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沙海滩木麻黄景观让人印象深刻,市政署积极进行该区林木的保育工作,惟区内木麻黄已衰退并构成安全隐患,故近期将进行更替工作,包括移除黑沙海滩公园主干道两侧自然衰退的百多株木麻黄,并重植木麻黄幼树。

木麻黄是本澳滨海防风固林的常见树种之一,其适应性强,喜好砂质土壤,以及耐旱、耐盐等特性,且根系深,抗风能力强。位于路环黑沙海滩的木麻黄植于上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对早期造林及绿化贡献良多。数十年来,该区木麻黄因矿质养分贫瘠、台风侵袭、病虫害入侵等逆境因素影响,整体林相已明显出现衰退。

市政署于二零一一年与中山大学共同开展《澳门木麻黄林评估》研究,根据研究及资料显示,黑沙海滩超过一半的木麻黄长势呈现衰退或不健康状况,部份根部更被真菌入侵。衰退原因众多,首先,木麻黄属于生命周期较短的树种,在原产地适生条件成熟林为十至三十五年,甚少超过五十年,而黑沙海滩木麻黄林已有四十多年树龄,故长势转衰属自然定律。其次,其林分结构单一,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到如褐根病或白蚁的病虫害,亦可能影响长势。当遇上台风天气,皆有可能导致树木结构不稳,发生倒塌危险,对游人构成严重安全隐患。

市政署积极保留黑沙海滩木麻黄景观,除展开研究工作,亦持续进行管护并作控高修剪以降低风险。然而,近期巡查及观察黑沙海滩公园木麻黄时,发现多株木麻黄陆续出现衰退至死亡的情况,为避免衰弱的木麻黄突然倒塌而造成人命伤亡,市政署计划对黑沙海滩公园木麻黄进行更替工作,包括移除主干道两侧的木麻黄共一百六十七株、重新种植木麻黄幼树约一百株等。该批幼树由收集黑沙木麻黄种子培育而成,藉此保留市民对黑沙海滩景观的回忆,并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安全的环境。

市政署透过恒常食品检测,于雅廉访区丽晶饼店抽取的一个奶油包样本中,检出沙门氏菌。市政署已即时处理,勒令涉事商户停售问题产品。市政署将持续跟进事件,并会对涉事场所进行复查及复检,以保障食品安全。

巿政署透过恒常食品检测,在雅廉访区丽晶饼店的一个奶油包样本中检出沙门氏菌,不符合本澳《即食食品微生物含量指引》( GL 009 DSA 2015)之规定。巿政署已即时勒令涉事饼店停止供应及生产有关产品,要求该饼店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检视及改善生产流程。同时,敦促涉事场所安排员工修读食品卫生督导员课程及食品安全与环境卫生基础班,加强员工对食品及个人的卫生知识。

沙门氏菌广泛分布于家养和野生动物中,多见于食用动物(如禽类、猪、牛)、动物内脏及其制品等。受沙门氏菌感染患者通常是摄入受污染的食品引致,包括生的或未煮熟的鸡蛋或鸡蛋制品、牛奶或牛奶制品、肉类或肉类制品,以及被粪便污染的绿色蔬菜等;同时,若食品贮存温度不当,亦容易大量繁殖及传播。感染沙门氏菌可引致发热及肠胃不适,例如呕吐及腹泻等。对于幼儿、长者及免疫系统较弱的人,可能会有较严重的影响并威胁生命。

为减低食品安全风险,市政署呼吁业界必须遵守食品卫生及安全之要求,在制作过程中将食品彻底煮熟;注意环境及个人卫生,确保食材和食品的储存及制作过程安全。此外,市民应注意食品安全风险,长者、婴儿和孕妇应避免进食生或未经彻底煮熟的食品,尤其生蛋及含生蛋之制品;注意个人卫生清洁,处理食品前后要彻底洗净双手;选择良好卫生环境及具信誉的店铺,如对食品卫生状况及质量有疑虑,应停止购买或食用。

由中国法学会与法务局合办,澳门法律交流协进会支持协办的第十三届“澳门与内地青年法律交流周”活动,于7月20日上午透过网络直播举行开班仪式及首场授课。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鸣起、澳门特区政府法务局局长刘德学、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法律部副部长王恒、中国法学学术交流中心副主任王伟、澳门法律交流协进会会长黄景禧,以及澳门法律交流协进会的青年法律工作者、澳门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的法学院师生共约50人同时在北京、澳门两地参加是次开班仪式。

“澳门与内地青年法律交流周”活动自2008年开办以来,过去已成功举办了十二届,组织了超过200名本澳法律专业的学生和青年律师到内地参观、学习和交流。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本次活动首次以线上方式进行。在开班仪式上,张鸣起副会长、刘德学局长、黄景禧会长以及学生代表、往届交流周团员代表分别致辞和发言。

