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配合防疫工作,市政署持续采取多项环境卫生措施。随著出入境及旅客签注的最新安排,内地及澳门两地人员逐渐恢复正常往来,预计市面人员流动尤其是旅客将持续增加,市政署将进一步协调外判清洁公司加强公共地方及设施的清洁消毒工作,减低病毒传播的条件,全力做好特区政府的防疫工作。

市政署针对各出入境口岸、巴士站、的士站、公共街道、广场及小贩区等公共地方及设施的清洁及消毒,持续协调澳门清洁专营有限公司使用稀释漂白水,每日分区清洗全澳各公共街道。同时,亦安排外判清洁公司以专用喷雾器,将经稀释的漂白水喷洒于渠道口、行人道栏杆,以及巴士站内的候车亭、椅子及乘车信息牌等,加强清洁消毒工作,尽量减低病毒传播的风险及条件。市政署积极监察有关工作的执行情况,并因应需要适时调整清洁次数,以保障公众在使用相关设施安全及卫生。

市政署会密切关注粤澳两地的疫情发展,持续加强本澳各项环境卫生的相关工作,并呼吁市民不要掉以轻心,继续配合政府各方面的防疫工作,降低疾病在本澳社区传播的风险。

为严防新型冠状病毒通过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传入本澳,市政署在过去防疫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防控力度。对进口冷链食品及包装、街市和批发市场等场所环境,每天核酸检测抽样数由三十个增至一百个,并对码头、仓库等冷链进口场所环境、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等执行严格卫生消毒措施,以及实施人员进出登记。同时,与进口零售业界保持紧密联系,共同严格执行进口冷链食品溯源追踪以及各项卫生安全管理,共同严守本澳冷链防疫安全线。

市政署密切留意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展,持续提升冷链配送食品由入口至零售各环节的监管工作。于上周起,加大对进口冷链食品、环境和从业人员等三层面防疫防控措施。凡涉及冷冻食品入口的码头、机场货运站及冷冻仓储等,实施每日清洁消毒场所,人员进出登记等卫生管理措施。并对抵澳之冷冻食品货物外包装进行消毒处理后,再作日常的检疫程序,通过检疫的食品才可进入市场。       

本周起,市政署更加大对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包装,街市和批发市场的环境抽样量,由平均每日三十样本数增至约一百个。由六月中旬至今,已抽取一千个食品及环境样本,结果显示所有样本皆为阴性,未见异常。

市政署亦一直对各小贩区、街市及新批发市场加强清洁及消毒,为配合整体防疫部署,早前安排从事冷链配送、批发的工作人员,街市鱼档摊贩等逾千人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有关从业人员的核酸筛查将持续进行。同时,市政署亦加强业界的沟通,在原有合作的机制上,持续提升货物流向及溯源机制的绩效,并为参与食品抽检专责人员加强内部培训工作,强化应变应急机制。

因应新的出入境安排,未来市面可能出现人流及食品消费增加的情况,市政署呼吁食品生产经营者有责任留意员工的身体状况,确保食品安全、个人及环境卫生,做好场所或工作间的清洁消毒。在防疫常态化下,市政署会继续加强及采取各项防疫措施,当中或会对业界营运造成一定不便,望业界谅解并配合,共同合力维护本澳防疫工作。

市政署高度关注深圳在巴西进口急冻鸡翅检出新冠病毒,即时展开食品风险评估和追踪监察,根据入口记录,有关肉厂产品最后一次进口本澳在今年六月十七日,均为急冻鸡扒、鸡脾肉,没有鸡翼产品,而该批产品的当地卫生证明文件签发日期为今年一月,产品具备合资格的卫生证明文件,已通过检验检疫。为审慎起见,市政署即日起暂缓该厂商的产品入口申请。

近期,市政署已加大抽检来自世界各地进口的冷链配送食品及包装,以及环境样本,由平均每日三十个增至一百个。至今抽检逾一千个样本,包括巴西、美国、西班牙、阿根廷、匈牙利、印度、纽西兰、波兰、意大利、法国、澳洲、德国、加拿大、新西兰、墨西哥、斯里兰卡、日本、泰国、越南、缅甸、菲律宾、马来西亚及台湾地区等的冷链配送食品样本,包括猪肉类、鸡肉类、鱼肉类、牛肉类、羊肉类、海产及贝壳类等,结果显示所有样本皆为阴性,通过测试,未见异常。

