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政署明起陆续重开儿童游乐设施及球场
市政署将于明日(6月20日)起,恢复开放辖下公园及休憩区之儿童游乐设施。另外,各区的自由波地、公园球场及活动中心球场等则于6月22日重开。
市政署亦因应防疫需要,已于部份自由波地、公园及活动中心入口处安排驻场保安员,市民进场时须配戴口罩、进行体温测量及提交当天的「澳门健康码」。市民在使用设施时须遵循在场工作人员的指示,做好个人卫生防疫措施。
另外,烧灰炉公园、大潭山郊野公园及白鸽巢公园之儿童游乐设施,以及氹仔中央公园及湖畔大厦的自由波地,由于正进行重整翻新工程,继续暂停对外开放直至工程完成。

市政署扩大病毒核酸筛查 续有40样本通过检测
继连续多天抽检入口水产样本,市政署昨(18日)起,一连三天扩大新冠病毒核酸筛查,重点针对进口冷冻食品、新批发市场与各市政街市内的环境及器具两方面进行新冠病毒核酸筛查工作。昨日抽检的四十个食物及环境样本,全部通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未见异常。
为配合新型冠状病毒防疫工作,降低疾病在本澳传播的风险,市政署扩大新冠病毒核酸筛查工作,包括针对从外地进口的冷链配送食品,由早前的冷藏及冷冻水产品扩大抽检范围至各地进口本澳的冷冻肉制品,并同步实施留置待检措施,待通过检测后才可放行。
同时,市政署还对青洲新批发市场、各市政街市内的工作枱、刀具、砧板、工作人员双手、包装物料、使用的相关设备等采集环境样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昨日在新批发市场、红街市和沙梨头街市抽取的二十个环境样本,以及在入口检疫点抽取的二十个冷冻禽畜肉及水产样本,全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皆为阴性。
过去五日,市政署亦已采集四十个来自不同地区之冷藏或冷冻水产品样本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全部结果皆为阴性,通过检测。

市政署持续巡查各区食肆及地盘监管非法倾倒
食肆或建筑地盘的油污若直接流入公共渠网,会阻塞渠道,影响其正常运作;市政署透过恒常机制,定期派稽查人员到各区食肆及建筑地盘巡查,年初至今已巡查近二千次,并对违规情况进行处罚。
下水道系统是抵御内涝的其中一道重要防线,市政署曾发现有雨水井内有被弃置的生活垃圾、油脂废水等物品堵塞,导致雨水井无法于降雨期间正常运作,造成水浸。市政署除持续疏导公共渠网,确保下水道畅通外,亦按恒常机制,定期派出稽查人员到各区食肆及建筑地盘巡查,跟进隔油井或过滤沉砂井的使用情况,至今已对食肆和建筑地盘巡查了共一千八百二十七次,并对缺乏妥善清理的商户发出通告要求改善及对违规情况作出检控。
市政署呼吁市民,不应将垃圾、油脂等物料倾倒于公共路面上的雨水井;而食肆、建筑地盘、修车场的负责人须定期清理隔油井或沉淀池,避免水泥浆或油污进入公共下水道,造成渠道堵塞及产生水浸风险。若违反有关行为,一经发现将根据《公共地方总规章》及《违法行为清单》之规定作出处罚;倘适用四月一日第16/96/M号法令规定,更可被科以澳门元一万五千元至三万五千元罚款。市民应自觉遵守有关规定,确保下水道畅通,使渠道在雨季期间的运作保持正常。

市政署助食品业界认识并遵守农药残留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高残留限量》行政法规已于四月生效,为了提升业界对食品安全标准的认识,市政署持续透过上门走访以及举办业界座谈会等方式向相关食品商作宣教,说明食品中农药最高残留限量的参考限值等知识及规定,助业界知法守法,携手保障供应链的食品安全。
本澳鲜活食品主要从外地进口,食品业界作为入货及供应的重要持分者,有责任对本地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及法规具足够的认知及理解。为此,市政署邀请了本澳蔬果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行业商会等逾二十名代表,于六月十六日在黑沙环政府综合服务大楼举行了食品安全标准座谈会。会上,市政署食安人员向与会者重点讲解《食品中农药最高残留限量》的相关规限,并以本澳常见的叶菜类蔬菜为例,介绍《食品中农药最高残留限量》中,对不同农药所规限的最高残留限量,以及列举获豁免订定最高残留限量的农药名单等,以加强业界对相关标准及法规的了解。
为配合《食品中农药最高残留限量》的生效,市政署早于四月已派员以走访方式向售卖蔬果的商户作宣导,并派发及解说「齐来认识:农药残留」系列宣传单张及海报,提醒商户严格遵守相关食安标准,亦教育经营者如何使用《食品中农药最高残留限量食品分类指引》,查阅相关食品的分类及技术资料,从而指导业界配合有关规定。同时,特别提醒业界应向可靠的供应商采购食品、切勿供应或出售未经检验检疫的食材、了解供应的食品是否依法进入本澳、向入口商/分销商或原产地生产商索取相关货源资料,以及妥善保留进出货纪录及相关单据以便日后进行溯源管理。
此外,市政署一直透过恒常的食品监察及检测机制,评估入口及市售食品的风险及卫生状况,倘样本检测结果超逾参考值会依法处理。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的生产经营须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然而,一旦生产经营之食品不符合食安标准,可构成「行政违法行为」,而被罚款澳门币五万元至六十万元;若情节触犯「生产经营有害食品罪」则可处最高五年徒刑或科处六百日罚金。
有关食品安全法、一系列食安标准及指引已上载至「食品安全资讯网」www.foodsafety.gov.mo及「食安资讯App」。同时市政署亦设置了「认识食品中农药残留之标准」专页,提供与农药相关的科普文章及宣传单张,藉多个途径教育食品业界及公众尽力完善自身的食安卫生管理。

