物疫病爆发的国家的动物进入澳门、禁止售卖可能导致动物疫病传播的动物、销毁可能导致动物疫病传播的物品、限制本澳特定区域内的交通等。而不遵守上述行政长官命令者须负刑事责任,构成加重违令罪。

市政署持续提升本澳在国际上对动物疫病防控的水平与认受性,透过《动物防疫法》的实施,可进一步提高社会对预防动物疫病的意识,遵守法律配合政府有效预防及应对动物疫情,提高本澳公共卫生、动物卫生和动物产品的安全水平。为日后争取特定动物疫病申报成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创设条件,对动物或动物产品国际贸易有积极作用,可望进一步缩短或免除相关动物检疫期限方便出入境。

为让相关业界及市民认识《动物防疫法》内容,市政署会为业界举办讲解会,并透过网页及不同媒体进行宣导,提升市民对《动物防疫法》的认识。相关法律详情,可浏览澳门动物卫生监督网 www.iam.gov.mo/canil 或致电市政署市民服务热线 2833 7676查询相关资讯。

就丹麦有屠宰场员工确诊新冠肺炎,市政署随即展开食品风险评估和追踪监察,根据入口记录,相关厂商的猪肉产品最近一次进口澳门是上周,为数约二百公斤,而该批产品的出厂日期是五月,早于确诊个案发病时间,产品具备合资格的卫生证明文件,已通过检验检疫。

本月,市政署曾经对来自该厂商的进口猪肉产品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未见异常。市政署已暂缓该厂商的猪肉产品入口申请。

近期,市政署已加大抽检来自世界各地进口的冷链配送食品及包装,本月共抽检五百多个样本,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皆为阴性。另一方面,市政署亦加强进口冷冻食品由入口至零售各环节的监管工作,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核酸检测,并与业界保持紧密沟通,共同做好各项防控工作。

为保持渠道畅通,防患未然,市政署除恒常的各区疏通、维护下水道工作外,还重点加强水浸黑点的排查、清淤、疏通。近日再发现内港通商新街一段新建半年的下水道出现油污,而台山花地玛教会街下水道亦被泥沙堵塞,虽该渠道仍具排洪能力,但在降雨期间会对该区排洪效果造成影响。市政署再次呼吁市民、商号勿将垃圾、油脂倾倒至公共街渠,各界合力保持下水道畅通。

早前,市政署稽查人员在已疏通的台山中街下水道内放置了渠道录像监控系统(CCTV),以进一步勘探邻近渠网,发现紧邻台山中街的花地玛教会街下水道积存泥沙,经排查后发现渠道已被水泥块堵塞。市政署将在八月上旬利用泵车疏通渠道,务求尽快恢复正常运作。

此外,市政署䅲查人员在建好才半年的通商新街下水道发现油污,现正密切监察该区的排污情况。而为清理交通繁忙的新桥区下水道,市政署特安排工作人员于周末凌晨时段疏通渠网,以减少对交通的影响。

市政署呼吁市民或商号切勿将垃圾、油脂等物料倾倒至公共街渠。食肆、建筑地盘、修车场的负责人须定期清理隔油井或沉淀池,切勿把水泥浆或油污排入公共下水道。如有违规,一经发现将根据《公共地方总规章》作出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