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政署跟进一宗怀疑集体胃肠炎不适事件
市政署于十一月一日接获卫生局通报一宗怀疑集体胃肠炎不适事件,涉及两群组共三人不适。市政署已即时派员到涉事场所调查,期间在涉事场所抽取食品及环境样本进行化验,同时著令场所进行全面清洁及消毒,市政署将持续跟进事件。
据报,是次集体胃肠炎事件涉及三名患者,分别来自两个用膳群组,皆于十月三十一日中午在澳门风顺堂街8号「转角泰厨房」用餐,期间曾进食蛋包饭等食品。相关患者最早于翌日清晨起,陆续出现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炎症状。经卫生局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进食记录、潜伏期和症状,事件较大可能由细菌性病原体引起。
市政署接报后已即时派员前往涉事场所进行卫生调查,抽取食品及环境样本进行检验,并著令涉事场所对食品制作及储存区、设施设备及用具等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同时,要求场所负责人安排员工修读「食品卫生督导员课程」及「食品安全与环境卫生基础班」,以加强人员对食品及个人的卫生意识。
市政署将持续跟进事件,如发现违反法律法规,将依法作出检控。根据《食品安全法》,如属行政违法行为,将可被科处五万至六十万澳门元的罚款,若情节触犯「生产经营有害食品罪」而被检控,可被判处最高监禁五年或最高六百日罚金。
据卫生局向市政署通报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今年接获因沙门氏菌而引起胃肠炎不适的个案明显升高,当中可能涉及进食生或未煮熟的鸡蛋及鸡蛋制品,以及未有妥善处理生熟食材而导致交叉污染。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养殖和野生动物中,多见于食用动物、及其内脏或制品中。受感染患者通常为进食了受污染的生或未煮熟蛋或蛋制品、奶或奶制品、肉类或肉类制品等,然而沙门氏菌不能在高温下生存,彻底煮熟食品可有助消灭沙门氏菌。一般受沙门氏菌感染患者通常会出现急性发热、腹部疼痛、腹泻、恶心,有时呕吐等症状。特别是幼儿和老年患者,沙门氏菌可能引起严重的脱水并威胁生命。因此,高风险人士,如婴幼儿、长者及孕妇,应尽量避免进食生或未经彻底煮熟的蛋和蛋类制品。
市政署呼吁业界必须遵守食品卫生及安全之要求,在制作过程中必须将食品彻底煮熟;注意环境及个人卫生,确保食材和食品的储存及制作过程安全,生熟食品应妥善处理,避免交叉污染。

《文化遗产保护法》推广嘉年华2020 本周六日在疯堂举行
为配合由多个政府部门联合举办的“2020普法新TEEN地”青少年法律推广月活动,以及进一步向公众普及澳门文化遗产知识与《文化遗产保护法》,文化局于今明两日(10月31日至11月1日)中午12时至下午6时于疯堂斜巷及美珊枝街5至7号户外空间举办“《文化遗产保护法》推广嘉年华2020”,现场设有舞台表演、摊位游戏、讲座及工作坊等,活动免费入场,欢迎市民到场参与,感受嘉年华的热闹气氛。
开幕礼于今日(10月31日)下午3时在疯堂斜巷举行,由文化局局长穆欣欣、法务局局长刘德学、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宣传文化部副部长殷汝涛、文化局副局长梁惠敏、司法警察局社区警务及公共关系处处长郑宝湘、教育暨青年局教育研究暨教育改革辅助处处长郑锡杰、消防局研究及策划厅副一等消防区长黎嘉韵及治安警察局公共关系处副警司卓高弛主礼,文化遗产委员会委员李熙爗、梁颂衍、蔡田田、江淳、谭志广,文化遗产厅厅长蔡健龙、文化遗产保护处处长何卓锋出席观礼。开幕礼上,文化局局长穆欣欣分别向活动协办单位,包括澳门旅游学院特邀副教授及旅游企业管理及文化遗产管理课程主任沈毅孟博士、澳门文物大使协会会长柯浩然等致送感谢状,以表谢意。
《文化遗产保护法》于2014年3月1日正式生效,为推动社会各界认识及共同保护澳门珍贵的文化遗产,文化局一直以多种方式及渠道宣传文化遗产及相关的保护资讯。今年“《文化遗产保护法》推广嘉年华2020”由文化局、消防局、司法警察局、治安警察局合办,并由澳门旅游学院、澳门文物大使协会及澳门文化遗产协会等多个本地文遗团体及高校协办,为市民带来丰富有趣的节目。当日活动包括以文遗为主题的游戏摊位及讲座、音乐和舞台表演、体验文物修复的互动工作坊、“Fun享文遗”童趣填色及儿童彩绘工作坊、“3D景点模拟拍照区”等, 让市民在欣赏表演、参与游戏及赢取礼品的同时,加深对本澳文化遗产的了解和对《文遗法》的认识。活动首日吸引不少市民参与,现场气氛热闹。
一连两日的嘉年华将于11月1日下午6时结束,欢迎市民踊跃参与,活动详情可浏览文化局网页www.icm.gov.mo。为做好防疫工作,文化局在活动期间将加强场地的清洁及消毒,参与活动的市民必须佩戴自备口罩、接受体温探测,并出示当天的个人健康码,配合现场的人流控制措施。