另一方面,市政署亦持续加强进口冷冻食品由入口至零售各环节的监管工作,并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核酸检测,与业界保持紧密沟通,共同做好各项防控工作。市政署会持续关注各地官方公布的防疫讯息及食安资讯,在审批进口申请及检验检疫过程中对有关货物生产资讯作分析,积极调整本地的食安防疫措施。

为了解本澳市售烧味、卤味及中式冷盘的卫生安全情况,市政署进行专项食品调查,于市面抽查了合共四十个相关食品样本,进行致病性微生物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样本均未见异常。

烧味、卤味及中式冷盘是市民经常食用的食品。此类食品的制作过程大多是预先烹煮或配制,再经人手处理,不须翻热就可以即时食用,倘若以上各处理过程或贮存条件稍有不当,便有机会增加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的风险。是次专项食品调查中,市政署分别抽查本澳超级市场、烧味及卤味店、小贩档、酒楼等店铺出售的烧味、卤味及中式冷盘,包括叉烧、烧肉、卤水鸡腿、手撕鸡等,并进行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检测项目包括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及副溶血性弧菌。调查结果显示,所有样本均未见异常。

市政署提醒市民在选购烧味、卤味及中式冷盘时,应光顾清洁卫生的店铺;购买前,应留意有关食品是否盖好或贮存于展示柜内;购买时亦应留意包装是否完整和注意食用期限;购买后应尽快食用,如非即时食用,应妥善包好,并放入雪柜贮存;如对食品的质量存疑,便不应购买和食用。另外,部分烧味、卤味及中式冷盘的钠、脂肪等含量较高,建议市民保持均衡和多元化的饮食,适量食用有关食品,尽量避免或少量添加酱汁,以减低钠和脂肪的摄取量。

业界亦应谨慎选择可靠的货源及供应商,不应使用未经检验检疫或来源不明的肉类等食材;预先计划所须烹煮或配制的食材分量,以免过量或过早配制食品;烧味和卤味应存放在清洁卫生的展示柜内,柜内不应贮存其他食品(如未经烹煮的食品);用作处理烧味和卤味的托盘、砧板及刀具等器具应定期清洗或更换;中式冷盘应冷藏贮存,并定期检查雪柜的温度;如对食品的来源、卫生状况及质量存疑,则不应购买、出售或供应。详情可参阅上载于食品安全资讯网www.foodsafety.gov.mo及食安资讯手机应用程式的《制作及售卖烧味、卤味食品的卫生指引》、《制作中式冷盘食品的卫生指引》及《卫生操作指南 - 烧味和卤味食品篇》;此外,业界亦有义务保存食品进出货纪录或相关单据,以便有需要时供权限部门追踪食品的来源和流向,保障自身利益。

市政署将持续关注市面流通食品的食用风险和卫生状况,维护本澳的食品安全。是次专项调查结果亦已上载至食品安全资讯网及食安资讯手机应用程,市民可登入查阅。

位于士多鸟拜斯大马路近塔石广场的一株细叶榕,因感染根腐病而具倒塌危险,市政署将安排尽快移除,以保障公众安全。移除树木期间,会实施临时道路和交通管制,敬请市民留意并体谅。

该株大树的树冠长势逐年转差,乾枯枝条增多。由于邻近位置曾有榕树感染根腐病,故早年已将此树列为持续观察树木。经过多年来分阶段修剪及观察,至今年四月树木状况急剧转差,粗大枝条不断向内萎缩,存有一定的危险性。工作人员遂采取较大的修剪幅度,以降低树木重心及维持树冠平衡。至六月份,长势再度转差,叶色全部转黄、粗大枝条再无新叶长出,且基部位置多处出现根腐病的菌丝面,具有较大的倒塌风险,基于公众安全考虑,需要尽快移除。

进入暴风雨多发的季节,市政署树木护理人员加紧日常疏剪树冠浓密的树木,同时针对健康状况差及结构有缺陷特徵的树木进行复检,如发现有潜在安全隐患,将尽快派员处理。

为加强与本地仲裁机构的交流,共同推动澳门仲裁的发展,法务局于2020年8月4日与澳门世界贸易中心仲裁中心和澳门律师公会自愿仲裁中心举行了会议。出席会议者包括法务局刘德学局长、澳门世界贸易中心仲裁中心徐伟坤主席、澳门律师公会华年达主席等。

会上,刘德学局长表示,希望透过是次会议,了解新《仲裁法》生效后两个仲裁中心的运作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共同探讨未来仲裁事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如何加强政府与业界的合作。刘局长还介绍了自新《仲裁法》生效后,法务局已不断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希望透过多元化的方式,帮助市民了解仲裁制度的知识,并研究采取措施,让社会进一步接纳和信任仲裁争议解决模式。

