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台风季节,市政署持续于各区疏通、维护下水道,重点加强水浸黑点的排查,已完成内港、下环、新桥及台青区等地势低洼,人口稠密区份的排查清淤工作。并采用渠道视像监控系统,提升排查监察效力,结合整治工程,以缓解水浸情况。鉴于非法排污情况严重,市政署呼吁社会合力保护渠网,勿非法排污,堵塞下水道,阻碍雨水井和渠道的正常排放。今年一月至五月,市政署渠务人员出动近一万人次,完成清渠保养工作约一千四百多宗,处理九百五十八宗渠务投诉。

在日常巡查及渠网清理中,市政署经常发现因油脂凝固物及水泥砂浆等阻碍下水道运作,近期工作人员在排查中更发现两条清水渠几乎被水泥砂浆完全堵封,须紧急清理,在长约七百米渠道中,清出逾一百二十立方米的水泥块及垃圾。不论住宅或商铺非法接驳渠道,还是食肆没有安装合适的隔油井或没有定期清理、地盘非法排放水泥砂浆及黄泥水等,都严重影响渠道排洪能力,加剧水浸恶化。市政署呼吁社会各界合力保护渠网,勿胡乱将固体垃圾及油污倾倒入下水道以免造成堵塞,阻碍雨水井和渠道的正常排放。截至五月,市政署人员共巡查食肆和建筑地盘共一千八百二十七次,发出通告通知清理隔油井及实况笔录一百六十七次。

为保持渠道正常运作,市政署透过恒常巡查检视各街道的砂井、雨水井及下水道状况,安排泵车、水压机等通渠机械进行疏通清理及保养工作。在台雨季节前,亦加强重点区分的渠网监察,已完成内港、下环、新桥及台青区的水浸黑点排查清淤工作。并按各区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连胜巷先锋庙一带地势较邻近地区低近一米,已建造独立渠道以加速排积水能力;内港北一带加装临时抽排水泵;罗理基博士大马路地下行车道地势低,已加强渠道清理及巡查工作等,尽量减低暴雨时出现水浸的情况。

此外,当气象局发出二十毫米戒备或以上信号时,市政署会即启动暴雨紧急应变小组机制,按实时海潮高低,利用远程端开动泵抽排雨水,派员巡查雨水泵房运作,按情况调控水泵加快排洪。而紧急清渠应变小组人员、外判清渠工作人员会到各水浸黑点清理路边雨水井,打开渠盖,加快下水道排洪能力。

市政署亦开展渠道改善及扩容工程,正按序推进内港北水泵站箱涵渠建造工程,争取明年雨季前竣工,缓解潮水不漫堤时,低洼地区暴雨期间的水浸情况,改善天文潮对内港一带的影响,而待工务部门完成内港南水泵站箱涵渠建造工程后,可提升内港整体的防涝效果。此外,市政署将开展提督大马路加建雨水管道工程,以分流新桥光复街及渡船街一带的雨量。亦计划于雅廉访大马路开展管道扩容,路环九澳高顶马路雨水截流,以及研究筷子基雨水泵房,提升各区的排水能力。

下水道渠网纵横交错,维护工作日益增加,面对前线清渠人员老化问题,市政署将加强外判服务,以加快及加密清淤工作,持续完善渠道的巡查、清淤、追踪及纪录的工作,加强抽查及监管机制。此外,将利用渠道视像监控系统(CCTV),主动监测渠道情况,加强每年恒常排查,提升渠道、雨水井的清淤、渠道维修等效率。

市政署持续向公众提供系统化的食品安全教育讲座,因应市民饮食习惯及消费市场的变化趋势,今年将新增外卖食品安全、食安标准、食品中的钠和糖,以及新冠肺炎的饮食安全注意事项四个主题,连同原有主题内容向社会大众合共提供二十五个主题食安讲座,教导市民做好日常食安操作,共同防范食源性疾病。有关讲座现正接受社团、学校等组织机构预约,欢迎团体积极组织参与,共同学习及掌握食安风险控制要点。