澳区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考试已顺利举行
2020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澳门考区客观题考试,已于10月31日在法律及司法培训中心举行。考试期间,中国法律服务(澳门)公司总经理梁刚到场检查考试组织工作。司法部透过远程视频巡查系统对考区进行检查与指导,并对澳门考区考场的布置、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以及法务局考务组织实施工作给予肯定。
今年澳门考区共有58人报考,51名考生出席了客观题全部科目考试,出席率87.9%。

市政署推出绿化设施预约系统 三场所开放预约参观
为让市民有更多机会接触大自然,并配合绿化场所保育管理需要,市政署推出「绿化设施预约系统(个人)」,开放三个新增设或原需团体预约的绿化场所,供市民个人预约参观,认识本澳的绿化资源。
市政署持续优化绿化环境及设施,并致力保育动植物,为维持澳门的生物多样化而努力。在平衡有关生态保育与市民对绿化休憩设施的需求,市政署于十一月起以预约参观的方式,开放三个绿化设施,包括:香径药谷生态园区及南药园、石排湾湿地、龙环葡韵生态步道(东侧及北侧部份)。有兴趣者可由即日起,透过「绿化设施预约系统(个人)」https://app.iam.gov.mo/gfbooking预约上述三个设施。防疫常态化下,市民使用户外休闲场所,亦请配合卫生当局发出的防疫指引。
有关设施详情及预约报到资料,请浏览澳门自然网https://nature.iam.gov.mo/c/default,查询可致电市政署市民服务热线2833 7676。

市政署举办澳门基本法纪念馆宣传日活动
为积极推动市民对《宪法》与《基本法》以及「一国两制」有更多认识,加深爱国爱澳情怀,市政署将于十月三十一日(星期六)举办「澳门基本法纪念馆宣传日」活动,透过摊位游戏、影片播放等环节,寓教于乐地进行推广。凡参加当日问答游戏并答案全对者,将可参与大抽奖环节,有机会获得电子产品、家庭电器及购物券等丰富大奖,欢迎市民踊跃到场参与。
澳门在《宪法》与《基本法》以及「一国两制」的指引下,多年来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实现了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澳门基本法纪念馆透过各个展区让居民更直观了解《基本法》的产生过程以及实施情况。为加深社会大众尤其年青人对《宪法》与《基本法》的关系有更正确理解,同时对澳门基本法纪念馆有更多认识,市政署将在十月三十一日在纪念馆举办「澳门基本法纪念馆宣传日」活动。
活动时间由上午十时至下午五时,现场除了设有问答游戏、摊位游戏、填色区及播放影片等内容,并安排导赏员带领居民游走各展区,共同回顾过去并见证《基本法》的成功落实,从而增强对国家、对澳门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弘扬「爱国爱澳」核心价值。同时,凡参加问答游戏并答案全对的人士,更可参与大抽奖环节赢取丰富奖品,有机会获得全方位摄影机、运动手表、气炸锅、空气清新机等、抽奖日期将另行通知。
澳门基本法纪念馆位于新口岸毕仕达大马路(综艺馆正门左侧),市政署诚邀市民踊跃参加活动,如有任何查询,可浏览公民教育资讯网http://civicedu.iam.gov.mo或致电市民服务热线2833 7676。