随后,徐伟坤主席和华年达主席分别介绍了澳门世界贸易中心仲裁中心和澳门律师公会自愿仲裁中心的基本情况,并指出在新《仲裁法》和《仲裁机构的设立与运作制度》生效后,已按照相关规定对仲裁中心的内部规章和组织架构作出调整和完善,从而在首阶段完成了使仲裁中心更适应仲裁业发展的国际化趋势和要求的工作。

另外,他们还总结了仲裁未能在澳门普及使用的多种因素,认为仲裁中心未来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推动仲裁,当中徐伟坤主席表示,除了须加强本地仲裁员培养,整体提升仲裁员队伍的专业水平外,亦有必要邀请外地知名仲裁员加入仲裁中心,提高仲裁机构的认受性和公信力。而华年达主席则表示,须多对外宣传澳门新《仲裁法》制度的优势,以吸引不同国家或地区,尤其是葡语系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争议当事人选择澳门作为仲裁地。此外,他们一致认为,两个仲裁中心必须加强合作,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亦希望政府可加大支持力度,投放更多资源,并起带头作用。

最后,刘局长感谢大家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并表示为了提升澳门仲裁业的公信力,以及逐步使澳门仲裁事业迈向国际,一方面希望两个中心在仲裁员名册中加入具多元化和国际化的仲裁员,另一方面希望仲裁中心可尽快制定未来的发展战略,吸引更多当事人委托仲裁中心办理案件。而特区政府会持续与仲裁机构加强沟通,合力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广好仲裁,培养好仲裁员,为澳门仲裁事业的发展,以及将澳门打造成爲中国与葡语国家贸易争议仲裁中心创造有利条件。

参加是次会议人员还包括澳门律师公会石立炘秘书长,澳门世界贸易中心仲裁中心高展鹏副主席和黄淑禧秘书长,以及法务局人员。

市政署密切留意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展,并持续加大抽检世界各地进口的冷链配送食品及包装等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至今合共抽取七百七十个样本,结果未见异常。为进一步加强防疫防控,除再加强各小贩区、街市及新批发市场的清洁及消毒外,早前亦已安排从事冷链配送、批发工作的近七百人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此外,因应邻近地区情况,近日亦安排街市鱼档摊贩进行核酸检测,大部份鱼贩均支持并配合,各项流程大致畅顺。

因应整体防疫抗疫部署,为严防沾有新型冠状病毒经由外地进口冷链货品及包装传入本澳,市政署自六月中起持续提升食品由入口至零售各环节的监管工作,包括审视数月来澳的冷藏产品入口情况;排查冷冻食品入口及批发商、冷冻冷藏库及配送设备;实施留置待检措施,待通过检测后才可放行;加强抽检从外地进口的冷链配送食品及其包装,包括冷冻水产及冷冻肉制品;加大巡查冻肉店铺、生鲜水产品使用量较大的餐饮服务单位频次。同时,亦对新批发市场、各市政街市内的工作枱、刀具、砧板、工作人员双手、包装物料、使用的相关设备等抽取环境样本进行检测,至今合共抽取七百七十个食品及环境样本,结果显示所有样本皆为阴性,未见异常。

市政署持续做好食品进口检测及市场流通监察等环节,亦加强各小贩区、街市及新批发市场的清洁及消毒,早前亦已安排从事冷链配送、批发工作的近七百人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同时,因应邻近地区有多个鱼贩确诊个案,为审慎起见,市政署亦与卫生部门协调,安排各街市鱼档摊贩分批接受核酸检测,有关检测安排亦与鲜鱼行总会密切沟通,大部份鱼贩均支持并配合,各项流程大致畅顺。

防控工作不容松懈,在有序地恢复日常生活的同时,业界及市民亦应配合政府防控工作,时刻保持个人及环境卫生,注意日常的清洁消毒工作,同心抗疫。市政署于食品安全资讯网 www.foodsafety.gov.mo 设有「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饮食安全注意事项」专页,提供一系列指引及宣教内容,包括针对食品业界发出的《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食品安全卫生指引》等,助大众掌握准确资讯。

 

为缓解内港低洼地区暴雨期间的水浸情况,改善天文潮对内港一带的影响,市政署开展了“内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建造工程”,现时工程进度理想,预计可于明年雨季前竣工投入运作,而待工务部门完成内港南的治水工程后,可提升内港整体的防涝效果。

