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政署于热带气旋吹袭对辖下绿化设施之应变安排
为保障公众安全,当“八号或以上风球”转弱为“三号风球”时,市政署将对全部所属管辖的绿化及休憩设施进行巡查及评估,为避免影响前线人员进行检查和作出应急处理,期间场所不对外开放,并于具门闸或主要出入口之场所设置围封告示牌让公众知悉,敬请市民配合,于开放清单公布后才考虑使用有关设施。
当八号风球除下后,所有关闭的绿化区域,争取二十四小时内对外公布设施开放清单;但若为九号风球或以上,由于可能对绿化设施的影响及损害较大,评估需较长时间:故会于八号风球除下后,所有关闭的绿化区域,会争取七十二小时内对外公布设施开放清单。
市政署经过统计、分析及评估后,因应公园、休憩区、步行径和遛狗区等设施的损毁程度,分为维持正常开放、局部开放、暂停开放三个等级,制作开放清单并公布于市政署网页www.iam.gov.mo及澳门自然网http://nature.iam.gov.mo,公众可密切留意有关讯息。
另外,市政署亦提醒市民在台风前后或暴雨期间,应该尽量避免走近或停留在斜坡下,以免因滑坡发生危险。

市政署因应台风及风暴潮影响实施环境卫生措施 呼吁市民配合
为应对台风及风暴潮可能出现的环境卫生状况,市政署呼吁社会大众配合当局在台风前后所展开的垃圾收集及清运措施,妥善处理及弃置垃圾,减低台风袭澳对市面造成的影响,提升垃圾清运的效率。
市政署会协调澳门清洁专营公司在八号风球悬挂前预先加固部分垃圾收集设施及加快清运市面垃圾;而市民应暂时将垃圾贮存在家中待八号风球除下后才弃置,并应先处理容易腐烂的生活垃圾,待垃圾收集高峰过后才弃置非生活垃圾,而大型家具杂物则稍后再作清理。另外,在台风期间,大厦管理实体应暂时把垃圾桶留置在大厦内,避免放置在公共街道上被台风吹倒而加剧垃圾堆积的情况;待风球除下后才推出,让清洁专营公司能有序地清运市面上的垃圾。
一旦发生水浸,位处低洼地区的市民及商户切勿将浸湿的货物直接弃置在街道及店铺门外,应配合政府及清洁专营公司的垃圾收集工作,尽量将垃圾分类并用胶袋盛载封口,弃置在指定的收集地点,避免受到污染及破坏。市政署会因应市面情况启动临时措施,并在合适地点设置临时垃圾收集点、压缩式垃圾车及大型环保斗。市民及商户可借用临时垃圾收集点的垃圾桶,使用后再放回原收集点,以方便清洁工人及车辆集中及快捷进行垃圾清运的工作。
为方便市民查阅临时垃圾收集点之位置,有关资讯已上载至环境卫生网www.iam.gov.mo/macaohygiene/c/tempgarbage/map;市民亦可透过手机扫瞄该二维码连结至网页,网页内可查阅临时垃圾收集点的地址及现场图片,让市民便捷掌握最新临时垃圾收集点的位置及资讯。

市政署暂缓处理澳洲维多利亚州东吉普斯兰郡禽肉及禽类产品的申请
因应澳洲维多利亚州东吉普斯兰郡爆发低致病性H5N2禽流感,市政署暂缓处理澳洲维多利亚州东吉普斯兰郡进口禽肉及禽类产品的申请。市政署会持续透过有效的进口检验检疫机制,对进口并在本澳销售的禽肉及禽肉产品进行严格把关。
根据入口纪录,本澳最近三个月从澳洲进口的禽肉及禽肉制品约37.2吨,占进口禽肉及禽肉制品的进口量约0.4%。按本澳现行法例法规,所有鲜活食品在进口时,必须通过强制性检验检疫。在检疫时,须出示来源地权限当局签发之卫生证明文件,证明产品来自非疫区及适合供人食用,并须通过检验检疫才可进口。
市政署将持续密切留意当地疫情,适时作出跟进,并以第16/2019号行政长官批示中有关卫生检疫的规定处理。