市政署对市售烧烤食品抽样检测 结果未见异常
为了解本澳市售烧烤食品的食用安全情况,市政署食品安全厅于市面抽查了合共七十个烧烤食品样本,进行兽药残留和食品添加剂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样本均未见异常。
不少市民会在秋日进行烧烤活动,事前会准备食材,再在烧烤时搭配各式各样的酱料以增加风味,或会直接选购已预先加工腌制的烧烤食材。当中用作烧烤的食材主要是各种禽畜肉类或水产,由于食用动物在养殖过程中可能使用兽药,养殖业一旦没有严格遵守用药规定,兽药本身或分解后的物质就有可能残留在食用部份。另外,肉类制品、水产制品及酱料的加工过程中,可能添加防腐剂以减缓腐败变质,但不当使用则可能会造成防腐剂超标。是次专项食品调查中,市政署分别抽查本澳百货公司、超级市场、冻肉店等出售的烧烤食品,包括鸡翼、猪扒、香肠、鱼蛋等,并进行兽药残留和食品添加剂检测,检测项目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沙拉沙星、氯霉素、盐酸莱克多巴胺、克伦特罗、苯甲酸、山梨酸及二氧化硫。调查结果显示,所有样本均未见异常。
市政署提醒消费者在选购烧烤食品时,应光顾信誉良好和卫生的店铺;运送时应妥善包好并使用具保温功能的容器、冰袋等辅助用品以减慢食材升温的速度;烧烤时,应使用已彻底清洁的烧烤用具(如烧烤叉、烧烤网及烧烤盘等);分开使用两套不同的用具(如烧烤夹)处理生的及已煮熟的食品,以避免交叉污染;必须将烧烤食品彻底煮熟后方可进食。如对食品的质量存疑,便不应购买和食用。另外,部分烧烤食品和烧烤酱料的钠、脂肪等含量较高,建议市民保持均衡和多元化的饮食,适量食用有关食品,并尽量避免或少量添加酱汁,以减低钠和脂肪的摄取量。而对于食品添加剂过敏的人士,在选购烧烤食品时,应仔细阅读包装上的食品标签。
业界亦应谨慎选择可靠的货源及供应商,不应供应未经检验检疫或来源不明的肉类、水产等食材;常温贮存的食材应存放于阴凉通风处,新鲜易腐坏的食材应妥善贮存于雪柜内(冷藏温度为摄氏五度以下,冷冻温度为摄氏零下十八度或以下),并定期检查雪柜的温度;如对食品的来源、卫生状况及质量存疑,则不应购买、出售或供应。此外,业界有义务保存食品进出货纪录或相关单据,以便有需要时供权限部门追踪食品的来源和流向,保障自身利益。市政署已推出《制作及供应烧烤食品的安全卫生指引》及《运送肉类的卫生指引》供业界参阅,并因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展推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食品安全卫生指引》和《有关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消毒冷链设备和货物的卫生指引》。
市政署持续关注市面流通食品的食用风险和卫生状况,维护本澳的食品安全。是次专项调查结果亦已上载至食品安全资讯网www.foodsafety.gov.mo及食安资讯手机应用程式,市民可登入浏览详情。