内港一带位处低洼,部份区域较易受天文大潮影响导致水浸,若同时出现暴雨或风暴潮,在叠加效应下,水浸会对区域一带产生较大的影响。为缓解内港内涝问题,市政署开展内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建造工程,包括于内港25号与26号码头之间水域建造雨水泵站、沿爹美刁施拿地大马路建造箱涵渠、铺设排水渠道、封闭沿岸九个旧有出水口及抬升路面等工作。

为尽量减低对周边居民影响,工程分四阶段进行,第一及二阶段有关美基街、燕主教街、通商新街及巴素打尔古街的下水道及管线铺设工程已完成,现正进行第三及四阶段,施工主要于爹美刁施拿地大马路进行箱涵渠、下水道、泵站及出水口结构等工作。

目前第三阶段工作已完成迷你桩基础施工,正进行箱涵渠结构施工,而第四阶段正进行雨水泵站及出水口部份的结构施工。工程施工虽受天气、疫情等因素影响,惟市政署一直密切监测工程情况,及时与承建商制定合适方案,并按实际情况作出调整,现时整体工程进度理想,预计可如期竣工,于明年雨季前投入运作。而待工务部门完成内港南的治水工程后,有助纾缓内港天文大潮和海水倒灌所产生的水浸情况,提升内港整体的防涝效果。

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今(2日)和来自逾三十个公务人员团体的近七十名代表举行座谈会,就公务员所关心的职程重整、人员培训、内部晋升等议题进行交流,听取意见。

张永春在座谈上表示,公务员是确保澳门特区繁荣发展的中坚力量,在逾半年的抗疫工作中,三万多名公务员上下一心,坚守岗位,特别是前线公务员的无私奉献,获得社会高度赞赏。目前,在抗疫工作常态化的同时,冀公务员同全体市民共同努力,推动澳门的经济尽早恢复发展。

与会的公务员团体代表就公务员的职程制度、公积金制度、专业资格认证、内部横向流动、人员培训、国情教育以及电子政务等议题发表了意见和建议。

张永春强调,特区政府十分重视促进公务员队伍的稳定,在澳门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情况下,推出预算紧缩措施,但不会减少社会福利开支,也不会影响公务员的薪酬和应有福利。特区政府将会稳步推进公共行政改革,提升整体服务意识和素质,透过优化人员管理和职程制度,订定人员内部晋升制度,推动人员横向流动,构建具针对性的培训机制,建立一支高效为民、廉洁尽责的公务员团队。

就公务员团体十分关注的职程、福利等议题,张永春在回应时重申,特区政府在推行职程制度的改革或修改人员的福利,必须全面审视,上下兼顾,从公务员队伍的团结和社会的整体利益作思考,强调目前澳门正面临新冠肺炎带来的重大经济影响,希望全体公务员继续尽忠职守、做好服务,和市民一起共渡时艰。

行政法务司司长办公室主任林智龙,行政公职局局长高炳坤出席座谈会。

本澳受热带气旋影响,天气不稳定,市政署于气象局悬挂三号风球后,随即启动应对机制,加派人员检查下水道、泵房,并进行清理,调派泵车加强疏通水浸黑点的渠道,确保渠道畅通,避免街道水浸。

为保障公共渠网的排洪能力,市政署持续派员检查各区下水道和雨水井。在台风袭澳期间,针对低洼地区及水浸黑点,即调派泵车加强渠道疏道工作,已清理花地玛教会街、光复街、罗利老马路、俾利喇街、海边马路等水浸易发地点的下水道,对渠道作出防范性清理,避免淤塞。

同时,市政署亦持续监察各市政雨水泵房运作,包括检查泵房内水泵、电动水闸、后备电源、远程监察系统及远程控制系统的运作情况。市政署呼吁市民不要将垃圾、油脂等物料倾倒于公共路面上的雨水井,以免造成渠道堵塞及产生水浸风险。

应对风雨季,市政署亦检查及修剪构成安全隐患的树木或断枝,避免对途人或驾驶造成危险或伤亡。连日来已修剪民国大马路、波尔图街、和谐大马路、北安码头马路、氹仔海滨休憩区,路环高顶马路等道路的行道树。市政署呼吁大雨及台风天气下,市民应避免到树下逗留,以免树木枝条因受水负重增加出现折断而发生意外。

另外,市政署亦预先协调清洁专营公司加快市面的垃圾清运,减低风后垃圾量增加的压力及卫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