市政署向业界举办《动物防疫法》讲解会
《动物防疫法》将于九月一日生效,市政署正开展相关法律之宣传教育工作,早前向动物诊疗业界举办讲解会,介绍法律内容、动物疫病名录、申报表格与申报流程等,加强对有关法律的认识,合力预防及应对动物疫病的传播风险。
为让动物诊疗业界认识《动物防疫法》内容,市政署于八月十一日在政府综合服务大楼举办业界讲解会,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员会委员吴秀虹、卫生监督厅厅长田纪洋及相关部门人员出席。市政署人员介绍了有关法律内容,当中强调法律规定公共或私人动物诊疗活动场所负责人或兽医,在执行职务中知悉或怀疑发生动物疫病时,须在二十四小时内向相关权限实体市政署或治安警察局作出具名申报,未依法作出申报可被罚款五千至二万澳门元。另外,亦应填写动物疫病申报表。申报表主要须填报动物现存地址、《动物疫病名录》中的分类编码、疾病资料、动物资料与饲主资料等,让市政署人员能即时掌握怀疑感染疫病动物的基本情况,尽快作出应对处理。
有与会者查询当发现怀疑或确诊疫病个案后,除于二十四小时内向相关权限实体申报外,应即时采取哪些措施,市政署回应时表示,应将动物或其尸体留置于动物诊疗活动场所或其他适当的地点,直至市政署人员到场处理;清洁或消毒有关设施、设备及物品;隔离感染或怀疑感染动物疫病的动物等措施。市政署收到动物疫病申报通知后,会派员到场进行流行病学的调查,在确认动物疫情后,会通报卫生局。同时,亦可基于怀疑或存在动物疫病等因素,命令采取防控措施,包括:限制使用存有传播动物疫病风险的设施、改善设施或运作模式、暂时关闭场所及地方、强制隔离动物等,以有效控制动物疫情对公共卫生的影响。不遵守有关命令者,须负刑事责任。
吴秀虹表示,动物疫病能早期发现及通报,可更有效地应对突发的动物公共卫生事件,期望透过讲解会,让业界能加深认识有关法律及加强相互沟通。而饲主亦须履行义务,如为动物定期注射预防疫苗;一旦怀疑动物患病,要尽快带动物就医,一起合力减低动物疫病在本澳传播的风险。
市政署除举办讲解会外,亦走访动物诊疗场所,并透过特区政府入口网页、市政署网页、本澳中葡文电台及电视广告、报章杂志、户外宣传横额、海报、小册子、巴士媒体广告、网络社交平台等推广《动物防疫法》,提升市民的认识。市民可浏览澳门动物卫生监督网www.iam.gov.mo/canil或致电市政署市民服务热线 2833 7676查询相关资讯。

市政署善用闲置地增休憩空间 氹仔建车胎公园倡导节约环保
回应社会善用闲置土地,增加休憩空间的诉求,市政署计划利用氹仔市中心四幅面积共约一万九千平方米的闲置地,建设倡导节约环保,以车胎为设计主元素,配置大量休闲康乐设施,适合男女老幼的车胎公园。
参考欧美、日本及内地等多个城市以车胎为主题,广受市民欢迎的公园,市政署规划设计中的车胎公园,北邻广东大马路,东临布拉干萨街,南面是沙维斯街,西面紧贴南新花园,与邻近的中央公园、花城公园功能互补,落成后将有助增加氹仔市中心区人均休憩用地面积,丰富社区休闲氛围,提升居民生活素质。
和环保局合作选用经清洁消毒打磨的车胎
市政署和环保局合作,选用经筛选无溶解、外观完好的回收车胎,经清洁消毒、除杂物及打磨等处理,并于车胎底部钻孔以防积水。同时,在公园落成后,市政署将定期检查、维护,视需要再更换车胎,确保卫生安全。
规划中的车胎公园,以节约环保、返朴归真为原则,因地制宜,利用高低起伏的原地型作整体布局,以车胎为主设计元素,串连园内车胎乐园、亲子草地、欢乐山丘、水沙世界、滑板天地、开心波地、环园跑步径、环园小童滑板车道等各个功能区,为不同年龄层的居民提供动静皆宜的亲子互动、康乐游乐空间。
八个亲子互动、康乐游乐功能区老少咸宜
有别于本澳其他儿童游乐区的车胎乐园,位于公园核心位置,将利用各种不同大小及外型车胎,建造新颖有趣,色彩缤纷,兼顾安全的攀爬组合、吊桥、小屋、车胎池、体适能迷宫等游乐空间,并利用车胎在园内作大型装置点缀,为男女老幼提供拍照打卡热点。
面向一家大小的亲子草地和欢乐山丘,以宽广及高低起伏的自然地型,塑造贴近大自然的多功能场地。区内将设置以车胎组装的人偶、小房子及车胎树等艺术装置,并设有车胎秋千、兼具装饰及攀爬玩乐功能的各类动物造型艺术装置等。
面向儿童少年的水沙世界,利用现场约两米高差而建,分设上下两区,上区设置一组大型沙池及螺旋型流水金字塔,下区车胎和沙池结合,并以两组大型复古磨石米滑梯、车胎攀爬斜坡作连接,建造一立体的游乐空间,让儿童透过玩沙及玩水,在游戏中学习,训练触觉,创造力及想像力。
面向青少年的滑板天地,适合初学者及中阶人士,利用原地型的高低落差而建,地面配以几何色块衬托充满活力的形象。开心波地,设有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及羽毛球场,周边将设置健身设施、鹅卵石步道、遮阳廊及长椅等。
环园跑步径全长六百六十米,环园小童滑板车道全长六百五十五米,两者之间由车胎制成之矮围栏作分隔,保障行人、运动人士及儿童的安全。公园内除保留现有树木外,亦会增植灌木、乔木等植物,提升绿化率,设置大型遮荫棚。园内设置小卖亭、贩卖机、露天茶座区哺育室以及亲子厕所、无障碍厕所等。