市政署开放部分烧烤设施供先到先得使用
为满足市民对户外休憩场所的需求,经评估场地人流及使用状况,市政署将于本周六(十月三十一日)起,开放黑沙海滩公园五十套烧烤炉及纪念孙中山市政公园烧烤区十二套,合共六十二套烧烤炉,供市民以现场先到先得方式使用。而早前已开放预约的烧烤炉则继续沿用预约登记的方式。市民可按实际情况以预约或先到先得两种不同方式安排活动。市政署会持续按疫情实际状况逐步开放各市政设施和检视相关措施。
自十月三十一日起有关安排如下:
烧烤炉地点 |
数量 |
设施安排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网上预约 |
先到先得 |
||||
黑沙海滩公园 |
105套 |
X (55套) |
X (50套) |
11:30 – 23:59 |
|
大潭山郊野公园 |
12套 |
X |
|
11:30 – 23:59 |
|
黑沙水库郊野公园 |
11套 |
X |
|
11:30 – 23:59 |
|
纪念孙中山市政公园 |
12套 |
|
X |
06:00 – 24:00 |
对需要网上预约的设施,市民可透过市政署网页活动报名系统http://app.iam.gov.mo/ActivityWeb预约登记,每天分两场次使用,分别为上午十一时三十分至下午五时三十分及下午六时至晚上十一时五十九分。
为进一步确保有效合理使用资源,避免因预约者不到场而致设施未充分使用,市政署将提前透过短信方式提醒预约者并要求进行确认,预约者应按指示步骤进行确认,否则有关预约将会取消,并释放名额。此外,烧烤设施会于该预约场次首三十分钟作预留,预约者须按场次于当天上午十二时或下午六时三十分之前进场,逾时者名额将自动释放。市政署呼吁市民应善用公共资源,若未能按预约时间使用,应及早作出取消,以便释放名额予其他有兴趣的人士使用。
此外,为让市民了解各烧烤区的使用情况,市政署网页www.iam.gov.mo将发布相关资讯,十月三十一日起市民可登入上述网站或扫瞄有关二维码(QRCode)进入查阅。
配合卫生局发出的防疫指引,凡进入烧烤区之人士须出示当天有效之澳门健康码及接受现场测量体温,并要戴上口罩及应保持至少一米之社交距离,如遇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的人士,谢絶进入。市政署呼吁公众使用有关场地时须遵守相关防疫指引及措施,并配合现场工作人员。

一户通优化公共服务 全程电子化便民便商
为深入推进电子政务,贯彻落实便民便商理念,“澳门公共服务一户通”平台整合了多项电子化服务,除了饮食及饮料场所牌照续期服务,市民亦可登记以电子方式接收《公共地方总规章》的罚款决定通知并进行网上支付。此外,房屋局所有电子服务已统一由“一户通”帐户登入,未来将陆续增加电子服务之范围,包括2019年经济房屋申请实质审查。
市政署饮食及饮料场所牌照续期服务已延伸至可于“一户通”平台办理,申请办妥且牌照获批后,申请人可透过“一户通”缴付续牌费用及领取饮食及饮料场所的数码证照。现时“一户通”内的饮食牌照服务,还可进行首次申请及更改场所设施的申请文件递交、详细进度查询及网上缴费等。
同时,市民亦可于“一户通”手机应用程式缴交《公共地方总规章》罚款,而登记接收电子通知的市民,则可收《公共地方总规章》的处罚决定通知,从而减省过往以邮递方式发出书面通知所需的时间。
除此以外,社会房屋、房地产中介人及经纪准照、分层建筑物管理商业业务临时准照及准照亦已实施网上申请,申请人可透过“一户通”帐户在社会房屋申请专页(www.ihm.gov.mo/zh/ahsp)登入家团代表及各成员的“一户通”帐户,便可在网上填妥申请表及上传所需文件的电子档,无须亲临办理。而准照申请可分别透过“一户通”的实体或个人帐户在房屋局网页(www.ihm.gov.mo)之网上申请平台登入,以便办理相关手续。上述网上申请已免除递交与相关主管部门资料互联而取得的文件,准照获批后,申请人可透过“一户通”平台领取电子准照。
现时,“一户通”可以遥距开户,申请人的数据资料只会以单向加密形式送至身份证明局作比对,行政公职局和其他部门均不会保存资料。另外,市民可按个人意愿自行选择是否使用电子服务。
行政公职局将不断扩展“一户通”功能,有序推动各项与市民生活、业界营商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落实电子化,为社会各界提供便捷、安全的网上申办途径。