食安卫生健防疫四主题

为让公众学习系统化的食安基础知识,建立理性且科学的食安观念,市政署今年继续将面向公众的食安讲座划分为「食安风险预防班」、「食安风险认知班」及「食品与营养班」三大单元类别,合共提供二十五个主题食安讲座。其中,基于共同抗疫防疫,新增了「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饮食安全注意事项」主题,教育市民防疫期间在采购、处理、烹煮食品时须注意的食安操作要点,以及正确解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食品安全,避免误信谣言。同时,因应新冠肺炎疫情下,外卖订餐需求增加,于「食安风险预防班」单元中,新增了「外卖配送食品的食用安全」主题讲座,冀加强巿民食安防护意识。而在「食安风险认知班」单元中,新增了「认识澳门食安标准及共同维护澳门食品安全」主题,以强化市民对食安标准的正确认知,让各持份者共同为食安把关;此外,因应近年市民饮食习惯的改变,在「食品与营养班」单元中亦新增了「食品中的钠和糖」主题,介绍长期进食高钠、高糖的食物对身体健康构成的不良影响,让市民认识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教育短片 助正确认知疫情下的食安风险

另外,为教育社会大众正确认识及解读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食品安全风险,市政署制作了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基础知识的食安教育影片,市民大众可登入食安资讯网页www.foodsafety.gov.mo内设置的「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饮食安全注意事项」专页上浏览,以获取更正确且科学的食安资讯,避免误信谣言。

食品安全须政府、业界及市民共同努力维护,市政署将持续透过多元化渠道与众持份者进行风险交流及教育,从而全方位地提升社会大众的自主食安防护意识。上述讲座现正接受社团及教育机构等组织预约参与,欢迎机构及团体登入食品安全资讯网页的「食安讲座及导赏服务」专页了解更详细内容,亦可下载及填妥报名表格,传真至8296 9948,届时将有专人联络及跟进安排讲座。若有任何疑问,欢迎致电食安专线2833 8181查询。

 

为提供更多机会让青年学生学习《宪法》、《基本法》以及本澳各种法律知识,同时让他们一同参与法律推广活动,法务局青少年义工团队“普法动力”现正招募团员。凡对法律及义务工作有兴趣且在本澳就读中三至大专院校的学生,均可报名参加,截止日期为7月31日。

“普法动力”于2006年成立, 是一支由法务局组织和监督,以“识法普法,端己助人”为目标的青少年义工团队,团员日常除可参与由法务局提供的法律专题培训外,亦可学习普法工作所需的各种技巧,例如活动策划、公开演说、司仪技巧等,自成立以来,培训超过三百名团员。团员完成培训后更可亲身参与法务局的法律推广工作,学以致用,将学到的法律知识传播开去,促进社会大众知法守法,营造良好的社会法制氛围。

本年度的参加者将于8月8日至29日接受一系列的法律及义务工作培训,课程内容包括《宪法》、《基本法》、认识国家象徵,以及预防青少年犯罪等。期间表现优秀的参加者更可获奖励参与之后举办的“普法义工粤港澳大湾区参观交流团”,前往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城市参观交流,认识祖国国情与历史文化,并深入了解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建设。

至于报名方面,有兴趣参与“普法动力”的学生可亲临澳门宋玉生广场398号中航大厦21楼法务局提交报名表,又或于网上完成报名手续,合资格参加者将获短讯通知。招募章程及报名表格可于法务局网页( www.dsaj.gov.mo )及Facebook专页“普法园地”查阅及下载。如有疑问,可致电87957611向法务局法律推广及公共关系厅查询

为让业者对饮食及饮料场所牌照申请手续有更多了解,市政署日前举办“申请饮食/饮料场所牌照手续 ──‘前置式’临时牌照、工务消防、环境及食物卫生须知"讲解会,介绍相关场所的发牌程序、“前置式”临时牌照的申请概况、申请及营运须知,希望申请人及代办人认识牌照申请程序及要点,有助加快发牌进度,减低场所开业成本。