预计市面人流将增加 市政署持续加强公共地方及设施清洁消毒工作
为配合防疫工作,市政署持续采取多项环境卫生措施。随著出入境及旅客签注的最新安排,内地及澳门两地人员逐渐恢复正常往来,预计市面人员流动尤其是旅客将持续增加,市政署将进一步协调外判清洁公司加强公共地方及设施的清洁消毒工作,减低病毒传播的条件,全力做好特区政府的防疫工作。
市政署针对各出入境口岸、巴士站、的士站、公共街道、广场及小贩区等公共地方及设施的清洁及消毒,持续协调澳门清洁专营有限公司使用稀释漂白水,每日分区清洗全澳各公共街道。同时,亦安排外判清洁公司以专用喷雾器,将经稀释的漂白水喷洒于渠道口、行人道栏杆,以及巴士站内的候车亭、椅子及乘车信息牌等,加强清洁消毒工作,尽量减低病毒传播的风险及条件。市政署积极监察有关工作的执行情况,并因应需要适时调整清洁次数,以保障公众在使用相关设施安全及卫生。
市政署会密切关注粤澳两地的疫情发展,持续加强本澳各项环境卫生的相关工作,并呼吁市民不要掉以轻心,继续配合政府各方面的防疫工作,降低疾病在本澳社区传播的风险。

市政署加大力度严防新冠保障食安 采冷链食品环境人员三层防控管理
为严防新型冠状病毒通过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传入本澳,市政署在过去防疫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防控力度。对进口冷链食品及包装、街市和批发市场等场所环境,每天核酸检测抽样数由三十个增至一百个,并对码头、仓库等冷链进口场所环境、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等执行严格卫生消毒措施,以及实施人员进出登记。同时,与进口零售业界保持紧密联系,共同严格执行进口冷链食品溯源追踪以及各项卫生安全管理,共同严守本澳冷链防疫安全线。
市政署密切留意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展,持续提升冷链配送食品由入口至零售各环节的监管工作。于上周起,加大对进口冷链食品、环境和从业人员等三层面防疫防控措施。凡涉及冷冻食品入口的码头、机场货运站及冷冻仓储等,实施每日清洁消毒场所,人员进出登记等卫生管理措施。并对抵澳之冷冻食品货物外包装进行消毒处理后,再作日常的检疫程序,通过检疫的食品才可进入市场。
本周起,市政署更加大对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包装,街市和批发市场的环境抽样量,由平均每日三十样本数增至约一百个。由六月中旬至今,已抽取一千个食品及环境样本,结果显示所有样本皆为阴性,未见异常。
市政署亦一直对各小贩区、街市及新批发市场加强清洁及消毒,为配合整体防疫部署,早前安排从事冷链配送、批发的工作人员,街市鱼档摊贩等逾千人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有关从业人员的核酸筛查将持续进行。同时,市政署亦加强业界的沟通,在原有合作的机制上,持续提升货物流向及溯源机制的绩效,并为参与食品抽检专责人员加强内部培训工作,强化应变应急机制。
因应新的出入境安排,未来市面可能出现人流及食品消费增加的情况,市政署呼吁食品生产经营者有责任留意员工的身体状况,确保食品安全、个人及环境卫生,做好场所或工作间的清洁消毒。在防疫常态化下,市政署会继续加强及采取各项防疫措施,当中或会对业界营运造成一定不便,望业界谅解并配合,共同合力维护本澳防疫工作。