市政署继续检疫进口冷藏水产 再检测22样本结果未见异常
配合新型冠状病毒防疫工作,市政署继续加强检疫进口冷藏水产品,昨(16日)再完成检验二十二个样本,全部皆通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未见异常。市政署会持续对入口食品进行风险评估及监测,保障本澳食品安全。
基于审慎原则,市政署扩大食品入口抽检项目,继前日(15日)十七个进口三文鱼抽检样本通过核酸检测后,昨再对二十二个分别来自日本、泰国、越南、缅甸、印度、纽西兰、波兰、意大利、法国及台湾地区的冷藏水产品及其制品的样本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所有样本结果皆呈阴性,未见异常。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资料指出,暂未有证据显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以透过食品传播。尽管冠状病毒在低温条件下有较强的生命力,但保持良好的食安防范操作可避免通过食物传播。而且冠状病毒不耐热,一般的烹饪方式(达70℃以上)足以杀灭病毒。
市政署呼吁食品业界须做好环境清洁及消毒,工作人员在处理食物的过程中须全程佩戴口罩、处理生食及熟食之间须清洁双手;处理生食及熟食时,必须使用两套砧板及刀具,以防止交叉污染。此外,由于生或未彻底煮熟的水产属高风险食品,孕妇、婴幼儿、长者及免疫力较弱人士应避免进食生及未煮熟的食品,以降低患上食源性疾病的风险。

“便服夏,齐节能”鼓励轻装上班,减少能耗
由能源业发展办公室和行政公职局合办的“便服夏,齐节能”活动,将由今日(16日)开始至8月31日举行。活动已经举办多年,旨在鼓励市民轻装上班,调高冷气温度,节省能源。
便服夏主要面向政府部门的公务人员,鼓励公务人员如非因公务所需必须穿著制服者,尽量穿著轻便及凉爽的便服上班,不打呔,不穿外套,将冷气温度调至不低于25oC,或将惯用的温度调高一度,以减少开启冷气所需的低温,减少能耗。
活动亦希望带动私人机构、工商团体和社团员工参与,共同营造轻装上班的节能文化。

《古树名木保护名录》今公布更新
《公报》今(15日)公布经更新的《古树名木保护名录》,共有五百二十株古树名木,包括首批纳入保护名录的四株私人古树。市政署将持续深化古树保育工作,包括一年至少一次恒常巡查,一树一纪录等,并计划在今年十月开通古树名木专题网页,公布古树资料,配合宣传小册子、短片、古树养护指引,推动公众认识古树、爱护古树。
特区政府自2016年公布《古树名木保护名录》后,今次是首次进行更新。一直备受社会关注的私人古树,经市政署、文化局跨部门合作推进后取得进展,本次保护名录纳入观音古庙四株古树,包括两株树龄分别为五百一十年、四百九十年的海南蒲桃古树,是首次把私人古树纳入保护名录。两部门计划在今年内,续把位于宗教、文化遗产保护区内的六十多株古树纳入《古树名木保护名录》,未来,将持续推动更多的私人古树纳入保护名录。
相比2016年《古树名木保护名录》,今日公布的《古树名木保护名录》增加了四株私人古树,有四十二株古树因天灾、褐根病等不同原因死亡而被除名。该四十二株古树中,有二十二株于台风天鸽、山竹期间倒塌,十四株死于有树癌之称的褐根病,四株死于根腐病,一株因持续衰弱而死,一株被非法砍伐。
市政署将强化古树的恒常巡查和管护,透过、更具针对性的工作对古树进行护理、复壮。包括定期联同树木及生态保育的专家对纳入《古树名木保护名录》的树木,进行整体性的健康评估。采取一年至少一次的恒常巡查,监测古树的整体生长态势、病菌虫害、立地条件等,并根据古树的健康情况进行评级,制定具针对性的养护复壮方案,透过修枝整形、加设支撑架、施药防治病害、修补树洞及损伤、改良土壤等不同措施,对不同级别的古树进行护理。

