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颁布27周年,法务局主办、澳门笔会协办的“同根同心‧与法同行”徵文比赛由即9月1日至2020年10月16日接受投稿。欢迎市民透过撰文,表达在《宪法》及《基本法》的保障下,澳门回归以来所取得的发展成果,以及带给居民愈发美好的生活,并藉以抒发爱国爱澳的情怀,传递尊重法治、知法守法的讯息。
 

投稿者须围绕《宪法》、《基本法》的保障以及澳门回归以来特区的发展变迁、社会法治状况、居民守法护法意识等为主题,文章体裁不限。比赛设中学组(对象为本澳初一至高三的学生)及公开组(对象为澳门居民、澳门高等院校在读的本地及非本地学生)。中学组每篇作品字数不超过2,000字,公开组每篇作品字数不超过3,000字;每位参赛者提交作品的数量不限,但同一参赛者的作品,仅以评分最高者竞逐奖项。

奬项方面,两个组别均设冠、亚、季军各一名及优异奬五名。中学组的冠、亚、季军分别可获奖金澳门元4,000元、3,000元及2,000元,以及奖状一张。公开组的冠、亚、季军分别可获奖金澳门元6,000元、5,000元及4,000元,以及奖状一张。两个组别的优异奖每人可获奖金澳门元500元及奖状一张,得奖名单将于2020年11月27日在法务局网站内公布(www.dsaj.gov.mo)。

有兴趣投稿者,可于法务局网站或法务局“微信订阅号”浏览比赛章程及下载参赛表格,投稿时请填妥相关表格,连同参赛作品以电邮方式传送至法务局(lawpromul@dsaj.gov.mo);或将参赛表格连同参赛作品(请用A4纸列印,不接受手写稿)及相关电子档案光碟放入密封信封,送交澳门宋玉生广场398号中航大厦21楼法务局法律推广及公共关系厅,信封上请注明“参加‘同根同心‧与法同行’徵文比赛”。

“澳门公共服务一户通”(简称“一户通”)是特区政府推出的智慧政务项目,目的是为公众提供各项便捷的电子化服务。2019年初在“一户通”上线的家务工作外地雇员申请服务,由治安警察局与行政公职局合作开发,该电子服务受到雇主及外地雇员的欢迎。

为进一步便利家务工作外地雇员续期,治安警察局经充分应用电子平台功能,将于2020年9月1日在“一户通”手机应用程式上推出“家务工作外地雇员续期便捷领证服务”,减少家务工作外地雇员前来办理的次数。雇主只要使用“一户通”应用程式办理家务工作外地雇员续期申请,并透过该程式缴纳办证费用,家务工作外地雇员即可在10天(非工作天)后到所选地点(包括:北安出入境事务大楼、黑沙环新街政府综合服务大楼或离岛政府综合服务中心),同时领取新的“雇员身份的逗留许可”凭条及《外地雇员身份认别证》。

新措施省却现时领取新的“雇员身份的逗留许可”凭条后,仍需排期领取《外地雇员身份认别证》,并跑多一次到治安警察局办证服务点领取该证的程序,给雇主和雇员带来很大的便利。

此外,治安警察局也计划将上述家务工作外地雇员续期便捷领证的优化措施,扩展至身份证明局设于本澳多个地点的多功能自助服务机上,进一步拓展服务渠道及地点,以便利公众。巿民如欲查询详情,可亲临北安出入境事务大楼外地雇员分处,或致电出入境服务热线2872-5488,亦可浏览治安警察局网页:http://www.fsm.gov.mo/psp/cht/psp_left_3_SML.html

因应澳洲维多利亚州Gannawarra郡爆发H7N6禽流感,市政署即时暂缓处理从澳洲维多利亚州Gannawarra郡进口禽肉及禽类产品的申请。市政署会持续透过有效的食品进口检验检疫机制,对进口并在本澳销售的禽肉及禽肉产品进行严格把关。

根据本澳食品入口检疫纪录,截至目前今年从澳洲进口的禽肉及禽肉制品约有42吨,占本澳禽肉及禽肉制品的进口量约0.2%。按本澳现行法例法规,所有鲜活食品及动物源性产品在进口时,必须通过强制检验检疫。在检疫时,须出示来源地权限当局签发之卫生证明文件,证明产品来自非疫区及适合供人食用,方可进入及流通本澳市场。