讲解会于6月24日在营地活动中心举行,约70名申请人、代理人以及来自相关业界及团体的人士出席。会上,由市政署辖下参与发牌的部门,联同土地工务运输局及消防局的代表,分别介绍《修改饮食及饮料场所发牌程序》行政法规、“前置式”临时牌照申请程序、概况与个案分析及电子化服务,场所工程及消防系统的要求,亦就燃料设备与安全、油烟排放与垃圾处理、隔油井安装及保养、食物储藏与处理等常见问题进行说明。同时,因本澳已踏入风雨季,故市政署亦呼吁业界必须留意隔油井的有效运作,加强清理及保养,以免因隔油井运作不佳而导致场所产生的油脂直接排入公共渠网,阻塞渠道及构成水浸隐患。

会上,与会者踊跃提问,查询有关食品水质安全、装修工程噪音、公共地方僭建物、商业垃圾处理、饮食牌照的废止、发牌所需时间及场所设备等,相关部门代表亦一一作出解答。

“前置式”临时牌照制度有助优化本地中小企的营商环境,在不影响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及环境保护等公共利益前提下,申请者可取得临时牌照尽早经营,适当地平衡公共利益和舒缓申请者开业成本的压力。有意申请者在按核准方案要求完成场所的装修后,透过递交所需的声明文件,通过审议计划及检查委员会的审批,在申请人缴付保证金后,便有条件获发有效期为四个月的临时牌照。

发牌效率得以提升,有赖申请人、代办人与市政署的充分协调及合作。申请人可浏览“饮食及饮料场所一站式发牌服务”专题网页 https://www.iam.gov.mo/onestop-fnb ,在提出申请前预早了解相关申请流程与要求。而当场所的工程计划出现较复杂的技术问题时,申请人可向一站式服务机构反映及寻求专业意见的协助,并可申请召开“技术会议”,让专责部门代表提供针对性的技术意见及指引。市政署期望透过持续优化各项措施,加强一站式发牌程序的便捷性,扶持本澳饮食业发展。

为提高绿化密度,建设健康城市,市政署今年重点加强城市主干道、节点圆地以及轻轨沿线的绿化,计划今明两年于本澳各区主干道及绿化带种植约五千株树木,以提升城市景观,改善空气质素,减少热岛效应,进一步优化居民生活环境。

二零二零年主干道植树计划现已有序展开,计划共种植约一千八百株树,已种植地点包括望德圣母湾大马路、霍英东博士大马路,体育馆大马路及广东大马路等。下半年将继续在马度博士大马路、四月二十五日前地、马场北大马路至友谊桥大马路、孙逸仙大马路及休憩区、氹仔轻轨沿线、北安大马路至伟龙马路、机场大马路、体育馆大马路、莲花海滨大马路、黑沙马路、贾梅士大马路及石排湾公屋群周边道路种植树木。

市政署在制定植树计划时,除考虑城市绿化、生态及景观效益外,同时因应台风及地下管线等因素,选取合适树种及种植地点。现时树种主要选用阔叶及抗风树种,具观花及遮荫功能,包括大叶紫薇、假苹婆、树头菜、台湾栾树、海南红豆及秋枫等。在种植树木期间,部分路段可能须实施临时道路和交通管制,对市民造成不便,敬请见谅。

为进一步拓展校园法律推广的普及范围,加强教师对《宪法》、《基本法》、《维护国家安全法》及预防青少年犯罪等法律知识的认识,法务局与教育暨青年局合办“教师法律培训计划"活动,组织本澳各中、小学校的教师参加讲座,让教师在深入了解有关法律知识后,更好地向在校青少年学生传播法律知识,加强国家观念和培养“爱国爱澳”情怀。

今年首场培训于6月20日下午在宋玉生广场中航大厦六楼法务局多功能室举行,共有六十名来自本澳三十所中学的老师参与。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由澳门大学法学院骆伟建教授主讲《宪法》与《基本法》、《维护国家安全法》以及国家象徵。骆教授结合法律及社会实况,深入浅出地讲解作为澳门特区宪制基础的《宪法》与《基本法》,彼此间的关联性以及中央与澳门特区之间的关系等,同时亦论述了《维护国家安全法》的重要性及其立法意义。此外,还向老师介绍了国旗、国徽、国歌的历史由来、精神内涵及相关法律规定。透过骆教授生动的讲解,教师们进一步领会了“一国两制”的深刻含义,更加充分认识到在澳门新一代中培养国家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第二部分内容由法务局人员负责讲解,主要围绕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的法律规定,尤其涉及毒品犯罪、网络犯罪、性犯罪、校园欺凌、刑事归责年龄等方面的内容,旨在让教师了解青少年犯罪的类型、性质及所须承担的刑责,从而引起学校及教师的高度重视,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以防患于未然。