市政署:巴西进口冷冻食品检测未见异常
市政署高度关注深圳在巴西进口急冻鸡翅检出新冠病毒,即时展开食品风险评估和追踪监察,根据入口记录,有关肉厂产品最后一次进口本澳在今年六月十七日,均为急冻鸡扒、鸡脾肉,没有鸡翼产品,而该批产品的当地卫生证明文件签发日期为今年一月,产品具备合资格的卫生证明文件,已通过检验检疫。为审慎起见,市政署即日起暂缓该厂商的产品入口申请。
近期,市政署已加大抽检来自世界各地进口的冷链配送食品及包装,以及环境样本,由平均每日三十个增至一百个。至今抽检逾一千个样本,包括巴西、美国、西班牙、阿根廷、匈牙利、印度、纽西兰、波兰、意大利、法国、澳洲、德国、加拿大、新西兰、墨西哥、斯里兰卡、日本、泰国、越南、缅甸、菲律宾、马来西亚及台湾地区等的冷链配送食品样本,包括猪肉类、鸡肉类、鱼肉类、牛肉类、羊肉类、海产及贝壳类等,结果显示所有样本皆为阴性,通过测试,未见异常。
另一方面,市政署亦持续加强进口冷冻食品由入口至零售各环节的监管工作,并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核酸检测,与业界保持紧密沟通,共同做好各项防控工作。市政署会持续关注各地官方公布的防疫讯息及食安资讯,在审批进口申请及检验检疫过程中对有关货物生产资讯作分析,积极调整本地的食安防疫措施。

市政署对市售烧味、卤味及中式冷盘抽样检测 结果未见异常
为了解本澳市售烧味、卤味及中式冷盘的卫生安全情况,市政署进行专项食品调查,于市面抽查了合共四十个相关食品样本,进行致病性微生物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样本均未见异常。
烧味、卤味及中式冷盘是市民经常食用的食品。此类食品的制作过程大多是预先烹煮或配制,再经人手处理,不须翻热就可以即时食用,倘若以上各处理过程或贮存条件稍有不当,便有机会增加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的风险。是次专项食品调查中,市政署分别抽查本澳超级市场、烧味及卤味店、小贩档、酒楼等店铺出售的烧味、卤味及中式冷盘,包括叉烧、烧肉、卤水鸡腿、手撕鸡等,并进行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检测项目包括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及副溶血性弧菌。调查结果显示,所有样本均未见异常。
市政署提醒市民在选购烧味、卤味及中式冷盘时,应光顾清洁卫生的店铺;购买前,应留意有关食品是否盖好或贮存于展示柜内;购买时亦应留意包装是否完整和注意食用期限;购买后应尽快食用,如非即时食用,应妥善包好,并放入雪柜贮存;如对食品的质量存疑,便不应购买和食用。另外,部分烧味、卤味及中式冷盘的钠、脂肪等含量较高,建议市民保持均衡和多元化的饮食,适量食用有关食品,尽量避免或少量添加酱汁,以减低钠和脂肪的摄取量。
业界亦应谨慎选择可靠的货源及供应商,不应使用未经检验检疫或来源不明的肉类等食材;预先计划所须烹煮或配制的食材分量,以免过量或过早配制食品;烧味和卤味应存放在清洁卫生的展示柜内,柜内不应贮存其他食品(如未经烹煮的食品);用作处理烧味和卤味的托盘、砧板及刀具等器具应定期清洗或更换;中式冷盘应冷藏贮存,并定期检查雪柜的温度;如对食品的来源、卫生状况及质量存疑,则不应购买、出售或供应。详情可参阅上载于食品安全资讯网www.foodsafety.gov.mo及食安资讯手机应用程式的《制作及售卖烧味、卤味食品的卫生指引》、《制作中式冷盘食品的卫生指引》及《卫生操作指南 - 烧味和卤味食品篇》;此外,业界亦有义务保存食品进出货纪录或相关单据,以便有需要时供权限部门追踪食品的来源和流向,保障自身利益。
市政署将持续关注市面流通食品的食用风险和卫生状况,维护本澳的食品安全。是次专项调查结果亦已上载至食品安全资讯网及食安资讯手机应用程,市民可登入查阅。

市政署将移除近塔石广场一株细叶榕危树
位于士多鸟拜斯大马路近塔石广场的一株细叶榕,因感染根腐病而具倒塌危险,市政署将安排尽快移除,以保障公众安全。移除树木期间,会实施临时道路和交通管制,敬请市民留意并体谅。
该株大树的树冠长势逐年转差,乾枯枝条增多。由于邻近位置曾有榕树感染根腐病,故早年已将此树列为持续观察树木。经过多年来分阶段修剪及观察,至今年四月树木状况急剧转差,粗大枝条不断向内萎缩,存有一定的危险性。工作人员遂采取较大的修剪幅度,以降低树木重心及维持树冠平衡。至六月份,长势再度转差,叶色全部转黄、粗大枝条再无新叶长出,且基部位置多处出现根腐病的菌丝面,具有较大的倒塌风险,基于公众安全考虑,需要尽快移除。
进入暴风雨多发的季节,市政署树木护理人员加紧日常疏剪树冠浓密的树木,同时针对健康状况差及结构有缺陷特徵的树木进行复检,如发现有潜在安全隐患,将尽快派员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