张鸣起副会长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法学会一直高度重视内地与澳门青年的法律交流。活动创设以来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为发展壮大爱国爱澳力量,推动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年交流周活动紧扣法律热点,创新活动形式,围绕基本法和新颁布的民法典,组织多位知名法学专家通过线上方式给澳门法律青年授课,让大家更好知法学法用法,更好参与国家法治建设,更好融入祖国发展。他表示澳门青年是澳门的希望,也是国家的希望,关系到澳门和祖国的未来,并寄望澳门青年法律人要做宪法和基本法的坚定维护者,做澳门与内地融合发展的积极参与者。

刘德学局长在致辞中表示,特区政府一贯致力向本澳青年开展《宪法》、《基本法》等宪制法律教育,让青年人认识宪制法律在社会治理法治化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今年更将推广《维护国家安全法》视为重点工作,使青年人明白国家安全是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关键所在。他勉励澳门青年法律人好好把握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开拓视野;同时亦相信这次交流活动以线上方式举办,是推动各方更紧密合作的一个契机,日后将善用网络科技,合作开展更多元化的普法交流活动。

黄景禧会长表示,在历年参加“澳门与内地青年法律交流周”活动的学员中,有些人已成为大律师,有些在政府部门担任公证员、登记官和法律顾问。2019年,学员中的骨干成立了澳门法律交流协进会,致力为澳门青年法律工作者扩大湾区朋友圈,并促进与社会各界建立交流平台。他认为学员们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人为本、包容共济,团结一致突破难关,必能获得成长及取得成功。

开班仪式上,法律学生代表梁嘉慧以及2014年交流周学员黄伟境亦应邀发言,他们均表示有幸再次参与交流周活动,认为澳门与内地青年法律交流意义重大,希望透过是次活动能进一步增进澳门青年对中国发展的认知与认同,拓展青年的眼界和胸怀。

开班仪式结束后,由张鸣起副会长为澳门法律青年们开授第一课“关于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并在课后与澳门会场在座青年进行线上互动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是次交流周活动从7月20日开始至25日结束,邀请了多位内地宪法、基本法和民法等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以网上专题讲座形式开班授课,内容包括民法典的物权编、婚姻编、合同编、侵权编,以及“一国两制”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法务局由7月21日起(共五天),每晚7时将授课录像的链结上载至法务局社交媒体平台(Facebook、Instagram、Wechat及Youtube),有关链接为期一个月有效,欢迎大家持续阅览。

市政署透过恒常食品风险监察系统,获悉有罗马尼亚宰鸡场多名员工感染新冠病毒。根据入口记录,今年本澳未曾入口罗马尼亚禽肉产品。

为配合整体防疫工作,市政署除恒常食品入口检验检疫工作外,已同时加大抽检来自世界各地进口的冷链配送食品及其包装,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至今共抽检三百多个样本,结果显示所有样本皆为阴性,未见异常。

同时,市政署持续对进口冷链配送的食品进行核酸检测及风险监察,包括实施留置待检措施;排查冷冻食品入口及批发商、冷冻冷藏库及配送设备;要求新批发市场、各街市及冷冻食品商等,严格执行每日清洁消毒工作。早前,亦同冷链食品业界及商会代表会面,提醒业界加强警惕,严防沾有新型冠状病毒经由外地进口冷链货品及包装传入本澳,积极配合有效落实卫生防疫措施。

《政府公报》今(20日)刊登《电子政务施行细则》行政法规,将于本年9月27日与第2/2020号法律(《电子政务》法律)同日生效。

为配合《电子政务施行细则》行政法规的生效,行政公职局创造更多条件,提供便民便商的电子化服务。

为鼓励市民和商户使用政府的电子化服务,行政公职局提供更多条件方便市民开立一户通帐户,以更便捷方式获取政府电子化服务。

在行政法规生效后,市民可下载一户通手机应用程式,透过手提电话获取验证码,填写个人资料,再根据手提电话的指令进行面容识别,选取同意协议及设定用户名/密码,即可在线确立电子身份识别开通一户通帐户并以电子身份登入 “澳门公共服务一户通平台”,浏览服务清单,选取服务项目。

以申请物业登记证明为例,市民或中介公司只需在“澳门公共服务一户通平台”上,填写有关申请物业登记证明数码化接待服务的资料,完成线上支付,便可收到服务结果通知,在指定时间内取得电子证明,整个流程非常便捷。

电子证明让市民更方便核实其有效性,减少递交纸本文件的次数。同时,以电子通知代替纸本通知,节省纸本及直接送达。市民在取得电子证明后可保存于个人档案,方便管理及随时使用。

《电子政务施行细则》进一步从公共部门的文件、电子证明、数码证照、数码化接待流程及电子通知等方面就服务电子化作出规范。同时,法规亦特别强调对个人资料的保护。

市政署一直高度关注内地在来自厄瓜多尔的急冻虾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事宜,根据入口记录,本澳自今年三月十七日曾入口一批来自厄瓜多尔的急冻虾,经核查,上述入口产品与现时内地有发现外包装检出新冠肺炎病毒的注册场编号不同,及后亦未有再来自该地方的入口申请。