市政署将持续密切留意当地疫情,适时作出跟进,并以第16/2019号行政长官批示中有关卫生检疫的规定处理。

市政署市政谘询委员会环境绿化专题小组昨(27日)举行会议,听取园林绿化厅介绍台风“海高斯”对树木、绿化休闲设施、原定绿化计划的影响,及后续修复进度,与市政管理委员会及部门主管进行讨论交流,提出宝贵意见。

市谘会成员均肯定前线人员在清理工作上付出的辛劳,并关注树木巡查、护树、补植及古树保育工作,建议做好城市植树规划指引。针对人手紧绌情况,建议增购设备及与外判公司协调,以加快善后清理工作。树木保育方面,建议风季前加强对古树业权人及私人地段树木管理人进行宣传,并于台风前作出防风呼吁或技术支援。

市谘委还建议检视及评估近年种植树木,选植适合本地生长、抗风能力较强的树种,提出需要研究城市树穴空间不足,导致树根不能抓紧泥土的改善方案。并建议加强与社团合作,形成恒常机制,以便风后迅速展开清障工作。市政管理委员会委员关施敏及园林绿化厅主管就市谘会成员提出的意见一一作出回应。

市政署在会上向市谘委介绍了应对台风巡查机制,指出进入台风季后,已进行树木巡查,并于气象局发出台风预警时,做好各项准备,但因“海高斯”风力巨大,对全澳树木仍造成很大破坏。前线人员于风球除下前已移除有即时危险的树木及主干道上倒树,并抽派人手清理马路、街道的倒树,公园、休憩区、步行径等绿化休闲设施经排查及评估后已陆续重开。此外,由于“海高斯”对原定植树和山林复育计划造成影响,现已启动风灾后复绿计划,稍后也会制定山林复育计划。

会议由市政谘询委员会环境绿化专题小组协调员陈家良主持,出席者有副协调员辜文达,成员何观伦、邢荣发、李良汪。列席者包括:市政管理委员会委员关施敏、市政谘询委员会委员余健楚、罗锦焜、林宇滔、黄淑筠,园林绿化厅代厅长赵慧明及相关部门主管等。

近年,宠物饲主对公共卫生及环境清洁意识不断提高,但狗只便溺弄污公共街道,产生臭味,影响环境卫生的问题仍时有发生。市政署呼吁饲主,应教导狗只习惯于家中如厕,减少狗只外出时在公共地方排泄,一旦狗只在公共地方散步时仍有排泄需要,饲主都必须妥善清理,维护社区环境卫生,做个尽责狗主人。

近年市政署接获不少意见反映,由于部分人士带狗只外出散步,并无妥善处理狗只便溺物,尤其是一些热门的遛狗地点,狗只尿液中的尿素及尿结晶残留,在本澳潮湿炎热的天气下,尿迹和尿味相当明显,除损害环境卫生外,亦影响了公共地方的其他使用者。去年市政署接获有关狗只便溺物的投诉及意见共二百八十八宗,检控未有即时清理狗只排泄物的个案二百二十六宗,而今年首六个月已接获二百一十七个投诉及意见,并检控一百五十五宗。同时,为配合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工作,市政署在环境卫生上采取多项措施,持续加强街道清洁及巡查工作,同时宣导饲主责任,加强卫生意识。

饲主带狗只外出散步及运动,是为了让狗只有较大的活动空间舒展筋骨,与饲主建立起正向关系,并非为了解决狗只排泄需求而遛狗。解决狗只在公共地方随处便溺所引起的环境卫生问题,应从狗只健康著想,让狗只养成在家居定点如厕的良好便溺习惯,避免狗只长期憋尿引致健康负担,亦可减少狗只外出时在公共地方排泄,兼顾宠物健康、保护环境与公共卫生。故此,市政署在举办的领养分享会以及狗只训练工作坊中,会教授饲主如何让狗只在家居定点如厕的方法,讲解对狗只健康的好处,以及剖析狗只因长期憋尿导致泌尿系统疾病的危害。

对于现时有部分饲主只用清水喷洒方式来处理狗尿,只会扩大了尿液的污染范围,无法做到清理的目的和效果,更会做成二次污染。由于便溺物尤其是小便,落地后更难清理,故饲主在陪同狗只外出时,一旦狗只要大小便,狗主应设法避免排泄物弄脏环境,例如先垫好吸水物料再让狗只在其上便溺,待它们便溺后将有关吸水物料妥善包好,并弃置于狗粪箱或垃圾收集设施内。若地面仍残留尿液,陪同人须清抹乾净,以保持环境清洁卫生。根据《公共地方总规章》,宠物在公共地方排泄,饲主不即时清理被排泄物染污的公共地方,可被处罚六百澳门元。