市政署持续保育古树名木 承传澳门生态历史资源
于二○一六年公布的《古树名木保护名录》将进行更新,新保护名录共有五百二十株古树。市政署将在过往工作的基础上,强化古树的恒常巡查和管护,透过科学化、系统化、更具针对性的工作对古树进行护理、复壮。同时,为加强社会对古树的认识,推动全民护树,市政署将在今年内推出古树名木专题网页,让公众更深入地认识古树,参与古树保育,传承本地珍贵树木的历史文化与生态价值。
市政署作为护理及保育树木的公共部门,一直致力保育具历史、文化、重要纪念意义的古树名木,联同文化局等权限部门持续对《古树名木保护名录》的树木进行密切监察、管护及保育。同时,定期联同树木及生态保育的专家对纳入《古树名木保护名录》之树木,进行整体性的健康评估。采取一年至少一次的恒常巡查,监测古树的整体生长态势、病菌虫害、立地条件等,并根据古树的健康情况进行评级,制定具针对性的养护复壮方案,透过修枝整形、加设支撑架、施药防治病害、修补树洞及损伤、改良土壤等不同措施,对不同级别的古树进行护理。
按《文化遗产保护法》相关规定,私人地方的古树属持有人管护,市政署再次呼吁私人树木之持有人应定期检查及跟进古树的情况,适切地进行管护及修剪,保障树木存活及生态价值之馀,亦降低对公共安全构成的潜在风险。市政署已制定《澳门古树名木养护指引》,供私人地方古树持有人参考,并依循指引进行管护。

跨部门合作保护私人古树 五百年古树首纳保护名录
位于观音古庙内,树龄分别是五百一十年、四百九十年的两株海南蒲桃古树,近年长势趋弱,为保护珍贵古树,市政署与文化局透过跨部门合作,把两株海南蒲桃,连同庙内两株鸡蛋花古树和阔叶合欢古树一并纳入《古树名木保护名录》,成为保护名录内首批私人古树。两部门计划在今年内,续把六十多株位于宗教、文化遗产保护区内的古树纳入《古树名木保护名录》。
就四株古树,特别两株珍稀海南蒲桃古树的保护,市政署、文化局一直和观音古庙慈善会保持密切沟通,期望透过协议,庙方愿意把古树交由政府管护。市政署已制定护树特别专案,在接管两株古树后,即启动全方位的救治措施,尽力延长古树寿命,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
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员会主席戴祖义、副主席罗志坚,文化局局长穆欣欣、副局长梁惠敏、市政署园林绿化厅代厅长赵慧明、文化局文化遗产厅厅长蔡健卜月卜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四株古树首纳保护名录以及经更新,将于下周公布的《古树名木保护名录》。
戴祖义表示,市政署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古树保育工作,每年均对《古树名木保护名录》所载古树名木进行巡查和健康评估,因应古树生长状况采取管护措施。而按《文化遗产保护法》规定,私人地方的古树名木由持有人承担管护责任,社会一直希望政府推动把私人地方古树纳入《古树名木保护名录》的工作,是次保护名录首次纳入私人古树,将为日后强化本澳其他私人古树的保护作了良好示范。
穆欣欣表示将位于观音古庙内的四棵古树纳入《古树名木保护名录》更新名录中,体现了跨部门合作的成果。观音古庙属文物建筑且为私人地段,首次有私人古树纳入法律保护中,为日后处于文物中的古树保护提供了良好开端。后续,文化局将按照《文遗法》的规定,持续与市政署紧密合作,共同推进公共及私人地方古树的保护工作。
经专家评估,观音古庙内庭两株海南蒲桃树龄分别约五百一十年和四百九十年,较观音古庙建庙时间早逾三百年,达到国家一级及二级古树标准,十分珍贵。市政署及文化局一直与庙方保持联系,并就古树养护提供技术支援意见,冀持有人对私人古树作更好的保育。
观音古庙慈善会于去年提出因两株海南蒲桃主干中空,具潜在危险,欲移除两树。为能尽力保护古树,市政署及文化局即时启动跨部门救树行动,市政署亦再派员实地对两株古树进行专业检测,分析评估两株古树健康状况。目前,两株古树整体健康状况和生长环境都不理想,树干重心倾斜,树身多处有树洞,健康情况差,树干结构有缺陷。根据检测结果,市政署制定护树特别专案,计划透过清除腐木、修补树洞及防治虫害进行针对性的局部修护,并改善古树的立地环境,整改目前硬地为透气透水铺面,以及加强支撑架承托等,提升对树木的整体保护。

市政署加强进口海鲜的检验检疫
因应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市政署持续对各项入口食品进行严格监管,加强对进口海鲜的检验检疫。
各类鲜活、冰鲜或急冻的动物源性食品进口本澳时,须向相关部门申报,出示有效的卫生证明文件及来源资料,接受市政署强制检验检疫。市政署检疫人员除对货品进行现场查验外,并根据风险程度以及比例抽取样本进行检测,通过检疫方能进入本澳市场。倘发现问题个案,将作出留置检验等相应措施,并向来源地相关部门进行了解。
市民应循正途购买食品,切勿购买来历不明的食品,食品业界在入货时必须清楚有关货源已接受强制检验检疫。市政署呼吁市民和业界,注意生熟食物分开处理且煮熟后使用,减少食品安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