为配合整体防疫工作,市政署除恒常食品入口检验检疫工作外,已同时加大抽检来自世界各地进口的冷链配送食品及其包装,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至今共抽检近三百样本,结果显示所有样本皆为阴性,未见异常。市政署将持续对进口冷链配送的食品进行核酸检测及风险监察,包括实施留置待检措施;排查冷冻食品入口及批发商、冷冻冷藏库及配送设备;要求新批发市场、各街市及冷冻食品商等,严格执行每日清洁消毒工作。

为进一步配合特区政府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工作,市政署于6月起联同多个团体组织专门卫生巡查队伍,分阶段向各区大厦屋苑进行环境卫生宣导及卫生隐患排查工作,推动住户及大厦管理实体重视大厦环境卫生,6月份共巡查771幢大厦。

市政署一直关注公共地方的环境卫生状况,持续加强公共设施的清洁及消毒工作,减低传染病传播条件。为有效防范疫情,呼吁公众配合特区政府的防疫工作,时刻保持个人、家居、大厦屋苑和社区的环境卫生,并加强大厦屋苑及私人地方的管理及清洁工作。市政署于6月1日开始,与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澳门工会联合总会、民众建澳联盟合作开展“社区清洁‧齐参与‧同抗疫”之“大厦屋苑清洁活动”及“大厦屋苑防治鼠患活动”计划,三个团体各自组织专门卫生巡查队伍,分阶段对全澳各区大厦屋苑以及“三无”大厦进行环境卫生宣导及卫生隐患排查工作。

目前,已对中区丶下环区丶台山及佑汉区等,包括154幢高层大厦及617幢低层大厦,合共771幢大厦进行环境卫生宣导及卫生隐患排查工作,巡查工作主要包括:向住户及大厦管理实体进行口头宣导工作,呼吁保持良好个人及家居卫生习惯;于大厦内张贴有关环境卫生及家居防治鼠患的宣传海报;向居民派发相关宣传单张;劝喻及协调住户及大厦管理实体清理大厦公共部分的杂物及垃圾;协助清理“三无”大厦公共地方之垃圾、以及清抹大厦门口及扶手梯;当发现大厦屋苑有鼠患时,即时提供防鼠意见,教导相关人士从环境防治著手,并提供适切协助,做好大厦和家居的清洁和防鼠措施工作,提升居民及大厦管理实体的环境卫生意识。

市政署将持续优化及做好监管各项环境卫生的工作,加强政府、团体及居民的合作,鼓励公众多参与社区清洁事务,维护好私人地方及大厦屋苑的环境卫生,改善社区的卫生状况,共同构建一个清洁健康的生活环境。

市政署持续跟进日前氹仔怀疑非法食品加工场案,对怀疑使用该非法场所制品之下游食肆抽取食品样本化验,展开深入卫生调查,已勒令涉案的三家下游食店停业整顿,并要求网上外卖平台将涉事商户下架处理,以阻截风险漫延。

日前,市政署接获治安警察局通报,于氹仔一住宅单位发现怀疑非法鱼肉加工场所,已即时对涉事场所展开卫生调查,抽取现场所制作的鱼肉及鱼肉腌制品样本进行检验,扣押现场食材,开立卷宗。同时,市政署根据警方提供的怀疑下游食店资料,作进一步搜证及调查,包括派员检查有关怀疑涉事场所的食品处理及卫生操作情况,以及抽取食品样本进行检验,约谈场所人员以进一步了解场所的运作及食品的来源、处理程序及供应情况等。市政署根据前期调查结果,并结合治安警察局提供的资料,已明确有关的涉事下游场所是「匠人胡包子铺」及于网上外卖平台「澳觅」上,名称为「鱼婆婆可以喝汤的酸菜鱼」、「鱼小妹烤鱼&蛙蛙」之涉事商户。

为确保食品安全,市政署已根据第5/2013号《食品安全法》第九条,对上述涉事食肆场所采取预防及控制措施,勒令各场所暂停营运,直至证实不再存有食安风险。同时,要求网上外卖平台「澳觅」将涉事商户下架处理,以阻截风险漫延。

市政署提醒食品业界,食品的生产经营必须符合《食品安全法》及相关食安标准进行,确保食品卫生及品质安全,违反《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规,将可被检控,若构成行政违法,可被罚款五万至六十万澳门元;若触犯「生产经营有害食品罪」,一经定罪可被判处最高监禁五年或最高六百日罚金。故此,食品业界务必向可靠及具信誉、卫生良好的供应商采购食材食品,明晰货源及食材品质;同时保留食材的来货单据以便有需要时供相关部门追溯货品来源。市民若发现有场所涉嫌出售有问题的食品食材,可致电食安专线2833 8181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