为了让公众及宠物主人更了解妥善处理狗只便溺物问题,市政署已制作印有不同语种的宣传品,并持续透过多方面的宣传媒体及平台,加强向狗主宣传有关「训练狗只在家中养成良好便溺习惯的好处」及「妥善处理狗只便溺物的有效方法」等讯息,期望市民可以配合市政署的工作,共同维护社区环境的清洁及卫生。

为预防鼠类传播疾病,市政署持续开展一系列防治鼠患工作,包括对全澳各区进行「区域灭鼠」、于公共地方设置「鼠饵盒」、加强饮食场所卫生巡查、为市民提供防治鼠患意见,以及持续透过不同媒体及途径宣传防治鼠患的信息,深化市民对防治鼠患的认识及正确执行各项防鼠措施。

老鼠能传播多种疾病,且对食物、财产等均具有破坏性,市政署已加强在公共地方及市政辖下设施的鼠患防控工作,并根据不同区域的人口结构和环境卫生的情况,将全澳划分二十五个区域,每区每年会进行两次或以上,每次为期五星期的布饵灭鼠工作。同时,市政署亦加强对管辖设施进行灭鼠,例如小贩区、公共街道垃圾站、集雨水渠口旁边等老鼠较常出没的地点设置固定「鼠饵盒」,长期并针对性地监控,藉以有效控制鼠患。

为客观评估澳门现行采用的灭鼠方式,市政署委托内地第三方学术机构检视澳门整体的鼠患防控工作调查,结果显示,本澳整体鼠患情况在可控水平,对于市政署用于杀灭老鼠的药饵亦未发现有抗药性的情况,同时,学术机构亦认同市政署为了加强防控鼠患而于公共地方设置鼠饵盒的灭鼠效用。故近年市政署已因应实际情况扩大各区鼠饵盒的分布,现时设置于公共街道的「鼠饵盒」由最初不足200个增加至现时1,250个,以进一步加强公共地方的防控鼠患工作。

由于食肆普遍存放大量杂物及食材,容易成为老鼠藏匿地点及食物来源,故食肆负责人在申领牌照时,市政署会提供有关食品安全及鼠患防控措施指引,同时,亦会持续对本澳各食肆及外卖店进行恒常巡查,对部分卫生条件不理想或存有鼠患问题的场所,会即时要求场所负责人采取应对措施,并须进行复查及宣导,以确保店铺及周边环境卫生情况得到改善。

为加强市民大众的防鼠意识,市政署持续透过不同媒体及途径宣传防治鼠患的信息,以及透过与不同团体合办专题讲座,深化市民对防治鼠患的认识及正确执行各项防鼠措施。此外,市政署亦制作了「防治鼠患」系列宣传短片,让市民、物业管理实体及饮食业界进一步认识如何做好家居、大厦公共地方、以及饮食场所的鼠患防控工作。

防治鼠患是一项长期工作,有赖广大市民、商户及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全民参与,群防共治,以「防鼠为主、灭鼠为辅」的治理原则,积极维护社区卫生环境,合力预防鼠患。

行政公职局与澳门大学日前举办《数据共享开放与政府管理创新》讲座,邀请了阿里云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和浙江工商大学校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郁建兴,分别就「城市大脑与城市治理」及「当代中国的数据治理」议题作出演讲,分享实践经验,并与与会者进行探讨交流。

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致辞时表示,行政长官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工作的规划和落实,明确指示要打破公共部门间存在「信息孤岛」的问题。公共部门数据开放及部门间的数据共享,直接影响到公共服务的水平,必须充分应用当前最先进的科技手段,认真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推动澳门智慧政府、智慧交通、智慧医疗及智慧旅游。

为配合特区政府的电子政务工作,行政公职局与澳门大学冀藉著是次讲座,透过专家学者从数据技术及政府管理应用的视角作讲解,让与会者有新的视野及思维,促进公共部门的资料互联互通,推进创新的政府管理。

讲座在澳门大学大学会堂举行,出席者包括特区政府主要官员办公室顾问、各公共部门的领导及主管人员约200多名。

市政署透过恒常食品检测,于黑沙环区一饼店抽取的一个奶油包样本中,检出含过量金黄色葡萄球菌。市政署已即时跟进处理,勒令涉事商户停售问题产品。市政署将持续跟进事件并会对涉事场所进行复查及复检,以保障食品安全。