市政署跟进处理松山公厕附近异味问题
就市民反映松山市政公园公厕(编号JM19)周边异味问题,市政署已即时派员巡视,发现异味并非源自公厕,初步判断为旁边粪池渠盖口散逸。目前除派员加大吸粪频率、遮闭储粪池盖口等临时措施减少异味外,还加紧建设连接至松山晨运斜坡道路管网的排污管道。
市政署近日接获市民反映,指称位于松山市政公园公厕周边出现异味,已即时作实地调查,并向行山人士及使用者了解情况及听取意见。由于公厕在重新对外开放后,使用量较过往大增,作为原公厕配套建成的粪池负荷过大,使异味逸出。为解决问题,减轻异味散逸,目前除加大清理频率、遮盖渠盖口外,并加紧著手增建连接公共排污渠网的排污管道,以应付骤升的排污需求,渠道接驳工程预计于年内完成,届时可望整体改善排污及臭味问题。
考虑到居民使用公厕需求,公厕将仍对外开放,期间仍会有轻微气味,不便之处,敬请市民原谅。市政署将持续虚心听取市民意见,完善各项市政设施。

市政署持续走访冷链食品业界 指导做好卫生防护作业规范
为严防新型冠状病毒通过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传入本澳,市政署持续对冷链食品从入口至零售各层面,采取一系列抽检及监管措施,同时派员走访业界,提供食安操作指引,强化从业人员的卫生防疫意识。
目前已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非食源性疾病,亦暂未发现因进食食物而感染的情况。即使新冠病毒可以在冷链食品的外包装上存活较长时间,市民因接触冷链食品而遭受感染的风险仍然很低。市政署除采取了一系列抽验及监管措施外,为强化本澳冷链食品业界的食安及防疫意识,持续派员走访本澳冷链食品仓储、零售、批发及供应等场所,向相关业者派发《冷链食品企业防控六措施》等操作指南,指导场所负责人落实各项卫生防疫措施。当中尤其向前线从业人员重点讲解工作中的个人卫生防护须知,以及对场所及设施的消毒作业规范,务求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市政署呼吁,冷链食品业界务必做好人员防护及健康监测工作,经常保持双手清洁,勤换工作防护衣物,工作期间应全程佩戴口罩,实施人员进出登记管理措施;同时要加强对设施设备及场所的清洁及消毒,场所内的设备、用具、工作枱应每次使用后进行清洗消毒,运送新鲜、冰鲜和冻肉类等食品食材的车辆亦要经常清洁和消毒;确保食品食材的卫生安全,食材货品入仓前,应对其外包装喷洒消毒;并要建立良好的索源管理制度。
另外,消费者在外出采购时,要戴好口罩,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购物后以正确方式清洁双手;食品买回家后,应分类放在有盖容器或保鲜袋内,再按「上熟下生」原则贮存于雪柜,并谨记定期清洁和消毒雪柜等贮存食品的设备;处理食品时,注意生熟分开,使用后的水槽、厨房器具及枱面应彻底消毒;食物必须彻底煮熟。
防疫工作不容松懈,在有序地恢复日常生活的同时,业界及市民应配合政府防控工作,时刻保持个人及环境卫生,注意日常的清洁消毒工作。市政署于食品安全资讯网www.foodsafety.gov.mo设有「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饮食安全注意事项」专页,提供一系列指引及宣教内容,包括针对食品业界发出的《冷链食品企业防控六措施》及《预防新型冠病毒肺炎 - 消毒冷链设备和货物的卫生建议》等指引,以及市民适用的《疫境下厨四招式》图文包,协助食品业界及市民大众掌握准确资讯,并在工作及日常生活中作出正确防护操作。