培训活动结束后,参与的教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并会将所学知识传授予在校的莘莘学子。下一场“教师法律培训计划”讲座将于6月27日举行,对象为本澳小学老师。上述讲座将继续于下半年各开办一场,欢迎有兴趣的老师密切留意教育暨青年局教师天地的培训资讯。

市政署将于明日(6月20日)起,恢复开放辖下公园及休憩区之儿童游乐设施。另外,各区的自由波地、公园球场及活动中心球场等则于6月22日重开。

市政署亦因应防疫需要,已于部份自由波地、公园及活动中心入口处安排驻场保安员,市民进场时须配戴口罩、进行体温测量及提交当天的「澳门健康码」。市民在使用设施时须遵循在场工作人员的指示,做好个人卫生防疫措施。

另外,烧灰炉公园、大潭山郊野公园及白鸽巢公园之儿童游乐设施,以及氹仔中央公园及湖畔大厦的自由波地,由于正进行重整翻新工程,继续暂停对外开放直至工程完成。

继连续多天抽检入口水产样本,市政署昨(18日)起,一连三天扩大新冠病毒核酸筛查,重点针对进口冷冻食品、新批发市场与各市政街市内的环境及器具两方面进行新冠病毒核酸筛查工作。昨日抽检的四十个食物及环境样本,全部通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未见异常。

为配合新型冠状病毒防疫工作,降低疾病在本澳传播的风险,市政署扩大新冠病毒核酸筛查工作,包括针对从外地进口的冷链配送食品,由早前的冷藏及冷冻水产品扩大抽检范围至各地进口本澳的冷冻肉制品,并同步实施留置待检措施,待通过检测后才可放行。

同时,市政署还对青洲新批发市场、各市政街市内的工作枱、刀具、砧板、工作人员双手、包装物料、使用的相关设备等采集环境样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昨日在新批发市场、红街市和沙梨头街市抽取的二十个环境样本,以及在入口检疫点抽取的二十个冷冻禽畜肉及水产样本,全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皆为阴性。

过去五日,市政署亦已采集四十个来自不同地区之冷藏或冷冻水产品样本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全部结果皆为阴性,通过检测。

食肆或建筑地盘的油污若直接流入公共渠网,会阻塞渠道,影响其正常运作;市政署透过恒常机制,定期派稽查人员到各区食肆及建筑地盘巡查,年初至今已巡查近二千次,并对违规情况进行处罚。

下水道系统是抵御内涝的其中一道重要防线,市政署曾发现有雨水井内有被弃置的生活垃圾、油脂废水等物品堵塞,导致雨水井无法于降雨期间正常运作,造成水浸。市政署除持续疏导公共渠网,确保下水道畅通外,亦按恒常机制,定期派出稽查人员到各区食肆及建筑地盘巡查,跟进隔油井或过滤沉砂井的使用情况,至今已对食肆和建筑地盘巡查了共一千八百二十七次,并对缺乏妥善清理的商户发出通告要求改善及对违规情况作出检控。

市政署呼吁市民,不应将垃圾、油脂等物料倾倒于公共路面上的雨水井;而食肆、建筑地盘、修车场的负责人须定期清理隔油井或沉淀池,避免水泥浆或油污进入公共下水道,造成渠道堵塞及产生水浸风险。若违反有关行为,一经发现将根据《公共地方总规章》及《违法行为清单》之规定作出处罚;倘适用四月一日第16/96/M号法令规定,更可被科以澳门元一万五千元至三万五千元罚款。市民应自觉遵守有关规定,确保下水道畅通,使渠道在雨季期间的运作保持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