巿政署食品安全厅透过恒常食品检测,于黑沙环永康街马哥莉饼店抽取的一个奶油包样本中,检出每克含有二十四万个金黄色葡萄球菌。根据本澳《即食食品微生物含量指引》( GL 009 DSA 2015)之规定,每克食物样本中若检出含超过一万个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不满意水平,不宜供人食用。巿政署食品安全厅已即时要求涉事饼店停止供应及生产有关产品,并要求该饼店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检视员工个人卫生及改善生产流程。同时,敦促涉事场所安排员工修读食品卫生督导员课程及食品安全与环境卫生基础班,加强员工对食品及个人的卫生知识。

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遍存在于人体,亦会大量存在于发炎或化脓的伤口上。若食品处理人员手部等出现伤口而没有妥善防护下不适当处理食物,尤其是经人手加工处理而无需再加热的食物,食品便有机会因此被污染,继而迅速繁殖并产生毒素,此毒素非常耐热,难以被高温消灭,所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一直是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原之一。

为减低食品安全风险,市政署呼吁业界必须遵守食品卫生及安全之要求,在制作过程中必须注意环境及个人卫生,确保食材和食品的储存及制作过程安全,生熟食品应妥善处理,避免交叉污染。此外,市民应注意食品安全风险,选择有良好卫生环境及具信誉的店铺;进食前及处理食品的前后均要彻底洗净双手,如对食品卫生状况及质量有疑虑,应停止购买或食用。

市政署关注俄罗斯鄂木斯克州爆发高致病性H5禽流感,根据食品进口纪录,本澳近期并没进口受影响地区之禽肉产品。市政署会持续透过有效的进口检验检疫机制,对进口并在本澳销售的禽肉及禽肉产品进行严格把关。

比对本澳食品入口检疫纪录,本澳近期并没有进口相关受影响区域的禽肉及禽肉产品。按本澳现行法例法规,所有鲜活食品及动物源性产品在进口时,必须通过强制性检验检疫。在检疫时,须出示来源地权限当局签发之卫生证明文件,证明产品来自非疫区及适合供人食用,并须通过检验检疫后,方可进入及流通本澳市场。

市政署持续密切留意当地疫情,适时作出跟进,并以第16/2019号行政长官批示中有关卫生检疫的规定处理。

为进一步加强对输入冷链食品的防疫防控,持续提升货物流向及溯源机制的绩效,市政署开发的冷链食品追溯系统于本周已全面开通。九月一日起,凡通过检疫程序进入本澳的冷链食品,货主须于追溯系统作规范化申报,包括纪录每天出货及退货的下游公司、货品数量等,以便市政署更精准地追踪冷链食品的货源、库存及流向,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日前,市政署已为本澳二百多间冷链食品进口商举行了四场讲解会,介绍追溯系统,听取业界意见,简化申报手续。

冷链食品追溯系统有助监管部门及业界更精准地追踪冷链食品的货源、库存及流向的资料。一旦发现异常状况,食品监管及防疫单位可更及时掌握仓存数量、集中排查产品流向,锁定及观察可能接触到问题货物的风险人群,及时控制疫病传播风险。市政署会持续维护系统中的资料数据,适时实地查核,协助业界共同做好冷链食品追溯及管理工作,严守本澳冷链防疫安全线。

市政署在原有机制基础上完成开发的冷链食品追溯系统,乃一款以网页界面为载体的系统,适用于现时Safari及Chrome等浏览器,用户只需具备上网功能而无需额外下载应用程式,系统支援手提电话及桌上型电脑登入使用,方便业界操作。九月一日起市政署在进行入口检疫程时,会为每批受检的冷链食品发出专属二维码(QR code),食品入口商必须为入库储存的每箱货物张贴相对应的二维码以示识别。出货时,业界只需扫描货物上的二维码,即可在电子系统内更新资料,同步完成冷链食品流向的申报手续。

市政署将配合整体防疫部署,不断提升冷链配送食品由入口至零售各环节的监管工作,对进口冷链食品、环境和从业人员等实施三层面防疫防控措施,并与食品业界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巩固防疫成效。

冷链食品入口商及分销商可浏览食安资讯网www.foodsafety.gov.mo了解冷链食品追溯系统。如对系统操作有任何疑问,可于八月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办工时间内致电市政署8296 9910 或8296 9978查询,市政署会持续提供技术支援并听取持分者意见优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